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地理科目 > 地理墓地有哪些高级

地理墓地有哪些高级

发布时间:2022-07-07 07:41:34

Ⅰ 风水好的墓地都有哪些明显特征

你去看看始祖山塔陵园的墓地就行了。这个陵园的墓地是一个风水好的地方⌄枕山面水,地理特征非常明显。你要是感兴趣的话,可以再查阅一下始祖山塔陵园的相关资料。

Ⅱ 北京风水最好墓地有哪些怎么样找到最好的墓地

北京市作为我国的首都,本来就是一个上风上水的好地方,要说北京风水好的墓地有哪些?那自然是西北方向的昌平墓地了,昌平自古就是北京风水最好的地区,明十三陵也是坐落在昌平区,皇陵所在地风水方面自然是很好的。昌平的墓地在北京也是最多的,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北京昌平风水好的墓地有哪些?

1、天寿陵园

九里山公墓二区是九里山公墓所建的二期工程,由于九里山公墓的环境特别好,整个墓区坐北朝南,有山有水,很受欢迎。

Ⅲ 怎么选好墓地墓地 风水有讲究

风水的实质用现代汉语表达就是:创造、选择具有更优越的生存条件、生存优势;合理利用自然客观条件和规律;符合规整、对称、必须、合理、舒服、实用、方便、有利、安全、美观、卫生的要点;合乎力学、科学原理;合乎常识、逻辑,就是好风水。不存在令人费解的特别神秘风水!古代风水,实质就是正确选择优越的自然条件,适应人类生存。不适合人类的地方,本人从见过的上百处遗址中的结论是:人类在那里已被彻底陶汰,没有再延续种群到今天。风水强调的就是有利、方便、实用,是更好地适合人类生存和生活。用传统风水理论,切入现代建筑设计领域,只怕是盲人摸象,用现代高科技术设计理论切入传统风水领域应游刃有余。对风水要有正确认识:比如植物,可以净化空气,美化环境,这些能促进人的身体健康,也就是植物有旺风水作用。身体健康,精力充佩,能挣大钱,不需要耗费医药费用,也就是植物有旺财的效果。从科学、正面认识更能说明问题。比如:房屋的高层空气好,卫生好,这是主要的;顶层,防渗漏,防雷击的措施要有力,当然还存在其它需要注意的事项。风水只能提醒从多角度思考,技术层面的事,现代科技更精准。传统建筑容易“犯小人风水观是以中心对称理论为主。现代建筑风水观是以实用、功能为主。二者基础不同。打个比方,在传统古老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古老风水理论,就象老式马车驾驶技术,能用于指导驾驶现代汽车吗?古代以自然风水为主,现代城市以人为风水为主,二者基础也完全不同,怎能固守旧教条。
关于“创造、选择具有更优越的生存条件、生存优势”。古代以正确合理选择、利用优越的自然条件为主,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创造更优越的生存空间已成可能,现代化的改造力度为人类的生存条件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从而具备了创造优越风水的可能。人为风水更优于自然风水,原因是人为风水包含大量科技因素,抗自然风险的能力大大提高,从而更适宜于人类生活需要。多从科学、常识方向思考定然有益。
风水就是正确选择居住地形。本人在上百处遗址中的调查戡验得出的结论认为:那里大多数明显有风水理气、罗盘用事文化迹象特征,应明显有一定优良的罗盘文化含义,但基本是一票否决,是地形和生存条件的局限,生活不便,缺少必要的生存条件,没有再留下延续的种群。本人在现实中找到的事例是,地形不合法,风水理气、罗盘用事如同儿戏,毫无意义。所以本人才有:“实用、方便、舒服、安全、美观、卫生就是好风水,什么叫风水?多从科学角度思考更有益”的结论。过去很多地段无法建房,现在有钢筋、水泥、玻璃、自来水、电、气、发达的交通,可建房屋、可造房屋,克服了劣质地形的局限。木头、泥土、纸糊窗、提水吊水挑水、茅草、松木火光和钢筋、水泥、玻璃墙、自来水、电、气、发达的交通,决对是两种风水含义,也代表时代在进步,科学给人类带来前所未有的新天地。木头、泥土、纸糊窗、提水吊水挑水、茅草、松木火光的时代,只能选择背风向阳的低洼地段,房屋不能高,只能矮。低洼、低矮的基本缺陷就是:昏暗潮湿、通风条件差、潮湿而干燥性能差和空气质量差,易霉变,易病变。钢筋、水泥、玻璃墙、自来水、电、气、发达的交通,完全有可能使房屋建筑向高处走,高大建筑成为可能,高大、高处明显明亮、通风干燥性能好。比如台形高台地段,过去由于建材的限制,不适合建房,现在有建材的优势,不仅可以建房,而且从某些方面如明亮、空气流通和防水患性能的角度考虑,比洼地更好,更有利于人类的身心健康。
一个城市的风水优劣,不决定于某一狭小地段的自然风水,而决定于在整体自然地理风水基础上形成的、占主导地位的、主宰这个城市的政治地理风水、经济地理风水和人文地理风水。而其中政府就是最典型的政治风水特征。比如:上世纪的八十年代,在某地原来有一个乡级政府在河流的对岸。由于政府机构存在的原因,仅商业网点一项,河流对岸就有十几家在当地认为是最大的商店,形成一条小小的热闹街市。由于种种原因,乡级政府机构搬迁到别处,那里立即出现了“骤冷”的状况,十几家最大商店,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全部维持不下去,后来留下的三家小店,每家的状态也仅是保持一个小摊柜的场面,再无往日的繁华兴隆。一个小小的乡级政府,没有独立的财政功能基础,其影响能力带来的风水效应就能如此,更何况更大的带有独立决策功能和财政功能的政府机构,其影响力的风水效应可想而知就更大。由此事例也可以推论:决定一个城市风水的是那些在自然地理风水基础上形成的政治地理风水、经济地理风水和人文地理风水。政治地理风水、经济地理风水、人文地理风水和自然地理风水的紧密结合,才是完整意义上的风水。
城市,明显在更大层度上已摆脱人类对自然地理风水的依赖。发达的交通,天空、地下、地上,像蜘蛛网一样密布、已到了无所不及的地步、形成了网络式的交通便利,不存在对单纯水力的依赖和利用的局限。自来水的实现,完全克服了逐水草而居的事实。电、气的实现,克服了对单一自然燃料——柴、草的依赖。如此等等,包括其它因素的人为实现,这些条件的实现,完全摆脱了人类对自然地理风水的依赖,也有力地证明科学更神奇的事实。

