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地理科目 > 地理中的球形对称究竟指什么

地理中的球形对称究竟指什么

发布时间:2022-07-03 10:12:01

⑴ 生活中哪些例子可以证明地球是圆的

下面这几种事件可以证明地球是圆的:

1、在海上,远处的船向我们过来时,我们会先看到船帆的桅杆。

2、不在赤道上的地方,容器中的水从小孔中漏出时,会形成漩涡。

3、不在赤道上的地方,悬挂一个摆锤,让它东西方向摆动,它慢慢会形成圆锥摆,即摆的摆锤会划圆。

4、麦哲伦开船朝一个方向行驶最终到出发点。

5、日食和月食时,地球投在太阳和月亮上的影子,边缘总是圆弧形。

第一个提出地球是圆的人:

生活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从球形是最完美几何体的观点出发,认为大地是球形的。另外,毕达哥拉斯还制定了天体圆周运动的数学法则,提出了太阳、月亮和行星做圆周运动的思想。地球沿着一个球面围绕着空间一个固定点处的“中央火”转动,另一侧有一个“对地星”与之平衡。

这种思想对后世的哥白尼的“日心说”理论有着重要的影响。毕达哥拉斯在公元前6世纪就提出了大地是圆球形的这种观点,并提出了相应的猜想和推理,这无疑是空前绝后的。但是毕达哥拉斯只是提出了这种观点,并没有给出强烈的依据来让所有人都接受它,而这个过程其实非常长。

毕达哥拉斯之后,演绎推理大师柏拉图进一步完善了大地球形说的观点,他认为对称的形式是完美的属性之一,人类所居住的地方也应该是对称的,上下对称,左右对称,各种对称,只能是球形了。

真正对“球形大地说”从科学上给出有力证明的是古希腊最博学的人亚里士多德,他通过许多自己的观测和发现证明了这一点。比如越往北走,就会看到北极星离地面最高,越往南走,就会看到北极星离地面最低,如果地面是平的,就不会有这种情况。

在此之后,古希腊的诸多学者在亚里士多德的基础上对地球进行了各种数据上的测量,托勒密的《地理学指南》更是震惊世界。

⑵ 关于地理知识上的对称有哪些

一般对称是以赤道对称的,如气候,植被等。还有盐度是驼峰状分布,以南北回归线为最大,然后向两边递减

⑶ 地球表面陆地分布中,南北对称,并呈倒三角形,为什么

海陆分布有如下特点。首先,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约占北半球总面积的2/5;而在南半球陆地面积只占1/5。在北半球的中、 高纬度,陆地分布几乎连续不断,最为宽广;南半球的陆地在中、高纬度显着收缩,南纬56°~65°之间,除一些岛屿外,几乎全部为广阔的海洋。但是,北半球的极地是一片海洋——北冰洋,南半球的极地却是一块大陆——南极大陆。

其次,各大陆的形状都是北宽南窄,略呈倒三角形。除南极大陆外,所有大陆还南北成对分布:北美与南美、欧洲与非洲、亚洲和澳大利亚。每对大陆之间,形成范围广大的陆间海,岛屿星罗棋布。

另外,亚欧大陆东部边缘环列着一连串花彩列岛,形成向东突出的岛弧,其外侧则是一系列深邃的海沟。大西洋两岸的轮廓互为对应,这一大陆的凸出部分能与另一大陆的凹进部分嵌合。

