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黄曲霉毒素究竟是一种什么物质
黄曲霉毒素在自然界中多来自于谷物、坚果中的霉变成分,被世界卫生组织的癌症研究机构划定为1类致癌物,在自然界所有物质中毒性名列第一。黄曲霉毒素共分为17种,其中致癌作用最强的是黄曲霉毒素B1。
黄曲霉菌生长的最适宜温度为26℃—28℃,温度越高,黄曲霉菌生长越快,而一旦在温度28℃—33℃、湿度80%—90%的环境中,黄曲霉菌很快能分泌毒素。所以说,这种毒素适宜在温度高又非常潮湿的南方生存。另外,黄曲霉毒素的稳定性很强,一般温度难以将其杀灭,即使用100℃的温度进行20个小时的灭菌,也不一定将其彻底去除。
(1)黄曲霉素是什么扩展阅读
黄曲霉毒素“青睐”以下四类食物
1、坚果类
花生、核桃、瓜子、开心果、榛子、松仁等。当你发现花生、瓜子、榛子、松仁等果仁轻微变黄甚至发黑、味苦,皱皮变色,看起来有霉变之嫌时,很有可能已被黄曲霉毒素所污染,一定要丢弃。如果花生有芽了,也不能吃,黄曲霉毒素在花生受潮的情况下生长更快。
2、谷物类
玉米、大米、大麦、小麦、豆类。凡表面上长有黄绿色霉菌或破损、皱缩、变色、变质的谷物都有可能被黄曲霉毒素污染,在食用前应仔细挑选,剔除霉变粒。
3、粮油制品
花生油、玉米油。生产企业如果没有严格挑拣原料,使用霉化的花生、菜籽、玉米等生产食用油,或没有采用精炼工艺或工艺控制不足,都有可能造成黄曲霉毒素超标。
4、家庭自制发酵食品
腐乳、黄酱。食品工业生产的酱、酱油一般不会出现黄曲霉毒素的污染,而家庭自制的发酵食品则容易被污染。
Ⅱ 什么是黄曲霉毒素
黄曲霉毒素(AFT)是一类化学结构类似的化合物,均为二氢呋喃香豆素的衍生物。黄曲霉毒素是主要由黄曲霉 (aspergillus flavus) 寄生曲霉 (a.parasiticus) 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在湿热地区食品和饲料中出现黄曲霉毒素的机率最高。
1993年黄曲霉毒素被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癌症研究机构划定为1类致癌物,是一种毒性极强的剧毒物质.黄曲霉毒素的危害性在于对人及动物肝脏组织有破坏作用,严重时可导致肝癌甚至死亡.在天然污染的食品中以黄曲霉毒素B1最为多见,其毒性和致癌性也最强. B1是最危险的致癌物,经常在玉米,花生,棉花种子,一些干果中常能检测到。它们在紫外线照射下能产生荧光,根据荧光颜色不同,将其分为B族和G族两大类及其衍生物。AFT目前已发现20余种。AFT主要污染粮油食品、动植物食品等;如花生、玉米,大米、小麦、豆类、坚果类、肉类、乳及乳制品、水产品等均有黄曲霉毒素污染。其中以花生和玉米污染最严重。家庭自制发酵食品也能检出黄曲霉毒素,尤其是高温高湿地区的粮油及制品种捡出率更高。
Ⅲ 黄曲霉是什么
黄曲霉毒素,是一种毒性极强的剧毒物质,其毒性是砒霜的68倍,是氰化钾的10倍,对肝脏组织的破坏性极强。
致癌!它还是我们所知的最强的生物致癌剂,1毫克就是致癌剂量。1993年它就被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癌症研究机构划定为1类致癌物。
最让人无奈的是,这种剧毒致癌物就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很多人就说了,我在锅里好好地蒸煮食物不就可以“消毒”了。
可还真不是这样的。一般烹调加工温度不能将黄曲霉素破坏,因为黄曲霉素裂解温度为280℃。只有达到280℃的时候,才能灭活,一般的烹饪方法都不能消毒。
连消毒碗柜都不行,黄曲霉素对紫外线有抵抗力。
Ⅳ 什么是黄曲霉毒素呢
黄曲霉毒素是一种毒性极强的物质。黄曲霉毒素的危害性在于对人及动物肝脏组织有破坏作用,严重时可导致肝癌甚至死亡。在天然污染的食品中,以黄曲霉毒素B1最为多见,其毒性和致癌性也最强。生产企业如果使用劣质的原料,如发霉的花生、菜籽、玉米等生产食用油,则有可能造成黄曲霉素超标,对消费者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
