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提高地理教研活动的有效性活动74
一、高中地理活动教学的影响因素
1.高中地理活动教学受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结构影响
受年龄阶段的影响,高中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一种较为严肃、冷静的心理特点,在学习中往往处于一种被动地位,不愿意将自己内心的想法和观点表达出来,不利于教师对他们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在高中阶段,高中生生理、心理等方面发生的一系列变化,尤其是他们的自我意识增强了,自我价值观提升了,在地理学习中往往表现出较强的独立性,但性格上比较内敛。虽然在地理活动学习中,他们心中对问题有自己的想法,但是由于内心胆怯不敢表达出来;虽然他们愿意接受教师的指导和引导,但却不想一味地接受他人的指引和指点,所以总是在矛盾中学习和成长,比较容易压抑自己的情感,习惯在自己的世界中学习和生活。
另外,家长、学生和学校对地理“欠帐”太多,初中地理不作为考试科目,而到了高中,学理科的学生只要会考过关就可以了。在这种情况下,地理被家长、学生、学校视为副科,不被重视,学生因此对地理这门学科产生了一种误解,即学习地理并不是很重要,这种思想观念阻碍了高中地理活动课堂教学效果和水平的提高。
2.高中地理活动教学受教师教学观念的影响
在高中地理活动教学中,教师由于受传统地理教学观念的影响,把学生达到应试考试的要求作为教学目的,导致了过于重视教学结果而忽视高中地理教学过程的现象。因此,教师认为地理教材中的活动内容并不是很重要,所以将这部分内容简单地为学生指点一二,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而将完成教学目标当作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将大量的地理知识生硬地教授给学生,很少将地理知识产生的具体过程讲述给学生,仅要求学生接受、记忆以及运用地理知识。还有的地理教师正好相反,过分强调高中地理教材中的“活动”内容,在课堂上对这部分内容进行详细地讲解,忽略了地理课堂应讲述的重点内容,从表面上看有很好的教学效果,事实上却很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难以实现最终的教学目的。
二、提高高中地理活动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教师要充分利用地理教材中的“活动”内容,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到,学习是一种主动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不应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这就需要教师要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活动”内容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如:教师在向学生讲解“地球形状”时,为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可以让学生在课前用纸折一个帆船,准备一个球,模拟船在球体上航行,平视球面上远航归来和去远航时船的桅杆、船身先后看见的顺序,然后再作一下对比,平视放在桌子上平移的纸船,看看二者的区别。
教师还要让学生对观察到的现象认真做好记录,根据观察到的实际情况得出地球是球体的结论。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思维能力以及沟通能力,还使学生切身地体会到了发现知识的快乐。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使学生快速地学习地理知识,还能够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巩固学生的知识。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最大限度地利用教材中“活动”的内容,将这部分内容作为教学素材,既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同时也高效地完成了课后练习任务。利用这样的教学方式既有助于教授学生基础的地理知识,同时又可以提高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从而实现提高学生地理学习效果和水平的目的。
2.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精心安排教学活动
在高中地理教材中,几乎每个章节后都设置了活动内容,这些活动内容具有一定的差异,有的活动内容侧重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有的侧重考查学生的实践能力,有的侧重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对这些“活动”内容有一个明确的认识,精心设计教学活动。