地球自诞生以来,风云变幻,历经沧桑,处于永恒的运动和变化之中。按照板块构造理论,地球表层岩石圈被裂解为若干巨大的板块。刚性的岩石圈板块驮伏在塑性软流圈之上,在地球表层作大规模水平运动。板块与板块之间,在地幔对流的驱动下,或相背分离,或相向聚合,或相互平移,从而发生板块的扩张、俯冲、碰撞或错动。板块运动及其相互作用,带动了大陆漂移和大洋的启闭,导致了造山运动、火山、地震等种种地质构造作用。板块构造学家认为,在早古生代,地球上存在统一的南方大陆和离散的北方大陆。到古生代末,北方大陆(劳亚古陆)与南方大陆(冈瓦纳古陆)联为一体,叫做泛大陆。此时全球是由一个大陆和一个大洋组成。从中生代至新生代,新大洋先后开启,大陆则在漂移中由合而分。其中冈瓦纳古陆发生多次分裂解体,多数裂解的块体向北漂移,相继归并于劳亚古陆,后者扩展增生;在劳亚古陆内部,北大西洋开始启开,北美大陆与欧洲乃沿此裂开、分离。全球便逐步演变为今天各个大陆和各个大洋的分布格局,但这不过是地球发展历史中的一幕。 地球表面高低起伏悬殊,形态变化多端。喜马拉雅山脉的珠穆朗玛峰的现测高度为海拔8848.13米,这是陆地上的最高点;而西亚约旦河的尾闾死海的水面为负392米,是陆地上的最低点,高低差距9240.13米。陆地地形通常分为山地、平原、高原、盆地、丘陵等类型,它们以不同的规模在各大陆上交相分布,构成陆地表面起伏不平的外貌。

山地所占面积并不大。陆地上有两大高山带,一是环太平洋带,沿太平洋两岸作南北向分布;另一是横贯亚欧大陆中南部及非洲大陆北缘,略呈东西向分布。两大高山带是中生代以来近期地壳运动的产物,陆地上最高峻、宏伟的年轻山脉几乎都集中于此,这里也是火山和地震活动最强烈的地带。中生代以前形成的山脉,如北美洲东部、欧洲中部和西北部、中亚、澳大利亚东部等,由于年代已久,历经风化剥蚀,与上述高山带相比,山势大为逊色。 陆地上平原面积最广,约1/4的地面海拔不足200米。多属大河冲积平原,常见于大陆中部和沿海地带,往往傍以山地或高原,这在北美和南美大陆最为显着。

大片隆起的高原一般以前寒武纪古陆为核心,地壳相对较稳定,起伏不大。如非洲大陆的高原,亚洲中西伯利亚、蒙古高原和南部三大半岛上的高原,澳大利亚西部高原,以及被巨厚冰层覆盖的南极大陆高原,等等。另一些高原处于前述年轻山脉之间,地壳活动比较强烈,海拔较高,地面起伏也很大,如亚洲的青藏高原、伊朗高原,美洲西部山系中多数山间高原等。

以海平面为基准,陆地的平均高度是875米,而海洋的平均深度达3800米。海底地形大致可分为大陆边缘、大洋中脊和洋底盆地三大单元。

大陆边缘处于大陆和洋底盆地之间广阔的过渡地带,约占大洋总面积的22%。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周缘称大西洋型大陆边缘,通常由大陆架、大陆坡和大陆麓三部分组成。大陆架是陆地向海洋延伸的浅水地域,地势微缓倾斜,最宽者可达1000多公里;大陆架向洋侧进入大陆坡地带,坡度显着增加,水深也急剧加大,宽约数十至数百公里,地形崎岖,常被海底峡谷所切割;大陆坡坡脚之下为大陆麓,这是由沉积物堆积而成的坦坡,宽达数百至上千公里,平缓地过渡到洋底盆地。太平洋周缘称太平洋型大陆边缘,大陆架狭窄,大陆坡很陡,缺失大陆麓,而代之以海沟。这里是板块的潜没(俯冲)带,洋底最深的地方,地壳活动特别强烈。在太平洋西缘,海沟与岛弧相伴;在太平洋东缘,海沟直接毗邻大陆地块,与陆上年轻的褶皱山脉构成地球表面最大的地形高差。

大洋中脊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内连续延伸,相对高度2000~3000米,总长度约80000公里,巍然耸立在洋底之上,堪称地球表面最长的山系。在大西洋,它的位置居中,走向与两岸轮廓一致,“中脊”之名即由此而来。大洋中脊是软流圈地幔物质上涌、板块增生之处,火山活动较强烈,部分火山山峰露出海面成为岛屿。

