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地理科目 > 地理行星视运动题目怎么做

地理行星视运动题目怎么做

发布时间:2022-06-25 21:11:00

❶ 一道地理视运动题目:右图中L表示北半球某地太阳高度角的日变化状况。读图回答(1)~(2)题。

右图中L表示北半球某地太阳高度角的日变化状况,该地一天内太阳高度角不变,都是22°,可知该地是北极点;由此用正午太阳高度角公式可知此日太阳直射的纬度
22°=90°-(90°-太阳直射的纬度)
太阳直射的纬度=22°N

再用正午太阳高度角公式可知该中学的正午太阳高度角
该中学的正午太阳高度角=90°-(36.5°-22°)=75.5°

所以选B75.5°

❷ 天文地理的问答题

北京市中学生网上天文知识竞赛答案
Part 1 选择题 (每题一分,共40分)
01、 离地球最近的行星是 (A)
A、金星 B、水星 C、火星
02、 太阳系中质量最大的行星是( C )
A、火星 B、土星 C、木星 D、天王星
03、 太阳系中自转最快的行星是(A )
A、木星 B、土星 C、天王星 D、海王星
04、 太阳系中自转最慢的行星是( B )
A、水星 B、金星 C、地球 D、火星
05、太阳黑子位于太阳大气的(A )
A、光球层 B、色球层 C、日冕 D、对流层
06、太阳耀斑位于太阳大气的( B )
A、光球层 B、色球层 C、日冕 D、对流层
07、太阳的能量来自于( C )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核聚变 D、核裂
08、太阳系行星中在地球上看起来最明亮的是(B )
A、水星 B、金星 C、火星 D、木星
09、下列卫星中,哪一个的自转周期与公转周期相同( D )
A、冥卫一 B、木卫一 C、土卫一 D、月球
10、太阳系中最大的火山是( C )
A、维苏威火山 B、五大连池
C、奥林匹斯火山 D、马特峰
11、伽利略号探测器(Galileo)探测的目标为 (B )
A. 金星 B. 木星 C. 土星 D 火星
12、1997年10月15日,有一颗探测器飞向土星,将于2004年飞临土星,这个探测器是( B )
A、旅行者1号 B、卡西尼号 C、奥德赛 D、旅行者2号
13、太阳系中大气活动最猛烈、表面风速最快的行星是( B )
A、天王星 B、海王星 C、冥王星 D、水星
14、下列行星中,会发生凌日现象的是 ( A )
A、金星 B、火星 C木星 D、土星
15、下列行星中,会发生冲日现象的是 ( D )
A、水星 B、金星 C、地球 D、木星
16、近地小行星中,穿越地球轨道的称为 ( B )
A、阿莫尔型 B、阿波罗型 C、阿姆斯特朗型 D、阿耆尼型
17、1994年撞击木星的彗星名叫 ( D )
A、百武彗星 B、哈雷彗星 C、海尔-波普彗星 D、苏梅克-列维9号
18、下列行星中,卫星最多的是 ( B )?????????????????????????????????????????????????????????????
A、木星 B、土星 C、火星 D、海王星
19、长庚是中国古代对哪一颗行星的称呼? ( B )
A 水星 B. 金星 C. 火星
20、狮子座流星雨与哪颗彗星有关? ( A )
A. 谭普-塔特尔彗星 (Comet Temple-Tuttle)
B. 斯威夫特-塔特尔彗星 (Comet Swift-Tuttle)
C池-谷关彗星 (Comet Ikeya-Saki)
21、内行星在哪一个时候最适宜观察? ( A )
A. 东大距 B. 上合 C. 西大距 D冲
22、第一颗小行星是谁发现的? ( A )
A. 皮亚齐 B. 奥伯斯 C. 基普索恩
23、人们日常所用的时间是(C)
A. 恒星时, B. 真太阳时, C. 平太阳时
24、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是24节气中的(C)
A 春分, B. 秋分, C. 夏至, D. 冬至
25、肉眼看来,星空中最亮的恒星是___C____。
A.大角星 B.织女星 C.天狼星
26、冬夜星空中最具代表性的星座是 ( B )
A.大犬座, B.猎户座 C.双子座 D.金牛座
27、春夜星空最突出的星座是___A____。
A.狮子座 B.室女座 C.天蝎座
28、轩辕十四位于哪一个星座? ( C )
A. 仙王座 B. 大熊座 C狮子座
29、以下哪颗星与冬季大三角无关? ( B )
A. 参宿四 B. 心宿二 C. 南河三
30、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请问织女星位于哪一个星座? (C)
仙女座 B. 室女座 C. 天琴座
31、第一个进入太空的宇航员是__B____。
A 阿姆斯特朗 B 加加林 C 查理.杜克
32.通常说某个天体的视差是多少,视差表示所观测天体的__B___。????????????????????????????????????
A 角度 B 距离 C 天体大小
33、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是__A_____的反映。
A 地球公转 B 地球自转 C 太阳公转
34、按星区划分,全天共有__C___个星座。
A 28,B 68,C 88
35、某地的地理纬度和北极星的地平高度之间有_A___的关系。
A 两者相等, B 前者大于后者,
C 前者小于后者,D 不确定
36、埃及人利用哪一颗天体制定365日的历法? ( C )
A. 太阳 B. 月球 C. 天狼
37、中子星的密度高达10亿吨/立方厘米,它主要是由 B 组成。
A 质子,B 中子,C 电子
38、猎犬座中的星系M51(NGC5194)是___A____。
A. 旋涡星系 B.椭圆星系 C.不规则星系
39、M1蟹状星云(Crab Nebula)位于哪个星座? ( B )
A. 巨蟹座 B. 金牛座 C. 天蝎座
40、白矮星的质量不能超过钱德拉塞卡极限,钱德拉塞卡极限大约是多少个太阳质量? ( A )
A. 1.44 B. 3.0 C. 2.4
Part2 填空(每空一分,共40分)
01、和狮子座流星雨相关的彗星的回归周期约为__33__年。
02、通过特殊望远镜可以看到太阳光球层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颗粒状结构,这种结构称为太阳的_米粒____结构。
03、 月球绕地球公转的轨道称为 白道
04、 月食分为月全食和_月偏食__两种,它只能发生在农历的__十五___。
05、 月全食包括五个阶段,即 初亏、食既、食甚、生光、复圆 。
08、日食只能发生在 朔 日,即农历的 初一 。
9、近年来,用远紫外和X射线观测,发现日冕的某些特殊位置上出现暗区,称为 冕洞 。
10、太阳系的大多数行星自转方向与公转方向相同,例外的有 金星 和天王星;另外,天王星 的自转轴和公转轴几乎垂直,差不多是"躺"在轨道上自转。
11、已知北京的地理纬度为北纬40度,那么在春分日、秋分日、冬至日及夏至日北京正午时太阳的地平高度分别为_50_、_50__、_26.5_、_76.5__。
12、 风霜雨雪主要发生在地球大气的_对流_层;臭氧层位于地面上空大约__20-30 千米的_平流_层内。
13、北斗七星属于__大熊_星座,古书上说:"斗柄东指,天下皆__春___"。
14、天狼星和它附近的一颗暗星组成一对_双星_,天狼星伴星是一颗_白矮星。
15、20世纪60年代发现的射电脉冲星被证明是高速自转的__中子星___,它的半径为_10_千米左右。
16、 星系是由几十亿至几千亿颗恒星以及星际气体和尘埃物质等构成、占据几千光年至几十万光年空间的天体系统。按形状,星系可分为_椭圆__、_旋涡_和_不规则_三大类。
17、晴朗无月的夜晚,在仙女座可见一模糊的椭圆形小光斑,习惯上称为仙女座大星云;实际上它是银河系之外的另一个星系,称为_仙女座星系_,距离我们约_220万_光年。
18、 宇宙地心说是公元140年前后由_古希腊__天文学家_托勒密_在发展前人学说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19、1990年升空的空间望远镜又叫___哈勃__望远镜,它的口径为_2.4__米。
20、历法的种类有 阴历 、阳历 、阴阳历 等三种。
21、中国古代在魏晋时期已形成了 盖天说 、浑天说 、宣夜说 三种宇宙结构学说。
Part3、计算 (20分)
1、已知一个类星体光谱的静止波长为3200埃,现观测它红移到15000埃。请估算
(1) 这个类星体的退行速度是多少?
(2) 根据哈勃定律,它到我们的距离是多少?
(哈勃常数H=75Kms/MPc)
(1)z=(l-l0)/l0=(15000-3200)/3200=3.6875
z=[(c+V)/(c-V)]1/2-1
V=2.739′105km/s
(2) V=HD
D=V/H=3651.7MPc
2、分别用光年和秒差距为单位算出太阳和我们地球之间的距离。已知太阳的视星等为-26.78,请计算它的绝对星等。
日地平均距离为:
(1) L=1.5′108km
1光年=365*24*3600*3*105=9.46*1012km
1秒差距=3.26光年
L=1.5*108/9.46*1012=1.59*10-5光年=4.88*10-6Pc
i.m=-26.78
M=m+5-5lgr
=-26.78+5-5lg4.88*10-6=4.77
................................................................