关于农村和城镇风水问题?
宝地处处有,科学更神奇。
人杰地灵风景美,物华天宝山川秀。全世界人迹可及的地方,自有人类以来,人类已用生命进行了若干次筛选,适合人类的风水宝地,人类已留下大量延续的种群,如城市。不适应人类的风水宝地,有待人类用更科学的方法去开发和利用。
当你去到那些穷乡僻壤的地方,你不要以为那里无人去过,其实那里有许多遗址,那些遗址证明有人到过那里,同时也会证明那些到过那里的人们,曾经有过生与死的考验。由于自然条件的差距,那些人群已被自然彻底淘汰。古代风水,实质就是正确选择优越的自然条件,适应人类。不适合人类的地方,本人从见过的上百处遗址中的结论是:人类在那里已被彻底陶汰,没有再延续种群到今天。风水强调的就是有利、方便、实用,要适合人类生存和生活。
当你去到大城市,那里为什么留下那么多人口,答案是:那里具有更广泛的风水优势,自然选择使哪里的人群得以延续并得到繁衍扩涨。
农村基本是小气候地形,形成独立的塘局,这种小塘局中存在着不利于生存的空间。农村的自然筛选,自然淘汰,极其明显。在这些小环境中,地形位置选取不合理,罗盘用事即所谓风水理气再合理,也是没有意义。没有地形的合理,罗经用事成为儿戏。所以在这些小环境中,地形选取是第一位的,是基础;罗盘即罗经用事是第二位的,次要的。
事例说明一:如农村的瘴气地段建造房屋,出现聋、哑、残、障的家庭概率至少90%以上。什么是瘴气地,怎么样实地察看评估呢?最简单的看法就是:所谓瘴气地,就是大热天,上午九、十时后还不干露珠的地段。为什么不干露珠,地温相对偏低,空气相对不流通,空气中的湿度,水蒸气扩散缓慢。就像大热天局部表面结水的自来水管;管内由于自来水循环的原因内部温度低,空气中的水蒸汽凝结于自来水管的表面。
事例说明二:某地一山区地形,在北南走向的小河边,大约五华里长的地段,原来所有人家全在靠东岸、即为当西晒的地段居住,现在居住人口全在西岸、即当东晒的地段居住。原东岸人家那里去了呢?据传闻,也据调查了解统计,大约有30%的人口迁到西岸,70%的人口在那里住不到一两代即自然消亡,只有一户在那里住了四代后也自然消亡。
事例说明三:还有另外一处也是山区小河水北南走向地形,目前正重复上述地形所呈现的特征,东岸面临人丁减少,西岸面临将会存在人口增加的优势特征,最奇怪的是现在那里两岸数十户人家中,仅只有西岸居住的三四户人家中,有一户人家有两小孩完成大专学业,其余人家基本上都是以小学状态走向社会。这两处为什么原来的人群要选取东岸居住,原因是东岸地形相对西岸开宽,便利于农耕及各类事项活动;为什么现在的人群又选取西岸定居,原因是西岸日照优于东岸,积温和温差相对明显高于东岸。象这种东西岸因阳光照射温差存在的差别。就不能用简单一个“迷信”就能概括说明问题的,也不能归罪于罗盘用错了,更不可能是“属相”不合的原因了。上述那些地方正在完成自然筛选和自然淘汰。
事例说明四:从调查的结论显示的是,山区小气候环境,绝大多数小塘局环境地形中,留下许多居住遗址和姓氏家庭小地名,有些有传闻,有些无传闻。有传闻的是,住一代至两代即人口自然消亡。许多地段过去有居住人口留下的遗址印迹,现在无人居住,用科学思维的眼光去考量,这就是自然选择和自然淘汰在地形选择上存在的明显例证。由此也可推定,大环境、大气候条件,也是在数万年、数千年自然淘汰中才形成现在这样的格局。
事例说明五:在特定的高寒山区地带,那里有一条自然人口群落居住天然划定的等高线。等高线以下,居住着现有的人口群落,等高线以上,只有遗址,没有人群,不要以为那里无人去过,无人居住过!那里有人群活动的遗迹,那里的人群哪里去了,自然消亡和自然陶汰的法则在那里得到了特别的实现。用风水术和峦头学的观点考量,不要以为那里没有山,不要以为那里没有水,更不要以为那里没有穴,那里有山,那里有水,那里更有穴。那里的穴形,由于人为因素的减少,外在形象更完美无缺。
事例说明六:农村某些小气候、小塘局;塘局内横亘着几个小山头,如果从远处望去,那些山头就象是从别处急奔赶赴到那里去抡占地头的形状;假设那几个山头去除,那里才显得宽阔,由于有了那几个山头,那里显得逼窄,有用的地方全被它们“霸占”去,留下一点点的旮旮旯旯,一些狭缝边角供那里定居的们生存,那样的地方一定人心散慢,其塘局内部多强横、孤傲、内斗之人,疾妒心理极强,自以为是,斤斤计较,互不团结,派系纷争,互相矛盾,互不相让;宁愿外地人占便宜,也不想让邻里有便可占;邻里之间相斗内行,与外地人交锋外行。农村某些塘局内,那里的山体零乱无序,犬牙交错,相互成“争占斗顶”状,从远处看去,那些山头似乎就是你在干扰我,我在干扰你;你向它伸手,它向你伸脚;那个塘局里面的人,一定多鸡毛蒜皮的矛盾小事,且为鸡毛蒜皮的矛盾小事,相互计较,暗结私怨;平时找不到闹矛盾的突破口,但只要地方办某件公益性的大事,谁出面主持,谁就成了罪人,成了矛盾的交点。在那样的地方很难办成一件公益事情。那种地段的某些人,为了个人的一点私利,以不惜牺牲任何地方和他人利益为代价,只要个人利益得逞,不惜以地方和地方任何利益为代价。农村某些地段有塘局(一点小开阔地)无水口,那塘局内的人一般“口无摭拦”,谈话议论事情,一般都是家门口、邻里之间话题。说话很容易伤及塘局内第三方的利益,极易牵扯出塘局内第三方的要害私密事项。农村人家,门前向下有陡坡,前无关拦,一般不聚财,其中只要有人偶然多争到几个小钱,就觉得自己了不得,极容易显富摆阔,显示自己有能、有财,到处张扬。
当从那几百处遗址中走出来后,就会完全明白,什么是真风水:有利于人类生存的优越条件和空间,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风水。在那里,无论如何风水布局,无论用那一派观点去调理,结论只有一个,一票否决,不适宜人类生存的特定条件否决了所有风水学派的风水理气论点。当从那几百处遗址中走出来后,那里会教会你什么是风水:方便、实用、安全、美观、舒服、卫生才是风水的硬道理。那里不会告诉你:门相对,门窗对,床位放错了,灶的方位不对,路相冲,或者其它诸多种种疑虑。但它会告诉你:不方便、不实用、不安全、不舒服、不卫生,生活生存条件困难,是真实的坏风水。
数十年前,一位老者曾经说过:一个小家庭,迁居到新地方,如果没有碰上好地形、好风水,是不能开基奠定人口延续基础的。现在回想起来,这话虽然简单扼要,但富含生活哲理。
与城镇相比较,农村不同: 1、农村地形相对城镇地形来说,农村是数千年自然淘汰和筛选留下的劣势地形。2、农村只能正确利用地形,没有大规模改造的调节能力。
城市风水,没有不好,只有更好。城镇不同,城镇是大气候、大环境。是数万年、数千年中人类用生命选择留下的精华:1、一般在一个较大范围内具有生存空间优势。能形成城镇的规模的地方,大多已经经历数万、数千年的自然历史的生生死死筛选,最后定格下来才是现在这样的格局。比较典型的是在中国西北沙漠,不能成为大小城镇的地方,除了留下遗址,有很多地方,现在就是历史传闻都没有,什么原因?不适宜居住,自然淘汰和自然消亡,人口彻底绝灭。2、现代化的城镇,改造力度的增强,扩展了城镇规模。没有现代化的改造力度,可以说,所有城镇只存在死角,没有“活眼”。城镇如果没有现代化的改造,人口承担能力最大可能是现在的三分之一。所以形成现在这样的城镇格局,是历史、自然筛选和现代化改造结果。
是有人类以来,人类用生命的代价,已历无数次在反复选取自然地理,能居住人类的地段,已形成居住群落,如城市。城市是人类用生命代价留下的瑰宝。不能居住人类的地方,人口已经绝灭消亡。如果没有特别的人类改造力度,再到那里居住,也许依旧会重复往昔的故事。城镇形成的经历,首先是自然筛选,然后是政治、经济、人文的介入,这些因素的加入,形成了政治地理、经济地理、人文地理,这些地理因素相互影响,与自然地理的结合,是现代城镇具有较大风水优势的根本原因。
人类的出现是亿万年前的事,亿万年中,人类的生生死死,用生命对整过地球进行了若干次风水选择,优良风水应有印像。不可能像某些神话传说那样,上天每年收回36处过去下降的风水宝地,又下降36处新的风水宝地。

