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地理科目 > 如何描述地理城市分布

如何描述地理城市分布

发布时间:2022-06-21 23:48:17

㈠ 如何描述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特征

一、点状地理事物的描述
试题通常以某一区域图为背景图来呈现点状事物的分布
状况,在读图时要注意从点的大小、疏密、组成的形状来观察点状事物代表的含义.
描述的角度:疏密+数量+极值+方位.具体描述:①总体分布特征(疏密状况,是否均衡;如果不均,哪多,哪少);②极值区位置名称(最多、最少、最集中的地带在哪,沿什么线分布,或者说出最稠密或最稀薄区的地区名称等.)③点组成的形状——反应什么规律.其他——大小,代表的含义(如城市等级),点的动态变化等.当然,描述时要看图说话,突出重点,因题而宜(不一定要面面俱到).
二、线状地理事物的分布
线状地理分布图,常用线状符号来表示交通线、河流、山脉、等值线等.带箭头的表示动态,不带箭头的表示静态.线段的长短、粗细表示量的大小(或标上数值).具体可分为两类:
(1)描述一条线(通常为等值线)的分布情况
这类试题只要求描述某一特定线条的地理事物,如年等降水量线、等温线等,可从走向、延伸方向去考虑.读图时注意观察曲线“拐点”的位置,以便分段描述.这类题目大部分都需要分段描述;如“我国一月0 ℃等温线”分布,可描述为:东段大致东西走向,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西段大致东北——西南走向、近似于与青藏高原东缘山麓平行.
(2)描述多条线状地理事物的分布.
描述角度:位置+疏密+渐变方向+走向(延伸方向).具体分析如下:①总体分布及疏密状况:通过观察闭合线数值,说出最大区和最小区的位置在哪;通过观察等值线疏密,说出疏密分布位置.②变化趋势:由某方向往某方向逐渐变大(变小);③凸凹变化(等值线弯曲情况——凸高为低,凸低为高):说出凸点沿线数值高低的情况.
三、面状分布地理事物的描述
“面”状分布应说明该地理事物的分布范围,即东南西北的界限;或该地理事物在某地理事物的分布方位及大致的面积.在描述面状地理事物的题目当中,相对而言其比例尺往往较大.
描述角度:范围(方位)+面积(大小、面积的变化)+伸展方向+极值区的分布.

㈡ 如何描述地理位置

地理位置特点:
从世界上看——位于从东西半球来看,她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来看,她位于北半球;从世界大洲和大洋的为止关系看,她是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的国家。
从纬度位置看——我国领土南北跨纬度很广,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南部少数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没有寒带,只有在高山地区才有终年冰雪带。
我国位于
从海陆位置看——我国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的东部,
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与许多国家接壤;
东部濒临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有众多的岛屿和港湾,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我国地表高低起伏,西部以山地为主,东部则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地势总特征为西部高,东部低。中国地势从青藏高原向北、向东,各类地形呈阶梯状逐级降低。
我国的平原和丘陵主要集中在东部,这里土壤肥沃,开发悠久历史。

我国领土最东端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东经135度2分30秒)
我国领土最南端在男孩的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北纬3度52分)
我国领土最西端在新疆的帕米尔高原上;(东经73度40分)
我国领土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北纬53度33分)

㈢ 如何描述地理事物的分布

地理事物分布有点线面三种,点状分布依据线状描述,如城市分布在河流沿岸;线状按照方位说,如我国铁路线分布东多西少,东部稠密西部稀疏;面状地理事物也按方位说,如我国平原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还有有关等值线地图要答出变化,如我国降水量分布,东南多西北少,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减少,明确数值的还要答出数值来.