2003年中国天文奥林匹克竞赛预赛试卷
参考数据: 北京的地理纬度: 北纬40度。方位角从南点起算。
01. 在天球上两个天体之间的距离的量度单位是( )。
(A) 光年 (B) 秒差距 (C) 天文单位 (D) 角度单位
02. 下面哪一个天体我们不可能在天赤道上看到?( )
(A) 天狼星 (B) 水星 (C) 月亮 (D) 太阳
03. 2003年的春节是2月1日。那么2003年3月3日月亮上中天的时间是( )。
(A) 半夜 (B) 日出时 (C) 中午 (D) 日落时
04. 日环食一定发生在公历某月的( )。
(A) 1日 (B) 15日 (C) 可能是任何一天 (D) 不可能发生日环食
05. 一年中在北纬20度的地方能够观测到的天体的赤纬的范围是( )。
(A) +20°到+90° (B) -20°到+90° (C) -70°到+90° (D) 以上都不对
06. 如果在夏至的时候发生月全食, 那当时月亮的赤纬大致是( )。
(A) 0度 (B) -23度 (C) +23度 (D) 以上都有可能
07. 每年3月中下旬在北京中午12点看到的太阳的地平高度大致是( )度。
(A) 23 (B) 40 (C) 50 (D) 75
08. 如果月食发生在凌晨6点, 那当时月亮的方位角大致是( )度。
(A) 0 (B) 90 (C) 180 (D) 270
09. 3月21日世界时6时东经90°线处的地方恒星时大致是( )小时。
(A) 0 (B) 6 (C) 12 (D) 18
10. 我国正在建造的LAMOST望远镜的等效口径大概是( )米。
(A) 0.6 (B) 4 (C) 10 (D) 100米以上
11. 以下天体按离太阳由近到远排列次序正确的是( )。
(A) 地球、火星、北师大星 (B) 月球、地球、木星
(C) 地球、月球、北师大星 (D) 上面三个都不对
12. 在地球上不可能观测到( )。
(A) 日偏食 (B) 日环食 (C) 月偏食 (D) 月环食
13. 天文单位的定义是( )。
(A) 相对日地张角为一个角秒的天体的距离 (B) 光线一年时间里传播的距离
(C) 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 (D) 光线从太阳到地球所需的时间
14. 恒星在天球上投影的角距离与它们彼此之间的实际距离的关系是( )。
(A) 没有关系 (B) 近似成反比 (C) 近似成正比 (D) 可以通过球面三角的公式推出
15. 中秋节时月亮升起的时间是( )。
(A) 半夜 (B) 日出时 (C) 中午 (D) 日落时
16. 国家天文台的大多数光学望远镜属于( )。
(A) 折射式望远镜 (B) 反射式望远镜 (C) 折反射式望远镜 (D) 地平式望远镜
17. 一年中在北极能够观测到的天体的赤纬的范围是( )。
(A) 0°到+90° (B) -50°到+50° (C) -50°到+90° (D) -90°到+90°
18. 在月全食期间发生月掩恒星的现象,那么掩星开始于月球的( )。
(A) 东侧 (B) 西侧 (C) 有的时候在东侧,有的时候在西侧 (D) 不可能发生月掩星
19. 月全食后期生光到复圆阶段,如果月亮的方位角是90°,则看上去( )。
(A) 月亮的上边是亮的 (B) 月亮的下边是亮的
(C) 月亮的左边是亮的 (D) 月亮的右边是亮的
20. 下面哪一个天体我们总能在黄道上看到?( )
(A) 北极星 (B) 太阳 (C) 月亮 (D) 小行星
21. 以下哪一组星座是在北京秋天的夜晚可以看到的?( )
(A) 仙后座、英仙座、飞马座 (B) 猎户座、狮子座、剑鱼座 (C) 水蛇座、双子座、小熊座
22. 假如地球轨道上有一颗没有自转的小行星, 那它上面某个地方昼夜交替的周期按照地球的时间单位是( )。
(A) 没有昼夜交替 (B) 一天 (C) 一个月 (D) 一年
23. 某恒星,在一个月前于晚上10时升起,问该恒星今天大约在晚上( )升起。
(A) 8时 (B) 10时 (C) 12时 (D) 不是在晚上升起
24. 地理纬度北纬420处,天顶点的赤纬等于( )。
(A) 42° (B) 48° (C) 67°.5 (D) 90°
25. 在纪元前1100年左右,中国天文学家已求得夏至日正午太阳地平高度等于79°07’,而在冬至日为31°19’(在天顶南面)。观测地点的纬度为( )。
(A) 34°47’ (B) 47°48’ (C)55°13’ (D) 79°07’
26. 经过13000年后,春分点将位于( )星座。
(A) 室女 (B)狮子 (C) 白羊 (D) 大熊
27. 若双星仙女座γ星的两子星的目视星等分别等于2.28和5.08,该双星总的目视星等为( )。
(A) 1.57 (B) 2.2 (C) 2.8 (D)7.36
28. 火星离地球最近时的角直径为24”,用F=19.5米的折射望远镜所摄得的火星像的直径为( )毫米。
(A) 0.24 (B) 2.27 (C) 8.68 (D) 13.61
29. 若使4等星的距离减少一半,它的视星等将变为( )等。
(A) 1.5 (B) 2.0 (C)2.5 (D) 8.0
30. 设某恒星实际温度不变(即恒星单位面积亮度不变,而表面发生周期性脉动)。在脉动时,恒星的最大和最小半径之比为2:l。此恒星总亮度的变幅为( )星等。
(A) 1.5 (B)2 (C) 4 (D) 6
31. 设10等至11等的恒星的数目为546000个,约( )个0等星能替代所有10等至11等的恒星的数目所发生的亮度。
(A) 小于4 (B) 34 (C)350 (D) 大于1000
32. 在恒星光谱中,显示出波长等于422.7nm的钙线向光谱的紫端移动了0.07nm。此恒星沿视线方向的运动速度为( )千米/秒。
(A) 25 (B)50 (C) 70 (D) 600
33. 夏威夷的莫纳克雅山上坐落着着名的凯克望远镜,它的口径为10米,那么它能够看到的极限星等是( )。设肉眼能看到的极限星等为6等,瞳孔直径为6毫米
(A) 约15等 (B) 约18等 (C) 约22等 (D) 约28等
34. 织女一的视向速度等于-14公里/秒,自行每年0”.348,视差为0”.124。 织女一相对于太阳的总的空间速度为( )千米/秒。
(A) 14 (B)19 (C) 37 (D) 大于50
35. 已知某恒星的温度T=3100K,而绝对星等M= -4.0,它的半径约为太阳的( )倍。(提示:太阳的温度T=5700K:)
(A) 197 (B)350 (C) 480 (D) 大于1000
36. 十一世纪,在波斯曾试用的一种历,系以33年为一循环作为该历的基础;在这个循环中,包含25个平年和8个闰年。试确定波斯历年的长度为( )日。
(A) 365.2422 (B)365.2424 (C) 365.2425 (D) 365.2428
37. 1931年Karl Jansky 用它的射电望远镜探测到了来自地球以外的射电信号,这个信号每天( )4分钟到达,说明它不是来自太阳,而是太阳系外天体。
(A) 提前 (B) 推迟 (C) 不提前也不推迟
38. 月球上想象的居民在地球满月的时候看到的地球是( )。
(A) 朔 (B) 上弦 (C)望 (D) 下弦
39. 根据牛顿万有引力定律,两物体之间的引力与它们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因此,例如当你远离地球时,地球对你的引力将逐渐减弱。现在我们假设相反的情形,即两物体之间的引力与它们的距离的平方成正比,那么月球绕地球环行将( )。
(A) (A) 可能发生,并与现在的情况一致 (B) 可能发生,但与现在的情况不同
(C) 不可能发生,月球将不再做绕地轨道运动 (D) 不可能发生,月球将最终与地球撞在一起
40. 为了了解地外文明,科学家们计划首先发射一艘无人探测飞船,到半人马座α,那么探测飞船需要的最小速度是( )千米/秒。
(A) (A) 7.9 (B) 11.2 (C) 16.9 (D) 18.4
41. 关于黑洞的质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一定是无穷大 (B) 不一定是无穷大,但至少应该接近无穷大
(C) 不一定是无穷大,而且有可能质量相当小 (D) 大约10个太阳质量或以上
42. 我们假设一艘宇宙飞船以0.5c(c为光速)的速度飞向某一行星,同时,该飞船在飞行中以每2分钟一次的频率向该行星发射固定的光信号,那么,对于行星上的观察者来说,看到的光信号频率将为( )。
(A) (A) 等于2分钟 (B) 大于2分钟 (C) 小于2分钟 (D) 依赖于光信号的频率而定
43. 1675年,丹麦天文学家罗默在观测木星较大的卫星木卫1的食时,发现在地球远离木星时观测比在地球靠近木星时观测到的木卫1的食的时间要滞后大约1000秒左右,利用这个观测结果,我们可以推算出( )。
(A) 地球绕太阳的轨道运动速度 (B) 木星绕地球的轨道运动速度
(C) 木卫1绕木星的轨道运动速度 (D) 光的速度
44. 在地球绕太阳的环行运动中,假设在某一时刻,太阳和地球之间的引力由于某种原因突然消失,那么关于地球运动的说法,下列正确的是( )。(注:开普勒第二定律:行星的向径(从太阳中心到行星中心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
(A) 地球将不再沿椭圆轨道运行,开普勒第二定律也将不再成立
(B) (B) 地球将不再沿椭圆轨道运行,但开普勒第二定律仍将成立
(C) (C) 地球将继续沿椭圆轨道运行,但开普勒第二定律不再成立
(D) (D) 地球将继续沿椭圆轨道运行,但开普勒第二定律仍将成立
45. 假设登陆火星后,我们在火星上发射一艘宇宙飞船返回地球,那么宇宙飞船的速度应至少是( )千米/秒。
(A) 3.5 (B) 5.0 (C) 7.9 (D) 11.3
46. 如果由地球发射宇宙飞船,在人为因素一致的情形下,在下列那个地点发射宇宙飞船耗费的能源最少?( )
(A) (A) 海南岛 (B) 上海 (C) 北京 (D) 西昌
47. 黄道十二宫中,太阳在( )停留时间最短?
(A) 人马座 (B) 双子座 (C) 白羊座 (D) 室女座
48. 假设不远的将来,低轨洲际火箭将可以投入载客旅行,那么从北京到纽约旅程的时间将可能被缩短为( )。
(A) 1分钟以内 (B) 1小时以内 (C) 2至5小时 (D) 24小时以上
49. 假设两颗星具有相同的绝对星等,若两颗星距地球的距离相差100倍,那么两颗星的目视星等相差( )等。
(A) 5 (B) 10 (C) 15 (D) 100
50. 我们在地球上一直无法看到月球的背面,是因为( )。
(A) (A) 月球并不作自转运动 (B) 月球自转周期与地球自转周期相同
(C) 月球自转周期与围绕地球公转的周期相同 (D) 以上皆错

