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国地理铁路怎么掌握方法
按城市名称来记,比如说:与北京有关的主要铁路有5条,分别是京广线、京哈线、京包线、京九线和京沪线…这样把每个省份的主要铁路城市再记住,这样分别记忆铁路也许会容易记些。
或者就按常说的七纵五横来记忆也是可以的。
不过经常看地图是非常重要的
Ⅱ 中国地理
1、我国地形壮丽多姿,其基本特点,概括地说有三点:
①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我国地处亚欧大陆的东南部,地势西部高而东南低,西部多高山和高原,东部沿海多丘陵和平原,形成一个以西南部的青藏高原最高,由西向东逐级下降的阶梯状斜面。
由两列山岭组成的地形界线,将我国地形明显地分成三级阶梯。
西面一列是昆仑山—祁连山—岷山—邛崃山—横断山脉,简称“昆仑线”。东面一列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线,简称“兴安线”。被“昆仑线”包围的青藏高原属第一级阶梯,平均海拔约4500米,是世界上最高的大高原,号称“世界屋脊”。高原上分布着一系列雪峰连绵的巨大山脉,山岭间镶嵌着辽阔的高原和盆地。
越过“昆仑线”,即青藏高原的北缘和东缘,地面迅速下降到1000—2000米之间,局部地区在500米以下,属第二级阶梯。它是由一系列的高山、高原和被它们包围着的盆地所组成。如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以及塔里本盆地,海拔大都在1000—2000米之间,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的大部分则下降到500米以下。高原盆地之间的阿尔泰山、天山的海拔都超过4000米,阴山和秦岭也在2000米以上。在“兴安线”以东,地势突降到500米以下的第三级阶梯,主要由宽广的平原与丘陵所组成。如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海拔都在200米以下。
这些平原的边沿分布破碎的低山丘陵,如东北平原东缘的长白山脉,华北平原东边的山东丘陵,长江中下游平原以南的江南丘陵等。从这一级阶梯往东是大陆向海洋延伸的大陆架,水深大部分在200米以内。
②地形多种多样。我国地质条件很复杂,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演化过程中,内外营力相互作用下塑造成多种多样的地貌类型,既有纵横交错的山脉,也有面积辽阔的高原,有巨大的盆地,也有一望无际的平原,还有坡度和缓的丘陵。其中,山地约占全国土地面积的33%,高原约占26%,盆地约占19%,平原约占12%,丘陵约占10%。在我国独特的自然条件下,还发育了山岳冰川地貌、冻土地貌、风沙地貌、黄土地貌、红层地貌、岩溶地貌、火山地貌、海岸地貌等多种多样的地貌类型。
③山多而高。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包括山地、高原和丘陵在内,广义的山地共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三分之二。山地面积不仅广大,而且地势高峻。海拔高于1000米的山地和高原超过全国土地总面积的一半,海拔超过500米的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84%。在兰州—昆明一线以西的山地,多为海拔超过3500米的高山和超过5000米以上的极高山。青藏高原及其周围的山脉,很多山峰的高度都超过6000米。全世界8000米以上的14座高峰,全部坐落在青藏高原的喜马拉雅山和喀喇昆仑山上。
