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汶川县的地理位置
汶川县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边缘,居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东南部,东邻彭州市、都江堰市,南靠崇州市、大邑县,西接宝兴、小金县,西北和东北分别与理县、茂县相连,县域东西宽84公里,南北长105公里,总面积8820平方千米,森林覆盖率达48%。县城威州镇位于县境北部岷江与杂谷脑河交会处,海拔1325米,周围有茶坪山脉、邛崃山脉等众多山体围绕,距省城成都146公里、州府马尔康246公里,国道213、317线穿城而过。
㈡ 汶川在哪里
四川省西北,汶(wèn)川县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边缘,居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东南部,东邻彭州市、都江堰市,南靠崇州市、大邑县,西接宝兴、小金县,西北和东北分别与理县、茂县相连,县域东西宽84公里,南北长105公里,总面积8820平方千米,森林覆盖率达48%。县城威州镇位于县境北部岷江与杂谷脑河交会处,海拔1325米,周围有茶坪山脉、邛崃山脉等众多山体围绕,距省城成都146公里、州府马尔康246公里,国道213、317线穿城而过。
㈢ 汶川县的地理位置和经纬度位置 纬度位置!一定要精确的~
汶川县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境内,因汶水得名,是中国四个羌族聚居县之一.地图坐标北纬30°45′~31°43′与东经102°51′~103°44′之间,东西宽84公里,南北长105公里.
㈣ 四川汶川的地理位置
四川省的汶川县的地理位置位于四川省西北部,素有“阳光谷地、熊猫家园、康养汶川”之美誉,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有国家AAAAA级景区汶川特别旅游区、国家AAAA级景区大禹文化旅游区等景点,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风光秀美、特色鲜明,是藏、羌、回、汉等各族群众交汇融合的地带,是全国四大羌族聚居县之一,国家羌文化生态体验区,农业、畜牧业占经济比重较大,为农业旅游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三、 汶川县发展农业旅游存在的问题 就目前来看,汶川县农业旅游的发展,虽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果,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第一,政府职能需进一步加强。农业旅游涉及林业、农业、水利、交通、建设、旅游、环保等部门,缺乏统一规划、管理和引导。项目建设重复严重,特色不明显,没有充分体现“农”趣、“农”味、“农”气;同时水电、道路、通讯、卫生等基础设施滞后于农业旅游的发展速度,制约了可持续发展。政府应该充分发挥指导和协调作用,引导企业对旅游产品进行深度挖掘和开发,在观光果园、森林公园、垂钓园和“农家乐”基础上,进一步形成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第二,需要进一步完善农业旅游顶层设计和有操作性、针对性的农业旅游实施详规。?汶川县有关部门应该通力协作,制定实施细则和详细规划,科学安排、合理布局,规范准入渠道,提高准入门槛,避免重复建设,在汶川县8镇4乡实现“差异化发展”。第三,产品类型较为单一。从农业旅游产品设计的角度看,也带有滞后性,未针对汶川特有的民俗文化、少数民族文化等,对农业旅游产品进行包装、设计,使其缺少一定的独特性,导致产品附加价值较低,无法对游客产生较强的吸引力。第四,建设资金紧张。由于汶川县农业经济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政府是农业旅游建设的主导部门,其资金来源以财政拨款为主,还未引进外来资金,对当地农民投入积极性的调动工作也未取得较好的效果,导致其资金来源较为单一,抑制了该地农业旅游业的发展。 来源:中国经贸
㈤ 四川位于什么地震带,从地理位置上看,汶川位于杭州的什么方向
四川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从地理位置上看,汶川位于杭州的(西北)方向。
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又称“欧亚地震带”,主要分布于欧亚大陆,从印度尼西亚开始,经中南半岛西部和我国的云、贵、川、青、藏地区,以及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阿富汗、伊朗、土耳其到地中海北岸,一直还伸到大西洋的亚速尔群岛。