在山脚下租了个院子,发觉有山泉水从大门前流过,主人说院里多挖一米就有泉水,也就是说泉水是从房屋下穿过的,这对于风水有什么说法?是不是不聚财的意思?谢谢大师指教!——回答是:
1、风水,是中国人的发明,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一部分,唐、宋前不叫风水,叫地理或称勘舆,元、明后的说法改为风水。为什么?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唐、宋前,中华民族的主要居住地在中原和东南,研究的方向主要是从山川地理形势入手,兼顾流水,典型的文化特征标志背景是:龙、穴、砂、水、塘、朝、案、罗城、罗星、将军、捍门、北辰、窝、钳、乳、突、兜、护、卫、官、鬼、禽、曜、天心十道等等,是以山体特征作为主要研究方向。元、明以后,由于西北少数民族进入中原,中原人也有更多的机遇进入西、北,对比发现,西、北的山川地形,由于受雨水冲刷的概率低,明显优于东南。东南由于降水量充佩,山川地形受雨水冲刷、切割,明显骨、瘦、尖、凸、脊,也就是风水认为的犯煞、含煞的特征多。但为什么人口稠密,物产丰富,适宜人口集居呢?而西、北由于降水量少,山川地形的外貌特征由于受雨水的冲刷、切割的机率低,原始自然风貌相对保存完整,体现的是山体肥、圆、润、厚的特征,极富风水优美,但为什么人口稀少,出产不丰富,有的地方甚至草木不生,人类无法居住。为什么?于是人们想到了水,有“水”才“活”,无“水”则“死”,有水为活龙,无水为死龙。中原低海拔地区的人群,到了西、北,产生高原反应,呼吸困难,温度低;高原,空气流动快,干冷,不适宜作物生长和人类生存,于是人们想到了“风”。风水中的“风”,应包含空气和温度两种含义。风水的概念也就是这样在历史演变中形成了。看来你所述的地下有水,可以用“活龙”来形容,地下有水,为“活龙”之地。
2、风水历来将水作财看,论为财。
关于河流、水塘、水池、水井、水坑、鱼池、道路的问题:水聚旺乡,财结水聚,屋前有塘,不怕五王。有河流、水塘、水池、水坑的地段,历史以来是人兴财旺的地方,这些地方相对视野要开阔,空气要流通,适应生产发展,具备相对富有的物质来源,适合人类生存生活,安居乐业。这是有利、有用、好处、优点的一面。有河流、水塘、水井,小孩必须第一要注意安全,“房前屋后塘连塘,定死少年郎”,这是有水地段不利的负面。这里关于旺财的说法是相对不定虚词,但关于安全的说法是实质性的实词,是直接要面对的问题。风水还把道路列入水、列入财的范畴,在风水的实际运用和操作中,道路和水、财的含义等同。现代化的道路,给人类带来的方便和利益是有目共睹的事情,是世人皆知的事情,但在交通便利的情况下,交通事故也是常有发生、累见不鲜的事情。易经的分析是:任何事情,有利必有害,利害必相存。易经要告诉人们的是:人类要学会全面分析问题,正确趋利避害是正大道理。
所以你那里地下有水,地下有财,地上流水,地上有财,应是财源滚滚之地。