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和第二高峰乔戈里峰,就位于喜马拉雅山中尼边境和喀喇昆仑山中尼边境。兰州—昆明一线以东的山地多为2000米以下的中山、低山,但神农架、太白山、五台山、玉山等超过3000米,其中玉山主峰达3950米,成为我国东部的最高峰。我国地形复杂,高差也很显着,不仅有高达8848米的珠穆朗玛峰,又有低于海平面以下155米的艾丁湖。地势高差之大,为世界其他国家所罕见。西南部的横断山脉由一系列平行的高山深谷组成,一些山峰海拔超过5000米,与邻近的河谷相对高差达2000米以上,地面起伏急剧。
2、气候特征
.大陆性季风气候显着
.雨热同期
.气候复杂多样
3、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齐全,担人均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
4、中国现已发现171种矿产资源,查明资源储量的有158种,其中石油、天然气、煤、铀、地热等能源矿产10种,铁、锰、铜、铝、铅、锌等金属矿产54种,石墨、磷、硫、钾盐等非金属矿产91种,地下水、矿泉水等水气矿产3种。矿产地近18000处,其中大中型矿产地7000余处。
中国矿产资源的基本特点是:
——资源总量较大,矿种比较齐全。中国已探明的矿产资源种类比较齐全,资源总量比较丰富。煤、铁、铜、铝、铅、锌等支柱性矿产都有较多的查明资源储量。煤、稀土、钨、锡、钼、锑、钛、石膏、膨润土、芒硝、菱镁矿、重晶石、萤石、滑石和石墨等矿产资源在世界上具有明显优势。地热、矿泉水资源丰富,地下水质量总体较好。
——人均资源量少,部分资源供需失衡。人口多、矿产资源人均量低是中国的基本国情。中国人均矿产资源拥有量在世界上处于较低水平。金刚石、铂、铬铁矿、钾盐等矿产资源供需缺口较大。
——优劣矿并存。既有品质优良的矿石,又有低品位、组分复杂的矿石。钨、锡、稀土、钼、锑、滑石、菱镁矿、石墨等矿产资源品质较高,而铁、锰、铝、铜、磷等矿产资源贫矿多、共生与伴生矿多、难选冶矿多。
——查明资源储量中地质控制程度较低的部分所占的比重较大。查明资源储量结构中,资源量多,储量、基础储量少;经济可利用性差或经济意义未确定的资源储量多,经济可利用的资源储量少;控制和推断的资源储量多,探明的资源储量少。
——成矿条件较好,通过勘查工作找到更多矿产资源的前景较好。石油、天然气、金、铜等矿产资源的找矿潜力很大。老矿山深部、外围和西部地区是重要的矿产资源接替区。
Ⅲ 有哪些中国地理知识
地球是距太阳第三颗,也是第五大行星:
轨道半径: 149,600,000 千米
(离太阳1.00 天文单位)
行星直径: 12,756.3 千米
质量: 5.9736e24 千克
地球是唯一一个不是从希腊或罗马神马中得到的名字。Earth一词来自于古英语及日耳曼语。这里当然有许多其他语言的命名。在罗马神话中,地球女神叫Tellus-肥沃的土地(希腊语:Gaia, 亥亚,大地母亲)直到16世纪哥白尼时代人们才明白地球只是一颗行星。
地球,当然不需要飞行器即可被观测,然而我们直到二十世纪才有了整个行星的地图。在空间拍摄的地球照片有很高价值;它们大大帮助了气象预报及暴风雨跟踪预报。而且这些图片都非常漂亮!
地球由于不同的化学成分与地震性质被分为不同的岩层(深度-千米):
0- 40 地壳 2700-2890 D'' layer - D"层
40- 400 Upper mantle - 上地幔 2890-5150 Outer core - 外核
400- 650 Transition region - 过渡区域 5150-6378 Inner core - 内核
650-2700 Lower mantle - 下地幔
地壳的厚度不同,海洋处较薄,大洲下较厚。内核与地壳为实体;外核与地幔层为流体。不同的层由不连续断面分割开,这由地震数据得到;其中最有名的有数地壳与上地幔间的莫霍面-不连续断面了。
地球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在地幔,剩下的大部分在地核;我们所居住的只是整体的一个小部分(下列数值×10e24千克):
大气 = 0.0000051
海洋 = 0.0014
地壳 = 0.026
地幔 = 4.043
外地核 = 1.835
内地核 = 0.09675
