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楚雄是云南哪个市
楚雄是云南省下辖的自治州,地处云南省中部,东与昆明市交界,南与普洱市、玉溪市毗邻,西与大理白族自治州接壤,北与四川省攀枝花市相连,通达四川。下辖1市9县,总面积为2.9万平方千米,州人民政府驻楚雄市,距昆明市160千米。楚雄市为楚雄彝族自治州的地级行政区首府。
楚雄市位于云贵高原中部,为元江水系与金沙江水系的分水岭地带,地跨东经100°35′-101°48′、北纬24°30′-25°15′之间。东邻禄丰县,南连双柏县,西与南华县和思茅市景东县接壤,北同牟定县毗邻。楚雄市人民政府驻鹿城镇,东距省会昆明138千米,西距大理州首府下关178千米。
(1)楚雄属于什么地理位置扩展阅读:
楚雄彝族自治州境地势大致由西北向东南倾斜,东西最大横距175公里,南北最大纵距247.5公里。境内多山,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90%以上,其间山峦叠嶂,诸峰环拱,谷地错落,溪河纵横,素有“九分山水一分坝”之称。
乌蒙山虎踞东部,哀牢山盘亘西南,百草岭雄峙西北,构成三山鼎立之势;金沙江、元江两大水系以州境中部为分水岭各奔南北,形成二水分流之态。
州境最高点为大姚县白草岭主峰帽台山,海拔3657米;最低点在双柏县南端的三江口,海拔556米。州府所在地鹿城海拔1773米,大致为楚雄州坝区的一般海拔高度。
在群山环抱之间,有104个面积在1平方公里以上的盆地(坝子)星罗棋布,形成州内一个个规模不同、独具特色的经济、文化区域。
㈡ 楚雄市在哪个省,楚雄市属于哪个市
楚雄市为楚雄彝族自治州的首府,也是楚雄彝族自治州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
楚雄市位于云贵高原中部,东接昆明、西连大理、南至普洱、北达攀枝花,东距昆明152公里,西距大理179公里,320国道、108国道、G56杭瑞高速以及成昆铁路、广大铁路穿境而过。
截至2013年,楚雄市幅员面积为4433平方公里,辖12镇3乡;户籍人口516555人,其中彝族人口106457人,占总人口的20.6%。
2016年12月7日,楚雄被列为第三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
截至2013年,楚雄市下辖12镇3乡,分别为:鹿城镇、东瓜镇、吕合镇、紫溪镇、东华镇、子午镇、苍岭镇、三街镇、八角镇、中山镇、新村镇、西舍路镇、大过口乡、大地基乡、树苴乡。有152个村(居)民委员会,2834个村(居)民小组。
㈢ 楚雄属于哪里
属于云南省,位于云南中部,有滇中明珠之称,是前往滇西的必经之地——到大理、丽江、保山、德宏、怒江、迪庆、临沧都要经过楚雄。
㈣ 楚雄彝族自治州属于哪个市
楚雄彝族自治州属于云南省下辖的自治州,不属于其他市。
楚雄彝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中部偏北,地跨北纬24°13′~26°30′、东经100°43′~102°32′之间,属云贵高原西部、滇中高原的主体部位,自古为“省垣屏障、滇中走廊、川滇通道”。
楚雄州东靠昆明市,西接大理白族自治州,南连普洱市和玉溪市,北临四川省攀枝花市和凉山彝族自治州,西北隔金沙江与丽江市相望,是省会昆明市西出滇西7州(市)及缅甸的必经之地,故有“迤西咽喉”之称。州府驻楚雄市城区,海拔1773米,东距省会昆明165千米。
历史沿革:
1958年4月15日,楚雄彝族自治州正式成立。建州前夕并盐兴县入广通县。同年又合并楚雄、南华、牟定、双柏4县为楚雄县,合并姚安、大姚、盐丰、永仁4县为大姚县,合并罗次、禄丰、广通3县为禄丰市,合并武定、元谋2县为武定县,划富民县归昆明市。
