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乌鲁木齐城市概况
乌鲁木齐市概况 富饶而辽阔的新疆,是中国的一块宝地。古老而美丽的乌鲁木齐是天山脚下的一颗灿烂明珠。
乌鲁木齐位于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端,环山带水,沃野广袤,是西域着名的“耕凿弦诵之产,歌舞游冶之地”。因此,世居在这儿的人们,把她亲切地称为“乌鲁木齐”,准噶尔蒙古语意为“优美的牧场”。
从地理位置看,乌鲁木齐是世界上离海最远的城市,属中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年平均降水量为194毫米,最暖的七、八月平均气温为25.7度,最冷的一月平均气温为-15.2度,春秋两季较短,冬夏两季较长,昼夜温差大。每年6--10月,花木争艳,瓜果溢香是旅游的黄金季节。隆冬时节,满城银装素裹,玉树琼花,自有一番北国情趣。
受过天山雪水恩泽的各族人民,曾创造过灿烂的古代西域文明。历史悠久的乌鲁木齐,是举世闻名的古“丝绸之路”新北道的必经之路。公元前一世纪,西汉政府设立的西域都护府,曾置戊已校尉在这一带屯田。盛唐时期,为了进一步加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丝绸之路”新北道的繁荣和发展,公元640年,唐朝政府在乌鲁木齐东北设北庭大都护府,公元1755年,清政府在现乌鲁木齐九家湾明故城筑垒驻兵,并将此地正式定名乌鲁木齐,公元1763年改名为“迪化”。公元1884年,新疆建置行省,乌鲁木齐定为省会,升为“迪化”府。当时,这座新兴的草原边城,堪称“塞外江南”,出现了“万家烟火暖云蒸,销尽天山太古冰”的繁荣景象。清代一些着名的政治家、文人,如林则徐、纪晓岚、洪亮吉,刘鄂、肖雄等都曾先后在乌鲁木齐居住或逗留过,并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章。
1949年9月25日,新疆宣告和平解放。1954年,人民政府改“迪化”为乌鲁木齐,恢复了她原来的美称。从此,边城乌鲁木齐获得了新生。现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首府,是新疆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信息、交通的中心,下辖七区一县及八个农牧团场。七区一县是天山区、沙依巴克区、头屯河区、水磨沟区、新市区、达坂城区、东山区、乌鲁木齐县。全市总面 积12000多平方公里,人口200余万,建立了钢铁、煤炭、机械、电力、石油化工、棉毛纺织、皮革制造等现代化的企业。科学文化事业也迅速发展。乌鲁木齐已成为一座新兴的现代化的工业城市。
乌鲁木齐的资源也是很丰富的。煤储量90亿吨,东南部有天然盐湖,北缘还有石油、铁、锰、磷等矿藏。野生动植物也很多。这些得天独厚的资源为乌鲁木齐的发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物质条件。
聚居在这里的维吾尔、汉、回、哈萨克等十多个兄弟民族,和睦相处,亲密团结,共同开发和建设着自已的家园,处处盛开着民族团结之花。乌鲁木齐市还同巴基斯坦白沙市结为友好城市。
乌鲁木齐,这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以其绮丽多彩的湖光山色,及浓郁清新的西部边城的独特风韵,真正闪射出了光芒,吸引着来自远方的游客们
2. 乌鲁木齐算是中国西北地区的一颗明珠吗
乌鲁木齐市是我国大西北的一颗璀璨明珠、西部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是全疆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中心,南北疆交通的枢纽,也是第二座欧亚大陆桥中国西段的桥头堡。乌鲁木齐总面积约1.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超过350万人,地理位置被誉为亚洲之心,乌鲁木齐不仅拥有丰富的美食,还有让人流连忘返的美景。乌鲁木齐的发展充满了潜力。
3. 乌鲁木齐的经纬度是多少
乌鲁木齐地处东经86°37'33"-88°58'24",北纬42°45'32"-45°00'00"。
乌鲁木齐,通称“乌市”,旧称迪化,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全疆政治、经济、文化、科教和交通中心。全市面积为14216.3平方公里,辖7区1县。2017年末常住人口350.4万人。
乌鲁木齐地处中国西北,新疆中部,天山北麓,亚欧大陆腹地,毗邻中亚各国,有“亚心之都”的称呼。乌鲁木齐市现已列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是世界上最内陆、距离海洋和海岸线最远的大型城市(2500公里)。
(3)乌鲁木齐市地理位置怎么样扩展阅读:
乌鲁木齐的地理环境:
1、地形地貌
乌鲁木齐市境最北点在头屯河下游距五家渠市3.5公里处,最南点抵阿拉沟以南夏格泽山脊,南北最宽处约153公里;市境最东点在高崖子牧场东边石窑子艾肯沟内,最西点在胜利达坂以西的天格尔山脊,东西最长约190公里。海拔580米-920米。自然坡度12‰-15‰。
2、气候
乌鲁木齐是世界上离海洋最远的城市,属中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最热的是7、8月,平均气温25.7℃;最冷的是1月,平均气温-15.2℃。乌鲁木齐春天来得迟,北郊一带3月26日步入春天;市区要晚两个星期,到4月8日春天来临;南郊还要迟十几天,4月20日左右山前才见绿波。每年从6月上旬起,乌鲁木齐之春自北而南相继结束。