地核可能大多由铁构成(或镍/铁),虽然也有可能是一些较轻的物质。地核中心的温度可能高达7500K,比太阳表面还热;下地幔可能由硅,镁,氧和一些铁,钙,铝构成;上地幔大多由橄榄石,辉石(铁/镁硅酸盐),钙,铝构成。这些都是通过地震技术获得的资料(所谓地震技术是指在地表人工制造一个震源,如炸弹之类的,通过接受地下的回波来确知地下结构的方法);我们只能在岩浆中获得上地幔的采样,对于其它层则无能为力。地壳主要由石英(硅的氧化物)和类长石的其他硅酸盐构成。就整体看,地球的化学元素组成为: 34.6% 铁 29.5% 氧 15.2% 硅 12.7% 镁 2.4% 镍 1.9% 硫 0.05% 钛 地球是太阳系中密度最大的星体。
其他的类地行星可能也有相似的结构与物质组成,当然也有一些区别:月球至少有一个小内核;水星有一个超大内核(相对于它的直径);火星与月球的地幔要厚得多;月球与水星可能没有由不同化学元素构成的地壳;地球可能是唯一一颗有内核与外核的类地行星。值得注意的是,我们的有关行星内部构造的理论只是适用于地球。
不像其他类地行星,地球的地壳由几个实体板块构成,各自在热地幔上漂浮。理论上称它为板块说。它被描绘为具有两个过程:扩大和缩小。扩大发生在两个板块互相远离,下面涌上来的岩浆形成新地壳时。缩小发生在两个板块相互碰撞,其中一个的边缘部份伸入了另一个的下面,在炽热的地幔中受热而被破坏。在板块分界处有许多断层(比如加利福尼亚的San Andreas断层),大洲板块间也有碰撞(如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目前有八大板块:
¤北美洲板块 - 北美洲,西北大西洋及格陵兰岛
¤南美洲板块 - 南美洲及西南大西洋
¤南极洲板块 - 南极洲及沿海
¤亚欧板块 - 东北大西洋,欧洲及除印度外的亚洲
¤非洲板块 - 非洲,东南大西洋及西印度洋
¤印度与澳洲板块 - 印度,澳大利亚及大部分印度洋
¤纳斯卡板块 - 东太平洋及毗连南美部分地区
¤太平洋板块 - 大部分太平洋(及加利福尼亚南岸)
还有超过廿个小板块,如阿拉伯,菲律宾板块。地震经常在这些板块交界处发生。
地球的表面十分年轻。在5亿年的短周期中(天文学标准),不断重复着侵蚀与构造的过程,地球的大部分表面被一次又一次地形成和破坏,这样一来,除去了大部分原始的地理痕迹(比如星体撞击产生的火山口)。这样一来,地球上早期历史都被清除了。地球至今已存在了45到46亿年,但已知的最古老的石头只有40亿年,连超过30亿年的石头都屈指可数。最早的生物化石则小于39亿年。没有任何确定的记录表明生命真正开始的时刻。
71%的地球表面为水所覆盖。地球是行星中唯一一颗能在表面存在有液态水(虽然在土卫六的表面存在有液态乙烷与甲烷,木卫二的地下有液态水)。我们知道,液态水是生命存在的重要条件。海洋的热容量也是保持地球气温相对稳定的重要条件。液态水也造成了地表侵蚀及大洲气候的多样化,目前这是在太阳系中独一无二的过程(很早以前,火星上也许也有这种情况)。
地球的大气由77%的氮,21%氧,微量的氩、二氧化碳和水组成。地球初步形成时,大气中可能存在大量的二氧化碳,但是几乎都被组合成了碳酸盐岩石,少部分溶入了海洋或给活着的植物消耗了。现在板块构造与生物活动维持着二氧化碳的循环。大气中稳定存在的少量二氧化碳通过温室效应对维持地表气温有极其深远的重要性。温室效应使平均表面气温提高了35摄氏度(从冻人的-21℃升到了适人的14℃);没有它海洋将会结冰,而生命将不可能存在。
丰富的氧气的存在从化学观点看是很值得注意的。氧气是很活泼的气体,一般环境下易和其他物质快速结合。地球大气中的氧的产生和维持由生物活动完成。没有生命就没有充足的氧气。
地球与月球的交互作用使地球的自转每世纪减缓了2毫秒。当前的调查显示出大约在9亿年前,一年有481天,每天18小时。
地球有一个由内核电流形成的适度的磁场区。由于太阳风的交互作用,地球磁场和地球上层大气引发了极光现象。这些因素的不定周期也引起了磁极在地表处相对地移动;北磁极现正在北加拿大。
地球的卫星
地球只有一个自然卫星--月球。
未知点
-我们有关地球的知识全部是由极不直接的证据逐步导出的。我们如何才能得到更多的信息?