如:有的活动内容可以应用在课堂教学的导入部分,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的活动内容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教学中的重难点内容,教师可以利用这部分内容降低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从而实现提高学生解决地理难题及理解地理难点知识的能力;有的地理“活动”内容有助于为学生搜集相关的地理资料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教师可以利用这部分的内容使学生在课堂上展开激烈的讨论和交流,从而实现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分析能力以及沟通能力的目的;有的地理“活动”内容,教师可以将其与所教的内容结合,为学生布置一篇小论文,提高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
总之,教师要善于挖掘地理“活动”的内容,精心安排教学活动,从而实现提高学生地理学习水平的目的。
㈡ 教研活动怎样让地理课精彩起来
巧设问题让地理课堂“精彩”起来新课程改革已全面深入展开,一堂好的地理课,需要教师能通过问题的设计带动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这就要求教师每次备课都要下一翻功夫设计课堂上的提问,既让学生感兴趣,又使学生能听得懂问题。下面我结合地理课堂教学工作的实践,谈几点关于问题设计的方法。一、设计问题要注意趣味性和悬念性趣味性的问题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调动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乐趣之中接受知识的熏陶。悬念能培养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增加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挪威的哈默菲斯特位于北极圈内,是滨临挪威海的一个港口,那里的冬天有两个半月不见太阳,长夜漫漫,路灯连续几个月不灭,人们只能在灯光下工作和生活。同学们听了异口同声地“哇”,通过这些描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欲望。这时,教室里静静悄悄的,每个同学睁着两只大眼睛望着老师迫不及待想知道为什么。然后指出发生极昼、极夜现象的地区就出现在南纬66.5°以南和北纬66.5°以北的地区
㈢ 教育教研员如何组织教研活动
(一)掌握和了解了学校校本教研的现状和教师对自我发展的需求。
关于校本教研,我校从2010年起就设立了此项课题。在课题实施以来,我们在全体教师中进行了调查,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教师对校本教研是提高教师专业成长及教育教学质量的一条最为有效的途径持认可态度,渴望通过校本教研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大部分教师认为目前的校本教研在内容选择和组织方式上还需要进一步优化,还要更加丰富校本教研的组织形式,才能满足各层次教师的需求,他们普遍认为学校要进一步丰富校本教研组织形式,进一步建立健全校本教研制度,希望能够在轻松愉悦的情境中提升专业素养,感受工作的快乐和成长的成就感。可是教师在对校本教研普遍认可的同时,又对校本教研的参与存在一定的排斥:积极性不高,实效性不强。其中的根本因素是领导的督查程度、活动的有效组织和教师积极性的调动等方面都做得不够。对教师的需求和学校校本教研现状的了解和掌握,为我们有针对性的开展课题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
(二)完善校本教研运行机制,规范学校内部管理
1、修改和完善教研组活动制度,优化原有的活动形式,充分发挥组长的指导作用。从制度上加强学校校本教研的各项管理与建设,从组织上保障了校本教研的“有效性”。
2、制定教研活动方案,通过制度化的方式,促进校本教研活动的有效实施。在教研组层面,各学科教研组根据学科需要和学校的校本教研方案,制定本组的校本教研活动,要求具体到周次和内容。各组蹲点领导亲自参与并给予指导,保证教研活动的效果。
3、立足课堂,加强开展教学研究。建立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核心的教研机制,以理论学习、案例分析、教学反思、经验交流、问题解决、教学指导、专题教研为基本形式的教研制度,使常态教学教研化,使教研课题化。
4、建立教师教育科研成果奖励制度。
(三)以组为单位,开展四步工作。
1、制定切实可行的教研计划。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教学理念,依据理念调整教研思想,有针对性的开展“小问题真研究”。即“把准脉”,对症下药。
2、以解决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为切入点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即做到“两定”:定内容、定方法。
校本教研的内容:从教师表现出的问题中生成教研内容;从教师的思考中生成教研内容;在以往教研活动中生成教研内容。
校本教研的内容决定校本教研的方式:业务学习式;教法研讨式;学情分析式;试题研究式;教材过关式;教学比武式;经验交流式;校外专家讲座式;“本土专家”引领式;观摩研讨式;“四课系列”式:即集体备课、说课、上课(听课)、评课;师徒共进式;专题牵引式等。