1983年9月改楚雄县为楚雄市,10月划禄劝县归昆明市。至此,楚雄州形成设楚雄市和双柏、牟定、南华、姚安、大姚、永仁、元谋、武定、禄丰共9县1市的格局。
截止2022年,全州设8县2市(楚雄市、双柏县、牟定县、南华县、姚安县、大姚县、永仁县、元谋县、武定县、禄丰市),103个乡镇,其中:镇65个,乡38个(其中:民族乡4个),1100个村民委员会和社区居民委员会。
㈤ 云南楚雄的位置
楚雄彝族自治州属于云南省下辖的自治州之一,地处云南省中部,东靠昆明市,西接大理白族自治州,南连普洱市和玉溪市,北临四川省攀枝花市。楚雄州辖1市9县,州人民政府驻楚雄市,距昆明市160千米。
楚雄彝族自治州地处云南省中部,跨东经100°43′~102°30′,北纬24°13′~26°30′之间,属云贵高原西部,滇中高原的主体部位。
㈥ 云南楚雄的地理位置
楚雄州地处康滇地轴南段的偏西一方,跨东经100�0�243′~102�0�230′,北纬24�0�213′~26�0�230′之间,属云贵高原西部,滇中高原的主体部位。东靠昆明市,西接大理白族自治州,南连思茅地区和玉溪市,北临四川省攀枝花市和凉山彝族自治州,西北隔金沙江与丽江地区相望。州境地势大致由西北向东南倾斜,东西最大横距175公里,南北最大纵距247.5公里。境内多山,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90%以上,其间山峦叠嶂,诸峰环拱,谷地错落,溪河纵横,素有“九分山水一分坝”之称。乌蒙山虎踞东部,哀牢山盘亘西南,百草岭雄峙西北,构成三山鼎立之势;金沙江、元江两大水系以州境中部为分水岭各奔南北,形成二水分流之态。州境最高点为大姚县白草岭主峰帽台山,海拔3657米;最低点在双柏县南端的三江口,海拔556米。州府所在地鹿城海拔1773米,大致为全州坝区的一般海拔高度。在群山环抱之间,有104个面积在1平方公里以上的盆地(坝子)星罗棋布,形成州内一个个规模不同、独具特色的经济、文化区域。
㈦ 楚雄盆地
一、前言
楚雄盆地是一个中新生代构造沉积盆地,地理位置位于东经100°30'~102°30',北纬23°40'~26°40',南北长305km,东西平均宽为125km,南北向延伸、北宽南窄,面积约36500km2,南北向地理盆地。
楚雄盆地的现阶段研究成果表明,从盆地基底性质、发展历史、地层岩性组合、构造属性、成藏条件等条件分析,均有良好的油气远景。
楚雄盆地先后完成了航磁、重力、化探、自然电位概普查、地震概查、数字地震及少量钻井(表10-46-1),开展了楚雄盆地上三叠统油气资源评价、煤层气地质特征研究,天然气地质条件及勘探目标选择等评价研究工作,完成了早期盆地研究和北部区块、区带评价与圈闭优选。
表10-46-1 楚雄盆地勘探程度一览表
中石化承担了楚雄盆地油气资源评价工作,以烃源岩分析评价工业制图为基础,采用(成因法)有机碳法及类比法(四川盆地川西坳陷为望江盆地类比的标准区)计算资源量。
本次油气资源评价结果,盆地天然气远景资源量为6368×108m3,天然气地质资源量为2106×108m3,总可采资源量为1327×108m3。待发现天然气地质资源量为2106×108m3。油气资源评价结果表明,盆地天然气资源丰富,分布范围广泛,勘探程度低,勘探前景较好。盆地主力烃源岩为上三叠统,为一套良好的烃源岩,地面泥岩样品有机碳含量一般都高于新一轮评价下限值0.4%。储层研究表明,盆地储层多属Ⅱ类和Ⅲ类,属“低孔低渗”储层。盆地区域盖层条件达到Ⅰ类和Ⅱ类,井下泥岩盖层单层厚度可达45m,I/S混成比为5%,泥岩微观分析封盖性能好。
二、地质条件
(一)地质概况
1.构造单元划分
依据楚雄盆地东西分带南北分块的格局,采用石油系统“三级四分”划分方法,可将楚雄盆地划分为四个I级区,十五个Ⅱ级区带和九个亚Ⅱ级区带等构造单元(图10-46-1、表10-46-2)。
2.评价单元