中央景观楼王当中两套是不是对着中轴线,风水好吗? ——回答是:可以参考北京故宫建筑的整体构图,就能明白何为中轴对称线,看懂了古老的皇官建筑图,也就学会了中国古老风水知识的一半,否则风水知识没有入门。
北京故宫的风水怎么样?究竟是好是坏?求研究过北京故宫地理风水的大师来替我解惑一下!——回答是:皇家建筑,帝皇眼光,集全国智慧之大成,是当时建筑智慧的最高成就,不必疑猜。1、不要说帝皇,就是一般的大臣,都是天上的星,地上的精,非一般凡夫俗子可比。见诸于风水着作着述中的记述有:某人某日上梁,这一天据黄历、通书有大凶,不能用。测算人对答说:算定那一天有紫微星、文曲星经过到堂,必大吉。上梁的当天果然朱元璋、刘伯温路过,见有人修建房屋上梁,前去祝贺。后几十年中果然大吉大利,一切平安。这是风水书而不是古小说书中记载的事例。2、历朝历代都有钦定风水的作法,意思是各类风水择吉议事有争论,由皇帝钦点、钦定,意在有皇封诰命在上,一切神、圣、妖、邪、鬼、魅都必须让道,皇恩浩荡,天下太平。如风水着作中流传最广,使用频率最高,内容最全面,最着名的大版本巨着,如《象吉通书》、《鳌头通书》、《钦定协记通书》都是这方面的典范,都是钦点、钦定之作。3、为什么钦点、钦定天下人都认可,原因是:人的成功与否,归根到底最终取决于各人的心思、思维、思想是否正确,帝皇的心性不成功,特别是开基、有成就的帝皇心性不成功,难道天下还有更成功的心性吗?