.....................................................................

一.填空题(3分*8空=24分):
1. 国天文学家 编制的梅西叶星云星团表是目前最主要的星表之一。目前,梅西叶星云星团表共收录了 个天体。
2.当前,世界上最大的地面天文望远镜是 国的 望远镜,其有效口径为 米。
3.假设由于某种情况,地球的黄赤夹角变成了60度,那么地球上居住在北纬 南纬 的人可以经历极昼现象。
二.判断题(4分*5题=20分):
1.土星是太阳系中唯一有光环的行星( )
2.全天最亮的恒星是大犬座a星( )
3.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下,如果某一行星的轨道是正圆形的,那么它的轨道速度是不变的( )
4.月球绕地球公转一周是29.5天( )
5.九大行星中,地球的密度最大( )
三.选择题(4分*5题=20分):
1.2004年6月8日将发生一次金星凌日天象,届时将有一圆形黑影从日面上缓慢移过。太阳视圆面直径和圆形黑影直径之比大约为 。
A.10:1 B.20:1 C.30:1 D.40:1
2.地球和火星大约每 靠近一次。
A.半年 B.一年 C.两年 D.三年
3.在北京的一年当中,几月份左右下弦月上中天时有着最大的地平高度?
A.8月 B.9月 C.10月 D.11月
4.火星南北两极的主要物质分别是 。
A.冰、干冰 B.干冰、冰 C.冰、冰 D.干冰、干冰
5.在未来,我们也许会向半人马a发射一艘无人飞船。假设飞船的速度为0.5倍光速,并不断向地面发射固定频率的光信号,如果地面收到的信号频率为3秒一次,那么飞船发出的信号实际为 秒一次。
A.1.5 B.2 C.3 D. 4.5
四.简答题:
1.在不久以前,人们总是将星云和星系弄混,甚至至今也常出现这种现象。请说出星云和星系的不同。(8分)
2.请解释,为什么一个朔望月长度不同于月球的公转周期(必要时可画图说明)?(10分)
3.M31有两个较亮的伴星系。银河系也有伴星系吗?如果有,请说出它们的名字和类型。(8分)

............................................................

