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秦岭淮河地理意义
区域:中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
2.气温:一月0℃等温线东端;
3.降水量:年降水量800mm年等降水量线;
4.水文:长江和黄河的分水岭;
5.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6.农业:旱地农业与水田农业的分界线;
7.河流:该线以北的河流流量小、水位变化大、有结冰期、含沙量大;该线以南的河流流量大、水位变 化小、无结冰期、含沙量小;
8.林业: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分界线;
‘贰’ 秦岭-淮河作为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它有哪些地理意义
秦岭淮河一线——我国的南北方分界线
我们应该明确秦岭淮河一线的走向,以及它作为我们南北分界线的重要条件是什么。知道这条分界线是哪些地理事物的分界线。
首先呢,它之所以成为我国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肯定是由于这条线两边的景观有差异的原因吧。景观有差异的因素很多,比如气温和降水,还有地形地势等因素。一般的来说,不同区域的差异往往是来自于气候造成的因素更多一些,比如南方降水多,北方降水少,东部临海地区降水多,内陆西部地区降水少等。不多说了,我们可以通过以上介绍来推断,这条线必定是气候的分界线了。由此,我们可以再通过气候的差别来了解秦岭和淮河分界线两边的气温、降水、干湿状况等方面的差异,以及此气候差异下的河流水文特点、农业状况、土壤植被等差异。
通过相关的地理图册可以知道,秦岭淮河一线是东西走向的,并且是一月份0度等温线和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的通过地,再加上冬天的时候,秦岭能够阻挡寒潮南下,夏天又能阻挡潮湿的海风进入西北地区,导致这条线的南北地区在气候、河流、植被、土壤、农业等方面存在差异,所以也就理所当然成为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分界线了。
秦岭和淮河分界线所起到的重要分界作用有:
1、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作用。
原因:我国一月份0度等温线穿过秦岭淮河一带,一月0度等温线以北的一月平均气温在0度以下,为暖温带。一月0度等温线以南一月的平均气温在0度以上,为亚热带。
2、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根据降水量的不同区分。
3、河流情况有明显差异的分界线
根据两边河流是否有结冰期、汛期、流量大小、含沙量以及航运等差异得出。
4、不同土壤和植被的分界线
根据两边植物的不同,如北方以针叶林、落叶阔叶林等为主,南方以常绿阔叶林为主。以及北方黑土为主,南方红土为主等特点得出。
5、农业生产有差异的分界线
北方农业以旱地为主,一般是一年一熟或两熟,小麦玉米为主;南方水田为主,一年两熟或三熟,以水稻小麦为主等等差异。
秦岭国家植物园位于西安市周至县,距市中心76Km。总规划面积458Km2,其中中心区262Km2,规模为世界第一。秦岭国家植物园总投资概算为13.8亿元,一期工程投资5.3亿元。主要功能是科学研究、科学教育普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旅游。
‘叁’ 关于 秦岭—淮河 一线 的地理意义
秦岭—淮河
一线是中国的南北分界线,这条线以北被称为北方,以南是南方,南北方在人文自然环境等各方面都不同,在秦岭—淮河
一线以北冬季结冰,以南则不结冰。
‘肆’ 秦岭与淮河的地理意义
1.秦岭是横贯中国中部的东西走向的山脉,大致位于32°N~34°N,103°E~113°E。其北侧为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南侧为低山丘陵和江汉平原。
2.淮河是中国东部的主要河流之一,介于31°N~36°N,112°E~121°E之间,发源于河南省桐柏山北麓,流经豫、皖至江苏扬州的三江营注入长江,全长约1 000千米。
3.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界线。
4.秦岭是长江黄河分水岭,是天然的地理分界线,高度也足以阻止一般强度的南北气流。有一次冬天从西安开车去成都,在北面进秦岭隧道的时候雪花飘舞,南边出隧道就风和日丽,汉江边上的亲水平台还有许多人懒洋洋地晒太阳。让我一下就体会到了南北差异。
5.而且因为北坡断层的存在(华山西峰是典型案例),秦岭北侧山路难行,截断了许多文化交流。南侧的川-鄂文化渗入每一条平缓的南坡河谷,但到了距离关中平原二三十公里的秦岭中北坡,被秦岭主峰和北坡的险峻山势一刀切断。我过去开车跑汉中经常穿越秦岭,在西安南面五六十公里的小镇上,半夜环顾四周,北面山脉的轮廓明显比南面清晰——西安的灯光已经改变了这里的夜空,但小镇上的饭店全是西南口味,不止辣,还大量放花椒,老板和服务员听起来都像四川人。再往北,翻几十里山路到山另一边的长安区、户县,饭店味道和居民口音就迅速切换为关中-河南风格。
5.所以严格说来,是秦岭主峰-北坡几十公里宽的山地阻隔了中国南北,秦岭南侧山地已是明显的南方生活方式。
‘伍’ 秦岭一淮河一线具有那些地理意义
秦岭—淮河分别有以上几个地理意义:一月零度等温线800mm等量降水线南方和北方分界线温带落叶阔叶林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分界线水田和旱地的分界线亚热带和温带分界线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分界线河面是否结冰的分界线
‘陆’ 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 所有意义
秦岭淮河 地理意义: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7月份800MM等降水量线,传统意义上南北方分界线,水田旱地分布分界线,一月份0摄氏度等温线,水稻小麦种植分界线,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湿润与半湿润的分界线,亚热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以及中国的南北分界线和河流结冰与不结冰的分界线
在中国中部横亘着一条要东西走向的山脉——秦岭.它就象一堵“挡风墙”阻止冬季冷空气南下,拦截夏季东南季风的北上.
