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高考】地理怎样才能学好,我感觉自己记不住。对地图很困难。
我今年刚刚参加了高考,地理应该说是我的优势科目吧~(*^__^*)
作为学姐,下面这些应该是过来人的经验之谈吧:
地理最重要的是读图的能力,有所谓“无图不成题”之说。
对于地图册里的地图,要熟练掌握。(注意热点区域、高频区域)
大体轮廓、大致经纬度、气候类型、地形等都应该烂熟于心。
你可以在房间里贴一张世界地形图或中国地形图,这能够帮助你建立心理模板。
对于题目中的地图,先根据经纬度与轮廓确定大致方位,反映出该地的地形和气候,根据题干要求来作答。
对于题目中的图表,首先应关注的是表头,确定该表反映的是何内容,再关注该表的坐标,有的题目用心极其阴险,多个坐标上的数值是不一样的,需引起特别关注!
再教你一个学地理速成的方法:整理答题模板。(我称之为万能无敌模板~)
最好是自己整理,下面的是我在高考之前整理搜集的,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自然地理部分
☆如何描述地形特征:
1.地形类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
2.地势起伏状况
3.主要地形分布(多种地形条件下)
4.重要地形剖面特征(剖面图中)
☆影响气温的因素:
1.纬度(决定因素):影响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气温日较差,年较差(低纬度地区气温日、年较差小于高纬度地区)
2.地形(高度、地势):阴坡、阳坡,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地、平原、谷地、盆地(如:谷地盆地地形热量不易散失,高大地形对冬季风阻挡,同纬度山地比平原日较差、年较差小等)
3.海陆位置:海洋性强弱引起气温年较差变化
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5.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气温日、年较差小于云雨少的地方
6.下垫面: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气温低);绿地气温日、年较差小于裸地
7.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
☆影响降水的因素:
1.气候: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
2.地形:迎风坡、背风坡
3.地势(海拔高度):降水在一定高度达最大值
4.海陆位置:距海远近
5.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6.下垫面:湖泊、河流、植被覆盖状况
7.人类活动:改变下垫面影响降水
☆描述河流的水文特征:
1.流量:大小、季节变化、有无断流(取决于降水特征、雨水补给、河流面积大小)
2.含沙量:取决于流域的植被状况
3.结冰期:有无、长短
4.水位:高低、变化特征(取决于河流补给类型、水利工程、湖泊调蓄作用)
5.水能:与地形(河流落差大小,流速快慢)、气候(降水量的多少,径流量的大小,蒸发量的大小)有关
☆描述河流的水系特征:
1.长度
2.流向
3.流域面积大小
4.落差大小(水能)
5.河道曲直情况
6.支流多少
7.河流支流排列形状:扇形、树枝状等
☆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1.纬度:决定正午太阳高度、昼长:
2.海拔高度: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eg.我国青藏高原)
3.天气状况:晴天多,太阳辐射丰富(eg.我国西北地区)
4.空气密度
☆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
1.降水:当地气候特征情况;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eg.喜玛拉雅山南坡比北坡雪线低)
2.气温:阳坡雪线高于阴坡;不同纬度的温度变化、0℃等温线的海拔的高低
☆影响山地垂直带谱的因素:
1纬度:.山地所处的纬度越高,带谱越简单
2.海拔:山地的海拔越高,带谱可能越复杂
3.热量(即阳坡、阴坡):影响同一带谱的海拔高度
社会人文地理部分
☆农业区位因素分析:
“自然因素”
1.土地:地形、土壤
2.气候: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差
3.水源(灌溉水源)
“社会经济因素”
1.市场
2.交通
3.国家政策
4.劳动力