㈣ 如何描述地理位置特征

地理特征的描述

(一)区域自然地理特征的描述:

1、分析区域自然地理特征:从地形、气候、植被、河流和土壤几方面入手。

2、对地理位置的描述

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

3、对地形特征的描述:

地形组成、地势特点、海拔地势、地势及起伏状况;主要地形区分布;地形类型(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重要地形剖面图特征。

4、对气候特征的描述:

分析某地气候特点,应结合该地地理纬度,地势高低起伏,山脉走向,阴、阳坡,距离海洋远近等进行综合分析。从气温和降水两方面入手。

5、描述天气及天气变化:温度、湿度、风力和风向,阴晴气压等。

6、对河流特征的描述

结合河流流向判定地形大势,结合迎风坡、背风坡、降水状况、等高线高差及地貌类型的差异分析河流水文、水系特征。

河流的水文特征:包括水量大小、水位、季节变化、大小汛期长短、含沙量的大小、有无结冰期、有无凌汛现象水能。等高线密集的河谷,河流流速大,水能丰富;。

水系特征:河流长度、流向、流域面积、支流数量和形态、河网密度、落差和峡谷的分布。山地形成放射状水系,盆地形成向心状水系,山脊成为水系分水岭。

7、确定有关自然带类型

1、水平面上的气候对应的自然带;2、高度坡向(阳坡阴坡,背风否)

(二)、人文要素的分布特点描述

1、农业特点的描述:农业地位、农业类型、主要家产品、主要农业分布地区、主要作物、耕作方式、制度、经营方式、农业现代化水平,商品率。

2、工业特点描述:工业地位工业部门工业产品、工业分布原料和市场的依赖程度等等。

3、人口和城市分布特点的描述:面状分布:平原、线状分布:沿河流海岸线交通线分布、斑点状分布沙漠中绿洲。

4、地理事物分布规律的描述:

从总体上看是把握“点”、“线”、“面”是哪种分布趋势;要说明该地理事物叠加在哪一个地理事物之上,通常是说叠加在哪一个地形之上。

①、“点”状分布一般有“众星拱月状”,“沿某个方向区域较稀或较密”;或该地理事物在某地理事物的分布方位。

② 、“线”状分布应说明其沿哪个方向的走势及其稀密特点。如新疆的聚落(城市)分布特点是沿山麓、盆地边缘分布,在铁路沿线及大河出山口处较密集。

③ 、“面”状分布应说明该地理事物的分布范围,即东南西北的界限;或该地理事物在某地理事物的分布方位及大致的面积。如黄土高原分布范围是东起太行山、西至祁连山以东、北起长城、南至秦岭。

㈤ 地理位置特征怎么描述

地理位置一般是用来描述地理事物时间和空间关系。
它根据人们不同的需要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对地理事物的定性玫定量定位从而把握地理事物的时空属性和相关特征。按照地理位置的相对性和绝对性,一般分为绝对地理位置和相对地理位置。相对地理位置是以其参考点的周围事物进行确定。而绝对地理位置是以整个地球为参考系,以经纬度为度量标准。地球上每一个地方都有自身唯一的经纬度值。按照地理位置的功能性质来分,可划分为经济地理位置,政治地理位置等不同的功能性位置。

温馨提示:以上信息仅供参考。
应答时间:2020-12-04,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㈥ 如何描述地理事物的分布。

地理事物分布有点线面三种,点状分布依据线状描述,如城市分布在河流沿岸;线状按照方位说,如我国铁路线分布东多西少,东部稠密西部稀疏;面状地理事物也按方位说,如我国平原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还有有关等值线地图要答出变化,如我国降水量分布,东南多西北少,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减少,明确数值的还要答出数值来。

㈦ 跪求 如何描述城市的地域结构 以一个城市为例

一、城市地域构造研究

现代城市既然是工业化伴随物,又具多种功能和各自的空间构造,那么,城市的规模越大,其功能也就越多、构造也越复杂。城市的构造,由各种元素组成,如人、建筑物的空间位置、分布密度和分布形态等等。研究城市构造,对于城市发展、合理有效利用土地资源、充分发挥城市功能等都有着重要意义。

