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综合知识 > 什么是生态农业

什么是生态农业

发布时间:2022-10-11 14:54:10

Ⅰ 生态农业是什么

据农业专家解释,生态农业是指在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遵循生态学、生态经济学规律,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集约化经营的农业发展模式。生态农业是一个农业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将农业生态系统同农业经济系统综合统一起来,以取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整体效益。它也是农、林、牧、副、渔各业综合起来的大农业,又是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综合起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农业。
生态农业要求农业发展同其资源、环境及相关产业协调发展,强调因地、因时制宜,以便合理布局农业生产力,适应最佳生态环境,实现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农业能合理利用和增殖农业自然资源,重视提高太阳能的利用率和生物能的转换效率,使生物与环境之间得到最优化配置,并具有合理的农业生态经济结构,使生态与经济达到良性循环,增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生态农业建设的主要内容有:通过调查统计掌握生态与经济的基本情况,进行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诊断和分析,进行生态农业区划和农业生态系统的工程优化设计;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农业经济结构;优先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建设生态工程,合理利用与增殖农业资源,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按照生态学原理和农业生态工程方法,从当地资源与生态环境实际出发,设计与实施适宜的生态农业模式;发展太阳能利用、小型水利水电、风力发电、沼气等清洁能源;使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对其进行多层次综合、循环利用,实现无污染的清洁生产;对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进行科学调控,实行现代集约化经营管理等。