食用受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品,会出现急性中毒。临床表现以黄疸为主,并有呕吐、厌食和发烧等症状。重症者在2~3周后出现腹水、下肢水肿,甚至死亡,死亡前出现胃肠道出血。黄曲霉毒素危害性大,存在范围广,为了预防黄曲霉毒素中毒事件的发生,维护人类健康,世界上已有70多个国家和地区对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含量作了限量要求。(来自 食品安全物联网 )
Ⅳ 黄霉曲素是什么东西
黄曲毒素是一种有强烈生物毒性的化学物质,常由黄曲霉及另外几种霉菌在霉变的谷物中产生,如大米、豆类、花生等,有很强的致癌作用。
黄曲毒素主要有B1、B2、G1与G2等4种,食米储存不当,极容易发霉变黄,产生黄曲毒素。黄曲毒素与肝癌有密切关系,还会引起组织失血、厌食等症状。B1是最危险的致癌物,经常在玉米,花生,棉花种子,一些干果中常能检测到。AFT已发现20余种。AFT主要污染粮油食品、动植物食品等,如花生、玉米,大米、小麦、豆类、坚果类、肉类、乳及乳制品、水产品等均有黄曲霉毒素污染。
(5)黄曲霉素是什么扩展阅读
特点:
(一)、物化特性
在紫外线下黄曲霉毒素B1,B2发蓝色荧光;黄曲霉毒素G1,G2发绿色荧光,黄曲霉毒素的相对分子量为312-346,难溶于水易溶于油,甲醇丙酮和氯仿等有机溶剂,但不溶于石油醚己烷和乙醚中,一般在中性溶液中较稳定,但在强酸性溶液中稍有分解在pH9-10的强碱溶液中分解迅速,其纯品为无色结晶,耐高温。黄曲霉毒素B1的分解温度为268℃,紫外线对低浓度黄曲霉毒素有一定的破坏性。
(二)、毒性极强
对健康的危害黄曲霉毒素进入体内后,主要在肝细胞内质网微粒体混合功能氧化酶系的作用下进行代谢。黄曲霉毒素没有经过代谢活化是无致癌性的,因曲昔曲霍毒素袖称为前致癌物。
Ⅵ 什么是黄曲霉素
黄曲霉素是霉菌毒素中毒性最大、对人类健康危害极为突出的一类霉菌毒素,那么什么是黄曲霉素?本文是我整理的黄曲霉素,欢迎阅读。
黄曲霉毒素(AFT)是一类化学结构类似的化合物,均为二氢呋喃香豆素的衍生物。黄曲霉毒素是主要由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寄生曲霉 (a.parasiticus)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在湿热地区食品和饲料中出现黄曲霉毒素的机率最高。它们存在于土壤、动植物、各种坚果中,特别是容易污染花生、玉米、稻米、大豆、小麦等粮油产品,是霉菌毒素中毒性最大、对人类健康危害极为突出的一类霉菌毒素。1993年黄曲霉毒素被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癌症研究机构划定为1类致癌物,是一种毒性极强的剧毒物质。
黄曲霉毒素是一种毒性极强的物质。黄曲霉毒素的危害性在于对人及动物肝脏组织有破坏作用,严重时可导致肝癌甚至死亡。在天然污染的食品中,以黄曲霉毒素B1最为多见,其毒性和致癌性也最强。生产企业如果使用劣质的原料,如发霉的花生、菜籽、玉米等生产食用油,则有可能造成黄曲霉素超标,对消费者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
食用受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品,会出现急性中毒。临床表现以黄疸为主,并有呕吐、厌食和发烧等症状。重症者在2~3周后出现腹水、下肢水肿,甚至死亡,死亡前出现胃肠道出血。黄曲霉毒素危害性大,存在范围广,为了预防黄曲霉毒素中毒事件的发生,维护人类健康,世界上已有70多个国家和地区对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含量作了限量要求。
1、油热后加点盐
