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地理科目 > 亚洲的地理范围是什么意思

亚洲的地理范围是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2022-07-04 18:33:47

❶ 亚洲地理概况有哪些

亚洲是亚细亚洲的简称洲名释义:古代闪米特语,意为“东方日出之地”。

面积:4400万平方千米,世界第一大洲。

人口:2000年人口达36.72亿人,约占世界总人口的60.5%。

种族:黄种人约占全洲人口的3/5以上,其次是白种人,黑种人很少。

语言:分属于汉藏语系、南亚语系、阿尔泰语系、朝鲜语系、日本语系、马来-波利尼西亚语系、达罗毗荼语系、闪米特-含米特语系、印欧语系。

宗教:亚洲是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三大宗教发源地。

气候:亚洲大陆地跨寒、温、热三个气候带。气候的主要特征是: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着,影响范围广,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自然资源:矿产种类多,储量大,石油、铁、锡等储量居各洲首位;森林总面积约占世界可开发森林总面积的13%;可开发水力资源年可发电量达26000亿千瓦时,占世界可开发水力资源量的27%;沿海渔场面积约占世界沿海渔场总面积的40%。

经济:除日本、新加坡、韩国等国家外,亚洲大多数国家的经济以农业、矿业为主。各国各地区工业发展水平和部门、地域结构差异显着,绝大多数国家工业基础薄弱,采矿业、农产品加工业及经纺工业占主要地位。

位于东半球的东北部,东濒太平洋,南临印度洋,北滨北冰洋,西达大西洋的属海地中海和黑海。

大陆东至杰日尼奥夫角(西经169度40分,北纬60度5分),南至皮艾角(东经103度30分,北纬1度17分),西至巴巴角(东经26度3分,北纬39度27分),北至切柳斯金角(东经104度18分,北纬77度43分)。在各洲中所跨纬度最广,具有从赤道带到北极带几乎所有的气候带和自然带。所跨经度为除南极洲外最广的洲,东西距离最长的洲,东西时差达11小时。

西北部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博斯普鲁斯海峡、达达尼尔海峡同欧洲分界;西南隔苏伊士运河、红海与非洲相邻;东南面隔海与大洋洲相望;东北隔宽仅86千米的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对。

亚洲面积4400万平方千米(包括岛屿),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29.4%,是世界上最大的一洲。亚洲大陆与欧洲大陆毗连,形成全球最大的陆块——亚欧大陆,总面积约5071万平方千米,其中亚洲大陆约占4/5。

亚洲名称的由来亚洲是世界七大洲中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一个洲。它的名字也最古老。全称是亚细亚洲,意思是“太阳升起的地方”。其英文名为Asia。相传亚细亚的名称是由古代腓尼基人所起。频繁的海上活动,要求腓尼基人必须确定方位。所以,他们把爱琴海以东的地区泛称为“Asu”,意即“日出地”;而把爱琴海以西的地方则泛称为“Ereb”,意为“日没地”。Asia一词是由腓尼基语Asu演化来的,其所指的地域是不很明确的,范围是有限的。到公元前一世纪Asia已成为罗马帝国的一个行政省的名称,以后才逐渐扩大,包括现今整个亚洲地区,成为一个世界最大的洲名。

居民年人口达36.72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60.4%。人口1亿以上的有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日本、孟加拉国和巴基斯坦。城市人口约占全洲人口的18%。人口分布以中国东部、日本太平洋沿岸、爪哇岛、恒河流域、印度半岛南部等地最密集,每平方千米达300人以上。

新加坡平均每平方千米可达4400多人,是亚洲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人口密度最小的国家是蒙古,平均每平方千米仅1人多;沙特阿拉伯、阿曼等国家平均每平方千米5-7人。亚洲的种族、民族构成非常复杂,尤以南亚为甚。黄种人(又称蒙古利亚人种)为主要人种。其余为白种人、棕色人及人种的混合类型。

全洲大小民族、种族共有约1000个,约占世界民族、种族总数的一半。其中有十几亿人口的汉族,也有人数仅几百的民族或部族。根据语言近似的程度,亚洲的居民分属汉藏语系、南亚语系、阿尔泰语系、朝鲜语和日本语(有人认为这两种语系未定)、马来—波利尼西亚语系、达罗毗茶语系、闪米特-含米特语系、印欧语系等。亚洲是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三大宗教的发源地。

自然环境亚洲的大陆海岸线绵长而曲折,海岸线长69900千米。是世界上海岸线最长的一洲。海岸类型复杂。多半岛和岛屿,是半岛面积最大的一洲。阿拉伯半岛为世界上最大的半岛。加里曼丹岛为世界第三大岛。亚洲地形总的特点是地表起伏很大,崇山峻岭汇集中部,山地、高原和丘陵约占全洲面积的3/4。全洲平均海拔950米,是世界上除南极洲外地势最高的一洲。全洲大致以帕米尔高原为中心,向四方伸出一系列高大的山脉,最高大的是喜马拉雅山脉。在各高大山脉之间有许多面积广大的高原和盆地。在山地、高原的外侧还分布着广阔的平原。亚洲有许多着名的高峰,世界上海拔8000米以上的高峰,全分布在喀喇昆仑山脉和喜马拉雅山脉地带,其中有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亚洲有世界陆地上最低的洼地和湖泊--死海(湖面低于地中海海面592米),还有被称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亚洲是世界上火山最多的洲。东部边缘海外围的岛群是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地区。东部沿海岛屿、中亚和西亚北部地震频繁。亚洲的许多大河发源于中部山地,分别注入太平洋、印度洋和北冰洋。内流区主要分布在亚洲中部和西部。亚洲最长的河流是长江,长6397千米;其次是黄河,长5464千米;湄公河长4500千米。最长的内流河是锡尔河,其次是阿姆河和塔里木河。贝加尔湖是亚洲最大的淡水湖和世界最深的湖泊。