-仅管太阳"常数"的有所增加,地表的平均温度却数十亿年来非常稳定。最好的解释这个的理由是:由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数量改变,控制温室效应来完成。但这到底是怎么完成的?亥亚假设主张是由生物圈的活动维持了它。更多的有关金星与火星的详情可能会提供某些线索。
-在形成像金星一样大气前我们能将多少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中?
Ⅳ 给我个中国地理的详细介绍
中国西北地区地形、气候、植被、河流四者之间的关系
气候: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距海洋较远,绝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降水量少,冬寒夏热温差大。由于气候干旱,西北地区难以生长大面积的森林。
地形:西北地区东部和东南部大致以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分界线北端为界与北方地区相接,南部以青藏高原边缘为界与青藏地区相邻,北部和西部直达国界。西部地区东西跨经度约50度,南北跨纬度约15度,面积广大。西北地区东部是广阔的内蒙古高原。西部是昆仑山、祁连山、天山、阿尔泰山等高大的山脉,以及山脉之间的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和我国陆地最低点所在的吐鲁番盆地。西北地区还分布着大片的沙漠。
植被:
沙漠--戈壁--草地--林地
河流:西北地区的河流多为内流河流入海洋的河流称外流河;流入内陆湖或消失于沙漠之中的河流称内流河。我国西北地区降水稀少、蒸发强烈、封闭的山间高原、盆地和低地,所以西北地区的河流多为内流河。与外流河相比,内流河的基本特征是,缺乏统一的大水系、支流短且少、水量有限、多季节性的间歇河、水分循环为内循环,矿化度由上游向下游增加等。塔里木河全长2000多公里,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长的内流河。
Ⅳ 地理:中国主要铁路干线及名称
中国主要铁路干线:
1、京广线
京广线是中枢。从北京南下经石家庄、郑州、武汉、长沙直达中国南大门广州。沿途纵贯六省市,跨越五大流域,途经华北平原、两湖平原、江南丘陵,穿越南岭山地,连接珠江三角洲。
沿线人中稠密、物产富饶、经济发达、城镇密布、运输十分繁忙。南运货物主要有煤炭、钢铁、木材及出口物资,北运货物主要有稻米、有色金属及进口物资。
2、京沪线
京沪线是交通大动脉。京沪线始于北京,经天津、济南、泰安、徐州、南京、苏州直抵我国最大城市上海。贯穿京、津、沪三个直辖市和冀、鲁、苏、皖四省,跨越四大水系,连接华北平原、江淮平原和长江三角洲。京沪线北接京沈线,南接沪杭。
京沪线沿线地势低平、人口稠密、城镇众多、煤炭资源丰富、经济发达,是我国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基地。
3、焦柳线
焦柳线是第二大交通中枢。北起山西大同、经太原、焦作、枝城达广西柳州。沿线经过五省(区),跨越三大流域,纵贯黄土高原、豫西山地、江汉平原、湘西山地和两广丘陵,全长2395KM。
沿线盛产粮、棉、油、烟叶等农副产品及煤、有色金属等矿产,该线对改善我国铁路布局,提高晋煤外运能力,分流京广运量,都具有重要作用。
4、京九线
