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国人口地理分界线
中国重要地理分界线
中国人口密度大致以黑龙江的黑河——云南腾冲一线为界线。
中国的一、二级阶梯界线是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的东端;
二、三级阶梯界线为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该线西北为非季风区,东南为季风区。
中国内流区与外流区的界线北段以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的东端为界,南段大致与400毫米等降水量线重合。
秦岭——淮河一线是一条综合地理界线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包括南北方分界线,800mm等降水量,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界限,旱作水田分界线,亚热带与暖温带分界线,1月平均气温0°C等温线等。
400mm等降水量线还为半湿润半干旱、农耕畜牧、暖温带中温带、森林草原、黄土高原与内蒙古高原分界线。
中文名
中国重要地理分界线
数量
八大条
常用
四大主要地理区域界线
所属学科
地理学
快速
B. 中国人囗地理分界线
中国人口地理分界线是黑河—腾冲分界线。
中国人口地理界线由地理学家胡焕庸于20世纪三十年代提出,故又称胡焕庸线。以此线为界,东南部人口密度大,多为每平方千米100人以上,西南部密度人口密度小,多为每平方千米10人以下。
C. 我国人口地理界限的两个端点所在的省(区)是()A.黑龙江、云南B.内蒙古、西藏C.黑龙江、西藏D.
中国人口地区分布不均.一般来说,以黑龙江的黑河--云南的腾冲为界.东部地区人口多,西部地区人口少;沿海、沿河、沿湖地区人口多,干旱荒漠地区人口少;平原、盆地人口多,山地、高原人口少;经济和交通运输发达的地区人口多,经济落后、交通闭塞的地区人口少;城镇密集、工业发达的地区人口多,偏僻的农业、牧业地区人口少;汉族地区人口多,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人口少.
故选:A.
D. 我国人口地理分界线两端线所在省分别是
我国人口地理分布是以黑龙江省黑河-云南省的腾冲一线为界.故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C.
E. 我国人口分界线的两个端点分别是哪两个省级行政区划单位
北端------黑龙江省;南端-----云南省
由东北至西南,从黑龙江黑河到云南腾冲作一直线,就是我国的人口地理分界线,由地理学家胡焕庸于20世纪三十年代提出,故又称胡焕庸线.
F. 中国地图人口分界线(从什么地方到什么地方)
中国地图人口分界线是黑河—腾冲线。
即瑷珲-腾冲线,或胡焕庸线(英文:Hu Line),是一条贯穿中国版图的假想直线段。是我国着名地理学家胡焕庸(1901~1998)在1935年提出的划分我国人口密度的对比线。该线从中国东北边境的黑龙江省黑河市(原名“瑷珲”)一直延伸到中国西南边境的云南省腾冲县,大致地划分出了中国人口在区域上的分布,体现了中国人口东南和西北的分布区域之悬殊差异。
瑷珲—腾冲一线,在中国人口地理上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在地理学(特别是人口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以及人口学上,具有重大意义。它是一条奇特的线,也是中国历史与地理发展的一个分水岭。
后来在1984年,我国将这条线修订沿长至瑞丽。这条线在人口地理学和历史地理学中如此重要。后来人们就以它的考订着的名字命名,称之为“胡焕庸线”。
72年之后,这条看不见的线仍然主宰着中国东、西部的人口地理分布,与72年前相比,西部有些地区的人口增加了,但东多西少的格局基本上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
(6)人口地理界线的两个端点从事是什么扩展阅读
我国东南部地狭人稠,而西北部地广人稀。文章通过分析对比,找出一条可以显示两侧人口稀密悬殊的明确界线,那就是自黑龙江之瑷珲(即爱辉,今黑河)向西南直到云南之腾冲的直线。
在此线之东南,全国36%的土地,养活全国96%的人口。反之,在此线之西北,在全国64%的土地上,只有全国4%的人口。这就是说,同全国平均密度相比,东南部高出2.67倍,而西北部仅及其1/16。在二者之间,平均人口密度成42.6与1之比。
很明显,爱辉—腾冲一线,在中国人口地理上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一直为国内外人口学者所承认和引用,并且被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田心源教授称为“胡焕庸线”。
G. 我国东部与西部的人口分界线连接的端点地名:
H. 读图,回答问题(3)图中北回归线穿过的岛屿是______岛.(5)图中的人口地理界线的两个端点是______和__
(1)从图中看出,北回归线自东向西穿过台湾岛,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
(2)从图中看出,BC一线是我国人口地理界线,其中位于位于C黑龙江省的是黑河,位于B云南省的是腾冲.
故答案为:(1)台湾;(2)黑河;腾冲.
I. 中国人口分界线的起止点
我国的人口地理分界线是从云南省的腾冲县到黑龙江省的黑河市.故选项A符合题意.
故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