3、水文
乌鲁木齐地表水水质较好,河流均系内陆河,河道短而分散,源于山区,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水位季节变化大,散失于绿洲或平原水库中。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乌鲁木齐
4. 乌鲁木齐是个怎么样的地方
乌鲁木齐市位于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首府,是全疆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2001年辖7区、1县。年末总人口169.03万人(民族45.19万人),非农业人口136.88万人;人口出生率9.3‰,自然增长率6.24‰。年末实有耕地52770公顷,农作物总播种面积40200公顷,其中粮食作物17540公顷,经济作物15100公顷。属中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
【经济新发展】
2001年,全市完成国内生产总值315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06亿元,比上年增长1.5%;第二产业增加值114.5亿元,增长8.7%;第三产业增加值196.44亿元,增长10%。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1759.05万元,比上年增长10%。全年粮食总产量75686吨,油料4424吨,甜菜18713吨,蔬菜561920吨。年末牲畜存栏60.09万头(只)。全年肉类总产量18979吨,牛奶25161吨,禽蛋4602吨,水产品2760吨。全市拥有农牧业机械总动力215301千瓦。
工业总产值287亿元,比上年增长7.15%。工业增加值78亿元,增长8%。全市有限额以上工业企业297家,完成工业总产值2518242万元,产品销售率101.7%。全年发电64亿千瓦小时(工业用电29.78亿千瓦小时),生产原煤667万吨,水泥288万吨,成品钢材132万吨,合成氨79万吨,原油加工356万吨,产塑料制品63578吨,布6128万米,油漆9688吨,饮料酒94902吨,联合收割机3215台,纱5万吨。全员劳动生产率3.31万元/人。
全年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0.5亿元,其中基本建设投资52.3亿元,更新改造投资25.4亿元,房地产开发投资61.2亿元,其他投资1.6亿元。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226.85万平方米(住宅898.81万平方米),竣工面积486.21万平方米(住宅388.34万平方米)。年内商品房竣工面积326.74万平方米,销售面积192.66万平方米,销售额375178万元(销售给个人340657万元)。全年新增固定资产108.6亿元。全年完成货物周转量174.47亿吨千米,旅客周转量87.93亿人千米。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1.99亿元,电信业务总量25.26亿元。全市有邮政局所127处。局用交换机装机容量974238门,年末电话到达户数54.12万户,有移动电话用户68.8万户,公用电话19795部,城市电话普及率44.67部/百人。全年完成商品购进总额2367181万元,商品销售总额2781261万元(批发2259969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4.6亿元,其中个体经济零售额55.63亿元,私营经济零售额12.56亿元。全年完成进出口贸易总额63142万美元(其中市属23860万美元),进口总额19529万美元(市属375万美元),出口总额43613万美元(市属23485万美元)。全年共落实执行各类经济技术协作项目103项,其中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47个,实际引进品牌6个,引进新技术22项。全年共新批外商投资企业28家(含两个开发区),投资总额14311.8万美元,合同利用外资7518.38万美元。2001年乌鲁木齐对外经济贸易洽谈会上,乌鲁木齐交易团共签订对外经贸合同29项(经济技术合作项目22项,对外贸易合同7项),合同金额10611.8万美元。全年接待旅游者375.25万人(国际旅游者11.51万人),旅游及购物收入42.73亿元(国际旅游及购物收入2.61亿元)。全年地方财政收入34.84亿元,比上年增长24.22%;地方财政支出27.93亿元,增长30.66%。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6581334万元;各项存款余额7729549万元,
注:1.2001年各地州市县(区)行政区划中不含各农、林、牧、渔场等。2.2001年人口数除注明外,都不含生产建设兵团驻境单位人口。3.国内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农业总产值绝对数都为现行价,增长率按可比价计算。4.乌鲁木齐对外经济贸易洽谈会简称"乌洽会"。5.电话用户指国家公众固定电话网用户。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548648万元。
【科教文卫体】
