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北京的地形特点
西北高,东南低。
北京西北部为山地,东南部为平原。平原自西北向东南缓缓倾斜,高度逐渐降低;山地有东西走向的燕山和南北走向的太行山。
西部为西山属太行山脉;北部和东北部为军都山属燕山山脉。最高的山峰为京西门头沟区的东灵山。最低的地面为通州区东南边界。
(1)北京市的自然地理特征有哪些扩展阅读:
北京位于东经115.7°—117.4°,北纬39.4°—41.6°,中心位于北纬39°54′20″,东经116°25′29″,总面积16410.54平方千米。位于华北平原北部,毗邻渤海湾,上靠辽东半岛,下临山东半岛。
北京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部、北部和东北部三面环山,东南部是一片缓缓向渤海倾斜的平原。境内流经的主要河流有:永定河、潮白河、北运河、拒马河等。
多由西北部山地发源,穿过崇山峻岭,向东南蜿蜒流经平原地区,最后分别汇入渤海。北京的气候为典型的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春、秋短促。
Ⅱ 北京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有什么特征
北京位于太行山、燕山和华北平原的结合部,北京的经纬度位置是40°N,116°E,位于北半球、东半球,属于北温带,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故答案为:北京位于太行山、燕山和华北平原的结合部,北京的经纬度位置是40°N,116°E,位于北半球、东半球,属于北温带,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Ⅲ 北京的地形地势河流特点
(1)北京的地势为西北高,东南低。东北、西北、西南三面环山,东南方向是华北平原。 (2)北京市的河流属海河水系,永定河、温榆河和潮白河是全市三条大河,分别自西北、东北向东南流入天津,汇入海河,最终流入渤海。 (3)北京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①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优越。北京地处中纬度暖温带,虽地处内陆但距海不远,这样的地理位置使北京有适合城市发展的冷热、干湿都适中的气候优势;②战略位置优越。北京的地形地势决定了北京市战争年代易守难攻,和平年代适宜经济发展、城市建设;③经济区位优越。北京西部背靠我国黄土高原的能源、原材料基地,南邻粮、棉、油等物产丰富的黄淮海平原,北抵我国最大的牧区内蒙古牧区,这些区域为北京市的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和人民生活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Ⅳ 北京的地理气候特点是什么样的北京的地理气候与特点
北京是温带季风气候,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北京地处山地与平原的过渡地带,山地约占62%,平原约占38%。平原地区三面环山,各山脊大致可连成一条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的弧形天然屏障,形成山前山后气候的天然分界线。
由于这种地形的影响,北京的气候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山前一带为多雨区,年降水量为650一750毫米;山后和平原南部地区为少雨区,年降水量为400-500毫米。夏季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74%。平原地区年平均气温11-13℃;年无霜冻期190-200天;≥10℃积温在4200℃左右;气候资源较为丰富。