Ⅱ 什么是生态农业

什么是生态农业
生态农业简称ECO,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高效农业。它要求把发展粮食与多种经济作物生产,发展大田种植与林、牧、副、渔业,发展大农业与第二、三产业结合起来,利用传统农业精华和现代科技成果,通过人工设计生态工程、协调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矛盾,形成生态上与经济上两个良性循环,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随着中国城市化的进程加速和交通快速发展,生态农业的发展空间将得到进一步深化发展。
发展历程
生态农业,简称ECO,ECO是Eco-agriculture的缩写,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生态经济规律,因地制宜地设计、组装、调整和管理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系统工程体系。
生态农业是世界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
纵观人类一万年的农业发展史,大体上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一是原始农业,约7000年;二是传统农业,约3000年;三是现代农业,至今约200年。
20世纪7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到,现代农业在给人们带来高效的劳动生产率和丰富的物质产品的同时,也造成了生态危机:土壤侵蚀、化肥和农药用量上升、能源危机加剧、环境污染。
面对以上问题,各国开始探索农业发展的新途径和新模式。生态农业便是世界各国的选择,为农业发展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生态农业--是指在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遵循生态学、生态经济学规律,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集约化经营的农业发展模式,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
生态农业是相对于石油农业提出的概念 ,是一个原则性的模式而不是严格的标准。而绿色食品所具备的条件是有严格标准的,包括:绿色食品生态环境质量标准;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程;产品必须符合绿色食品标准;绿色食品包装贮运标准。所以并不是生态农业产出的就是绿色食品。
生态农业是一个农业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将农业生态系统同农业经济系统综合统一起来,以取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整体效益。它也是农、林、牧、副、渔各业综合起来的大农业,又是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综合起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农业。
生态农业是以生态学理论为主导,运用系统工程方法,以合理利用农业自然资源和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前提,因地制宜地规划、组织和进行农业生产的一种农业。是20世纪60年代末期作为"石油农业"的对立面而出现的概念,被认为是继石油农业之后世界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主要是通过提高太阳能的固定率和利用率、生物能的转化率、废弃物的再循环利用率等,促进物质在农业生态系统内部的循环利用和多次重复利用,以尽可能少的投入,求得尽可能多的产出,并获得生产发展、能源再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经济效益等相统一的综合性效果,使农业生产处于良性循环中。
生态农业不同于一般农业,它不仅避免了石油农业的弊端,并发挥其优越性。通过适量施用化肥和低毒高效农药等,突破传统农业的局限性,但又保持其精耕细作、施用有机肥、间作套种等优良传统。它既是有机农业与无机农业相结合的综合体,又是一个庞大的综合系统工程和高效的、复杂的人工生态系统以及先进的农业生产体系。以生态经济系统原理为指导建立起来的资源、环境、效率、效益兼顾的综合性农业生产体系。中国的生态农业包括农、林、牧、副、渔和某些乡镇企业在内的多成分、多层次、多部门相结合的复合农业系统。20世纪70年代主要措施是实行粮、豆轮作,混种牧草,混合放牧,增施有机肥,采用生物防治,实行少免耕,减少化肥、农药、机械的投入等;80年代创造了许多具有明显增产增收效益的生态农业模式,如稻田养鱼、养萍,林粮、林果、林药间作的主体农业模式,农、林、牧结合,粮、桑、渔结合,种、养、加结合等复合生态系统模式,鸡粪喂猪、猪粪喂鱼等有机废物多级综合利用的模式。生态农业的生产以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为重要前提,根据生物与环境相协调适应、物种优化组合、能量物质高效率运转、输入输出平衡等原理,运用系统工程方法,依靠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信息的输入组织生产。通过食物链网络化、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充分发挥资源潜力和物种多样性优势,建立良性物质循环体系,促进农业持续稳定地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统一。因此,生态农业是一种知识密集型的现代农业体系,是农业发展的新型模式。
生态农业最早于1924年在欧洲兴起,20世纪30-40年代在瑞士、英国、日本等得到发展;60年代欧洲的许多农场转向生态耕作,70年代末东南亚地区开始研究生态农业;至20世纪90年代,世界各国均有了较大发展。建设生态农业,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已成为世界各国农业发展的共同选择。
探索阶段
生态农业最初只由个别生产者针对局部市场的需求而自发地生产某种产品,这些生产者组合成社团组织或协会。英国是最早进行有机农业试验和生产的国家之一。自30年代初英国农学家A.霍华德提出有机农业概念并相应组织试验和推广以来,有机农业在英国得到了广泛发展。在美国,替代农业的主要形式是有机农业,最早进行实践的是罗代尔(J.I.Rodale),他于1942年创办了第一家有机农场,并于1974年在扩大农场和过去研究的基础上成立了罗代尔研究所,成为美国和世界上从事有机农业研究的着名研究所,罗代尔也成为美国有机农业的先驱。但当时的生态农业过分强调传统农业,实行自我封闭式的生物循环生产模式,未能得到政府和广大农民的支持,发展极为缓慢。
关注阶段
到了20世纪70年代后,一些发达国家伴随着工业的高速发展,由污染导致的环境恶化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尤其是美、欧、日一些国家和地区工业污染已直接危及人类的生命与健康。这些国家感到有必要共同行动,加强环境保护以拯救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确保人类生活质量和经济健康发展,从而掀起了以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为主的各种替代农业思潮。法国、德国、荷兰等西欧发达国家也相继开展了有机农业运动,并于1972年在法国成立了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IFOAM)。英国在1975年国际生物农业会议上,肯定了有机农业的优点,使有机农业在英国得到了广泛的接受和发展。日本生态农业的提出,始于20世纪70年代,其重点是减少农田盐碱化,农业面源污染(农药、化肥),提高农产品品质安全。菲律宾是东南亚地区开展生态农业建设起步较早、发展较快的国家之一,玛雅(Maya)农场是一个具有世界影响的典型,1980年,在玛雅农场召开了国际会议,与会者对该生态农场给予高度评价。生态农业的发展在这时期引起了各国的广泛关注,无论是在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认为生态农业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发展阶段
90年代后,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得到全球的共同响应,可持续农业的地位也得以确立,生态农业作为可持续农业发展的一种实践模式和一支重要力量,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无论是在规模、速度还是在水平上都有了质的飞跃。如奥地利于1995年即实施了支持有机农业发展特别项目,国家提供专门资金鼓励和帮助农场主向有机农业转变。法国也于1997年制定并实施了"有机农业发展中期计划"。日本农林水产省已推出"环保型农业" 发展计划,2000年4月份推出了有机农业标准,于2001年4月正式执行。发展中国家也已开始绿色食品生产的研究和探索。一些国家为了加速发展生态农业,对进行生态农业系统转换的农场主提供资金资助。美国一些州政府就是这样做的:依阿华州规定,只有生态农场才有资格获得"环境质量激励项目";明尼苏达州规定,有机农场用于资格认定的费用,州政府可补助2/3。这一时期,全球生态农业发生了质的变化,即由单一、分散、自发的民间活动转向政府自觉倡导的全球性生产运动。各国大都制定了专门的政策鼓励生态农业的发展。
内涵
中国生态农业的基本内涵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生态经济规律,应该根据土地形态制定适宜土地的设计、组装、调整和管理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系统工程体系。它要求把发展粮食与多种经济作物生产,发展大田种植与林、牧、副、渔业,发展大农业与第二、三产业结合起来,利用传统农业精华和现代科技成果,通过人工设计生态工程、协调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矛盾,形成生态上与经济上两个良性循环,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
"中国生态农业"与西方那种完全回归自然、摒弃现代投入的"生态农业"主张完全不同。它强调的是继承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废弃物质循环利用; 规避常规现代农业的弊病(单一连作,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等化学品, 大量使用化石能源等); 通过用系统学和生态学规律指导农业和农业生态系统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如推行立体种植, 病虫害生物防治), 改善其功能; 以及推进农户庭院经济等。在从村到县的各级生态农业的试点上, 曾普遍取得良好的效果。
特点
综合性
生态农业强调发挥农业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以大农业为出发点,按"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则,全面规划,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使农、林、牧、副、渔各业和农村一、二、三产业综合发展,并使各业之间互相支持,相得益彰,提高综合生产能力。
多样性
生态农业针对我国地域辽阔,各地自然条件、资源基础、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的情况,充分吸收我国传统农业精华,结合现代科学技术,以多种生态模式、生态工程和丰富多彩的技术类型装备农业生产,使各区域都能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各产业都根据社会需要与当地实际协调发展。
高效性
生态农业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多层次综合利用和系列化深加工,实现经济增值,实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降低农业成本,提高效益,为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创造农业内部就业机会,保护农民从事农业的积极性。
持续性
发展生态农业能够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治污染,维护生态平衡,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性,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常规发展为持续发展,把环境建设同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在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对农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的同时,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增强农业发展后劲。
广州中科鑫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生态农业这块是目前全国技术比较靠前的可以了解一下关注农家科技小院公众号

