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从地理角度看贵州发展经济有哪些优势,和主要限制条件
从地理角度看贵州发展经济的优势及限制:
1、贵州拥有美轮美奂的山水风光。
贵州92%的土地是山地和丘陵,其中又有61%的是喀斯特地貌,贵州是全世界喀斯特地貌最集中典型分布的地区,喀斯特地貌和山地特色构成了贵州的山水美景。在贵州,它既是瀑布之城也是溶洞之城,还是温泉之城、峡谷之城。
2、贵州拥有美轮美奂的山水风光。贵州92%的土地是山地和丘陵,其中又有61%的是喀斯特地貌,贵州是全世界喀斯特地貌最集中典型分布的地区,喀斯特地貌和山地特色构成了贵州的山水美景。在贵州,它既是瀑布之城也是溶洞之城,还是温泉之城、峡谷之城。
3、从贵州运出来的产品成本是极高的。
贵州应加大力度培育内部市场,加强省内基础设施建设,把由于地理因素无法通达的地区通过公路铁路连接起来,形成内部市场,以此承接和消化产业转移。
(1)地理产业发展角度是什么扩展阅读:
贵州经济运行的主要情况:
1、农业生产持续向好,结构调整成效明显
2018年,全省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276.74亿元,比上年增长6.8%,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1.2%,拉动经济增长1.0个百分点。
2、工业经济稳中有进,质量效益明显提升
2018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0%,增速高于全国水平(6.2%)2.8个百分点。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3.2%,集体企业增加值增长9.6%,股份制企业增加值增长9.5%,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加值增长2.0%。
分行业看,19个重点监测的行业中,17个行业保持增长,4个行业增加值增速达到两位数。
‘贰’ 地理信息产业的产业前景
近年来,我国地理信息产业保持了高速发展态势。2010年,我国地理信息产业的规模已从2007年的400亿元快速增至1000亿元,年均增速达36%,一些地理信息技术与产品已达到或接近当前国际先进水平。即使在金融危机期间,我国地理信息产业仍然保持了高速发展态势,绝大多数地理信息企业做到了增产增人增效益。数据还显示,截至目前,我国地理信息产业从业单位超过2万家,从业人员超过40万人,全国有200多所高校、20多所职业学校、200多个研究机构开展地理信息技术相关专业教育和研究工作。
在政府政策的保驾护航、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产业技术的推动下,我国地理信息产业在“十二五”期间有望保持高速增长势头。
地理信息产业是当今国际公认的高新技术产业,具有广阔的市场需求和发展前景。世界各国纷纷看好这一市场,快马扬鞭,大力发展。早在1990年地理信息系统及其相关产品的世界年销售额就达到15亿美元。目前,全球地理信息产业的年增长率已达35%以上,成为现代服务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地理信息产业已经得到广泛应用,服务于我们的生活,并带来便利。电子地图、卫星导航、遥感影像,这些地理信息产业链上的新生事物正在创造奇迹,效益已经显现。地理信息系统(GIS)集地球数字化于一身,能装下整个地球的超量信息,可谓换个角度看世界。目前,全球GIS这一新技术产业的年增长率已达35%以上。
我国地理信息产业经过了30多年的发展,电子地图代替了纸质地图,地理信息技术造就了地理信息系统。如今,地理信息技术正在走向成熟,地理信息系统也在不断完善。我国的地理信息系统市场潜力很大。以GIS(地理信息系统)、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RS(遥感)为代表的地理信息技术不断提高,服务领域不断延伸。据专家介绍,全国各地都加大了对地理信息产业的资金投入,加快了地理信息系统建设步伐,并已初见成效。
我国加快发展地理信息产业的号角已经吹响。黑龙江省政府、国家测绘局和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共建的黑龙江地理信息产业园区,在一期工程竣工后,一批颇具实力的地理信息企业即进驻园区。不久前,随着产业园的正式开园,更是群贤毕至,龙腾虎跃,他们立志将产业做大做强,促进我国地理空间信息产业的发展。据统计,仅黑龙江地理信息产业园一期工程建成后的2006年,地理信息的服务产值已超过2亿元,国际空间数据加工业务达400多万美元。专家预计,到2010年,我国地理信息产业年总产值将超过8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增长5000亿元以上。
2014年1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意见》。《意见》提出,将从五个方面推动重点领域快速发展,分别是提升遥感数据获取和处理能力,发展测绘应用卫星、高中空航摄飞机、低空无人机、地面遥感等遥感系统;振兴地理信息装备制造,带动相关配套零部件生产企业向“专、精、特”方向发展;提高地理信息软件研发和产业化水平,结合下一代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发展趋势,大力推进地理信息软件研发;发展地理信息与导航定位融合服务,加快推进现代测绘基准的广泛使用;促进地理信息深层次应用。推进面向政府管理决策、面向企业生产运营、面向人民群众生活的地理信息应用。