久置的植物油可能有少量黄曲霉毒素,因此,不要囤油,不要生吃烹调油。炒菜时将油加热到锅边冒出微烟,加入适量食盐烧至沸腾,盐中的碘化物能去除黄曲霉毒素的部分毒性。
2、多吃青菜对抗黄曲霉素
一项最新研究成果显示,青菜中的叶绿素等物质能有效降低致癌物质黄曲霉毒素的毒性,并减少人体对黄曲霉毒素的吸收。研究人员指出,菠菜、西兰花、卷心菜等青菜中富含叶绿素和叶绿酸。
3、高压锅煮饭更安全
购买坚果、花生、粮食等尽量选择小包装,不要储存太久。使用前,打开包装认真嗅一下味道,一旦有变味情况立刻扔掉。明显生霉、破损的粮食、花生籽粒,应捡去不要食用。
黄曲霉毒素多存在籽粒的表面,家庭食用加工前,要充分搓揉,淘洗干净,搓洗可去除粮食表面的大量毒素。用高压锅煮饭适用于家庭中大米去毒。
1、坚果、花生、粮食等不要储存太久。使用前打开包装确认有无变质,如果明显发霉,存放食品坚决不食用。防止食物霉变,注意食品的保存期。加工、食用食品前用水冲洗,煮熟再食用。
2.不要囤油,不要生吃烹调油,久置的植物油可能有少量黄曲霉毒素。炒菜时将油加热到锅边冒出微烟,加入适量食盐烧至沸腾,盐中的碘化物能去除黄曲霉毒素的部分毒性。
3、市场上霉变的食品与中药材是绝对绝对不可以购买的。其次,家里的食物要储存在适宜的条件下:减少其中的水分、降低温度、湿度,防止霉菌的生长。最后,一定要多吃青菜、各式水果、鱼类、叶绿素等物质能有效降低黄曲霉毒素的毒性。
黄曲霉毒素存在于土壤,动植物各种坚果,特别是花生和核桃中。在大豆、稻谷、玉米、通心粉、调味品、牛奶、奶制品、食用油等制品中也经常发现黄曲霉毒素。一般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检出率比较高。在中国,产生黄曲霉毒素的产毒菌种主要为黄曲霉。1980年测定了从17个省粮食中分离的黄曲霉1660株,广西地区的产毒黄曲霉最多检出率为58%。总的分布情况为:华中、华南、华北产毒株多,产毒量也大;东北、西北地区较少。
产菌及产毒条件
黄曲霉毒素的产生菌及产毒条件能够产生黄曲霉毒素的最主要的菌种是黄曲霉和寄生曲霉,此外曲霉属的黑曲霉、灰绿曲霉、赭曲霉等,青霉属的桔青霉、扩展青霉、指状青霉等,毛霉,镰孢霉,根霉,链霉菌等也能产生黄曲霉毒素。它们产生黄曲霉毒素的条件如下:基质、温度、pH、相对湿度[1]
物质代谢
分布与排泄
黄曲霉毒素进入机体后,在肝脏中的量较其他组织器官为高,说明肝脏可能受黄曲霉毒素的影响最大。肾脏、脾脏和肾上腺也可检出,肌肉中一般不能检出。黄曲霉毒素如不连续摄入,一般不在体内积蓄。一次摄入后约1周即经呼吸、尿、粪等将大部分排出。
代谢
Ⅶ 黄曲霉是什么
黄曲霉(Aspergilus flavus Link)菌落粗地毯状或絮状。初为黄色,后变为黄绿色,继而变为棕绿色。它对淀粉、脂肪、蛋白质的分解力很强。是引起贮粮霉变发热的主要菌种。受害粮粒散落性差,发软,并有甜、酸和霉气味。受其侵害的粮食,有些菌株能产生黄曲霉毒素,黄曲霉素对人体健康极其有害。此菌生长最适温度30℃,相对湿度80%。玉米和花生易受害。
Ⅷ 黄曲霉素到底是什么
听朋友说起黄曲霉素,容易致癌,就赶紧上网查了一下。
我们生活中有一种隐藏的致命毒药,那就是黄曲霉素。黄曲霉素的毒性是砒霜的68倍,氰化钾的10倍。黄曲霉毒素是由一系列霉菌代谢产生的致癌物,主要污染粮油食品、动植物食品等,1993年黄曲霉毒素被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癌症研究机构划定为1类致癌物,是一种毒性极强的剧毒物质。在天然污染的食品中以黄曲霉毒素B1最为多见,其毒性和致癌性也最强。B1是最危险的致癌物,经常在玉米,花生,棉花种子,一些干果中常能检测到。它们在紫外线照射下能产生荧光,根据荧光颜色不同,将其分为B族和G族两大类及其衍生物。AFT已发现20余种。AFT主要污染粮油食品、动植物食品。
黄曲霉毒素主要损害人及动物的肝脏组织,表现为肝细胞核肿胀、脂肪变性、出血、坏死及胆管上皮、纤维组织增生,严重时可导致肝癌甚至死亡。同时肾脏也可受损害。黄曲霉毒素还会降低免疫能力。
那些是含有黄曲霉毒素又经常出现在我们生活中的食物呢?
