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地理科目 > 高一地理如何判断光照图

高一地理如何判断光照图

发布时间:2022-07-05 01:57:22

① 高一地理-公转与自转-地球光照图 昼夜分布(急!!!!)


1.这一天的日期是__6月22日___,太阳直射在__23.5°N___(纬度),判断依据是_____
地球自转方向顺时针转,圆心是南极点,极圈内是极夜
2.根据图示,a、b、c、d四点按照正午太阳高度角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_CBDA
3.根据图示,a、b、c、d四点中白昼时间最长的是__C_,昼夜变化幅度最大的是___A__
4此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接近___远__(近或远)日点,公转的线速度较 __慢___(快或慢)
5.b点的纬度是___23.5°S__、经度是 ___90°W__,位于 ___西六区__(时区) ,时间是__21___点

二 昼夜分布(斜线为黑夜)
1.北极圈及其以内出现的是__极夜___(极昼、极夜)地理现象
2.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___23.5°S__,日期是_12月22日____前后
3.比较图中abcd四个地点,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的是___C__,最大的是__A___,白昼最短的是___C__
4.a、b、c、d四点中正午太阳高度没有达到一年最大值的是__CD___
5.地球上的居民设计住宅区要求门窗朝向以多接受阳光为标准,C处住宅处门窗朝向__南___,D处住宅处门窗朝向__不限___,B处住宅处门窗朝向__北___
6.如果住宅区楼顶安置太阳能热水器为了获得更多的太阳光热,要根据太阳高度的变化随季节调整倾角(即热水器与楼房顶部的倾角),12月22日a、b两地热水器与楼房顶部的倾角最大的是___B__

三 我国西部地区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在平地上用立竿测影的方法,测算正午太阳高度α,如甲图。乙图为该小组绘制的春分日至冬至日正午竿影长度变化图。
1.乙图的数码代号分别表示二分二至日的竿影长度。其中反映北半球夏至日(6月22日)正午竿影长度的数码代号是__②___
2.该地从春分日到秋分日的正午竿影长度变化情况是__先变短后变长___,对应的正午太阳高度α的变化是__先变大后变小___
3.如果上海(121°e)12点可测得正午竿影长度,那么该学校(101°E)的学生每天测得正午竿影长度的时间,要比上海晚( D )
A.20分钟 B.40分钟 C.60分钟 D.80分钟
4.如果一年中测得的正午竿影均朝向北方,那么该学校位于( C )
A.南回归线以南 B.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 C.北回归线以北 D.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
5.如果出现正午竿影长度等于竿长,则表示此时正午太阳高度是 ( C )
A.0° B.25° C.45° D.90°

② 如何判读地球太阳光照图

地球的太阳光照图的判读是高考的常考知识点之一,也是高中地理的难点,能正确判断太阳光照图,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一般解读光照图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应该了解光照图的分类 2 .准确把握地球光照图上的特殊点,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一个是6点,一个是18点。晨昏线与出现极昼极夜纬度的切点,一个是12点.一个是24点.太阳直射点:太阳直射点的经度是12点,纬度上正午太阳高度角为90度。 3 .找出太阳光照图中特殊的线。

③ 关于地理太阳光照图的判断

你给的题目绝对不全,至少少了一条已知的经线。
这里稍微给你一点解题的思路:
1
b、c两点的太阳高度相同:题目要求的是“太阳高度”而不是“正午太阳高度角”,地球上任意一点,在任意时刻都有太阳高度。但是要在正午达到最大。由于这两点不在一条纬线上,如果要让两个正午太阳高度角相同,就必须是太阳直射点位于二者中间的纬线上。明显如果是位于二者之间,那么这是太阳直射点要位于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我们地理里是不会出现考察学生除了二分二至日以外的变态题目。
2
回到太阳高度上,要让二者太阳高度相同,只要让晨昏线同时经过b、c两点,此时这两点的太阳高度就都为0了。而这时我们根据图中太阳光方向可得出昼夜半球的分布情况,如果这题没有猜错,节气应该是要为冬至
3
要算赤道上东半球白昼的经度范围,肯定要有一条已知的经线。b点在赤道上,且时间为6时,因此b所在的经线时间都为6时,白昼就是从b所在的经线开始,往东跨了12个小时的白昼,也就是180个经度,b点的经线就要根据你题目中的已知经线来推算。得出白昼的经度范围后还要和东半球的经度(20w—160e)取重合的部分。
4
同一纬度上的各点昼长都相等,因为我们算某一点的昼长就是看其所在纬线的昼弧长度。同一纬线上的昼弧肯定相同

