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游记怎么写
怎样写游记一、什么是游记?游记,顾名思义,就是记游。也就是对一次出行、游览、参观……等的记录。在这里,游的含义有多种:游历、旅游、游玩、游览、参观、访问、考察等。二、游记的分类游记可以分为很多种。以记录行程为主的是记叙型游记;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是抒情型游记;以描绘景物、景观为主的是写景型游记;通过记游来说明一个道理的,是说理型游记。但是,不论哪一种游记,都是通过对自然风光、风景名胜、城市景观、景观中的人与事进行描绘,来达到记事、抒情、说理等目的。所以写作游记时,一定要具备“游”的记录,没有“游”,也就不会有“游记”。三、游记的写作方法不论是哪一种游记,在写作时都要要注意以下几点:1、游记中的线索有人说,写文章如同串珠,没有一根线索将其中各个要素联结起来,这篇文章就会支离破碎,或者杂乱无章。写游记更是这样,一定要有一条合理的线索贯穿其中。这条线索也可以说是写作的顺序。游记中,最常用的写作顺序可能就是行踪了。即按照游览的先后次序来写。比如一篇参观动物园的游记,就可以按照参观的顺序一一记述。此外,还有以景物的组织关系、方位关系等作为记游的线索的。我们建议大家初学写游记时,一定要用一定的线索来组织文章,以求在一开始就养成条理清晰的写作习惯。2、游记中的主体主体指的事做这件事的人或集体。既然是游,就一定有游的主体。在游记的写作中,如果缺少了人,就与说明文或写景散文差不多了。对游记中主体的点明也有多种不同的方式,可以在一开始就点明,比如在一篇游记的开始,一位作者就这样写道:“今天,我们班的同学在班主任李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北京大学",点明游记的主体是"我们班的同学和李老师”;此外,游记的主体还可以在写作过程中自然出场,也可以在文章结尾指出。3、游记中的写景对景物的描写也是游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是主体,景是客体。游记中的写景,应根据写作的需要,有选择、有重点地写。游记中的景物描写最好能够配合文章的主题。如一位同学写一篇游览长城的文章,就分别着重对长城的古老壮观与周围干净整洁的景区环境进行了描写,将景物描写与文物保护与环境保护的主题紧密地结合了起来。4、游记中的地点在写游记时,一定要注意说明游览或参观的地点,比如海洋馆、大草原、科技馆等。5、记游要分清主次游记虽然是对游览过程的记录,但却不是面面俱到的记录。我曾看到过一位大学生写的游记,从早上起床写起,然后写怎样吃早饭、怎样出门坐车、路上都见到了什么、发生了什么……一一写到,一直到最后怎样回到了家里。一篇游记,写了上万字。却没有任何能让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这样的写作不是游记,而是流水帐,是没有人愿意读下去的。 游记中,重要的行程、有特色的景观、对表现文章主体有重要作用的事物等,要重点描写,其它的则应该一笔带过,或者干脆略去不写。这样写出的文章,才会主次分明,主题突出,玲珑有致
2. 一篇关于地理游记的作文
温和湿润的冬季,在这12月,悄无声息的下了一场雨.柠檬树,在雨后的空气里气定神闲的吐纳呼吸,海岸线,给斑斓却不张扬的地中海风格建筑增添了几分神秘.来不及去拜访萨丁岛上沉默如岩石的会看手相的老人,来不及去倾听水城威尼斯的静谧与喧嚣的交响,没有任何理由,就乘一叶扁舟,顺着水流,从高盐度到更高的盐度.就从这里开始.苏伊士运河,悠久的繁华,不是那海风吹拂下发出清脆乐声的贝壳小风铃,而是远处传来的阵阵浑厚的钟声,与河水默契的一唱一和,歌颂着忙碌,闲谈着心事,唠叨着一个多世纪前数十万劳工的鸡毛蒜皮,交流着东西两块大陆各自的歌舞升平.回头远望尼罗河,一路奔流着汇入地中海,沧桑的河流,一声叹息,擦肩而过,迈向相反的方向.