Ⅲ 生态农业是什么

生态农业,简称ECO,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在经济学规律指导下,以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等多方面综合评估,形成的综合性农业生产体系。

生态农业以传统农业的农时、节气、种地养地、耕作传统等农耕精华为基础,汲取现代科技成果,高效的管理手段,结合林、牧、副、渔、湖、草、沙业等多种类、多层次,多业态、多生产形式,对内形成物质、能量的充分循环利用,对外输出营养充分的高品质产品,实现农业生产、乡村生态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最终达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完美结合。

自上世纪六十年代,时代背景和人口的迅速增加,粮食产量成为首要需求,高投入、高产出却省工、省力、见效快,以农药化肥为主要体现,却漠视了高污染的现实情况下,农业工业化的生产方式得以迅猛发展,让农民逐渐抛弃了五千年来传承下来的“种地养地、可持续、可循环”的传统农耕方式。

农业工业化生产的三十几年来,其负面作用逐渐显现:农药化肥造成了重大的环境污染,病虫草害越来越难以控制;尤其是引以为傲的,世界四大黑土地之一的东北黑土地,广泛“褪黑”变成“黄土高坡”,部分严重地域已然出现荒漠化倾向,警示着农业危机的到来。

原本生物多样性丰富,充满活力的乡村农田生态系统,在农药化肥的的作用下,土地板结、酸化、盐渍化,重金属超标,土地“团粒结构”消失,土地不再具有光、热、水、气的调节功能,在土壤有机质被攫取至最低程度后,依赖于土壤有机质的土壤有益菌群也相继消失,而有害菌群肆意猖獗,土壤中蚯蚓、昆虫、小型哺乳动物早已难觅踪迹,土地和农田,已经处于崩溃的边缘。

工业化农业生产方式下的土地,是:只有“土”,而没有“壤”,其产出的农产品,不仅口味越来越差,且品质出现营养空洞,生命养分元素的缺乏严重,越来越不能满足人体健康的需求,甚至成为损害人体健康、导致各类莫名疾病不断涌现的根本原因。

思考一下农业遇到的困难现状,就会发现:所谓的农药化肥的“高产出”,是:以攫取传统农耕种地养地相结合几千年来积累的基础养分为代价的,犹如给一个正常的健康人注射了“海洛因”毒品,使其在短时间内将所有积攒,甚至透支体能而爆发出来力量,毒品过后必然是这个人“力竭而亡,或即使活着,也是苟延残喘、奄奄一息”的状态下的悲惨余生。

