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常见的土壤类型有哪些
1.沙士:土壤中含有8成以上的沙,2成以下的黏土为沙土。这种土壤容易干燥,裁在这种土壤中的花卉应多施有机肥料,以改善土性。在地下水位高处用此土栽花较适。且沙土对光热吸收力强,土温较高,花卉生长旺盛,花期也能提早。沙土是配制培养土的主要材料,其优点是能使排水通畅。用作扦插基质容易生根。
2.黏土:其成分中黏土占6成以上,沙占4成以下。土质细、黏性大、干时拔裂成块状。在栽培管理上较麻烦。但如管理得当,及时松土、排涝,则花卉能生长良好,开花也多,黏土富具保肥和保水性,能使水肥不致流失。花卉在这种土壤里生长缓慢,棵矮而茁壮。对重黏土栽花要多掺腐叶土、腐殖土或沙土混合改良。并行冬季翻地:浇灌冻水,经一冬的严寒冰冻即可疏松便于耕作。
3.壤士:介于沙士与黏土之间的土壤,其沙与黏土的含量各约占半数。(又,沙质稍多者称“沙质壤土”,黏土较多者称“黏质壤土”。)这种土壤对水、肥的保持性强,是较好的适宜花卉生长的土壤。
图片
4.腐殖土:也称厩肥土。园艺术语又称温床土。因其来源于温床中酿过热的厩肥,其成分主要是腐殖质组成。质地轻松,星酸性反应,含有丰富的各种养分。吸肥水性强,但排水较差。可与腐草土或其他土壤混用。腐殖土也可由家畜厩肥经发酵沤制,以牛粪和马粪制成者比较轻松;用牛猪龚制成者比较黏重,配制培养土时应对二者分别对待。如黏重的腐殖土可与轻土配合。腐草土混合,轻腐殖土可与重腐草制备腐殖土,最好利用新鲜厩出即成褐黑色腐殖土,可以一举两得充分发挥既肥的作用。
5.泥炭士:由远古的若辞和水生植物,埋人湿土中年久腐烂而成。其中部分已经炭化,颜色褐黑。酸性反应,质地轻松,持水量高,但缺乏养分。适合与重黏土或轻松砂质土混用,前者使其变为轻松土壤,后者以改变和提高其黏结性和持水性。
6.腐叶土:在自然界中为森林地带的表土,系由落叶经多年堆积腐烂而成者。腐叶土所含养分非常丰富,酸性反应,土质轻松,为黏重土壤的疏松剂。用作播种和分栽秧苗最宜。 腐叶土,一般从事花卉栽培者多就地取材,自行沤制。其法:于秋季落叶时,大量搜集(最好是阔叶树的叶)“,集于高燥处,并与新鲜马粪及黄士依次层层相堆,每层厚约20-30厘米,堆高可至2米左右。当每堆一层时,可泼入适量的水和人粪尿,也可撒入适量的硫氨和水。这是为了增加湿度和有机质,以促菌类繁生加速腐烂。堆后用黄士封好。早春2-3月间开始副倒。在翻倒中若视干燥,可再适当喷水和粪尿,如觉过湿,可再掺入黄土或马粪。翻倒后仍照原样堆好。以后每隔1-2个月再翻倒一次,直到树叶全部腐烂。然后过筛备用。
7.腐草土:是杂草及蒿杆儿等物掺入土、等堆积腐烂而成的土。腐草土富含多年长效的营养肥分,因而用来栽培多年生植物,堆制腐草土一般在初夏草盛时,连根带土崛起,随即分层堆积,堆积方法同腐叶土。腐草土不宜露天久存,因分解日久会失去多孔性和弹性,会使品质变劣。
8,石楠土:这种土壤呈酸性,质地特轻,且柔软、多孔,具有充足的营养成分。石楠土可在密茂的石楠或杜鹍的灌丛中采集。铲取其根、茎、叶连同泥土及所附带的杂草草根,用上述堆积腐叶土的办法作同样的处理,约经2年可腐熟。
9.木质土:又称“树粪”。 是枯枝和木屑腐烂后的产物,亦杂有大量干害虫的粪便,常集于枯老的树洞或堆木场所。木质土的性质近似腐叶土,酸性、轻松、但缺乏营养物质。
10.苔藓。经晒干,研碎,混合保水性。入土中,可使土坏轻松,提高保肥和保水性。
11.沙(纯沙):是良好的扦插基质,亦常用作播种后的覆盖层。沙宜用河沙或淡水沙用前应用清水冲洗,去掉所含的黏质土和有机质。如用海沙时更应冲洗干净,去除表面所附的盐分。纯沙也是配制各种培养土的重要材料。