秦岭东边的淮河是中国的一条大河,全长1000公里,淮河两岸的地形、河流及水文特征都有明显的不同.
秦岭——淮河一线,就是人们常说的南方和北方的地理分界线,此线的南面和北面,无论是自然条件、农业生产方式,还是地理风貌以及人民的生活习俗,都有明显的不同.
秦淮以北的大部分地区,河湖冬季结冰,每当冬季来临,北风呼啸,大部分的树会落叶,不落叶的树叶多呈针状,叫做针叶树.由于北方地区年降水量较少,降水多集中在夏季,所以河流的水量不大,水位变化大,只有夏季才形成汛期,时间也比较短,河流的含沙量较大.而在秦淮以南地区则正好相反,冬季不结冰,树木不落叶,一年四季常绿.河流的水量较大,水位变化不大,汛期时间长,河水含沙量较小.
从农业生产及人们生活习俗来看,秦淮南北的差异就更明显.北方耕地为旱地,主要作物为小麦和杂粮,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南方则主要是水田,农作物主要是水稻和甘蔗、茶叶等亚热带经济作物.一年两熟或三熟.人们平常所说的“北麦南稻,南船北马”是这种差异的真实写照.
秦岭——淮河一线经过甘、陕、豫、皖、苏等省,是中国东部地区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其南、北在气候、河流、植被、土壤、农业生产等方面,都有显着差异.
秦岭-淮河是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一、气温 1、1月份0℃等温线
2、日均温≥10℃积温4500℃等值线
3、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
二、降水 4、年降水量800mm等降水量线
5、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三、气候 6、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四、农业 7、旱地农业与水田农业的分界线
8、水稻生产与小麦生产的分界线
五、植被 9、常绿阔叶林与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
六、河流 10、该线以北的河流流量大、水位变化小、有结冰期
该线以南的河流流量小、水位变化大、无结冰期
11、秦岭(和巴颜喀拉山)还是长江和黄河的分水岭
七、地形 12、该线以北地形完整,以大高原和平原为主.该线以南地形破碎,以盆地和丘陵为主.
八、区域 13、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线
14、我国华中和华北的分界线
总结:
1、地理分区上: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
2、气候类型上:温带季风气候(北)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南)的分界线.
3、温度带上:暖温带(北)与亚热带(南)的分界线.
4、自然带上: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北)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南)的分界线.
5、典型植被上:温带落叶阔叶林(北)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南)的分界线.
6、土壤上:棕壤(北)和红、黄壤(南)的分界线.
7、水文上:黄河水系与长江水系的分水岭.
8、干湿地区上:半湿润地区(北)与湿润地区(南)的分界线.
9、地形上:华北平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分界线.
10、一月份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经过地区.
11、年降水量800毫米等降水量线.
12、农业:小麦主产区(北方旱作农业)与水稻主产区(南方水田农业)的分界线.
13、亚热带水果柑橘生长的北限(橘生南国).
