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茱萸怎么读
茱萸的读音:[ zhū yú ]
基本解释
落叶小乔木,开小黄花,果实椭圆形,红色,味酸,可入药
引证解释:
植物名。香气辛烈,可入药。古俗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佩茱萸能祛邪辟恶。
1,三国 魏 曹植 《浮萍篇》:“茱萸自有芳,不若桂与兰。”,
2,《西京杂记》卷三:“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华酒,令人长寿。”
3,唐 王维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山茱萸的蓓蕾,淡绿清雅,点缀着褐色斑痕。
2、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3、 行动之前我们休息了片刻,一只北美红雀在山茱萸上停留了片刻。
4、 汽车穿过密密匝匝的山茱萸,顺着一条蜿蜒的道路盘旋而上。
5,山茱萸在一些地方是很受欢迎的观赏植物,因为它们在春季会开出白色或粉红色的花。
㈡ 茱萸怎么读,有什么意思
[ zhū yú ]茱萸
九月九日重阳节,是中华民族的重要传统敬老节日。关于重阳节的来历,《吕氏春秋》《季秋纪》载:“(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可见当时已有在秋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飨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由于儒家有六阴九阳之说,二九相逢,“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九为阳数,所以九月九又叫“重阳节”。到了汉代便有了重九日饮酒宴会,祝福期寿的活动。并且在唐朝被正式定下来。人们往往在这一天举行祭祖敬老活动,登高“辞青”,佩戴茱萸,饮酒赏菊,辟邪祛病,这种习俗一直传承至今,并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关于重阳节佩戴茱萸的习俗,现在人们有所讨论,有的说是山茱萸,有的说是吴茱萸,都各不相让,我们来看究竟应该是哪个?山茱萸吴茱萸 我们先来看茱萸有几种,大概有四种,分别为:山茱萸科的山茱萸;山茱萸科的草茱萸;芸香科的吴茱萸;芸香科的食茱萸。他们之间的区别是,芸香科的茱萸有特殊香味,但是芸香科的食茱萸有刺,不太可能用来佩戴,食茱萸主要是以前人们用来作为调料用品的,古称“藙”,又有“欓子”、“越椒”等别名。吴茱萸有香气,可以用来佩戴。山茱萸科的两种,草茱萸属于草本,根茎较软,也不太适合佩戴,因此只有山茱萸可以佩戴。吴茱萸虽然有香气,但是果实颜色略暗,是密集型的圆锥形果实,山茱萸没有香气,但是蒴果晶莹剔透,非常美观。草茱萸食茱萸 大多数人知道古代重阳节佩戴茱萸,都是由唐代着名诗人王维的七言绝句所知,他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里面提到了“佳节”、“登高”、“插茱萸”、“团聚”。这里茱萸的习俗应该是“插”这个动作。西晋的周处的《风土记》记载:“九月九日折茱萸以插头上,辟除恶气而御初寒。”也是“插”。在更早的晋代葛洪着的《西京杂记》第三卷里面,就提到了汉朝初“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这里面我们看出,茱萸用法是“佩”。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记载的故事说人们把茱萸放在一个彩色袋子里,佩戴在胳膊上,这里也是“佩戴”。以上两种说明重阳节茱萸的用法有两种,都是用来辟邪气的,只不过,因为茱萸的红色果实,带树枝的话就好像古代人们用的簪子,可以插在头发上美观。如果从美观出发,似乎山茱萸更胜一筹。关于三国曹植《浮萍篇》“茱萸自有芳,不若桂与兰”,南朝江总的《宛转歌》里也有:“菤葹摘心心不尽,茱萸折叶叶更芳。”,只能说明他们所指的茱萸应该是芸香科的吴茱萸或者草茱萸,但是并不能和重阳节习俗联系起来。从植物分布来看,山茱萸分布在黄河流域为多,芸香科吴茱萸主要是以南方为主。王维是山西蒲州人,他所写的“山东兄弟”是指的华山以东,也就是自己家乡的兄弟,而山西晋南一带只有山茱萸分布,几乎没有吴茱萸,因此窃以为王维所说的“遍插茱萸”应该指的是山茱萸。重阳节插茱萸是汉族地区大多数人的习俗,因此,不可能都是山茱萸,再加上在关于山茱萸和吴茱萸之分,现在版本《神农本草经》就有区别,此书成于东汉,经口口相传,原书在宋代以后已亡佚,因此现在版本并不能肯定就是当时原着。再加上有人发现宋代类书《太平御览》在引用该书对吴茱萸的介绍时没有“吴”字,怀疑原书恐怕只是管这味药叫“茱萸”,“吴”字是后人加上去的。因此是否可以这样理解,在汉唐时期,茱萸是一个大概念,并不像后来分得那么细,因此,各地百姓依据茱萸的地理分布,就近取材,有用山茱萸的,有用吴茱萸的,各不相同,似乎更为妥帖。重阳节插茱萸、赏菊饮酒,登高团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敬老节日,关于习俗自然各地不一,这也是风俗各异的表现。就好像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喝雄黄酒,悬艾叶菖蒲、挂荷包和拴五色丝线等习俗,北方山多水少,自然不会赛龙舟,关于艾叶传统有南艾、蕲艾、海艾、北艾之区分,自然不能非要问出所以然。因此,重阳节插茱萸也不能太过于较真,最重要的是能够继承传统文化,理解精髓,那就是敬老爱老,全家和睦,那才是真谛。