为从寻求工业化农业弊病的解决方案,几千年传统农耕文化的各项优势,重新得到了的认识,进而维护农田、乡村的整体生态系统和生态文明,必定成为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

Ⅳ 什么是生态农业

生态农业就是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根据生态系统内有生命的生物群体与无生命的环境之间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规律建立起来的一个综合型的生产结构,在这个生产结构中植物通过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过程,从周围环境中吸收光、热、水、气和养料,二部分通过植物转化后,又归还给环境;一部分为植物体积蓄、贮藏。这些贮藏的能量和物质,因动物吞食而转移到动物体内;动植物的残体被各种各样的微生物分解,复杂的有机物质转化为简单的无机物质,重新又回到环境中,为植物再一次吸收利用,这就是自然界的能量和物质的循环转移过程。在我国广东、浙江等地,农民利用生物互生互养的原理,建立起田塘生态系统。他们挖塘养鱼,在塘面上种桑,利用桑叶养蚕,再用蚕沙喂鱼,含有鱼屎的塘泥作肥料还塘基,形成一个闭合的生态链环,称为“桑基鱼塘型”生态系统。在这个食物链中,桑树是生产者,蚕是一级消费者,鱼是二级消费者,鱼塘中的微生物则是分解者,物质在其中周而复始地循环,生生不息,废物得到了全面的利用。

现在国内外对生态农业发展的总的精神就是要求农业生态系统中起主导作用的人,善于遵循自然规律,立足今天,放眼未来,在发展生产的过程中,创造最佳的生态环境。

有人对我国的生态农业提出一种观点:切实根据生态学原理组织农业生产,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利用动物、植物、微生物之间相互依存关系,实行无废物生产,提供尽可能多的清洁产品。既有效地利用机械设备、化肥、农药,又尽量减少其污染影响,也充分吸收传统农业的经验,力争实现绿色植被最大,生物产量最高,光合作用最合理,经济效益最好,生态平衡最佳等目标。

生态农业并不排斥化肥、农药、除草剂等化学物质的使用,所以可能获得较高产量。它比较注意生态平衡,做到山、水、日综合利用,在施肥上看重有机肥料,在病虫防治上注意生物防治和综合防治,减少农药污染。所以我国大多数农业科学工作者认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只有走生态农业的道路,才能避免发达国家农业生产中所遇到的一系列问题,在产出大量优质产品的同时,也可望建立一个优美宜人的环境。

Ⅳ 解释什么是生态农业

随着我国农业进入新阶段,农业生产从注重数量转向注重质量和效益。在这种背景下,生态农业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那么,何谓“生态农业”?它有什么特点?
据农业专家解释,生态农业是指在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遵循生态学、生态经济学规律,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集约化经营的农业发展模式。生态农业是一个农业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将农业生态系统同农业经济系统综合统一起来,以取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整体效益。它也是农、林、牧、副、渔各业综合起来的大农业,又是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综合起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农业。
生态农业要求农业发展同其资源、环境及相关产业协调发展,强调因地、因时制宜,以便合理布局农业生产力,适应最佳生态环境,实现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农业能合理利用和增殖农业自然资源,重视提高太阳能的利用率和生物能的转换效率,使生物与环境之间得到最优化配置,并具有合理的农业生态经济结构,使生态与经济达到良性循环,增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生态农业建设的主要内容有:通过调查统计掌握生态与经济的基本情况,进行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诊断和分析,进行生态农业区划和农业生态系统的工程优化设计;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农业经济结构;优先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建设生态工程,合理利用与增殖农业资源,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按照生态学原理和农业生态工程方法,从当地资源与生态环境实际出发,设计与实施适宜的生态农业模式;发展太阳能利用、小型水利水电、风力发电、沼气等清洁能源;使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对其进行多层次综合、循环利用,实现无污染的清洁生产;对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进行科学调控,实行现代集约化经营管理等。

Ⅵ 什么是生态农业

什么叫生态农业?我们离生态农业究竟有多远

在整个农业发展的历程上,农业大概经历了这么几个阶段,一是以简陋的石器、棍棒等生产工具从事简单农事活动的原始农业;二是以人力、畜力、手工工具、铁器等为主的劳动方式,靠世代积累的经验发展,并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导的传统农业;三是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进行,并以社会化发展的现代农业。