④ 高中地理晨昏线 光照图的判断技巧 最好有几个例子拜托了

一、晨昏线中隐含的重要信息

1.晨昏线的基本概念

晨昏线是昼半球与夜半球的分界线。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半球向昼半球转化的线叫晨线;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半球向夜半球转化的线叫昏线。

2.晨昏线与纬线的切点

切点纬度是晨昏线上的最高纬度;切点纬度是出现极昼、极夜现象的最低纬度。切点所在经线为0时或12时。切点又是晨线与昏线的分界点。

3.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

晨昏线与赤道交点的纬度是晨昏线上的最低纬度,位于晨线或昏线的中点处。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经线为6时或18时。

4.晨昏线与地轴的夹角

晨昏线与地轴的最小夹角为00(二分日),晨昏线与地轴的最大夹角为23026’(二至日)。晨昏线与地轴夹角度数等于直射点纬度数,同时与切点所在的纬度数互余。

二、晨昏线在光照图判读中的巧用

读图2,完成下列要求。

①A点的地方时是_______时,B点此刻为______时。

思路点拨:找晨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为6时或18时;找晨昏线与纬线切点所在经线为12时

或0时,图中每相邻经线跨度为450,依据地方时计算的东加西减原则可做出判断。

参考答案:39

1.确定直射点地理坐标

②太阳直射点坐标为________。

思路点拨:直射点纬度:位于极昼半球,大小与晨昏线和地轴之间的夹角相等,与切点纬度数互余;直射点经度:切点所在的12时经线。图中晨昏线与地轴的夹角为200,北极点附近为极昼,可确定直射点纬度;由00经线此时9时,可计算出l2时经线为450E即直射点经度。

参考答案:200N450E

2.确定日期与季节

③此时,可能为()

A.3月B.4月C.7月D.9月

思路点拨:找出晨昏线与经线圈夹角,夹角大小反映了直射点偏离赤道的度数,结合直射点所在的南北半球,可依据直射点移动的速度计算出相对应的月份,进而判定季节。

参考答案:C

3.确定极昼极夜范围

④出现极夜现象的范围是。

思路点拨:找晨昏线与纬线的切点,从切点纬度到同半球极点之间为极昼、极夜出现的区域。图中晨昏线与地轴夹角为200,由切点纬度与之互余,可知切点纬度为700,结合直射点在北半球进行确定。

参考答案:700S~900S

4.确定日出、日落时刻

⑤A地_______时日出,B地______时日落。

思路点拨:日出时刻就是所在纬线与晨线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日落时刻就是所在纬线与昏线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A地此时为日出,同一条纬线日出日落时刻地方时相同。也可由图中A、B两地昼弧、夜弧经度数分别为2700和900,推知昼长为18时,夜长为9时,依据公式:日出、日落=12±昼长/2,日出、日落=0±夜长/2,做出计算。

参考答案:321

5,确定昼长、夜长

⑥B地昼长为_______小时。

思路点拨:可直接用公式“某地昼长=日出时刻一日落时刻”计算,由3时日出,推出日落为21时,可得出答案。也可用B地纬线圈被晨线与昏线分割的昼弧经度数除以150,图中昼弧为2700。

参考答案:l8

⑤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图示是什么

第一单元 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公转和自转

绕转中心 太阳 地轴

方向 自西向东(北天极上空看逆时针) 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相反)

周期 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 恒星日(23时56分4秒)

角速度 平均1º/日 近日点(1月初)快远日点(7月初)快 各地相等,每小时15º(两极除外)

线速度 平均30千米/小时 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1670KM小时,两极为0.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目前是23º26’

