A. 郭守敬的主要贡献是什么方面
郭守敬的主要贡献在天文学、地理学、水利学、数学、光学这五个方面。郭守敬,字若思,今河北省邢台市信都区人,他是元朝水利工程专家、天文学家、数学家,主要作品有《授时历》《立成》《推步》等。
在天文学方面,郭守敬运用自己改造的天文仪器,进行了精密的天文观测。其中,四海测验最为知名。在地理学方面,郭守敬创始了地理学的重要概念“海拔”。此外,郭守敬在西夏水利工程结束后曾探寻黄河河源。因为他是以科学考察为目的,所以其探查结果没有被记载流传下来。
在水利学方面,有西夏治水和大都治水两大成就。数学方面,郭守敬参与并制定了《授时历》。还废除上元积年、以万分为日法、发明处理三次差内插法方法、发明弧矢割圆术等。光学方面,郭守敬创造了仰仪、景符等原理。
B. 郭守敬的历史贡献有哪些
郭守敬的主要历史贡献和成就有以下几方面:
1、数学:参与制定的《授时历》。
(1)废除上元积年;
(2)以万分为日法;
(3)发明正确的处理三次差内插法方法;
(4)发明弧矢割圆术。
2、光学:郭守敬在创造的景符、仰仪等天文仪器中反复运用了针孔成象原理,这在中国光学史上也是比较突出的成就,体现了中国古代较高的光学知识应用能力。
3、水利学:有很多治水经验,其中包括设计了通惠河。
4、天文学:所从事和领导的观测项目甚多,如冬至时刻、二十八宿距度和星表、四海测验、黄赤交角以及一些历元时刻的测定,其中大部分数据都是中国古代历法史上最精确的,或近于最佳的。其中较为知名的即为四海测验。
5、地理学:提出“海拔”概念;制造天文仪器。
(2)郭守敬的主要贡献是什么方面扩展阅读:
郭守敬人物简介:
郭守敬(1231-1316),元朝的天文学家、数学家、水利专家和仪器制造专家。字若思,汉族,顺德邢台(今河北邢台)人。生于元太宗三年,卒于元仁宗延祐二年。
郭守敬曾担任都水监,负责修治元大都至通州的运河。1276年郭守敬修订历法,经4年时间制订出《授时历》,通行360多年。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一种历法。1981年,为纪念郭守敬诞辰750周年,国际天文学会以他的名字为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
C. 郭守敬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郭守敬在天文、历法、水利和数学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自至元十三年(1276年)起,他与许衡、王恂等奉命修订新历法,历时四年,制订出《授时历》,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一种历法,通行三百六十多年。为修订历法,郭守敬还改制、发明了简仪、高表等十二种新仪器。
郭守敬(1231年-1316年),字若思。邢州邢台县(今河北省邢台市信都区)人。元朝着名的天文学家、数学家、水利工程专家。
早年师从刘秉忠、张文谦,官至太史令、昭文馆大学士、知太史院事,世称“郭太史”。元仁宗延祐三年(1316年),郭守敬逝世,享年八十六岁。着有《推步》《立成》等十四种天文历法着作。
郭守敬是十三世纪末、十四世纪初世界最伟大的科学家,他的科学成果不仅在中国,而且在全世界都是非常卓越的,郭守敬从事科学研究所体现出来的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方法,更是反射着人类智慧的光芒。
郭守敬的一生主要是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在科学活动中,他精心观察客观事物的特点,从中掌据它们的发展规律;他能很好地发现和总结劳动人民的发明创造,从具体实践中得到运用和提高;他善于从别人的经验教训中吸取有用的东西,取长补短,使自已的科学研究事业逐渐趋于完善。
但是,他从不满足前人的现成经验,敢于大胆探索,富有创新精神。由于他孜孜不倦、刻苦钻研、勤奋实干,所以在天文、历法、水利和数学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D. 元代郭守敬主要贡献在哪个方面
我国元代科学家郭守敬主要贡献在天文学方面。郭守敬是元朝着名的天文学家、数学家、水利工程专家,着有《推步》、《立成》等十四种天文历法着作。
郭守敬(1231年-1316年),字若思。邢州邢台县(今河北省邢台市信都区)人。元朝着名的天文学家、数学家、水利工程专家。早年师从刘秉忠、张文谦,官至太史令、昭文馆大学士、知太史院事,世称“郭太史”。
郭守敬在天文、历法、水利和数学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自至元十三年(1276年)起,他与许衡、王恂等奉命修订新历法,历时四年,制订出《授时历》,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一种历法,通行三百六十多年。为修订历法,郭守敬还改制、发明了简仪、高表等十二种新仪器。
学习经历
郭守敬于金哀宗正大八年(1231年)生于邢州的邢台县(今河北省邢台市信都区)。郭守敬父亲的情况史传未载,有可能是早逝。他是由祖父郭荣抚养成人的。
郭荣是金、元之际一位颇有名望的学者。郭守敬幼承祖父郭荣家学,精通五经,熟知天文、算学,擅长水利技术。在郭荣的教养下,郭守敬从小勤奋好学,在少年时代就养成了很强的动手能力。
E. 郭守敬主要贡献是什么
郭守敬的主要贡献
1、参与制定了《授时历》。此书不但在天文数据上有巨大进步,而且在天文学的计算方法方面也有重大的创造和革新。
2、创造景符、仰仪等天文仪器并反复运用了针孔成象原理。这在中国光学史上也是比较突出的成就,体现了中国古代较高的光学知识应用能力。
3、使用“四海测验”法结合改进、创造的天文仪器,进行了许多精密的天文观测,从而使《授时历》的编制有了可靠的观测基础。他所从事和领导的观测项目甚多,如冬至时刻、二十八宿距度和星表、四海测验、黄赤交角以及一些历元时刻的测定,其中大部分数据都是中国古代历法史上最精确的,或近于最佳的。