汶川县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境内,因汶水得名,是中国四个羌族聚居县之一。地图坐标北纬30°45′~31°43′与东经102°51′~103°44′之间。
杭州的地理坐标为坐标为东经118°21′-120°30′,北纬29°11′-30°33′。市中心地理坐标为东经120°12′,北纬30°16′。所以汶川位于杭州的西北方向。
(5)汶川地理位置是什么方向扩展阅读
四川省的地震大多分布在东经104度以西地区,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地震带(区)上。
1、鲜水河地震带。从甘孜县起,经炉霍、道孚、康定等县,到泸定县南部为止,全带都在甘孜藏族自治州境内,由西北向东南延伸,是四川省地震最多、最强的一条地震带。
该地震带上曾发生过8次7级和7级以上大地震,最大的一次是1786年康定泸定间73/4级别地震。
2、安宁河-则木河地震带。北起石棉县,向南经冕宁县、西昌市转向东南方向,再经普格县、宁南县,到云南省的巧家县止,主要在凉山彝族自治州境内。
带内曾发生6级和7级以上地震3次,最大的两次是1536年西昌北7.5级地震和1850年西昌普格间7.5级地震,后者造成了2万多人死亡,是四川省伤亡人数最多的一次地震。
3、金沙江地震带。在甘孜藏族自治州境风,沿金沙江东侧,北起德格县,经白玉、巴塘两县南到得荣县止,沿南北方向延伸,带内曾发生过1870年巴塘7.285级地震和1989年巴塘6.7级强震群。
4、松潘-较场地震带。主要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境风,包括九寨沟、松潘、平武等县和茂县的较场等地,带内曾发生过7级以上地震4次,最大为1933年茂县叠溪7.5级地震。
5、龙门山地震带。从青川县起,经北川、茂县、绵竹、汶川、都江堰、大邑、宝兴等县市,到泸定县附近为止,呈东北-西南方向展布,与龙门山脉大体一致,带内曾发生过6.0-6.9级地震5次,最大地震是2008年汶川8.0级大地震。
2013年4月20日,北京时间8时02分位于雅安芦山县发生7,0级强震,其为龙门山地震带南段。
6、理塘地震带。主要在甘孜藏族自治州理塘县境内,呈西北-东南向展布,带内曾发生过1948年理塘7.3级地震。
7、木里-盐源地震区。在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县和盐源县境内,向南可延伸到云南省宁蒗县,区内曾发生过6.0-6.9级地震5次,最大地震是1976年盐源、宁蒗间6.7级地震。
8、名山-马边-昭通地震带。北起名山县,经峨边、马边、雷波等县,南到云南省昭通市的永善、大关等县,近南北线展布,带内曾发生7级和7级以上地震2次,最大为1974年永善7.1级地震。
㈥ 汶川在都江堰市的什么方向和位置(地图)
汶川在都江堰市的西北方(11点钟方向),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边缘。属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境内。
汶川地处四川盆地西北边缘,龙门山脉和邛崃山脉分别位于县域东北与西南部;岷江及其支流杂谷脑河、草坡河、寿江为境内主要河流。
因汶水而得名汶川。
㈦ 汶川的具体位置是多少
汶川的具体位置如下,它位于四川省。 驾车从成都出发,过了都江堰,沿着都汶高速一直_,就进入了汶川地界。和川西的多彩不同,汶川境内多是石头山,有一种荒凉感。汶川原本就是一个坐落在高山之中的小县城,山地多,平地少,当年地震时,从山上滚下的巨石也给小城带来巨大伤害。地震后,汶川就地重建,地理空间不再满目疮痍,但伤痛留在了心里。 地震遗产是大自然留给人类的一项另类“遗产”,也被视为“黑色旅游”的一部分。这一“遗产”通常与死亡、灾难、悲剧联系在一起,这种旅游方式也时常引起争议。多年过去,当年的废墟已长满了绿树,爬满了青苔,游客的讲解员就是本地人,向到访者讲起自己亲历的汶川大地震的诸多的细节,格外令人动容。我很想知道,每天这样重复讲解,心中的伤口是否已经结起了茧子?汶川旅游提出了一个宣传口号,叫作“无忧之城”,希望时间真的可以治愈—切。 来源:中国国家旅游
㈧ 汶川在什么地方
四川省 汶川县位于四川省西北部、阿坝州境东南部的岷江两岸。是阿坝州的南大门,有“川西锁钥”和“西羌门户”之称。是大禹的故乡。县城-威州镇,居县北部杂谷脑河与岷江交汇地,海拔1326米,距省会成都159公里,距州府马尔康204公里。县境东西宽84公里,南北长105公里,总面积4084平方公里。界于北纬30°45′~31°43′与东经102°51′~103°44′之间。东邻彭州市、都江堰市,南靠崇庆、大邑两县,西接宝兴与小金县,西北至东北分别与理县、茂县相连。东北部为龙门山脉所控,西南部受制于邛崃山系。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西部多分布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山,四姑娘山海拔为6250米;东南部漩口地区的岷江出口处海拔仅780米。岷江由县北部入境,贯穿东部,长达88公里。杂谷脑河、草坡河、寿江为县境岷江主要支流,由西向东,分别在北部、东部、南部注入岷江。沿岷江及各大支流河谷、半山地带为全县主要经济活动区。西部开发较少;西南部为着名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卧龙大熊猫自然保护区,1970年正式建为卧龙特别行政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大熊猫研究中心设此。