风水学,河流、溪水南北贯穿,住河东好还是河西好?——回答是:这要看在什么地理位置。如果是在高寒山区,又是地形狭窄的、光照不足的地理位置,气温具有生杀予夺大权的地段,必须选择河西当东晒、朝向东南的地形定居,否则久后定有问题。高山向西北的西晒阴山地段,较高山朝东南的东晒阳山地段,明显积温不足;这样的地段易受风寒,易患风湿心脏病。只于地理位置开阔,地面积温,特别是冬季积温好的地段,要从其它角度考虑生存条件的地方,另根据实际情况再作定夺。

Ⅳ 古代墓葬的种类

墓葬有土葬、火葬、水葬等。
墓葬俗称山坟,古墓葬是清代以前的墓葬。古代葬俗因时代、地方的不同而有差异,有土葬、火葬、水葬等。常见的多是土葬。
简介
明、清时期的墓多数有碑,易于识别;清朝九品官以上的墓较多,一般墓碑上刻有其官职;一经发现都要及时上报。明清以前的墓则很难在墓地表面分辩出来,因此在开发推土过程中,必须特别注意。明、清时期多灰砂墓;明清以前多土坑墓、砖室墓。葬具多为木棺,也有瓮棺、陶棺、石椁、石棺;有的因各种原因,下葬后又将死者遗体挖出来重新装棺或装在陶罐里,移到别的地方埋葬,俗称移(迁)葬,又叫二次葬。
其葬具多为陶罐,俗称骨坛。墓葬多有随葬品,明、清以前多以生活用具、生产工具陪葬,有的有专门用作陪葬的明器,如汉墓中出土的陶屋、陶灶、陶片、陶猪等;明、清时期,盛行薄葬,陪葬品很少,一般以装饰物如玉器、金银器为主。

