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有没有高中地理必修一里面的大气运动和气温这一块内容的知识点笔记是自己手写的不要网上搜的🙈
(三)大气的水平运动
1、等压线和等压面
2、高气压和低气压
等压线闭合形成气压中心,根据其中心气压的高低分出高压中心和低压中心。高压中心向外延伸出的狭窄区域叫高压脊;低压中心向外延伸出的狭窄区域叫低压槽,低压槽上常形成锋面。
3、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对风的影响
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其大小决定风速的大小,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地转偏向力和风向垂直,不断改变风向,对风的大小无影响;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北半球风向右偏,南半球风向左偏(赤道上风向不偏,五地转偏向力)。
在二力共同作用下,最终风向平行于等压线。
4、摩擦力对近地面风的影响
摩擦力与风向相反,阻碍空气运动。
在以上三个力共同作用下,近地面风向斜穿等压线,并且指向低压一方。
北半球背风而立,低压在左前方,高压在右后方。
(四)气压场的判读
1、判读气压场中某点的风向
画出气压梯度力的方向(由高压指向低压,并不一定指向低压中心),用右(左)手判断偏转方向;注意图中有无指向标。
2、风力大小的判读
同一气压场中,等压线密集处,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等压线稀疏处,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小。
等压线疏密程度相同,气压差相同,但比例尺不同的气压场中,比例尺较小的图中气压场风小。
3、天气状况
高压中心、高压脊处天气晴朗;低压中心、低压槽处多阴雨天气。
‘贰’ 什么是副热带高压脊线用简单的话解释一下,我才高二,太专业的气象术语不太懂。
高压脊线(等压线或等高线反气旋曲率最大处的连线)
主要雨带,经常处于高压脊线以北5~8个纬度的距离处。
太平洋高压
在夏季一般分为东、西两个大单体:位于西太平洋的大单体,称为西太平洋高压,位于东太平洋的大单体,称为东太平洋高压。西太平洋高压脊线北侧的西风带中,气旋和锋面活动比较频繁,常产生阴雨或暴雨天气。中国东部地区的主要雨带,经常处于高压脊线以北5~8个纬度的距离处。西太平洋高压脊线的季节性变化,和中国东部地区主要雨带的季节性位移相对应。平均而言,5月份高压脊线位于北纬15°附近,主要雨带位于华南,6月份脊线越过北纬20°,主要雨带位于长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使江淮一带进入梅雨期;7月中旬脊线向北越过北纬25°,主要雨带就移到黄河流域,使华北进入雨季,这时,江淮流域正处在高压脊线控制之下,梅雨期结束而进入伏旱期,天气酷热少雨。脊线南侧为东风带,常常有东风波和台风活动,产生大量的降水。因此,在7月中旬以后,华南又出现一条雨带。西太平洋高压和台风的相互配置,决定着台风的移动路径。高压强大且脊线呈东西向时,台风稳定西行;高压脊线呈西北—东南向时,台风容易向西北移动,并在中国登陆;若高压减弱和断裂,则台风往往北上登陆或转向。 西太平洋高压的强弱、进退和移动,同中国东部的天气以及旱涝等的关系极其密切,是夏半年天气预报中需要着重分析研究的天气系统之一。
‘叁’ 高中地理学习中有关高压脊和低压槽的知识
低压槽是易形成锋面的地方。
以下为参考资料
天气预报广播中,常常出现“低压槽”和“高压脊”两个名词,实际上就是气旋和反气旋。
在北半球的西风带里,大气是呈波浪起伏式运动的。波浪的低谷区就是低压槽,气流作反时针方向旋转,气压分布是中间低、四周高,空气自外界向槽内流动,槽内空气辐合上升,形成阴雨天气。波浪的高峰区就是高压脊,气流作顺时针方向旋转,气压分布是中间高、四周低,空气自中心向外辐散,脊内盛行下沉气流,一般天气晴好。一对槽脊,一低一高组成一个波动。西风带里的高空槽脊系统就叫西风波。
高空的槽脊系统与地面的天气变化有密切的关系。如在北半球的西风带里,高空槽前一般吹西南风,这种风能把孟加拉湾和印度洋上空的暖湿空气输送到我国中纬度地区,为形成云雨创造了条件。而高空槽后(即高压脊前)一般吹西北风,地面是一个高气压区,天气由阴转晴。
高空槽脊形成后,不停地移动和变化,有时加强,有时减弱。随着高空槽脊的移动变化和加强减弱,地面的天气也会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因此,做好高空槽脊系统活动变化的预报,是天气预报中的重要内容。
‘肆’ 地理问题。。。有关高压脊和低压槽的知识