(2)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移动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2)地方时 (3)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①昼夜长短的变化

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昼越长 ①太阳直射点在那个半球,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 那个半球昼长,②赤道全年

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北昼越短 昼夜平分,③春秋分日全球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 昼夜平分

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方向降低 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

随纬度的变化 夏至日:由23º26’N向南北降低 方向降低

冬至日:由23º26’S向南北降低

23º26’N以北在夏至日达到最大值 离直射点越近高度

随季节的变化 23º26’S以南在冬至日达到最大值 越大

南北回归线之间每年有两次直射

四:光照图的判读

(1)判断南北极,通常用于俯视图,判断依据为: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递增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

(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有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北纬23º26’,若北极圈有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南纬23º26’

(3)确定地方时 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为正午12点,晨昏线所包围的白昼部分的中间经线为12点,晨线与赤道交点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经线为18点,依据每隔15º,时间相差1小时,每1º相差4分钟,先计算两地的经度差(同侧相减,异侧相加),再转换成时间,依据东加西减的原则,计算出地方时

(4)判断昼夜长短 求某地的昼(夜)长,也就是求该地在纬线圈上昼(夜)弧的长度,这个长度也可由昼(夜)弧所跨的经度数来推算

(5)判断正午太阳高度角 先求所求地区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不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和,再用90º-两地纬度差即为所求地的正午太阳高度

五:晨昏线与经线和纬线

(1)根据晨昏线与纬线相交判断问题

①晨昏线通过南北极可判断这一天为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

②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昼,可判断这一天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夏至日,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

③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夜,可判断这一天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冬至日,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

(2)根据晨昏线与经线相交关系判断昼长和夜长

推算某地昼长或者夜长,求昼长时,在昼半球范围内算出该地所在地的纬线圈从晨线与纬线圈交点到昏线与纬线圈交点,所跨的经度除以15即该地昼长,如果图上只画了昼半球的一半,要注意,图中白昼所跨经度差的2倍,除以15才是该地的昼长

七:区时,地方时的计算

第一步:先求两地的经度差.

第二步:再求时间差,以每一度经度相差4分钟来算.

第三步:然后判断两地的东西方向,求东用加,求西用减.若求出的时间大于24小时,则减24,日期加1天,若时间为负值,则加24小时,日期减去1天.

第二单元 大气

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1)低层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氮—生物体的基本成分、氧—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地球生命的保护伞”)、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2):大气的垂直分层(课本29页图2.1)

高度 温度 大气运动 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高层大气 2000-3000千米 电离层反射无线电波

平流层 50-55千米 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 平流运动 臭氧吸收紫外线升温;有利于高空飞行

对流层 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 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对流运动 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关系最密切

二:大气热力作用

(1)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对于可见光部分吸收比较少

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层越厚,反射作用越强,在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是很高

散射作用:具有选择性,对于波长较短的篮紫光易被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

(2)对地面的保温效应

①大气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截留热量而增温,由于大气对于太阳短波辐射的吸收能力比较差,但是对于地面长波辐射吸收作用强,所以地面辐射大部分都是被大气吸收

②大气逆辐射是大气辐射的一种,方向朝向地面,对地面热量进行补偿,起保温作用

二:大气的热力状况

大气的热力作用

1)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从图中可以看出,近地面等压线向低压方向(向下)弯曲,高空等压线向高压方向(向上)凸起

2)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影响因素:等压线越密集的地方,则风力越大(图2.10,2.11,2.12)

在单一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风向垂直等压线,指向低压

风向 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在三个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成一夹角,始终由高压指向低压方向.