第一届国际天文奥赛

理论部分
(8-10年级)
1、 为什么有时候使用在地球轨道上的小望远镜也比使用在山顶上的大望远镜更好?

2、 一只大头苍蝇落在5厘米望远镜的物镜上,通过这架望远镜观测月亮能够看到什么?

3、 解释一下为什么我们在半夜至黎明看到的流星要比从黄昏至半夜看到的多。

4、 黄道十二宫是等间隔分布在黄道上的,请问太阳在哪一宫呆的时间最短?

5、 一颗5等星将在冥王星表面上一平方厘米内每秒落下大约10000个光子。那么一颗20等的星在半个小时内将有多少光子落在地面6米望远镜的探测器上?

6、 太阳的视差是8.8角秒。有一颗星具有同样的绝对亮度,而视差是0.022角秒,请问在夜空中能否用肉眼看到这颗星?

7、 昨天在圣彼得堡(北纬60度、东经30度)月亮恰好是在半夜时落山的,那么地球上的什么区域有机会在下个星期里观测到日全食?

8、 一艘飞船降落在一颗直径为2.2千米的小行星上。小行星的平均密度是每立方厘米2.2克,并且缓慢地旋转着。宇航员们决定用2.2小时的时间乘车沿小行星的赤道旅行一圈。请问他们能够做到这件事吗?如果答案是否定的,为什么?如果答案是肯定的,他们还需要注意什么?
(11-12年级)
1、 为什么有的星在蓝光里表现为双星而在红光里却无法是单星?

2、 为什么射电天文学家可以在白天进行观测,而光学天文学家(大多数时)却被限制在夜间进行观测?

3、 为什么对某些用途来说,山顶上的中等口径的望远镜要比在接近地球的低轨道飞船上的望远镜还好?

4、 是什么原因使得哈勃空间望远镜能够观测到比地面上所能研究的更暗的天体。

5、 昨天在圣彼得堡(北纬60度、东经30度)月亮恰好是在半夜时落山的,那么地球上的什么区域有机会在下个星期里观测到日全食?

6、 牛郎星(天鹰α)的视差是0.198角秒,自行是每年0.658角秒,视向速度是每秒-26千米,视亮度为0.89等。请问牛郎星在什么时候与太阳的距离最小?最小距离是多少?在最小距离时它的视亮度是多少等?

7、 最近在夏威夷的莫拿基山上,10米凯克望远镜开始工作,在那里星像的直径可以小到0.3角秒。你能否估计一下用这架望远镜进行目视观测时的极限星等。
实验部分
(8-12年级)

已经为参加者准备好了一张纸,纸上有一个画好的圆和一个关于水星和金星大距的表格。

1、 图上的圆代表的是地球的轨道,利用表中的数据画出水星和金星的轨道。

2、 估计水星和金星轨道的半径(单位是天文单位)。
水星:1989~1990 金星:1983~1990
日期 东大距 西大距 日期 东大距 西大距
1989年1月8日 19度 1983年6月15日 45度
1989年2月18日 26度 1983年11月4日 47度
1989年4月30日 21度 1985年1月21日 47度
1989年6月18日 23度 1985年6月12日 46度
1989年8月28日 27度 1986年8月26日 46度
1989年10月10日 18度 1987年1月15日 47度
1989年12月22日 20度 1988年4月2日 46度
1990年2月1日 25度 1988年8月22日 46度
1990年4月13日 20度 1989年11月8日 47度
1990年5月31日 25度 1990年3月30日 46度
1990年8月11日 27度
1990年9月24日 18度
1990年12月5日 21度

.....................................................................
奥赛培训班测试题
1.说明在南极圈地区,在春分、夏至、秋分与冬至日看到太阳升落情况是怎样的?

2.金星上的一个太阳日有多少天(地球日)?如果金星的自转和公转一样而不是逆转,会发生的变化。

3.用Arecibo射电望远镜1角分的分辨率可以看到在金星表面多大尺度的表面特征(设金星离太阳的平均距离为107280000000m)

4.某一空间望远镜对于红光(700nm)可以达到0.05角秒的角分辨率(受衍射的限制)问在紫外350nm的角分辨率是多少?

5.一个望远镜有10乘10(单位:角分)的视场,探测器是1024乘1024象素的CCD,1象素对应天空的角直径是多少?

6.一颗光度为10亿倍太阳光度的超新星常作为标准烛光来测量遥远星系的距离。从地球上看一颗超新星像太阳那样亮时,它的距离为10kpc。问一颗10亿倍太阳光度的超新星所在的星系有多远?

7.某一个类星体红移为0.17,如果它在500pc远处具有太阳那样的视亮度。设哈勃常数为65千米每秒每百万秒差距,计算此类星体的光度。

8.按照维恩定律,一个天体的黑体辐射谱的峰值在紫外波长为200nm,另一个天体的黑体辐射谱的峰值在红区波长为650nm,问前者比后者热多少倍?按照Stefan定律每秒每单位面积辐射的能量多多少?

9.利用行星运动的开普勒定律计算彗星的轨道期,彗星在Oort云的近星点距离为0.5AU,远星点的距离距离太阳为50000AU。正如海尔-波谱彗星,已通过太阳附近,非引力改变它的周期从4200年到2400年,彗星的半主轴变化多少?

10.两个星系在距离500kpc处彼此绕转,他们的轨道周期估计是300亿年,利用开普勒定律求两个星系的总质量。

❸ 行星视运动的行星相对于恒星的视运动

人们通过长期观测发现,天球上绝大多数星星的相对位置没有变化,至少在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内看不出明显的变化,因而称为恒星;但有几个星星(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等)则在众恒星间移动,因而称为行星。
把行星在不同时间的位置标在星图上,就得出行星视运动的路径。图1绘出 1979年水星视运动的路径。行星视运动有如下特点:①各行星视运动的轨迹均离黄道不远;②行星大部分时间在天球上自西向东运动(赤经增加),小部分时间自东向西运动(赤经减小)。前者与太阳在天球上周年视运动方向一致,故称顺行,后者相反,称为逆行;③由顺行转为逆行或者由逆行转为顺行时,行星在天球上的位置短时期不动,称为“留”;④行星视运动有周期性。

❹ 高一地理题

大爆炸后的膨胀过程是一种引力和斥力之争,爆炸产生的动力是一种斥力,它使宇宙中的天体不断远离;天体间又存在万有引力,它会阻止天体远离,甚至力图使其互相靠近。引力的大小与天体的质量有关,因而大爆炸后宇宙的最终归宿是不断膨胀,还是最终会停止膨胀并反过来收缩变小,这完全取决于宇宙中物质密度的大小。

理论上存在某种临界密度。如果宇宙中物质的平均密度小于临界密度,宇宙就会一直膨胀下去,称为开宇宙;要是物质的平均密度大于临界密度,膨胀过程迟早会停下来,并随之出现收缩,称为闭宇宙。

问题似乎变得很简单,但实则不然。理论计算得出的临界密度为5×10-30克/厘米3。但要测定宇宙中物质平均密度就不那么容易了。星系间存在广袤的星系间空间,如果把目前所观测到的全部发光物质的质量平摊到整个宇宙空间,那么,平均密度就只有2×10-31克/厘米3,远远低于上述临界密度。

然而,种种证据表明,宇宙中还存在着尚未观测到的所谓的暗物质,其数量可能远超过可见物质,这给平均密度的测定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因素。因此,宇宙的平均密度是否真的小于临界密度仍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不过,就目前来看,开宇宙的可能性大一些。