京九线是第三大交通中枢。京九线始于北京,以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湖北、江西、广东直抵香港九龙。全长2538KM,沿线跨越海河、黄河、淮河、长江、珠江五大水系,纵贯华北平原、鄱阳湖平原、大别山、井冈山、两广丘陵。
沿线地区不仅是我国粮棉油等农副产品的重要产区,也是矿产资源、旅游资源非常丰富的地区。该线对促进沿线经济的发展,维持香港的长期稳定的繁荣,都是有重要作用。
5、宝成—成昆线
宝成—成昆线是南北干线。北起宝鸡,翻越秦岭、大巴山,穿越川西平原、飞越岷江,横跨金沙江,到达昆明,全长1754KM,沿途多崇山峻岭、急流险滩,有许多“地下铁路、空中车站”。成昆铁路桥、隧道总长度占线路总长度的40%,工程之艰巨为世界铁路建筑史上所罕见。
沿线是我国特产丰富的多民族聚居地区,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森林资源,铁路的建成促进了西南地区经济建设,加强了民族团结,也是连接西北地区的重要通道。
6、陇海——兰新线
陇海——兰新线是横贯中原和西北的大动脉。东起连云港,经郑州、西安、兰州进抵乌鲁木齐,途径六省区,横贯黄淮平原、豫中平原、关中平原、黄土高原、穿过河西走廊、吐鲁番盆地,翻越天山山脉到达北疆,全长3652KM,是我国最长的一条铁路干线。
这条铁路的修建,对于沟通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和正在发展的西北地区的经济联系,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和旅游事业发展,巩固边防有重大意义。
另外,由此铁路西行经中亚地区可直抵波罗的海沿岸及大西洋沿岸,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一条“亚欧大陆桥”,是我国通往中亚、中东、欧洲的捷径。这条陆桥的沟通,对发展我国外贸事业,加速沿边开放将起重要作用。
7、京包——包兰线
京包线自北京西行经呼和浩特至包头,全长833KM。包兰线自包头西行南下经银川至兰州,全长980KM。该线东起北京,越冀北山地、晋北山地、跨张北高原、内蒙古高原、过河套平原、宁夏平原至兰州,连接六省(市、区),沟通华北和西北。
沿线煤、铁、池盐、磷矿等资源丰富,又分布着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和商品粮基地。西运货物主要有钢铁、机械、木材等;东运货物以煤炭、矿石、畜产品为主。该线对促进华北和西北经济联系,分担陇海线运输压力,建设少数民族地区以及巩固边防都有着重要意义。
8、沪昆线
沪昆线是东西干线。全线东起上海,经浙江、江西、湘、黔、滇等六省市,连接长江三角洲,江南丘陵和云贵高原,全长2677KM,是横贯江南的东西大动脉。该线东段人口密集、工农业发达,西段煤、铁等资源丰富。
这是一条与陇海经和长江航线平行的密切联系东西部的铁路主干线,对加快赣、湘、贵、滇的经济建设有重要意义。
9、哈大、滨洲——滨绥线
哈大、滨洲——滨绥线是铁路网主干线。哈大线北起哈尔滨,经长春、沈阳、鞍山到大连,全长944KM。哈大线联结东北三省主要的工业中心、政治中心和最大海港,通过重要的农业区和人口密集地带,是我国通运能力最强、客货量最大的主干线之一,成为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柱。