亚洲地跨寒、温、热三带,其气候基本特征是大陆性气候强烈,季风性气候典型,气候类型复杂。北部沿海地区属寒带苔原气候。西伯利亚大部分地区属温带针叶林气候。东部靠太平洋的中纬度地区属季风气候,向南过渡到亚热带森林气候。东南亚和南亚属热带草原气候,赤道附近多属热带雨林气候。中亚和西亚大部分地区属沙漠和草原气候。西亚地中海沿岸属亚热带地中海式气候,西伯利亚东部的上扬斯克和奥伊米亚康极端最低气温曾达摄氏-71度,是北半球气温最低的地方。

亚洲的岛屿主要集中在东南海面。约有几万个大小岛屿,总面积为320万平方公里,其中面积超过10万平方公里的大岛有6个。

亚洲是世界上大江大河汇集最多的大陆,长度在1000公里以上的河流有58条之多,其中4000公里以上的有5条。

亚洲地跨寒、温、热三带,是世界上气候差别最大的一个洲。亚洲矿产资源种类繁多,储量大。主要有煤、铁、石油、锡、锑、钨、铜等,其中最着名的是西亚的石油和东南亚的锡。农产品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稻谷和天然橡胶占世界总产量的90%以上,棉花、椰子、胡椒、木棉、柚木、黄麻、茶叶的产量也名列前茅。

亚洲是世界文明古国中国、印度和巴比伦的所在地,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的发源地。亚洲人民为世界文化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自然资源亚洲矿产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富集区多。主要矿藏有煤、铁、石油、锡、钨、锑、铜、铅、锌、锰、菱镁矿、金、石墨、铬等。石油、锡、菱镁矿、铁等的储量均居各洲首位,锡矿储量约占世界锡矿总储量60%以上。亚洲的森林面积约占世界森林总面积的13%。可利用的水力资源也极丰富。亚洲沿海渔场面积约占世界沿海渔场总面积的40%,着名的渔场主要分布在大陆东部沿海,有中国的舟山群岛、台湾岛和西沙群岛渔场,以及鄂霍次克海、北海道、九州等渔场。

地理区域在地理上习惯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和北亚。

东亚:指亚洲东部。包括中国、朝鲜、韩国、蒙古和日本。面积约1170万平方千米。人口13亿多。地势西高东低,分四个阶梯。中国西南部称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东南半部为季风区,属温带阔叶林气候和亚热带森林气候;西北部属大陆性温带草原、沙漠气候;西南部属山地高原气候。5-10月东部沿海受台风影响。矿物资源以煤、铁、石油、铜、锑、钨、钼、金、菱镁矿、石墨等最丰富。东亚是稻、薯蓣、糜子、荞麦、大豆、苎麻、茶、油桐、漆树、柑橘、桂圆、荔枝、人参等栽培植物的原产地。所产稻谷占世界稻谷总产量40%以上,茶叶占世界总产量25%以上,大豆占20%。棉花、花生、玉米、甘蔗、芝麻、油菜籽、蚕丝等的产量在世界上占重要地位。

东南亚:指亚洲东南部地区。包括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文莱、东帝汶等国家和地区。面积约448万平方千米。人口45000多万。地理上包括中南半岛和南洋群岛两大部分。是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地区之一。群岛区和半岛的南部属热带雨林气候,半岛北部山地属亚热带森林气候。矿物以锡、石油、天然气、煤、镍、铝土矿、钨、铬、金等为重要。东南亚是柠檬、黄麻、丁香、豆蔻、胡椒、香蕉、槟榔、木菠萝、马尼拉麻等热带栽培植物的原产地,盛产稻米、橡胶、香料、柚木、木棉、金鸡纳霜及热带水果。

南亚:指亚洲南部地区。包括斯里兰卡、马尔代夫、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国、尼泊尔、不丹和锡金。面积约437万平方千米。人口10亿以上。本区北部为喜马拉雅山脉南麓的山地区,南部印度半岛为德干高原,北部山地与德干高原之间为印度河-恒河平原。北部和中部平原基本上属亚热带森林气候,德干高原及斯里兰卡北部属热带草原气候,印度半岛的西南端、斯里兰卡南部和马尔代夫属热带雨林气候,印度河平原属亚热带草原、沙漠气候。矿物资源以铁、锰、煤最丰富。南亚是芒果、蓖麻、茄子、香蕉、甘蔗,以及莲藕等栽培植物的原产地。所产黄麻、茶叶约占世界总产量1/2左右。稻米、花生、芝麻、油菜籽、甘蔗、棉花、橡胶、小麦和椰干等的产量在世界上也占重要地位。

西亚:也叫西南亚,指亚洲西部。包括阿富汗、伊朗、土耳其、塞浦路斯、叙利亚、黎巴嫩、巴勒斯坦、约旦、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也门、阿曼、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卡塔尔和巴林。面积约700多万平方千米。人口20000多万。高原广布,北部多山脉。北部山地高原与南部阿拉伯半岛之间为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所冲积而成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气候干燥。南部沙漠面积广大。本区地中海、黑海沿岸地区和西部山地属地中海式气候,东部和内陆高原属亚热带草原、沙漠气候,阿拉伯半岛的大部分地区属热带沙漠气候。石油的储量和产量在世界上占重要的地位。西亚是胡萝卜、甜瓜、洋葱、菠菜、苜蓿、椰枣等栽培植物和阿拉伯骆驼、阿拉伯马、安哥拉山羊、安哥拉兔等着名畜种的原产地。