2001年,全市实施科技项目61项。全年获国家级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5项。全市有高等学校9所,在校学生58249人,专任教师5423人;普通中学146所,在校学生100446人(民族31769人),专任教师7155人;小学190所,在校学生150497人(民族40953人),专任教师8879人;幼儿园167所,在园幼儿35651人(民族5271人),专任教师1940人;盲聋哑学校2所,在校学生333人(民族53人),专任教师73人。2001年,乌鲁木齐市教育事业费投入1.4亿元,其中投入1.1亿元完成教育基建竣工面积6.5万平方米,投入1200万元用于学校现代化教学设备购置。年末有文化事业机构104个(艺术表演团体9个)。2001年,报告文学《走进帕米尔》被中宣部评为"五个一工程奖",实现了乌鲁木齐市"五个一工程奖"零的突破。
年末全市有医院72个,卫生院23个,门诊部54个,疗养院4个,专科防治所2个,卫生防疫部(所)15个,妇幼保健站(所)2个,药品检验所2个,医学科研机构4个,高(中)等医学教学机构6个,其他卫生事业机构7个,诊所、医务室、保健所933个;医院床位数11700张;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7588人(医生7907人)。
2001年,全市376所学校的19.6万人参加了《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测试,合格率92.32%,优秀率11.01%。全年乌鲁木齐市代表队参加全国3个项目的体育比赛,获金牌2枚,银牌9枚,铜牌7枚;参加自治区137个项目的体育竞赛,获金牌89枚。
【人民生活】
2001年,乌鲁木齐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897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3580元,职工年人均货币工资12920元。年末人均住房面积13.89平方米,自来水普及率99.98%,用气普及率99.51%,集中供热面积3014万平方米。年末有营运公共汽车4653辆(其中小中巴车1463辆),线路网长488千米,每万人拥有公共交通车辆16.61标台,实有出租汽车6392辆。到年底,建成区绿地面积4387.3公顷,建成区绿地率21.41%,城市绿化覆盖率24.9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4.71平方米。全年新建垃圾袋装收集站146个,新建8座水冲公厕,5座环保公厕。
全年新建改建城市道路15条13.27千米,新建人行天桥1座,新建排水管线7条13.24千米,自来水管线改造工程17.24千米。乌鲁木齐市南郊石墩子山20万吨/日水厂扩建工程的清水池、V型滤池及内部配套工程全部完工。全年完成327台锅炉的并网任务,拆除小锅炉570台,新增集中供热面积837.5万平方米。全年治理尾气不合格汽车7278辆。当年新建9.61平方千米的烟尘控制区,烟尘控制达标率80.84%。噪声达标区覆盖率54.27%。年内新增废气处理能力61.4万标立方米/小时,新增废水处理能力1160吨/日。全年空气污染指数为三级以下的天数占全年的75.68%。(阿依夏)
【乌鲁木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2001年,高新区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完善区域功能,拓展发展空间,调整管理结构,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年实施技工贸总收入51.78亿元,比上年增长41.5%;完成工业总产值11.68亿元,增长14%;完成工业增加值3.6亿元,增长28.1%;出口创汇5959万美元,增长27.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28亿元,增长152.2%;完成税收3.11亿元,增长64.6%;实现财政收入2.01亿元,增长78.7%。全年增长速度达63.9%。
2001年是高新区实施二次创业战略的第一年,在区内建立了8个产业园区,完成"一区多园"的总体结构布局,其中百花村软件园已试营业。
截至2001年底,区内有法人企业848家(2001年新增170家),外商投资企业53家,股份制企业15家,产值超1000万元的企业29家。全年共签订技术合同项目21项,总成交金额3.41亿元,引入资金5200万元。
【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
2001年,开发区与北京大学共同兴建启动北大高科技园区,借助名牌院校的信息、人才、科研优势及国际技术网优势,初步形成了产、学、研相结合,技、工、贸一体化,高科技研究与成果产业化的良性循环链。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60769万元,比上年增长24.1%。开发区财政收入29839万元,增长154.1%;本级财政完成收入2.2亿元。贸易进出口总额16671万美元。全年新批准项目325个,其中外商投资项目11个(当年新开工项目7个)。全年基本建设投资额39267万元。
5. 乌鲁木齐在哪个时区
乌鲁木齐理论上属于东六区,但为了全国计时统一,用的是北京时间,故乌鲁木齐在东八区。
中国幅员辽阔,东西相跨5个时区:东五区、东六区、东七区、东八区、东九区。授时台必须建在地理中心地带,从而也就产生了长短波授。“北京时间”与“北京当地时间”是两个概念,“北京时间”的发播不在北京,而在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处于东七区)。
时区划分:
地球是自西向东自转,东边比西边先看到太阳,东边的时间也比西边的早。东边时刻与西边时刻的差值不仅要以时计,而且还要以分和秒来计算,这给人们带来不便。为了克服时间上的混乱,1884年在华盛顿召开的一次国际经度会议(又称国际子午线会议)上,规定将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东、西各12个时区)。
规定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为中时区(零时区)、东1—12区,西1—12区。每个时区横跨经度15度,时间正好是1小时。最后的东、西第12区各跨经度7.5度,以东、西经180度为界。每个时区的中央经线上的时间就是这个时区内统一采用的时间,称为区时,相邻两个时区的时间相差1小时。
中国东8区的时间总比泰国东7区的时间早1小时,而比日本东9区的时间晚1小时。因此,出国旅行的人,必须随时调整自己的手表,才能和当地时间相一致。
凡向西走,每过一个时区,就要把表拨慢1小时(比如2点拨到1点);凡向东走,每过一个时区,就要把表拨快1小时(比如1点拨到2点)。并且规定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为本初子午线,即零度经线。
划分之初的中国时区:
1、中原时区:以东经120度为中央子午线。
2、陇蜀时区:以东经105度为中央子午线。
3、新藏时区:以东经90度为中央子午线。
4、昆仑时区:以东经82.5度为中央子午线。
5、长白时区:以东经127.5度为中央子午线。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北京时间 (中国国家标准时间)
6. 乌鲁木齐的特点及位置
乌鲁木齐市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简称乌市,是全疆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中心。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部,天山中段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西部和东部与昌吉回族自治州接壤,南部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相邻,东南部与吐鲁番地区交界。总面积10900.77平方千米。常住人口233.2万人(2005年底)。
城市介绍
新疆拥有中国六分之一的国土,乌鲁木齐是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首府,是新疆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中国西部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是新欧亚大陆桥中国西段的桥头堡,地处亚洲大陆地理中心。行政区总面积1.2万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成区235.9平方公里。全市总人口235万,其中城市人口就占90%以上。现辖七区一县,两个国家级开发区和一个出口加工区。2008年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经济总量跃过千亿元大关。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02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已连续6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8亿元,增长8%;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425亿元,增长17.3%;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577亿元,增长13.8%。三次产业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15、6.55和8.30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1.75:41.7:56.55,其中第二产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上升了3.11个百分点。 亚心之都 · 乌鲁木齐
全年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31.12亿元,比上年增长36.87%。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00.98亿元,增长37.53%。 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366亿元,比上年增长18%。 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318亿元,增长17.95%。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8.64亿元,比上年增长25.94%,增幅创十二年以来新高。 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52.28亿美元(海关口径),比上年增长38.6%。其中,进口总额4.24亿美元,增长31.3%;出口总额48.04亿美元,增长39.3%。 