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经纬度坐标和地理坐标有什么不同,怎么转换
一个东西,为什么要转换?
经纬度是经度与纬度的合称组成一个坐标系统。又称为地理坐标系统,它是一种利用三度空间的球面来定义地球上的空间的球面坐标系统,能够标示地球上的任何一个位置。
❷ 哪位好人帮我转换一下这个经纬坐标(102°69′ ,25°03′),转为地理坐标。非常感谢。在线等!
有四种可能
1.(102°69'W , 25°03'N )
2.(102°69'W ,25°03'S )
3.(102°69'E ,25°03'N )
4.(102°69'E ,25°03'S )
若有问题请追问
❸ 怎么转为地理坐标我之前把地理坐标转成投影坐标了
1. ArcGIS中的坐标系统
ArcGIS中预定义了两套坐标系统,地理坐标系(Geographic coordinate system)和投影坐标系(Projectedcoordinate system)。
1.1 地理坐标系
地理坐标系 (GCS) 使用三维球面来定义地球上的位置。GCS中的重要参数包括角度测量单位、本初子午线和基准面(基于旋转椭球体)。地理坐标系统中用经纬度来确定球面上的点位,经度和纬度是从地心到地球表面上某点的测量角。球面系统中的水平线是等纬度线或纬线,垂直线是等经度线或经线。这些线包络着地球,构成了一个称为经纬网的格网化网络。
GCS中经度和纬度值以十进制度为单位或以度、分和秒 (DMS) 为单位进行测量。纬度值相对于赤道进行测量,其范围是 -90°(南极点)到 +90°(北极点)。经度值相对于本初子午线进行测量。其范围是 -180°(向西行进时)到180°(向东行进时)。
ArcGIS中,中国常用的坐标系统为GCS_Beijing_1954(Krasovsky_1940),GCS_Xian_1980(IAG_75),GCS_WGS_1984(WGS_1984),GCS_CN_2000(CN_2000)。
1.2 投影坐标系
将球面坐标转化为平面坐标的过程称为投影。投影坐标系的实质是平面坐标系统,地图单位通常为米。投影坐标系在二维平面中进行定义。与地理坐标系不同,在二维空间范围内,投影坐标系的长度、角度和面积恒定。投影坐标系始终基于地理坐标系,即:
“投影坐标系=地理坐标系+投影算法函数”。
我们国家的投影坐标系主要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分为6度和3度分带投影,1:2.5万-1:50万比例尺地形图采用经差6度分带,1:1万比例尺的地形图采用经差3度分带。具体分带法是:6度分带从本初子午线(prime meridian)开始,按经差6度为一个投影带自西向东划分,全球共分60个投影带,中国跨13-23带;3度投影带是从东经1度30分经线(1.5°)开始,按经差3度为一个投影带自西向东划分,全球共分120个投影带,中国跨25-45带。
在CoordinateSystems\Projected Coordinate Systems\Gauss Kruger\Beijing 1954目录中,我们可以看到四种不同的命名方式:
Beijing 1954 (Xian 1980) 3 Degree GK CM 117E
北京54(西安1980) 3度带无带号
Beijing 1954 (Xian 1980) 3 Degree GK Zone 25
北京54 (西安1980) 3度带有带号
Beijing 1954 (Xian 1980) GK Zone 13
北京54 (西安1980) 6度带有带号
Beijing 1954 GK Zone 13N
Xian 1980 GK CM 75E
北京54 (西安1980) 6度带无带号
注释:GK 是高斯克吕格,CM 是CentralMeridian 中央子午线,Zone是分带号,N是表示不显示带号。
2.ArcGIS中定义坐标系
ArcGIS中所有地理数据集均需要用于显示、测量和转换地理数据的坐标系,该坐标系在 ArcGIS 中使用。如果某一数据集的坐标系未知或不正确,可以使用定义坐标系统的工具来指定正确的坐标系,使用此工具前,必须已获知该数据集的正确坐标系。
该工具为包含未定义或未知坐标系的要素类或数据集定义坐标系,位于ArcToolbox—Data management tools—Projections andtransfomations—Define Projections
Input Dataset:要定义投影的数据集或要素类
CoordinateSystem:为数据集定义的坐标系统
3.基于ArcGIS的投影转换
在数据的操作中,我们经常需要将不同坐标系统的数据转换到统一坐标系下,方便对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软件中坐标系转换常用以下两种方式:
3.1 直接采用已定义参数实现投影转换
ArcGIS软件中已经定义了坐标转换参数时,可直接调用坐标系转换工具,直接选择转换参数即可。工具位于ArcToolbox—Data management tools—Projections andtransfomations——Feature—Project(栅格数据投影转换工具 Raster—Project raster),在工具界面中输入以下参数:
Inputdataset:要投影的要素类、要素图层或要素数据集。
OutputDataset:已在输出坐标系参数中指定坐标系的新要素数据集或要素类。
out_coor_system:已知要素类将转换到的新坐标系。
GeographicTransformation:列表中为转换参数,以GCS_Beijing_1954转为GCS_WGS_1984为例,各转换参数含义如下:
Beijing_1954_To_WGS_1984_1 15918 鄂尔多斯盆地
Beijing_1954_To_WGS_1984_2 15919 黄海海域
Beijing_1954_To_WGS_1984_3 15920 南海海域-珠江口
Beijing_1954_To_WGS_1984_4 15921 塔里木盆地
Beijing_1954_To_WGS_1984_5 15935 北部湾
Beijing_1954_To_WGS_1984_6 15936鄂尔多斯盆地
3.2 自定义三参数或七参数转换
当ArcGIS软件中不能自动实现投影间直接转换时,需要自定义七参数或三参数实现投影转换,以七参数为例,转换方法如下:
3.2.1 自定义七参数地理转换
在ArcToolbox中选择Create CustomGeographic Transformation工具,在弹出的窗口中,输入一个转换的名字,如wgs84ToBJ54。在定义地理转换方法下面,在Method中选择合适的转换方法如 COORDINATE_FRAME,然后输入七参数,即平移参数、旋转角度和比例因子。
3.2.2 投影转换
打开工具箱下的Projections and Transformations>Feature>Project,在弹出的窗口中输入要转换的数据以及Output Coordinate System,然后输入第一步自定义的地理坐标系如wgs84ToBJ54,开始投影变换
❹ XY坐标如何转换为经纬度坐标
一、确定投影带:投影的方法,在比例尺 1:2.5万-1:50万图上采用6°分带,对比例尺为 1:1万及大于1:1万的图采用3°分带。
二、换算,就用三角函数将球体上的坐标(经纬)换算为投影的圆柱坐标。转化为地图方里坐标。我国规定将各带纵坐标轴西移500公里,即将所有y值加上500公里,坐标值前再加各带带号以18带为例,原坐标值为y=243353.5m,西移后为y=743353.5,加带号通用坐标为y=18743353.5 。
三、6°分带法与3°分带法
1、6°分带法:从格林威治零度经线起,每6°分为一个投影带,全球共分为60个投影带,东半球从东经0°-6°为第一带,中央经线为3°,依此类推,投影带号为1-30。其投影代号n和中央经线经度L0的计算公式为:L0=(6n-3)°;西半球投影带从180°回算到0°,编号为31-60,投影代号n和中央经线经度L0的计算公式为L0=360-(6n-3)°。
2、3°分带法:从东经1°30′起,每3°为一带,将全球划分为120个投影带,东半球有60个投影带,编号1-60,各带中央经线计算公式:L0=3°n ,中央经线为3°、6°...180°。西半球有60个投影带,编号1-60,各带中央经线计算公式:L0=360°-3°n ,中央经线为西经177°、...3°、0°。
四、转换之前首先要搞清楚这个坐标是什么系统下的。另外,在使用软件转换的时候,要进行投影设置,而不是直接将上面的坐标输进去。
五、参考上述步骤解决完成,我只能和你分享给你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希望你不只是明白这一个题,而是希望你可以明白是怎么转化的。
(4)人三怎么换地理位置扩展阅读
一个点在一个坐标系的(一组)坐标,到新坐标系的(另一组)坐标的改变。新坐标系可以是与原坐标系同类型的(通过坐标轴的平移或旋转等得出);也可以是不同类型的(例如由直角坐标系变为极坐标系等)。
在许多工程测量中,其测量结果往往需要提供地方坐标系的坐标,这时就需要我们把GPS测量的处理结果从WGS84坐标系转换到地方坐标系中。坐标转换从方法上讲有格网法、多参数法、多元回归法等。
参数法转换模型一般有布尔莎模型、莫洛金斯基模型、维斯模型、范氏模型等,但最常用的是布尔莎模型。从精度上讲,格网法精度最高,但这种方法受已知条件限制,它需要测区内有足够多的重合点并且分布均匀。在许多工程测量中,如道路、桥梁、建筑、大坝、隧道测量等,他们需要的是当地坐标系,一般没有足够的重复点,所以在工程测量的坐标转换中,一般很少采用格网法。采用比较多的还是参数法。
在许多GPS数据处理软件中,如LGO、TGO、Pinncle等后处理软件,都有坐标系转换功能,有些功能比较齐全,如在TGO软件中包含了七参数法、格网法、多元回归法;LGO软件中有格网法、七参数法、三参数法、格网与参法结合法,有三维转换也有二维转换。在实际应用中,可以结合测区内重合点的数量与分布情况决定采用哪一种方法。
(参考资料 网络 坐标转换)
❺ 用origin处理数据,请问怎么将直角坐标转化为地理坐标(经纬度)
这个不难,使用origin公式转换即可。以y值为例,新建空白列,选定,ctrl+Q,会打开一个对话框,如下图设置。其余类推!