12.蛭石和珍珠岩二者本系化工合成的建筑材料,以其质轻多孔且呈颗粒状,虽不含肥分,但有保肥、保水和排水通畅的作用。他土质混用。近来多用作扦插的基质,就花卉的生长来讲,依种类的不同,对土壤酸碱度的适应范围也各不相同。一般来说,北方的土坏和灌溉用水多偏碱性,经过调配,虽然能将培养土达到喜酸性土壤的花卉生长要求,但由于常年灌溉用水偏碱,士中碱质积累逐渐增多,也就随之变碱,终至使喜酸性有些南方喜所士壤的花卉不能忍受而枯死。这就“长寿”的原因。一般解决的办法,除栽植时用酸性土质外,还可将硫酸亚铁(黑矾)按01%-0.3%的比例投入水中,然后用以浇花。亦可将硫酸亚铁按1%的比例混入液肥中,即所谓“矾肥水”
② 世界上都有什么样的土壤
土壤分为:砂质土、黏质土、壤土三类。砂质土的性质:含沙量多,颗粒粗糙,渗水速度快,保水性能差,通气性能好。黏质土的性质:含沙量少,颗粒细腻,渗水速度慢,保水性能好,通气性能差。壤土的性质:含沙量一般,颗粒一般,渗水速度一般,保水性能一般,通风性能一般。地球陆地表面土壤种类的分异和组合。与自然地理条件的综合变化密切相关。
中国土壤资源丰富、类型繁多,世界罕见。中国主要土壤发生类型可概括为红壤、棕壤、褐土、黑土、栗钙土、漠土、潮土(包括砂姜黑土)、灌淤土、水稻土、湿土(草甸、沼泽土)、盐碱土、岩性土和高山土等12系列。
③ 一二三四类土如何分类怎么区别
一类土指砂、腐殖土等。坚固系数较低(0,5--0.8),用尖锹、少数用镐即可开挖。
二类土指黄土类、软盐渍土和碱土、松散而软的砾石、掺有碎石的砂和腐殖土等。坚固系数较低(0,5--0.8),用尖锹、少数用镐即可开挖。
三类土指粘土或冰粘土、重壤土、粗砾石、干黄土或掺有碎石的自然含水量黄土等,土的坚固系数为0.81--1.0,须用尖锹并同镐开挖。
四类土指硬粘上、含碎石的重壤土、含巨砾的冰碛粘土、泥板岩等,土的坚固系数达1.0~1.5,土的开挖须用尖锹、镐和撬棍同时进行。
(3)地理有哪些种类的土壤扩展阅读
土壤形成原因
1、母质因素:土壤可以从岩石原地风化或任何堆积物演变而成。
2、地形因素:地形对气候产生影响,使土壤的水分和温度状况发生变化。
3、土链:在不同地形上,泥土剖面的变化。在陡坡上,土层厚度减少。在平坦土地上,土层厚。在沼泽地区,形成泥炭层。山势的起伏影响排水情况(drainage)。
4、时间因素:土壤的特性需要时间来发展。时间影响其他成土因素的重要性。在土壤形成初期,母质因素日最重要。但土壤形成后,其他因素的重要性日渐提高。
5、气候因素:无论土壤的母质如何,在同一气候状况下,经过相当的时间,土壤的特性将会十分相似。水分影响土壤中的化学作用和生物活动。
6、温度:直接影响风化作用速度,决定土层厚薄。影响有机物的合成和分解、生物化学作用。温度影响土壤中水分移动方向。在温度高,蒸发率高地区,水分在泥土中向上移动,令盐分积聚。
7、风速:增加蒸发作用,加速土壤中水分流失。在干燥地区,强风会将表面土壤带走,令养分流失。
按土壤质地,土壤一般分为三大类:砂质土、黏质土、壤土三类。
砂质土的性质:含沙量多,颗粒粗糙,渗水速度快,保水性能差,通气性能好。
黏质土的性质:含沙量少,颗粒细腻,渗水速度慢,保水性能好,通气性能差。
壤土的性质:含沙量一般,颗粒一般,渗水速度一般,保水性能一般,通风性能一般。
地球陆地表面土壤种类的分异和组合。与自然地理条件的综合变化密切相关。
坚固性系数又称普罗托季亚科诺夫系数(Protodyakonov's coefficient)。根据普氏山压理论,如果压力拱高为h1,则岩土越软弱其坚固性系数越小,围岩山岩压力越大。
土的坚固性系数不同,在建筑工程施工中采用的方法也不同。
④ 常见土的种类
常见的土壤有哪些种类
土壤分类,在不同的自然和耕作条件下形成的不同土壤,按照其形成过程的顺序和特点以及肥力水平,分门别类的加以区分,就叫土土壤分类。我国现行的土壤分类制为土类、亚类、土属、土种与变种五吸。