中亚:指中亚细亚地区。狭义讲只包括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斯坦四国的全部和哈萨克斯坦的南部。本区东南部为山地,地震频繁,属山地气候;其余地区为平原和丘陵,沙漠广布,气候干旱,属温带和亚热带沙漠、草原气候。矿物以天然气、石油、煤、铜、铅、锌、汞、硫黄和芒硝较重要。中亚是豌豆、蚕豆、苹果等栽培植物以及卡拉库尔绵羊的原产地。出产棉花、烟草、稻米、蚕丝、羊毛和葡萄、苹果等。

北亚:指俄罗斯亚洲部分的西伯利亚地区。西部为西西伯利亚平原,中部为中西伯利亚高原和山地,东部为远东山地。极圈以北属寒带苔原气候,其余地区属温带针叶林气候。河流结冰期六个月以上。矿物以石油、煤、铜、金、金刚石较重要。出产麦类、马铃薯、亚麻和木材等。

位置:位东半球的东北部,东、北、南三面分别濒临太平洋、北冰洋和印度洋,西靠大西洋的属海地中海和黑海。

面积:4400万平方千米(包括附近岛屿),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29.4%,是世界第一大洲。亚洲大陆与欧洲大陆相连,合称亚欧大陆,总面积5071万平方千米,亚洲大陆约占4/5。

范围:大陆东至杰日尼奥夫角(西经169°40′,北纬60°05′),南至皮艾角(东经103°30′,北纬1°17′),西至巴巴角(东经26°03′,北纬39°27′),北至切柳斯金角(东经104°18′,北纬77°43′)。西北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博斯普鲁斯海峡、达达尼尔海峡与欧洲分界,西南隔苏伊士运河、红海与非洲相邻,东南有一系列与大洋洲接近的群岛环绕大陆,东北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地理区域:亚洲共有48个国家和地区。在地理上习惯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和北亚。东亚包括中国、朝鲜、韩国、蒙古和日本。东南亚包括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文莱等国家。南亚包括斯里兰卡、马尔代夫、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国、尼泊尔、不丹和锡金。西亚也叫西南亚,包括阿富汗、伊朗、阿塞拜疆、亚美尼亚、格鲁吉亚、土耳其、塞浦路斯、叙利亚、黎巴嫩、巴勒斯坦、约旦、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也门、阿曼、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卡塔尔和巴林。中亚包括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斯坦和哈萨克斯坦的南部。北亚指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地区。

【自然环境】海岸线大陆海岸线长69900千米。多半岛和岛屿。半岛总面积约1000多万平方千米,是半岛面积最大的一洲,阿拉伯半岛为世界最大的半岛。岛屿总面积约27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北美洲居世界第二位。加里曼丹岛为世界第三大岛。

地形:亚洲地形的总特点是地势高、地表起伏大,中间高、周围低,隆起与凹陷相间,东部有一列纵长的花彩状岛弧。平均海拔约950米,是除南极洲外世界上地势最高的一洲。山地、高原和丘陵约占总面积的3/4,其中有1/3的地区海拔在1000米以上。平原占总面积的1/4,计1000多万平方千米。全洲大至以帕米尔高原为中心,一系列高大山脉向四方辐射伸延到大陆边缘。主要有天山山脉、昆仑山脉、喜马拉雅山脉、阿尔泰山脉、兴都库什山脉、厄尔布尔士山脉、托罗斯山脉和扎格罗斯山脉等。在以上主干山脉之间有青藏高原、蒙古高原、伊朗高原、安纳托利亚高原和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等。在山地、高原的外侧分布着面积广大的平原,主要有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美索不达米亚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等。亚洲既有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山脉和山峰,又有世界上着名的平原和洼地。青藏高原素有“世界屋脊”之称,平均海拔4500米;世界上最高的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米;西西伯利亚平原东西宽1500千米,南北长2300千米,大部分地面海拔在100米以上;世界最低的洼地枣死海,水面低于地中海海面400米。亚洲不仅陆上起伏极端,且大陆东缘的弧形列岛与太平洋的海底部分也同样表现出起伏极端,列岛上的山脉与极深的海沟伴生。亚洲最高峰与邻近海域最深海沟高低相差约20千米。火山与地震:亚洲是世界上火山最多的洲,东部边缘海外围的岛群是太平洋西岸火山带的主要组成部分。从爪哇岛和苏门答腊岛向北经尼科巴群岛、安达曼群岛、德干高原北部、伊朗高原北部到小亚细亚半岛一带,为大西洋-地中海-印度洋沿岸火山带的一部分。亚洲也是世界上地震频繁且多强烈地震的洲之一。