Ⅳ 北京自然地理概况
地质地貌:北京位于北纬39°56′,东经116°20′,雄踞华北大平原北端,总面积16,800多平方公里。北京的西、北、东北面群山环绕、连绵不断,东南面为开阔的平原。西部山地统称西山,属太行山脉,北部山地统称军都山,属燕山山脉,两条山脉在关沟附近交汇。东北部平谷县境的造山为燕山的西缘,与军都山交会于潮白河谷。西、北、东北面连绵不断的诸山岭形成一个向东南展开的半圆形大山湾。山区面积为10,418平方公里,约占全市总面积的62%,最高峰为位于西境的东灵山,海拔高度2,303米。
气候:北京地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降水适中,四季分明,无霜期较长,年平均气温在8—12摄氏度。冬季寒冷干燥,时有风沙;夏季潮湿多雨。年均降水量600多毫米,降水季节分配很不均匀,70%的降雨集中在7、8、9三个月。最好的季节是4月下旬—6月上旬、8月下旬—11月底。
水文:主要河流有属于海河水系的永定河、潮白河、北运河、拒马河和属于蓟运河水系的泃河。这些河流都发源于西北山地,乃至蒙古高原。其中泃河、永定河分别经潮白新河、永定新河直接入海,拒马河、北运河都汇入海河注入渤海。
动物:陆生脊椎动物461种,其中两栖类10种,爬行类23种,兽类53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褐马鸡,黑鹳等10种,此外还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50余种。
植物:
北京地区常用植物列表
种类
植物列表
常绿乔木
及小乔木
油松、白皮松、乔松、华山松、辽东冷杉、臭冷杉、白杄、青杄、红皮云
杉、侧柏、桧柏、龙柏、雪松、杜松
落叶乔木
及小乔木
银杏、毛白杨、钻天杨、河北杨、泡桐、旱柳、馒头柳、绦柳、合欢、国
槐、刺槐、红花刺槐、皂荚、山皂荚、洋白蜡、臭椿、千头椿、悬铃木、
梧桐、栾树、板栗、槲栎、栓皮栎、蒙椴、糠椴、君迁子、柿树、元宝枫、
杜仲、丝棉木、火炬树、小叶朴、核桃、榆、桑、玉兰、二乔玉兰、望春
玉兰、杏、枣树、杜梨、楸树、梓树、桂香柳、丁香、龙爪槐、海棠花、
山楂、西府海棠、紫叶李、白梨、山桃、碧桃、文冠果
常绿灌木
沙地柏、大叶黄杨、矮紫杉、朝鲜黄杨、小叶黄杨、铺地柏
落叶灌木
猬实、糯米条、金银木、锦带花、木本绣球、天目琼花、欧洲琼花、太平
花、棣棠、平枝栒子、水栒子、香荚蒾、金露梅、银露梅、珍珠梅、贴梗
海棠、白玉棠、毛樱桃、榆叶梅、黄刺玫、现代月季、玫瑰、大花溲疏、
菱叶绣线菊、麻叶绣球、粉花绣线菊、三桠绣球、珍珠花、香茶藨子、鸡
麻、阿穆尔小檗、紫叶小檗、腊梅、牡丹、连翘、丁香、迎春、太平花、
小花溲疏、枸杞、胡枝子、锦鸡儿、紫薇、木槿、海州常山、红瑞木、木
本香薷、黄栌、紫荆、石榴、金叶女贞、小叶女贞、雪柳、紫珠、接骨木
藤本植物
山荞麦、蛇葡萄、葡萄、中国地绵、美国地绵、紫藤、藤木月季、粉团蔷
薇、花旗藤、十姐妹、多花蔷薇、木香、南蛇藤、扶芳藤、胶东卫矛、三
叶木通、蝙蝠葛、台尔曼忍冬、金银花、美国凌霄
竹类
早园竹、黄槽竹、筠竹、斑竹、苦竹、阔叶箬竹
草坪及
地被植物
野牛草、中华结缕草、日本结缕草、紫羊茅、羊茅、苇状羊茅、林地早熟
禾、草地早熟禾、加拿大早熟禾、早熟禾、小康草、匍茎剪股颖、崂峪苔
草、羊胡子草、白三叶、鸢尾、萱草、玉簪、麦冬、二月兰、马蔺、紫花
地丁、蛇莓、蒲公英