就让小船义无返顾的驶向红海吧,舀一勺这最咸的海水,一路向南,追不上太阳直射点的匆忙足迹,路过圣城麦加的穆斯林安详虔诚的表情.穿过曼德海峡,拐进亚丁湾,逆着印度洋上的季风环流,沿着海岸线,航行一道弧,到阿曼,完成第一站.阿拉伯半岛是一只巨大的靴子,小船从鞋尖一跃而下,一路的舟车劳顿做成一只漂流瓶,漂向未知的充满期待的远方.就沉醉在这印度洋冬日的逆时针暖流里吧,是鲁宾孙的小木筏,是五光十色旋转木马,享受着低纬的倾城日光,让悠闲把航线划成一个圈.当然,这不是句号.向东,沿着印度半岛的轮廓,轻声呢喃着陌生的名字,像一个个古老失传的咒语:卡提阿瓦半岛,讷尔默达河...西高止山脉阻断了好奇的视线,那些几乎穿过了整个半岛的河流,终究要从德干高原顺势奔腾,更早的拥入孟加拉湾.不妨,穿过保克海峡,挥别斯里兰卡,绕过半岛东侧的河流入海口,去看望久不得见的老友.一一拜访,沿海北上,直到恒河口.最后转身,混迹在万吨巨轮的庞大身影中走进马六甲,苏门答蜡,爪哇等岛,是一条光彩夺目的翡翠项链,马来半岛,加里曼丹,苏拉威西是这漫长游记最末的匆忙痕迹.就到这里.收起地图,这是"处心积虑"用航线编织的小情绪:L-O-V-E我爱上地理.
3. 地理游记怎么写
1、地理位置和范围,
2、这个地方有什么可看,怎么走(或者怎么找到)
3、可看的东西有什么看头(为什么可看)
要想写好,你在思考说明的时候,自然会运用自己知道的地理知识。
4. 涉及地理知识的游记300字
九寨沟是一个风景秀丽的景区,它给你的第一感觉——美。
九寨沟被人们称为童话世界,它之所以誉有此称,是因为古人曾经说过:“黄山归来不看山,九寨归来不看水。”九寨沟因水而闻名世界。九寨沟的水如银链,似彩虹,将高原朴素的山林沟谷描抹得风姿绰约,妖娆迷人。
九寨沟的水是无比的,千千万万的名人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出对它的如诗,如画,如歌,如锦。
九寨沟的美丽风景随处可见,有恬静的镜湖,俊美的翠湖,秀丽的芳草湖,迷人的藏龙湖,神奇的五彩湖,奇异的流翠滩,珍珠滩,壮阔的诺日朗瀑布……
九寨沟最大最深的湖泊要数长海。它长约八公里,最宽处约四点四公里,面积约200万平方米,海拔在3000米以上,也是九寨沟最高的湖泊了。
长海尽头连绵的山峰终年积雪,银装素裹,靠近岷山山脉的主峰,海拔大约都在四五千米。海子四周青山寂寂,绿水幽深,使湖水显得格外澄清。春秋时节,长海的景色更加迷人:水中的琉璃世界,在春日倒映出百花簇拥的雪山,斑斓金秋则映衬着层峦叠嶂的黄栌红枫;隆冬一到,四山琼花玉树,迷漫一色,叫人叹为观止。
九寨沟的风景令人流连忘返,在这青山叠翠,万木峥嵘,鸟雀鸣唱,瀑布声喧的童话世界中,更让我体会到九寨的美。难忘九寨清澈见底的溪流,难忘九寨一望无际的芦苇海,更难忘九寨那美丽而又神奇的源泉。
九寨沟山清水秀,群山环绕,水清得鱼,就是这样的环境,才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就好似众星中最亮的一颗,闪光夺目。
九寨沟的水,清澈见底,摸上去冰凉冰凉的,因为这是从雪山上流下来的雪水,冬去春来,春暖花开,冰雪融化,化作这一条条流动的小溪、河川、瀑布、海子。
则查洼沟的五彩池和日则沟的五花海,是不是九寨沟湖海中的精淬,也是众多湖海中最小巧的海子。湖泊里生长着各式各样的水生植物,它们形成了许多水升物群落;在里面,同时还生长着芦苇等草本植物。这些水生群落所含的叶绿素深浅不同,在富含碳酸钙质的湖水里,能呈现不同的色彩。同一湖泊里,有的水域蔚蓝,有的湾汊浅绿,有的水色绛黄,有的流泉粉蓝……变化无穷,煞是好看!在烈日当头、山风吹佛或以石击水时,还能绽开出层层叠叠、五彩斑斓的波纹。
瀑布中最美、最壮观、最大的要属树正大瀑布了。从首尾相接的众多的梯湖的飞瀑,水大势凶,沟连回环,瀑布下泻深沟,犹如千军万马擂鼓摇旌,吼声如雷。在树正瀑布的最底端,有一个漂亮的海子——树正群海。在那儿,仰天观云,侧耳听风,更有那岸边大片大片的粉红色的荞麦花,高低错落的藏族民居,还有早出晚归的牛群、羊群,袅袅炊烟,声声犬吠。在那里的一切,好像是幽深的、宁静的世外桃源,却又是生机盎然,出神入化。
