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考怎样复习地理
初中地理会考应该是开卷考试。你的复习应该着眼于“地理知识生成(读入记忆)”和“地理知识读出(作业表达)”。
要背的是地理目录而不是地理课文,是地理原理而不是具体题目--------------也就是给你一个地名,你就必须迅速想到它在地图上的大概位置,给你一个地理短语,你就必须迅速确定它是哪一章哪一节的知识。
个人学习生成的地理知识(识记)应该与地图密切相关,与地理目录密切相关,与地理短语密切相关。所以你在复习过程中的读书可以是画地图(用自己的方式,像写字那样画出来),编(写)目录,说(写)短语;也可以是背你不熟悉的地图,过去在学习中不太注意的教科书目录,还有一些概括描述地图的课文段落(原理,在天气和气候里比较常见)。
读入(画地图,编目录,记短语)是你在做“自己知道的地理包装袋”,考试是你从自己的“地理包装袋”里根据“别人的需要”去“探囊取物”。
-----------------------举一个关于你的家乡(乡土教材)的例子吧:
1、它在哪个半球?
2、它在五带中的哪一带?
3、它的经纬度是多少?
4、它在世界地图上?
5、它在中国地图上
6、它离哪个大洋比较近,它通过哪条河流,哪条公路(铁路)到达海洋比较方便
7、它在哪个地形区,哪个气候区,哪条大河的流域范围内
8、它属于哪个农业区,工业区,旅游区,
9、当地人主要住什么,吃什么,做什么,想什么
10、当地人为什么这样住,这样做,这样吃,这样想(说明人的生产生活与地形气候环境习惯的关系)
-----------------你的家乡是这样一些问题,别人的家乡也是这些问题。能够从家乡走出去(通过乡土看世界),就能够从任何一个地方走回来(通过区域地理认识世界,并应付考试)。
Ⅱ 八年级上册地理交通运输中的铁路干线分布有必要记吗很多啊应该用什么方法记
要记的,有时考试会考到,就算没有直接考到也会相关联,当然是记着好啦,不过死记硬背肯定是很难记的,先开始不用每个经过的点都记,记一些大的或是有名的点,然后慢慢延伸,时间长了就会记住了,我以前上地理最不爱记这个了,碰到这样的题就只有白白丢分了。
Ⅲ 急!地理问题。中国铁路干线如何记住,请教高人...
京广 京哈 京沪 京九 焦柳
陇海 沪昆 兰新
包成 贵昆 西康
平齐 通让 滨州 滨绥
一边参照地图一边记。
Ⅳ 中考地理该怎么复习
地理复习方法
一、强调各单元知识结构,加强知识间内在联系
有了地理基本知识后,就能以此为知识的生长点去获得更多的知识,就能够运用这些共性的原理去解决千差万别的实际问题,就能够进行创造。地理课本中的文字系统、图像系统、练习系统三者是有机结合、互为补充的,成为该学科完整的知识体系。一些同学在复习课本时,只重文字,忽视图像,不看课后练习,而高考以能力立意,往往又与图像、课后练习有关联,这样就会出现知识弱点和盲区,在不该失分的地方失分。因此后期复习,不可忽视图像和练习部分,更应注重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强调学科的知识结构,强调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复习课本时,一定要建立起知识网络。例如,复习“气候”时,我们可以从气候的四大因子:气温、降水、气压和风展开联想。使高、初中地理结合起来,以一个知识点为中心,尽可能拓展其外延,尽量将相关的知识点联系起来。在头脑中形成知识网络,这样,知识才能转化成能力。
二、进行专题训练,培养地理思维能力
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进行专题复习,可以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也更能培养学生对地理事物的发展规律和内在联系的分析能力。专题复习有多种专题划分方法,但我本人更倾向于把地理教材内容概括为四大系统。
专题一,地球运动系统。包括地球的运动、大气的运动、水体的运动、地壳和地表物质的运动,地理事物时空变化。本专题内容分属于教材不同的单元,但它们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如地球运动能否引起大气运动、水体运动。这就要求学生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去分析问题,从而推理出地理事物的成因和规律,也可以从地理事物的时空变化和分布推理出成因。让学生掌握各种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性,让他们遇到某一事物的时候会自己分析,自己找规律,做到举一反三。
专题二,人地关系系统。包括人口问题、环境问题、资源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在复习人口问题时,传统型和过渡型选修新老教材有明显的矛盾,新教材表达更为合理、科学,因此在复习时应以新教材为准。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贯穿在教材很多单元,我们要把它们从教材中提取出来,分析其成因、规律以及对策。