‘叁’ 高中地理:从产业转移角度,分析部分从业人员返乡创业的原因
1、从业的地方生活成本高,劳动力工资也上涨,而家乡劳动力资源丰富,能源、原料充足;
2、从业的地方承接东部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发展机会增多;
3、返乡人员掌握了技术、市场信息,积累了资金,具有乡土情感;
4、家乡对于创业有政策上的优惠,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改善;
5、东部发达地区进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好多从业人员不能符合新产业从业的技术能力要求。
‘肆’ 什么叫地理角度
描述事物从地理角度说,这里的地理角度是从地理学的方式分析、解释、描述。
包括:
1、自然地理方面:经纬度,地形(什么地形、海拔、地势之类。)
2、气候(什么气候、纬度带、气压带、风带、降水、气温,气温要分三点:最高温、最低温和平均温),资源,水文,土壤,农作物类型、种类等。
地理(Geography),是世界或某一地区的自然环境(山川、气候等)及社会要素的统称。“地理”一词最早见于中国《易经》。古代的地理学主要探索关于地球形状、大小有关的测量方法,或对已知的地区和国家进行描述。
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地理是一门综合性的基础学科。
地理是一门关于生活在地球上的人与他所处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的学科。一般来讲,地理所涉及的范围包括人类生活的各种环境,也就是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
自然环境包括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土壤圈等圈层,由此就产生了地理的各个分支,例如气候现象、水文现象以及水环境、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地貌、生物的分布以及生态现象,土壤的分布以及类型等等很多现象。因此学者把这样的学科叫做自然地理。
除了自然地理,人类具有社会性所以还包括各种人类社会现象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例如农业的分布、工业的分布、聚落的分布等等现象,称之为人文地理(包括经济地理)。人文地理有一个最突出的理念就是要实现人类的各种与环境的和谐统一,也就是可持续发展。
‘伍’ 地理中的“从产业链构建的角度考虑 ”中的产业链构建是什么意思能否举例子说明一下
应该是能最大程度上利用某种资源、循环利用。比如石化工业区 从产业链构建的角度考虑 ,适合在该地区分布的产业有原油仓储 、精细化工 、合成橡胶
‘陆’ 地理环境对生产发展的影响有哪些
地理环境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文、植被、矿产资源等。
气候是区域农业生产中最难以改造的自然条件,气候条件制约着一个区域农业的生产品种、耕作制度和生产季节;气候还会通过影响农业生产来影响与农产品有关的农业生产。
地形条件往往影响着区域农业生产的类型。一般来说,平原地区适宜发展种植业,山地丘陵适合发展林牧业;地形条件也是影响城市、交通和工业分布的重要因素,平原地形有利于建筑物修建,可以降低建设成本。
不同的土壤类型对应不同的农业发展条件,比如柑橘适合酸性土壤;土壤的肥沃程度直接影响到农作物的产量。
植被主要影响林业生产,继而影响与林业有关的工业生产。
矿产资源的丰歉程度主要影响与采掘业有关的工业生产,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会形成矿业中心,继而形成城市。
‘柒’ 高三地理:什么是产业结构影响产业结构的因素有哪些
产业结构是指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在一国经济结构中所占的比重。
产业结构,亦称国民经济的部门结构。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之间以及各产业部门内部的构成。社会生产的产业结构或部门结构是在一般分工和特殊分工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研究产业结构,主要是研究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两大部类之间的关系;从部门来看,主要是研究农业、轻工业、重工业、建筑业、商业服务业等部门之间的关系,以及各产业部门的内部关系。
影响因素
一切决定和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都会不同程度上对产业结构的变动产生直接的或间接地影响。知识与技术创新、人口规模与结构、经济体制、自然资源禀赋、资本规模、需求结构、国际贸易等是一国产业结构演变过程中的基本制约因素。
‘捌’ 地理信息行业未来10年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随着时代的进步,地理行业也随着科技的发展变得越来越有潜力值。越来越多的人由于交通的发展爱上了地理这一门学科,那么地理信息行业未来10年的发展趋势又会是什么呢?
