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安庆为什么叫宜城
安庆具有悠久的历史。潜山薛家岗和市郊张四墩等新石器时代的遗址见证了安庆的祖先自古就生息、繁衍在这片美丽而富饶的土地上。 东晋诗人郭璞说“此地宜城”,故别称“宜城”。南宋绍兴年间置安庆军,始得名“安庆”,嘉定十年(公元1217年)始筑安庆城。清干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至民国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为安徽省省会所在地和安徽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安徽就是“安庆”和“徽州”首字的合称。因安庆境内有座皖山,又有皖河绕流其间,春秋时期这里曾有过一个皖国,安徽简称“皖”即出于此,因此,人们常说安庆为安徽之源。
安庆是戏剧之乡。清干隆年间,发源于湖北黄梅的黄梅调传至安庆后与本地方言相结合,经严凤英等老一辈艺术家的继承与发扬,逐渐成为蜚声海内外的剧种一一黄梅戏。((天仙配》、《女驸马》等着名曲目脍炙人口,深受海内外广大戏曲爱好者的喜爱。干隆年间,安庆四大徽班晋京演出,深受京城皇族及百姓的喜爱。徽班领袖程长庚融昆曲、汉调等剧种之长,创造了国粹艺术——京剧,而被誉为“京剧鼻祖”。
安庆是中华禅宗圣地。东汉初年,佛教传入中国。至唐宋年间,禅宗成为中国佛教的主流,中华禅宗开山鼻祖二祖慧可受达摩心法只身南下司空山,开宗立派,三祖僧璨完成了禅宗的理论体系。至今安庆境内仍留有二祖禅堂、三祖寺和迎江寺等诸多的佛教活动场所。
安庆是中国较早接受现代文明的城市之一。1861年,曾国藩在安庆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云集了诸如徐寿、华衡芳、李善兰等中国一流的科学家,制造了中国第一台蒸汽机和第一艘机动船。安徽的第一座发电厂、第一座自来水厂、第一家电报局、第一个图书馆、第一所大学、第一张报纸都诞生在这里。
奇山秀水、交通便捷
安庆自然景观秀丽。有雄奇灵秀的古南岳——天柱山,长江绝岛——小孤山,海上蓬莱——浮山,南国古长城——白崖寨,蜿蜒似龙——大龙山,高山平湖——花亭湖,避暑胜地——妙道山和城中翡翠——大湖等旅游区。全市现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处,国家森林公园5处,国家地质公园1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l处,省级风景名胜区6处以及省级以上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1处,是八百里皖江北岸唯一的一座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安庆交通便捷、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自古就有“万里长江此咽喉,吴楚分疆第一州”之称。这里曾发生过太平天国“安庆保卫战”、解放战争时期的“渡江战役”等着名战役。今天的安庆已成为皖西南及华东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长江流经安庆段达260公里。民航已开通到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温州、厦门、景德镇等地航线。合九铁路连通南北,沪蓉高速横贯东西,沿江铁路即将修建,安庆人民百年的大桥梦已成现实, 长江天堑变通途。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B. 安徽省宜城市属于哪个市
宜城市不属于安徽省,宜城市属于湖北省襄阳市。
宜城市位于湖北西北部、汉江中游,版图面积2115平方公里,市区东临汉江,西拥鲤鱼湖,城区面积25平方公里。
宜城历史悠久,是“千年古县”,建制于汉惠帝三年(公元前192年),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建城史。宜城人杰地灵,是楚国鼎盛时期的都城,辞赋文学鼻祖宋玉的家乡,抗日英雄张自忠将军的殉国地。
宜城物华天宝,是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县市、全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县市,是全国优质粮工程县市、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国家农产品生产主体功能区。宜城区位独特,地处荆襄要道,自古乃兵家必争之地。境内交通发达,5分钟可以进入全国高速路网,50分钟可达襄阳火车站和襄阳机场。
