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做地理老师应该具备哪些条件
B. 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科研工作者
成为一名优秀的科研工作者:
1、强化责任意识
责任意识是做一名合格的科研工作者人文素养(大目标,大责任)。
2、砥砺诚信品行
诚信的品行是做一名合格的科研工作者道德基础(坦荡、诚实、守信)。
3、树立严谨作风(崇尚科学、规范严谨)
严谨的作风是做一名合格的科研工作者行为特征。
4、培养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是做一名合格的科研工作者之魂(标新立异、革新创造)。
5、善用科学方法
科学方法是做一名合格的科研工作者利器(融会贯通、应用自如)。
6、锻炼抗压能力
提高应对挫折的心理承受力、乐观、豁达、化解。
当前出现科学道德和学风缺失的根本原因:
一是科学研究与市场利益衔接;二是科研项目和经费成为稀缺资源;三是大学、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的评价导向趋形式化、锦标化;四是个人对物质利益的崇拜超越了科学道德的尊崇。
要强化责任意识、砥砺诚信品行、树立严谨作风、培养创新精神、善用科学方法、锻炼抗压能力,不仅在专业领域里要追求进步和创新,更要在协作精神、奉献精神、哲学思想、社会责任感、人本主义精神等方面追求卓越和优秀,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科研工作者。
C. 如何做好一名科研工作者
1、在外人看来,是个书呆子。有十分优秀扎实的专业基础,这就是要爱学习。 2、要有极强的钻研精神,一个问题不解决决不罢休。 3、要有很好的开拓精神,想别人没想到的、研究没有人研究出的问题。 4、要远大的理想,不是实用主义者
D. 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地质学家
(1)首先,要勤于观察地理现象,多思考其形成。无论在工作还是在生活中,要重视观察地理现象,善于发现现象,思考背后的原因。
(2)其次,要重视野外考察,多实践,不断积累学科认识经验。地理学是一门需要实地观察或者观测的学科。
地质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球。地球包括固体地球及其外部的大气。固体地球包括最外层的地壳、中间的地幔及地核三个主要的层圈。目前,主要是研究固体地球的上层,即地壳和地幔的上部。
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公里 。其核心可能是以铁、镍为主的金属,称为地核,半径约3400公里。在地核之外,是厚度近2900公里的地幔。地幔之外是薄厚不一的地壳,已知最厚处为75公里,最薄处仅5公里左右,平均厚度约35公里。
地核的内层是固体,也有科学家认为是在强大压力下原子壳层已被破坏的超固体。外层是具有液体性质的物质,还推测有电流在其中运动,被认为是地球磁场的本原。外层的厚度约为2220公里。
地幔下部是含有较多金属硫化物和氧化物的非晶体固体物质;地幔上部成份与橄榄岩大致相当;与地壳相接部分和地壳均具有刚硬的性质,合称为岩石圈,厚度约为60~120公里;在岩石圈之下为一层具有可塑性、可以缓慢流动、厚度约为100公里的软流圈。
地壳表面的海洋、湖泊、河流等水体约占地表总面积的74%。呈液态的地表水与冻结在两极地区和高山上的冰川,以及土壤、岩石中的地下水,组成地球的水圈。
地球的外层是大气圈。大气主要集中于高度不超过16公里的近地面中,成份以氮和氧为主。离地越远,大气越稀薄,而且成份也有变化。在100公里外,大气逐渐不能保持分子状态,而以带电粒子的形态出现,其稀薄程度超过人造的真空。带电粒子受到地球磁场的控制,形成能够阻挡来自太阳和宇宙带电粒子流冲击的电磁层。
地球的水圈和大气圈通过水的蒸发、凝结、降水和气体的溶解、挥发等方式互相渗透和影响。固体的地球界面上下,是大气和水活动的场所。岩石圈的物质也不断运动 ,并通过火山喷发的形式进入水圈和大气圈。地球各圈层的相互作用不断改变着地球的面貌。
地球的这些圈层,是由于其组成物质的重力差异作用而逐渐形成的。地球上的任何质点均受到地球引力和惯性离心力的作用,这两种力的合力就是重力。地球表面重力吸住了大气和水,并对他们的运动产生了影响
以上内容参考:地质学家
E. 《自然地理》其他职业的人怎样成为科研人员 只要你善于观察问题,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提出问题,
科研工作者,确实需要善于观察问题、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提出问题、善于……爱学习、爱实践……
但是,上述这些因素,并不是一个人成为科研工作者的唯一因素,更不是决定性因素……
真正决定一个人能不能成为科研工作者的,是他本身是否具备相关的专业技术。
只有他的专业技术水平达标,他才能有成为科研工作者的可能性。
如果只是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爱学习、爱实践,那么,他最多也就能成为一个科学爱好者而已……没有专业技术的支撑,他是成不了科研工作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