14、长江-黄河的分水岭
‘柒’ 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有哪些
秦岭和淮河分界线所起到的重要分界作用有:
1、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作用。
原因:我国一月份0度等温线穿过秦岭淮河一带,一月0度等温线以北的一月平均气温在0度以下,为暖温带。一月0度等温线以南一月的平均气温在0度以上,为亚热带。
2、
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根据降水量的不同区分。
3、
河流情况有明显差异的分界线
根据两边河流是否有结冰期、汛期、流量大小、含沙量以及航运等差异得出。
4、
不同土壤和植被的分界线
根据两边植物的不同,如北方以针叶林、落叶阔叶林等为主,南方以常绿阔叶林为主。以及北方黑土为主,南方红土为主等特点得出。
5、
农业生产有差异的分界线
北方农业以旱地为主,一般是一年一熟或两熟,小麦玉米为主;南方水田为主,一年两熟或三熟,以水稻小麦为主等等差异。
‘捌’ 秦岭淮河一线具有那些地理意义
1、秦岭—淮河是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的界限。秦岭—淮河以南降水量大于800毫米;秦岭—淮河以北降水量小于800毫米。
2、秦岭—淮河南北雨季长短差异。秦岭—淮河以北雨季集中而短促,主要在7、8月份;秦岭—淮河以南雨季要长得多。
3、秦岭—淮河是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4、秦岭—淮河是1月0℃等温线的界限。秦岭—淮河以南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冬季基本上不结冰;秦岭—淮河以北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冬季一般结冰。
5、秦岭—淮河是暖温带和亚热带分界线。秦岭—淮河以南为亚热带,秦岭—淮河以北为暖温带。
(8)秦岭和淮河的地理意义有哪些扩展阅读
秦岭-淮河一线,作为中国地理中的一个重要地理概念,目前已知的最早论述是着名地理学家张相文提出的。在由张相文发表于1908年的《新撰地文学》中的185页记载:“北带:南界北岭淮水,北抵阴山长城。
动物多驯驴良马、山羊;西部多麝鹿犀牛。植物多枳、榆、檀、梨、栗、柿、葡萄。”这就是张先生对我国北方的描绘。所谓“南界”,就是南北分界线 。这是目前已知的最早关于“秦岭-淮河一线”的论述。
‘玖’ 秦岭淮河十条地理意义
秦岭淮河在我国的自然地理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是一条重要的分界线。
冬季0℃等温线经过秦岭淮河、
4500℃年等积温线经过秦岭淮河、
年降水量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秦岭淮河。
所以从气候的角度来看,秦岭淮河以南是亚热带季风气候,以北是温带季风气候;从自然带角度来看,秦岭淮河以南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以北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不仅仅是气候和自然带的差异,河流水文方面也差异明显,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河流一般年径流量较大、无结冰期、水位季节变化较小,以北地区反之。
在农业生产方面,南方地区以水田为主,而北方地区以旱地为主。
在古代交通运输方面,南方地区以水运为主,北方地区以陆运为主。
最终也使得秦岭淮河南北两侧的人们有不同的地域文化。
‘拾’ 秦岭淮河的意义是什么
秦岭-淮河一线是中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分界线:
1、气温: 1月份0℃等温线。
2、日均温≥10℃积温4500℃等值线。
3、气候带:暖温带和亚热带分界线。
4、降水:年降水量800mm等降水量线。
5、干湿地区: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
6、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分界线。
7、农业:旱地农业与水田农业分界线。
秦岭
在中国中部横亘着一条东西走向的山脉——秦岭。它就像一堵“挡风墙”阻止冬季冷空气南下,拦截夏季东南季风的北上。
自古以来,因秦岭所处的特殊地理环境,以及因此而带来的秦岭南北气候变化,人文景观、生活习俗等方面的不同,被称为我国南北的分界线。习惯上称秦岭以南为我国南方,秦岭以北为我国北方。但秦岭正式的名称是自汉代才有的。
广义的秦岭是横亘于中国中部的东西走向的巨大山脉,西起甘肃省临潭县北部的白石山,以迭山与昆仑山脉分界。向东经天水南部的麦积山进入陕西。在陕西与河南交界处分为三支,北支为崤山,余脉沿黄河南岸向东延伸,通称邙山;中支为熊耳山;南支为伏牛山。山脉南部一小部分由陕西延伸至湖北省郧县。
秦岭山脉全长1600公里,南北宽数十公里至二三百公里,面积广大,气势磅礴,蔚为壮观。
狭义的秦岭是秦岭山脉中段,位于陕西省中部的一部分。在汉代即有“秦岭”之名,又因位于关中以南,故名“南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