发展趋势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2016-2021年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地理信息产业是高速增长的新兴产业。近年来,地理信息产业迅猛发展,不仅在国家信息化、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显着作用,而且在促进经济增长和保持社会稳定中作出了重要贡献。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特别是人民群众对地理信息的需求日益旺盛,地理信息产业显现了巨大发展潜力和无限广阔的前景。
2005年至2008年,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提供总量每年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以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为例,2005年至2008年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总提供量分别约为4TB、5TB、7TB、32TB。
地理信息已经广泛应用于网络位置搜索、车载导航、移动目标监控、数码相机、便携式移动导航、智能交通、智能通信、游戏等诸多方面。
总结
总的来说,作为一个高科技行业,地理信息目前的发展前景非常可观!
‘玖’ 从地理角度回答,当时在发展工业方面,东北有哪些优势(历史题)
1、位置:
⑴纬度位置:较高,大约40°N ~54°N 气温低
⑵海陆位置:我国东北部、南临渤海、黄海,东临日本海
2、自然条件
⑴气候条件——农业生产中最难以改造的自然条件。
①气候条件制约着一个区域农业的生产品种、耕作制度和生产季节等。
②东北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热量和水分条件基本上可满足作物一年一熟的需求,但是农作物生长容易受到低温冷害的影响。
⑵地形、土壤条件
①地形条件往往影响区域农业生产的类型。
②一般来说,平原地区适宜发展种植业,而山地丘陵地区适宜发展林牧业。
西部高原地势平坦,降水较多,是优质草原牧场——牧业
中部和东北部平原广阔,面积占全国平原总面积的1/3——种植业
周围山地环绕,森林资源丰富,木材蓄积量占全国总量的31%——林业
③土壤肥沃——广泛分布黑土、黑钙土,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
⑶社会、经济条件
①工业特别是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工业,如亚麻纺织、毛纺织、乳品加工等对原料的需求,有利于农业产业化的发展;重工业基地,为大规模机械化农业提供机械设备。
②东北地区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农产品、农业种植技术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为拉动本区发展外向型农业提供了重要机遇。
③人口密度小,人均耕地多。利于农业经营规模化,且利于绿色农业和大农业的发展。
‘拾’ 高中地理描述产业结构特点从那几个角度来说,有什么特定的词来描述比如内部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单一等
特征
编辑
1、条件制约性
区域经济条件影响,制约区域产业结构,表现为对产业的类型和演化的影响。如:东部沿海地区由于能源、原材料的限制,就决定了它的产业不能发展或少发展那些高耗能和高耗材的产业部门;老少边穷地区的条件决定了它不能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当然有些条件不是一成不变的,条件的变化可以促使产业结构的变化。
2、部门结构与空间结构的区域统一性
不同地区或同一地区的不同发展阶段产业结构是不同的,不同的产业结构也可以反映产业结构的阶段性,不同的产业空间结构可以反映产业结构的空间特征,产业部门结构与产业空间结构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前者是后者的内容,后者是前者的空间表现形式,它们在区域上得以统一。
3、多样性
区域条件多样性和复杂性决定了区域产业结构的多样性。由于各区域所处地理位置、资源状况及经济发展阶段等不同,所以产业结构的类型和层次总是多样的。任何地区的产业结构层次都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不断地向高层次变化,从区域空间结构上看也是在不断的变化的,也是多种多样的。
4、开放性
区域产业结构形成和演变,也受到区外环境的影响,与区外不断进行着物质、技术、信息,人才和资金的交流。现代区域产业的发展绝不是封闭的,总是在更大区域范围内,在劳动地域分工中担当不同的角色。区域产业结构的开放性要求我们在分析,确定产业结构时,不能就区域论区域,要从大区、全国及至世界的全局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