水系:亚洲有许多大河,大都源于中部高山地带,呈放射状向四面奔流。流入太平洋的河流有黑龙江、黄河、长江、珠江、湄公河等;流入印度洋的有印度河、恒河、萨尔温江、伊洛瓦底江、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等;流入北冰洋的有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等。内流河主要分布于亚洲中西部干旱地区,有锡尔河、阿姆河、伊犁河、塔里木河、约旦河等。亚洲落差最大的瀑布是印度西南沿海施腊巴提河上的焦格瀑布,落差253米。亚洲湖泊较之其它洲不算太多,但不少湖泊具有特色,闻名世界。如亚欧界湖里海是世界第一大湖、最大的咸水湖;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亚洲最大的淡水湖;死海是世界上最低的洼地;巴尔喀什湖是一个同时存在着淡水和咸水的内陆湖。亚洲湖泊分布较广,大致可分北亚、中亚、西亚以及青藏高原和长江中、下游五大湖群。气候亚洲大陆跨寒、温、热三带。气候的主要特征是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典型和大陆性显着。东亚东南半部是湿润的温带和亚热带季风区,东南亚和南亚是湿润的热带季风区,中亚、西亚和东亚内陆为干旱地区。以上湿润季风区与内陆干旱区之间,以及北亚的大部分为半湿润半干旱地区。亚洲大部分地区冬季气温甚低,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的地区约占全洲面积的2/3,上扬斯克和奥伊米亚康一带,1月平均气温低达-50℃以下,奥伊米亚康极端最低气温曾低达-71℃,是北半球气温最低的地方,被称为北半球的寒极区。夏季普遍增温,最热月平均气温除北冰洋沿岸在10℃以下外,其余地区均在10?5℃之间。20℃以上的地区约占全洲面积的1/2,伊拉克巴士拉极端最高气温曾达58.8℃,为世界最热的地方。降水分布的地区差异悬殊,主趋势是从湿润的东南部向干燥的西北部递减。赤道带附近全年多雨,年降水2000毫米以上。印度东北部的乞拉朋齐年平均降水量高达11430毫米,为世界最多雨的地区之一。西南亚和中亚为终年少雨区,广大地区年降水多在150?00毫米以下。9、10?月间,西伯利亚和蒙古高原上空经常有强烈的冷空气(寒潮)南下,东亚的大部分地区易遭侵袭。发生于中太平洋西部的台风,5?0月袭击东亚和东南亚东部沿海地区;发生于孟加拉湾的飓风,5?0月袭击孟加拉湾沿岸地区,常造成严重灾害。

【自然资源】矿物亚洲矿物种类多、储量大,主要有石油、煤、铁、锡、钨、锑、铜、铅、锌、锰、镍、钼、镁、铬、金、银、岩盐、硫磺、宝石等。石油、镁、铁、锡等的储量均居各洲首位,锡矿储量约占世界总储量60%以上。森林和草原:森林总面积约占世界森林总面积的13%。用材林2/3以上已开发利用。人工造林有一定的发展。俄罗斯亚洲部分、中国的东北、朝鲜的北部,是世界上分布广阔的针叶林地区,蓄积量丰富,珍贵用材树种很多。中国的华南、西南,日本山地的南坡,喜马拉雅山南坡植物特别丰富,除普通阔叶树种外,还有棕榈、蒲葵、杉属、水杉属等。东南亚的热带森林在世界森林中占重要地位,以恒定、丰富的植物群落着称。其主要树种是龙脑香科,还有树状蕨纲、银杏、苏铁等“活化石”。亚洲草原总面积约占世界草原总面积的15%。

水力:亚洲各国可开发的水力资源估计年可发电量达26000亿度,占世界可开发水力资源量的27%。

海洋渔业:亚洲沿海渔场面积约占世界沿海渔场总面积的40%。盛产鲑、鳟、鳕、鲣、鲭、小黄鱼、大黄鱼、带鱼、乌贼、沙丁鱼、金枪鱼、马鲛鱼以及鲸等,着名渔场有舟山群岛、台湾岛、西沙群岛、北海道岛、九州岛等岛屿的附近海域,以及鄂霍次克海等。中国沿海渔场面积占世界沿海渔场总面积近1/4。

❷ 七大洲的地理范围、地形特征、河流分布、气候特征

1、亚洲

地理范围:

亚洲绝大部分地区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为苏伊士运河。苏伊士运河以东为亚洲。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为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和黑海。乌拉尔山脉以东及大高加索山脉、里海和黑海以南为亚洲。

地形:

高原、山地面积广大;地势中部高、四周低,高原、山地集中在中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边缘地区海拔多在200米以下;地形复杂多样,起伏很大,既有世界最高的喜马拉雅山脉,又有世界最低的洼地死海和辽阔的平原。

河流:

亚洲有许多大河,大都源于中部高山地带,呈放射状向四面奔流。流入太平洋的河流有黑龙江、黄河、长江、珠江、湄公河等;流入印度洋的有印度河、恒河、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等;流入北冰洋的有叶尼塞河、勒拿河等。

内流河主要分布于亚洲中西部干旱地区,有锡尔河、阿姆河、伊犁河、塔里木河、约旦河等。亚洲落差最大的瀑布是印度西南沿海施腊巴提河上的焦格瀑布,落差253米。

气候:

亚洲大陆跨寒、温、热三带。主要特征是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典型和大陆性显着。东亚东南半部是湿润的温带和亚热带季风区,东南亚和南亚是湿润的热带季风区。中亚、西亚和东亚内陆为干旱地区。

2、非洲

地理范围:

非洲大陆东至哈丰角,南至厄加勒斯角,西至佛得角,北至吉兰角。

地形:

非洲地形以高原为主,地面起伏不大,被称为“高原大陆”。平均海拔600米以上,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西北部分布有阿特拉斯山脉,东南部有德拉肯斯山脉。

河流:

非洲的外流区域约占全洲面积的68.2%。大西洋外流水系多为源远流长的大河,有尼罗河、刚果河、尼日尔爾尔河、塞内加尔河、沃尔特河、奥兰治河等。尼罗河全长6671千米,是世界最长的河流。

气候:

非洲有“热带大陆”之称,其气候特点是高温、少雨、干燥,气候带分布呈南北对称状。赤道横贯中央,气候一般从赤道随纬度增加而降低。全洲年平均气温在20℃以上的地带约占全洲面积95%,有将近一半的地区有着炎热的暖季和温暖的凉季。

3、欧洲

地理范围:

欧洲大陆东至极地乌拉尔山脉(66°10′E,67°46′N),南至马罗基角(西经5度36分,北纬36度),西至罗卡角(9°31′W,38°47′N),北至诺尔辰角(27°42′E,71°08′N)。

地形:

欧洲地形以平原为主,平原面积约占全洲总面积的2/3,主要平原有东欧平原、中欧平原(波德平原)、西欧平原;地势起伏不大,平均海拔在300米左右,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低的洲;冰川地形广布;山脉主要分布在北部和南部。

河流:

欧洲流经数国的大河有莱茵河、多瑙河、易北河、奥德河等。此外主要河流还有法国境内的塞纳河、卢瓦尔河、加隆河等、俄国境内的窝瓦河、第聂伯河、乌拉尔河、英国境内的泰晤士河、意大利境内的波河等。

气候:

欧洲大部分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也有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极地气候和高原山地气候等气候。其中温带海洋性气候最为典型。欧洲是世界面积排行第六的大洲,面积为1017万平方公里。

4、北美洲

地理范围:

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南以巴拿马运河为界与南美洲相分,东北面隔丹麦海峡与欧洲相望,地理位置优越。

大陆东至圣查尔斯角,南至马里亚托角,西至威尔士王子角,北至布西亚半岛的穆奇森角。

地形:

北美洲地形明显地分为三个南北纵列带,即西部是高大的山系,中部为广阔的平原,东部是低缓的高地。

河流:

北美洲的外流区域约占全洲面积的88%,其中属大西洋流域的面积约占全洲的48%,属太平洋流域的约占20%。除圣劳伦斯河外,所有大河都发源于落基山脉。落基山脉以东的河流分别流入大西洋和北冰洋,以西的河流注入太平洋。

内流区域约占全洲面积的12%,主要分布在美国西部大盆地及格陵兰岛。密西西比河是北美洲最大的河流,按长度为世界第四大河。其次为马更些河、育空河、圣劳伦斯河和格兰德河等。

气候:

北美洲地跨热带、温带、寒带,气候复杂多样。以温带大陆性气候和亚寒带针叶林气候为主。

5、南美洲

地理范围:

南美洲东至布朗库角,南至弗罗厄德角,西至帕里尼亚斯角,北至加伊纳斯角。面积约1784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12%。

地形:

南美洲地势西高东低,也可分为三大地形区:西部为高大山系,东部是广阔的冲积平原和波状起伏的高原(呈相间交错分布)。

河流:

南美洲水系以科迪勒拉山系的安第斯山为分水岭,东西分属于大西洋水系以及太平洋水系。太平洋水系源短流急,且多独流入海。大西洋水系的河流大多源远流长、支流众多、水量丰富、流域面积广。其中,亚马孙河是世界上流域面积最广、流量最大的河流。

气候:

南美洲大部分地区属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气候特点是温暖湿润,以热带为主,大陆性不显着。全洲除山地外,冬季最冷月的平均气温均在0℃以上,占大陆主要部分的热带地区,平均气温超过20℃。

南美洲西部则有呈带状分布的热带沙漠气候和地中海气候,安第斯山脉则为高山气候,在南美洲东南部则有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

6、大洋洲

地理范围:

大洋洲跨南北两半球,从南纬47°到北纬30°,横跨东西半球,从东经110°到西经160°,东西距离1万多千米,南北距离8000多千米

地形:

澳大利亚大陆也可分为三个地形区:东部山地,大分水岭纵贯南北,海拔约800~1000米,东坡较陡,西坡平缓;西部高原,是一片低矮广阔的高原;中部平原,海拔在200米以下,最低处是埃尔湖(-12米)。地面河流很少,但地下水丰富,形成世界着名的大自流井盆地。

河流:

大洋洲河流显得十分稀少,河流短小且水量较少,雨季水量暴涨,旱季有时会断流,大多不利于航行。主要河流有澳大利亚的墨累河及支流达令河和马兰比吉河、罗珀河、吉尔伯特河、弗林德斯河、新西兰的克鲁萨河、曼伯拉莫河等。

气候:

大洋洲陆地面积不大,但有众多的岛屿,散布在辽阔的太平洋海域上,南北所跨纬度因而各地气候差异明显,类型多样。

7、南极洲

地理范围:

南极洲分东南极洲和西南极洲两部分。东南极洲从西经30°向东延伸到东经170°,包括科茨地、毛德皇后地、恩德比地、威尔克斯地、乔治五世海岸、维多利亚地、南极高原和南极点。

地形:

第一,南极洲是世界上最高的洲,平均海拔2350米;第二,地表大部分覆盖着很厚的冰层,冰层平均厚度有2000多米;第三,冰层下面有各种不同地形,在罗斯海与威德尔海之间有一条低地,把大陆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是高原,西部分布着一系列褶皱山脉。

气候:

南极洲的气候特点是酷寒、多烈风、降水稀少。南极洲是地球上最干燥的大陆,几乎所有降水都是雪和冰雹。

(2)亚洲的地理范围是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七大洲的人文情况为:

1、亚洲:面积440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29.4%,是世界第一大洲。共有48个国家和地区。人口 41.643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60%,居世界第一位。

2、非洲:面积约300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20.2%,是世界第二大洲。共有56个国家和地区。人口10.325亿,占世界总人口的12.3%,居世界第二位。