5.科技: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发展
6.工业基础
☆工业区位因素分析:
1.地理位置
2.资源因素:原料、燃料
3.农业因素
4.交通因素(包括交通便捷程度和信息网络的通达度):便于物资、人员、信息交流
5.市场因素
6.科技因素
7.劳动力因素:劳动力价格、素质
8.历史因素
9.政策因素:国家、地区政策扶持
10*.军事因素:国防安全需要
11*.个人因素:个人偏好情感 (eg.归国华侨投资办厂)
☆城市区位因素分析:
“自然因素”
1.地形:a.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有利于交通联系,节约建设投资,人口集中;b.热带地区城市分布在高原上;
c.山区城市分布在河谷、开阔的低地
2.气候:中低纬地区温暖,沿海地区湿润
3.河流:影响当地供水和交通运输
4.资源条件(代表城市:大同、大庆、鞍山、克拉玛依、英国伯明翰、美国芝加哥、南非约翰内斯堡<金矿>)
“社会经济因素”
1.交通条件(代表城市:株洲、石家庄、日本筑波)
2.政治因素(代表城市:合肥,美国华盛顿,巴西巴西利亚)
3.军事因素(代表城市:美国波士顿)
4.宗教因素(代表城市:耶路撒冷)
5.科技因素(代表城市:日本筑波)
6.旅游因素(代表城市:黄山、泰安)
☆交通运输线路的选线原则:
“自然方面”
1.地形:a.平坦:对选择限制少;
b.起伏大:若需开山、筑洞、架桥,工程难度大,若沿等高线延伸,延长里程;
c.河流湍急:不利航运
2.地质:a.喀斯特地貌:防塌陷、渗漏;
b.地质不稳定:加固地基、避开断层
3.气候:a.公路、铁路:防暴雨、洪涝、冻土、泥石流;
b.水运、航空:防大雾、大风
4.土地:少占耕地,尤其是良田
“社会经济方面”
1.人口:尽量多地通过居民点、铁路车站、码头等,使更多人受益。(适用于:地方公路)
2.里程和运营时间:尽量修筑桥梁、隧道,缩短里程,以节省运营时间;适当照顾沿线重要经济点。(适用于:国道)
3.其他:尽量远离重要文物古迹、注意生态环境保护
☆全面分析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地理位置”
1.经纬度位置
2.相对位置
“自然条件”
1.农业条件:a.地形(类型、土地类型特征<如:以耕地、林地、草原为主等>、土壤)
b.气候(类型、水热条件、光照、热量等)
c.水资源(多年平均径流总量、河流、湖泊)
d.生物资源(如:气候类型特征有关的生物、农作物特征)
2.工业条件:矿产资源(如:海盐、能源等)
“社会经济条件”
1.人口(包括:劳动力的素质、质量)
2.交通
3.市场
4.科技
5.历史:包括:工农业基础
6.国家政策
第二版块 应用案例模板
区位选择类问题
☆影响水库坝址选择因素:
1.坝址在河流、峡谷处或盆地、洼地的出口:口袋形区域有利于建坝:工程量小,造价低,库区容量大
2.选择地质条件好的地方,避开喀斯特地貌、断层
3.气候水文条件:保证水量充足
4.考虑修建水库是否需要移民,占地搬迁情况,尽量减少淹没居民点
☆港口建设的区位条件:
“自然条件(决定港口位置)”
1.水域条件:港阔水深(等深线密集,有利于停泊靠岸避风)
2.筑港条件:陆地地质稳定、地形平坦、坡度适当(有利于安排建筑用地、港口设备)
“社会经济条件(影响港口兴衰)”
1.经济腹地条件:经济腹地是否广阔(影响着客货流量);客货流量大小(影响着港口的兴衰);腹地经济性质(决定港口性质<综合港、专业港等>)
2.城市依托:交通便利;为港口提供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
3.政策条件:对外开放地区建成自由贸易港
☆商业中心、商业网点形成的区位因素:
1.便利的交通条件:设立原则:交通最优(环路或市区边缘,公路沿线)
2.较强的商品生产能力、稳定的商品来源
3.广阔的市场或经济腹地:设立原则:市场最优
☆盐场形成的区位条件:
1.气候:气温高、降水少、多风、日照强:有利于蒸发
2.地形:面积广阔的平坦海滩、淤泥质海岸
☆渔场形成的区位条件:
1.地形:面积广阔的大陆架(阳光直射、光合作用强、饵料丰富)
2.温带海域:气温变化大、海水上泛
3.河口处: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
4.洋流:(交汇流或上升流)海水上泛,带来海底营养盐类,饵料丰富
☆卫星发射基地选址的区位条件:
“自然条件”
1.气象条件:需要天气晴朗
2.纬度:地球自转的线速度
3.地势:平坦开阔
“人文条件”
1.人口:单位面积人口密度低,地广人稀
2.交通:交通便利
3.军事:符合国防安全需要
☆汽车站选址的区位条件:
1.路况:周围道路宽阔
2.与市内外交通联系
3.工程量大小
☆航空港选址的区位条件:
“自然条件”
1.地形:有平坦开阔、坡度适当的地形,以保证排水;
2.地质:有良好的地质条件
3.气候:少云雾。
“社会经济条件”
1.交通条件:与市内有便利的交通联系。
2.经济:建在经济发达的地区。
原因分析类问题