土壤:北京地区成土因素复杂,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土壤类型。可划分为9个土类,20个亚类,64个土属。 其空间分布特点是,全市土壤随海拔由高到低表现了明显的垂直分布规律,各土壤亚类之间反映了较明显的过渡性。其分布规律是:山地草甸土—山地棕壤(间有山地粗骨棕壤)—山地淋溶褐土(间有山地粗骨褐土)—山地普通褐土(间有山地粗骨褐土、山地碳酸盐褐土)—普通褐土、碳酸盐褐土—潮褐土—褐潮土—砂姜潮土—潮土—盐潮土—湿潮土—草甸沼泽土。由于不同地区的成土因素的差异,土壤分布有明显的地域分布规律。
1.北京市最高峰的海坨山、百花山、白草畔、东灵山等中山山地
在海拔1900米以上的阳坡,海拔1800米以上的阴坡的山地平台、缓坡上,植被为杂草草甸,分布着山地草甸土,其下为山地棕壤。
2.海拔800—1900米的中山山地
主要分布的是山地棕壤。在阳坡或陡坡,植被差,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分布有山地生草棕壤及粗骨棕壤。由于受降水量及岩性影响,北部、东部山地雨量较丰富,酸性岩类较多,在阴坡600米处即可出现山地棕壤;西部、西北部山地,属半干旱区,钙质岩类较多,在900—1000米以上开始出现山地棕壤(见表6-1)。
3.海拔800米以下的广大低山地
主要分布山地淋溶褐土及粗骨性淋溶褐土。上接山地棕壤,下接山地普通褐土。在阳坡可直接与粗骨性褐土相邻。但西部山区碳酸岩类及黄土性母质上发育的碳酸盐褐土及普通褐土,可随母岩分布到海拔800米以上,与山地淋溶褐土呈交错分布,河谷地带分布有洪冲积的褐土性土及少量人工堆垫的褐土性土;低河漫滩则有冲积物潮土分布;沟谷梯田主要为中厚层普通褐土,是山区的主要耕地。
4.海拔350—500米以下的丘陵及山麓平原中的残丘,直至山前岗台地区
主要分布有山地普通褐土、粗骨性褐土及碳酸盐褐土,少部分为山地淋溶褐土。东部丘陵降水量较多,山地普通褐土与山地淋溶褐土的分界线大体在海拔300—350米;西部山地丘陵降水量偏少,且多硅质石灰岩类,山地普通褐土与山地淋溶褐土的分界线大体在400—500米不等。
5.山麓阶地及洪积冲积扇中上部
沿山麓狭长地带,呈环状分布有普通褐土。其下紧接潮褐土。在广大平原的残余二级阶地上也零星分布有潮褐土,其陡坎下为潮土。褐潮土分布在冲积扇边缘,上接潮褐土,比潮褐土地区显着低平,其末端与扇缘洼地、交接洼地或山麓平原洼地的砂姜潮土、温潮土相接,最洼处为草甸沼泽土,这三种洼地土壤,有的新辟为稻田,有的已发育成水稻土。
近城区20华里以内,在潮褐土及褐潮土基础上,因多年种菜发育为菜园潮褐土及菜园褐潮土。近城区7华里以内的老菜区,种菜历史最久,土壤熟化度最高。
太行山山前平原冲积扇发育较宽,普通褐土面积较大,黄土性母质较多,主要分布有复石灰性褐土,局部为洪积冲积物碳酸盐褐土,其东以狭长的潮褐土过渡带与潮土相连。燕山山麓平原延伸很窄,普通褐土分布面积小,潮褐土及褐潮土面积则相对较多,常交错分布于冲积扇的中下部。潮褐土比褐潮土分布在地势稍高,排水较好的部位。如地形平坦开阔,则潮褐土分布在排水较好的阶地外缘,以陡坎与冲积物潮土相接,而洪积冲积物褐潮土则分布在内部低平处,排水条件相对较差,其低洼处常有大面积砂姜潮土分布。
在冲积扇上的普通褐土与潮褐土常被近代河流切割。在阶地下的河漫滩和一级阶地上,沿河呈狭长带状分布有潮土,它具有较好的水分状况,历史上常淤积肥土。冲积扇上部常有残丘,分布着山地粗骨褐土和普通褐土。
6.东南部及东部冲积平原
在永定河及潮白河冲积物上发育着潮土。在冲积平原上,随着微地形变化土壤分布变化复杂,在大河道及决口大溜附近常有风砂土,以砂丘状态存在,砂丘边缘常为砂质潮土。广大河间地带为壤质潮土,向洼地过渡的微斜平地常分布盐潮土。河间洼地则为重壤质、粘质潮土。在沿河洼地常有草甸沼泽土及湿潮土,并辟为稻田,形成潮土型水稻土及湿潮土型水稻土。在河流古自然堤上,地下水深于3米处,分布有冲积物褐潮土,但面积很小。
备注:自然地理的作业?我觉得你可以去学校图书馆找找北京的地理志~~希望对你有帮助!