3、要营造对话交流氛围。即搭平台。教研活动最怕的是“一言堂”,没有交流就没有进步。但是无序的交流可能是低效益的,作为组长,如何组织好发言和记录也是需要技巧的。
4、一定要达成研究共识。教研活动的收获与成效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认识上的进步,二是行为上的改进。许多教研活动的小结往往是对过程的整理,却没有思考研究之后的认识提高,没有去关注最后的共识,导致活动虽然进行了但没有为以后的教学研究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
1、加强教师培训。加强对所有教师的培训力度,使教师明确教研的真正目的,使教师在教研中有话说、会说话、会用教学术语说话。
2、精选教研主题。能从教师的日常教学中发现普遍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教研,使教研常态化,使教研真正服务于教学。
3、注意活动的后续性。每周一次的教研不仅仅是教研形式的活动,而应让教研成为提升课堂质量的有利手段。
4、谋求新形势。校本教研仅仅是立足于学校内部的局域性的教学研究,我们应借鉴他人之长处,为我所用,采取“走出去”的方式,采取“网络更新”的方式全面提升教研水平。
㈣ 怎样组织教研活动
教研工作是学校教学的灵魂工作,也是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的有效工作。在新课标理念全面深入课堂的今天,我认为教研工作应当以课程改革为中心,以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深入开展教育教学科研活动,认真学习有关新课标理念、以全新的思维、积极开展特色教学研讨,协助校领导打造一流教学品牌。因此,要抓好学校教研工作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加强教师专业理论学习,提高教师思想认识。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的专业知识要求也越来越广。因此加强专业理论学习刻不容缓!也只有理论水平确实提升了,我们的思想认识才跟得上去。我认为可从以下方面进行:
1、充分运用有效时间,多读一本书。
华南师范大学刘良华教授曾说:“你再忙,也要留给自己一定空间多读一本书”。而 “读一本好书,就是给世界做了一件美丽的事。”这也是台湾着名儿童作家方素珍说的。我们应该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对读书产生了浓厚兴趣,在学校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广泛地阅读教育理论专着和文化底蕴深厚的书。我们校长曾多次在教师大会上强调: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多读书,多学习,不断更新自己思想认识,才能把我们的学生教好。还记得,我们十多位科组长参观海口市英才小学时,一走进学校大门便洋溢出浓浓的书香味!一楼运动场的几根柱子刻着许多书籍的内容,这些内容都是影响人一生道德行为的,如三字经等等。我们从教学楼一楼至四楼,每个角落都存放着许多书籍。书籍种类多,随手便可供师生翻阅。我按捺不住打开《影响教师一生的100个好习惯》,从书籍中读到:做一名阳光的教师确实不容易。教师要散布阳光到孩子的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阳光的教师用理想和激情教书、用爱心和细心育人,从这里便可领悟到海口英才小学的特色,也让我们久久不愿离开。我们的数学科组的成员们,在教研活动时,可要多阅读些书籍,例如:刘良华的《教师专业成长》,吕炳君的《有效教学,和谐课堂》,肖川的《教育的理想与信念》等等。读书应当成为我们教师专业成长的主要部分。
2、积极开展课题研究,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
课题研究,是新课程培训的一门重要学科,也是教研活动的重要部分。在教研工作中,教师要根据本地区教学的实际情况,确定研讨主题。例如,我校近年来确定的课题有:“教师如何评价一堂数学课”“新课标下教师如何用好课堂40分钟”、 “中年级应用题教学的有效性思考”、 “低年级课堂有趣教学” 、“高年级立体图形的讲解”等等,这些课题都安排在每周的数学课组活动进行。活动时,老师们准备的材料较为充分,气氛较为活跃!发言的教师能畅所欲言,或提出问题,或发表见解,从而解决了我们在平时教学中遇到的困惑,确实提升我们的专业水平。
3、“走出去,请进来”,加快教学前进的步伐。
我国自1978年12月18日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搞改革开放至今,所取得的成效令世人瞩目!学校的教研活动也应当搞改革!多让年轻的教师们“走出去”,再把名师们“请进来”。这应当是教师们专业水平提高最便捷的一种学习途径。例如这几年来,我校先后派出的几位有潜力的年轻教师前往南京、上海跟班学习。她们有机会零距离地接触最前沿较为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及时了解当前课程改革的进程和方向。学习满载而归后,她们对学校贡献凸显出来了。通过她们的展示课,我们全体教师都能感受到新课堂的新面貌,让我们受益匪浅!通过她们的汇报,让我们认识到自己与他人的差距!通过她们的师带徒,快速提高我校年轻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能很好地激活学校的教学氛围!在我校她们是老师们学习的榜样,在我市她们名气更是响当当!这也是“走出去”的最好回报!