㈢ 茱萸怎么读
茱萸汉语拼音读法为“zhū yú”。茱萸,又名“越椒”、“艾子”,是一种双子叶植物纲、山茱萸目、山茱萸科、山茱萸属常绿带香的植物,具备杀虫消毒、逐寒祛风的功能。
茱萸是一种落叶小乔木,开小黄花,果实椭圆形,红色,味酸。果实称“萸肉”,俗名枣皮,生长于温暖地带,分布于中国大部分地区,朝鲜、日本也有分布。
(3)茱萸怎么读扩展阅读:
风俗传统:
古人把茱萸作为祭祀、佩饰、药用、避邪之物,形成茱萸风俗。晋代葛洪《西京杂记》中就记载,汉高祖刘邦的宠妃戚夫人于每年九月九日,头插茱萸,饮菊花酒,食蓬饵,出游欢宴。
插茱萸习俗,相传始于东汉,晋代成俗。至唐代,插戴茱萸、装饰美容、祝颂延年益寿。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历史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
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时,秋高气爽,正是茱萸成熟之时,茱萸被认为能祛病驱邪,所以古人或头插茱萸枝,或臂佩茱萸囊,登高游兴,并把重阳节称为登高节、茱萸节、茱萸会。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
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直至民国时期,一些文人秋季聚会请贴的常用款式为:“×月×日,登高萸觞,候光。”到民国以后,茱萸风俗逐渐衰退。但民俗仍然保留着。
㈣ 茱萸怎么读
㈤ 茱萸怎么读拼音
茱萸_词语解释
【拼音】:zhū yú
【解释】:1.植物名。香气辛烈,可入药。古俗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佩茱萸能祛邪辟恶。
㈥ "茱萸"这2个字怎么读,是什么意思,有什么用
茱萸读音为:[ zhū yú ],意思为:灌木或小乔木,果实供药用。作用为:古时候有节日时遍插茱萸,登高,表达思念故乡及故乡的亲人的这种情感。
一、茱拼音:zhū
部首:艹
笔画:9
五笔:ARIU
释义:〔茱萸〕灌木或小乔木。果实供药用。另有吴茱萸,灌木,花蕾供药用。
二、萸拼音:yú
部首:艹
笔画:11
五笔:AVWU
释义:“茱萸”。如:萸房(茱萸花的子房);萸尊(借指茱萸酒。尊,盛酒器);萸囊(盛茱萸的袋子。旧俗重九登高饮酒,人多佩带萸囊)
汉字演变:
相关组词:
1.朱茱[ zhū zhū ]
樱桃的别名。2.山茱萸[ shān zhū yú ]
落叶小乔木,叶子长椭圆形,花黄色。果实为核果,长椭圆形,枣红色,可入药。3.萸房[ yú fáng ]
茱萸花的子房。4.筱萸[ xiǎo yú ]
小竹,细竹。5.萸尊[ yú zūn ]
借指茱萸酒。尊,盛酒器。㈦ 茱萸怎么读
茱萸的读法是zhū yú(声母:zh,y;韵母:u,u;声调:阴平,阳平)。
茱萸,具备杀虫消毒、逐寒祛风的功能。木本茱萸有吴茱萸、山茱萸和食茱萸之分,都是着名的中药。佩茱萸,中国岁时风俗之一,在九月九日重阳节时爬山登高,臂上佩带插着茱萸的布袋(古时称“茱萸囊”)。
茱萸是一种落叶小乔木,开小黄花,果实椭圆形,红色,味酸,可入药。果实称“萸肉”,俗名枣皮,供药用,味酸涩,性微温,为收敛性强壮药,有补肝肾止汗的功效。生长于温暖地带,分布于中国大部分地区,朝鲜、日本也有分布。
(7)茱萸怎么读扩展阅读
重阳节插茱萸有保健作用:
九月九重阳,正是夏秋交接、疾病容易流行的季节,在这个节日里,人们常用中草药辟瘟驱毒,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
吴茱萸为芸香科植物吴茱萸未成熟的果实,含有挥发油、吴茱萸酸、生物碱和两种中性不含氮物质,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吴茱萸有抗菌作用,对霍乱弧菌、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同时,还具有兴奋中枢神经、增加颈动脉流量及驱除蛔虫的作用。吴茱萸的叶、根均可入药,正可谓:“九九重阳插茱萸,应为吴萸更贴切,防病疗疾效果好,内服外用两相宜。”
㈧ 茱萸怎么读
读法:[zhū yú]
解释:
茱萸,又名“越椒”、“艾子”,是一种双子叶植物纲、山茱萸目、山茱萸科、山茱萸属常绿带香的植物,具备杀虫消毒、逐寒祛风的功能。木本茱萸有吴茱萸、山茱萸和食茱萸之分,都是着名的中药。
佩茱萸,中国岁时风俗之一,在九月九日重阳节时爬山登高,臂上佩带插着茱萸的布袋(古时称“茱萸囊”)。
(8)茱萸怎么读扩展阅读:
主要价值:
园林:山茱萸科植物多为乔灌木,树干挺拔,树形高大,冠幅宽阔,枝叶繁茂,分枝较高,生长迅速,寿命长且耐寒和耐旱能力也较强,对土壤和光照的要求较低,很适于作行道树,可植于庭园角隅、草坪、林缘。
㈨ 茱萸怎么读
词目:茱萸拼音:zhū yú[cornus officinalis] 是一种落叶小乔木,开小黄花,果实椭圆形,红色,味酸,可入药.植物名.香气辛烈,可入药.古俗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佩茱萸能祛邪辟恶.三国 魏 曹植《浮萍篇》:“茱萸自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