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关中在哪个什么
关中,指陕西省秦岭北麓渭河冲积平原(渭河流域一带),平均海拔约500米,所以有渭河平原、关中平原等称呼,其北部为陕北黄土高原,向南则是陕南盆地、秦巴山脉,为陕西的工、农业发达,人口密集地区,富庶之地,号称“八百里秦川”。
炎黄子孙的起源地区
关中地区是中华民族人文初祖轩辕黄帝和神农炎帝的起源地。黄帝与炎帝被视为中华民族的始祖。《国语·晋语》载:“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二帝用师以相济也,异德之故也。”这是我们目前所能看到的最早记载炎帝、黄帝诞生地的史料。
经过史学家考证,姬水和姜水都位于今天的陕西省境内的关中地区一带,姜水位于宝鸡,姬水则是关中中部武功县一带的漆水河,两河均是渭河的支流。
因此,不管怎样,轩辕黄帝和神农炎帝都是起源于陕西省关中地区的两个血缘关系相近的部落首领。后来,两个部落展开阪泉之战,黄帝打败了炎帝,两个部落渐渐融合成华夏族,华夏族在汉朝以后称为汉人,唐朝以后又称为唐人。炎帝和黄帝也是中国文化、技术的始祖,传说他们以及他们的臣子、后代创造了上古几乎所有重要的发明。
名称由来
陆游:“经略中原必自长安始,取长安必自陇右始。”
缪希雍《葬经翼》:“关中者,天下之脊,中原之龙首也。”
吾云:“八百里秦川天府之国,五千年历史帝都之首。”
关中之名,始于战国时期,一般认为西有散关(大散关),东有函谷关,南有武关,北有萧关,取意四关之中(后增东方的潼关和北方的金锁两座)。四方的关隘,再加上陕北高原和秦岭两道天然屏障,使关中成为自古以来的兵家必争之地。古人习惯上将函谷关以西地区称为关中。《鸿门宴》:“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过秦论》:“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清钱谦益《南征吟小引》:“关中警急,秉钺者急需戡定之才,君(袁可立子袁枢)且奉简书驱车以往。”
古时的“天府之国”
关中地处陕西渭南潼关以西到宝鸡市宝鸡峡以东的地区,即现在的西安市、铜川市、宝鸡市、咸阳市和渭南、杨凌一带地区。关中土地肥沃,河流纵横,气候温和,《史记》中称其为“金城千里”、“天府之国”和“四塞之国”。自西周起,先后有13个王朝在此建都,历时1100多年。此外,中华文明的摇篮在黄河流域,而黄河文明的摇篮是在渭河流域,关中地区不仅是历史上最早称为“天府”的地方,也是历史上最早被称为“天府之国”的地方。《前汉书》第40卷记载,张良建议刘邦定都关中时说:“夫关中左崤函,右陇蜀,沃野千里,……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成都平原被称为“天府”约在公元208年,诸葛亮所作的《隆中对》提到蜀地是“天府之土”,比关中称“天府”晚了500多年。而把四川称作“天府之国”最早见于陈子昂所写的文章中,此时已比关中称“天府之国”晚了800多年。从先秦到元明时期,关中地区都曾被称作“天府”或“天府之国”,但清代以后,再也没有人把关中地区与“天府之国”联系起来了。
B. 关中是指现在什么地方
关中是指现在陕西省中部,包括西安、宝鸡、咸阳、渭南、铜川、杨凌五市一区,总面积5562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385.06万,位于中国四大地理区划之一的北方地区。
关中概况
关中,地名,是指“四关”之内,即东潼关、西散关(大震关)、南武关(蓝关)、北萧关(金锁关)。“关中”平均海拔约500米,所以有渭河平原、渭河谷地、关中盆地、关中平原等称呼,其北部为陕北黄土高原,向南则是陕南山地、秦巴山脉,为陕西的工、农业发达,人口密集地区,富庶之地,号称”八百里秦川“。
关中历史
关中南倚秦岭山脉,渭河从中穿过,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四面都有天然地形屏障,易守难攻,从战国时起就有“四塞之国”的说法,所以汉代张良用“金城千里”来概括关中的优势劝说刘邦定都关中。战国时期,张仪向秦惠王陈说“连横”之计,就称颂关中“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贸,沃野千里,蓄积多饶”,并说,“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这比成都平原获得“天府之国”的称谓早了很多。这是因为关中从战国郑国渠修好以后,就成为了物产丰富、帝王建都的风水宝地。
C. 关中一带是指现在的哪里