“请进来”,我认为也是教研活动最有效的途径之一。这几年来,我省培训院请进来的外省和省内专家不少,质量较高。他们所做的专题报告辐射很大,效果也很好!例如,海口市教研室张国红老师所做的《关于听课评课的思考》一课,对教研工作帮助很大!他从当前教学实际出发,先指出我们教师对听课、评课的一些粗浅认识,再提出怎样听课评课,报告一结束便响起雷鸣般的掌声。正是张老师的精彩报告让我们再做的省骨对听课、评课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这不就是“请进来”的效果吗?
二、继续加大校本培训力度,打造一支强有力的教师队伍。
校本培训是继续教育的重中之重,也是提高教师专业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开展有针对性的校本培训,制定严格规章制度,确保人人参与,讲究培训质量,就一定能打造一支强有力的教师队伍。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积极推进校本教研。把年级组、教研室和教研组,建设成为学习型、研究型的组织。在学习内容、学习形式、研究方式、学习研究时间等方面予以落实。
2、继续开展个人课堂教学的反思活动。提倡每一位教师在上完一节课后必须就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改革措施进行反思,写出书面报告。
3、加大听课、评课力度,建立评课诊断性意见的制度。听课是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最便利的有效方法,通过听课学习别人的优点同时也能找出自己的不足;通过评课更能及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三、注重科组合作交流,增强各组员的协作意识。
为改变过去教师习惯于单兵作战的状况,让合作成为教师教学行为的一种习惯,让教师的个人智慧与集体共享,让教师的个人智慧间产生碰撞,激发出更大的智慧,我们尝试着开展集体备课和开展研讨课活动。
1、集体备课,互动研讨。
集体备课能让教师们通过合作交流、取长补短,最大限度地将校本培训工作与备课组建设紧密结合,激发大家的智慧,博采众长。各学校应当积极开展集体备课,互动研讨,不断完善备课制度,加强集体探讨,研究教材、教法、学法、教学思路等。形成的教案要联系自己所教班级学生的现状,体现自己的教学风格,凸显“以学定教”的备课宗旨,从“以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为中心”,求实创新,充分体现自己的创造性劳动。各科组每单元可安排一位主备课教师,每位教师在听取主备教师的设计方案之后,提出补充修改意见,形成共识,由主备课教师写出教案,其他教师再根据自己本班学生实际和自己教学需要采取圈点批画、增添删减的方法进行修改。在实际教学后,每位教师还根据自己的实践情况认真反思,对个人教案进一步完善。这样,形成了集体的五环节即:个人预案、集体研讨、整合实践、认真反思、实践成案。
2、有效开展汇报课,让汇报课的教研效益最大化 。
汇报课作为一项常规的教研活动,它的作用不可低估。各科组成员要做到,一位老师授课,同学科的老师一定要全部调课,前去听课。同时,特别对观课、议课明确如下要求: ①做好听课准备。要提前了解讲课的教学内容。做到有目的、有准备地听课。为了让听课老师更有针对性听课,执教者授课前要把自己的教学设计发到学校博客上,让听课老师可以事先了解。 ②尊重执教者,认真听课,不随意与人交谈,影响前面师生上课。听课必须思想专注,观察全面,既要注意教师的活动,又要注意学生的活动和反应。③记好听课笔记。听课是议课的基础,听课应作好听课记录。听课记录除常规要求外,特别要记录下自己的听课感想和评议。因为听课时有所感、有所思、有所记录,议课时才能有说服力。④议课要及时认真地进行。议课时可先邀请授课教师自评;评课要根据教学实际,实事求是地进行评价。对于教师的优点,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对于教学中的不足,要给予必要的剖析,用例子加以说明,再提出自己的看法。通过议课有利于我们进行二度设计,真正体现议课对教学水平的促进作用。