研究城市构造首先要区分城市土地用途,从大的方面讲,它分为生活居住用地和工商行政工作用地。而把握一个城市的土地用途,可以通过实地景观调查,划出土地利用形态图,再在此基础上对城市区域进行功能区分,不过土地用途的调查,费用高、代价大,加之我国尚未将其纳入国家统计调查体系,相关的行政信息部门也没有对外公布的惯例,所以目前我国城市构造的研究基础薄弱、成果甚微。由于土地的利用与人的活动密切相关,我们也可以通过对活动的人来了解土地的使用。我国现行的统计制度,不乏翔实的人口统计资料,所以通过对人口的研究,折射出城市构造的特点,同样可以达到了解城市土地用途的目的。在我国各项统计调查中,有两个调查对研究城市的构造最为有用,即人口普查和基本单位普查。人口普查提供了作为居住地的人口的情况,而基本单位普查提供了城市内绝大部分作为工作(包括生产、商务、行政等)地的人口情况,通过分析这两个普查的人口资料,我们基本可以了解城市的土地利用形态,即城市构造。

本研究试以北京为例,利用2000年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和2001年第二次全国基本单位普查的资料,具体分析北京城市的地域构造。

二、北京的城乡构造

我国行政区划的“市”,其面积、人口及功能大相径庭。行政上,有“省”、“地”和“县”的三级市;面积上,管辖范围大如重庆市有8万多平方公里之广,小者区区百余平方公里也有之;人口上,多如重庆市有三千万之众,少者不足百万人口也有之;功能上,还有许多“市”仍以第一产业——农业为主。所以从统计意义上讲,行政称谓上的“市”,多形式上而非实质上的城市。为更好地了解城市构造,我们首先要做的事是区分“市”所辖的区域,即分清哪部分是实质上的城市、哪部分是乡村或城乡结合部。

城市,通常是指人口集中且工、商业发达的地区,它同时还应是周边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我国首都北京,其面积有16807.8平方公里,其中2/3为山地,平原只占1/3,北京所辖的18个区县是东城区、西城区、崇文区、宣武区、朝阳区、丰台区、石景山区、海淀区、门头沟区、房山区、通州区、顺义区、昌平区、大兴区、怀柔区、平谷区、密云县和延庆县。按照各区县的功能、地理位置和历史称谓,这18个区县又可分成四个部分,①城区部分:包括东、西、崇文和宣武区,这四个区是城市的中心区域,也是原北京城的城内部分,面积为87.1平方公里;②近郊区部分:包括朝阳、丰台、石景山和海淀区,这四个区在城区周围,面积1282.8平方公里;③远郊区部分:包括门头沟、房山、通州、顺义、昌平、大兴6个区,处于近郊区的外围地域,面积7490.0平方公里;④远郊区(县)部分,包括怀柔和平谷区、密云和延庆县等四区(县),地处北京北部山区,面积7947.9平方公里。

城市和乡村的区分,不同的研究者,由于目的不同、学科背景不同,可能有不同的区分方法。从人口研究的角度,最简便的区分方法是看这个地区的人口分布,即人口密度和经济活动人口的就业构成情况。如果一地区人口密集(意味该地建筑物密集)、人口就业构成以从事第二、第三产业为主(意味该地的人口主要从事工商等非农产业活动),则该地就符合城市特征。反之,如果人口密度低,人口就业构成主要从事第一产业,则可以认为符合乡村特征。下面,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我们来观察一下北京各区域人口密度和人口就业构成情况(见表1)。

从数据上看,北京的人口分布层次分明,非常规则。城区→近郊区→远郊区→远郊区(县)的人口密度从高到低呈渐次分布,而从事第一产业活动的人口比例则由低到高呈渐强分布。北京城区的人口密度是24,278人/平方公里、近郊区4,980人/平方公里、远郊区491人/平方公里,远郊区(县)175人/平方公里;而从事第一产业活动的人口比例,城区占0.14%、近郊区2.54%、远郊区26.17%,远郊区(县)41.90%。

北京的城区和近郊区人口密度较高,居民大都从事着非农经济活动,属城市地区无疑;远郊的门头沟区居民虽也基本从事非农活动,但人口密度相当之低,因而不能认为是城市地区,事实上门头沟区90%为空旷山地、居民的经济活动以采掘业为主,所以只能算作矿区,而不能算城市。远郊的居民从事非农活动的比例虽也超过2/3,但人口密度较低,说明大量土地是作为农业用地使用;远郊区(县)人口密度不仅低,且从事非农活动的人口虽具一定数量,但从事农业活动人口比例较高,尽管在这些区(县)存在着“城市地区”的特征,但却不是和“北京城”相连的部分,所以也不能被视作北京城的组成部分。