❻ 经纬度怎么转换成地理坐标
你说的是不会写坐标?
比如北京的经度是116°E,纬度是40°N。那么北京的地理坐标可以写成(40°N,116°E)。
是这个不懂么?
❼ 怎么进行坐标转换啊
西安80坐标系与北京54坐标系的转换西安80坐标系与北京54坐标系其实是一种椭球参数的转换作为这种转换在同一个椭球里的转换都是严密的,而在不同的椭球之间的转换是不严密,因此不存在一套转换参数可以全国通用的,在每个地方会不一样,因为它们是两个不同的椭球基准。 那么,两个椭球间的坐标转换,一般而言比较严密的是用七参数布尔莎模型,即 X 平移, Y 平移, Z 平移, X 旋转(WX), Y 旋转(WY), Z 旋转(WZ),尺度变化(DM )。要求得七参数就需要在一个地区需要 3 个以上的已知点。如果区域范围不大,最远点间的距离不大于 30Km( 经验值 ) ,这可以用三参数,即 X 平移, Y 平移, Z 平移,而将 X 旋转, Y 旋转, Z 旋转,尺度变化面DM视为 0 。 方法如下(MAPGIS平台中): 第一步:向地方测绘局(或其它地方)找本区域三个公共点坐标对(即54坐标x,y,z和80坐标x,y,z); 第二步:将三个点的坐标对全部转换以弧度为单位。(菜单:投影转换/输入单点投影转换,计算出这三个点的弧度值并记录下来) 第三步:求公共点求操作系数(菜单:投影转换/坐标系转换)。如果求出转换系数后,记录下来。 第四步:编辑坐标转换系数。(菜单:投影转换/编辑坐标转换系数。)最后进行投影变换,"当前投影"输入80坐标系参数,"目的投影"输入54坐标系参数。进行转换时系统会自动调用曾编辑过的坐标转换系数。
1、北京54和西安80是两种不同的大地基准面,不同的参考椭球体,因而两种地图下,同一个点的坐标是不同的,无论是三度带六度带坐标还是经纬度坐标都是不同的。
2、数字化后的得到的坐标其实不是WGS84的经纬度坐标,因为54和80的转换参数至今没有公布,一般的软件中都没有54或80投影系的选项,往往会选择WGS84投影。
3、WGS84、北京54、西安80之间,没有现成的公式来完成转换。
4、对于54或80坐标,从经纬度到平面坐标(三度带或六度带)的相互转换可以借助软件完成。 5、54和80间的转换,必须借助现有的点和两种坐标,推算出变换参数,再对待转换坐标进行转换。(均靠软件实现)
6、在选择参考点时,注意不能选取河流、等高线、地名、高程点,公路尽量不选。这些在两幅地图上变化很大,不能用作参考。而应该选择固定物,如电站,桥梁等。
54坐标系下转换成的经纬度坐标 跟80坐标系下平面坐标转换后的经纬度坐标是不同的。一个点按3度和6度分带 经纬度坐标肯定是一样的,但是其平面坐标值不同。
❽ 人教东南,西南,东北,西北怎样认识
主要是先找到 北在那边。白天看太阳 如果你知道大约几点 看太阳就能看出方向,指针式手表 时针对准太阳 12点的方向是正南方 。晚上看 星星 月亮。
方向的辨别:
野外旅行必须学会辨别方向,我们都知道指南针的指向功能,下面介绍其他的野外辨向方法:
等高线:将地理海拔高度相同、相近的点,用线条人为的连接起来的线条,就是等高线。一般等高线的高度差都是相等的,视地图的比例大小而定,一般在50-200米之间。通过察看等高线的分布及密疏等可以想象出大致的地形。等高线的色块是随着海拔的变化而出现颜色的变化,海拔上升以浅棕色,深棕色到深褐色不断变化,有常年积雪的即出现白色(边有虚线)而海拔下降到一定程度常用绿色标注,不要以为那是树林或绿洲。如果是封闭并成一圈一圈的等高线,说明这是山峰或是洼地、漏斗地貌;如果等高线变密并合并在一起,即是陡崖、绝壁;如果等高线疏缓,说明地形是缓坡或平地;如果等高线出现丫字形就是山涧水沟。 地图方向:绝大多数地区的地图其方向都是图纸的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认清这点很重要,这是计划活动行程所需要弄清的问题。
图例:所有的地图都有一些符号、线条等来表达某种地理地形的类型。如公路、湖泊、草原、河流、村镇、山峰等等。一般的地图上都有图例的说明。
观察天象:观察天象最为常见的就是观察北极星,夜晚,在月暗星明的夜空下,我们总会找到形似勺子的北斗星座,在那勺端七倍距离处有一颗明亮的星,那就是北极星,它的正下方就是正北方,顺时针 即是东,南,西方。
太阳与月亮:太阳东起西落,观察日出日落一般可以看出一个大致的方向。也可以用以下办法测定:在一平地上竖一根直棍(高1米以上),先在直棍影子的顶端作一个标记(如放一块石头),直棍的影子会随着太阳的移动而移动,10-60分钟后,在棍子影子的顶端又作一标记,在两个标记间划一条直线,并在直线的中间垂直的划一条线,这个十字就是一个方向标,将第二个标记点标注上东,而后,顺时针依次标上南、西、北方。
在户外如何利用参照物辨别方向?
