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汾河和渭河分布在哪个平原
1、汾河全流域都在山西省,最后在山西省万荣县汇入黄河,全长694公里
2、渭河在陕西省注入黄河
发源于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鸟鼠山,主要流经今甘肃天水、陕西省关中平原的宝鸡、咸阳、西安、渭南等地,至渭南市潼关县汇入黄河,全长818公里
㈡ 汾渭平原包括哪些地市
汾渭平原是黄河流域汾河平原、渭河平原及其周边台原阶地的总称,北起山西省代县,南抵陕西省秦岭山脉,西至陕西省宝鸡市,呈东北—西南方向分布,长约760千米,宽40-100千米。
人口约5200万,包括陕西省西安、宝鸡、咸阳、渭南、铜川、杨凌示范区、西咸新区,山西省晋中、吕梁、临汾、运城,以及河南省洛阳、三门峡等11城2区。该平原区域土地总面积7万平方千米,位列中国第四大平原,也是黄河中游地区最大的冲积平原。汾渭平原历史文化悠久,文物遗迹繁多,不但是华夏文明和中国历史的摇篮,也是黄河流域资源条件优越、工农业生产水平高、经济文化发达的地区,是中国七大主产区之一。
㈢ 汾渭平原是指哪些地区
汾渭平原是黄河流域汾河平原、渭河平原及其台塬阶地的总称,北起山西省代县,南抵陕西省秦岭山脉,西至陕西省宝鸡市,呈东北—西南方向分布,长约760千米,宽40~100千米,包括陕西省的西安、咸阳、渭南,山西省的运城、临汾、太原等11个地市。
该平原区域土地总面积近7万平方千米,位列中国第四大平原,也是黄河中游地区最大的冲积平原。汾渭平原历史文化悠久,文物遗迹繁多,不但是华夏文明和中国历史的摇篮,也是黄河流域资源条件优越、工农业生产水平高、经济文化发达的地区。
(3)汾河平原在哪个地理区域扩展阅读:
陕西省渭河平原和山西省汾河平原的总称。两个平原通过黄河第一大支流渭河、第二大支流汾河注入黄河的谷地连接一体。
其共同特点是:平原是由汾渭地堑经汾、渭二河冲积而成。因此延伸方向与汾渭地堑走向一致,均呈狭长形,平原宽窄不一。
汾河平原又称汾河谷地,位于山西省中部和南部,北接忻定盆地(忻县、定襄),南接渭河平原,走向为东北—西南向再转东西向,是因汾河冲积而成的河谷平原。汾河平原分为北部的晋中盆地(太原盆地)和南部的临汾盆地,是山西境内重要的农业区和经济区。
渭河平原(Weihe Plain),又称关中平原(Guanzhong Plain),系地堑式构造平原。介于秦岭山脉和北山山系(桥山、子午岭及陇山等)之间,东北部过黄河与山西省汾河平原相接。
西起宝鸡,东至潼关,海拔约325~600米,东西长约300公里,面积约4万平方公里。因在函谷关和大散关之间(一说在函谷关、大散关、武关和萧关之间),古代称“关中”,亦有雅称“秦中”之说。
春秋战国时为秦国故地,包括西安、宝鸡、咸阳、渭南、铜川五市及杨凌区。东西长300公里,平均海拔约500米,西窄东宽,号称“八百里秦川”。这里自古灌溉发达,盛产小麦、棉花等,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产区。是中国最早被称为“天府之国”的地方。
㈣ 湟水谷地,渭河平原,汾河谷地在地图上的哪里啊(高中地理)图太细了不知道在哪里。。
湟水谷地在青海东部地区。
渭河平原在陕西省中部。西起宝鸡、东至潼关,南接秦岭,北到陕北高原。
汾河谷地位于山西省中、南部。
㈤ 汾河平原的介绍
汾河平原位于山西省中部和南部,北接忻定盆地(忻县、定襄),南接渭河平原,是因汾河冲积而成的河套平原。可分为北部的晋中盆地(太原盆地)和南部的临汾盆地,是山西境内重要的农业区。
㈥ 汾河平原、渭河平原分别位于()A.宁夏、内蒙古B.甘肃、河北C.河南、山东D.山西、陕
陕北高原指的是陕西省北部地形破碎的黄土高原.陕西省南部是高耸险峻的秦岭山脉和宽窄不一的汉江谷地,而中部,则是被称为“关中”的渭河平原.黄河及其支流汾河、沁河等,为山西的发展提供了水利条件;大同、太原、临汾等盆地是山西主要的农业区,以小麦、玉米、高粱、棉花等的生产为主.
故选:D.