现在我国农业发展阶段普遍处于现代农业的发展阶段,但是广大的山区不乏传统农业的身影,生产效率极为地下,所以我国的农业发展是一个现代和传统的混合发展模式。

在现代农业的发展中,人们通过推广和应用农药、化肥和机械化等现代农业技术,使得农业生产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粮食产量也得到了空前提升。但是应用和推广农药和化肥等高能物质使得资源开始衰竭,土壤肥力下降,农业生态环境受到影响,农产品质量下降,人类健康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因此,从上世纪开始,人们就开始关心现代农业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着手研究现代农业要向什么方向发展,于是提出了生态农业的发展理念。可生态农业从上世纪30年代就开始探索,到了70年多左右才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然而,直到新世纪以后,生态农业才从概念阶段落实到实施阶段,才使生态农业发生质的变化。

那么,什么是生态农业呢?国际上通常对生态农业的定义是:不用化肥、农药、人工激素的农业,普遍称为有机农业。

在中国,对生态农业的定义主要是从系统的思想出发,并按照生态学的生物共生和物质循环再生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在传统农业的基础上,在一定的区域内因地制宜,合理调整农林副渔的结构,选择最优的生产模式,实现低投入获得高产出,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农业生产体系。

可像中国这样的一个农业大国,连最起码的现代农业体系都还未得到全面建立,发展生态农业就显得有些遥远。但是中国的农业现代化该向什么方向发展,至少向无害化发展这是大家的共识。因此才结合中国的实际提出了因地制宜的生态农业概念。

这样的生态农业发展,主要解决的问题为:一是以较少的投入为社会提供数量大、品种多、质量高的农副产品;二是既要保护资源的同时,也要不断增加可再生资源量,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条件。这样既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保持土壤肥力,还能满足人们对安全食品的需求。

虽然生态农业在我国也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发展,在理论研究、试验示范、推广普及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并未感受到生态农业给我们日常生活带来多大的变化,甚至会让我们感觉到生态农业离我们很遥远,让我们感觉到的仍然是天天吃着残留大量农药、化肥残留物的食物。

为什么生态农业会离我们这么远,主要原因不外乎这么几个方面:

一是技术条件限制。由于我们国家的物联网技术还未达到全面推广生态农业的地步,以及广大农民对发展生态农业的技术掌握程度并不高,对系统化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不了解,仅靠传统的生产经验以及照搬别人的模式根本无法使生态农业形成规模化和体系化。

二是服务水平跟不上。生态农业的效益周期相对较长,农民在发展生态农业中,在短期内无法实现盈利的话,对发展生态农业就缺乏积极性。另外就是市场信息服务能力较弱,农民无法根据市场变化调整生产结构,在发展生态农业中无法实现较高的经济效益。

三是产业化水平不高。目前,在广大农村,由于单纯的发展农业生产,很难获得较高的经济收益,使得大量青壮年劳动力不得不进城务工,大量的土地出现无人耕种的情况,农业生产受到严重挑战。因此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要延长农业产业链,促进农业产业化水平来实现,但是当前的农业产业化水平并不高,导致生态农业难以规模化发展。

Ⅶ 什么样的农业属于生态农业

一般来讲,完整的生态农业应达到以下标准:
1、生态农业能够发挥农业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以大农业为出发点,按“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则,全面规划,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使农、林、牧、副、渔各业和农村一、二、三产业综合发展,并使各业之间互相支持,相得益彰,提高综合生产能力。
2、生态农业能够充分吸收我国传统农业精华,结合现代科学技术,以多种生态模式、生态工程和丰富多彩的技术类型装备农业生产,使各区域都能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各产业都能够根据社会需要与当地实际协调发展。
3、生态农业能够能够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多层次综合利用和系列化深加工,实现经济增值,实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降低农业成本,提高效益,为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创造农业内部就业机会,保护农民从事农业的积极性。
4、生态农业的发展能够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治污染,维护生态平衡,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性,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常规发展为持续发展,把环境建设同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在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对农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的同时,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增强农业发展后劲。