3、北美洲:面积约240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16.2%,是世界第三大洲。共有37个国家和地区。人口5.287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8.1%,居世界第四位。


4、南美洲:面积约180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12%,是世界第四大洲。共有13个国家和地区。人口3.02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5.6%,居世界第五位。


5、南极洲:面积140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总面积的9.4%,是世界第五大洲。南极洲仅有一些来自其它大陆的科学考察人员和捕鲸队,无定居居民。

6、欧洲:面积约100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6.8%,仅大于大洋洲,是世界第六大洲。共有37个国家和地区。人口7.4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10.4%,居世界第三位。

7、大洋洲:面积约90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6%,是世界上面积最小的一个洲。共有24个国家和地区。人口2900万,约占世界总人口的0.5%,是除南极洲外,人口最少的大洲。

❸ 亚洲的范围是什么啊

亚洲地理位置的地理意义,可从数理位置和海陆位置两方面分析。在数理位置方面,亚洲的北部接近北极,其大陆上最北点是太梅尔半岛北端的切柳斯金角(北纬77°43′),而北地群岛北端的莫洛托夫角,更超过北纬80°;亚洲的南部伸入赤道,在大陆上的最南点是马来半岛上的皮艾角(北纬1°17′),至于亚洲最南的罗地岛则更超逾赤道而达南纬11°03′。这样,亚洲南北所跨纬度超过90°,因而使亚洲从南到北完全包括地球上从赤道带到北极带的所有气候带。

亚洲大陆从东到西也极为辽阔,其最东点为楚科奇半岛上的迭日涅夫角(西经169°40′),最西点为小亚细亚的巴巴角(东经26°03′)。亚洲东西之间占有经度达164°17′,将近全球经度的半数,东西时差达11个小时。亚洲大陆从南到北,从东到西,相距各约8,000公里。辽阔的空间增加了从沿海到内陆的区域差异,为各地理要素的演化和相互作用,提供了特殊的空间条件。

在海陆位置方面,亚洲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北冰洋、太平洋、印度洋和它们的边缘海,从北、东、南三方面围绕着亚洲大陆,在小亚细亚还滨临地中海和黑海。亚洲这种临海的位置和漫长的海疆,对于海上交通、自然资源和气候类型分布都有重要影响。尤其是世界面积最大的陆地——亚洲大陆与面积最大的海洋——太平洋以及印度洋的紧密邻接,由于海陆冷却与增温的条件不同,以及海陆大气活动中心的影响,遂引起东亚、东南亚和南亚有典型的季风气候。亚洲的西部,与欧洲接壤,有很长的陆疆,且西距大西洋很远,因此亚洲大陆在气候上不能得到更多的来自大西洋气流的影响。

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全称亚细亚洲,古代亚述语意为“日出之地”。位于亚欧大陆东部,东、南、北三面分别濒临太平洋、印度洋和北冰洋,西北部与欧洲陆地及大西洋的边缘海相连,西南部隔红海和苏伊士运河与非洲大陆相望,东北部以白令海峡和北美洲大陆遥对。亚欧两洲间一般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高加索山脉、黑海海峡为界。在各洲中亚洲所跨纬度最多,所跨经度也很大,从努沙登加拉群岛的罗地岛到北地群岛,跨纬度91°45′;从小亚西亚半岛到楚科奇半岛、跨经度164°05′。东西、南北各相距约8000公里,面积约4400万平方公里,岛屿面积约270万平方公里。其中阿拉伯半岛是世界最大的半岛,马来群岛是世界最大的群岛。亚洲大陆海岸线长约900公里,海岸类型复杂,但少深入内陆的内海和海湾。大陆轮廓比较完整,“躯干”部分略呈梯形。

亚洲特殊的地理位置,完整的轮廓和庞大的面积,对其自然地理环境有巨大的影响,是亚洲地理环境结构特征形成的前提和基础。导致亚洲成为全球最大的洲际自然综合体,使其具有完整的自然带谱,极端而典型的组成要素,错综复杂的景观结构和丰富多样的自然资源。

❹ 亚洲地理区域包括到哪里

亚洲是亚细亚洲的简称
洲名释义: 古代闪米特语,意为“东方日出之地”,与欧洲“西方日落之地”相反。
面 积: 4400万平方千米,世界第一大洲。
人 口: 2000年人口达36.72亿人,约占世界总人口的60.5%。
种 族: 黄种人约占全洲人口的3/5以上,其次是白种人,黑种人很少。
语 言: 分属于汉藏语系、南亚语系、阿尔泰语系、朝鲜语系、日本语系、马来-波利尼西亚语系、达罗毗荼语系、闪米特-含米特语系、印欧语系。
宗 教: 亚洲是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三大宗教发源地。
气 候: 亚洲大陆地跨寒、温、热三个气候带。气候的主要特征是: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着,影响范围广,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自然资源: 矿产种类多,储量大,石油、铁、锡等储量居各洲首位;森林总面积约占世界可开发森林总面积的13%;可开发水力资源年可发电量达26000亿千瓦时,占世界可开发水力资源量的27%;沿海渔场面积约占世界沿海渔场总面积的40%。
经 济: 除日本、新加坡、韩国等国家外,亚洲大多数国家的经济以农业、矿业为主。各国各地区工业发展水平和部门、地域结构差异显着,绝大多数国家工业基础薄弱,采矿业、农产品加工业及经纺工业占主要地位。