(2)宜城地理位置怎么样扩展阅读
截至2019年6月,宜城市辖8个镇:小河镇、郑集镇、孔湾镇、刘猴镇、雷河镇、王集镇、板桥店镇、流水镇。具体介绍以下几个镇:
1、小河镇为湖北省襄阳市宜城市辖镇。1949年为第四区,1953年为第十区,1956年设小河乡,1958年为管理区,1963年改第二区,1974年为小河公社,1984年置乡,1990年建镇。2004年原小河镇与朱市镇合并,组成大小河镇。
2、孔湾镇位于襄阳市最南端,焦柳铁路、襄荆高速公路、207国道穿境而过,蛮河流经孔湾镇7个村,地势平坦,土地肥沃,资源丰富,是鄂西北地区的蔬菜大镇,以盛产大白菜和青皮冬瓜而闻名。
3、宜城市流水镇位于湖北省宜城东南部,汉水东岸,大洪山西部,由原讴乐乡和流水镇合并而成,省襄南监狱、省邓林劳教所分布其中,版图面积580平方公里,占宜城市版图面积四分之一强,东、南、北三面分别与随州市、钟祥市、襄阳市等三个历史文化名城接壤。
C. 湖北宜城市怎么样,是不是很穷的地方,当地事业编制一年能收入多少钱民风政风如何请知情者介绍下!
哥们,一看就知道你是参加了宜城的招硕引博之类的吧....宜城这个地方是个典型的中部县级城市,在襄阳来讲还算是比较可以的地方,农业大市。如果是事业编的话每个人的工资加津贴大概在1600左右。这里的民风还好,就是打麻将的风气特别盛,这个应该全国都一样的;至于政风的话,好像不太好,不过湖北这边好像都差不多。这里的典型特点就是各种吃的很多,到处都是酒店餐馆之类的,宜城大虾应该听说过吧。友情提醒,如果想要过安逸舒适的生活的话,这里还是不错的,但是要想一盏宏图,如果不是能力不是很突出,那就使劲拼关系吧!
D. 宜城是个什么样的城市
人口民族
2006年末全市总人口56.4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2.86万人,乡村人口33.59万人,全年出生人口4770人,出生率8.45 ‰;死亡人口3278人,死亡率5.81‰;自然增长率为2.64‰。 宜城市汉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9.7%。 少数民族有回、满、壮、苗、黎、瑶、藏、蒙古、土家、锡伯、维吾尔等,人口为0.12万人,约占人口0.23%。分布在全市各镇(办事处),主要集中在流水镇和板桥店镇。少数民族以回族为主,回族人口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80%以上。
领导班子(2009年)
市 委 朱慧 书记 人大主任 周森锋 副书记、市长 何飞 副书记 孙纯科 副书记、纪委书记 白志奇 常委、 人武部政委 郑士忠 常委、 常务副市长 王绍洪 常委、 政法委书记 阳以诚 常委、 统战部长 黄进 常委、 组织部长 罗兴斌 常委、 副市长 楚定立 常委、 宣传部长 方泽顺 常委(挂职) 市 人 大 黄平用 副主任 刘正忠 副主任 常建国 副主任 何晓波 副主任 王久华 副主任 李明国 副主任 市 政 府 周森锋 市长 郑士忠 常委、常务副市长 罗兴斌 副市长 尚 瑾 副市长 楚定立 副市长 刘清喜 副市长 张驰 副市长 罗庆昌 副市长 孙瑞杰 副市长本数据来源于网络地图,最终结果以网络地图数据为准。
赵晓燕 副市长
市 政 协 石昌国 主席 陈运才 副主席 张富山 副主席 朱寿成 副主席 盛建国 行政区划
宜城市现辖8个镇、2个街道办事处,1个经济开发区,1个工业园区。小河镇、郑集镇、孔湾镇、刘猴镇、雷河发展区、王集镇、板桥店镇、流水镇、鄢城街道办事处、南营街道办事处、宜城经济开发区、大雁工业园区。
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宜城历史悠久。夏为巳阝国。周时为罗、鄀鄢地,春秋时并于楚,为巳阝、鄀、鄢3邑。秦时为鄢、巳阝、鄀3县,隶属南郡。汉惠帝三年(公元前192年)改鄢县为宜城县。后变更分合,至唐天宝七年(748年)又改名宜城县,宋、元、清名因之。1945年为纪念抗日将领张自忠殉国,更名自忠县,隶属湖北省第五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47年12月以后,汉水以东地区隶属中共襄枣宜县。1948年7月后,汉水以西地区隶属中共荆钟宜县。1949年1月,宜城全境解放,5月中共湖北省委撤销襄枣宜县、荆钟宜县,恢复宜城县建制,隶属湖北省襄阳行政区专员公署。1983年,襄阳地区与襄樊市合并,宜城改属襄樊市,县政府驻城关镇。1994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宜城县,设立宜城市(县级),以原宜城县行政区域为宜城市行政区域,由襄樊市代管。市政府驻鄢城街道办事处。现辖8个镇、2个街道办事处,1个经济开发区,1个工业园区,即:小河镇、郑集镇、孔湾镇、刘猴镇、雷河镇、王集镇、板桥店镇、流水镇、鄢城街道办事处、南营街道办事处、宜城经济开发区、大雁工业园区。