土类是分类的基本单元。它是作一定的综合自然条件或人为因素的作用下,经过一个主导的或几个附加的次要成土过程,具有一定相似的发生层次,土类间在性质上在明显的差异,如砖红壤、红土壤、亚类,是在土类范围土类之间的过渡类型。总土类的辅助分类单元。亚类的改良利用方向比土类更为一致,比如红壤中的暗红壤,黄红壤。
土属,是具有承上启下意义的分类单元。主要报据母质、水文等因子划分。例如,盐碱土是根据盐组成来划分上属的。
土种,是土壤分类的基层单元,也可以说是地区性土壤分类的基本单元。表示亚类土壤中有不同的发育程度。
变种,是指土种以下的分类单元。主要是由于质地、地形、母质所引起的在土种中肥力和性状的差异。
棕壤,是暖温带湿润半湿润落叶阔叶林下发育形成的地带性土壤,剖面有明显的淋溶和沉枳作用,心土层鲜棕色,质地粘重,组织紧密,通透性差,土层深厚,一般1〜2米或更厚。
褐土,又叫褐色森林土。是在暖温带半湿半干早的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地带性十壤,在垂直分布上位于棕壤带之下。土壤剖面通常由耕层、淀积粘化层和钙积层三个基本层段组成。粘粒有下移趋势,心土层较粘重,中壤质地,呈中性或是微碱性反应,PH值在7左右。
潮土,过去也称为草甸土、湿土或冲积上。是直接发育在河流沉积物和湖积物上受潜水作用形成的土壤。
盐喊土又叫盐渍土,是盐土和碱土的总称。报据其所含的盐分的种类和性质,盐碱土可以分为滨海盐碱土和内陆盐碱土两类。
内陆盐碱土,按其所含的成分及外部特征,可分为油碱,白碱,瓦碱和泡碱。油碱主要含有氯化钠和氯化镁,吸湿性强,地表好象泼了一层油,又称为潮湿盐土。。白碱主要含硫酸钠,表层常有白色盐结皮,疏松多孔,盐分聚集地表而危害作物。瓦碱以重碳酸盐为主,表层常呈硬壳,有妨碍幼苗出土,如果遇到大雨更难以出苗,但是其盐分含量比较轻。
砂姜黑土是洼地长期积水干涸后形成的土壤。这种土壤质地粘紧,湿时泥泞,干时坚硬,耕作困难,耕层以下有柱状、核状结构,漏水漏肥。50〜100厘米以下 多出现砂姜层,但是表上有机质含量高, 土色黑灰,土温也上升,养分 转化快,有后劲,可以种植小麦、大豆、 高粱等。
⑤ 土壤种类有哪些
土壤分类系统采用土纲、亚纲、土类、亚类、土属、土种、亚种7级分类制,其中土类和土种作为基本分类单元;
1、土纲是土壤分类系统的最高单元,是土类共性的归纳,其划分突出土壤的成土过程、属性的某些共性,以及重大环境因素对土壤发生性状的影响;
2、亚纲是在同土纲内根据土壤明显水热条件差别所形成的土壤属性的重大差异来划分的;
3、土类是土壤高级分类的基本分类单元,它是根据土壤主要成土条件、成土过程和由此发生的土壤属性来划分的;
4、亚类是反应土类范围内较大的差异性;
5、土属是由高级分类单元过渡到基层分类单元的一个中级分类单元,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6、土种是土壤分类系统中基层分类的基本单元;
7、亚种过去称为变种,它是土种范围内的细分,是土种某些性状上的变异。
地球陆地表面土壤种类的分异和组合。与自然地条件的综合变化密切相关。在 湿润热带雨林、季雨林地区,主要为高度富铝化、富含铁铝 氧化物和三水铝矿的砖红壤。湿润亚热常绿阔叶林下,形成多种类型的 红壤、 黄壤及向温带渡的黄 棕壤。半干旱热带、亚热带 稀树草原景观地区燥红土。干旱热带和亚热带则为红色 漠土。
⑥ 土壤的分类有哪些
土壤可以分为:砂质土、黏质土、壤土三类。
土壤的种类
砂质土:含沙量多,颗粒粗糙,渗水速度快,保水性能差,通气性能好。
黏质土:含沙量少,颗粒细腻,渗水速度慢,保水性能好,通气性能差。
壤土:含沙量一般,颗粒一般,渗水速度一般,保水性能一般,通气性能一般。
土壤是指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的物质,由各种颗粒状矿物质、有机物质、水分、空气、微生物等组成,能生长植物。