Ⅷ 什么是生态农业

学界公认首次提出“生态农业”一词的是美国土壤学家 Ablerche,他于1970年提出这一概念。在我国,“生态农业”的概念是1982年在宁夏银川召开的全国生态经济学术研讨会上提出来的。业内专家认为生态农业是作为一种现代化的农业发展模式,应以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为基础,综合运用现代管理手段和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作用于传统农业,以期获得较高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两次获得诺贝尔奖、人称科学怪杰的莱纳斯·卡尔·鲍林在上世纪就说过:“每一种疾患、每一种病痛都可以追溯到矿物质缺乏上去。”我们今天所遭遇的大多数问题都肇始于在矿物质匮乏的土地上栽种的粮食,以及吃这些食物的动物。

土壤矿物质是岩石经风化作用形成的,是土壤固相的主体物质,构成了土壤的“骨骼”,占土壤固相总质量的95%~98%。按成因分为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土壤中有机质、微生物体等只占土壤固相质量的不到5%。土壤矿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对土壤理化性质、生物与生物化学性质有着深刻的影响。

事实上,土壤矿物质流失速度惊人。专家认为,正由于长期耕种中使用化肥使土壤矿物质严重流失,导致食物缺乏矿物生命元素,造成人体元素失衡,从而导致今天的各种慢病井喷式高发。

生态农业

关于良种:

袁隆平在接受央视《新闻1+1》节目时说:良种是一个核心,良田是基础,同时我们还要加上一个,就是良心。农业种质资源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与重要农产品供给的战略性资源,是种业原始创新的物质基础。“从源头破解‘卡脖子’难题,是种业打翻身仗的密匙。”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说,我国地域广阔,气候和自然环境差异大,物种丰富,是我国种业全链条自主创新极其有利的条件。

环球网发表的《向良种良田要高质量发展》(经济新方位·2021怎么干),文章指出:良种是粮食安全的根基;良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保障粮食安全,进一步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关于良肥

测土配方施肥是建设健康农田的关键。测土配方施肥是以土壤测试和肥料田间试验为基础,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在合理施用有机肥料的基础上,提出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等肥料的施用数量、施肥时期和施用方法。通俗地讲,就是在农业科技人员指导下科学施用配方肥。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核心是调节和解决作物需肥与土壤供肥之间的矛盾。同时有针对性地补充作物所需的营养元素,作物缺什么元素就补充什么元素,需要多少补多少,实现各种养分平衡供应,满足作物的需要;达到提高肥料利用率和减少用量,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节省劳力,节支增收的目的。

生态农业对氮、磷、钾、钙、镁等一些要素和营养的损失要求降到最低限度,并尽可能做到能源自给,这就要求将农业废弃物及人畜粪尿进行综合利用和循环使用。

《中国农业网》发文对农户提示:有良种、用良肥、变良田、出良品、讲良心是新时期新农人理应遵循的”五良生态农业”标准,有良肥还得有良法,物尽其用。并举例农作物的施肥禁忌。

生态农业的大量肥料来自系统本身,六畜兴旺才能五谷丰登。在少量的土地面积上,可以提供大量的食物种类,生态农业的食物多样性是其他农业方式做不能比拟的。没有健康的生态农业无从谈生态农业,农业重点害虫和杂草其实都是自然界正常的物种,能够用物理方法干扰控制的,就不使用化学办法,能够恢复生态平衡,对产量不造成明显影响的,尽量减少人为干预,既节约了人工成本,还保护了生态环境。

关于良田

土壤有多珍贵?1000年才能形成1厘米厚的耕作层,土壤是难以再生的资源;没有健康的土壤,哪有人类的未来?保护土壤是历史的选择。

地球生物多样性的四分之一存在于土壤之中。一汤勺土壤中所含的活生物体数量要多于地球上的人口数量。自然界中没有任何地方能像土壤那样汇集如此之多的物种。生物多样性对我们这个星球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它帮助物种生存并适应自然界的变化。保护生物多样性意味着我们正在帮助地球保持抵御力、适应力和健康力。

生态有机农业、轮牧轮作和保护性耕作农业可以保护土壤中的生物多样性。这些方法在保持土壤和水资源不退化的情况下可持续地提高农业生产率。

山东省《寿光市蔬菜产业“良田-良品”工程实施方案》中,体现以环境农业一体化发展为指导思想,以质量为先、生态为本为原则,以良田出良品为主线,打造“从无序变有序、从资源到价值、从良田到良品、从花钱到挣钱”的寿光蔬菜产业服务链,创建“寿光鲜蔬”品牌,开拓中高端市场,引领寿光蔬菜产业振兴,实现新时代“寿光模式”。