如何辨别方向
利用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以及夜空中其他星星的位置可以帮助你辨别方向。它围绕轴线自转产生昼夜交替,围绕太阳公转产生四季变化,因为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倾斜一定的角度,由北向南逐渐*近,最近点位于南北回归线处,太阳于6月22日位于北回归线正上方(北纬23.5‘)。位于赤道正上方的时间为3月21日和9月21日。 每天太阳东升西落——但也不是正东和正西方。有一些季节性的偏差,太阳位于午时最高点时,在北半球,太阳所处位置为正南;在南半球时,为正北。南北半球的区分可以通过树影的移动来确定:北半球沿顺时针,南半球沿逆时针方向移动。树影既可用来确定方向,又可确定时间。
影钟法(1)
在一块平地上,竖直放置1米长的垂直树干。注明树影所在位置,顶端用石块或树棍标出。15分钟后,再标记出树干顶端在地面上新的投影位置。两点间的连线会给出你东西方向——首先标出的是西。
影钟法(2)
如果你有时间,还可以用另一种更精确的方法——在早晨标出第一个树影顶点,以树干所落点为圆心,树影长的半径作弧,随着午时的来临,树影会逐渐缩短移动,到了下午,树影又会逐渐变长,标记出树影顶点与弧点的交点,弧上这两点间的连线会为你提供准确的东西方向——早晨树影顶点为西。
简易指南针
一截铁丝(缝衣针即可)反复同一方向与丝绸摩擦,会产生磁性,悬挂起来可以指示北极。磁性不会很强,隔段时间需要重新摩擦,增加磁性。如果你有一块磁石,会比用丝绸更有效———注意沿同一方向将铁针不断与磁石摩擦。用一根绳将磁针悬挂起来,以便不影响平衡。但不要用有扭结或绞缠的绳线。
观察月亮
月亮自身并不发光,它反射太阳光。当它以28天多一些的周期沿地球公转时,由于相对位置不同,从地球上看去,月亮的形状也会有圆缺之变。如果月亮与太阳位于地球的同一侧时,会看不见月光,称之为“新月”(a)——然后随着逆时针的公转,逐渐反射太阳光,月亮渐圆变满。满月与太阳分别位于地球的两边(b),这时月亮看上去又大又圆,接下来又逐渐变亏,周而复始。这可用来确定方向。如果月亮在太阳之前升起,被照亮的一面处于西方。如果月亮升起于太阳之后,“发 光”的一面位于东方。这种方法看上去简单明了,但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夜晚你都可以用月亮来辨别东西方向。
观察星星
首先要学会辨认的是北斗七星星座群,包括大熊星座(a),仙后座(b)和猎户座(c),它们都明显地围绕北极星(d)转动。其中大熊星座(北斗星座)和仙后座是不落的星座,也易于辨认。是大小熊座的首要特征星座,北斗星围绕北极星转。Dubhe(X)和Merak(Y)间的连线,沿Dubhe向前延伸,延伸距离为它们之间距离的4倍时,几乎正好到达北极星。
仙后座(b)
形状像字母“W”。也围绕北极星转,它位于北极星的另一边,距离几乎与北斗星相同。晴朗漆黑的夜空中,仙后座可以被看见躺在银河系中。在有些季节里,大熊座模糊不分明时,找到仙后座对于确定北极星的位置会大有帮助。仙后座中央那颗星几乎直指着北极。
猎户座(c)
沿赤道上空升起,南北半球都可见到。不论观察者所处的纬度,它几乎沿正南方升起,沿正北方落下。Mintaka星几乎正位于赤道上空。猎户座离北极星比前两者似乎都远。三颗亮星组成猎户座的背部,三颗较弱的星组成猎户的剑,这两个特征组合会有助于你找到猎户座
方法一:可以找到一棵树桩观察,年轮宽面是南方; 方法二:还是找一颗树,其南侧的枝叶茂盛而北侧的则稀疏;
方法三:观察蚂蚁的洞穴,洞口大都是朝南的;
方法四:在岩石众多的地方,你也可以找一块醒目的岩石来观察,岩石上布满青苔的一面是北侧,干燥光秃的一面为南侧;
方法五:还可以利用手表来辨识方向:你所处的时间除以2,再把所得的商数对准太阳,表盘上12所指的方向就是北方。
在自然界,有某些动物是具有辨别方向的本能的,例如鸽子。有关专家经过测验证明,人类的某些成员也具备这种能力,但是绝大多数都不具备,或者仅仅是潜在地具备。因此,人们要在野外确定方向,主要还是依*经验和工具。
利用地物特征
下述地物可以帮助我们辨别分向:房屋:房屋一般门朝南开,在我国北方尤其如此。庙宇:庙宇通常也南向设门,尤其是庙宇群中的主要殿堂。树木:树木通常朝南的一侧枝叶茂盛,色泽鲜艳,树皮光滑,向北的一侧则相反。同时,朝北一侧的树干上可能生有青苔。凸出地物:例如墙、地埂、石块等,其向北一侧的基部较潮湿,并可能生长苔类植物。凹入地物:例如河流、水塘、坑等,其向北一侧的边缘(岸、边)的情况与凸出地物相同。
利用太阳与时表判定
上午9时至下午4时之间按下面这句话去做,就能较快地辨别出概略的方向:“时数折半对太阳,‘12’指的是北方”。如在上午9时,应以4时30分的位置对向太阳;如在下午2时40分(即14时40分),则应以7时20分的位置对向太阳,此时“12”字的方向即为北方。为提高判定的准确性,可在“时数折半”的位置上竖一细针或草棍,并使其阴影通过表盘中心,见图。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需要注意的是: 1.“时数”是按一日24小时而言的,例如下午l时,就是13时; 2.在判定方向时,时表应平置(表面向上); 3.此方法在南、北纬度2O°30’之间地区的中午前后不宜使用; 4.要注意时差的问题。即要采用“以标准时的经线为准,每向东15°加1小时,每向西15°减1小时。的方法将标准时间换算为当地时间。
利用指北针
当指北针的磁针静止后,其N端(通常都有标志)所指的方向即为北方。
利用指北针辨别方向是十分简便快捷的,但是需要注意: 1.尽量保持指北针水平; 2.不要距离铁、磁性物质太近; 3.不要错将磁针的S端当做北方,造成180°的方向误判。
夜间利用星体
1.利用北极星北极星位于正北天空,观察时,其距离地平面的高度约相当于当地的纬度。寻找时,通常要根据北斗七星(即大熊星座)或w星(即仙后星座)确定。北斗七星是七个比较亮的星,形状象一把勺子,将勺头甲乙两星连一直线向勺口方向延长,约为甲乙两星间隔的五倍处,有一颗略暗的星,即北极星。见下图。
当地球自转,看不到北斗七星时,则可利用W星寻找。W星由五颗较亮的星组成,形状象个“W”字母,向W字缺口方向延伸约为缺口宽度的两倍处,就是北极星。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2.利用南十字星
在北纬23°3O’以南的地区,夜间有时可以看到南十字星,它也可以用于辨别方向。南十字星由四颗较亮的星组成,形同“十” 字。在南十字星的右下方,沿甲乙两星的连线向下延长约该两星的四倍半处(无可见的星),就是正南方。
野 外 方 向 判 断
野外判断方向和位置的方法有许多,这里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
1. 利用罗盘(指北针):
把罗盘或接纳北针水平放置使气泡居中,等磁针静止后,其标有N的一端所指的是北方。
除了测出正北方向外,罗盘或指北针还可以测出某一目标的具体方位。方法是把罗盘照准器对准目标,或将刻度盘上的0刻度对准目标,让目标、0刻度和磁中点在同一直线上,罗盘水平静止后,N端所指的刻度便是测量点至目标的方位,磁针N端指向36,则目标在测量位置的北偏东36度。