专题三,区域地理系统。它包括自然区域、农业区域、工业区域、城市区域等,有人说区域地理是地理科试题的瓶颈,这么认为也不过分,因为区域地理是文综合考试命题的出发点,而高考涉及的社会热点本身就具有地域性。因此,学生必须有清晰的区域位置概念,才能有极强的应变能力。在本专题的城市区域中新老教材有差异,对于城市地域结构与功能分区中的工业区和住宅区位置,新教材采用的是城市发展的新模式,因此采用新教材的说法更合理。
专题四,地理图表系统。包括日照图、等值线图、统计图表、地形剖面图、地质图、地理计算。图表分析是学习地理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也是高考中考查学生分析、判断能力的理想手段,图表的阅读分析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在高考中的表现,在专题复习中,要求学生达到图文转换、图图转换,并能对图表综合归纳读出各种信息,找出有用信息分析解决问题。教师应设计一些变式图让学生训练,也可以让他们自己画变式图。近几年的文综合试卷中都把相应的地理信息分别以图、表的形式呈现,命题的立意在于对图表的分析、归纳能力的考查。
三、加强学习方法指导,注重综合复习
能力目标是通过教学中的学法来完成的,考前这一段时间要注意指导学生的复习方法,指导他们自己整理出基础知识,总结出知识规律,构建知识网络。在专题复习的同时,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综合复习,因为综合复习具有逻辑性强、复习的知识面广、学生思维训练多等特点。在综合复习方面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寻找资料和素材,引导学生思考,诱导学生分析解答问题。可以对教材中的案例进行综合分析,也可以对区域地理中的某一个热点问题进行综合分析。综合分析某一个区域时,一般包括8个方面:位置、气候、地形、河流、资源、交通、农业、工业。对一个问题一个区域是否分析得完整,可对照以上几方面检查,并引导学生寻找思维线索,设计出综合问题,让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具备积极有效的思维。进而学会思考,学会运用知识,逐步形成综合能力。
四、精选习题,加强模拟训练
考前做一定数量的习题,是巩固知识,提高技能的需要,但是必须防止让学生沉溺于“题海”而不能自拔。教师应该精选资料,要设计贯彻训练学生“信息获取能力”思想的习题,并在练习中注意设置有训练意义的情境。让学生在解题中了解考试命题的原则及思路,研究题目类型,揣摸解题方法,从而掌握各类题目的基本特征及解答规律,不断在解题的过程中总结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遇到新问题时,可迅速确定解决思路。另外,对不同的习题可解答到不同的程度,有的习题要一步一步认真解答,而有的习题则可略去复杂过程,或干脆“看题”,即寻找解题思路而不动笔。最后对超教材、超教学大纲的偏、难、怪题应坚决放弃,避免无谓浪费时间和精力,掌握复习的主动权。
对于每考必失误的“弱点”知识,除加强相关课本知识的复习外,还必须针对“弱点”进行定点训练。定点训练,教师应准备出高质量的针对性强的试题,限定时间高标准地完成训练任务。然后应进行批改,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评讲,剖析命题思路,引导解题思路,分析学生出现错误的原因。通过老师讲评,让学生发现题目背后蕴涵的学科思想。然后采用“练习----课本----练习”的复习模式,以做练习题为主线,每题必联系课本、双基。在课本知识指导下,再去练习。众所周知,解题训练可以大幅度地提高应变能力,提高考试成绩,但解题训练必须以系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基础。抓基础是根本,解题训练仅仅是进一步掌握基础知识和提高基本技能的手段,是一种“根据问题来复习巩固知识”的方法,二者之间的关系不能错位。为了提高实战能力,必须认真参加模拟考试,积累考试经验。
亚 洲
第一节 概述
复习考试内容
亚洲的位置和范围。世界第一大洲。东部的岛弧。南部的三大半岛。以山地和高原为主的地形。主要山脉、高原、平原的名称和分布。主要的河流、湖泊。复杂多样的气候,季风气候显着。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
知识要点
世界第一大洲 亚洲在东半球的东北部,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北临北冰洋,西与欧洲陆地接壤。亚洲南部有三大半岛: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东部有一系列岛屿组成的岛弧,即千岛群岛、日本群岛、台湾岛、菲律宾群岛等;东南和南部海面还有许多群岛和岛屿,如马来群岛。