三:全球性的大气环流

1)三圈环流(课本37页图2.14)

①在地表形成了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南北移动,对于北半球来说,夏季向北移,位置偏北;冬季向南移,位置偏南.(图2.15)

②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3)季风环流(图2.18)

地区 东亚 南亚,东南亚

气候类型 温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风向 冬季 西北风(亚洲大陆) 东北风(亚洲大陆)

夏季 东南风(太平洋) 西南风(印度洋)

四:常见的天气系统

1)锋面系统—冷锋和暖锋(图2.19,2.20)

冷锋 暖锋

概念 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 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

天气特征 过境前 单一气团控制,天气晴朗 单一气团控制,低温晴朗

过境时 阴天、雨雪、刮风、降温 连续性降水

过境后 气压升高,气温下降,天气晴朗 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好

降水的分布 降水一般出现在锋后 降水一般出现在锋前

大气举例 北方夏季暴雨,冬春季大风,寒潮,沙尘暴

2)低压、高压系统—气旋和反气旋(以北半球为例,图2.21)

气旋 反气旋

气压 低气压(中心低,四周高) 高气压(中心高,四周低)

水平运动 四周向中心辐合(北逆南顺) 中心向四周辐散(北顺南逆)

垂直运动 上升 下沉

天气 多阴雨天气 多晴朗、干燥天气

举例 台风 长江流域的伏旱,北方“秋高气爽”天气

五;气候的形成和变化

1)气候的形成因子(太阳辐射、地面状况、大气环流、人类活动)

①不同气候类型的气温特点

l 气温的分布,一般是低纬温度高,高纬温度低;山上的气温比山下低;暖流经过地区的气温比寒流经过地区高

l 同一纬度地带内,由于下垫面不同,不同地点的气温状况不同,其中影响比较的大是海洋和陆地

l 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的比较(北半球)

气候类型 气温日较差 气温年较差 最高气温月 最低气温月

大陆性 大 大 7月 1月

海洋性 小 小 8月 2月

②不同气候类型的降水状况

l 赤道地区气流以辐合上升为主,全年雨量充沛

l 南北回归线至南北纬30º之间,在副热带高压和信风带控制下,常年干旱

l 大陆的西岸有两种情况,以亚欧为例,地中海地区(亚热带),夏季处于副热带高压中心的边缘,气流下沉,干燥少雨,冬季由于副热带高压向南移,此地受西风带的控制,多气旋活动,湿润多雨。欧洲地区(温带),终年盛行西风,各月降水量较多,而且比较均匀

l 大陆的东岸,以亚欧大陆为例,处于季风环流的控制下,冬季受来自大陆的冷干气流的影响,降水不多,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的影响,降水较多

l 大陆的内部,以亚欧大陆为例,终年受大陆气团的控制,降水比较少

l 两极地区以辐合下沉气流为主,全年降水少

2)气候的类型(课本47页的图2.26)

3)主要10种气候类型的判断(课本48页图2.27)

步骤 依据 因素变化 结论

判断南北半球 最高(或最低)气温月份 6.7.8三个月气温最高 北半球

12.1.2三个月气温最高 南半球

判断所属温度带 最冷月均温 最冷月均温>15℃ 热带气候

最冷月气温在0℃~15℃ 亚热带气候或者温带海洋性气候

最冷月气温在-15℃~0℃ 温带气候

最热月<>5℃ 寒带气候

确定具体的气候类型 降水量的年内分配情况 年雨型 热带 热带雨林气候>2000mm

温带 温带海洋性气候700~1000mm

夏雨型 热带 热带草原气候(750~1000mm)热带季风气候1500~2000mm)

亚热带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 温带大陆型气候

冬雨型 亚热带 地中海气候

少雨型 热带 热带沙漠气候

寒带 极地气候

六;大气环境保护

(1)全球变暖

原因:二氧化碳的增多而使气温升高

二氧化碳增多的原因:①大量燃烧矿物燃料,②毁林

危害:①海平面上升,淹没陆地

②改变各地降水状况和干湿状况,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保护措施:①提高能源的利用技术和能源利用效益,采用新能源

②努力加强国际合作

(2)臭氧层的破坏与保护

原因:除了自然原因以外,主要是人类使用制冷设备排放的氟氯烃

危害:①危害人体健康,②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业造成破坏

保护措施:减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烃等消耗臭氧物质的排放,加强国际合作

(3)酸雨

概念:人们一般把PH值小于5.6的雨水称为酸雨

成因:燃烧矿物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

危害:河湖水酸化,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生长,腐蚀建筑和文物古迹等

防治措施:防治酸雨最根本的措施是减少人为硫氧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的排放,我国已经采取了发展洁净煤技术、清洁燃烧技术等措施来控制酸雨