起源发展
中国古墓葬墓与葬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种事物。“墓”是指放置尸体的固定设施,“葬”则是指安置尸体的方式。在考古学上,二者常被合称为“墓葬”。在墓葬中﹐往往还包含着各种随葬的器物。自古以来,由于受“祖先崇拜”以及“事死如生”等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对丧葬十分重视。因此,墓葬资料所提供的就不仅仅是埋葬习俗和墓葬制度本身,往往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社会政治、经济、生产、生活、风俗、宗教、观念等方面的情况。所以,墓葬所展现的埋葬习俗与埋葬制度常常被视为当时社会的缩影,墓葬研究就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墓”作为放置尸体的固定设施,是随着人类文化的进步而发生的,并随时代发展而不断变化。最初的时候,对尸体的处理非常简单。《周易·系辞下》云:“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丧期无数”。即用茅草裹尸,弃置荒野了事,并不挖墓穴。后来,人们可能不忍心看到亲人尸体被禽兽所食,开始掩埋尸体,于是就出现了专门放置尸体的墓穴。
在旧石器时代,由于人类经常利用天然洞穴作为住所,故也常利用天然的洞穴或岩棚作为墓地以安置尸体,如山顶洞人的墓就与住所处于同一洞穴之中。进入新石器时代之后,由于生产力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便开始有意识营造各种形式的墓,墓葬及埋葬习俗更加流行且形式多样,而且明显具有制度化的特点。
中国所发掘的3000余座母系氏族公社墓葬表明,史前时代的葬俗因时代、地域、文化的不同而在墓形、葬式、葬具等方面显示出不同的特色。尽管如此,史前时代各文化共同体一般都是以氏族制度为基础的,因此在埋葬制度方面往往也存在着一些符合氏族制度的共同原则。在新石器时期,人们掘坑埋尸已成为黄河流域最普遍的葬法,出现了氏族公共墓地,有单人葬、多人葬、二次葬等葬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还出现了成人与婴幼儿分葬及等级埋葬制度。到原始社会末期土坑式墓葬从黄河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东南沿海、东北地区,出现了男女合葬,男子仰面直身和女子侧体屈身表明父系氏族的社会结构特征,墓坑也更加规整,通过墓葬规模大小、葬具的有无或质量以及随葬品多寡优劣等来体现身份等级的差异更加明显。
如龙山时代,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在氏族公共墓地原则普遍存在的同时,因等级差异而存在的不同等级分葬现象更显突出,甚至还因聚落的等级差异出现了不同规格的贵族墓地,其中以良渚文化的情况最为清楚。反山和瑶山遗址都是良渚贵族墓地,但反山墓地的规格明显高于瑶山墓地;另外,还有不少规格低于瑶山的良渚贵族墓地。中原地区陶寺墓地也存在不同等级分葬现象,墓葬规格可分为三类七、八个等级。

结构演化

地下部分
在原始社会早期,墓穴形式很简单,只在地下挖一土坑,墓坑一般较小,只能容纳尸体,无棺椁,尸体也无特殊东西包裹。到新石器时代晚期,在大汶口文化后期,少数墓坑面积很大,坑内沿四壁用天然木材垒筑,上部用天然木材铺盖。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墓室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第一种木椁地宫:进入阶级社会后,墓葬制度中存在着严格的阶级和等级的差别,统治阶级陵墓有着十分宏大的规模。河南安阳侯家庄的一座商代亚字形墓,墓室面积约330平方米,加上墓道,总面积达1800平方米。王和各级贵族的墓,都用木材筑成椁室。椁是盛放棺木的“宫室”,即棺外的套棺,将砍伐整齐的大木枋子或厚板用榫卯构成一个扁平的大套箱,下有底盘,上有大盖,在椁内分成数格,正中放棺,两旁和上下围绕着几个方格,称之为厢,分别安放随葬品,如1972 年湖南长沙马王堆发现的西汉墓棺椁形式墓葬——轪侯利苍妻墓即属此类。棺中女尸完好如初,厢内随葬品有漆器、帛书、绵绣、乐器、竹简、木俑、农畜产品、中草药、印件等1000 余件。
“黄肠题凑”是木椁玄宫的发展,其规模、复杂程度为木椁地宫高峰。黄肠是指柏木黄芯即榫头用柏木芯;题凑是指椁室的构筑形式,榫铆结构前身,方木交叉构筑,榫头后无现实建筑意义,成为礼仪象征,即为“题”,“凑”为构筑形式。至汉时,榫头已脱离椁木,在椁室周围堆放,成为“题凑”,若从内侧看,四壁都只见枋木的端头。根据文献记载,这种葬制至迟在战国时已经出现,目前所知发现年代最早的黄肠题凑是凤翔秦雍城秦景公1号大墓出土,此外还发现西汉早期、中期、晚期的黄肠题凑。其中西汉中期的北京大葆台汉墓1号墓,是用15000多根柏木椽叠垒成的宏大题凑,高达3米,直抵墓室顶部,其内设有回廊及前后室,为黄肠题凑的成熟形式。
第二种砖石地宫:从汉代开始,普遍采用砖石筑墓室,木椁墓室逐渐被取代。这是中国古代墓制度的一次划时代的大变化。这种变化主要是从西汉中期才开始的,然后普及到各地。西汉中期,中原一代流行空心砖墓;西汉晚期开始出现石室墓,墓室中雕刻着画像,故称“画像石墓”。墓室的结构和布局,也是仿照现实生活中的住宅。从汉到隋、唐、宋、元、明、清各代,砖石砌筑的墓室和地宫一直在不断发展。
第三种土洞地宫:在北方黄土富集地区,利用土层厚,粘性强,质地均一和降水少的特点,开凿成土洞土宫,壁面有精美雕刻和壁画。如西安乾陵的陪葬墓,永泰公主、章怀太子和懿德太子墓,唐僖宗靖陵地宫。