利用罗盘或指北针辨别方向虽然简单快捷,但需要注意:
1) 尽量保持水平;
2)不要离磁性物质太近;
3)勿将磁针的S端误认作北方,造成180度的方向误差;
4)掌握活动地区的磁偏角进行校正。
2. 利用太阳:
在晴朗的白天,根据日出、日落就可以很方便地知道东方和西方,也就可判断方向。但只能大致估计,较准确的测定有以下几种方法:
1) 手表测向。“时数折半对太阳,12指的是北方”,一般在上午9时到下午4时之间可以很快地辨别出方向,用时间的一半所指的方向对准太阳,12时刻度就是北方,如下午14:40,其一半为7:20,时针对向太阳,那么12指的就是北方,或者是把表平置,时针对准太阳,时针与12刻度平分线的反向延伸方向就是北方;或者将一根小棍垂直立在手表中央转动手表,使小棍的影子与时针重合,此时与12时刻度之间的平分线即是北方。
必须注意:判定方向时,手表应平置;在南、北纬20~30度之间的区域内中午前后不宜使用。
2) 日影测向。在地上竖立一木棍,木棍的影子随太阳位置变化而移动,这些影子在中午最短,其末端的连线是一条直线,该直线的垂直线为南北方向。
在一张50×50厘米的绘图纸上绘制一系列同心圆,同心圆半径以1厘米递增,钉在平板上并水平固定好,将一根12~15厘米长的细钢针或针状物垂直插在圆心上。当太阳位置变化时,影子的端点总会与同心圆相交标绘出这些点,然后把同一个圆上的两点直线相连,把这些直线的点与圆心相连,这条连线就是南北方向线,圆弧顶的方向为北方。
一.利用自然界特征判定方向
在没有地形图和指北针等器材的情况下,要学会利用自然界的一些特
征判定方向。
首先,太阳是最可靠的“指北针”。
我们知道,太阳是由东向西移,而影子则是由西向东移。例如,早晨6时,太阳从东方升起,一切物体的阴影都倒向西方;到中午12时,太阳位于正南,影子便指向北方;到下午6时,太阳到正西,影子则指向东方。因此,可用太阳和物体的阴影概略地测定方向。
俗话说:“立竿见影”,用一根标杆(直杆),使其与地面垂直,把一块石子放在标杆影子的顶点A处;约10分钟,标杆影子的顶点移动到B处时再放一块石子,将A、B两点连成一条直线,这条直线的指向是东西方向,与AB线垂直的方向则是南北方向,向太阳的一端是南方,相反方向是北方(图5)。
依此法测定方向,插杆越高、越细、越垂直于地面、影子移动的距离越长,测出的方向就越准。特别是中午12时前后。如11时半和12时半这两个时间的影子长度几乎相等,顶点的连线刚好指向东西方向,连线的垂直线也能较准确地指出南北方向。
地球24小时自转360度,一小时转15度,而手表的时针总比太阳转得快一倍,依此原理,可用手表和太阳概略测定方位。早晨6时太阳在东方,影子指向西方,这时,将手表上的时针指向太阳,表盘上的“12”字便指向西方,如果表盘转动90度,即将6时折半,使表盘上的“3”字对向太阳,“12”字便指向北方;中午12时,太阳位于南方,将12折半,使表盘上的“6”字对向太阳,则“12”字仍指北方(图6)。
依此方法测定方向,要考虑地方时差。应将北京时间换算成地方时间。以东经120度线为准,经度每向东15度,将北京时间加一小时,每向西15度,则将北京时间减一小时,即为地方时。如乌鲁木齐的地理坐标是东经87度40分,则(120°-87°)÷15°=2小时9分钟,将北京时间减去2小时9分钟,就是乌鲁木齐的当地时间。
以上两种方法,夏天在我国台湾的嘉义、广东汕头东北的南澳岛、广西的梧州市、云南的个旧市的北回归线(北纬23度27分)以南地区不能使用。
顺便提一下,我们知道地球在自转中,地球和太阳相对位置移动15°这个原理,可以用手表和太阳概略测定方向。反之,我们用指北针和太阳也可以测定概略的时间。方法是,用指北针指北定向,太阳的方位的读数被15除即可。我国以北京时间为准,北京在东经120°线上,其他地区则应根据经度差异,加以修正,即得正确太阳时。
常言道:“万物生长靠太阳”,太阳的热能在自然界形成了许多间接判定方向的特征。掌握这些特征之后,即使在没有太阳的阴天仍可以依此判定方向。例如:靠近树墩、树干及大石块南面的草生长得高而茂盛,冬天南面的草也枯萎干黄得较快。树皮一般南面比较光洁,北面则较为粗糙(树皮上有许多裂纹和高低不平的疙瘩)。这种现象以白桦树最为明显。白桦树南面的树皮较之北面的颜色淡,而且富有弹性。
夏天松柏及杉树的树干上流出的胶脂,南面的比北面多,而且结块大。松树干上覆盖着的次生树皮,北面的较南面形成的早,向上发展较高,雨后树皮膨胀发黑时,这种现象较为突出。秋季果树朝南的一面枝叶茂密结果多,以苹果、红枣、柿子、山楂、荔枝、柑桔等最为明显。果实在成熟时,朝南的一面先染色。
树下和灌木附近的蚂蚁窝总是在树和灌木的南面。
长在石头上的青苔性喜潮湿,不耐阳光,因而青苔通常生长在石头的北面。
草原上的蒙古菊和野莴苣的叶子都是南北指向。
我国北方的山岳、丘陵地带,茂密的乔木林多生长在阴坡,而灌木林多生长在阳坡。这是由于阴坡土壤的水分蒸发慢,水土保持好,所以植被恢复比阳坡快,易形成森林。另就树木的习性来讲,冷杉、云杉等在北坡生长得好,而马尾松、华山松、桦树、杨树等就多生长于南坡。
春季积雪先融化的一面朝南方,后融化的一面朝北方。坑穴和凹地则北面向阳融雪较早。北方冻土地带的河流,多为北岸平缓南岸陡立。
此外,庙宇、宝塔以及一般住房大都坐北朝南。伊斯兰教的清真寺的门则朝向东方(礼拜者面向西方)。
夜间通常利用北极星判定方向。寻找北极星,首先要找到大熊星座(即俗称的北斗星),因为它与北极星总是保持着一定的位置关系不停地旋转。当找到北斗星后,沿着勺边A、B两星的连线,向勺口方向延伸,约为A、B两星间隔的5倍处,有一颗较明亮的星,就是北极星。
在北纬40度以南的地区,北斗星常会转到地平线以下,特别是冬季的黄昏,常常看不到它。此时,应根据与北斗星相对的仙后星座寻找北极星。仙后星座由5颗与北斗星亮度差不多的星组成,形成“W”形。在“W”字缺口中间的前方,约为整个缺口宽度的两倍处,即可找到北极星。
在北纬23度以南地区,上半年可利用南十字星座判定方向。南十字星座主要由四颗明亮的星组成,四颗星对角相连成为十字。沿A、B两星的连线向下延伸,约在两星距离的四倍半处即为正南方。
夜间还可以用月亮判定方向。月亮的起落是有规律的。月亮升起的时间,每天都比前一天晚48-50分钟。例如,农历十五的18时,月亮从东方升起。到了农历的二十,相距5天,就迟升4小时左右,约于22时于东方天空出现。月亮“圆缺”的月相变化,也是有规律的。农历十五以前,月亮的亮部在右边,十五以后,月亮的亮部在左边。上半个月为“上弦月”,月中称为“圆月”,下半月称为“下弦月”。每个月,月亮都是按上述两个规律升落的。利用月亮测定方位,可参考下表。
此外,还可以根据月亮从东转到西,约需12小时,平均每小时约转15度这一规律,结合当时的月相、位置和观测时间,大致判定方向。例如,晚上10时,看见夜空的月亮是右半边亮,便可判明是上弦月,太阳落山是6时,月亮位于正南;此时,10时-6时=4时,即已经过去了4小时,月亮在此期间转动了15°×4=60°。因此,将此时月亮的位置向左(东)偏转60度即为正南方。
在自然界中,风也能帮助我们判知方向。如木制的柱架,其迎风面颜色深黑容易腐坏,而悬崖及石头迎风面较为光滑。但必须熟悉当地的盛行风向,这在沙漠地区尤为重要。