九寨沟令人留恋。
5. 以地理视角写一篇游记,400字
中国地大物博,从南到北,变化万千,风景美丽而又不乏味,海南的
6. 地理考察日记怎么写
大概哪个年级的? 一般是地理位置、地理特点(地形、地貌、土壤、水源)、人文特征(人口、经济、交通、工业、农业等),有这么一些就很全面了。
真情实感,手工制作,我是一个地理老师,欢迎追问,希望可以具体说说你们的考察日记是什么方面的,才能对症下药
7. 地理游记怎么写啊
参考以下文章:古人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我却在3月看完黄山,6月就来登华山了。我对于华山的向往,源于《射雕英雄传》里的“华山论剑”。这里是一个高手与英雄际会的地方。我期冀在山巅遇到高手,但在这个高手和英雄稀缺的年代,我哪里去寻访不到真正的仙风道骨?只是遇上一些道帽昂然的假象,它们突兀在景点的显眼处。我想,我此行的收获,便是对不可企及的力量的膜拜,和面对鬼斧神工的感叹而已。 天气预报说西安当天最高温度将达到42°C ,我周末去华山,正好可以逃离这个被酷暑包裹的围城。8点钟从西安出发,刚刚升起太阳已经让人感到印面扑来的热浪。与我们同行的还有来自美国,上海、重庆的朋友,我们这个团看起来还挺国际化的。华山在西安市东面120公里,出城的过程中,导游自豪介绍西安13朝建都的历史。出城上高速之后,向右看去便是白鹿原,导游说贾平凹就是写这里而出名的,车上马上有人纠正说《白鹿原》是陈忠实写的。走到这里,我还想起不久前一个西安朋友告诉我,这里有一个村子里的人全姓“他”,说如果寻宗的话,我应该去看看。
我们要经过“灞桥”。这“灞”大概只有在这里专用,它的知名度可上溯到楚汉相争之时,这可能是我们象棋盘上中间那条河流的发源地。现在,灞河上已没有滔滔的河水,岸边也没有饮马的狼烟。岸边有许多建筑,也许几年之后,不断扩张的城市可能会在这里出现许多现代化的小区来,当然,我希望不要模仿某些城市搞出太多不伦不类的欧式建筑,与城市的文脉牵强附会。灞河中央还生出许多绿地,几座水泥大桥横跨其上,滚滚的车流淹没了历史的记忆。
华山坐落在华阴县境内,大概两小时左右便到达,山下的小镇里,有许多药厂,因为华山的中草药资源特别丰富。由此容易联想到“玛叮啉”、“西安杨森”等以中草药为卖点的公司落户这里的原因。山下的小镇不大,宾馆饭店都很小,多是有农民自家的小楼小院改造而成,吃、住都比较简陋,没有像阳朔西街那样浪漫的酒吧,也没有黄山脚下汤口镇夜幕中繁华,汤口镇的小桥流水、烟雨迷蒙,充满茶香的暮色还让人留连忘返,而华山下的小镇仿佛笼罩着一层灰,干燥且缺少一份活力。
我们逗留的第一站是水晶宫大酒店,严格来讲,是名不符其实的。这是一座三层的小楼,一楼是“西岳寿康百草堂药材中心”,橱窗上悬挂着巨幅灵芝、朱砂莲、天麻等中草药的照片。导游把我们带到里面,然后又穿着白大褂的小姐出来跟我们讲解华山天然的、独一无二的草药,及如何辨别草药的真伪。外宾朋友也坐在其中,对这些山野植物的功效可能百思不得其解,接着去参观药品展销厅。一般来讲,进医院的药房,扑面而来的是药味,但进这重要展销厅,药味却不怎么浓。
午饭后,正是烈日当头,白花花的太阳俯视着地面的石子,人从石子上踩过,浮尘就跟着脚步移动。如果这里有一条林荫道,如果这里有一片绿地,那感觉就会完全不一样了。导游就这样把我们带到华山东大门的停车场等上山的车。很简陋的一个停车场,进门右侧是陕西旅游集团欢迎游客的一块大广告牌,喷绘布都垮下来了,看来很久没人管了。停车场上已经有几批游客在等上山的车,这里没有为游人建专门的凉亭,停车场上几颗白杨的树荫显得非常的宝贵,好些人都挤在那。
上车是没有规律的,没有专职的工作人员管理,一辆车到,许多人就涌过去,导游还动员我们去挤,与司机关系好的导游就优先带客上去了,这些习惯了遵守纪律的游客们只好晒太阳,哪些卖帽子的小贩就得利了。与我们同行几位外宾在兹烈的太阳下没感觉什么异样,只有重庆的几位游客用家乡话发泄着牢骚和不满。终于轮到我们上车了,看着落在我们后面的游客,我心里忽然升起一丝夹杂着悲哀的快感。
8. 急求一篇地理游记!!!800~1000字!!!