四、注意对年轻教师的栽培。
年轻教师有活力,年轻教师有空间,年轻教师更需要我们关爱。学校的教研活动应当积极培养青年教师,以老带新,鼓励支持青年教师大胆创新。帮助青年教师扎实练好教学基本功,为年轻教师搭建平台,组织他们积极参加教学研究和有关评优活动,例如优秀论文、优秀案例、优秀教学反思等等,促进年轻教师专业成长。
五、运用知识网络,搭建教师交流平台。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教研已成为新时期教研的一个新的阵地。学校教研工作可以借助网络平台,打破时空界限,提高教师利用网络获取前沿教科研信息和进行信息交流的能力。充分利用现代化交流平台,探索网络教研新模式,加强教师的互助协作与交流互动。进一步加大网络教研力度,让信息时代的便捷在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
总之,在新课程不断改革的今天,有效开展教育教研工作是提高学校教育工作具便捷的途径之一,教研工作能为学校教学保驾护航
㈤ 怎样有效地组织教研活动
1、制定切实可行的教研计划。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教学理念,依据理念调整教研思想,有针对性的开展“小问题真研究”。即“把准脉”,对症下药。
2、以解决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为切入点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即做到“两定”:定内容、定方法。从教师表现出的问题中生成教研内容;从教师的思考中生成教研内容;在以往教研活动中生成教研内容。
3、要营造对话交流氛围。即搭平台。教研活动最怕的是“一言堂”,没有交流就没有进步。但是无序的交流可能是低效益的,作为组长,如何组织好发言和记录也是需要技巧的。
4、一定要达成研究共识。教研活动的收获与成效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认识上的进步,二是行为上的改进。许多教研活动的小结往往是对过程的整理,却没有思考研究之后的认识提高,没有去关注最后的共识,导致活动虽然进行了但没有为以后的教学研究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㈥ 教研员如何组织 教师进行有效评课
所谓激励就是领导者利用某种因素,激发被领导者内部产生某种需要。评课时教研员若能科学地、艺术地评课,就能激发教师钻研教材,研究教法的积极性。特别是对于一些青年教师,若能有一两次成功的课得到恰当的评价,他们就有可能成为教学能手。运用激励的导向,可以达到:听一堂课促进多堂课,听一个人的课激励一批人,听一门学科推动多门学科。
㈦ 如何开展教研活动
提高教研组活动的有效性。教研组作为一个教学研究最为基层的实体由来已久,但是并不意味着教研组活动都是有效的,高效的。我理解中的有效性有这样三层意思:
效率:是指工作总量与工作时间的比值,应放弃“事倍功半”,追求“事半功倍”。
效果:有没有效果,就是看教师们参加校本教研前与参加校本教研后的变化值?有效果的校本教研应是带着困惑而来,在参与研讨的过程中形成新的思考、产生新的问题而离开。
效益:是投入与产出的比值,要尽可能地促使老师都愿意全情投入教研活动。如果产出与投入不成正比,那么校本教研将及不上个人自主的研修,这将使得校本教研失去其存在的意义。
怎样提高教研组活动的有效性,我将其归结为五方面,分别是:
(一)提升教研组长的工作能力——活动有效的关键
(二)精心筛选教研内容,满足教师实际需求——活动有效的根本
(三)基于“对话”的教研方式——活动有效的前提