楚雄盆地有效烃源岩层系主要为上三叠统(表10-46-3),其次为中上侏罗统、中下泥盆统、及下寒武统。上三叠统烃源岩是盆地的主力烃源岩,其余层系仅分布在盆地局部边缘地带,尚不能确定为有效烃源岩,暂不作为评价层系。
楚雄盆地包含片角凹陷、平川断凸、云南驿凹陷、大红山凸起、盐丰凹陷、中和断凸、中央背斜带、双柏凹陷、新平凹陷、永仁—牟定斜坡带、东山凹陷、迤纳厂凸起、云龙凹陷13个二级构造单元。
由于楚雄盆地属于低勘探程度盆地,评价参数和资料难以细分,我们此次将楚雄盆地整体作为一个评价单元进行评价。
图10-46-1 楚雄盆地构造单元划分图
表10-46-2 楚雄盆地构造单元划分表
表10-46-3 评价单元基本情况表
(二)烃源岩
由于楚雄盆地特有的构造位置、沉积环境及多期构造运动综合作用的结果,盆地烃源岩具有单层和累积厚度大,生油层系和类型多(∈1、D1+2、T3,海相—海陆过渡相—陆相),有机质类型较齐全,有机质热演化程度较高的特点。
1.烃源岩发育分布特征
楚雄盆地上三叠统发育一套海相和海—陆交互相煤系气源岩,以灰黑、深灰、灰绿色泥岩、页岩为主,同时也有部分灰色、灰黑色灰岩、泥灰岩和少量碳质泥岩、页岩及煤。上侏罗统(J2+3)、上三叠统(T3)、中下泥盆统(D1+2)下寒武统(∈1)地层中均发育有不同类型的烃源岩。上三叠统烃源岩是盆地内的主力烃源岩,以灰黑—深灰—灰绿色的泥、页岩为主,同时也有部分灰—灰黑色灰岩、泥灰岩和少量碳质泥、页岩及煤。烃源岩具有残余有机质丰度较高、生烃时间较早、源岩成熟度较高、总生气量大的特点。上三叠统烃源岩特征:地层厚度,2000~4000m;烃源岩厚度,100~1000m,平均有250m;
2.有机质类型及丰度
盆地各组段烃源岩的有机碳含量的分布范围:干海资—舍资组(T3S-g)为0.3%~4.16%,罗家大山组为0.41%~5.32%,云南驿组为0.55%。其中云南驿组(T3y)65%以上样品位于0.4%~1.2%范围内,应为较差烃源岩;罗家大山组(T3I),大于0.8%的样品仅占50%,为较好的烃源岩;干海资—舍资组有机碳含量大于0.8%的样品仅占35%,绝大部分样品小于0.8%,为较好烃源岩(表10-46-4)。
表10-46-4 楚雄盆地烃源岩基本数据表
3.有机质热演化特征
盆地上三叠统的煤和干酪根的镜质体反射率Ro值介于0.65%~5.0%之间,Tmax高达470℃~600℃,说明该统地层烃源岩整体上热演化程度很高。云南驿组烃源岩Ro值高达2.07%~5.86%,有机质已过成熟并开始变质,油气预测为干气带;罗家大山(普家村)组烃源岩,Ro值介于1.12%~5.75%之间,在西部逆冲推覆区和南部次坳区,Ro值介于1.12%~2.09%之间,有机质处于成熟高峰—高成熟阶段,烃类以油、湿气及凝析油为主;干海子—舍资组烃源岩,在西部逆冲推覆区和南部次拗区,Ro值介于2.45%~5.78%之间,有机质处于过成熟生成干气阶段;在北部次坳、中央次凸起和东部浅坳陷区,Ro值为0.84%~2.28%,有机质处于成熟—高成熟油气生成高峰期,烃类以油、湿气和凝析油为主。
(三)其他成藏条件
1.储层的发育与分布
对楚雄盆地储层研究成果表明,楚雄盆地上三叠统干海资一舍资组储层为主要储集岩,几乎全区都有分布,一般厚度200m,最厚可达600~1000m,其储集空间以次生溶孔、微裂缝为主,具有细孔、片状小孔喉、高排驱压力的孔隙结构特征。储集性能为低孔、低渗,孔隙度1%~14.7%,平均3.7%;渗透率0.03×10-3~100×10-3μm2,平均2.0×10-3μm2。古生代储层可分为砂岩类和碳酸盐岩类,涉及层位主要为寒武系(∈)、奥陶系(O)、泥盆系(D)和二叠系(P)。但分布范围较为局限,主要为盆地东部云龙凹陷、东山凹陷及盆地北部地区。
2.区域盖层发育与分布