恒星演化到晚期,会把一部分物质(气体)抛入星际空间,而这些气体又可用来形成下一代恒星。这一过程会使气体越耗越少,以致最后再没有新的恒星可以形成。1014年后,所有恒星都会失去光辉,宇宙也就变暗。同时,恒星还会因相互作用不断从星系逸出,星系则因损失能量而收缩,结果使中心部分生成黑洞,并通过吞食经过其附近的恒星而长大。
1017~1018年后,对于一个星系来说只剩下黑洞和一些零星分布的死亡了的恒星,这时,组成恒星的质子不再稳定。当宇宙到1024岁时,质子开始衰变为光子和各种轻子。1032岁时,这个衰变过程进行完毕,宇宙中只剩下光子、轻子和一些巨大的黑洞。
10100年后,通过蒸发作用,有能量的粒子会从巨大的黑洞中逸出,并最终完全消失,宇宙将归于一片黑暗。这也许就是开宇宙末日到来时的景象,但它仍然在不断地、缓慢地膨胀着。
闭宇宙的结局又会怎样呢?闭宇宙中,膨胀过程结束时间的早晚取决于宇宙平均密度的大小。如果假设平均密度是临界密度的2倍,那么根据一种简单的理论模型,经过400~500亿年后,当宇宙半径扩大到目前的2倍左右时,引力开始占上风,膨胀即告停止,而接下来宇宙便开始收缩。
以后的情况差不多就像一部宇宙影片放映结束后再倒放一样,大爆炸后宇宙中所发生的一切重大变化将会反演。收缩几百亿年后,宇宙的平均密度又大致回到目前的状态,不过,原来星系远离地球的退行运动将代之以向地球接近的运动。再过几十亿年,宇宙背景辐射会上升到400开,并继续上升,于是,宇宙变得非常炽热而又稠密,收缩也越来越快。
在坍缩过程中,星系会彼此并合,恒星间碰撞频繁。一旦宇宙温度上升到4000开,电子就从原子中游离出来;温度达到几百万度时,所有中子和质子从原子核中挣脱出来。很快,宇宙进入“大暴缩”阶段,一切物质和辐射极其迅速地被吞进一个密度无限高、空间无限小的区域,回复到大爆炸发生时的状态。
如果宇宙真的是大爆炸产生的,目前的平均密度是对的,依照现在的理论是可以测出来的,这个值大约在150亿到200亿光年,而现在观测到的最远距离是美国观测到的150亿光年。 霍金无边界条件的量子宇宙论

霍金在1982年提出了一种既自洽又自足的量子宇宙论。在这个理论中,宇宙中的一切在原则上都可以单独地由物理定律预言出来,而宇宙本身是从无中生有而来的。这个理论建立在量子理论的基础之上,涉及到量子引力论等多种知识。

在他的理论中,宇宙的诞生是从一个欧氏空间向洛氏时空的量子转变,这就实现了宇宙的无中生有的思想。这个欧氏空间是一个四维球。在四维球转变成洛氏时空的最初阶段,时空是可由德西特度规来近似描述的暴涨阶段。然后膨胀减缓,再接着由大爆炸模型来描写。这个宇宙模型中空间是有限的,但没有边界,被称作封闭的宇宙模型。

从霍金提出这个理论之后,几乎所有的量子宇宙学研究都是围绕着这个模型展开。这是因为它的理论框架只对封闭宇宙有效。

如果人们不特意对空间引入人为的拓扑结构,则宇宙空间究竟是有限无界的封闭型,还是无限无界的开放型,取决于当今宇宙中的物质密度产生的引力是否足以使宇宙的现有膨胀减缓,以至于使宇宙停止膨胀,最后再收缩回去。这是关系到宇宙是否会重新坍缩或者无限膨胀下去的生死攸关的问题。

可惜迄今的天文观测,包括可见的物质以及由星系动力学推断的不可见物质,其密度总和仍然不及使宇宙停止膨胀的1/10。不管将来进一步的努力是否能观测到更多的物质,无限膨胀下去的开放宇宙的可能性仍然呈现在人们面前。

