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七年级上册地理期末必考知识点有哪些
七年级上册地理期末必考知识点有: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①地球是一个球体。
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2、纬线和经线。
①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②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是等长的。
3、纬度和经度。
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
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
4、地球的运动。
①地球运动绕什么转方向周期产生的自然现象。
自转地轴自西向东约24小时昼夜交替。
公转太阳自西向东一年形成四季。
②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春--秋;夏--冬)。
③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23.5°N--23.5°S)、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
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
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
④低纬:0°--30°;中纬:30°--60°;高纬:60°--90°。
⑤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逆时针方向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顺时针方向转。
5、地图。
①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②比例尺类型:线段比例尺、数字比例尺。
③比例尺大小的判断:分母愈小,分值愈大,是大比例尺;分母愈大,分值愈小,是小比例尺。
④大比例尺,表示范围小,表示内容详(如东台市地图)。
小比例尺,表示范围大,表示内容略(如江苏省地图)。
⑤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海拔。将海拔高度相等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用等高线可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
❷ 七年级上册地理期末必考知识点有哪些
七年级上册地理期末必考知识点有:
1、地图的种类包括:
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
2、地图上的三要素包括:
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3、在地图上确定方向:
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没有指向标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确定方向。在室外看地图时,应手持地图,面朝北,背朝南;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4、例尺就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比,一般来说,所画范围大,内容简单,选用比例尺小,反之,所画范围小,内容详细,选用比例尺大。比例尺是个分数式,分母越大比例尺就越小。
5、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6、麦哲伦环球航行依次经过的大洋是: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7、赤道是0°纬线,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是最长的纬线。
纬度自北向南各有90°,分别用N和S表示。0°经线又叫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有180°,分别用E和W表示。
8、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地球的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
9、以赤道为界把地球分为南、北半球;以20°W和160°E为界把地球分为东、西半球。
10、纬度范围: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
11、地球表面,陆地面积占29%,海洋面积占71%,所以有形象地称地球为“三分的陆地,七分的海洋”。
❸ 初一的地理考试一般会考什么
初一第一学期的地理主要考的是,关于地球经纬度的,五大地形的知识(可能会选中国的某个地方),中国的省份形状图,最后的大题一般都是长江流域或黄河流域的
❹ 七年级地理知识点章总结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简单初中生.pdf》网络网盘资源免费下载
链接: https://pan..com/s/1SPvllyDsSCY0ETLdGuz1Tw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
❺ 初一地理知识点归纳有哪些
1、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2、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3、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4、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5、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❻ 七年级上册地理必考知识点有哪些
七年级上册地理必考知识点:
1、地图上的三要素包括: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2、在地图上确定方向: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没有指向标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确定方向。
3、比例尺就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比,一般来说,所画范围大,内容简单,选用比例尺小,反之,所画范围小,内容详细,选用比例尺大。比例尺是个分数式,分母越大比例尺就越小。
4、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0°纬线又叫赤道,赤道就是0°纬线,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是地球上最长的纬线。纬度向北向南各有90°,分别用N和S表示。0°经线又叫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有180°,分别用E和W表示。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
5、四大洋分别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太平洋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海洋;大西洋呈“S”形;北冰洋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大洋。
6、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和土耳其海峡(沟通黑海和地中海)。
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和红海)。
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7、地表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总称为地形。通常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
8、地形图上用海拔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黄色表示高山高原、白色表示冰川。
9、五种基本地形的特点:
平原:海拔较低,地面平坦。
高原:海拔较高,地面坦荡,边缘陡峻。
山地:海拔较高,峰峦起伏,坡度陡峻。
丘陵:地面起伏,海拔不高,坡度和缓。
盆地:周围高,中间低。
10、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地球表面千姿百态的地形是地球内部力量和外部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由六大板块组成即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
❼ 初一上册地理必考知识点归纳是什么
初一上册地理必考知识点归纳是:
一、纬度和经度
1.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2.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3.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4.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5.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二、地球的运动
1、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2、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
3、从赤道向两级气温逐渐降低。
4、中国的气候类型:热带季风、亚热带季风、温带季风、高原山地、温带大陆性、热带雨林。
三、七大洲和四大洋
1、七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2、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3、大洲分界线:
(1)、亚、欧: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沟通黑海和地中海)。
(2)、亚、非: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和红海)。
(3)、南、北美:巴拿马运河(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4)、亚、北美:白令海峡。
❽ 七年级下册地理必背知识点有哪些
1、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洲,也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洲。
2、运用地图说出亚洲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3、亚洲的地势中间高、四周低,地形复杂多样。
4、亚洲的河流特点: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形成众多的长河。
5、亚洲的气候特点: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着,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6、亚洲分布范围最广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大陆性气候。
7、亚洲地广人多,约有36.8亿的人口,东亚、东南亚和南亚是人口稠密区。
8、人口超过1亿的亚洲国家有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日本等6个国家。
9、亚洲共有1000个左右的民族,不同地区的民族,分别创造了各自的文化。
10、亚洲的三大文明发祥地: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两河流域(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11、亚洲经济发展不平衡,日本为发达国家,其他为发展中国家。
❾ 初一上学期地理必背知识点有哪些
初一上学期地理必背知识点:
一、地球的运动
1、地球的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是逆时针,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周期:一天。
2、地球的公转: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年。
3、自转的意义:昼夜交替。
4、公转的意义:
(1)一年中太阳直射纬度的变化(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
(2)一年中昼夜长短变化(夏至日北半球白昼达到一年中最长、北极圈内极昼;冬至日北半球白昼达到一年中最短,北极圈极夜;南北半球情况相反)。
(3)四季和五带的划分: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寒带(66.5°—90°);有太阳直射现象的是热带(南北纬23.5°之间);热带与寒带之间是温带(23.5°—66.5°)。
二、七大洲和四大洋
1、七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2、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3、六块大陆:亚欧大陆、非洲大陆、南极大陆、澳大利亚大陆、北美大陆、南美大陆。
4、大洲分界线:
(1)亚、欧: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沟通黑海和地中海)。
(2)亚、非: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和红海)。
(3)南、北美:巴拿马运河(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4)亚、北美:白令海峡。
三、气温的变化
1、日变化
①概念: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②变化特点:一天当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点(14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③气温日较差=最高气温-最低气温。
2、年变化
①概念: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②变化特点:南北半球气温的变化正好相反。
陆地上:北半球气温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北半球气温8月最高,2月最低。
③气温年较差=最高月平均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
3、通常用气温的变化曲线图来表示一个地方一年内的气温变化情况。
4、气温年变化曲线图的绘制方法:一横月、二纵温、三定点、四连线。
❿ 初一地理要背哪些最重要考试会考的哪些
初一第一学期的地理主要考的是,关于地球经纬度的,五大地形的知识(可能会选中国的某个地方),中国的省份形状图,最后的大题一般都是长江流域或黄河流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