☆河流洪涝灾害的成因:
“自然原因”
1.水系特征:a.流域广,支流多;
b.含沙量大;
c.平原河道弯曲,水流缓慢,水流不畅。
2.水文特征:a.流经湿润地区,降水丰沛;
b.干流汛期长,水量大。
3.气候特征:该年份气候异常,流域内普降暴雨,造成洪水泛滥。
“人为原因”
1.植被破坏:a.过度砍伐,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造成流域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削峰补枯能力降低;
b.泥沙入江、淤积抬高河床,使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
2.围湖造田:泥沙淤积导致湖泊萎缩,湖泊调蓄洪峰能力下降。
☆某地区缺水原因的分析:
“自然原因”
1.气候:降水较少或不充沛、蒸发量大、季节分配不均
2.河流:地表径流量较少
“人为原因”
1.用水量大: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
2.利用不合理:利用率低、污染浪费严重
意义影响类问题
☆交通线路修筑的积极意义:
1.交通:完善了当地的交通网络,使交通便利通达
2.经济:加快了物资流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3.政治:巩固国防、保持稳定、促进区域繁荣
价值作用类问题
☆评价河流的航运价值:
“自然条件”
1.地形:平坦,流经平原,水流平缓
2.气候:降水丰富均匀,河流流量大,季节变化小, 冰期短
3.河道:宽阔平直,水深
“社会经济条件”
流域内人口多,经济发达,联系密集,运输量大
☆水库的作用:
1.调节气候,改善生态环境
2.有利于发展水产养殖业
3.有利于发展旅游业
4.具有防洪作用
5.具有发电价值
6.具有灌溉功能
7.提高航运价值
☆自然界中森林的作用:
1.调节气候
2繁衍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
3保持水土
4.防风固沙
5.涵养水源
6.净化空气,美化环境
7.稳定大气成分
8.吸烟除尘
方法措施类问题
☆河流的治理原则、措施:
※治理原则
上游:调洪
中游:分洪、蓄洪
下游:泄洪、束水
※治理措施
上游:修水库、植树造林
中游:修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
下游: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开挖河道
☆缺乏水资源的解决措施:
1.开源:跨流域调水、修建水库、沿海地区的海水淡化,以提高供水能力
2.节流:减少水污染、减少浪费、提高工农业水资源利用率、限制高耗能水工业发展、发展节水农业(如:喷灌滴灌)、制定法律法规,提高人们节水意识、实行水价调节
特别提示:
1.在不特殊指明的情况下,回答意义影响类问题时,应当注意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作答。
2.在回答某些条件分析类问题时,注意应答出有利条件以及不利条件。
3.作答地理综合题,应注意回答的有序性:学会采用分点作答;作答特征描述问题时,学会分阶段描述特征。
4.作答地理综合题,应注意回答的逻辑性:弄清各点作答的先后顺序;不出现答案中自相矛盾的地方。
B. 地理不能准确判断出地形
你好,你是中学生还是高中生了呢。关于地理位置网络是这样理解的,地理位置一般是用来描述地理事物时间和空间关系。它根据人们不同的需要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对地理事物的定性玫定量定位从而把握地理事物的时空属性和相关特征。按照地理位置的相对性和绝对性,一般分为绝对地理位置和相对地理位置。相对地理位置是以其参考点的周围事物进行确定。而绝对地理位置是以整个地球为参考系,以经纬度为度量标准。地球上每一个地方都有自身唯一的经纬度值。按照地理位置的功能性质来分,可划分为经济地理位置,政治地理位置等不同的功能性位置。
你说你考试的时候判断不出是哪里,这是因为你对这个地理位置不熟悉,我觉得你可以这样,先多看地图,平时对某些比较常见的地图轮廓进行分析,比如说山东省的轮廓就是像个右手点赞(顶呱呱)的手势,云南省就是像只孔雀,非洲地图就好似一个平行四边形底下是三角形,然后你再从题目文字叙述中了解当地的人文信息或者其他地理信息,从而判断,如果记得住大概的经纬度就最好啦,当然了,这是要靠平时的多积累多留心观察,最后,祝你成功。
C. 怎样记忆地理世界地形
要多留意身边,身边随时都回出现这些地形名称的,听到了,就想想对应地图上哪里。死记硬背没用的,把洲都串起来,脑子里要有一个整体的地球地图
D. 地理知识记不住怎么办
看图可以记得很快,
或者呢你可以静下来看书,找一个专门的活页本子,把你觉得是重点的,记不住的东西抄下来,
考前好好看看,
就差不多了.