可以想象,许多人曾尝试将霍金的封闭宇宙的量子论推广到开放的情形,但始终未能成功。今年2月5日,霍金及图鲁克在他们的新论文“没有假真空的开放暴涨”中才部分实现了这个愿望。他仍然利用四维球的欧氏空间,由于四维球具有最高的对称性,在进行解析开拓时,也可以得到以开放的三维双曲面为空间截面的宇宙。这个三维双曲面空间遵循爱因斯坦方程继续演化下去,宇宙就不会重新收缩,这样的演化是一种有始无终的过程。
物质现象的总和。广义上指无限多样、永恒发展的物质世界,狭义上指一定时代观测所及的最大天体系统。后者往往 称作可观 测宇宙 、我们 的宇宙 ,现在 相当于天文学中的“总星系”。
词源考察 在中国古籍中最早使用宇宙这个词的是《庄子·齐物论》。“宇”的含义包括各个方向,如东西南北的一切地点。“宙”包括过去、现在、白天、黑夜,即一切不同的具体时间。战国末期的尸佼说:“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宙。”“宇”指空间,“宙”指时间,“宇宙”就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后来“宇宙”一词便被用来指整个客观实在世界。与宇宙相当的概念有“天地”、“干坤”、“六合”等,但这些概念仅指宇宙的空间方面。《管子》的“宙合”一词,“宙”指时间,“合”(即“六合”)指空间 ,与“宇宙”概念最接近。
在西方 ,宇宙这个词在英语中叫 cosmos ,在俄语中叫кocMoc ,在德语中叫 kosmos , 在法语中叫 cosmos 。它们都源自希腊语的κoσμoζ,古希腊人认为宇宙的创生乃是从浑沌中产生出秩序来,κoσμoζ其原意就是秩序。但在英语中更经常用来表示 “宇宙”的词是 universe 。此词与universitas有关。在中世纪,人们把沿着同一方向朝同一目标共同行动的一群人称为universitas。在最广泛的意义上 , universitas 又指一切现成的东西所构成的统一 整体,那就是universe,即宇宙。universe 和cosmos常 常表示相同的意义,所不同的是,前者强调的是物质现象的总和,而后者则强调整体宇宙的结构或构造。
宇宙观念的发展 宇宙结构观念的发展 远古时代,人们对宇宙结构的认识处于十分幼稚的状态,他们通常按照自己的生活环境对宇宙的构造作了幼稚的推测。在中国西周时期,生活在华夏大地上的人们提出的早期盖天说认为,天穹像一口锅,倒扣在平坦的大地上;后来又发展为后期盖天说,认为大地的形状也是拱形的 。 公元前 7 世纪 ,巴比伦人认为,天和地都是拱形的,大地被海洋所环绕,而其中央则是高山。古埃及人把宇宙 想 象成以天为盒盖 、大地为盒 底的大盒子,大地的中央则是尼罗河。古印度人想象圆盘形的大地负在几只大象上,而象则站在巨大的龟背上,公元前 7 世纪末,古希腊的泰勒斯认为,大地是浮在水面上的巨大圆盘,上面笼罩着拱形的天穹。
最早认识到大地是 球 形的是古希腊人 。公元前 6 世纪,毕达哥拉斯从美学观念出发,认为一切立体图形中最美的是球形,主张天体和我们所居住的大地都是球形的。这一观念为后来许多古希腊学者所继承,但直到1519~1522年,葡萄牙的F.麦哲伦率领探险队完成了第一次环球航行后 ,地球是球形的观念才最终证实。
公元2世纪,C.托勒密提出了一个完整的地心说。这一学说认为地球在宇宙的中央安然不动,月亮、太阳和诸行星以及最外层的恒星天都在以不同速度绕着地球旋转。为了说明行星视运动的不均匀性,他还认为行星在本轮上绕其中心转动,而本轮中心则沿均轮绕地球转动。地心说曾在欧洲流传了1000多年。1543年,N.哥白尼提出科学的日心说,认为太阳位于宇宙中心,而地球则是一颗沿圆轨道绕太阳公转的普通行星。1609年,J.开普勒揭示了地球和诸行星都在椭圆轨道上绕太阳公转,发展了哥白尼的日心说,同年,G.伽利略则率先用望远镜观测天空,用大量观测事实证实了日心说的正确性。1687年,I.牛顿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深刻揭示了行星绕太阳运动的力学原因,使日心说有了牢固的力学基础。在这以后,人们逐渐建立起了科学的太阳系概念。
在哥白尼的宇宙图像中,恒星只是位于最外层恒星天上的光点。1584年,G.布鲁诺大胆取消了这层恒星天,认为恒星都是遥远的太阳。18世纪上半叶,由于E.哈雷对恒星自行的发展和J.布拉得雷对恒星遥远距离的科学估计,布鲁诺的推测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赞同。18世纪中叶,T.赖特、I.康德和J.H.朗伯推测说,布满全天的恒星和银河构成了一个巨大的天体系统。F.W.赫歇尔首创用取样统计的方法,用望远镜数出了天空中大量选定区域的星数以及亮星与暗星的比例,1785年首先获得了一幅扁而平、轮廓参差、太阳居中的银河系结构图,从而奠定了银河系概念的基础。在此后一个半世纪中,H.沙普利发现了太阳不在银河系中心、J.H.奥尔特发现了银河系的自转和旋臂,以及许多人对银河系直径、厚度的测定,科学的银河系概念才最终确立。
18世纪中叶,康德等人还提出,在整个宇宙中,存在着无数像我们的天体系统(指银河系)那样的天体系统。而当时看去呈云雾状的“星云”很可能正是这样的天体系统。此后经历了长达170年的曲折的探索历程,直到1924年,才由E.P.哈勃用造父视差法测仙女座大星云等的距离确认了河外星系的存在。
近半个世纪,人们通过对河外星系的研究,不仅已发现了星系团、超星系团等更高层次的天体系统,而且已使我们的视野扩展到远达200亿光年的宇宙深处。
宇宙演化观念的发展 在中国,早在西汉时期,《淮南子·俶真训》指出:“有始者,有未始有有始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有始者”,认为世界有它的开辟之时,有它的开辟以前的时期,也有它的开辟以前的以前的时期。《淮南子·天文训》中还具体勾画了世界从无形的物质状态到浑沌状态再到天地万物生成演变的过程。在古希腊,也存在着类似的见解。例如留基伯就提出,由于原子在空虚的空间中作旋涡运动,结果轻的物质逃逸到外部的虚空,而其余的物质则构成了球形的天体,从而形成了我们的世界。
太阳系概念确立以后,人们开始从科学的角度来探讨太阳系的起源。1644年,R.笛卡尔提出了太阳系起源的旋涡说;1745年,G.L.L.布丰提出了一个因大彗星与太阳掠碰导致形成行星系统的太阳系起源说;1755年和1796年,康德和拉普拉斯则各自提出了太阳系起源的星云说。现代探讨太阳系起源z的新星云说正是在康德-拉普拉斯星云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
1911年,E.赫茨普龙建立了第一幅银河星团的颜色星等图;1913年 ,H.N. 罗素则绘出了恒星的光谱-光度图,即赫罗图 。罗素在获 得 此 图后便提出了一个恒星从红巨星开始,先收缩进入主序 ,后沿主序下滑,最终成为红矮星的恒星演化学说 。 1924 年 ,A. S. 爱丁顿 提 出了恒 星 的质光关系;1937~1939年,C.F.魏茨泽克和贝特揭示了恒星的能源来自于氢聚变为氦的原子核反应 。这两个发现导致了罗素理论被否定,并导致了科学 的恒星演化理论的诞生。对于星系起源的研究,起步较迟,目前普遍认为 ,它是我们的宇宙开始形成的后期由原星系演化而来的。
1917年,A.爱因斯坦运用他刚创立的广义相对论建立了一个“静态、有限、无界”的宇宙模型,奠定了现代宇宙学的基础。1922年,G.D.弗里德曼发现,根据爱因斯坦的场方程,宇宙不一定是静态的,它可以是膨胀的,也可以是振荡的。前者对应于开放的宇宙,后者对应于闭合的宇宙。1927年,G.勒梅特也提出了一个膨胀宇宙模型。1929年,哈勃发现了星系红移与它的距离成正比 ,建立了着 名的 哈 勃定律。这一发现是对膨胀宇宙模型的有力支持。20世纪中叶,G.伽莫夫等人提出了热大爆炸宇宙模型,他们还预言,根据这一模型,应能观测到宇宙空间目前残存着温度很低的背景辐射。1965年微波背景辐射的发现证实了伽莫夫等人的预言。从此,许多人把大爆炸宇宙模型看成标准宇宙模型。1980年,美国的古斯在热大爆炸宇宙模型的 基础上又进一步提出了暴涨宇宙模型。这一模型可以解释目前已知的大多数重要观测事实。
宇宙图景 当代天文学的研究成果表明,宇宙是有层次结构的、物质形态多样的、不断运动发展的天体系统。
层次结构 行星是最基本的天体系统。太阳系中共有九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 、火星 、木星 、土星 、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除水星和金星外,其他行星都有卫星绕其运转,地球有一个卫星——月球,土星的卫星最多,已确认的有17颗。行星、小行星、彗星和流星体都围绕中心天体太阳运转,构成太阳系。太阳占太阳系总质量的 99.86%,其直径约140万千米,最大的行星木星的直径约 14万千米。太阳系的大小约 120 亿千米。有证据表明,太阳系外也存在其他行星系统。2500亿颗类似太阳的恒星和星际物质构成更巨大的天体系统——银河系。银河系中大部分恒星和星际物质集中在一个扁球状的空间内 ,从侧 面 看很像一个“铁饼”,正面看去�则呈旋涡状。银河系的直径约10万光年,太阳位于银河系的一个旋臂中,距银心约 3万光年 。银河系外还有许多类似的天体系统,称为河外星系,常简称星系。现已观测到大约有10亿个。星系也聚集成大大小小的集团,叫星系团。平均而言,每个星系团约有百余个星系,直径达上千万光年。现已发现上万个星系团。包括银河系在内约40个星系构成的一个小星系团叫本星系群。若干星系团集聚在一起构成更大、更高一层次的天体系统叫超星系团。超星系团往往具有扁长的外形,其长径可达数亿光年。通常超星系团内只含有几个星系团,只有少数超星系团拥有几十个星系团。本星系群和其附近的约50个星系团构成的超星系团叫做本超星系团。目前天文观测范围已经扩展到 200亿光年的广阔空间,它称为总星系。