走过莺声地板大殿深深,游人如织。人们屏息静气鱼贯而入,放轻放慢了脚步。长廊中宽大厚重的松木地板,生硬而冰凉。初时踩踏无声,忽觉有叽叽咕咕的声响,不知从何处传来。是屋檐下穿行的冷风呜咽吗?是庭院里的树枝撩拨着窗格吗?停下脚,那声音便悄然中止,飘散无踪;再起步,一声声金属般的叩击,重又尾随而来,像是一串琐碎的匙链,或是不合脚的鞋跟儿,每走一步,都牵动着自己的腰部和脚筋,如影随形。 然而,没有钥匙,更没有鞋子。所有的参观者,都已在大殿外脱鞋,只穿着袜子进入廊内行走。身上更没有任何累赘之物,只有柔软的袜子,无声地落在静谧的地板上。长廊上深褐色的地板漆已有些剥落,在白色的窗纸下显露出斑驳的木纹,像是烙刻的一道道年代印记。一双白色的袜子从眼前轻风般掠过,那诡秘的声音忽又幽幽地响起来…… 日本京都元离宫二条城的“将军府”。二条城“将军府”,即公元17世纪初,驻寨东京的幕府政权,德川家的第一代将军德川家康,为保卫京都御所,令日本西部的诸侯所修建,其中的“二之丸御殿”,作为德川家康从东京到京都拜访天皇时下榻的住所。后来第三代将军“德川家光”,又扩建了二条城的规模并装饰了其建筑内部,还修建了本丸御殿。到了1867年,第十五代将军“德川庆喜”,就在二之丸御殿内,将政权还给天皇。1939年,天皇将其赐给京都市政府,1940年对外开放。1994年被确认为世界文化遗产和特别名胜地。 那是一所总面积27.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七千多平方米的建筑群。其中的二之丸御殿,由远侍厅、式台厅、大厅、苏铁厅、黑书院和白书院6栋建筑连接组合,从东南往西北方向依次递进,计三千余平方米。巨大粗壮的赭褐色房梁屋檐斗拱立柱,气势恢宏,线条流畅,造型简洁,唐朝建筑遗风尚存;一色黑瓦白墙,庄严肃穆,墙体多以精致细巧的窗格、木条图案作为装饰,别有一种质朴清雅的意蕴。然而6栋建筑的斜线排列,却已打破了中国式庭院结构的方正秩序,“六进”之间以阔大宽敞的围廊相接,遮风挡雨、层层贯通又相互独立,可知日本对“外来文化”的巧妙吸收与改进。 由入口沿围廊依次巡游,内部共33个房间,须铺设800多张草席。最大的正厅有如剧院,空阔旷达。各厅的墙上,依其使用功能与特点,分别以松、柳、鹰、鹭、虎豹和山水画等当年府第门生的作品冠名,室内并无华丽的家具摆设,少有奢靡之气。 那吱吱的声音忽又响起。在寂静而阴森的走廊里,如同一个隐身人拨动的琴弦,在空气中微微颤栗,令人隐隐不安。再走,声音竟是愈发地清晰可辨,略施重力,便从自己以及旁人的脚下,长一声短一声地发散出来,那个时刻,忽觉整个回环的走廊就像是一个巨大的鸟笼,从笼子的底部,发出一阵阵细碎婉转的鸟叫声。 低下头细细倾听,终于明白,那声音是从厚厚的木地板下传来。好似地板下养着一群黄莺燕雀,喳喳地扑腾欢叫着,要从地板缝里钻出来。 这便是二条城将军府中着名的“莺声地板”。 是因为距今300多年的将军府,地板朽蚀榫卯松动,故而发出嘈嘈切切之声吗?是由于建筑物年代久远不堪重负,而低低呻吟叹息吗? 我也是第一次听说并亲眼见到莺声地板。但我没有想到,这颇有诗意的鸟叫声,竟是因防卫、以及防备内部谋反的功用而起。