⑦ 土壤有什么种类
土壤可以分为沙质土、黏质土、壤土3类。沙质土的性质:含沙量多,颗粒粗糙,渗水速度快,保水性能差,通气性能好;黏质土的性质:含沙量少,颗粒细腻,渗水速度慢,保水性能好,通气性能差;壤土的性质:含沙量一般,颗粒一般,渗水速度一般,保水性能一般,通风性能一般。
⑧ 土壤类型有哪些
土壤可以分为砂质土、黏质土、壤土三种类型。
一、砂质土
粗粒土是指大于0.1毫米颗粒含量较多的土,可分为砾类土和砂类土。
砂类土,又称砂质土,指粒径大于2mm颗粒含量不超过全重的50%,而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含量超过全重的50%的土。
砂质土根据粒组含量不同可分为砾砂、粗砂、中砂、细砂和粉砂。
二、黏质土
黏质土是土壤的一种,有保水性能好等特点,
含沙量少,颗粒细腻,渗水速度慢,保水性能好,通气性能差的一种土壤。
三、壤土
壤土,指土壤颗粒组成中黏粒、粉粒、砂粒含量适中的土壤,颗粒大小在0.2mm至0.02mm之间。质地介于黏土和砂土之间,兼有黏土和砂土的优点,
通气透水、保水保温性能都较好,耐旱耐涝,抗逆性强,适种性广,适耕期长,易培育成高产稳产土壤,也是较理想的农业土壤。
(8)地理有哪些种类的土壤扩展阅读
土形成因素
成土因素学说的基本观点可概括为:
1、土壤是一种独立的自然体,它是在各种成土因素非常复杂的相互作用下形成的。
2、对于土壤的形成来说,各种成土因素具有同等重要性和相互不可替代性。其中生物起着主导作用。土壤是一定时期内,在一定的气候和地形条件下,活有机体作用于成土母质而形成的。
土壤并非生来就具有肥力特征,能够生长绿色植物的。跟生物发育一样,土壤发育也有一系列的过程。其中,母质、气候、生物、地形、时间是土壤形成的五大关键成土因素。
⑨ 土壤的类型有哪些各自特点,分布
我国主要有15种土壤类型,分别是砖红壤、赤红壤、红黄壤、黄棕壤、棕壤、暗棕壤、寒棕壤、褐土、黑钙土、栗钙土、棕钙土、黑垆土、荒漠土、高山草甸和高山漠土。
1、砖红壤
区域:海南岛、雷州半岛、西双版纳和台湾岛南部。
特点:风化淋溶作用强烈,易溶性无机养分大量流失,铁、铝残留在土中,颜色发红。土层深厚,质地粘重,肥力差,呈酸性至强酸性。
2、赤红壤
区域:滇南的大部,广西、广东的南部,福建的东南部,以及台湾省的中南部。
特点:风化淋溶作用略弱于砖红壤,颜色红。土层较厚,质地较粘重,肥力较差,呈酸性。
3、红黄壤
区域:长江以南的大部分地区以及四川盆地周围的山地。
特点:有机质来源丰富,但分解快,流失多,故土壤中腐殖质少,土性较粘,因淋溶作用较强,故钾、钠、钙、镁积存少,而含铁铝多,土呈均匀的红色。因黄壤中的氧化铁水化,土层呈黄色。
4、黄棕壤
区域:北起秦岭、淮河,南到大巴山和长江,西自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东至长江下游地带。
特点:既具有黄壤与红壤富铝化作用的特点,又具有棕壤粘化作用的特点。呈弱酸性反应,自然肥力比较高。
5、棕壤
区域: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暖温带半湿润气候。
特点:土壤中的粘化作用强烈,还产生较明显的淋溶作用,使钾、钠、钙、镁都被淋失,粘粒向下淀积。土层较厚,质地比较粘重,表层有机质含量较高,呈微酸性反应。
6、暗棕壤
区域:东北地区大兴安岭东坡、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和长白山等地。
特点:土壤呈酸性反应,它与棕壤比较,表层有较丰富的有机质,腐殖质的积累量多,是比较肥沃的森林土壤。
7、寒棕壤(漂灰土)
区域:大兴安岭北段山地上部,北面宽南面窄。