多样性 天体千差万别,宇宙物质千姿百态。太阳系天体中,水星、金星表面温度约达700K,遥远的冥王星向日面的温度最高时也只有 50K ;金星表面笼罩着浓密的二氧化碳大气和硫酸云雾,气压约50个大气压,水星、火星表面大气却极其稀薄,水星的大气压甚至小于2×10-9毫巴;类地行星(水星、金星、火星)都有一个固体表面,类木行星却是一个流体行星;土星的平均密度为 0.70克/厘米3 ,比水的密度还小 ,木星 、天王星 、海王星的平均密 度略大于水的密度,而水星 、 金星 、 地 球等的密 度则达到水的密度的5倍以上;多数行星都是顺向自转,而金星是逆向自转;地球表面生机盎然,其他行星则是空寂荒凉的世界。
太阳在恒星世界中是颗普遍而又典型的恒星。已经发现,有些红巨星的直径为太阳直径的几千倍 。中子星直径只有太阳的几万分之一 ; 超 巨星的光 度高达太阳光度的数百万倍,白矮星光度却不到太阳的几十万分之一 。红超巨星的物质密度小到只有水的密度的百万分之一 ,而白矮星、中子星的密度分别可高达水的密度的十万倍和百万亿倍 。太阳的表面温度约为6000K,O型星表面温度达 30000 K ,而红外星的表面温度只有约 600 K 。太阳的普遍磁场强度平均为1×10-4特斯拉,有些磁白矮星的磁场通常为几千 、几万高斯( 1高斯=10-4特斯拉 ) ,而脉冲星的磁场强度可高达十万亿高斯。有些恒星光度基本不变 , 有些恒星光度在不断变化 , 称变星。有的变星光度变化是有周期的,周期从 1 小时到几百天不等。有些变星的光度变化是突发性的,其中变化最剧烈的是新星和超新星,在几天内,其光度可增加几万倍甚至上亿倍。
恒星在空间常常聚集成双星或三五成群的聚星,它们可能占恒星总数的1/3。也有由几十、几百乃至几十万个恒星聚在一起的星团。宇宙物质除了以密集形式形成恒星、行星等之外,还以弥漫的形式形成星际物质。星际物质包括星际气体和尘埃,平均每立方厘米只有一个原子,其中高度密集的地方形成形状各异的各种星云。宇宙中除发出可见光的恒星、星云等天体外,还存在紫外天体、红外天体 、X 射线源、γ射线源以及射电源。
星系按形态可分为椭圆星系、旋涡星系、棒旋星系、透镜星系和不规则星系等类型。60年代又发现许多正在经历着爆炸过程或正在抛射巨量物质的河外天体,统称为活动星系,其中包括各种射电星系、塞佛特星系、N 型星系 、马卡良星系、蝎虎座BL型天体,以及类星体等等。许多星系核有规模巨大的活动:速度达几千千米/秒的气流,总能量达 1055焦耳的能量输出,规模巨大的物质和粒子抛射,强烈的光变等等。在宇宙中有种种极端物理状态:超高温、超高压、超高密、超真空、超强磁场、超高速运动、超高速自转、超大尺度时间和空间、超流、超导等。为我们认识客观物质世界提供了理想的实验环境。
运动和发展 宇宙天体处于永恒的运动和发展之中,天体的运动形式多种多样,例如自转、各自的空间运动(本动)、绕系统中心的公转以及参与整个天体系统的运动等。月球一方面自转一方面围绕地球运转,同时又跟随地球一起围绕太阳运转。太阳一方面自转,一方面又向着武仙座方向以20千米/秒的速度运动,同时又带着整个太阳系以 250千米/秒的速度绕银河系中心运转,运转一周约需 2.2 亿年。银河系也在自转,同时也有相对于邻近的星系的运动。本超星系团也可能在膨胀和自转。总星系也在膨胀。
现代天文学已经揭示了天体的起源和演化的历程。当代关于太阳系起源学说认为,太阳系很可能是50亿年前银河系中的一团尘埃气体云(原始太阳星云)由于引力收缩而逐渐形成的(见太阳系起源)。恒星是由星云产生的,它的一生经历了引力收缩阶段、主序阶段、红巨星阶段、晚期阶段和临终阶段 。 星系的起源和宇宙起源密切相关 , 流行的看法是:在宇宙发生热大爆炸后40万年,温度降到 4000K,宇宙从辐射为主时期转化为物质为主时期,这时或由于密度涨落形成的引力不稳定性,或由于宇宙湍流的作用而逐步形成原星系,然后再演化为星系团和星系。热大爆炸宇宙模型描绘了我们的宇宙的起源和演化史:我们的宇宙起源于 200 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当时温度极高、密度极大。随着宇宙的膨胀,它经历了从热到冷、从密到稀、从辐射为主时期到物质为主时期的演变过程,直至10~20亿年前,才进入大规模形成星系的阶段,此后逐渐形成了我们当今看到的宇宙。1980年提出的暴涨宇宙模型则是热大爆炸宇宙模型的补充。它认为在宇宙极早期,在我们的宇宙诞生后约10-36秒的时候,它曾经历了一个暴涨阶段。
哲学分析 宇宙概念 有些宇宙学家认为,我们的宇宙是唯一的宇宙;大爆炸不是在宇宙空间的哪一点爆炸,而是整个宇宙自身的爆炸。但是,新提出的暴涨模型表明,我们的宇宙仅是整个暴涨区域的非常小的一部分,暴涨后的区域尺度要大于1026厘米,而那时我们的宇宙只有 10厘米。还有可能这个暴涨区域是一个更大的始于无规则混沌状态的物质体系的一部分。这种情况恰如科学史上人类的认识从太阳系宇宙扩展到星系宇宙,再扩展到大尺度宇宙那样,今天的科学又正在努力把人类的认识进一步向某 种 探 索中的“ 暴涨宇宙”、“无规则的混沌宇宙”推移。我们的宇宙不是唯一的宇宙,而是某种更大的物质体系的一部分,大爆炸不是整个宇宙自身的爆炸 ,而是那个更大物质体系的一部分的 爆 炸。因此,有必要区分哲学和自然科学两个不同层次的宇宙概念。哲学宇宙概念所反映的是无限多样 、永恒发 展的 物 质世界;自然科学宇宙概念所涉及的则是人类在一定时代观测所及的最大天体系统。两种宇宙概念之间的关系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随着自然科学宇宙概念的发展,人们将逐步深化和接近对无限宇宙的认识。弄清两种宇宙概念的区别和联系,对于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宇宙 无限论 ,反对宇 宙有限论 、神创论、机械论、不可知论、哲学代替论和取消论,都有积极意义。
宇宙的创生 有些宇宙学家认为,暴涨模型最彻底的改革也许是观测宇宙中所有的物质和能量从无中产生的观点,这种观点之所以在以前不能为人们接受,是因为存在着许多守恒定律,特别是重子数守恒和能量守恒。但随着大统一理论的发展,重子数有可能是不守恒的,而宇宙中的引力能可粗略地说是负的,并精确地抵消非引力能,总能量为零。因此就不存在已知的守恒律阻止观测宇宙从无中演化出来的问题。这种“无中生有”的观点在哲学上包括两个方面:①本体论方面。如果认为“无”是绝对的虚无,则是错误的。这不仅违反了人类已知的科学实践,而且也违反了暴涨模型本身。按照该模型,我们所研究的观测宇宙仅仅是整个暴涨区域的很小的一部分,在观测宇宙之外并不是绝对的“无” 。现在观测宇宙的物质是从假真空状态释放出来的能量转化而来的,这种真空能恰恰是一种特殊的物质和能量形式,并不是创生于绝 对 的“ 无 ”。如果进 一 步 说 这 种真空能 起源于“无”,因而整个观测宇宙归根到底起源于“无”,那么这个“无”也只能是一种未知的物质和能量形式。②认识论和方法论方面。暴涨模型所涉及的宇宙概念是自然科学的宇宙概念。这个宇宙不论多么巨大,作为一个有限的物质体系 ,也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历史。暴涨模型把传统的大爆炸宇宙学与大统一理论结合起来,认为观测宇宙中的物质与能量形式不是永恒的,应研究它们的起源。它把“无”作为一种未知的物质和能量形式,把“无”和“有”作为一对逻辑范畴,探讨我们的宇宙如何从“无”——未知的物质和能量形式,转化为“有”——已知的物质和能量形式,这在认识论和方法论上有一定意义。
时空起源 有些人认为,时间和空间不是永恒的,而是从没有时间和没有空间的状态产生的。根据现有的物理理论,在小于10-43秒和10-33厘米的范围内,就没有一个“钟”和一把“尺子”能加以测量,因此时间和空间概念失效了,是一个没有时间和空间的物理世界。这种观点提出已知的时空形式有其适用的界限是完全正确的。正像历史上的牛顿时空观发展到相对论时空观那样,今天随着科学实践的发展也必然要求建立新的时空观。由于在大爆炸后10-43秒以内,广义相对论失效,必须考虑引力的量子效应,因此有些人试图通过时空的量子化的途径来探讨已知的时空形式的起源。这些工作都是有益的,但我们决不能因为人类时空观念的发展或者在现有的科学技术水平上无法度量新的时空形式,而否定作为物质存在形式的时间、空间的客观存在。
人和宇宙 从本世纪60年代开始,由于人择原理的提出和讨论,出现了人类存在和宇宙产生的关系问题。人择原理认为 ,可 能存在许多具有不同物理 参数和初始条件的宇宙,但只有物理参数和初始条件取特定值的宇宙才能演化出人类,因此我们只能看到一种允许人类存在的宇宙。人择原理用人类的存在去约束过去可能有的初始条件和物理定律,减少它们的任意性,使一些宇宙学现象得到解释,这在科学方法论上有一定的意义。但有人提出,宇宙的产生依赖于作为观测者的人类的存在 。 这种观点值得商榷 。 现在根据暴涨模型,那些被传统大爆炸模型作为初始条件的状态,有可能从极早期宇宙的演化中产生出来,而且宇宙的演化几乎变得与初始条件的一些细节无关。这样就使上述那种利用初始条件的困难来否定宇宙客观实在性的观点失去了基础。但有些人认为,由于暴涨引起的巨大距离尺度,使得从整体上去观测宇宙的结构成为不可能。这种担心有其理由,但如果暴涨模型正确的话,随着科学实践的发展,一定有可能突破人类认识上的困难。
不能绝对的说是真的还是假的.目前关于这个问题还没有确凿的答案