2008年该市接待国内外游客(含一日游)87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59%;实现旅游总收入70.17亿元。 至2008年末,全市户籍人口达236.05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63.71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96万人,人口出生率8.39‰;死亡人口6748人,人口死亡率2.89‰;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50‰。至2009年末,全市人口达250.68万。 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据抽样调查资料显示,200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28元,增长8.4%;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突破6000元,达到6116元,增长8%。在中国西部12个首府、省会城市中,综合竞争实力位居前列,被誉为“中国西部明珠”。
编辑本段文化独具特色
。新疆古称西域,历史上乌鲁木齐就是古丝绸之路新北道上的重镇,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中心,是西方文化和中国文化的荟萃之地,呈现出多元文化的特质,其特点是开放、热情、豪爽和奋进,是中亚地区最具活力的城市。乌鲁木齐居住着汉、维吾尔、哈萨克、回、蒙古等47个民族,各民族的文化艺术、风情习俗,构成了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旅游人文景观,独特的服饰和赛马、叼羊、姑娘追、达瓦孜表演、阿尔肯弹唱等民族文化活动以及能歌善舞、热情好客的各族人民,对异国他乡的游客颇具吸引力。自然资源十分丰富。乌鲁木齐市北有准东油田,西有克拉玛依油田,南有塔里木油田,东有吐哈油田,且地处准噶尔储煤带的中部,市辖区内煤炭储量就达100亿吨以上,被称为“油海上的煤船”。此外还蕴藏丰富的各种有色、稀有的矿产资源。境内天山冰川和永久性积雪被称为“天然固体水库”。山区有繁茂的天然森林和天然草场,可利用的野生植物300余种。光、热和风能资源也极为丰富,有亚洲最大风力发电厂。这些自然资源,为乌鲁木齐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编辑本段区位优势明显
。乌鲁木齐是中国连接中亚地区乃至欧洲的陆路交通枢纽,现已成为中国扩大向西开放、开展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在世界商贸发达城市所占有的沿海、沿边、沿河、沿线四大地理要素中,乌鲁木齐既占沿边之利,又得沿线之益,这是新疆、也是乌鲁木齐在西部大开发中最大的地理优势。特别是随着新亚欧大陆桥的全线贯通,乌鲁木齐作为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的西桥头堡,在中国西部乃至中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强。乌鲁木齐机场为中国五大门户机场之一,已开通国际、国内、区内航线100多条。乌鲁木齐火车站是新疆铁路的总枢纽,也是中国与中亚地区重要的客货集散地,直通国际、国内列车20多对。公路、城市道路四通八达,形成了连接内外、横贯南北的交通网络。乌鲁木齐拥有国际水平的现代通讯手段。所有这些,构筑起了一条现代化的立体“丝绸之路”,为乌鲁木齐走向世界架起了金桥。
编辑本段市场潜力较大
。乌鲁木齐毗邻中亚各国,自古以来就是沟通东西商贸的重要枢纽。如果,我们以乌鲁木齐为圆心,半径1500公里,在大约700多万平方公里范围内,乌鲁木齐是规模最大、人口最多、市场潜力最强、环境最好的城市,对中亚地区具有较强的辐射作用。新疆与周边8个国家陆路接壤,拥有17个沿边一类口岸和10个二级口岸,乌鲁木齐不仅是新疆最大的商品集散地,而且是中亚地区重要的进出口贸易集散地,已成为世界投资者开拓中亚市场的重要平台。目前,乌鲁木齐依托周边八个国家,建成了近200个各类商品交易市场,其中年交易额超亿元的有32个,超10亿元的有10个,形成了覆盖新疆,辐射中亚地区的多层次、多渠道贸易网络,跻身中国西部对外开放的最前沿城市。2006年实现进出口贸易总额45亿美元,增长15%。
编辑本段旅游业发达
。乌鲁木齐自然风光优美,天山山脉分布着高山冰雪景观、山地森林景观、草原景观,为游客观光、探险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各民族的文化艺术、风情习俗,构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人文景观。新疆国际大巴扎、新疆民街、二道桥民族风情一条街等带有浓郁新疆民俗风情的景区景点,享誉国内外。丝绸之路冰雪风情游,丝绸之路服装服饰节等带有丝绸之路文化特色的节庆会展活动,已成为乌鲁木齐特有的城市名片。近年来,数以千万的中外游客到乌鲁木齐旅游观光。2006年,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780万人次,增长11.75%;实现旅游及购物总收入76.18亿元,增长12.86%,乌鲁木齐已成为新疆重要的旅游集散地和目的地。
编辑本段产业结构比较合理