锋面是和气旋联系在一起的称锋面气旋,所以锋面只有在气旋处形成,在反气旋处不能形成。低压槽是在低压系统(气旋),等压线弯曲最大处的连线,高压脊是在高压系统(反气旋),等压线最大处的连线。在低压系统中气流是由四周向中心辐合,这样才能有冷、暖空气相遇,才能形成锋面;而在高压系统中,气流是由中心向四周辐散(由中心流向四周),这样冷、暖空气是向相背方向运动,不会出现冷、暖空气相遇的情况,也就不能形成锋面了。所以锋面只能是在低压系统(气旋)形成。
至于后面说的“在低压槽,大气高度低,在高压脊,大气高度高”,没有这样说法呀,我就没听说过,应该也没有这种说法。
‘伍’ 高一地理:我知道低压槽易形成锋面,那么高压脊易形成什么
一、既然你知道低压槽形成锋面,那你就肯清楚那里盛行上升气流,才会形成锋面。那么高压脊附近盛行下沉气流,就会是晴朗干燥的天气。
二、我们常见的就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秋天的秋高气爽,这都是在高压控制下的天气状况。只要是单一的气团控制天气就是晴朗的。是湿润还是相对较干,就看具体的情况进行分析了。
‘陆’ 高中地理:高压或高压脊上都不可能出现锋面,这正确吗,请问为什么
正确。
高压气旋属于辐散气旋,由于高空气流下沉所致。在高压或高压脊控制范围内,盛行下沉气流。天气状况通常为晴朗无风,炎热干燥。
在高压控制范围内天气比较稳定,没有风雨现象。
而低压气旋属于辐合气旋,由于四周的气压高于中间,气流便向中心流动,流动过程中,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形成旋状。由于气流来自四周,冷暖不一,交汇时会形成锋面,而形成锋面的地方被称为低压槽。这种现象叫做锋面气旋。
无论冷锋还是暖锋过境,都会引起降水。
只要记住,锋面只会出现在低压槽上。
‘柒’ 高中地理。高压脊和低压槽处的天气状况分别是什么呢出现这些天气状况的原因是什么呢帮帮忙,谢谢!
脊线附近出现晴朗天气
槽线附近出现阴雨天气
脊线两侧气流分散(从脊线向两侧)冷暖气流不会相遇,且气压相对较高,难以形成降水
槽线两侧气流汇聚(从两侧向槽线)冷暖气流相遇,形成锋面,产生降水
‘捌’ [高一地理]为什么副热带高压带地区会有涝灾
副热带高压
位于副热带地区(纬度约为20°~30°)的高压系统 。呈椭圆形,其长轴大致同纬圈平行,一般在700百帕和500百帕等压面图上最明显。副热带高压对中、高纬度地区和低纬度地区之间的水气、热量、能量、角动量的输送和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大气环流的一个重要系统。副热带高压主要位于大洋上,常年存在,按不同的地理位置,分别称为北太平洋高压、北大西洋高压、南太平洋高压、南大西洋高压和南印度洋高压。由于这些高压环绕整个副热带地区,故统称为副热带高压带。有时,副热带高压还可分裂为更小的高压单体。
副热带高压带的主要成因是动力的作用,其高压脊线处于下沉气流区,天气多晴朗。就副热带高压的单体来说,在高压的东部,下沉运动特别强,造成很强的下沉逆温,天气持续晴好。在高压的西部,下沉气流和逆温都比较弱,易于形成对流,故多雷阵雨天气。副热带高压带和高压单体的强度、位置随着季节的更迭、太阳直射区域的南北移动而发生明显的季节变化。位于西太平洋的大高压单体——西太平洋高压的强弱、进退和移动,同中国东部的天气以及旱涝等的关系极其密切,是夏半年天气预报中需要着重进行分析研究的天气系统之一。
西太平洋高压脊线北侧的西风带中,气旋和锋面活动比较频繁,常产生阴雨或暴雨天气。中国东部地区的主要雨带,经常处于高压脊线以北5~8个纬度的距离处。西太平洋高压脊线的季节性变化,和中国东部地区主要雨带的季节性位移相对应。平均而言,5月份高压脊线位于北纬15°附近,主要雨带位于华南,6月份脊线越过北纬20°,主要雨带位于长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使江淮一带进入梅雨期;7月中旬脊线向北越过北纬25°,主要雨带就移到黄河流域,使华北进入雨季,这时,江淮流域正处在高压脊线控制之下,梅雨期结束而进入伏旱期,天气酷热少雨。
因此副热带高压带(西太平洋高压单体)持续偏南时,雨带会长时间滞留在江淮地区并造成这一地区出现涝灾!
我不明白你所指的不同的气流系统是什么意思!但一般来说个地区确实是只受一种气流系统控制!
还有什么不懂的就发消息给我来问吧!
‘玖’ 地球科学(高中地理)
(1)风向:东北风 (2)处于阴雨位置: P处 解析:第一题关键在于"等高线",此类题需要多画几条等高线,在标上数字,你就一目了然!处北方为高压,受地转偏向力(右),吹东北风. 第二题.在第一题基础上得到:N处为高压脊,P处为低压槽((降雨)受东北风影响为冷锋,降水锋后).
‘拾’ 高中地理:等压线图中怎么判断低压槽和高压脊
低压槽是低压系统中等压线向外凸出的部分,高压脊是高压系统中等压线向外凸出的部分,如下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