1、发霉的一部分谷物
黄曲霉素藏在发霉的食物里,特别是淀粉含量高的食物,比如花生、玉米等,一旦霉变黄曲霉素含量就很高,还有我们常吃的大米、小米、豆类一旦霉变也会含有黄曲霉素。也就是说米饭变质了也一样含有黄曲霉素。一旦米饭有异味就不要再食用了,因为已经含有黄曲霉素,所以爱吃剩饭的人更容易感染黄曲霉素。
2、发苦的坚果
坚果一旦变质也会产生黄曲霉素,所以平时一旦吃到变味的坚果一定要吐出来,这可不是小事情哦,1毫克黄曲霉素就有致癌性了!
3、没洗干净的筷子
筷子本身不会长黄曲霉素,但是我们平时可能会用筷子吃花生玉米,这些食物残渣会浸渍到筷子缝隙中发生霉变就产生了黄曲霉素。肿瘤医院的大夫告诉我们,一些年轻人的早期肝癌可能就跟使用筷子有关系,自从听了医生的科普我就把家里的筷子都换成不锈钢的,这其实是一个很好的应对措施,还建议大家家里的筷子要定期更换不要一套碗筷用到坏。
4、劣质的芝麻酱花生酱
这个比较容易理解但也比较容易被忽视,很多黑心商家为了商业利益会用不好的花生作原料,如果里面含有霉变的花生就一定还有黄曲霉素,这也是我们平时不可忽视的一样食物,所以选择大品牌更有保证一些。
5、小作坊的自榨油
如果油的原材料中含有霉变的花生或者玉米生产出来的油就会含有黄曲霉素。小作坊的生产工艺过于简单缺乏去除黄曲霉素的工艺,这是一方面更重要的还是怕为了利益最大化而忽略原材料的质量,所以买油也要定准有保证和信誉的大品牌。
如何健康应对?
不要以为炒菜的高温就可以杀死黄曲霉素,黄曲霉素的灭活温度为280度,一般的烹调手段都打不到这个温度,所以那些认为煮一煮就可以杀菌的理念对黄曲霉素是没有意义的,包括消毒柜也不行,黄曲霉素对紫外线是有抵抗力的。那到底用什么方法呢,看看以下几个方面:
1、油热后加点盐
我们其实只需要炒菜之前在放入花生油的同时放入少量食用盐搅拌10-20秒,这样就可以消除大部分花生油中的黄曲霉素,因为食盐对黄曲霉素有中和降解作用能消除大部分的黄曲霉素。
2、多吃青菜对抗黄曲霉素
一项最新研究成果显示,青菜中的叶绿素等物质能有效降低致癌物质黄曲霉毒素的毒性,并减少人体对黄曲霉毒素的吸收。研究人员指出,菠菜、西兰花、卷心菜等青菜中富含叶绿素和叶绿酸。
3、购买食物尽量小包装
保存应通风避光避免霉变,购买坚果、花生、粮食食用油等尽量选择小包装,不要储存太久。使用前,打开包装认真嗅一下味道,一旦有变味情况立刻扔掉。明显生霉、破损的粮食、花生籽粒,应全部丢掉不要食用。
Ⅸ 黄曲霉素是什么
黄曲霉素为分子真菌毒素,是一种剧毒物和强致癌物质,为迄今发现的各种真菌毒素中最稳定的一种。黄曲霉素为有荧光的毒素,在紫外线照射下,能发生蓝紫色、绿色的闪闪荧光。
黄曲霉素的化学结构已确定B1、B2、G1、G2等10多种,以下是常见四种有关信息: 黄曲霉素
中文名称: 黄曲霉素B1 CAS: 1162-65-8 分子式: C17H12O6 分子质量: 312.27 熔点: 268-269℃ 中文名称: 黄曲霉素B2 分子式: C17H14O6 分子质量: 314.29 熔点: 286-289℃ 黄曲霉素G1 CAS: 1165-39-5 分子式: C17H12O7 分子质量 328.27 黄曲霉素