(四)全员参与教研活动全过程——活动有效的保证
(五)逐步完善评价体系——活动有效的助推器
五点中,着重交流第四点,详细描述我们是怎么做的,其余四点就蜻蜓点水,浮光掠影了。
(一)提升教研组长的工作能力——活动有效的关键
1、给予引导、帮助及监控
2、培养组长自我反思的习惯
3、对教研组长的评价实现多角度
(二)精心筛选教研内容,满足教师实际需求——活动有效的根本
1、研究问题来自于真实的教学环境。
2、研究内容系列专题化。
(三)基于“对话”的教研方式——活动有效的前提
1、对话建立于自我的思考
2、对话要有民主的氛围。
3、多元的对话途径。
(四)全员参与教研活动全过程——活动有效的保证
原本属于教研组长或上课教师的工作,从始至终让每一位教师参与其中,重心从一个教师转移到了如何让每一个生命个体主动参与进来,关注每一个生命个体对教学的思考,从而使我们每一个教师在教研组活动中得到发展。
聚焦问题阶段:每位教师每周提出一至两个具有研究价值或感到困惑的问题,或者提出一个具有独特见解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对学生的分析、来自于自己的课堂实践,也可以来自听别人课堂实践后的所思所想。例如本学期,我们开展了校本教研发现真问题的听课活动,每位教师在听好一节课后必须提交两个问题。(举例读)教研组利用每周活动时间,通过问题会诊、问题答辨等方式,能讨论解决的当场解决,如不能解决的则也会在讨论的过程中逐渐剥离其非质化的东西,使问题得以明朗并逐步聚焦,最为此问题便成为下学期的研究主题。
情报搜集阶段:教研主题产生之后,由组内每一位成员群策群力。每人都有各自的任务。或是现状分析、或是理念引领、或是案例的搜集整理。在这样的过程中使每位教师在任务驱动之下,主动地去探寻与主题相关的知识,而在这样的搜寻情报过程中,有助于每个教师对该研究主题的提升。
以课为载体的研究阶段:研究应与课结合在一块儿,很是美好的思考也必须经过实践得以验评。过程中要改变一人上课教研组长卖力的教研方式,倡导每一位教师提前介入,一起与上课教师经过写教案、试教、上课的每一个环节,在这样一起研磨的过程实现共同成长。
我校数学教研组曾经于2005年3月25日开展过市级校本教研展示活动,这一次活动就是一次提前介入式的活动,该次活动的研究主题是:如何开展有效地自主探究。流程如下:
● 课题的确定、评课维度的确定
课题的确定 在教研课中,课题的确定一般是由执教教师所决定的,但是我们把课题确定的过程作为全组教师研究教材、并明确什么样的教学内容适合用于这一学习方式的过程。
环节一:研读教材,并根据自主探究的理论知识,在个人认识基础上并结合教学进度,确定你认为适合于开展自主探究学习方式的课题。
环节二;交流讨论,我认为哪一堂课是适合于开展自主探究这一学习的运用?我为什么是这样认为的?在研讨的基础上,最后确定了两堂课。
评课维度的确定 全组讨论:只停留于对课堂教学策略的评课方式行不行?怎样更有利于对主题形成清晰的认识?研讨的结果:评课应围绕主题制定出评课的维度,这样才能使对课的解剖更具有针对性,从而使我们的思考更深入。再次讨论:评课维度提出的依据是什么?提出怎样的维度?研讨结果:评课维度应依据前期出现的一些教学行为与自主探究学习之间存在的差距提出,提出的维度应该在自主探究这一学习方式中起到较为重要的作用。最后我们确立了四个评课的维度并在每个维度上安排了两到三个重点点评的教师。
● 试教、提出修改意见
试教前,我们要求两位上课教师先自己备出教学预案。原因一:每人有每人的想法,尊重教师的原创;原因二:改变教师依赖别人指导的心理与行为。3月11日进行了第一次试教。按照惯例,全组教师到场听课,并于当于下午进行了课后研讨。研讨包括:1、说课:关键要让执教教师说出你对教材是怎么理解的?目标定位是什么?你是通过哪些细节落实目标的?2、教师评课:提出哪个环节上是不够好或不够清晰的?并且质疑执教教师你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什么?并提出是否可以这样改进,会更有利于目标的达成?