因此,作为实质上的北京城市,可以认为只由城区和近郊的8个区组成。其中,城区是城市的核心部分、近郊区是外围部分,而远郊区则可视为北京城的城乡结合部。

三、北京城市的“功能区”、“居住区”和“中心地”

城市,是城市居民懒以生活、学习和工作的活动空间和场所,但城市、特别是大城市人们居住与工作的场所却与乡村截然不同。早上,城市的人们从居住地——通常是城市的郊区、边缘地区向工作地——城市的中心区集中;傍晚,人们又回到他们的居住地,从城市的中心区向边缘地区或郊区扩散。城市人口这种“居住地”和“工作地”的分离,产生了许多城市所特有的现象,其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所谓城市的“钟摆式移动”,钟摆的摆幅随城市的扩大而加大。

从统计意义上说,“居住地”和“工作地”人口统计的口径是不一致的。人口普查登记时规定,以人的居住所在地为空间范围,所以资料给出的是“居住地”的人口现象;基本单位普查是关于“法人”的调查,一般可以认为,“法人”的所在地,就是人们的工作所在地,基本单位普查资料可以得到“工作地”的就业人口情况。把人口普查资料和基本单位普查资料相结合,我们就能全面了解城市的人口活动和分布情况。下面,我们看一下北京人口(主要是就业人口)居住地和工作地的分布情况。

工作地和居住地并不是两块分开的地域,同一地域,在白天把它看成是工作地,到晚上则把它看成是居住地。将城市地区“工作地”的就业人口与“居住地”的就业人口作一比较,其比值称之“昼夜就业人口比”(简称“昼夜人口比”)。由于第一产业不是城市的功能,所以计算时要将从事第一产业的人口剔除。这样,一个地区的昼夜人口比可以用下式表示为:

昼夜人口比=工作地从事第二、三产业人口/居住地从事第二、三产业人口

“工作地”的就业人口可以从基本单位普查的资料获得,“居住地”的就业人口可以直接使用人口普查的有关资料。一般地,一个地区的昼夜人口之比大于1,则可以认为该地的土地主要是作为“工作地”来使用的,这个地区就可称之为“功能区”;昼夜人口比值最大的地方,就可以认为是城市的“中心地”;一个地区的昼夜人口比小于1,则可以认为该地的土地主要是作为“居住地”来使用的,这个地区就可称之为“居住区”;昼夜人口比等于1,则可认为该地是“混合区”。

根据计算,北京城区的昼夜人口比为1.40。所以,城区可认为是北京城的“功能区”,城区中“东城区”的昼夜人口比值最大,达2.17,可认为它是北京城的“中心地”。近郊区的昼夜人口比为0.99,接近于1,可认为是“混合区”,但近郊区的“石景山区”的昼夜人口比是0.78,可认为是“居住区”。而远郊区的昼夜人口比小于1,是北京城的城乡结合部,可认为是北京的“居住区”。从位置上看,城区的东城、西城、宣武、崇文4个区是城市的“内核”,近郊区的4个区为城市的“外周”。从对“昼夜人口比”的功能判断看,东城、西城、宣武三个区为“功能区”,崇文、朝阳、丰台、海淀等五个区为“混合区”。石景山区为“居住区”。

高中地理。城市分布特点有哪些和怎样描述城市分布特点呢帮帮忙!

就位置而言:沿铁路线分布,沿海岸线分布(如日本),沿河流分布(如长江附近),沿湖泊分布(如太湖附近)就组团状况:分布叫均匀,分布叫分散,分布叫密集形成城市群就分布形状而言:成条带状,成环状,成棋盘状等 答题时,可结合这集合情况一起来答。比如:该图的城市大体上沿XX河成条带状分布,分布叫均匀。

阅读全文

与如何描述地理城市分布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6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1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3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4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22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2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2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5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3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4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1004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5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5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6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30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3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