滨洲——滨绥线,西起满洲里,经哈尔滨至绥芬河,全长1483KM。两端都与俄罗斯的铁路接轨,是一条重要的国际铁路线,沿途特产极为丰富,是我国木材、粮食、畜产品供应基地,也是石油、煤炭、木材等产地。
10、京沈线、京通线
京沈线、京通线是关内外的干线。京沈线南起北京,经天津、秦皇岛出山海关,沿辽西走廊到沈阳,全长850KM。沿途是我国重要城市以及煤炭、钢铁、机械、石油等生产基地集中的地区,是我国客货运密度最大的铁路干线之一,也是联系关内外的最主要通道。
Ⅵ 中国地理中”五油八铁十一煤 有色金属整五对 “ 指的是什么,
“五油”按年产量的高低排列分别是指大庆、胜利、华北、辽河、中原等五大油田,
“八铁”是指鞍山、本溪、迁安、攀枝花、马鞍山、大冶、石禄、白云鄂博等八大铁矿产地,
“十一煤”是指大同、阳泉、西山、开滦、峰峰、阜新、鸡西、鹤岗、徐州、淮北、平顶山等十一家煤矿区;
“有色金属整五对”是指江西德兴铜矿、江西大余钨矿、湖南锡矿山锑矿、湖南水口山铅锌矿、贵州铜仁汞矿、云南个旧锡矿、广西平果铝矿、山东招远金矿、甘肃金昌镍矿、内蒙古白云鄂博稀土矿等十家有色金属矿区。
Ⅶ 地理:我国中的铁路干线的“三横五纵”分别是什么
我国铁路的“三横五纵”。南北向的铁路线主要包括:京哈──京广线,京九线,京沪线,北同蒲──太焦──焦柳线,宝成──成昆线;东西向的铁路线主要包括:京包──包兰线,陇海──兰新线,沪杭──浙赣──湘黔──贵昆线(沪昆线)。
(7)中国地理二铁是什么扩展阅读:
中国铁路系统:
一个铁路运输系统包括很多元素,如车辆、轨道、各种调度控制、通讯信号和监控预警设备以及相关的管理制度和操作人员等,而且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如果没有合适的系统,火车将无法顺利地运行。
首先是铁路沿线的地理环境,包括地质和地形。其次是系统的用途为何:客运还是货运?如果是客运,还要考虑乘客是通勤者还是中长途旅行者。
当弄清楚需求后,便要决定建造的铁路类型:例如轻铁还是重铁。另外还有单轨铁路、橡胶车轮轨道系统和磁浮铁路等,因为这些线的列车也是以轨道导引行走。现时很多大城市都设有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或电车系统。此后要选择轨距。如果是电力,便需要电气化的系统。
这样一来,又有不同的方法为火车供电。最普遍的是高架电缆及轨道供电。最后,要根据交通流量决定路轨的数目。
如果流量是小的,可以只建一条路轨,但一定要有避车处让多余一列火车使用这条铁路。流量大的,可以铺双线甚至多线,有些繁忙的路段甚至有八线平行行走,每个方向有四条路轨。
Ⅷ 中国地理重要铁路线分布
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中,除澳门特别行政区外都有铁路分布.长途客运集中在8条铁路干线上:哈大线、京沈线、京广线、京九线、京沪线、沪杭线、浙赣线、陇海线.铁路运输东北“丁字形”铁路骨架;关内“五纵”、“五横”铁路网骨架.(1)东北地区的滨洲一滨绥线、京哈线、沈大线、沈丹线构成“不”字型铁路骨架.(2)华北地区的京沪线、京九线、京广线、同蒲线与京包线、太德线、陇海线构成倒“曲”字型骨架.(3)西南地区的成渝线、川黔线、贵昆线、成昆线构成“环状”铁路,再以四省会城市为中心向四周辐射出宝成线、襄渝线、怀渝线、湘黔线、黔桂线、南昆线,内外铁路线共同构成“井”字型骨架.(4)福建境内的鹰厦线与来福线构成“人”字型骨架.(5)广东境内的京广线、广三线、广深线构成倒“Y”型骨架.(6)广西境内的湘桂线、黔桂线、枝柳线、黎湛线构成“火”字型骨架.