亚洲面积约有4,400万平凡千米,几乎占世界陆地面积的1/3,是世界第一大洲。亚洲有48个国家和地区。按地理方位,通常把亚洲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北亚等几部分。
高原、山地为主的地形 亚洲的地形起伏很大,高原和山地面积很广,约占全洲面积的3/4。全洲平均海拔约1000米。
亚洲的地势中部高,四周低,高原和山地主要集中在中部。“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和帕米尔高原巍峨突出,雄踞中部,向西有伊朗高原、向南有德干高原,向北有蒙古高原。这些高原的平均海拔都比青藏高原和帕米尔高原低得多。
亚洲着名的大山脉,有喜马拉雅山脉、昆仑山脉、天山山脉、阿尔泰山脉和兴都库什山脉等,它们分布在青藏高原和帕米尔高原的外围。
亚洲的许多大河都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呈放射状向四周分流。各河的中下游大多是平原。其中向北流入北冰洋的大河主要有鄂毕河、叶尼塞河,它们的中下游地区有西西伯利亚平原。向东流入太平洋的大河主要有黄河、长江,它们的中下游地区有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向南流入印度洋的大河主要有恒河、印度河,它们的中下游地区有恒河平原和印度河平原。亚洲东部和南部的大河,水利资源都很丰富,又有灌溉和通航的便利,经济意义很大。
亚洲西部的里海,位于亚欧两洲交界处,是世界面积最大的湖泊。
气候复杂多样 季风气候显着 亚洲范围广阔,地跨寒、温、热三带,又名各地地形和距海远近不同,气候复杂多样。
(一)亚洲东部和南部,季风气候显着。中南半岛、印度半岛主要属热带季风气候。那里终年高温,夏季盛行西南季风,降水稀少。马来半岛南部和马来群岛的大部分,终年高温多雨,属于热带雨林气候。
我国东部、朝鲜和日本,属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盛行偏南风,高温多雨,冬季盛行偏北风,寒冷干燥。
(二)亚洲的中部和西部,地处内陆,受海洋的影响小,属干旱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三)亚洲北部,冬季漫长,气温很低;夏季短促,但较温和。那里大部分地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中的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有世界最大的针叶林带。只有西伯利亚北部沿海和北冰洋中的岛屿,终年严寒,属极地气候。
(四)亚洲西南部的阿拉伯半岛和南部的印度河平原一代,终年炎热,降水量小,蒸发量大,形成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沿岸地区,冬季受西风带的影响,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的影响,成为冬雨夏干的地中海气候。
(五)亚洲中部的青藏高原和一些高山地区,海拔在4000米以上,终年气温很低,多雪峰冰川,属于高山气候。
复习题
选择(下面各题的四个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亚洲气候的主要特征是:
A.复杂多样,西部海洋性气候显着; B.广阔的大陆导致了单一分布的大陆性气候;
C.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着; D.复杂多样,西北部极地气候分布。
2、亚洲最南部的大高原是:
A.青藏高原; B.帕米尔高原; C.伊朗高原; D.德干高原。
3、位于南海和猛加拉湾之间的大半岛是:
A.阿拉伯半岛; B.中南半岛; C.小亚细亚岛; D.印度半岛。
4、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湖泊是:
A.贝加尔湖; B.青海湖; C.苏必利尔湖; D.里海。
简答
1、亚洲大河的流向与地形有什么关系?
2、为什么亚洲为世界季风气候最显着的地区?
答案:选择题:1、C 2、D 3、B 4、D
简答题:
1、由于亚洲地形中部高、四周低,亚洲河流一般发源于中部高原、山地,向四周辐射。
2、亚洲面向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背靠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海陆热力差异大,因此主 要受海陆之间热力差异影响的季风气候也就最显着。
重要还是你靠你自己,好好努力吧,加油!