不过,必须补充的一点是在目前科学界的几种关于宇宙形态的说法中,"平行宇宙说"的确是较冷门的一说,目前最热门的是大爆炸说和爱因思坦的"有界无边"说
对于宇宙模型的探讨,有必要先说清楚“宇宙”这东西
所谓“宇宙”,一般认为它指的是物质现象的总和。广义上指无限多样、永恒发展的物质世界,狭义上指一定时代观、我们 的宇宙 ,现在 相当于天文学中的“总星系”。测所及的最大天体系统。后者往往 称作可观 测宇宙
词源考察 在中国古籍中最早使用宇宙这个词的是《庄子·齐物论》。“宇”的含义包括各个方向,如东西南北的一切地点。“宙”包括过去、现在、白天、黑夜,即一切不同的具体时间。战国末期的尸佼说:“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宙。”“宇”指空间,“宙”指时间,“宇宙”就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后来“宇宙”一词便被用来指整个客观实在世界。

❺ 天体视运动的行星视运动

行星的视运动
行星是太阳系内的天体,它们除参与周日视运动外,还因地球的公转和行星本身的绕太阳公转运动而不断改变其对于恒星的相对位置。行星在天球恒星背景上的相对运动与太阳和月球的情况不同。对太阳和月球来说,这种运动的方向始终是朝东的。对行星来说,则有时朝东,有时朝西,这是地球和行星二者的公转运动合成后在天球上的反映。行星的朝东运动称为顺行,朝西运动称为逆行。行星的主要运动方向为顺行。顺行和逆行之间的转折点称为“留”,在留附近行星相对恒星背景的运动是很慢的。 这要根据观测者的观测工具、观测技巧、观测对象等条件而定。我们仅提供几点参考意见:
1.拍摄星座时,一定要选择星象有明显特征的星座。比如:猎户星座、北斗七星、仙后星座、天蝎星座、狮子星座等;
2.拍摄北天极周围的恒星周日视运动时,最好把北极星放在视场中央;
3.拍摄加地景的天象时,如果明亮恒星和行虽都在视场内最理想,如果日食或月食也能加地景当然更好, 1.拍摄加地景的天象时,事先一定要选好视场内的初始和终了的方向;
2.地景要有地方的特色,必要时,可以补加露光时间;
3.一定要把照相机固定好;
4.最好先从黑白照相练起,熟练后再进行彩色照相;
5.最好是坚持各种观测,拍摄各种系列资料;
6,要做好全面的观测记录:如观测工具的有关参数、底片型号、天气状况、环境条件、对象特征、露光时间、观测日期等。这样的天象观测新颖独特,简单易行,一举数得,岂不大有裨益。

❻ 急求详解!SOS高三地理太阳视运动轨迹

A 首先,当太阳位于C时,此时是A地的正午,也就是12时,而北京此时16时,晚了4个小时,就是差了15*4=60度 120-60=60度 所以经度是东经60度;
其次,由题意知道 正午观察太阳时太阳是处于正南方(S),所以应该是在北极圈内的,所以选A.

C 根据1就知道了啊 呵呵

❼ 行星视运动的解释

八大行星都围绕太阳运动,最靠近太阳的是水星,依次是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它们都绕太阳作近似匀速圆周运动。它们绕太阳公转的角速度是不相同的,水星最快,其他行星依次变慢。而且,所有行星的运动轨道都差不多在同一平面上。由于地球绕太阳公转,所以,从地球上看来,太阳在天球上作一年一圈的视运动。太阳的轨迹就是黄道,因此,其他行星视运动轨迹均在黄道附近。 主要解释为什么有逆行的现象。地内行星在下合附近和地外行星在冲附近都会发生逆行现象。我们用地外行星做例子来解释这种现象发生的原因(图4)。当地球和地外行星分别在E1和P1时,从地球上看,地外行星在遥远的星空背景上的投影位置为P 姈。当地球走到E2时,地外行星走到P2,这时,从地球上看,地外行星在遥远的星空背景上的投影位置为P娦。从P姈到P娦的视运动是由东向西的,故在这段时间内,地外行星是逆行的。

❽ 怎么做好地理大题

首先,你要认真阅读题目,不要遗漏细节
其次,你要联想课本里有什么相关的知识
再有,就是做题的时候要“钻”进去,但也要“跳”出来,有时候考的只是生活常识或者是其它科目中最简单的一些定理,它要考你地理或是常识的东西……
以上三点绝对有效

阅读全文

与地理行星视运动题目怎么做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6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1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3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4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2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2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2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5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3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4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1004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5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5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6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30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3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