主要干线
所经省市
所经城市
所经地形区
京
沪
线
京-津-冀-鲁-苏-皖-沪
北京、天津-德州-济南-徐州-蚌端口-南京-镇江-常州-无锡-上海
华北平原-江淮平原-长江三角洲
京
九
线
京-津-冀-鲁-豫-皖-赣-粤-港
北京-霸州-衡水-商丘-潢川-麻城-九江-南昌-赣州-龙川-深圳-九龙
华北平原-江淮平原-鄱阳湖平原-江南丘陵-珠江三角洲
京
广
线
京-冀-豫-鄂-湘-粤
北京-石家庄-邯郸-新乡-郑州-武汉-长沙-株洲-衡阳-韶关-广州
华北平原-洞庭湖平原-江南丘陵-南岭-珠江三角洲
焦
柳
线
豫-鄂-湘-桂
焦作-洛阳-襄樊-枝城-怀化-柳州
豫西山地-江汉平原-湘西山地-两广丘陵
宝成 -成昆线
陕-甘-川-滇
宝鸡-成都-攀枝花-昆明
秦巴山地-成都平原-云贵高原
京包-包兰线
京-冀-晋-内蒙古-宁-甘
北京-大同-集宁-呼和浩特-包头-银川-中卫-兰州
冀北山地-内蒙古高原-河套平原-宁夏平原
陇海-兰新线
苏-皖-豫-陕-甘-新
连云港-徐州-商丘-开封-郑州-洛阳-西安-宝鸡-兰州-乌鲁木齐-阿拉山口
黄淮平原-黄土高原-河西走廊-吐鲁番盆地-准噶尔盆地
沪杭-浙赣-湘黔-贵昆线
沪-浙-赣-湘-黔-滇
上海-杭州-鹰潭-萍乡-贵阳-六盘水-昆明
长江三角洲-江南丘陵-云贵高原
Ⅸ 中国地理,铁路南北向干线6条,东西干线4条是哪几条
中国主要的南北铁路干线有以下几条:
1:京哈通道——自北京经天津、沈阳、哈尔滨至满洲里,全长2344千米。由现有的京秦、京山、沈山、沈哈、滨州线和规划中的京沈哈客运专线构成,是东北与其他地区客货交流的主要通道,也是东北地区的交通命脉。
2:东部沿海通道——自沈阳经大连、烟台、胶州、新沂、长兴、杭州、宁波、温州、福州、厦门、广州至湛江,全长4019千米。本通道将沟通环渤海、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国家社会经济和国防建设中的地位十分重要。该通道由现有的沈大、蓝烟、宣杭线、杭长段、萧甬、鹰厦线、厦门至漳平段、梅坎、广梅汕、三茂、黎湛线,在建的新长铁路,以及规划建设的烟大轮渡,胶州至新沂铁路和宁温、温福、福厦铁路等构成。
3:京沪通道——自北京经天津、济南、徐州、南京至上海,全长1463千米,由现有的京沪铁路和规划中的京沪高速铁路构成,是华北地区与华东地区客货交流的主要通道。京沪线全线均为复线,既是客运快速线路,也是货运重载线路。
4:京九通道——自北京经聊城、商丘、九江、南昌、深圳至九龙,包括霸州至天津、麻城至武汉两条支线,全长2538千米。该通道是我国华北地区与华东、中南地区客货交流的主要通道之一,对京广、京沪两大通道具有重要的分流作用。
5:京广通道——自北京经石家庄、郑州、武汉、长沙、株洲至广州,全长2265千米。是东北、华北、西北地区通往华南地区的主要通道。考虑到京广通道运输质量的需求,需尽快实施客货分线。
6:大湛通道——位于我国中西部的结合部,自大同经太原(北同蒲)、洛阳、襄樊、石门、益阳、永州、柳州、黎塘、湛江至海口,全长3108千米。由此同蒲、太焦、焦柳、石长、湘桂、黎湛和益阳至永州铁路、粤海通道构成,是我国“三西”(山西、陕西、内蒙古西部)煤炭南运的主要通道之一,也是我国内地通向南部港口城市的主要出海通道。
7:包柳通道——自包头经西安、重庆、贵阳至柳州(南宁),全长3011千米,由现有的包神、西延、襄渝、川黔、黔桂、湘桂铁路和已建成的神延、西康铁路构成,是我国西部南北向的一条重要铁路通道。
8:兰昆通道——自兰州经宝鸡、成都至昆明,全长2261千米,由现有陇海线宝兰线、宝成线和成昆线构成,是西部地区南北向的重要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