“由于关中最初并不是正式的地方行政区划,所以有多种解释。现在一般所说的关中,是指陕西中部秦岭以北,子午岭、黄龙山以南,陇山以东,潼关以西的区域。
“关中”地名的由来,倘以就关立论而言,检索流行的各种说法,约略有四关说、两关说、六关说、一关说这四说共五种。
四关说,最初的提出者是东晋人徐广,他在为《史记》“关中阻山河四塞”一句所作的注释中提出:“东函谷,南武关,西散关,北萧关。”徐广认为这就是“四塞”的具体含义。
两关说其实有两种:一种是西晋人潘岳提出的,他在其着作《关中记》中说:“秦西以陇关为限,东以函谷为界,二关之间是为关中。”另一种两关说,是由唐代的一部地记《三辅旧事》中所提出的:“西以散关为限,东以函谷为界,二关之中谓之关中。”(按:此句转引自南宋程大昌《雍录》,清代张澍辑本及今人陈晓捷注本“补遗”中均未收此句。)
六关说未详所出,大抵是在四关说之外又添加了潼关与金锁关。
一关说则是由唐代学者颜师古在为《史记·高帝本纪》所作注释中提出:“自函谷关以西,总名关中。”
诸关说中,可能唯有颜师古的“一关说”最接近历史真相。在“关中”地名形成的战国末期或秦代,对于秦王国(帝国)而言,最重要的关塞莫过于函谷关,六国由此鼓噪攻秦,秦国也主要由此防御来自东方的进攻,《盐铁论》所谓“秦包商洛肴函以御诸侯”者是也。至秦统一六国后,仍以函谷关为界以区分统一后的地界。
史念海、李之勤等参与编写的《陕西军事历史地理概述》一书认为:“现在一般所说的关中,是指陕西中部秦岭以北,子午岭、黄龙山以南,陇山以东,潼关以西的区域。……这里不仅将函谷关、萧关划出境外,就连武关也不在其内。”
D. 关中指的哪里的呢
关中指位于陕西省中部,秦岭和渭北北山之间。我国四大平原包括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及关中平原。关中平原也叫渭河平原,古称关中。关中平原西起宝鸡,东至潼关,东西长达三百多公里,面积约4.94万平方公里,号称“八百里秦川”。
地理位置优势
关中平原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易守难攻,因而在我国历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自古为各大王朝定都的理想之地,西安(长安)为十三朝古都足以说明一切。关中“被山带河,沃野千里,天下形胜,莫过于此。”周武王从关中起兵,东出函谷,和天下诸侯一起推翻商朝的统治,以镐京为都,开周朝基业。战国时期,秦居关中,居高临下,而后东出,以一己之力灭六国而统一天下,成就霸业。
E. 关中指的是具体哪里
“关中”的主体分布于渭河平原,位于中国地理第二阶梯之上,陕西中部区域,它南面是秦岭、北方是鄂尔多斯高原、西部是陇东高原、东边是黄河。这种山间谷地的地形,人们能够在四方驻关以自守。通俗来讲,“关中”就是“关隘之中”的意思,先秦时期,“关中”用来指函谷关、崤山以西的秦地,关中的“关”也仅仅是指函谷关,关中也常常与关外相对使用。
那么在汉代以后,西北地区需要防范匈奴、羌族等游牧民族。出于战争的需要,先后在陇山设置了崤关。从两汉开始,关中逐步与先秦的语境当中的指的秦地的天府一词相融合,关中也逐步由函谷关以内转变为四关之内的意思。今天我们所说的“关中”实际上已经不再以函谷关为界,而是以潼关为界,文中自古都是公认的王霸基业。如果形势有利,关中势力可以南下席卷巴蜀,进而图谋东方,如果形势不利,则可以闭关自守,等待机会;同时,关中之地也是中原王朝经营西北的重要支点。
我们再来说“关东”,秦、汉、唐等时期,“关”指的就是函谷关或潼关,函谷关以东被称为关东。在三国演义中,曹操袁绍等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时自称关东联军,而这时的关东指的是虎牢关以东,主要指河南、山东,位于中国地理四大区划之一的北方地区;而“关西”这个称谓,是秦汉统一之后逐步用来取代关中的名字,也就是函谷关以西之地,这主要流行于汉唐时期。汉、唐两朝,东有洛阳、西有长安,这两座京城几乎各占了一半的定都时间,统治者不再把关中平原视为中心之地,而把河洛中原是为天下之中。
汉武帝时期,驱逐匈奴,收复河套,开拓了河西走廊,设置河西四郡,这个时候关西就取代关中来称呼函谷关以西的广阔土地。公元前114年,汉武帝在河南新安修建函谷新关,旧关从此废弃,鉴于新关直入关东容易绕过,曹操便在旧关以西,修筑潼关来作为关东、关西的分界线。
而等到了元、明、清三朝,定都北京,关西的说法就彻底消失了。而关南一词主要出现于宋辽对峙时期,公元959年,后周世宗柴荣利用辽国内乱的机会出征北伐,一举收复了瀛、莫、宁三州,这三州无险可守,所以辽人北面修建了洼桥、金逸、淤口三关作为屏障,但是这三关最后还是被周君夺取。柴荣夺取这三州设立了17县,宋朝统称这17县为“关南”。