⑥ 高一地理:读光照图回答下列问题

1、首先给你解释一下什么是昼弧和夜弧。昼弧就是指白天所跨的经度,夜弧就是指黑夜所跨的经度。
2、读图可知:A、图中中心点为南极,原因:根据0度经度,你可以把所有经线的度数标出来,再根据顺着地球自转方向,东经逐渐增大,西经逐渐减小这句话,反推出来得出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表示中心点为南极。
B、图中可以判断出A点所在的晨昏线为晨线,与A点相交的经线为东经135度。
C、A点所在纬线所跨的夜弧范围是从东经45度到东经135度,所以夜弧所跨的经度为90度。得出A点所在纬线的夜长为6小时,那么昼长为24-6=18时。根据夜长=夜弧所跨经度/15度这个公式得的。
D、得出昼长后,再根据公式:日出=12-昼长/2 即日出=12-18/2=3时。日落=12+昼长/2 即日出=12+18/2=21时

⑦ 高中地理太阳光线怎么画,是不是太阳直射点与地心的连线,如果是,请详细解释,如果不是,应该是什么呢。

在高中地理的光照图中只有地球的侧视图中才会像题主说的那样话,作太阳直射点和地心的连线(虚线)的反向延长线(实线)。剩下的太阳光线都只要平行就可以了(太阳与地球相比,太阳体积巨大,所以发射到地球上面的太阳光可以视为平行光)一般在考试中只有过这条过地心的太阳光线是得分点。如果要求画晨昏线的话,只需过地心与上述画的太阳光线垂直就可以了,一定要标注直角符号(得分点)。

如果是俯视图的话比较好办,只要找到晨昏线,然后太阳在左侧就在左侧话平行线,右侧同理。

一般题目要求画侧视,俯视图很少见。

补充一下,俯视图画晨昏线考的也蛮多的。晨昏线平分赤道(俯视图中最外面的大圆)先找到平分的两点(两点的连线与太阳光线垂直)然后找到晨昏线相切的纬线(此纬线度数=90-太阳折射点度数)的切点,连接上述三个点(画的时候用平滑的曲线),如果不是春秋分日,那应该可以画出两条曲线来,根据题目判断所看到的极点附近应该是极昼还是极夜来进行取舍。

附上一张北半球二分二至日侧视图、俯视图(空白)共题主练习。

(希望能够帮到你~(@^_^@)~)

⑧ 高中地理太阳光照图之圆柱投影图的判读方法

(1)此图是_12_月_22_日前后的光照图。
AB线为晨线,则AC线为昏线,AB线和AC线上侧为夜,下侧为昼,A点在北极圈上,说明北极圈上刚好出现极夜现象,是北半球冬至日,即12月22日前后。

(2)此时正午太阳直射点位置在:_23°26′S , 90°W_。
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纬度为23°26′S;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平分大部分昼半球,从图中可看出平分大部分昼半球的经线是90°W。

(3)经过_18_小时太阳经过D点所在的子午线。
图中现在太阳(直射点)在90°W,太阳自东向西运动,过D点(0°经线)所在的子午线要跨越经度为360°-90°=270°,所需时间为270°/15°每小时=18小时

⑨ 读局部太阳光照示意图...高一地理 求详细解释!

答案
B
B
A
1、有地球自转方向可判断这是北半球
甲在丙的北面
根据自转方向确定东西方向
所以是西北
2、由于甲乙是昏线
所以甲乙与赤道的的焦点为18点
这点所在的经线是180°经线
所以北京时间120°E是14时
3、由于甲乙是昏线
根据地球自转方向
可以判断出北极圈出现极夜现象
是为冬至
南半球夏至
所以只有A答案符合条件

⑩ 高一地理晨昏线 图示

注意:以下我绘制的光照图中,阴影一律表示黑夜,非阴影表示白天。

阅读全文

与高一地理如何判断光照图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6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1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3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4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2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2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2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5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3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4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1002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5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5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6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30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3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