编辑本段经济发展
工业经济
2007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81家,比上年净增20家。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39.01亿元,增长40.9%。 其中:中央、省属企业完成产值9.39亿元,市属企业完成产值29.61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6%和59.8%。食品、化工和纺织三大支柱产业, 共完成工业产值32.09 亿元,增长42 % 。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82.3 %。亿元企业明显增加,到2007年底 ,产值超亿元的企业已达到9 家。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平稳增长。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0.68亿元,增长40.4%。产销衔接较好,产品销售率达到97%,比上年提高3.3个百分点;企业主营业务收入36.22亿元,比上年增长29.1%;实现利税总额1.87亿元,增长24.9%,其中,实现利润5700万元,增长14.2%; 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31.07,比上年提高10.81个百分点。 建筑业较快增长。全市资质三级以上建筑企业实现总产值6.98 亿元,比上年增长2.6%。
金融
副主席 王国华 副主席
金融
2007年实现财政总收入28598万元,比上年增长15.49%,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7289万元,增长15.6%。其中:国税增长17.99 %;地税增长16.4 %;财政增长14.53%。全年财政支出62586万元,增长32.15 %。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 41.81亿元,比年初增加 5.7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3.64亿元,比年初增加4.15亿元。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9.66亿元,比年初增加1.13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增加2.03亿元。 全市财险寿险两家保险公司全年完成保费收入12434万元,比上年增长17.2%。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8717万元;人身险保费收入3717万元。全年赔款及给付4892万元。其中,财产险赔款支出4472万元,人身险赔款支出420万元。
经济概况
经综合核算,2007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50.9亿元,比上年增长15.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49亿元,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19.18亿元,增长26.7%;第三产业增加值15.22亿元,增长15.1 %,三次产业比例为32.4:37.7:29.9 。按常住人口计算,当年人均生产总值(GDP)9941元,比上年增加1699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5.3%。
农业