盖层只有单层结构,基本缺失下部古生界,仅在局部边缘有部分古生界层系沉积,厚度不大,主要以海相碳酸盐岩和碎屑岩混积;上部为中、新代碎屑岩偶夹碳酸盐岩建造。中、下三叠统缺失,上三叠统为海相—海陆交互相—陆相;侏罗系—古近系为陆相。盆地的北部区域盖层多数地区由侏罗系、白垩系、古近系的泥岩,致密砂泥岩及膏盐岩组成。在盆地南部由侏罗系巨厚的泥岩,致密砂泥岩互层组成,厚度一般为1000~2500m,最厚可达4000m,具备较好的封闭条件,具有形成大气田所需泥岩盖层的厚度。
3.运移通道
原生气藏的运移通道:上三叠统内生成的烃在早期以水溶性和扩散方式运移进入储层,当大量烃类生成并造成流体压力大于围岩的破碎压力时,岩石破碎,裂缝成为主导运移方式。上三叠统天然气的主要运移时期发生于烃类大量生成之后。运移方向以生烃坳陷为中心,向四周发散。
次生气藏的运移通道:侏罗系次生气藏的油气运移通道靠断层及其伴生裂缝。喜山期形成的断层是次生油气藏的主要的通道。
(四)油气(运聚)分布规律
楚雄盆地存在多期成藏过程并存在多种油气藏类型。油气系统的演化与构造演化密切相关。对楚雄盆地影响最大的构造运动是燕山运动和喜山运动,燕山期97Ma,第一次抬升褶皱,发育圈闭,产生油气势差,油气运移、聚集、成藏;喜山期45Ma;第二次抬升褶皱,早期形成的油气藏被改造或发生再配置形成次生油气藏。97Ma为原生油气藏形成的关键时刻,45Ma为原生油气藏被改造形成次生油气藏的关键时刻。
早期古油气藏形成阶段:楚雄盆地西部上三叠统烃源岩的热演化程度普遍偏高,下部烃源岩在舍资组沉积时期既已开始进入了生油气高峰期,在晚燕山运动主要圈闭形成前,除部分斜坡区、隆起边缘等部位外,大部分地区都为高成熟—过成熟阶段,因此,在烃源岩的演化过程,则不断形成岩性—地层型古油藏、油气藏及气藏,在盆地内部、斜坡区、隆起区都有发育。这些古油气藏在后期的演化过程中,有的被保存、有的被破坏、有的成为后期次生油气藏的油气来源。
晚燕山期大规模油气藏形成阶段:晚燕山运动,盆地内构造圈闭大量形成。盆地西部烃源岩大都已进入高成熟—过成熟阶段,形成以气为主的油气藏;盆地东部,古生界寒武系烃源岩进入高成熟阶段、泥盆系及上三叠统烃源岩进入成熟阶段,主要形成油藏。这些油气藏、尤其是东部在后期都遭受剥蚀改造,如云参1井。上白垩统—古近系沉积时期,是楚雄盆地前期油气藏的重要建设时期。
喜山期早期运动使前期构造得到加强、裂缝系统发育,油气调整、充注,同样以建设为主;中晚喜山期的块体旋转、走滑、尤其是隆升剥蚀对楚雄盆地的油气系统造成了较大的破坏,如乌龙1井、云参1井、多个古油藏等。
气藏组合主要发育于盆地西部,包括深盆气藏组合、常规气藏组合及次生气藏组合等多种类型,成藏期有早有晚,在盆地东部主要形成于喜山期。
三、资源评价方法与参数
(一)方法体系
本次资源评价工作,按《新一轮油气资源评价实施方案》要求,在中—低勘探程度的盆地,一般以类比法为主,辅以成因法。根据楚雄盆地勘探实际,楚雄盆地目前尚属于中—低勘探程度的盆地,因而确定楚雄盆地评价方法以成因法(有机碳法)和类比法进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有机碳法及类比法的评价体系和相关参数。
(二)关键参数取值
1.成因法(有机碳法)
烃源岩面积和厚度:按烃源岩评价标准(泥质岩有机碳下限为大于0.4%,碳酸盐岩有机碳下限大于0.2%)统计出各剖面点评价层系有效烃源岩厚度。有效烃源岩的划分:单层厚度大于30cm,并按内推法做有效烃源岩分布等值线图;烃源岩密度(g/cm3):评价区岩石类型以泥质岩为主,密度取值为2.5g/cm3;烃源岩残余有机碳含量(%):有机碳取值均为历年野外露头剖面实测数值。按有效烃源岩评价标准,凡泥质岩类有机碳大于0.4,碳酸盐岩大于0.2的有机碳值,列入统计范围,统计时按层系或组为统计单位;有机碳恢复系数:楚雄盆地以往资评采用的恢复系数为1.22;有机碳产烃率:采用中石化新一轮资评统一的产烃率图版读取;排聚系数:本次资评通过借用四川盆地具有代表性刻度区的解剖研究成果作类比获得。首先采用地质类比方法,按统一的地质评价标准,通过类比评价区各项成藏条件的定量评价,并与刻度区进行类比,再根据天然气区带地质评价参数取值标准获得的地质评价参数取值与标准区比较,从而确定出类比评价区的油气排聚系数(表10-46-5)。