风是塑造沙漠地表面形态的重要因素,在单风向地区一般以新月形沙丘及沙丘链为主。沙丘和沙垄的迎风面,坡度较缓;背风面,坡度较陡。我国西北地区,由于盛行西北风,沙丘一般形成西北向东南走向。沙丘西北面坡度小,沙质
较硬,东南面坡度大,沙质松软。在西北风的作用下,沙漠地区的植物,如酥油草、红柳、梭梭柴、骆驼刺等向东南方向倾斜。蒙古包的门通常也朝向背风的东南方向。冬季在枯草附近往往形成许多小雪垄、沙垄,其头部大尾部小,头部所指的方向就是西北方向。
以上所述是沙漠地区的一般特点。风向还因地区和季节的不同而异。因此根据风向特征判定方向,平时应参阅兵要地志,了解当地四季盛行风向,以便得出正确的判断。还须注意,在具有多种风向而风力又大致相似的地区,则会出现金字塔形沙丘,在此地区判定方向较为复杂,应参考日月和星辰综合判别。
值得一提的是,人们熟知有“独立大树通常南面的枝叶较茂密,北面的枝叶较稀疏。”、“独立树树桩的年轮,通常北面间隔小,南面间隔大。”的说法,但在实际中却是较复杂的。1945年,原苏联人M·贝里亚可夫经过系统观察之后指出:“不能用树木枝叶和年轮判别方向。树叶繁茂通常不是在南方,而是在自由空间的一方。就独立树而言,除阳光以外,风和其它因素亦有巨大影响,以此判别方向往往不可靠。同理,即使是独立树的年轮也不一定在南方宽;对年轮宽度有影响的不单是太阳,还有风;此外,年轮宽度还有垂直变化,在不同的高度切断树木就会获得不同的结果。”据实地观察证明,贝里亚可夫的这个观点是有一定道理的。如宁夏贺兰山山谷中的独立树受常年风向西风的影响,枝叶全部都朝向东方,而不是南方。
利用自然界特征判定方位时,要特别注意对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千万不要生搬硬套。在辨别方向时,务必注意多种方法综合运用,互相补充、验证。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区自然条件差异较大,在掌握共同规律的基础上,还要注意各地区的特殊规律,以便得出正确的判断。
迷失方向后怎样处置
在野外行进中,原来的道路消失了,或者从开始就没有确定路线,只是依赖地形及方位行进,结果找不到位置,这就是迷失方向了。
发现自己迷失方向后,切勿惊慌换措,应立即停下来冷静地回忆一下所走过的道路,想办法按一切可能利用的标志重新定向,然后再寻找道路。最可靠的方法是“迷途知返”,循着自己的足迹退回至原出发点,切勿盲目乱撞。返回原来的路线,有时需要下很大的决心。尤其是已经登上了山岭,临时决定改道,走艰辛的回头路,要比前进更需要勇气和毅力。
发现迷失方向时,应先登高远望,判断应该往哪儿走,在山地尤应如此,先爬上附近大的山脊上观察,然后决定是继续往上爬,还是向下走。通常应朝地势低的方向走,这样易于碰到水源。顺河而行最为保险,这一点在森林(丛林)中尤为重要。俗话说:“水能送人到家”,因为道路、居民点常常是滨水临河而筑的。
在山地,若山脉走向分明、山脊坡度较缓,可沿山脊走。因为山脊视界开阔,易于观察道路情况,也容易确定所在位置。山脊还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只要沿山脊前进,通常可达到某个目标。
在广阔平坦的沙漠、戈壁滩或茫茫的林海雪原上行进,因景致单一,缺乏定向的方位物,人们在上述地区一般不会走直线,通常向右偏。一般人的左步较之右步稍大0.1~0.4毫米,因而行进中不知不觉便转向右方。步行者通常约以3~5公里的直径走圆圈,即俗话说的“鬼打墙”。为了避免走弯路,浪费时间,在沙漠戈壁或森林中行进,依照一个确定的方向作直线运动非常重要。在上述地区行走,可利用长时间吹向一个方向的风或迅速朝一个方向飘动的云来确定方向。迎着风、云行走或与其保持一定的角度行进,可在一定时间内保证循着直线前进。也可使用“叠标线法”,即每走一段距离,在背后作一个标记(如放石头、插树枝,或在树干上用刀斧刻制标记),不断回看所走的路线上的标记是否在一条线上,便可以得知是否偏离了方向。解放战争中,我解放军在东北剿匪时,一些侦察员就是用这种方法往返于茫茫林海雪原中取送情报的。
沙漠地区景物单调,常常使人迷向。沙漠地因风的作用,沙丘移动,道路不固定。寻找辨认道路可根据地上的马、驴、驼的粪便来辨认。一般成规律者,是人畜走过的路线。如实在无路可走,可以沿着骆驼的足迹行进,在干渴的沙漠中,骆驼对水有一种特殊的敏感,依此常能找到水源。在固定和半固定沙丘和草原地区,道路少但比较顺直,变迁不大。只要保持了总的行进方向,便可一直走下去。在有流沙的地区,个别路段会被覆盖,出现左右绕行的道路,这种绕行距离一般不会很远,应及时回到原行进方向上,切勿沿岔路直下而入歧途。在沙漠地区,还应注意不要受海市蜃楼的迷惑。
在森林中行进,高密的树冠,遮天蔽日,根本看不到日月星辰。进入森林时,为避免迷失方向,应把当地的地形图研究清楚。特别要注意行进方向两侧可作为指向的线形地物,如河流、公路、山脉、长条形的湖泊等。注意其位置在行进路线的左方还是右方,是否与路线平行。如发现迷失方向,应立即朝指向物的方向前进,一直走到为止,再行判定方位。
在我国西南边疆丛林地区,居住着许多少数民族,他们多习惯砍光寨子附近山上的树木。因而,以这种地区迷路之后,可爬到树上或高处了望,如发现某座山上没树木,那座山的附近往往会有人家。此外,傣族等少数民族的住房多用竹子搭制,他们习惯在寨子边上种大蓬竹。因此,有大蓬竹的地方,也容易找到山寨。
迷途时无路可走令人沮丧,如果遇到岔路口,道路多也令人无所适从。此时,首先要明确要去的方向,然后选择正确的道路。若几条道路的方向大致相同,无法判定,则应选中间那条路,这样可以左右逢源,即便走错了,也不会偏差得太远。
在开阔的地段,如草地、海滩、雪地上可以因地制宜制作地面标志。如将青草割成一定标志,在雪地上踩出或用树木、石块摆放出相应标志与空中联络。
1、平时参考地图和指南针,同时积极观察周围的地形以及身边的植物来判断正确位置。
2、利用太阳
冬季日出位置是东偏南,日落位置是西偏南;夏季日出位置是东偏北,日落位置是西偏北;春分、秋分前后,日出正东,日落正西。
只要有太阳,就可以使用手表来辨别方向。按24小时制读出当时的时刻,将小时数除以二,将得到一个小时数。把手表水平放在手上或者地上,让手表的这个时刻对准太阳所在的方位,这时手表表面12点所指的方向是北方,6点所指的方向是南方。
立竿见影,在地上垂直树立一根杆子,上午影子指向西北,下午影子指向东北,影子最短时是正中午,这时影子指向正北方。
3、利用星星
以北极星为目标。首先找勺状的北斗七星,以勺丙上的两颗星的间隔延长5倍,就能再此直线上找到北极星,北极星所在的方向就是正北方。
4、利用地物判断方位。
独立的大树通常南面枝叶茂盛,树皮光滑,北面树枝稀疏树皮粗糙。其南面,通常青草茂密,北面叫潮湿,长有青苔。
建筑物和土堆等,北面积雪多融化慢,而土坑等凹陷地方则相反。
中国北方较大的庙宇,宝塔的正门和农村独立的房屋的门窗多向南开放。
森林中空地的北部边缘青草较茂密。树桩断面的年轮,一般南面间隔大,北面间隔小。
在中国北方草原,沙漠地区西北风较多,在草丛附近常形成许多雪龙,沙龙,其头部大,尾部小,头部所指的方向是西北。
❾ 地球怎么转
自西向东转,在北极上空看:逆时针; 在南极上空看:顺时针。
注:公转和自转方向一样。
如果您认同我的答案,那么请采纳我,谢谢!