2007年,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22920万元,比上年增长7.8 %。粮食种植面积62768公顷,比上年增加3648公顷;棉花种植面积7413公顷,增加1141公顷;油料种植面积21071公顷,减少5205公顷。全年粮食总产量51.88万吨,比上年增产3.55万吨,增长7.3%;其中:夏粮产量16.24万吨,秋粮产量35.64 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26.9 %和0.3%。棉花总产量8470吨,增产1237吨,增长17.1%;油料产量6.93万吨,减产1.32万吨,下降15.9% 。全年生猪出栏61万头,同比增长23.2 %;牛出栏5万头,与上年持平 ;羊出栏5.01万只,同比增长7%;家禽出笼760.39万只,同比增长7.9%;禽蛋产量1.58万吨,同比下降2 %;水产品产量2.22万吨,同比下降10.8 %。 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52.64万千瓦,比上年增长3.3%;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5万吨,比上年增长5%;农村用电量6672万千瓦时,增长22.9%;全市有效灌溉面积达28214公顷,新增533公顷。
消费物价
2007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5.02,涨幅比上年提高3.61个百分点。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为105.22%,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0.13%。
编辑本段地理位置
宜城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汉江中游。东界随州、枣阳,南接钟祥、荆门,西邻南漳,北抵襄阳。地处东经111°57′-112°45′,北纬31°26′-31°54′。东西长76公里,南北宽53公里,总面积2115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宜城版图呈“蝴蝶状”。整个地形变化有规律,汉水将全境自然分割为东西两大部分,以汉水为界,分别往东部西部呈平原、丘陵、山地变势,阶梯式延伸。东西两面环山高起,中部河谷平原,北高南低,向南敞开。东部属大洪山余脉,北端山脉呈东西走向。南端多南北走向,微向西南倾斜,与襄阳、枣阳、随州交界处到汉江冲积平原为低山丘陵区。西部属荆山余脉,多呈南北走向,为丘陵区。海拔在150米以上的山地面积431.1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20.4%,海拔在50至150米之间的丘陵面积1622.9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76.8%;海拔在50米以下的平原面积59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2.8%。
水系
境内河流,以汉水为主干,构成“扇形状”。汉水以东主要有莺河、落花河、牌坊河、响水沟、南洲河、麻雀河、连江河、黑石沟等支流,汉水以西主要有蛮河、木渠沟、碑河等。流域面积在5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共103条,全长1096.3公里,其中100平方公里以上(一级)9条,50至100平方公里(二级)7条,5至50平方公里(三级)87条。境内河流已开发57条,占河流总数的55.33%。汉江又称汉水,是长江最大支流。宜城境段,俗称大河,境内河段长59公里,汇纳蛮河、莺河等大小支流十余条。流域面积平方公里,水能蕴藏量达12540千瓦,最大洪峰流量达52400立方米/秒,为境内最大河流。蛮河又称小河,境内河段长63公里,汇纳大小河流24条,流域面积663.6平方公里,水能蕴藏量4465千瓦。上游建三道河水库、石门水库等,从南漳、武镇到宜城岛口,修建了百里长渠。莺河又称南泉河,境内河段长59.4公里,汇纳大小河流23条,流域面积403.9平方公里。于上游宜城、枣阳交界处建有大型水库——莺河一库,于马头山东建中型水库——莺河二库;下游建有小(二)型水库7座。水能蕴藏量1776千瓦,已开发520千瓦。已利用面积302.6平方公里,占整个流域面积79.6%。莺河一库总库容11950万立方米,莺河二库总库容8240万立方米。
气 候
宜城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春秋季短,冬夏季长。冬半年盛行偏北风,夏半年盛行偏南风。冬冷夏热,陆性率64%,有典型的大陆气候特征。 境内各地年降水量在800至1000毫米之间,年平均降水天数为116.4天。降水分布趋势是东西山区多于中部丘陵平原区,北部少,南部多。历年自然降水状况大致是丰雨年、缺雨年和正常年各占三分之一。 日照时数多年平均为1900小时,日照百分率为44%,为全省日照时数高值区。一年中日照最多的月份是8月,占56%,最少的是2、3月,占36%。 年平均气温15至16 ℃,境内各地年平均气温相差不过0.5℃。气温一般1月为最冷,平均2.6℃,7月最热,平均28℃。