任何时候——凌晨、夜半、白昼,只要有人在廊中行走,但凡有活动的重力落在地板上,莺声地板自然而然就会发出报警之声。除了飞檐走壁凌空腾飞的神人,任何人的行迹都将被这机关算尽的地板即刻预告。平常的日子,莺声啁啾,不是刺耳的噪音,主人听着是欣悦的,以现在的说法,是人性化的设计。遇有凶险,地板的莺声婉转,眨眼间就变成了吓退刺客、擒获叛军的诱捕器。这声声温婉悦耳的鸟鸣,将几百年间宫廷里的刀光剑影,掩饰得何等充满情趣。走完阴沉的御殿长廊,眼前的清流园阳光明媚。许多游人聚拢在建筑物一侧,屈膝仰脸往地板的结构底部张望——我看见厚重的地板缝隙之间,精心镶嵌的一枚枚铜子与钉眼。时光流逝,那铜子依然发出暗淡的光泽,钉子上略有锈斑,仍是完好如初。按此设计,人一踩上地板,铜子就会上下动弹碰到钉子,而活动中的铜钉在摩擦中,即可发出黄莺鸣叫般的声音。 莺声地板由此得名。 也许“莺声地板”还有更多的弦外之音,只是我们听而不闻或是闭目塞听罢了。若是不悉心辨别,那一声声微弱的回声,很容易就隐失在我们自己的脚步声中了。
9. 一篇600字左右的地理游记
可参考这个模板,稍稍改改里面的地名和人名即可,非常简单:
昨日应同学之邀同登白云山。来广州也这么久了,每天上班都要坐车路过白云山,却从来没有上去过,昨天累是累,总算了却个遗憾。我是真的累啊,前一天晚上连赶3场,3点才睡,7点又起,11点半上山……
之前跟人打过赌,那人说从南门一路走到西门用了5个小时。我通过精确计算后得出,1个小时走完全程。看地图也是说全程3km,可是用了半个小时才走到半山腰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算是夸了海口了……
行走半山腰间,总有仿佛走在珞珈山上的感觉,总会指指点点说那里像是走在南三区的山道上,那里像是站在樱顶看珞珈上,远处的房子就是街道口,-_-b。广州空气质量不好,能见度很差。最高的峰叫摩星顶,海拔382米,我就orz了。好在是白云山长在了广州市区内,不然也就是个小土包包,人见人踩,而不是现在人见人爱。别看就那么矮点,就是从半山腰爬上去也累得我半死。主要是前一天没休息好,嗯,-_-/ 上的时候从阶梯上的,很窄很陡,我在最后几步路的地方睡了一觉,才最后登顶……好不容易爬到头,相机又没电了,orz ag...
上山容易下山难。所以看到路标显示还有5km到西门的时候,我就想砍掉刚进门那个标示着全程3km的牌子了…… 好不容易挺过一半路程,终于搭上下山的小巴,也乐得轻松。这时候有个小插曲,我和同学选择坐在车的最后一排背对着前进的方向。车子刚开动,旁边走过一个mm,跟她的同伴说到,不知道做这个车要多少钱。正好被我们听到,于是就出现了2个人很默契的异口同声喊出 8块 吓那个mm一跳的景象 -_-b 我承认是mv才让我有说话的欲望的。以此为契机,下山的路,变成了对狮子座性格特点、行为处事乃至人生观的探讨……看来狮子座也是个容易上纲上线的星座 orz
10. 暑假游记,从地理角度写。怎么写
可以写某个地区的地形、地貌、植被、气候(旱季、雨季···)、以及由此产生的农业,人文地理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