随葬品
在原始社会早期,墓中随葬品主要是死者生前喜欢和使用过的物品,包括陶器皿、石制和骨制的工具、装饰品等。在同一墓地中,各墓随葬品的多寡、厚薄往往差别不大。
墓葬
到了原始社会晚期,出现了贫富分化的现象。如在汶口文化晚期10号墓中,有结构复杂的葬具,死者佩戴精致的玉石饰物,随葬玉铲、象牙器和近百件精美的陶器。
进入阶级社会以后,贫富分化更加悬殊,王和贵族墓的随葬品极其丰富、精美,包括青铜器、玉石器、漆木器、骨角器鲁等。商代还流行人殉制度;人殉是用活人来为死去的氏族首领、家长、奴隶主或封建主殉葬。商王和大贵族的陵墓,殉葬者少则数十,多则一二百人,包括墓主人的侍从、婢妾、卫兵和各种勤杂人员。人殉在西周前期仍很普遍,中期以后稍减少。从战国开始,用木俑和陶俑随葬的风俗已盛,这可以看作是人殉的替代。
从西汉中期以后,随葬品中增添了各种专为随葬而作的陶质明器,包括仓、灶、井、磨、楼阁等模型和猪、狗、鸡等模型。到了东汉,明器的种类和数量愈多。这是中国古代墓葬在随葬品方面的一次大变革。魏晋南北朝时期,随葬品主要是陶瓷、器皿、陶制模型、陶俑和镇墓兽。隋唐五代时期,随葬品以大量的陶俑为主。陶俑分为出行时的仪卫行列和家居时的家臣侍者两大类。宋至明代,随葬品以实用物品和珍宝为主,包括陶瓷器、金银器和玉器等。

地面部分
墓葬
大约从殷末周初,在墓上开始出现了封土坟头。春秋战国以后,坟头封土越来越大,形状好似山丘。特别是帝王陵墓的封土,工程大,发展变化明显。下面介绍几种帝王陵墓的封土形式:
第一种“方上”。其做法是在墓穴之上,用土层层夯筑,使之成为上小下大的方锥体,因其上部为一小的方形平顶,好像方锥体截去了顶部。故日“方上”。陕西临潼的秦始皇陵的坟头,望上去好像一座土山,它的形式就是典型的方上。汉代帝王陵墓的坟头也多采用方上形式。
第二种“以山为陵”。即利用山丘作为陵墓的坟头,唐代帝王陵采用了以山为陵的形式。唐昭陵就是以九蝬山为陵,凿山建造的。
第三种“宝城宝顶”。即在地宫之上砌筑高大的砖城,在砖城内添土,使之高出城墙成一圆顶。这种城墙称之为“宝城”,高出的圆形坟头,称之为“宝顶”。在宝城之前,还有一个向前突出的方形城台,台上建方形明楼,称之为“方城明楼”,楼内竖立皇帝或皇后的谥号碑。明清两代的皇帝和后妃皆采用了这种以宝城宝顶的方城明楼构成的坟头。
历史意义
墓葬研究是以考古出土之墓葬材料为基础,结合文献材料来探讨社会习俗以及宗教行为与观念的一个研究领域。因此墓葬研究与人对死亡及死后世界观有着密切关系。
由于生死之事是每一个社会都必须面对的问题。无论古今社会,一个成员的死亡,常隐含其对整个社会存在的威胁。故生死之事不但具有社会意义,也具有宗教意义。
在古代社会中,由于人的生命一般均相当短促,死亡更是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的事件。人类普遍习俗都会在某个社会成员死后,透过一套丧葬礼制的施行,帮助死者离开生者的社会而进入另一个世界。而我们也可以从生人处理死者和面对死亡的态度窥探此社会宗教信仰的特色。
丧葬制度通常包括了丧礼仪式和埋葬两部分。丧礼为生者替死者所施行的一套仪式,以结束他与这世界的关系,并且保证或引导死者进入另一个世界;埋葬则将死者的身体以一种生者认为恰当的方式加以处理。
葬礼为丧礼的延续,而在许多文化中,葬礼后还有祭祀,为生者企图与死者往来的活动。由于中国人一向对丧葬采取谨慎的态度,故人类着实可以利用墓葬材料来讨论中国古代的宗教与社会现象。先秦两汉文献讨论墓葬制度时通常有二方面的重点,一是有关墓葬制度发展,一是墓葬制度的等级问题。
前者可以借由墓葬的建筑形制讨论社会对死后世界的观念,而后者则是说明墓葬可以反映出社会阶级为基础的丧葬礼仪。曾子曾说过“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这句话不但是他个人的期望,也可以反映丧葬之礼在当时社会中占有的重要地位。
中国史上重视丧葬的情况,至少从那些商王大墓的存在已经可以窥知端倪。到了春秋,大墓及丧礼制度的出现都可作为那个社会中人们对于葬礼重视的象征。
到了战国,虽然也有一些薄葬的言论出现,但这些主张却恰好说明厚葬是整个社会的大势所趋。这并非说所有考古发掘得到的墓葬均为厚葬。而是说,一般人即使实际没有能力实行厚葬,仍然会有一种要求厚葬的企望,这正说明战国以来,普通墓葬会高级身分所使用的陶礼器陪葬品的重要原因。