位于东半球的东北部,东濒太平洋,南临印度洋,北滨北冰洋,西达大西洋的属海地中海和黑海。

大陆东至杰日尼奥夫角(西经169度40分,北纬60度5分),南至皮艾角(东经103度30分,北纬1度17分),西至巴巴角(东经26度3分,北纬39度27分),北至切柳斯金角(东经104度18分,北纬77度43分)。在各洲中所跨纬度最广,具有从赤道带到北极带几乎所有的气候带和自然带。所跨经度为除南极洲外最广的洲,东西距离最长的洲,东西时差达11小时。

西北部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黑海、大高加索山脉、 博斯普鲁斯海峡、达达尼尔海峡同欧洲分界;西南隔苏伊士运河、红海与非洲相邻;东南面隔海与大洋洲相望 ;东北隔宽仅86千米的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对。

亚洲面积4400万平方千米(包括岛屿),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29.4%,是世界上最大的一洲。亚洲大陆与欧洲大陆毗连,形成全球最大的陆块——亚欧大陆, 总面积约5071万平方千米,其中亚洲大陆约占4/5。

❺ 根据亚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可以从几方面来表述亚洲范围之广

亚洲地域范围很广:
(1)亚洲是七大洲中面积最大的大洲,亚洲面积大约4400万平方千米;
(2)亚洲是七大洲中跨纬度最广的大洲,南北方向跨纬度92度;
(3)亚洲北部陆地宽大,跨经度比较多,东西距离最长。

❻ 亚洲的经纬度范围是什么

亚洲的经纬度范围是亚洲所在的地区范围的经纬度。亚洲欧纬度最北端位于北地群岛,地处北纬80°,最南端努沙登加拉群岛,地处南
10°,南北跨纬度约90°。

亚洲最东端经度位置在白令海峡,地处西经
170°,最西端地中海海滨,地处东经25°东西跨度165°左右。亚洲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东西离最长的一个洲。

亚洲自然地理情况。

亚洲绝大部分地区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为苏伊士运河。苏伊士运河以东为亚洲。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为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地中海和黑海。乌拉尔山脉以东及大高加索山脉、里海和黑海以南为亚洲。

❼ 亚洲的六大地理分区

亚洲一般可以划分为六大地理区域,包括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和北亚。

  1. 东亚包括中国、日本、韩国、朝鲜和蒙古国。

  2. 西亚包括土耳其、以色列、伊朗、伊拉克、塞浦路斯、叙利亚、黎巴嫩、巴勒斯坦、约旦、科威特、沙特阿拉伯、也门、阿曼、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卡塔尔、巴林、格鲁吉亚、阿富汗、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

  3. 东南亚包括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越南、老挝、菲律宾、柬埔寨、缅甸、文莱、东帝汶等国家和地区。

  4. 中亚包括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斯坦、哈萨克斯坦。

  5. 南亚包括印度、马尔代夫、不丹、斯里兰卡、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尼泊尔。

  6. 北亚指俄罗斯亚洲部分的西伯利亚地区。

❽ 亚洲名称与相应的地理意义是什么

“亚洲”的英文名称是Asia,是英语中的古罗马拉丁语借词,最早起源于腓尼基文字Asu,是与“Ereb”(欧罗巴)相对的一个名词。相传Asu原意是“亚述”,即今天伊拉克北部库尔德自治区一带;公元前10世纪中后期亚述人建立了统治西南亚大部分地区的亚述帝国;Asu一词就成为对今天整个西亚地区的统称;再往后Asu含义逐渐演化为“东方日出之地”,而它的对称Ereb则逐渐演变成指代“西方日落之地”。

公元前6世纪前后,古希腊人逐渐走出了“黑暗时代”,恢复了与东方文明尤其是地中海东岸腓尼基文明的交往,他们将腓尼基语Asu翻译成“Ασία”,含义还是“东方日出之地”,具体地理范围一般指爱琴海以东的地区,最东端仅包括古印度文明核心区域(今印度河流域,主要是巴基斯坦),至于现代亚洲大部分地区根本不在古希腊人视野之内。公元前499年~公元前449年,波斯帝国(阿黑门尼德王朝,BC550~BC330)入侵希腊,挑起了希波战争,这一时期古希腊人凭借希罗多德的《历史》对东方波斯帝国的地理有了进一步了解。随着和波斯帝国交往的加深,希腊人心目中的Ασία地理范围逐渐扩大,西起地中海东岸小亚细亚半岛,北抵里海、黑海之间的大高加索山脉,南到阿拉伯半岛,东至中亚帕米尔高原和古印度恒河流域(甚至包括今孟加拉湾)。公元前334~公元前324年,古希腊马其顿帝国(BC336~BC323)亚历山大大帝率军东征波斯帝国,东北打到中国史书中说的“大宛”(今中亚费尔干纳盆地),东南打到古印度印度河平原东部(今印度北方邦及比哈尔邦)。这时希腊人所认识的Ασία地理范围已经扩大到西南亚、南亚全部和中亚西部(即帕米尔高原以西,不包括今中国新疆及青藏高原)、北亚部分地区(西西伯利亚平原南部和鄂毕河上游地区),北亚大部、中亚东部(今中国新疆和青藏高原)、东北亚、东南亚尚在希腊人地理认识范围之外。

古罗马人崛起后,他们将希腊文词汇Ασία翻译成拉丁文单词“Asia”,含义仍旧是“东方日出之地”,地理范围和希腊人在亚历山大时期认识的基本一致,欧亚两洲界线是爱琴海——黑海海峡——黑海——高加索山脉——里海,里海东北方向无明确界线