熔点: 244-246℃ 中文名称: 黄曲霉素G2 CAS: 7241-98-7 分子式: C17H14O7 分子质量: 330.29 熔点: 237-240℃
编辑本段简介
黄曲霉素为分子真菌毒素。我国规定大米、食用油中黄曲霉毒素允许量标准为10ug/Kg,其他粮食、豆类及发酵食品为5ug/Kg。婴儿代乳食品不得检出。而世界卫生组织推荐食品、饲料中黄曲霉毒素最高允许量标准为15ng/kg。30~50ug/kg为低毒,50~100ug/kg为中毒,100~1000ug/kg为高毒,1000ug/kg以上为极毒。,其毒性为氰化钾的10倍,为砒霜的68倍。 黄曲霉毒素是黄曲霉菌属黄曲霉菌、寄生曲霉菌产生的代谢物,剧毒,同时还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的作用,主要引起肝癌,还可以诱发骨癌、肾癌、直肠癌、乳腺癌、卵巢癌等。黄曲霉素是目前发现的化学致癌物中最强的物质之一。黄曲霉菌广泛存在于土壤中,菌丝生长时产生毒素,孢子可扩散至空气中传播,在合适的条件下侵染合适的寄生体,产生黄曲霉毒素。 黄曲霉素
黄曲霉素主要存在于被黄曲霉素污染过的粮食、油及其制品中。例如黄曲霉污染的花生、花生油、玉米、大米、棉籽中最为常见,在干果类食品如胡桃、杏仁、榛子、干辣椒中,在动物性食品如肝、咸鱼中以及在奶和奶制品中也曾发现过黄曲霉素。 花生是最容易感染黄曲霉的农作物之一,黄曲霉毒素对花生具有极高的亲和性。黄曲霉的侵染和黄曲霉毒素的产生不仅发生在花生的种植过程(包括开花、盛花、饱果、成熟、收获)中,而且在加工过程(包括原料收购、干燥、加工、仓储、运输过程)中也会产生。 花生中黄曲霉毒素主要有B1、B2、G1、G2,其中B1的毒性最强和产毒量最大。为确保花生的食品安全,各国制定了严格的黄曲霉毒素限量标准,如欧盟规定直接用于食用和直接用于食品原料的花生黄曲霉毒素B1的最高限量为2微克/公斤,B1+B2+G1+G2的最高限量为4微克/公斤。日本规定花生黄曲霉毒素B1的最高限量为10微克/公斤。
Ⅹ 黄曲霉毒素是什么
世界范围内黄曲霉毒素的污染相当广泛,包括谷物、坚果和籽类以及牛乳等,尤以玉米、花生被污染的程度最严重。
黄曲霉毒素是黄曲霉、寄生曲霉等产生的代谢产物。当粮食未能及时晒干及储藏不当时,往往容易被黄曲霉或寄生曲霉污染而产生此类毒素。
曲霉毒素中毒的症状一般为一过性发烧、呕吐、厌食、黄疸、腹水、下肢浮肿等肝中毒症状,严重者出现暴发性肝功能衰竭、死亡。被称为目前已知最强致癌物之一。
事实上,世界范围内有多次黄曲霉毒素急性中毒事件,非洲的霉木薯饼中毒,印度的霉玉米中毒。而在2004-2005年肯尼亚暴发了迄今史上最大规模的黄曲霉毒素急性中毒事件,中毒千余人,死亡125人。
所以把食物中的黄曲霉毒素控制在安全值以内,也是各国都在严格把关不敢松懈的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