生物资源
宜城地处北亚热带季风气候,有利于生物生长繁殖,生物种类较多,资源丰富。农、林、牧、副、鱼等生物资源种类共有1190种,其中:植物910种,动物类280余种。农作物品种313个,粮食品种257个,其中水稻141个,小麦62个,大麦9个,豌豆8个,黄豆12个,其它秋杂粮25个。棉花品种13个,油料品种28个,绿肥6个(以紫云英、苕子为主);野生植物主要有:化香、水竹、斑竹、桂竹、山楂、檀木、棠梨、盐肤木、六月雪、葛藤、紫藤、野葡萄、金银花、杜鹃、牡丹、桔梗、百合、灵芝、麦冬、兰花等。野生动物有70余种、主要有:鸟类32种,爬行类5种,两栖类5种,兽类11种,属国家二类保护的陆生动物5种,分别是:豺、红腹锦鸡、苍鹰、黄喉貂、斑羚。属省级保护的陆生野生动物25种,分别是:狼、黄腹鼬、狗獾、猪獾、花面狸、小麂、华南兔、赤腹松鼠、普通鸬鹚、大白鹭、华东环颈雉、董鸡、珠颈斑鸠、棕腹啄木鸟、八哥、灰喜鹊、喜鹊、大嘴乌鸦、戴胜、大山雀、王锦蛇、乌梢蛇、中华大蟾蜍、黑斑蛙、湖北金线蛙等。
E. 宜城怎么样,宜城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楚皇城遗址
楚王城位于宜
城县城南7.5公里处,东临汉江水,西望金牛山,南近蛮河,北溯襄阳。春秋日期王城一度为楚国的都城,又名鄢都。城墙为夯筑土城墙,周长6440米,厚13.05米。紫禁城、白龙池、烽火台、金银冢(楚昭王墓)、晒金坡等遗迹现尚存。建国后,先后出土珍贵文物有青铜方壶、铜车辔、硬币、兵器、印鉴等1000余件,现存放王城文物陈列室。[25]
白起渠
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楚,他命令士兵在鄢城西100多公里的地方垒石筑坝,围堰蓄水。大水直冲鄢城。水从城西灌倒城东,城中数十万军民皆被溺死。后来,这条水渠被开发利用,灌溉数千顷,宜城从此成为鱼米之乡。
张自忠将军殉国处
着名抗日爱国将领张自忠殉国
处,位于宜城、襄阳两县交界的长山,距宜城县城约25公里。在两百多米高的长山顶上,有一座青石砌成的巍峨壮观的纪念亭,纪念亭正中矗立着一通石碑,高大、肃穆、庄严、朴实,纪念亭从底到顶共22层,由95块条石连接而成。石碑正面上侧铭刻“第一周年纪念”,正中铭刻“张上将自忠殉国处”,下侧铭刻“中华民国三十年五月十六日敬立”。
张自忠将军纪念馆
张自忠将军纪念馆位于湖北省宜城市襄沙大道烈士陵园内,始建于1991年5月,为纪念张自忠将军殉国51周年暨诞辰100周年修建落成。在宜城市十里长山张自忠将军殉国的地方,建有张上将自忠殉国处纪念碑和同难官兵公墓。
纪念馆占地面积747平方米,呈四合院古今建筑风格。分为碑廊、展示厅、放映厅、字画室四部分,陈列图片、字画和遗物800余幅(件),制作有南瓜店战役沙盘。纪念馆陈
列内容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充分展示了张自忠将军艰难曲折的经历和从政治军风范及高尚的人格魅力,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场所。
市博物馆
宜城市博物馆成立于1982年2月,现有干部职工13人,具备大专以上学历的5人,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7人。内设考古部、保管部、陈列部、内保股、办公室、文物保护修复中心六个部门。位于宜城市中华大道9号,总占地面积22544平方米、建筑面积5591多平方米。现有馆藏文物10100余件(套),其中国家一级文物12件(套),二级文物60件(套),三级文物265件(套)。属财政全额拨款的文化事业单位,隶属于宜城市文化旅游和新闻出版局。
F. 宜城地理位置