Ⅵ 北京地势特点是什么
北京地势特点:西部和北部高, 东部和南部低,西部、北部和东北部三面环山,东南部是一片缓缓向渤海倾斜的平原。
北京市位于太行山、燕山和华北平原的结合部。北京的北部为燕山,西部为太行山,东南部为华北平原,从而得出北京的地势特征为西北高东南低。
北京平原的海拔高度在20~60米,山地一般海拔1000~1500米,与河北交界的东灵山海拔2303米,为北京市最高峰。
北京水资源
北京天然河道自西向东贯穿五大水系:拒马河水系、永定河水系、北运河水系、潮白河水系和蓟运河水系。多由西北部山地发源,向东南蜿蜒流经平原地区,最后分别在海河汇入渤海(蓟运河除外)。
北京没有天然湖泊。北京市有水库85座,其中大型水库有密云水库、官厅水库、怀柔水库、海子水库。
Ⅶ 北京地理位置优越性
北京市境处于华北平原与太行山脉、燕山山脉的交接部位。东距渤海150公里。她的东南部为平原,属于华北平原的西北边缘区;她的西部山地,为太行山脉的东北余脉;她的北部、东北部山地,为燕山山脉的西段支脉。
北京是交通要道,北进蒙古,东进东北 南进华北。要塞分别是 居庸关,山海关,卢沟桥。从军事上讲这是个绝佳的地理位置。 北京自然条件很好,地质结构稳定。最重要的是位于全中国的中央位置。
市域东西宽约160公里,南北长约176公里,土地面积16411平方公里,其中平原面积6338平方公里,占38.6%;山区面积10072平方公里,占61.4%。北京地势总体上上西北高,东南低。全市地貌由西北山地和东南平原两大地貌单元组成。
(7)北京市的自然地理特征有哪些扩展阅读:
历史上有金、元、明、清、中华民国(北洋政府时期)等五个朝代在此定都,以及数个政权建政于此,荟萃了自元明清以来的中华文化,拥有众多历史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后,封宗室召公奭于燕国,是为北京建城之始。金中都时期人口超过一百万。
金中都为元、明、清三代的北京城的建设奠定了基础。北京与西安、南京、洛阳并称中国“四大古都”,拥有7项世界遗产,是世界上拥有文化遗产项目数最多的城市。
在中国过去的8个世纪里,几乎北京所有主要建筑都拥有着不可磨灭的民族和历史意义。北京古迹众多,着名的有紫禁城、天坛、颐和园、圆明园、北海公园等。
Ⅷ 用几句话描述 我国北京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的特点!
北京位于北纬40°,东经116°;北京位于华北平原北部,燕山脚下,靠近渤海。
北京西部,北部地势比较高,以山地为主,地势大致向东南方向倾斜;北京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河流大致向东南方向流入海洋。
Ⅸ 从气候分析北京的自然地理特征
(1)从北京市地形图可以看出,北京市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在西部和北部有连绵的山地,而平原主要分布于东南部,因此,北京主要河流流向为自西北向东南流;
(2)从北京市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中可以读出,一年中,北京市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出现在7月,为27℃左右,最低值出现在1月,为-5℃作用,受其影响,北京河流有结冰期;从北京市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中可以读出,一年中,月平均降水量大于100毫米的月份有7、8月,月平均降水量小于10毫米的月份有1、2月,受其影响,北京市的河流水量季节变化较明显;从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概括北京市的气候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3)当夏季来临,西城区和东灵山呈现出明显的气温差异,东灵山比西城区的气温低,原因是海拔高;从降水来说,山前地带降水较多;
(4)根据因地制宜的观点,在远郊山区可种植板栗、山楂,在近郊平原区可发展牛奶、禽蛋业;在远郊平原区可种植小麦、西瓜.