特点:土壤经漂灰作用(氧化铁被还原随水流失的漂洗作用和铁、铝氧化物与腐殖酸形成螯合物向下淋溶并淀积的灰化作用)。土壤酸性大,土层薄,有机质分解慢,有效养分少。
8、褐土
区域:山西、河北、辽宁三省连接的丘陵低山地区,陕西关中平原。
特点:淋溶程度不很强烈,有少量碳酸钙淀积。土壤呈中性、微碱性反应,矿物质、有机质积累较多,腐殖质层较厚,肥力较高。
9、黑钙土
区域:大兴安岭中南段山地的东西两侧,东北松嫩平原的中部和松花江、辽河的分水岭地区。
特点:腐殖质含量最为丰富,腐殖质层厚度大,土壤颜色以黑色为主,呈中性至微碱性反应,钙、镁、钾、钠等无机养分也较多,土壤肥力高。
10、栗钙土
区域:内蒙古高原东部和中部的广大草原地区,草场为典型的干草原,生长不如黑钙土区茂密。
特点:腐殖质积累程度比黑钙土弱些,但也相当丰富,厚度也较大,土壤颜色为栗色。土层呈弱碱性反应,局部地区有碱化现象。土壤质地以细沙和粉沙为主,区内沙化现象比较严重。
11、棕钙土
区域:内蒙古高原的中西部,鄂尔多斯高原,新疆准噶尔盆地的北部,塔里木盆地的外缘,是钙层土中最干旱并向荒漠地带过渡的一种土壤。
特点:没有灌溉就不能种植庄稼。植被为荒漠草原和草原化荒漠。腐殖质的积累和腐殖质层厚度是钙层土中最少的,土壤颜色以棕色为主,土壤呈碱性反应,地面普遍多砾石和沙,并逐渐向荒漠土过渡。
12、黑垆土
区域:陕西北部、宁夏南部、甘肃东部等黄土高原上土壤侵蚀较轻,地形较平坦的黄土源区。
特点:黄土母质形成。植被与栗钙土地区相似。绝大部分都已被开垦为农田。腐殖质的积累和有机质含量不高,腐殖质层的颜色上下差别比较大,上半段为黄棕灰色,下半段为灰带褐色。
13、荒漠土
区域:内蒙古、甘肃的西部,新疆的大部,青海的柴达木盆地等地区,面积很大,差不多要占全国总面积的1/5。
特点:土壤基本上没有明显的腐殖质层,土质疏松,缺少水分,土壤剖面几乎全是砂砾,碳酸钙表聚、石膏和盐分聚积多,土壤发育程度差。
14、高山草甸
区域:青藏高原东部和东南部,在阿尔泰山、准噶尔盆地以西山地和天山山脉。
特点:剖面由草皮层、腐殖质层、过渡层和母质层组成。土层薄,土壤冻结期长,通气不良,土壤呈中性反应。
15、高山漠土
区域:藏北高原的西北部,昆仑山脉和帕米尔高原。
特点:土层薄,石砾多,细土少,有机质含量很低,土壤发育程度差,碱性反应。
⑩ 中国土壤分类系统的分类等级有哪些
1、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以土壤本身性质为分类标准的定量化分类系统,属于诊断分类体系。
采用土纲、亚纲、土类、亚类、土族和土系六级分类制,其中前四级为高级分类单元,主要供中小比例尺土壤调查制图确定制图单元用,后二级是低级分类单元,主要供大比例尺土壤调查制图单元用。
2、中国土壤分类系统,以成土条件,成土过程和土壤属性的三者统一来划分土壤,属于地理发生学土壤分类非定量化的,采用土纲,亚纲,土类,亚类,土属,土种,变种七级分类制,其中土类和土种为基本分类单元。
(10)地理有哪些种类的土壤扩展阅读:
以诊断层和诊断特性为基础的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既与国际接轨,又充分体现我国特色。除有分类原则、诊断层和诊断特性和分类系统外,还有一个检索系统,每一种土壤可以在这个系统中找到所属的分类位置,也只能找到一个位置。
“诊断层“,是用以识别土壤类别、在性质上有一系列定量说明的土层。诊断层和诊断特性是现代土壤分类的核心。没有诊断层和诊断特性,就谈不上定量分类。11个诊断表层、20个诊断表下层,2个其他诊断层和25个诊断特性。
就诊断层而言,36.4%直接引用美国系统分类的,27.2%是引进概念加以修订补充的,而有36.4%是新提出的。在诊断特性中,则分别为31.0%、32.8%和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