表10-46-5 楚雄盆地与四川盆地类比排聚系数表
2.类比法
类比区落实:与四川盆地川西前陆盆地(川西坳陷)进行类比。相似系数求取:我们以四川盆地已有地质类比参数取值方法,计算了各盆地的地质特征参数,与四川盆地相应标准区地质评价系数相比较求出相似系数0.199。类比计算面积的落实面积为36500km2。
3.可采系数
本区的可采系数取值为63%。
四、油气资源评价结果
(一)有机碳法远景资源量计算结果
本次远景资源量计算楚雄盆地主要采用有机碳法。计算方法采用概率法(蒙特卡洛法)进行5000次的随机抽样计算,按层系、按区块计算出盆地的油气资源量(表10-46-6)。
表10-46-6 楚雄盆地各区块远景资源量计算结果表
(二)盆地类比法地质资源量计算结果
楚雄盆地油气资源特征与分布主要为天然气。盆地油气资源层系主要分布于中生界上三叠统,深度为3000~4500m,自然地理分布于山区(表10-46-7)。
表10-46-7 类比法地质资源量计算结果表
五、勘探建议
(一)含油气前景分析
楚雄盆地应属于油气远景良好、潜力较大的含油气盆地。勘探以深盆气为主。楚雄盆地上三叠统烃源岩分布广,厚度大,有机质丰度高,类型多样,热演化程度高,提供了充足的气源基础。楚雄盆地上三叠统源岩可能发生过多期烃类大量的生成,为油气成藏提供气源条件。
(二)勘探方向和建议
总结楚雄盆地历年来的勘探成果,结合前陆盆地油气聚集规律,今后的油气勘探方向应是选择盆地内中部及东部前陆斜坡至前陆隆起等有利部位,并着重考虑保存条件好、目的层埋深较浅的背斜构造分布地区开展勘探。
楚雄盆地地面背斜现有统计共70余个。目前,由物探资料落实和基本落实的构造圈闭有10余个。首批优选的目标构造有大姚构造,帽台山构造、果纳构造和石羊构造。除上述4个近期重点勘探目标外,已基本落实圈闭的还有云龙凹陷的板桥断鼻、小团山断鼻和有利区带永仁凹陷,也可作为近期勘探的后续目标。
六、小结
楚雄盆地远景资源量为6368×108m3,地质资源量2106×108m3,可采资源量1326.78×108m3。盆地内中部及东部前陆斜坡至前陆隆起等部位应是以后的勘探重点,同时也要注意保存条件好、目的层埋深较浅的背斜构造分布地区。
㈧ 云南楚雄在哪里,谁能说下准确的位置 !
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中北部,昆明大理之间,北与四川省攀枝花市相接,向南可达玉溪市、临沧地区,地理位于东经10043--10232,北纬2413--2630之间。自古为省垣屏障、滇中走廊、川滇通道。境内多山,气候温和,资源丰富,民族特色鲜明。烤烟、卷烟、丝绸等地方产品独具特色,有铜、铁、煤、盐等矿产的采选和冶炼企业。因出土禄丰腊玛古猿和元谋人化石而被誉为人类的发祥地之一。全州总面积29258平方公里,辖楚雄市和双柏、牟定、南华、姚安、大姚、永仁、元谋、武定、禄丰9县,128个乡(镇),1094个村(居)委会(其中:社区30个,居委会15个,村委会1049个),15738个自然村。居住有彝、苗、傣、白、回、哈尼、傈僳等26个少数民族。年末全州户籍人口256.6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20.58万人,占总人口的85.94%,少数民族人口83.76万人,占总人口的32.63%,彝族人口67.99万人,占全州总人口的26.49%。人口出生率12.71‰,死亡率7.72‰,自然增长率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