4、提出地理学上的一个重要概念“海拔”的创始。郭守敬曾提出,以海平面作为基准,比较大都(今北京市)和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两地地形高下之差,这是地理学上的一个重要概念“海拔”的创始。
5、为完成《授时历》工作创制了十二件天文台上用的仪器。四件可携至野外观测用的仪器,其名载于齐履谦所撰《知太史院事郭公行状》中,分别为简仪、高表、候极仪、浑天象、玲珑仪、仰仪、立运仪、证理仪、景符、窥几、日月食仪以及星晷定时仪十二种(但史书记载中合计仪器总数为十三件,有的研究者认为末一种或为星晷与定时仪两种)。
郭守敬简介
郭守敬(1231年-1316年),字若思。邢州邢台县(今河北省邢台市信都区)人。元朝着名的天文学家、数学家、水利工程专家。早年师从刘秉忠、张文谦,官至太史令、昭文馆大学士、知太史院事,世称“郭太史”。元仁宗延祐三年(1316年),郭守敬逝世,享年八十六岁。着有《推步》、《立成》等十四种天文历法着作。
郭守敬在天文、历法、水利和数学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自至元十三年(1276年)起,奉命修订新历法,历时四年,制订出了通行三百六十多年的《授时历》,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一种历法。为修订历法,郭守敬还改制、发明了简仪、高表等十二种新仪器。
至元元年(1264年),郭守敬奉命修浚西夏境内的古渠,更立闸堰,使当地农田得到灌溉。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郭守敬任都水监,负责修治元大都至通州的运河,耗时一年,完成了全部工程,定名通惠河,发展了南北交通和漕运事业。
1970年,国际天文学会以郭守敬的名字为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郭守敬环形山”。1977年3月,国际小行星中心将小行星2012命名为“郭守敬小行星”。中科院国家天文台也将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LAMOST望远镜命名为“郭守敬天文望远镜”。
F. 郭守敬主要贡献在哪方面
郭守敬主要贡献在水利、仪象和历算三个领域。在水利方面,郭守敬设计兴修了以通惠河水利工程为代表的一系列大型水利工程。这些水利工程设计的科学合理性、施工的复杂性均建立在郭守敬实地勘测、科学规划的基础之上,对于农田灌溉和南北漕运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他在水利实践中,总结出了一些科学概念和方法。
他在世界测量史上首次运用“海拔”概念,比德国数学家高斯提出的海拔概念早了560年。在仪象方面,他在主持大都天文台工作期间,设计研制出简仪、圭表、候极仪、玲珑仪、仰仪、立运仪、证理仪、景符、窥几、曰月食仪以及星晷定时仪等天文仪器。其中简仪是最早制成的大赤道仪,比丹麦天文学家第谷制成的同类仪器早了310年。
仰仪是世界上第一架太阳投影的观测仪。在历算方面,他主持修订了《授时历》。按照《授时历》,一年的长度是365.2425天,仅与真实数值相差26秒,3300多年才有一天的误差,和我们现在使用的日历在精确度上基本一致。为了修订精确的《授时历》,郭守敬组织了规模空前的全国范围内的天文测量工作,无论是从测点的数量,还是从分布的范围上,都远远超过了唐代的僧一行。
G. 元代郭守敬主要贡献在哪个方面
元代郭守敬主要贡献在于算学、天文、水利等方面,是当时我国伟大的科学家、天文学家。
1、在天文学方面,他编撰的天文历法着作有:《推步》、《立成》、《历议拟稿》、《仪象法式》、《上中下三历注式》和《修历源流》等十四种,共105卷。他修订的《授时历》,用了四年,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一种历法。
2、科学方面,郭守敬在修订历法的时候,他还改制、发明了简仪和十二件天文台上用的仪器,分别是简仪、高表、侯极仪、混天象、玲珑仪、仰仪、立运仪、证理仪、景符、窥几、日月食仪、星晷定时仪。其中简仪就是测量天体位置的,是当时世界上的一个先进的技术。
3、水利方面,郭守敬也有研究,并且有很大的成就,为中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1291年,他负责修建了连接元大都和通州的大运河——通惠河。
H. 郭守敬主要贡献在什么方面
我国元代科学家郭守敬主要贡献在天文学方面。郭守敬是元朝着名的天文学家、数学家、水利工程专家,着有《推步》、《立成》、《仪象法式》等十四种天文历法着作。
郭守敬在天文学上的主要贡献:
1、郭守敬自至元十三年起,奉命修订新历法,历时四年,制订出了通行三百六十多年的《授时历》,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一种历法。《授时历》推算出的一个回归年为365.2425天,即365天5小时49分12秒,与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实际时间只差26秒钟,和现在世界上通用的《格里高利历》的周期一样,但《格里高利历》是1582年开始使用,比郭守敬的《授时历》晚三百多年,在国际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郭守敬运用他改进、创造的天文仪器,进行了许多精密的天文观测,从而使《授时历》的编制有了可靠的观测基础。他所从事和领导的观测项目甚多,如冬至时刻、二十八宿距度和星表、四海测验、黄赤交角以及一些历元时刻的测定,其中大部分数据都是中国古代历法史上最精确的,或近于最佳的。其中较为知名的即为四海测验。
3、郭守敬为完成《授时历》工作创制了十二件天文台上用的仪器,四件可携至野外观测用的仪器,其名载于齐履谦所撰《知太史院事郭公行状》中,分别为简仪、高表、候极仪、浑天象、玲珑仪、仰仪、立运仪、证理仪、景符、窥几、日月食仪以及星晷定时仪十二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