Ⅳ 初二地理好的怎样记图记重点 例如这铁路线的
全国的铁路枢纽城市就那么几个,在地图上把他们标出来,再把经过这些枢纽的铁路干线画出来,而重点干线也就那么几条。很多铁路的名称都是两个目的地的简称,你在心里应该先有一个中国各个省份以及主要城市的方位,这样你在看到某一条干线名称的时候,大概就知道这条干线会经过那些省份,然后这之间有哪些重要城市
Ⅵ 如何快速记住地理上的铁路线,要通俗易懂,急用
最通俗最好的记忆方法是,把每个地名联想化。
就是把每个地名联想成图像,然后在大脑记忆起来。
并且通过3-5遍以上的复习和运用,才能巩固。
想象要形象一点,生动一点,记忆越牢。
Ⅶ 初中地理怎么复习
一.狠抓“讲”、“练”、“补”三个环节。
要使会考复习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师必须针对学生实际,有的放矢地组织复习。从历年来会考试卷看:学生在地理知识的掌握方面,主要存在不牢、不活、不准、不全等问题。不牢是记不住地理概念;不活是不会灵活运用知识;不准、不全是答题不准确、不完整。故会考复习必须对症下药、狠抓“讲”、“练”、“补”三个环节。
第一步是“讲”。教师必须根据考纲要求,向学生讲清概念。复习要求突出重点,讲清因果,使地理知识系统、完整、准确。从而让学生做到概念明确,答题完整。如复习我国的四大工业区时,要突出四大工业区的特点、形成工业基地的有利条件、主要工业部门、主要工业城市等内容。
“讲”,还必须讲清知识的网络关系。既要按先后顺序的纵线复习,使学生记准、记牢地理知识与地理原理,还要按地理要素把有关内容组织起来,进行横线复习。如复习地形时,可把总的地形与四大区域地形相结合,复习农业时要求结合地形、气候、水文等要素。这样复习有利于学生认识地理知识各要素的相互关系,把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第二步“练”。练是实践。学生只有通过练习,才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教师也必须通过学生的练习,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练”要循序渐进。不管是基础知识,还是应用能力的练习,都要逐步提高难度。如通过比较南方和北方自然条件、农业生产的差异。练习的题目类型要多样,同一内容,要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这样有利于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运用所学的知识。练习题的设计要有利于学生分析与思维。如“天津近海,为什么是大陆性气候?”“我国国土面积广大,为什么要把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作为一项基本国策?”练习题还应针对学生易出错误的方面出题,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如京广铁路和浙赣铁路、湘黔铁路相交于“株洲”而不是“珠洲”或“株州”。
第三步“补”。补是对学生的练习要及时进行分析、讲解,对暴露出来的问题要及时补课。补是提高复习质量必不可少的步骤。
二、熟练掌握几幅重要地图
三、重视乡土地理的复习
http://tieba..com/f?kz=200648926,里面有具体的方法,好好看看吧,希望对您有用~~
Ⅷ 如何快速记忆地理上的铁路
要熟悉中国的地理,最好是做到能够绘出中国地图的草图,然后要做的就是在草图上或者是空白图上绘出主要铁路干线,然后再添加支线,我就是这么记忆的,这样记忆的好处就是永远都不会忘记。
分区,或者是分东西向、南北向。画图。先画三横五纵,再以此为骨架补充完整其它线路。第一遍可看书上的图画,以后要求默画,然后对照书本补充。再进行默画,有个三、四遍画下来就差不多了。
此
南北干线:
①京广线②京哈线③京沪线④京九线⑤同蒲线
⑥太焦线⑦焦柳线⑧宝成线⑨成昆线
东西干线:
A、京包线B、包兰线C、陇海线D、兰新线
E、沪杭线F、浙赣线G、湘黔线H、贵昆线
Ⅸ 地理的那些中国比较着名的铁路线该怎么去快速记忆
看了你的这个,回答的人也回答的不错
我就多两句吧
你记住是为了什么呢? 要是为了考试的话,那就记大众的
记住长的,比如京沪,但是作为车迷的话,其实没有一个线路叫京沪
是京津 津浦(天津,德州,济南,徐州,蚌端口,南京{浦口) 沪宁(上海,苏州,南京)
着些铁路是根据建造时间的时候命名的 后来全通了,就整个叫了
不过别的 也就差不多了这么叫了
你要知道简称不说,还要知道路线 比如东西的就是 陇海(陇就是我们甘肃的一个简称,其实指的就是兰州,海其实以前连云港,以前叫海城)
兰新 就是兰州到新疆了
你好好看,记住了,就好了
比如 成昆 很艰险的路,就是成都到昆明了
当然 宝成线 就是宝鸡道成都
京九 就是北京到九龙 但是你要知道,这个线路过的是 霸州啊,商丘,阜阳,南昌,赣州,惠州,深圳西,到九龙
京广 就是大干线了 北京,保定,石家庄,郑州,武汉,长沙,广州
当然还有什么 焦柳线(焦作——柳州)
成渝线 (成都到重庆)
个人建议,看地图,记住首尾,铁路除了 起终点,重要的还是路过的 地方
然后你根据地图简称去记忆!
先是主干线,然后就是支线和联络线
其实你在那个地方,你首先把你们铁路局的管辖内的线路记住,然后是周边连接的铁路局的
然后就是主要的,一般就够用了
铁路现在发展很快,比如 兰渝线(兰州——重庆)就是走陇南,到广元,到重庆在建的
贵广线 你自己看 现在的要从厦门到深圳的 厦深铁路 等等
主要是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