洋底盆地介于大陆边缘与大洋中脊之间,水深一般在4000~5000米。这里分布有纵横的海岭,林立的海峰,孤立突兀的海丘,平缓隆起的海底高原,它们将洋底盆地分割成若干个海盆。海盆底部发育深海平原,坡度微缓,是地球表面最平坦的部分。

全球地理环境的结构 地理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其各组成要素和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处于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之中。譬如,由于气候转暖,第四纪冰川退却,从而引起了各大洋海面的升高和海岸的变化;在陆上引起地面塑造过程、风化方式和成土作用的变化以及植物和动物的向北(在北半球)或向南(在南半球)移动等。南美洲西岸荒漠区的变化则提供了地理环境各部分之间紧密联系的生动实例。在正常情况下,该区无论在气候、地貌、水文性质、土壤、植被的生活型等方面,均体现干旱的特性,这主要导因于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东缘的下沉气流和沿海寒流的影响。但遇西太平洋信风气流发生反向转变的年份,一股水面下的暖流沿赤道向东太平洋流动,使南美洲赤道附近西岸海面升高,表层暖水温度上升和厚度增大,于是经厄瓜多爾尔尔至秘鲁一带沿岸从赤道方面流来巨股表层暖水,使沿岸气温和降水量显着增加,导致水文、植物、动物等也相应发生变化,区域的综合特性从干旱向湿润转化。这种反常现象,大致每隔二、三年或四、五年左右发生一次。

地球是一个球形,太阳光热在地表的分布随纬度而异;其次,地球表层的组成并非均质,地表结构也不同,如海陆的错综分布、地面的高低起伏等。因此,地理环境的各组成部分又存在着相互差异性。由于前一个原因,表现为地带性的差异,从赤道向两极,各地理要素一般表现东西延伸、南北更替的分异格局,从而组合成一系列自然地带;由于后一个原因,表现为非地带性差异,地带性规律因此发生偏差,甚至受到掩盖。这两种分异规律相互对立,又相互渗透。全球自然地理环境错综复杂的图景,就是它们对立统一的体现。整个地理环境的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差异,在各大洲有着不同程度和不同内容的体现,这是由于各大洲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大陆轮廓和面积大小、地形结构、乃至历史发展过程等方面的差异所引起的综合反映,从而赋于了各大洲在自然地理上的独特性。阐明一个洲的独特性,对认识和探讨全球地理环境的结构具有重要意义。任何一个洲区别于其他各洲的独特性,既体现着该洲的整体性,又反映了整个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以下仅从宏观对比的角度,概述地理环境各大组成部分(大洲和大洋)的独特性,旨在揭示全球地理环境结构的分异性。