❿ 怎样在野外定方向(地理)
一.利用自然界特征判定方向
在没有地形图和指北针等器材的情况下,要学会利用自然界的一些特
征判定方向。
首先,太阳是最可靠的“指北针”。
我们知道,太阳是由东向西移,而影子则是由西向东移。例如,早晨6时,太阳从东方升起,一切物体的阴影都倒向西方;到中午12时,太阳位于正南,影子便指向北方;到下午6时,太阳到正西,影子则指向东方。因此,可用太阳和物体的阴影概略地测定方向。
俗话说:“立竿见影”,用一根标杆(直杆),使其与地面垂直,把一块石子放在标杆影子的顶点A处;约10分钟,标杆影子的顶点移动到B处时再放一块石子,将A、B两点连成一条直线,这条直线的指向是东西方向,与AB线垂直的方向则是南北方向,向太阳的一端是南方,相反方向是北方(图5)。
依此法测定方向,插杆越高、越细、越垂直于地面、影子移动的距离越长,测出的方向就越准。特别是中午12时前后。如11时半和12时半这两个时间的影子长度几乎相等,顶点的连线刚好指向东西方向,连线的垂直线也能较准确地指出南北方向。
地球24小时自转360度,一小时转15度,而手表的时针总比太阳转得快一倍,依此原理,可用手表和太阳概略测定方位。早晨6时太阳在东方,影子指向西方,这时,将手表上的时针指向太阳,表盘上的“12”字便指向西方,如果表盘转动90度,即将6时折半,使表盘上的“3”字对向太阳,“12”字便指向北方;中午12时,太阳位于南方,将12折半,使表盘上的“6”字对向太阳,则“12”字仍指北方(图6)。
依此方法测定方向,要考虑地方时差。应将北京时间换算成地方时间。以东经120度线为准,经度每向东15度,将北京时间加一小时,每向西15度,则将北京时间减一小时,即为地方时。如乌鲁木齐的地理坐标是东经87度40分,则(120°-87°)÷15°=2小时9分钟,将北京时间减去2小时9分钟,就是乌鲁木齐的当地时间。
以上两种方法,夏天在我国台湾的嘉义、广东汕头东北的南澳岛、广西的梧州市、云南的个旧市的北回归线(北纬23度27分)以南地区不能使用。
顺便提一下,我们知道地球在自转中,地球和太阳相对位置移动15°这个原理,可以用手表和太阳概略测定方向。反之,我们用指北针和太阳也可以测定概略的时间。方法是,用指北针指北定向,太阳的方位的读数被15除即可。我国以北京时间为准,北京在东经120°线上,其他地区则应根据经度差异,加以修正,即得正确太阳时。
常言道:“万物生长靠太阳”,太阳的热能在自然界形成了许多间接判定方向的特征。掌握这些特征之后,即使在没有太阳的阴天仍可以依此判定方向。例如:靠近树墩、树干及大石块南面的草生长得高而茂盛,冬天南面的草也枯萎干黄得较快。树皮一般南面比较光洁,北面则较为粗糙(树皮上有许多裂纹和高低不平的疙瘩)。这种现象以白桦树最为明显。白桦树南面的树皮较之北面的颜色淡,而且富有弹性。
夏天松柏及杉树的树干上流出的胶脂,南面的比北面多,而且结块大。松树干上覆盖着的次生树皮,北面的较南面形成的早,向上发展较高,雨后树皮膨胀发黑时,这种现象较为突出。秋季果树朝南的一面枝叶茂密结果多,以苹果、红枣、柿子、山楂、荔枝、柑桔等最为明显。果实在成熟时,朝南的一面先染色。
树下和灌木附近的蚂蚁窝总是在树和灌木的南面。
长在石头上的青苔性喜潮湿,不耐阳光,因而青苔通常生长在石头的北面。
草原上的蒙古菊和野莴苣的叶子都是南北指向。
我国北方的山岳、丘陵地带,茂密的乔木林多生长在阴坡,而灌木林多生长在阳坡。这是由于阴坡土壤的水分蒸发慢,水土保持好,所以植被恢复比阳坡快,易形成森林。另就树木的习性来讲,冷杉、云杉等在北坡生长得好,而马尾松、华山松、桦树、杨树等就多生长于南坡。
春季积雪先融化的一面朝南方,后融化的一面朝北方。坑穴和凹地则北面向阳融雪较早。北方冻土地带的河流,多为北岸平缓南岸陡立。
此外,庙宇、宝塔以及一般住房大都坐北朝南。伊斯兰教的清真寺的门则朝向东方(礼拜者面向西方)。
夜间通常利用北极星判定方向。寻找北极星,首先要找到大熊星座(即俗称的北斗星),因为它与北极星总是保持着一定的位置关系不停地旋转。当找到北斗星后,沿着勺边A、B两星的连线,向勺口方向延伸,约为A、B两星间隔的5倍处,有一颗较明亮的星,就是北极星。
在北纬40度以南的地区,北斗星常会转到地平线以下,特别是冬季的黄昏,常常看不到它。此时,应根据与北斗星相对的仙后星座寻找北极星。仙后星座由5颗与北斗星亮度差不多的星组成,形成“W”形。在“W”字缺口中间的前方,约为整个缺口宽度的两倍处,即可找到北极星。
在北纬23度以南地区,上半年可利用南十字星座判定方向。南十字星座主要由四颗明亮的星组成,四颗星对角相连成为十字。沿A、B两星的连线向下延伸,约在两星距离的四倍半处即为正南方。
夜间还可以用月亮判定方向。月亮的起落是有规律的。月亮升起的时间,每天都比前一天晚48-50分钟。例如,农历十五的18时,月亮从东方升起。到了农历的二十,相距5天,就迟升4小时左右,约于22时于东方天空出现。月亮“圆缺”的月相变化,也是有规律的。农历十五以前,月亮的亮部在右边,十五以后,月亮的亮部在左边。上半个月为“上弦月”,月中称为“圆月”,下半月称为“下弦月”。每个月,月亮都是按上述两个规律升落的。利用月亮测定方位,可参考下表。
此外,还可以根据月亮从东转到西,约需12小时,平均每小时约转15度这一规律,结合当时的月相、位置和观测时间,大致判定方向。例如,晚上10时,看见夜空的月亮是右半边亮,便可判明是上弦月,太阳落山是6时,月亮位于正南;此时,10时-6时=4时,即已经过去了4小时,月亮在此期间转动了15°×4=60°。因此,将此时月亮的位置向左(东)偏转60度即为正南方。
在自然界中,风也能帮助我们判知方向。如木制的柱架,其迎风面颜色深黑容易腐坏,而悬崖及石头迎风面较为光滑。但必须熟悉当地的盛行风向,这在沙漠地区尤为重要。
风是塑造沙漠地表面形态的重要因素,在单风向地区一般以新月形沙丘及沙丘链为主。沙丘和沙垄的迎风面,坡度较缓;背风面,坡度较陡。我国西北地区,由于盛行西北风,沙丘一般形成西北向东南走向。沙丘西北面坡度小,沙质
较硬,东南面坡度大,沙质松软。在西北风的作用下,沙漠地区的植物,如酥油草、红柳、梭梭柴、骆驼刺等向东南方向倾斜。蒙古包的门通常也朝向背风的东南方向。冬季在枯草附近往往形成许多小雪垄、沙垄,其头部大尾部小,头部所指的方向就是西北方向。
以上所述是沙漠地区的一般特点。风向还因地区和季节的不同而异。因此根据风向特征判定方向,平时应参阅兵要地志,了解当地四季盛行风向,以便得出正确的判断。还须注意,在具有多种风向而风力又大致相似的地区,则会出现金字塔形沙丘,在此地区判定方向较为复杂,应参考日月和星辰综合判别。
值得一提的是,人们熟知有“独立大树通常南面的枝叶较茂密,北面的枝叶较稀疏。”、“独立树树桩的年轮,通常北面间隔小,南面间隔大。”的说法,但在实际中却是较复杂的。1945年,原苏联人M·贝里亚可夫经过系统观察之后指出:“不能用树木枝叶和年轮判别方向。树叶繁茂通常不是在南方,而是在自由空间的一方。就独立树而言,除阳光以外,风和其它因素亦有巨大影响,以此判别方向往往不可靠。同理,即使是独立树的年轮也不一定在南方宽;对年轮宽度有影响的不单是太阳,还有风;此外,年轮宽度还有垂直变化,在不同的高度切断树木就会获得不同的结果。”据实地观察证明,贝里亚可夫的这个观点是有一定道理的。如宁夏贺兰山山谷中的独立树受常年风向西风的影响,枝叶全部都朝向东方,而不是南方。