。乌鲁木齐第三产业(流通服务业)较为发达,在GDP中所占的比重为61.5%。乌鲁木齐拥有百余家星级酒店,三星以上达到60余家,乌鲁木齐五星级酒店10家,拥有完善的服务业和完备的基础设施,为世界各地的客商创造了良好的投资合作环境;拥有健全的商贸流通体系,进出口贸易较为发达,占新疆进出口额的50%以上;中小学、高等院校、医院、科研机构等较为集中,人才队伍较为健全。目前,乌鲁木齐已形成石化、冶金、纺织、机械、高新技术、建材、制药、食品、家具、服装等十大产业集群,产业门类齐全,产业结构日趋合理,特别是石化、冶金等产业的发展在同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已成为第二产业的支柱。第二产业在全市GDP的比重为37%。第一产业在全市GDP中所占的比重很小,只有1.5%,但是,现代农业、观光农业、高效农业是我们努力的目标。
编辑本段有政策优势
。近年来,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特别是针对新疆的开发建设,中央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国家给予新疆经济发展的支持,不亚于20世纪80年代初对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发展的支持力度,这些政策有力地支持了乌鲁木齐加快发展。同时,我们始终致力于开发区、工业园区的建设,有着多年的园区建设经验,相继建成两个国家级开发区(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乌鲁木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一个出口加工区(承接外向型产业的重要工业园区),并且正在建设头屯河工业园、水磨沟创业园和乌鲁木齐和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经济一体化框架下的米东工业园区。乌昌经济一体化建设是我们在区域经济合作方面一次新的尝试,对于乌昌地区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强强联合,不断增强地区整体实力具有深远影响。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建设以及乌鲁木齐市和我们的邻居昌吉州经济一体化进程的逐步推进,必将会使乌鲁木齐成为中国西部最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之一。我们还将利用好国际国内两大市场,着力打造新疆最大的、面向周边各国的出口加工贸易基地和中亚国际物流港,努力为中亚地区经济共同发展搭建良好的合作交流平台,发挥好中亚地区的桥梁纽带作用。 我们的发展目标是将乌鲁木齐建成面向中亚地区的现代国际化商贸城市。为此,我们将在建设面向中亚地区的五大物流中心、建设一批对中亚地区具有辐射作用的商贸市场等方面不懈努力,不断完善金融、中介、信息咨询等服务业。在新的世纪里,乌鲁木齐将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努力把乌鲁木齐建设成为中国西部及中亚地区的区域性商品交易集散中心、金融中心、交通运输仓储中心和现代化信息服务咨询中心。 【地理位置】 乌鲁木齐市位于亚欧大陆腹地,地处北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地处东经86°37'33"- 88°58'24",北纬42°45'32"- 44°08'00"。 面积:全市面积按新区划调整后为14216平方千米,其中建成区面积261.88平方千米。海拔680米~920米。自然坡度12‰~15‰。 地处天山山系北天山西段与东段的结合部,东、南、西三面环山,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北为准噶尔盆地南缘。海拔680-920米,市区平均海拔800米。有乌鲁木齐河、头屯河、白杨河、柴窝堡湖等水系,乌鲁木齐河自西南向北斜贯市区。 乌鲁木齐市位于新疆中部,地处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辖区东以恰克马克塔格至大河沿一线与吐鲁番市接壤;西以头屯河与昌吉市为界;南以喀拉塔格-克孜勒伊接南山矿区,突出部分折向东南,沿未日洛克-阿拉沟以东与托克逊县相连。在夏泽格山脊线3以南与和硕县毗连;西南与和静县为邻;北部沿博格达山脊与吉木萨尔县、阜康市、米泉市分界。 乌鲁木齐市境最北点在头屯河下游距五家渠镇3. 5公里处,最南点抵阿拉沟以南夏格泽山脊,南北最宽处约153公里;市境最东点在高崖子牧场东边石窑子艾肯沟内,最西点在胜利达坂以西的天格尔山脊,东西最长约190公里。地理坐标:东经86°37'33"- 88°58'24",北纬42°45'32"- 44°08'00"。总面积11793. 71平方公里,城市规划控制面积1600平方公里。1997年,城市建成区面积82.5平方公里。 【地势地貌】 乌鲁木齐地势起伏悬殊,山地面积广大。南部、东北部高,中部、北部低。最高点天山博格达峰顶,海拔5445米;最低处在猛进水库的大渠南侧,海拔490. 6米。两地水平距离75公里,高差4954. 4米。山地面积占总面积50% 以上,北部冲积平原不及总面积的1/ 10,市区平均海拔800米。 乌鲁木齐市区三面环山,北部平原开阔。东部有博达山、喀拉塔格山、东山;西部有喀拉扎山、西山;南部有伊连哈比尔尕山东段(天格尔山)、土格达坂塔格等。辖区地势由东南向西北降低,大致分为三个梯级:第一级为山地,海拔2500- 3000米或更高;第二级为山间盆地与丘陵,海拔1000- 2000米;第三级为平原,海拔在600米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