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居亚欧大陆东部,面临世界最大的海洋太平洋,跨越从赤道到北极的所有纬度带。因此,亚洲首先以几乎齐全的气候带、复杂多样的气候类型、强烈的大陆性和典型的季风性区别于各大洲。除温带西岸海洋性气候和极地冰原气候外,具备寒带、温带、亚热带和热带的各种气候类型。广大内陆和高纬地区,与其他大洲同纬度地区相比较,普遍表现为气温年较差大、全年降水量高度集中夏季的特点。亚洲以兼具世界最冷、最热、最干、最湿的地区之一而着称,气候要素变异的这种极端性,是气候大陆性强的另一重要反映。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季风气候区,气温、降水、风向等的季节变化特点显明,分布范围广,包括温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以及处于过渡地位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在世界上具有独特意义。北亚的极地长寒气候(苔原气候)和亚寒带大陆性气候(针叶林气候)横贯大陆东西,面积广大;中亚和西亚大部分属温带、亚热带、热带干旱气候,干旱区面积之广堪与非洲相比。地形复杂,起伏极端,平均海拔950米,山地和高原约占全洲面积的3/4。 地形的基本格局是:①崇山峻岭多汇集于中南部,与山间高原和盆地紧密结合,构成横亘东西的巨大高耸地带,即青藏高原、帕米尔山结、伊朗高原、亚美尼亚山结、安纳托利亚高原,以及北侧的祁连、昆仑、兴都库什、厄尔布尔士、高加索等山脉,南侧的喜马拉雅、喀喇昆仑、苏来曼、扎格罗斯、托罗斯等山脉;从帕米尔山结向东北,为夹峙于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的天山、阿尔泰山,再经蒙古高原南北两侧山地,与西伯利亚东部诸山脉相连。②地势由中部向四周低降为中低山地、丘陵和平原,往西北展现着低平、坦荡的图兰平原和西西伯利亚平原,平原以东为起伏平缓的哈萨克丘陵和深受河流切割的中西伯利亚高原;在南部三大半岛上,久经侵蚀的古老高原与近代大河冲积平原相间分布,自西向东为阿拉伯台地、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德干高原、印度河-恒河平原、掸邦高原、湄公河平原等;往东,地势呈阶梯状下降,最后降为中国东部低山丘陵和东北、华北、长江中下游等冲积平原。③亚洲东缘为一系列向太平洋凸出的弧形列岛,大部分由年轻褶皱山脉盘踞,外侧邻接深邃的海沟。在地形和气候的综合影响下,河网布局呈现不匀称辐射状特点。巨川大河多源于高耸的中部,流向四周,除内流河外,分别注入北冰洋、太平洋、印度洋,河网稠密,多属夏汛河流,各大河源远流长,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黑龙江、长江、黄河和湄公河的长度均在4000公里以上,其中长江达6300公里,为世界三大长河之一。它们上游穿行于崇山峻岭之间,形成许多幽深峡谷,水流湍急;下游则冲积成广大的平原和河口三角洲。内流区广大,约占全洲总面积的30%,绝对面积居各洲之首,主要分布在地处内陆、气候干旱、地形比较封闭的中亚和西亚。全洲缺乏大的淡水湖群,但湖泊类型多样,分布广泛,并有不少名闻世界,如里海是世界第一大湖(海迹湖),贝加尔湖是世界最深的湖泊,死海是世界含盐量最高的湖泊和陆地的最低点。作为亚洲地理环境重要标志的植被和土壤,不仅在类型组成上同样体现了复杂多样性,它们分布、更替的图式也反映了全洲地理环境的分异格局。北亚的苔原-冰沼土和针叶林-灰化土是北半球同类型地带的一部分,东西延伸,南北更替,体现了明显的地带性分异规律。自此向南,受地形与距海远近等非地带性因素的干扰,分异为沿海(东亚-东南亚)和内陆(中亚)两个不同的更替序列,前者顺应热量的变化主要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棕色森林土、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红壤和黄壤、热带季风林-砖红壤化红壤和热带雨林-砖红壤;后者顺应干湿的变化,主要有温带森林草原-灰色森林土、温带草原-黑钙土和栗钙土、荒漠草原-棕色草原土、干旱荒漠-灰钙土和荒漠土。在高大山脉和高原区,还具有多样化的垂直地带性结构。总之,作为全球最大陆地自然综合体的亚洲,突出表现了各地理要素类型的多样性和极端性,通过地带性差异与非地带性差异的兼收并蓄、错综复杂的交叉关系,构成其特有的地理环境结构图式。

⑷ 什么是球形对称

空间内一个几何体绕某一点朝任意方向旋转任意角度后所得的新的几何体(包括其位置关系)与原几何体完全相同,则这个几何体关于该点球对称.
简单说就是怎么转都看起来和原来一样么~

⑸ 离子键阴阳离子电荷球形对称,是什么意思什么是球形对称,能不能画个示意图

解析:

指的是 阴(阳)离子的核外电子相对于原子核来讲都是各向同性的(即在所有方向上的电荷分布都是一样的)

⑹ 圆柱对称,球形对称和镜面反对称是什么

圆柱

⑺ 地球是一个南北半球对称的球体。对吗

科学家经过长期的精密测量,发现地球并不是一个规则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地球的赤道半径比极半径约长21千米,这点差别与地球的平均半径相比,十分微小.
故选:D.