E. 八年级上册地理地形,地势图记忆方法
死记!地形有五大类: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
地势:哪高哪低,如中国,西高东低。
F. 区域地理要怎么学,我根本就记不住地图……
我说下我自己的方法,每次考试把自己错的题目,审清楚,自己哪一点不会,哪一点比较陌生。当然这要有一定的基础哦。其次要多看图,别小看那一张地图,例如中国,地理位置,地形,经纬度,河流,山脉,气候类型等,以中国为中心,向四周辐射,每天记点,看点,不知不觉的,你会慢慢的掌握这些的。起先会觉得什么都既不了,但是一张图拿出来你要知道的东西还很多,细心点,加油,我想你可以的,希望这些能帮的上忙
G. 总是记不住世界气候分布类型, 还有世界地形 该怎么办
要记住世界气候类型分布首先要记住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还有海I陆分布(这对季风性气候很重要)。世界地形嘛,多看地图册,看了以后自己在本子上多画画各重要的地理标识(比如界山啦,或者是对气候产生决定性影响的地理因素!)
H. 地理也很难记啊怎么样才能记好地理
怎么说呢,我觉得不管学什么,都要培养出兴趣,像我就是非常喜欢地理,所以地理才学的比较好。
然后上课时一定要认真,想要学好地理,积累很重要,有时候老师在讲一道题,你一定要听清老师说的每一句话,因为有时候老师会提到一些小的,书上没有的知识点,自己也要对这些小知识点进行整理,而多知道一些这样子的知识点,对解题很重要,而且你解题时想到的也会比别人更广泛。
考试时,选择题的话,要看清每一个选项,注意这期间细微的差别。然后客观题的话,把题目认真地读一遍是必要的,而且不要急于下笔,想一想答案到底涉及了几个知识点,分序号列出来,条理一定要清晰,不可以有的没的都答上去,回答尽量用专业术语,这个也还是靠平时的积累。
记忆的话,还是要多看多写,平时没事可以拿着地图研究,若是实在没有兴趣的话,你就试着向自己提问,比如说看地中海沿岸的气候,你就想他为什么是地中海气候,是由什么形成的,影响因素是什么,适合不适合人类居住,为什么,出产什么农作物,地球其他地方有没有这个气候类型,又是怎样形成的,考虑的要全面,学会把问题延伸来考虑。
平时的话还是要多做题,把典型的例题记住一些,看看别人是怎么答题的,自己也要形成一套答题的方式,做得多了,也就知道该怎么答了。说白了答题还是有套路的,多看看,就可以记住了。
地理还有一些计算题,最常见的就是区时的计算、太阳高度、直射点的计算,这样子的题就是要记公式,算的时候仔细一点,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
以上,就是我学地理时的一些方法和想法,希望可以帮到你,祝你学好地理!~
其实最最最重要的,还是培养兴趣!呵呵!加油吧!
I. 学地理,地图老是记不住,怎么办
楼主你好!我高中当了两年的地理课代,地理最高考过98分~给你一些我关于地图记忆的建议~
地图不必刻意花时间记忆,有时间就多看看,在不知不觉中加深印象~另外,地图可以减记~如记忆重要地理事物分界线~如山脉河流等,以此再延伸即可~如太行山是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的分界线;大、阴、贺、祁、巴、冈这几个山脉大致是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以及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等等~气候图方面,大多可以按照纬度与海陆位置判断,其余一小部分单独记忆即可(如非地带性的几个地点、季风区等)。总之,没事就随手翻翻地图册,不知不觉中,地图就会渐渐印在你的脑海中!祝你地理学习成功!O(∩_∩)O
J. 学习地理记不住怎么办
中学地理相对来说,背诵记忆的部分不是很多,相比于政治和历史,更偏向与理科,有不少理解的部分。你这样的问题,主要是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同时太阳的三层之类的记忆知识不是主要的备考内容,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部分,如果地理成绩差只需要把自然地理部分理解记忆下来就行,因为人文地理题目较活,靠一定的生活和学习积累。自然地理部分理解好地球部分的知识,比如自转公转、大气以及锋面等的成因、特征以及影响,可以通过在网上查询整理好的知识点进行高强度的记忆,之后通过做题进行强化,记住,不懂的一定要多问,比如成绩好的学生或者老师。中学时间紧,总结以下几点,方便你学习:
着重复习自然地理部分,尤其是必修一部分,人文地理部分可以做真题背答题思路
在网络文库搜索整理好的地理知识点,尽量知识点和扩展知识全的,抽出时间一次性掌握,不介意直接打印,最好手抄下来自己补充(分享时代对于知识的不重视)
不懂就问,不会就查,有问题可以找同学或者老师。如果有什么细节问题,可以找私我。
愿君学业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