关内关外的称呼则源于明朝时期,明朝重新修筑了万里长城来防御北方,随着长城的修建,明朝设置了九个军事重镇,号称九边。军事重镇可不单单是一个城市,而是以长城为核心的军事防御体系,这其中就包含
F. 关中指的哪里
关中,地名,是指“四关”之内,即东潼关、西散关(大震关)、南武关(蓝关)、北萧关(金锁关)。
现关中地区位于陕西省中部,包括西安、宝鸡、咸阳、渭南、铜川、杨凌五市一区,总面积5562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385.06万(2015年底),位于中国四大地理区划之一的北方地区。
关中南倚秦岭山脉,渭河从中穿过,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四面都有天然地形屏障,易守难攻,从战国时起就有“四塞之国”的说法,所以汉代张良用“金城千里”来概括关中的优势劝说刘邦定都关中。
汉武帝迁移函谷关,导致将豫西弘农地区也划进“关中”的范围,这种地理分境的遗风,直到唐代仍有影响——唐代的关内道,就包括了弘农地区。要到北宋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重新划分政区,弘农地区才彻底脱陕归豫。
函谷关经过西汉的这次迁徙,又经东汉末年曹操向北改移道路,地形不再如前险要,军事价值已大不如先秦时期。加之西方的潼关代之兴起,函谷关遂逐渐衰落。
汉代以后,陕西东方门户的军事攻防战,就主要围绕潼关进行。而由函谷关而来的“关中”这一地名,也经历了由汉至宋的漫长转化期。
G. 关中具体指今天的哪
下面陕西地图中红颜色的地方就是关中包括宝鸡(宝成铁路的起点)咸阳(千年帝都秦始皇)西安(十三朝古都)铜川渭南等市
杨凌(中国唯一的农科城杨凌国家农业高新科技产业示范区)
陕西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
陕西分为陕北关中陕南三个地方。
H. 关中指的哪里
关中是指“四关”之内,即东潼关、西散关(大震关)、南武关(蓝关)、北萧关(金锁关)。现关中地区位于陕西省中部,包括西安、宝鸡、咸阳、渭南、铜川、杨凌五市一区,位于中国四大地理区划之一的北方地区。
关中南倚秦岭山脉,渭河从中穿过,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四面都有天然地形屏障,易守难攻,从战国时期就有“四塞之国”的说法,所以汉代张良用“金城千里”来概括关中的优势劝说刘邦定都关中。战国时期,张仪向秦惠王陈说“连横”之计,就称颂关中“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贸,沃野千里,蓄积多饶”,并说,“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这比成都平原获得“天府之国”的称谓早了很多。这是因为关中从战国郑国渠修好以后,就成为了物产丰富、帝王建都的风水宝地。
I. 中国古代的“关中”是现在的什么地带
大概也就是现在的陕西及周边小范围地盘。比如说东北,用脚步走的话从哪一步算起开始是东北?这种地域名都是说大概,不能太具体的
J. 关中指现在的哪些地方
关中是指“四关”之内,即东潼关(函谷关)、西散关(大震关)、南武关(蓝关)、北萧关(金锁关)。现关中地区位于陕西省中部,包括西安、宝鸡、咸阳、渭南、铜川、杨凌五市一区。
渭河平原包括西安、宝鸡、咸阳、渭南等陕西省的地市和山西省的运城和临汾两市,总共秦晋两省六个地市,这也是国家“关中平原城市群”包含的城市。
由于渭河发源于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鸟鼠山,自宝鸡流入陕西境内,自西向东流经宝鸡、咸阳、西安、渭南,由于渭河流经地方都是冲积平原,所以在陕西省域来说,称为“渭河平原”“关中平原”,站在我国疆域范围来说,称为“关中盆地”。
关中平原地处渭北北山(老龙山、嵯峨山、药王山、尧山、黄龙山、梁山等)和秦岭山脉之间,这一片地域十分辽阔,因此还被称为“天府之国”。
(10)关中现在的地理位置是什么扩展阅读:
“由于关中最初并不是正式的地方行政区划,所以有多种解释。根据《史记·货殖列传》的说法,关中自汧、雍以东至河、华。
渭谓渭水(作者按:应作‘汧谓汧水’),雍谓雍山,河谓黄河,华谓华山。但《史记》中有时将汉中、陕北也包括在关中的范围之内。后来还有些说法,大抵都是就关立论的。
一说是它在函谷关、大散关、武关和萧关之间;一说在函谷关和陇关中间;一说在函谷关和散关的中间。此外还有其他一些说法。这些说法虽然晚出,但同战国秦汉时期的所谓四塞意义大体相同,相当符合当时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