⑻ 请问球体内电荷呈球对称分布和电荷均匀分布的区别是什么

如图可认为是呈球对称分布,

但分布并不均匀,所以不是均匀分布。

⑼ 地球的地理特征

主词条:地球质量
卡文迪许认为地球的质量约为5.96×10^24千克地球的赤道半径ra=6378137m≈6378km,极半径rb=6356752m≈6357km,扁率e=1/298.257,忽略地球非球形对称,平均半径r=6371km。在赤道某海平面处重力加速度的值ga=9.780m/s,在北极某海平面处的重力加速度的值gb=9.832m/s,全球通用的重力加速度标准值g=9.807m/s,地球自转周期为23小时56分4秒(恒星日),即T=8.616×10^4s。 主词条:地球形状
月食时,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投射在月球上的地球影子总是圆的;往南或往北作长途旅行时,则会发现同一个星星在天空中的高度是不一样的。一些聪明的古人从诸如此类的蛛丝马迹中就已经猜测到地球可能是球形的。托勒玫的地心说也明确地描述了地球为球形的观点,但是直到16世纪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的船队完成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环球航行,才真正用实践无可辩驳地证明了地球是个球体。
科学家经过长期的精密测量,发现地球并不是一个规则球体,而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赤道稍鼓的不规则椭圆球体,夸张地说,有点像“梨子”,称之为“梨形体”。地球的赤道半径约长6378.137Km,这点差别与地球的平均半径相比,十分微小,从宇宙空间看地球,仍可将它视为一个规则球体。如果按照这个比例制作一个半径为1米的地球仪,那么赤道半径仅仅比极半径长了大约3毫米,凭着人的肉眼是难以察觉出来的,因此在制作地球仪时总是将它做成规则球体。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在最近的一个世纪里,这一认识发生了根本性的拓展。起初,地球被认为是宇宙的中心,而当时对宇宙的认识只包括那些肉眼可见的行星和天球上看似固定不变的恒星。17世纪日心说被广泛接受,其后威廉·赫歇尔和其他天文学家通过观测发现太阳位于一个由恒星构成的盘状星系中。到了20世纪,对螺旋状星云的观测显示我们的银河系只是膨胀宇宙中的数十亿计的星系中的一个。到了21世纪,可观测宇宙的整体结构开始变得明朗——超星系团构成了包含大尺度纤维和空洞的巨大的网状结构。超星系团、大尺度纤维状结构和空洞可能是宇宙中存在的最大的相干结构。在更大的尺度上(十亿秒差距以上)宇宙是均匀的,也就是说其各个部分平均有着相同的密度、组分和结构。
宇宙是没有“中心”或者“边界”的,因此我们无法标出地球在整个宇宙中的绝对位置。地球位于可观测宇宙的中心,这是因为可观测性是由到地球的距离决定的。在各种尺度上,我们可以以特定的结构作为参照系来给出地球的相对位置。目前依然无法确定宇宙是否是无穷的。 名称纬线经线定义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指示方向东西方向。南北方向。长度长度不一,赤道最长。所有经线长度相等。形状除极点外,纬线圈都是圆所有经线都是半圆。起止度数 0度(0°纬线叫赤道)—90°N/S 0度(0°经线叫本初子午线)—180° 代号 北纬—N,南纬—S 东经—E,西经—W 如何区分 区分南、北纬(两种方法):
1、赤道(0°纬线)以北为北纬N,赤道以南为南纬S;
2、纬度向北递增为北纬N,纬度向南递增为南纬S。 区分东、西经(两种方法):
1、本初子午线(0度经线)以东为东经E,本初子午线以西为西经W;
2、经度向东递增为东经E,经度向西递增为西经E。 半球划分 赤道分南、北半球 20°W和160°E分东、西半球

⑽ 地理坐标对称 地心对称和地轴对称怎么求 如题..

= =不难吧……地轴对称就是纬度不变,经度变了,180°-原来的经度=所求经度,然后就是东经变成西经,西经变成东经……地心对称就是纬度经度都变,纬度就是数字不变,南北纬的字母换一下就行了,而经度同上……

阅读全文

与地理中的球形对称究竟指什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6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1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3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4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2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2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2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5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3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4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1002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5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5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6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30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3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