良田是作物赖于健康生长的有效环境,土壤有机质是土壤固相的组成成分之一,是土壤中形成的和外部加入的所有动植物残体不同分解阶段的各种产物和合成产物的总称。良田的土壤肥力就是指土壤能够满足作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水分、养分、空气、热量的能力。土壤肥力分为自然肥力和人为肥力;潜在肥力和有效肥力,我们从土壤有机质、土壤微生物、土壤中的微量元素、土壤酸碱度、土壤盐分、土壤有害物质六个方面进行改良。

关于良品

影响农产品品质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发展两个因素,自然环境因素:种植农作物的土壤肥沃,环境的质量好(如水质好、空气质量高等);光照充足,昼夜的温差大;四季天气明显,细菌和害虫难以越冬;地理环境,外界的不利因素难以干扰。社会发展因素:农业技术比较发达,对品种进行改良选择;少使用的农药、少使用化肥等。

农产品质量通常包括营养品质、商品品质和卫生品质三方面。传统的农产品质量的含义多指农产品的营养品质,具体地说,是农产品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必需氨基酸、脂肪、膳食纤维、维生素及矿物质等的含量。

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农业生产的规模化、产业化和商品化特征越来越趋于明显。农产品的商品质量已成为提高农业生产经济效益以及现阶段效益农业发展的主要决定因素之一。农产品的商品质量在整体上主要包括农产品的储运质量、外观质量(如果品和蔬菜的形状、大小、着色、光泽等)、风味质量及加工质量等。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食物安全及自身健康的日益关注,对农产品的卫生质量(如农药残留、病原体沾染以及有毒重金属蓄积等)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农产品的卫生质量无疑也是农产品质量的重要内容之一。

关于良心

农业生产是一个很长的产业链,从有良种、用良肥、变良田、出良品的生态农业全产业链中,遵循五良生态农业标准行为准则,放心用自己生产的食品分享自己家人和亲朋食用,严格执行安全食品生产职业道德行为规范,才是一个合格的、有良心的新农人。

五良生态农业标准体系的推出正逢其时,农业专家组介绍,该体系中的五良标准细分解释如下:良种:种子及种苗健康无毒、抗病虫害、易种易管、有高产基因。良肥:肥料(包括农药)高效、低毒、安全、环保、无残留、多功能。良田:有害物质含量低、有机质含量高,土壤生态健康平衡。良品:绿色有机、营养美味、健康优质、安全放心。良心:遵循以上四点行为准则从事农业活动的新农人职业道德行为规范。

食品安全是消费者最为关心的问题,农产品生产规范化和可视化是打消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顾虑可行方式。五良生态农业标准体系认证是根据不同农作物产品,每一个单一项目都有细化的标准和规定,五良生态农业标准体系建设单位评价和五良生态农业标准产品认证是打造现代生态农业产业链的新型标准,包括环境、土壤、肥料、产品品质、种植管理、销售渠道、循环可持续发展和新农人职业道德行为规范等因素在内,结合农业生产中各生产资料、生长阶段、各种技术、法规、现有标准而形成的新型生态农业标准体系,通过标准管理及规范生产,并建立产品溯源系统查询平台,以保证食品的安全,扩大消费者对五良认证农产品的品牌认知度,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打造中国安全食品良字号。

生态文化是从人统治自然的文化过渡到人与自然和谐的文化, 生态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目标,将生态文化的培育与发展贯穿于生态农业的发展进程之中。依托本地生态资源优势,对生态农业进行区域化战略布局、专业化规模生产建设、系列化生产加工及经营以及经济管理一体化进行优化布局,走出一条符合“三农”、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生态农业发展模式。

我国的生态农业建设不仅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种创新和战略决策,也是我国倡导的农业生产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五良生态农业标准建设单位认证(五良生态农场)和五良生态农业标准产品认证(五良生态农产品)体系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开展五良生态农产品认证工作是促进结构调整、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实施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战略、提升农产品竞争力和扩大出口的重要手段。

阅读全文

与什么是生态农业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36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01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47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39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81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05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96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98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84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20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52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81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96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64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44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34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47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0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83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