宜城自然地理:宜城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汉江中游。东界随州、枣阳,南接钟祥、荆门,西邻南漳,北抵襄阳。地处东经111°57′-112°45′,北纬31°26′-31°54′。东西宽76公里,南北长53公里,版图呈“蝴蝶状”,总面积2115平方公里。整个地势自西北微向东南倾斜。属鄂中丘陵区,其地形分为三种类型:东部和西南部为低山丘陵,海拔在150米以上,面积为431.1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20.4%;中部和西北部为岗地,。海拔在50至150米之间,面积为1622.9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76.8%;汉水两岸为冲击平原,海拔在50米以下,面积为59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2.8%。水系以汉水为骨干,构成“树枝状”。流域面积在5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103条,蛮河是汉江的最大支流。地貌组成大致为四山一水五分田。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四季分明,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无霜期240天左右,年降水量在850至1000毫米之间,年日照1800至2100小时,年平均气温15至16°C,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6%。 宜城这块古老的土地,人才辈出。古有宋玉、向朗、向庞、马良、马谡、钟亮、王凝、周仁寿、鲁桂元、王万芳等仁人志士;近代、现代涌现出王全芝、胡天经、谭籍安、王全成、胡培洲、王文锦、杨世健、杨有鸿、杨有鹏、范家义、胡东之等许多革命英雄。宜东新街有豫鄂边区临时省苏维埃政府遗址和红军枪炮子弹厂、红军被服厂、红军医院以及张上将自忠殉国处、张上将同难官兵公墓等革命遗址。
G. 古代的鄢城是现在的哪
鄢城在今湖北省宜城市。
宜城市的地理位置:宜城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汉江中游。东界随州、枣阳,南接钟祥、荆门,西邻南漳,北抵襄阳。地处东经111°57′-112°45′,北纬31°26′-31°54′。东西长76公里,南北宽53公里,总面积2115平方公里。
宜城市称谓的历史:
1、夏为巳国;
2、周为罗、鄀鄢地;
3、春秋时并于楚,为巳阝、鄀、鄢3邑;
4、秦时为鄢、巳阝、鄀3县,隶属南郡;
5、公元前192年(汉惠帝三年),改鄢县为宜城县;
6、748年(唐天宝七年)又改名宜城县,宋、元、清名因之;
(7)宜城地理位置怎么样扩展阅读
鄢城的相关历史事件:
鄢郢之战,是指周赧王三十六年至三十七年(前279年-前278年),秦国名将白起率军伐楚,攻破楚国别都鄢(今湖北宜城东南)、都城郢(今湖北江陵西北),重创楚军主力的大规模作战。
在战争中,秦将白起选择最佳出兵时机和进军路线,取得攻楚的战略主动。秦军孤军客战楚境,期于死地求生,乘楚王城池不修,边备废弛之机,采取掏心战术攻入楚国。
并采用了决水攻城的战术攻克楚国别都鄢城,然后沿长江东下深入楚境,攻陷楚国国都郢,焚毁楚国的宗庙和夷陵,取得最后的胜利。此战,秦国获得了楚国大量国土;楚国被迫迁都,国力受到极大削弱。
H. 成都位于湖北宜城什么方位
1、四川省成都市的地理坐标是:30.5752593808,104.0642904524(即北纬N30°34′30.93″ ,东经E104°03′51.45″)。湖北省襄阳市宜城市的地理位置是:31.7218685542,112.2519568776(即北纬N31°43′18.73″,东经E112°15′7.04″)。
2、成都市的纬度低于宜城市,方位在宜城市之南;成都市的经度低于宜城市,位置在宜城市之西。
3、综合上述地理位置信息,成都位于宜城的西面偏南。量吹缠绵的直线距离为798.5公里。
I. 宜城属于南方还是北方
这个根据地理位置的话,应该是属于南方的城市吧。
J. 湖北宜城市是平原还是山区人口有多少万老百姓经济收入怎么样谢谢
宜城是平原,全市总人口56.4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2.86万人,乡村人口33.59万人,经综合核算,2007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50.9亿元,比上年增长15.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49亿元,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19.18亿元,增长26.7%;第三产业增加值15.22亿元,增长15.1 %,三次产业比例为32.4:37.7:29.9 。按常住人口计算,当年人均生产总值(GDP)9941元,比上年增加1699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