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后,日耳曼人人入侵西罗马帝国(395~476),最终将欧洲带入了中世纪。相对于古典时代(爱琴文明、古希腊文明、古罗马文明时代),中世纪前期(公元5世纪~公元10世纪)是历史严重倒退的“黑暗时代”。这一时代欧洲地理学发展倒退,西欧人对Asia的认识仅仅局限于西亚地区和西伯利亚西部

中世纪后期及近代早期,俄罗斯崛起,因为他们曾经长期遭受蒙古帝国(1206~1636)统治,社会制度与东方国家类似,经济制度主要是马克思所说的“亚细亚生产方式”,所以俄罗斯被视作亚洲国家。同时,新航路开辟和“大航海时代”的到来使欧洲人对除东北亚东北部(今俄罗斯远东地区)外亚洲其他部分有了地理学意义上的整体认识。这一时代在西欧人那里Asia的范围包括今亚洲全部和澳洲,欧亚分界线北段被定在第聂伯河或顿河上(最初甚至是以俄罗斯西部与波兰、立陶宛的国界线作为欧亚分界线),高加索山脉和里海完全划入亚洲,俄罗斯被视作亚洲国家。

沙俄彼得大帝(1672~1725)改革后,沙俄逐渐走向西化,俄罗斯人对欧洲文化认同感大大增强,俄罗斯开始被欧洲人承认为欧洲国家。欧亚分界线北段被向东移到乌拉尔山脉,中段则恢复成古希腊人划的欧亚分界线(黑海——高加索山脉——里海)。

到19世纪中叶,欧洲与亚洲的分界线被欧洲人和美国人确定为新地岛与大陆间的海峡(新地岛属于欧洲)——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达达尼尔海峡——马尔马拉海——博斯普鲁斯海峡——爱琴海——地中海东部海区,亚洲(Asia)地理范围有4457.9万平方公里,西北以上述这条线和欧洲交界,西南以地中海——苏伊士运河——红海——曼德海峡——阿拉伯海西南部海区与非洲分界,东北以北冰洋楚科奇海——白令海峡——白令海(阿留申群岛以西)——北太平洋东北部海域与北美洲为邻,东南以菲律宾群岛以东马里亚纳海——新几内亚岛以西——澳大利亚西北与帝汶岛之间海域——澳大利亚西北方向印度洋海域与大洋洲为邻。

--------------------------------------------------------------------------------

参考文献:郭华榕、徐天新主编:《欧洲的分与合》

❾ 亚洲的半球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分别是什么

1、半球位置:亚洲主要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

2、海陆位置:亚洲北部深入北极圈内,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主要位于北温带和热带,小部分位于北寒带

3、经纬度位置:北部深入北极圈内,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

亚洲绝大部分地区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为苏伊士运河。苏伊士运河以东为亚洲。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为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地中海和黑海。乌拉尔山脉以东及大高加索山脉、里海和黑海以南为亚洲。

(9)亚洲的地理范围是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亚洲大陆地理中心是指亚洲大陆范围内处于均衡位置的点,它距大陆周边海岸线最远,大陆性最强。经中国科学院新疆地理研究所两年多的测算和实地考察,勘定为北纬43°40′37"、东经87°19′52",实地在天山山脉北麓冲洪积扇上的永丰乡包家槽子村境内,东北至乌鲁木齐市中心约30公里,有公路可达。一座高18米,代表性极强的具有典型亚洲区域特色的“亚心”标志塔巍巍耸立在“亚心”点上。

❿ 亚洲地理位置和范围

亚洲的地理位置:

亚洲地理经纬度位置

1、纬度位置

亚洲最北端的北地群岛,地处北纬80。最南端努沙登加拉群岛,地处南纬10°,南北跨纬度约90°,且跨寒、温、热带。

2、经度位置

亚洲最东端白令海峡,地处西经170。,最西端地中海海滨,地处东经25°东西跨度165°左右。亚洲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一个洲。

亚洲地理海陆位置

1、相邻的大洋:亚洲东临太平洋,北f临北冰洋,南临印度洋,洋洲相望。

亚洲地理半球位置

主要分布于东半球和北半球。

亚洲地理范围:

亚洲位于东半球的东北部,东濒太平洋,南临印度洋,北滨北冰洋,西达大西洋的属海地中海和黑海。

大陆东至杰日尼奥夫角(西经169度40分,北纬60度5分),南至皮艾角(东经103度30分,北纬1度17分),西至巴巴角(东经26度3分,北纬39度27分),北至切柳斯金角(东经104度18分,北纬77度43分)。

在各洲中所跨纬度最广,具有从赤道带到北极带几乎所有的气候带和自然带。所跨经度亦最广,东西时差达11小时。

西北部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博斯普鲁斯海峡、达达尼尔海峡同欧洲分界;西南隔苏伊士运河、红海与非洲相邻;东南面隔海与大洋洲相望;东北隔宽仅86千米的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对。

亚洲面积4400万平方千米(包括岛屿),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29.4%,是世界上最大的一洲.亚洲大陆与欧洲大陆毗连,形成全球最大的陆块——亚欧大陆,总面积约5071万平方千米,其中亚洲大陆约占4/5。

(10)亚洲的地理范围是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亚洲的面积和地区划分

亚洲地理面积

亚洲的面积4 400万平方千米,是世界第一大洲。

亚洲地理地区划分

按地理方位,可把亚洲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北弧和中业6个地区。中困位于东亚,其他的东业国家还有蒙古、朝鲜、韩国和日本四围。中国北邻北业,西临中业和西亚,西南有南业,南临东南亚。

阅读全文

与亚洲的地理范围是什么意思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6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1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3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4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2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2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2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5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3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4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1002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5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5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6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30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3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