㈨ 汶川位于四川的哪个方向
汶川县“因县西汶水为名”,东西宽84公里,南北长105公里,而汶水即为岷江。如果可以鸟瞰这里,蜿蜒的岷江由县北部入境,贯穿东部,长达88公里。你也会发现,这里的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西部多分布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山,四姑娘山海拔更高为6250米,东南部岷江出口处海拔则仅为780米。相对高差大, 地形坡度陡, 临空面发育, 沟谷纵横,切割强烈。西南部受制于邛崃山系,东北部为龙门山脉所控。
我国受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推挤,地震活动比较频繁。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研究员张国民告诉新华社记者,从大的方面来说,汶川地处我国一个大地震带——南北地震带上,中部地区的中轴地震带位于经度100度到105度之间,涉及地区包括从宁夏经甘肃东部、四川西部直至云南,属于我国的地震密集带。从小的方面说,汶川又在四川的龙门山地震带上。因此,这里发生地震的几率较高。
斜跨北东南西方向的龙门山断裂带,位于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东缘之间,其规模大而位置特殊。该地震带长约400公里,宽70公里。
变化多端的地形地貌是大地构造活动与地表共同孕育的结果。龙门山形成于中生代和早新生代。
现今龙门山最显着的地貌特征就是南北分段性:北段海拔普遍处在1 000 m至2 000 m之间。沿北东方向,龙门山北段和四川盆地之间界限逐渐模糊;南段地形陡峭,盆山界限清楚。
龙门山地区宏观上看构造性质相似, 受力环境一致, 地质学家近年来进行了不少整体研究。汶川县处于九顶山新华夏构造带, 地质构造复杂, 断层、褶皱发育, 构造对岩土体的改造强烈。同时, 区域构造运动应力场的作用使岩体节理裂隙发育, 岩性破碎, 结构面发育, 从而使岩体力学性质大为变化, 为地质灾害的发育提供了条件。
1610~1900年龙门山地震带只有2次强震记载,而1900年后的阶段较为活跃,1900年至2000年这100年间5级以上地震则比较完整, 共发生14次地震, 即1900年邛崃地震、1913年北川地震、1933年理县和茂县地震、1940年茂县地震、1941年康定地震、1949年康定地震、1952年康定和汶川地震、1958年北川地震、1970年大邑地震和1999年绵竹地震等。
四川省地震局成都基准台江道崇曾详细研究了龙门山地震带地震活动特征,他指出,1960年以来大于等于4.5级的地震有明显“成组”发生特征,可以把此间(1960~1994)14次地震划分成7组, 除了第6组为次地震外, 其余各组均成对出现。1995年,有研究表示,该带强震频度不高,中等地震相对活跃。强震活动的盛衰变化没有明显规律,其主体活动地段为汶川-茂县一北川段和天全一宝兴段,二者的强震具有交替发生的特点。
不过汶川县地震台的陈晓华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研究发现了一些变化,龙门山地震带(中南段)中强地震具有明显的迁移特征。即1900年前的中强地震的迁移规律是由北(北东)往南(南西)迁移;1900年以来的中强地震的迁移规律正好相反,即由南(南西)往北(北东)迁移。
根据美国国家地震调查局(USGS)的测量数据,昨天的大地震震源深度约为10公里。《财经》杂志引述研究人员的话指出,且不论美国国家地震调查局的数据是否准确,但此次大地震属于浅源地震,当无疑义。通常,震源位于地下70公里之内的,都称为浅源地震,“震源深度越浅,地震能量越大。”
本报记者在《四川地震》2007年6月期上查到四川省地震局地震监测研究所对当年1~3月的全省地震月报目录(里氏震级ML ≥3.0),共有22处,其中2007年2月12日的那次地震震中也为汶川,震级3.2级,深度8公里。
四川省地矿局攀西地质大队胡炎认为:X形活动断裂带控制着川、滇两省大多数主要地震的发生, 如“跷跷板”两端之互动。据已发生过的破坏性地震资料看, 一般情况下, 南东向组发震时, 北西向组在休息,反之亦然。
有关专家告诉新华社记者,在地震学中,一般发生的震级越高,其破坏力度越大。这次汶川地震7.8级,其震中地区的破坏力度在10度左右,会造成房倒屋塌、地质滑坡和地面裂缝等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