故答案为:
(1)地形;西北;东南;西;北;东南;西北;东南;
(2)7;27;1;-5;有;7、8月;1、2月;明显;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3)低;海拔高;较多;
(4)
Ⅹ 北京市自然地理概况
北京市地处华北平原的西北边缘,全市土地面积16410.54km2。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北、东三面环山,西部山区统称为西山,属太行山脉;北部山区统称军都山,属燕山山脉;东南部是一片缓缓向渤海倾斜的平原。北京市最高峰东灵山海拔2303m,最低点在通县柴厂屯一带,海拔仅有8m。北京市东部与天津市毗邻,其余均与河北省交界。
北京平原面积6400km2,海拔高度10~55m,西北部地势高,东南部地势低,平均坡度1‰~2‰,是典型的山前倾斜平原地形。四环路内为中心城区,建筑物林立,四环与六环之间为城近郊区,遍布大小不一的十个边缘集团和住宅小区、高新技术产业区和经济开发区。
北京气候为典型的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春、秋短促。年平均气温10℃~12℃,1月气温最低,月平均-7℃~-4℃,7月气温最高,月平均25℃~26℃。极端最低-27.4℃,极端最高42℃以上。2005年平均气温为13.2℃,2月份最冷,平均气温-2.9℃,7月份最热,平均气温27.9℃。近10年来有明显的上升趋势。全年无霜期180~200天,西部山区较短。年平均降雨量600mm,为华北地区降雨最多的地区之一,山前迎风坡可达700mm以上。降水季节分配很不均匀,全年降水的75%集中在夏季,7、8月常有暴雨。
据北京各气象站降雨量资料统计,降雨量年季变化也较大,1959年高达1406.0mm,1999则仅为266.9mm,且常出现连续的干旱或丰水年份(如1999年至2005年,年平均降雨量仅450mm),比全市1980~2000年多年平均降雨量558.3mm又少了20%。2005年平均降水量仅410.7mm。
北京地区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各站年平均水面蒸发量在1800mm左右,其中北京站1980~2000年年平均蒸发量为1826.1mm。
北京平原属于海河流域,河网发育,大小河流100多条,分属5大水系,由西向东分别是大清河水系、永定河水系、北运河水系、潮白河水系和蓟运河水系,其中除北运河上游的温榆河发源于西山和北山交汇处山前外,其他4条水系皆自境外流入。
大清河水系支流有拒马河、大石河、小清河。拒马河为大清河的主要支流之一,发源于河北省涞源县,大石河、小清河分别发源于房山区和丰台区,这三条河自西向东纵穿房山区全境和门头沟、丰台区部分地区,在北京境内流域面积2219km2,其中山区1615km2。
永定河在三家店地区进入平原区,斜穿北京东南部,随后由大兴区出境。境内流域面积3168km2,其中山区流域面积2491km2。由于上游流经土质疏松的黄土高原,携沙量大,进入平原后,泥沙大量沉积、河床淤积抬高,自卢沟桥下游地区形成地上河。永定河对北京平原的形成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20世纪80年代以后,永定河三家店至卢沟桥已成为季节性河流,卢沟桥以下常年干枯。
北运河是始于隋朝期间修建的人工河,上游是温榆河,发源于昌平区军都山一带。温榆河、通惠河在通州镇东关汇合后称北运河,从通州区出境。北运河在历史上曾是沟通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向南可直达浙江杭州。北京境内长约50km,境内流域面积4423km2。北京城近郊区的大部分污水通过其支流最终汇入北运河,1993年底高碑店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建成运营后,对北运河河水水质起到了一定的改善作用。
潮白河上游为潮河和白河。白河发源于河北省沽源县,流经赤城县,进入北京境内,由延庆、怀柔汇入密云水库,主要支流有红河、黑河、天河和汤河;潮河发源于河北省丰宁县,经滦平、密云注入密云水库。潮河、白河出库后在密云县河槽村汇合为潮白河,后经顺义出北京,进入河北境内。潮白河在北京境内流域面积5613km2,其中平原区流域面积1008km2。由潮白河提供主要水源的密云水库和怀柔水库水质较好,通过京密引水渠向北京供水,是北京重要的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在潮白河向阳村建成拦河闸,为市水源八厂水源地提供地下水补给水源。
蓟运河水系流经本区的河流主要为泃河,发源于河北省兴隆县,由平谷进入北京境内,先后接纳错河、金鸡河,经平谷南部出境。北京境内流域面积为1377km2,北京平原流域面积688km2。
北京没有天然湖泊。建国以来北京地区先后在上述河流上修建了85座大、中、小型水库,总库容为92×108m3,较大的有官厅水库、密云水库、怀柔水库、海子水库等。由于水库的建成,山区地表径流大部分已拦蓄,目前除大清河水系外,山区大部分地表径流已被控制。平原河道除丰水季节外,地表径流已经不多或干枯。北京历史上曾有十个湿地,近20~30年来退化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