● 课堂教学展示,数学组教师和其余学科部分教师研讨活动
展示集体智慧的结晶,使每个教师从中看到我们改进后的策略是否有利于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并一起来反思成功或不足的原因所在,,以求得共同发展。
回顾这个全体教师一起行进的过程,过程中蕴含了全体教师与文本的对话,与学生的对话,与自我的对话,与他人的对话。对话使教研活动变成了创造、生成的过程,对话促进了每一位教师的共同成长,对话了促进了学校教研组文化的形成。
主题总结阶段:不反思的教研是没有深度的、它的有效度也必然是低的。某一主题的教学研究告一段落之后,要引导教师抓住教师的说课、上课、评议的环节,让教师在自我比较、同行评价、集体反思中找到研究的生长点,在一段时间里对研究专题深入进行实践解剖,积累教与学的原始资料,在相关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对资料进行加工、构建,形成具有一定理论色彩的案例研究,经过案例教学的验证,直到对典型案例进行符合教育论文要求的精致加工,整合到教育专题论文的理论框架中去。这样,教师的研究就从直观、感性、经验的水平提高到理论联系实际、揭示本质特征和因果关系的水平上。教研组内的每一位教师在一学期内经历一次上述的全过程,只要持之以恒,教学研究活动的质量和效益就会明显提高。
(五)逐步完善评价体系——活动有效的助推器
充分发挥评价导向作用,在学校内广泛深入开展创建品牌教研组活动,从“教研组长负责任、教研活动规范求特色、教学常规质量监控有实效、教研氛围浓厚、教研有实绩、其他”六个方面加以评价。在校内树典型、引路子、拓思路、引领教研组工作不断提升品质,从而形成比、学、赶、崇尚学术、崇尚研究的教研氛围,推动教研组活动有效地开展。
㈧ 怎样做中学地理教研员之一
在中学地理教学这个研究领域中,大概还很少有人专门来研究一下怎样做中学地理教研员这个课题。可能是因为人们一般认为这不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我也是在忙忙碌碌的过程中干了20年的地理教研员之后,回首这些年来走过的路程才突然发现,怎样做一个中学地理教研员,怎样做一名出色的地理教研员,这其中大有学问,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和探讨的课题,因为它与中学地理教学改革紧密相关,同中学地理教学研究这个总的课题密不可分。
㈨ 作为一名教研员如何组织好教研活动
深入了解教师在教学中的困惑,针对这些问题和困惑找到相关的资料,然后与教师一起学习,共同探讨。或是听课、评课、课题研究都可以。
㈩ 如何有效地组织教研活动
我感觉校本教研应从研究教学的行为、解决教学的问题入手:
1.抓理论学习。
校本教研是“一种理论指导下的研究”。不掌握一定的教育理论,不可能进行真正意义上的校本教研。为此,我们要定期组织本校教师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或要求教师利用课余时间自觉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理论,特别是学习《课程标准》的一些新理念、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一些新经验等。
2.抓教材培训。
教材是教师赖以施教的依据,而对于教材,很多教师还不懂怎么教,这就急需进行教材培训。通过培训,使教师能够吃透教材,用好教材。
3.抓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是将教研与科研有机融合的教研活动形式,其操作程序大致为:(1)选择课题。应以问题为中心,从学校或教师实际需要出发。把教学实践中的疑问、困惑进行归纳、筛选,确定一个讨论专题,组织交流讨论,求得问题的解决。(2)围绕课题搜集材料,选择、整理材料。(3)开展课题研究。在学习和研究中注意理论与实践、教学与科研、教师研究与同伴互助等相结合。(4)课题研究结题。教师要完成课题的研究报告或论文,总结教育教学经验,并反思教学中的不足,今后进一步进行探讨。
4.抓课例研究。
课例研究是以一两节课例展示的形式开展的一种教研活动。研讨内容包括:听课、说课、评课,肯定好的、可借鉴的地方,提出建设性意见等。
5.抓教学反思。
反思是一种教师改进教学策略、不断提升自己教学水平的好方法,是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教学素养的过程。为此,我们强调教师勤写教后反思或随笔,及时记录教学过程成功、失败之处,记录课堂意外收获,做好课后“备课”。教后反思书写形式上灵活多样,篇幅上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但一定要有实效性。
6. 抓评价激励。
例如:在每一次教研活动之后,可以评选讲课能手、说课能手、评课能手;还可以从教研组中挑选一人发言,来评价他的优点,这一活动形式,既训练了教师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激励了教师,给予教师许多的自信心。
教研工作是一项务实、创新且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在具体工作中需要我们积极地去探索教研的方法和途径,投入大量的精力去组织开展教研活动,为教师教学中的疑难杂症开方。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的校本教研工作也一定会做得务实、高效、有声有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