㈦ 汾渭平原是指哪些地区
汾渭平原是指汾河平原和渭河平原的总称。
汾渭平原大体分成南、北两部分:北部是在石岭关与灵石间的太原盆地,海拔700—800米,是汾渭平原中最广阔的部分;南部为霍县与稷山县之间的临汾盆地,海拔400—500米。土壤肥沃,灌溉发达,是山西省重要粮、棉产区。渭河平原又称关中平原或渭河盆地,位于陕西省中部。西起宝鸡,东至潼关,南接秦岭,北达陕北高原。西窄东宽,形如牛角,东西长300公里,宽30—80公里。海拔400米左右,是断层陷落地带经渭河及其支流泾、洛等河流冲积而成。灌溉事业自古着名,号称“八百里秦川”。主要河流除流向东西的渭河外,还有千河、漆水河、泾河、石川河、洛河等。盆地土地肥沃,农耕历史悠久,盛产小麦、棉花等,为陕西省农业最发达的地区。
㈧ 汾渭平原的简介
陕西省渭河平原和山西省汾河平原的总称。两个平原通过黄河第一大支流渭河、第二大支流汾河注入黄河的谷地连接一体。其共同特点是:平原是由汾渭地堑经汾、渭二河冲积而成。因此延伸方向与汾渭地堑走向一致,均呈狭长形,平原宽窄不一。
汾河平原又称汾河谷地,位于山西省中部和南部,北接忻定盆地(忻县、定襄),南接渭河平原,走向为东北—西南向再转东西向,是因汾河冲积而成的河谷平原。汾河平原分为北部的晋中盆地(太原盆地)和南部的临汾盆地,是山西境内重要的农业区和经济区。
渭河平原(Weihe Plain),又称关中平原(Guanzhong Plain),系地堑式构造平原。介于秦岭山脉和北山山系(桥山、子午岭及陇山等)之间,东北部过黄河与山西省汾河平原相接。西起宝鸡,东至潼关,海拔约325~600米,东西长约300公里,面积约4万平方公里。因在函谷关和大散关之间(一说在函谷关、大散关、武关和萧关之间),古代称“关中”,亦有雅称“秦中”之说。春秋战国时为秦国故地,包括西安、宝鸡、咸阳、渭南、铜川五市及杨凌区。东西长300公里,平均海拔约500米,西窄东宽,号称“八百里秦川”。这里自古灌溉发达,盛产小麦、棉花等,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产区。是中国最早被称为“天府之国”的地方。
㈨ 山西省平原地区分别在那几个市
山西省平原地区一般是指汾河平原又称汾河谷地,位于山西省中部和南部,北接忻定盆地(忻县、定襄),南接渭河平原,走向为东北—西南向再转东西向,是因汾河冲积而成的河谷平原。汾河平原分为北部的晋中盆地(太原盆地)和南部的临汾盆地,是山西境内重要的农业区和经济区。包含的城市有太原市、晋中市、临汾市、汾阳市、孝义市、介休市、霍州市、侯马市。
㈩ 汾渭平原的分区
汾河平原大体分成南、北两部分:北部是在石岭关与灵石间的太原盆地,海拔700—800米,是山西省汾河平原中最广阔的部分;南部为霍县与稷山县之间的临汾盆地,海拔400—500米。土壤肥沃,灌溉发达,是山西省重要粮、棉产区。汾河贯穿盆地中部,沿岸广泛发育着二级阶地,由于河流比较小,泥沙含量多,河床宽浅,易受洪水威胁,历史上曾发生多次改道。省会太原市,位居盆地北缘,是省内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也是华北地区重要的重工业基地。本区农业生产水利化、机械化水平较高。农业生产精耕细作,是山西农业高产区。
渭河平原又称关中平原或渭河盆地,位于陕西省中部,渭河由西向东横贯平原,西起宝鸡,东至潼关,南接秦岭,北界北山。西窄东宽,形如牛角,东西长300公里,宽30—100公里,是整个汾渭平原最宽阔的部分,海拔400米左右,是断层陷落地带经渭河及其支流泾、洛等河流冲积而成。灌溉事业自古着名,号称“八百里秦川”,被最早称为“天府之国”。主要河流除流向东西的渭河外,还有千河、漆水河、泾河、石川河、洛河等。关中平原土地肥沃,农耕历史悠久,盛产小麦、棉花等,为陕西省农业最发达的地区,中国古代着名水利工程如郑国渠、白渠、漕渠、成国渠、龙首渠都引自这些河流。关中平原自然、经济条件优越,是中国历史上农业最富庶地区之一。又因交通便利,四周有山河之险,从西周始,先后有秦、西汉、隋、唐等13代王朝建都于长安,史称“秦中自古帝王都”,历时千余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