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地球公转产生的5个现象是什么
地球公转产生只有4个现象是:
1、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2、昼夜长短的变化;
3、四季的更替;
4、五带的划分。
地球公转是地球按一定轨道围绕太阳转动,像地球的自转具有其独特规律性一样,由于太阳引力场以及自转的作用,而导致的地球公转,也有其自身的规律。
地球围着太阳自西向东的转动就是地球的公转;公转的轨道周长为94000万公里,我们所谓的年就是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可以这么理解,我们一直在跟着地球在旅行。
地球公转产生了四季的更替,太阳的直射点随着地球的公转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地球表面接受到的热量也随着地球公转而不同。
因为地球是斜着身子在公转,外形近似球形,因此造成了地球各地随着地球公转接收到的热量而不同,因此形成了春夏秋冬四季。再加上地球公转的轨道是一个椭圆,造成了地球和太阳的距离在改变。
地球公转规律:
地球公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是一种周期性圆周运动,轨道半长轴为149597870公里,轨道的偏心率为0.0167,公转的平均轨道速度为每秒29.79公里。
并且地球公转的中心位置不是太阳中心,而是地球和太阳的公共质量中心,但由于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太阳的质量是地球质量的33万倍,日地的公共质量中心离太阳中心仅450千米,这个距离在浩瀚的宇宙中微不足道,因此,我们通常把地球公转看成地球绕太阳运动。
⑵ 地球自转和公转分别产生了哪些地理现象
如果你是初中学生,答案是: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不同经度的地方有不同的地方时间。
地球公转产生了四季变化,形成五带。
如果你是高中学生,答案是: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不同地方有不同的地方时间,地球自转产生地转偏向力,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向,对地球形状的影响。
地球公转产生了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随时间和地点的变化,形成四季更替和不同的热量带。
⑶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文/钟诗贺
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主要有以下几点:1、根据太阳高度的差异,划分出五带:北寒、北温、热带、南温、南寒;2、根据获得热量多少的时间差异,划分出四季:春、夏、秋、冬;3、昼夜长短的变化现象;4、天象位置的变化;生物生长规律现象;5、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公转产生的现象是什么
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是什么
都是自西向东
1、地球的自转是绕轴自转 在北极上空观察呈反时针方向,南极上空观察则呈顺时针方向,习惯上称为自西向东旋转。自转周期为一日。自转角速度为每小时15度,线速度则因纬度和海拔不同而异,例如,赤道海平面为464米/秒,高度增减100米,线速度增减26米;两极为零。
2、除绕轴自转外,地球还按照一定的轨道绕太阳公转 公转的周期为一恒星年,约365日6时9分10秒。公转方向也是自西向东,轨道是一个扁率为1/60的椭圆。轨道近日点为1.471亿公里,远日点为1.521亿公里,与太阳的平均距离为每日59分,平均线速度为每秒29。78公里,面速度为每日1.92*10的14次方平方公里。其中前两者有季节变化。
⑷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有四季变化什么变化和五带的划分等
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产生了四季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及地球五带等现象.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等.根据题意.
故选:B、D.
⑸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有什么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①昼夜长短的变化;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③四季更替和五带的划分。
⑹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想象 (什么的变化,五带的划分 )
地球公转产生四季和五带,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各地昼长的四季变化,近日点和远日点运动速度的变化 。五带以赤道为界分为:有太阳光线直射的地区(23.5°N--23.5°S)为热带; 有极昼和极夜现象的地区(66.5°N以内,即66.5°N--90°N;66.5°S以内,即66.5°S--90°S)为寒带,位于南半球的寒带地区叫南寒带,位于北半球的寒带地区叫北寒带。既没有太阳光线直射,也没有极昼和极夜现象的季节变化明显的地区(23.5°S——66.5°S;23.5°N——66.5°N)为温带。位于北半球的温带地区叫北温带,位于南半球的温带地区叫南温带。
⑺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什么
南极北极的雪山冰山
⑻ 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有哪些
地球公转会产生的自然地理现象主要有4个:
1,四季的更替;
2,昼夜长短的变化;
3,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4,五带的划分。
⑼ 地球自转和公转分别产生了哪些地理现象
地球自转产生了地球上的昼夜变化,地球公转造成了四季的交替。
太阳东升西落,昼夜交替出现,四季变换,这些熟悉的自然现象,都是由地球运动引起的。地球运动主要有两种形式:自转和公转。地球围绕其地轴不停地自西向东的旋转叫自转;地球围绕太阳自西向东的旋转叫公转。
地球的公转的特点:
1、地球公转是以太阳为中心,自西向东的旋转;
2、地球的公转轨道同赤道的夹角为23°26′;
3、地球公转的时间为365.25天;
4、地球的公转产生了南北半球的四季变化。
(9)地球公转的地理现象有什么的划分扩展阅读
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作图判断:侧视、俯视、立体图、各种变式图等。判断晨线和昏线。(图略)
(2)产生地方时差地方时:经度不同,地方时也不同。每隔经度15度,时间相差1小时。东边的时间比西边的时间早。时区:国际上划分时区的方法。
规律:
A、全球共有24个时区,东西各12时区,东西十二时区合为一个时区。
B、每个时区都跨经度15度。
C、每个时区的中央经线度数=时区数×15度。
D、东边的时区比西边的时区时间早。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地球
⑽ 地球的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地球的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地球一直不断地自西向东自转,与此同时又绕太阳公转。而地球公转的轨道又是一个椭圆的形状,太阳始终位于一个焦点上。地球在不断公转的过程中,地轴与公转轨道始终会保持66°34′的交角,即地球始终是斜着身子绕太阳公转。因为地球公转的原因,致使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发生变化,从而产生四季更替。如下图所示:
在每年6月22日前后,地球就是位于B点.太阳会直射北回归线,也就是北纬23度26分,这一天就是北半球的夏至日。与此同时由于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得到的热量最高,白昼最长,因此气候也炎热,是北半球最热的世界,称为北半球的夏季。与此相对南半球正处于寒冷的冬季。
此后因为地球继续在公转轨道上不停运行,太阳的直射点便会南移到了C点,太阳就会直射赤道,这一天南北半球受热相等,称之为秋分日。无论是南半球还是北半球得到的太阳热量都相等,昼夜平分。
地球继续不断运转,到D点,太阳便直射南回归线,也就是南纬23度26分,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热量为最少,且白昼时间最短,气候也相当寒冷,因此是北半球的冬季。与此相反,南半球刚好是夏季。
太阳直射点北返以后,在3月21日左右,太阳再次直接射向赤道,也就是A点,这一天就是北半球的春分日。这个时候是北半球的春季,也是南半球的秋季。
地球像这样以一年为周期绕太阳不停运转,从而产生了四季的更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