利用自然界特征判定方位时,要特别注意对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千万不要生搬硬套。在辨别方向时,务必注意多种方法综合运用,互相补充、验证。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区自然条件差异较大,在掌握共同规律的基础上,还要注意各地区的特殊规律,以便得出正确的判断。
迷失方向后怎样处置
在野外行进中,原来的道路消失了,或者从开始就没有确定路线,只是依赖地形及方位行进,结果找不到位置,这就是迷失方向了。
发现自己迷失方向后,切勿惊慌换措,应立即停下来冷静地回忆一下所走过的道路,想办法按一切可能利用的标志重新定向,然后再寻找道路。最可靠的方法是“迷途知返”,循着自己的足迹退回至原出发点,切勿盲目乱撞。返回原来的路线,有时需要下很大的决心。尤其是已经登上了山岭,临时决定改道,走艰辛的回头路,要比前进更需要勇气和毅力。
发现迷失方向时,应先登高远望,判断应该往哪儿走,在山地尤应如此,先爬上附近大的山脊上观察,然后决定是继续往上爬,还是向下走。通常应朝地势低的方向走,这样易于碰到水源。顺河而行最为保险,这一点在森林(丛林)中尤为重要。俗话说:“水能送人到家”,因为道路、居民点常常是滨水临河而筑的。
在山地,若山脉走向分明、山脊坡度较缓,可沿山脊走。因为山脊视界开阔,易于观察道路情况,也容易确定所在位置。山脊还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只要沿山脊前进,通常可达到某个目标。
在广阔平坦的沙漠、戈壁滩或茫茫的林海雪原上行进,因景致单一,缺乏定向的方位物,人们在上述地区一般不会走直线,通常向右偏。一般人的左步较之右步稍大0.1~0.4毫米,因而行进中不知不觉便转向右方。步行者通常约以3~5公里的直径走圆圈,即俗话说的“鬼打墙”。为了避免走弯路,浪费时间,在沙漠戈壁或森林中行进,依照一个确定的方向作直线运动非常重要。在上述地区行走,可利用长时间吹向一个方向的风或迅速朝一个方向飘动的云来确定方向。迎着风、云行走或与其保持一定的角度行进,可在一定时间内保证循着直线前进。也可使用“叠标线法”,即每走一段距离,在背后作一个标记(如放石头、插树枝,或在树干上用刀斧刻制标记),不断回看所走的路线上的标记是否在一条线上,便可以得知是否偏离了方向。解放战争中,我解放军在东北剿匪时,一些侦察员就是用这种方法往返于茫茫林海雪原中取送情报的。
沙漠地区景物单调,常常使人迷向。沙漠地因风的作用,沙丘移动,道路不固定。寻找辨认道路可根据地上的马、驴、驼的粪便来辨认。一般成规律者,是人畜走过的路线。如实在无路可走,可以沿着骆驼的足迹行进,在干渴的沙漠中,骆驼对水有一种特殊的敏感,依此常能找到水源。在固定和半固定沙丘和草原地区,道路少但比较顺直,变迁不大。只要保持了总的行进方向,便可一直走下去。在有流沙的地区,个别路段会被覆盖,出现左右绕行的道路,这种绕行距离一般不会很远,应及时回到原行进方向上,切勿沿岔路直下而入歧途。在沙漠地区,还应注意不要受海市蜃楼的迷惑。
在森林中行进,高密的树冠,遮天蔽日,根本看不到日月星辰。进入森林时,为避免迷失方向,应把当地的地形图研究清楚。特别要注意行进方向两侧可作为指向的线形地物,如河流、公路、山脉、长条形的湖泊等。注意其位置在行进路线的左方还是右方,是否与路线平行。如发现迷失方向,应立即朝指向物的方向前进,一直走到为止,再行判定方位。
在森林中迷失方向,应先估计,从能确定方位的地方走出了多远,然后寻找身边便于观看的树干,用刀斧刮皮作环形标记(即树干周围的皮都刮掉,以便从任何方向上都能看到),再根据自己的记忆往回走。如果找不到原来的地点,折回标记处再换一个方向重新试行。最后,总能找到目标。
森林中,如果稍不留意,很难区分是林中小径还是树木间的缝隙。人们常走的小径,因路面经常践踏而变得坚硬踏实。但须注意,并非所有路面坚实的小径都是人行的路。如上半身常碰到草藤枝条,而下半身却不受这些杂物的缠绕,则可能是野兽出没的路径。黑夜中,这种感觉判断较白天敏锐准确。遇到这种情况,应立刻返回人行道路上去。没经验或不熟悉道路的人,夜间穿行森林一般都会迷路,因而,没有特殊情况不要夜行。
在我国西南边疆丛林地区,居住着许多少数民族,他们多习惯砍光寨子附近山上的树木。因而,以这种地区迷路之后,可爬到树上或高处了望,如发现某座山上没树木,那座山的附近往往会有人家。此外,傣族等少数民族的住房多用竹子搭制,他们习惯在寨子边上种大蓬竹。因此,有大蓬竹的地方,也容易找到山寨。
迷途时无路可走令人沮丧,如果遇到岔路口,道路多也令人无所适从。此时,首先要明确要去的方向,然后选择正确的道路。若几条道路的方向大致相同,无法判定,则应选中间那条路,这样可以左右逢源,即便走错了,也不会偏差得太远。
迷路后,当天色已晚。应立即选址宿营,不要等到天黑,否则将非常被动。若感到十分疲乏时,也应立即休息,不要走到精疲力尽才停止。这一点在冬季尤应注意,过度疲劳和淌汗过多,容易冻伤或冻死。
迷失方向,对一个沉着坚定的军人来说并不足畏。古语说:“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迷途时,只要冷静分析,并根据日月星辰等自然界的一些特征判定方位,坚定信心,一定会突破“山重水复”的包围,进入“柳暗花明”的境地!
如需求救援,夜间可在高处燃点火堆;白天可燃烟,在火上放上青草,就会发出白烟,每隔十几秒钟放一次青草,正确的方法是每分钟6次。这是世界通用的救难信号。若在森林中,可用斧头、棍棒击打桦树,因为桦树声音宏大而且传播很远。
在开阔的地段,如草地、海滩、雪地上可以因地制宜制作地面标志。如将青草割成一定标志,在雪地上踩出或用树木、石块摆放出相应标志与空中联络。
二.怎样确定方位
遇险者无论是在浩瀚的海洋上还是在茫茫的沙漠中,在茂密的山林里或是在冰封的雪原上,就是在荒郊野外游玩迷路,是决定坐等救援还是自力脱险,首先需要弄清自己所处的方位。
1.使用地图和指南针定方位
如果遇险者手中有精确的地图和指南针,加上铅笔、直尺(或其它有笔直边缘的东西),以两、三座建筑物或地理特征(如已命名的山峰、河流、湖泊,或寺庙、大树等)为参照物,就能准确、快速找出自己的方位及走过的距离。方法如下:
·置指南针于地图上,转动地图,使地图上指向磁北的箭头与指南针的磁针排成一线。看看四周有没有明显的建筑物或地理特征,如有,再在地图上找出相对应的标志。
·置直尺于地图上,直尺边缘须贴着标志,慢慢移动直尺(勿转动地图),使之对准目标实物,沿着直尺自图上标志向自己这方画一条直线。再选别的建筑物或地理特征,以同一方法画出另一直线。两线交点大概就是自己所处的位置。
·如能多画一直线来确定位置就更佳。三条直线如相交于一点,所定方位无疑更准确。如三条直线相交有3个交点,则自己所处方位在三交点所组成的三角形内。
·确定自己的位置后,再在地图上寻找应走的路线。置直尺于拟走的路线上,沿着直尺的方向观察前面的地形,观察时不要转动地图。
·在前进路线上选一个容易辨认的建筑物或地理特征为目标。抵达后再用地图和指南针,按新选目标,确定自己所处方位及前进路线。注意要避开悬崖、沼泽等危险地方。
·使用指南针时附近不可有钢铁物体,也须避开电流产生的磁场,例如架高压电缆的铁塔。在磁铁矿区和发生雷电、暴风雨、地震、极光现象时也暂不能用它来定向。
2.利用手表和太阳定方位
如果遇险者没有地图和指南针,也找不到可靠的地理参照物,在白天则可利用手表和太阳来分辨方向。方法如下:
·将手表平放,时针指出太阳(光线射来的方向),并想象有一条线把时针与12点的夹角平分。比方说,如果是上午8点,分角线会通过10点。如在南半球时,这条分角线所指的方向即为正北方;在北半球时,这条分角线所指的方向即正南方。如果所在地区在实施“夏时制”,则先将手表拔慢一小时才进行。
·在北半球地区,一般当地时间6时左右太阳在东方,12小时左右太阳在天顶靠南方,18时左右太阳在西方。在南北球地区,6时左右太阳在东方,12时左右太阳在天顶靠北方,18时左右太阳在西方。这也可以大约地判明方位。
·如果遇险者的手表已损坏或走时不准,可先用指北针确定时间。先测得太阳方位角,用太阳转1小时的角度数15除后再加上1,所得的数值就是当地时间。例如,测得太阳方位角为180°,则当地时间即为180÷15+1=13时。
利用木棍阴影定方位
如须在原地逗留一些时间,白天还可在地上竖起一根木棍或竹竿,以木棍在平地上的影子随太阳转动而移动的原理来测量方位。方法是:
·每隔1小时左右,在木棍顶端阴影处做一个记号(如插根小棍子),把记号连成一直线。
·正午时影子距离最短,在北纬23.4°以北地区,此时影子正指北方;在南纬23.4°以南地区,此时影子正指南方。
·也可作木棍顶端阴影连线的垂直线,此垂直线也正指南北方向。
利用自然物体特征定方位
白天如云层厚密,看不到太阳,这时还可利用自然物体的特征来辨别方位。
·在旷野中,独立的大树朝南一边的树叶茂密,朝北的一边则比较稀疏。
·从锯断后大树的树墩上可以看出,树的年轮是朝南一边稀疏,朝北一边则稠密。
·树干或岩石上的苔藓通常长在背光处,在北半球,朝北或东北那面苔藓较多;在南半球,则朝南或东南那面苔藓较多。这一方法不是很准确的。
·北方地区,北坡雪多、树木多,而南坡少雪,树木也少。
·秋天雁南飞,而春天雁北飞也可用来辨识方位。
3.利用夜晚的星星定方位
·在北方的夜空(北半球),很容易找到人们所熟知的北斗七星(大熊星座),其形状像把勺子。小北斗七星(小熊星座)的形状也像把勺子,勺柄上的北极星位于正北方。这颗明亮的北极星,在大熊星座“勺底”两颗星之间长度延长约5倍处。如果我们在繁星密布的星空中找到北极星,那么面对着北极星,前面是北,后面是南,左边是西,右边是东,立刻就可以定出方向来。
·在南北球,包括我国南方,那里地理纬度较低,北斗七星有时会没入地平线以下,或者由于它离地平线近而被树木、村庄、山峰等所遮挡。由于看不到北极星,可以利用南十字星座来定方位。南十字星座由4颗亮星组成,如将对角的两星相连,即成“十”字形。其中最亮的两颗星连线的延长线即指向南方。如需更精确一些,可利用南十字星座旁边的半人马星座,将其中两颗亮星作一假想连线,在连线中间作一垂直线与南十字星座的指南线相交,交点离真正的南极只偏差1度。
·在黑夜的天幕上,无论在南半球或北半球,都可利用猎户星座来定方位。猎户座由4颗明亮的星座组成,腰带是3颗并排的小星,通过小星作一假想的横线即为天球赤道,再经小星作一条垂直于天球赤道的线即为南北方向线,猎户座头部那端指向正北,脚部那端则指向正南。
三.怎样确定时间
日、月、星辰,东升西落,运行不息。天体的升落就象一架自然的钟表在显示时刻。在天文学上,利用这一自然现象,通过精密仪器观测星星,可以定出准确时刻;但是我们用简便方法观看星星,也能定出大致的时间。虽然精确程序有所不同,可是基本原理仍然一样。
这对于野外遇险人员、方向迷失者、夜间行进者,或者在缺乏灯光情况下,“夜光”的自然界钟表,就显得大有用场了。
⑴.利用北斗星定时间
北斗七星,在我国广大地区,都能看到。晴朗夜晚,面向北方,把北斗七星斗口的两颗指极星,设想延长五倍多,就可找到北极星。我们把北极星当成钟表表面的中心,把指极星和北极星的联线当成时针。在钟面上划分十二等分:上面是12,右面是3,下面是6,左面是9。这样一架北斗星钟就组成了。
这架星钟的时针是怎样转动的呢?
由于星辰是东升西落,所以北斗星钟的时针转动方向,就和普通钟表的时针相反。12点以后,指11点,然后依次指10、9、8、7……等等。
这样,看北斗星钟定时间会不会引起混乱呢?
尽管它的时针转动方向和普通钟表不一样,但是完全可以得出和一般钟表几乎一致的时间。
⑵.看星钟定出时间
在观测的时候,只要记住当地的经度(要以时间为单位来表示经度,因为地球自转一周360°,需24小时,所以可用15来除当地的经度度数求得),认好星钟时针所指的“钟点”数字,以及观测的月份和日期,最后再用一个常数减一减,就马上得出所需要的时间。
这个方法,可用简单的式子写下来:
北京时间=36.4小时-经度-2(钟点数字+M)
M就是由这年1月1日算到观测时间的月数(每三天算成0.1月)。如果得出来的是负数,就要加24小时。至于36.4小时这个数字的来源,我们在此不作证明。
举出例子来说明是很有趣味的。
在某年6月1日晚上,于北京天文馆(经度=7时45分)看北斗星钟指针在“10”,这时候的北京时间是几点几分?
先心算一下,知道6月1日离1月1日相隔5个月,即M=5。这样,这时候的北京时间(钟表时间)是:
36.4小时-7.8小时-2(10+5)小时=-1.4小时
24-1.4=22.6小时,也就是晚上10点36分。
⑶.利用仙后座定时间
有时候看不见北斗七星,可是和它几乎相对的仙后星座升起来了。仙后座β星和北极星的连线也可以当成“时针”。钟面划分和时钟转动方向同北斗星钟时针一样。
计算的时候,只要把36.4这常数换成25.5就行了。
例如在某年6月9日下半夜,于同地看“仙后星钟时针”指“2”的位置。这时候北京时间是几点几分?
心算6月9日离1月1日是5个月8天,即5·3月。这样
25.5小时-7.8小时-2(2+5.3)小时=3点1分
北斗和仙后这两架星钟,一年到头,只要傍晚晴朗,不分清晨傍晚,观看都非常方便。得出来的时间,误差为一刻钟。
⑷.利用星盘定时间
看北斗、仙后星钟,通过简单计算,可以得知大概时间。如果有一个“恒星指示盘”,那就几乎可以不经过计算,只要拔动星盘,马上就知道时间。
这种星盘是这样做的。
它分成甲、乙、丙三层。甲盘周围画上月份,每月等分三段,每段约10天。乙盘周围等分24小时。丙盘以北极星为中心,按准确位置,面上北斗及仙后指时针。然后,三盘同心钉好,星盘即告制成。
天文学上知道:北斗时针这两颗星的经度是11时,在每年9月6日半夜指正北方向。我们把9月6日下面一点定为北点;相对的一点就是指天顶方向。
使用时,把“24”这数字对准甲盘观测月份和日数的位置。面向北方,把星盘的“北”点和地平的北点对好,并使星盘的“北”点和天顶联线同子午线(天顶和天球北极的连线)相一致,然后拔动丙盘的“北斗时针”,使它和天上“北斗时针”的方向角相同。这样,就可得出大概时间了。
从图中可以看出:我们是在6月1日观测。所以把“24”对准6月1日这一点。星盘的“北”点在下面,北点和天顶联线调整在子午线上;时针的方向角也和天上“北斗时针”一样,星盘所指结果是22点20分,和上面计算的差不多。
如果用“仙后时针”,则要记住β星的经度是零时7分;在每年3月23日半夜,时针指向北方。我们就在3月23日下面取一点作为“仙后星盘”的“北”点。观测时,把“北”点和地平的北点对好。“北”点和天顶联线调在子午线上,再把“24”对准观测月份和日期;然后拔动丙盘时针,使和天上仙后座时针方向角一样,就可以知道时间了。
需要指出:如果把星盘测得的结果,再加上经度差即:(8时一当地经度)的改正,那么结果就和上面计算的完全一致了。
http://www.moon-soft.com/program/bbs/readelite3342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