Ⅳ 世界上通过在线地图发现的神秘墓地有哪些

随着新兴技术的崛起,“空间考古学家”一直在不断的研究摸索。他们已经开始使用Google Maps和Google Earth,找到了数千英里外的神秘墓地。

Colootolla犹太公墓

在加尔各答,许多老公墓已经消失或被隐藏在奇怪和意想不到的地方。印度作家Deepanjan Ghos决定找到一些隐藏的公墓。他查阅了大量的历史文档,终于在其中的历史档案中,发现了一张加尔各答的旧地图,列出了各种埋葬地点的位置。然后Ghosh使用谷歌地图提供的城市街道和建筑物的现代形象,并与历史地图对比。他一旦发现地址重合,就去每个地方拍摄。他在一张1847的地图上发现了一个叫做Colootolla街的大型犹太公墓的记录,现在叫做Maulana Shaukat Ali Street。当他到达如今的地点火时,他发现该地点已经是一个大型商业大厦。Ghos向一些附近的老年居民问道犹太公墓的历史时,了解道:“原来这块土地已经被买下,当年的尸体早已被挖出迁移,而现在的大厦就建在原来公墓的上面。”该地方甚至被称为“Kabristan Bazar”,意思是“公墓市场”。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随着岁月的变迁,很多墓地都以物是人非。但是,不变是的人类对于过去历史的渴望和了解,而如今随着科技和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不为人知的历史正慢慢的浮出水面,等待着想要了解他们的人来解密。

Ⅵ 北京都有哪些陵园墓地

目前北京市周边有33家合法公墓,他们分别是:

北京公墓_北京公墓大全_北京及周边公墓价格|地址|电话

第一部分:京属公墓

■八宝山革命公墓

地址:石景山路9号

路线:地铁1号线、337路、389路、747路、728路等。

特色:在明代护国寺基础上改建,分两部分,殿堂改建为骨灰堂,朱德、董必武、彭德怀等的骨灰安放在最后一进的大殿内。寺院四周是墓葬区,1950年任弼时去世后葬此,瞿秋白的灵柩后也迁葬于此。美国进步作家史沫特莱、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等国际友人逝世后也在此安息。

■八宝山人民公墓

地址:石景山区八宝山

路线:地铁、337路、389路、747路、728路等八宝山站。

特色:建于八宝山西侧山坡上,公墓内有骨灰墓、骨灰墙、骨灰塔,埋放安置骨灰近6万份,目前墓区容量已近于饱和。

■万安公墓

地址:海淀区香山万安里1号

路线:360、331、737路

特色:始创于1930年,是北京历史上最早的现代公墓之一,内建有李大钊烈士陵园、骨灰堂、骨灰亭廊及分区管理之墓地。朱自清、沈醉、启功等一大批历史名人都在此安葬。

■福田公墓

地址:香山南路福田

路线:318路、347路、489路、运通101等北京射击场站向东500米。

特色:始建于1930年,墓区种植各种果树,有“百亩果园”的美誉。安葬在这里的社会名流人士有:溥仪先父——爱新觉罗·载沣,郝寿臣、杨宝森等梨园名流,以及现代核物理学家钱三强等。

■西静园公墓

地址:海淀区福缘门85号

路线:332、331、375、732路等

特色:原是1935年张学良将军捐资建起的“东北义园”。1992年更名为西静园公墓,1998年建成仿古式骨灰墙80延长米,可安放骨灰千余份。

■金山陵园

地址:香山南路正黄旗18号

路线:360路、318路、630路、714路等红旗村站。

特色:陵园依山而建,坐落于燕京八景“西山睛雪”、“香山红叶”风景区内,与“碧云寺”、“卧佛寺”比邻。墓碑种类繁多,雕刻精美,称之北京碑刻博物馆。

■温泉墓园

地址:温泉乡温泉大队北坡

路线:346路、633路、651路等温泉村站。

特色:坐落在面朝京西名山“三炷香”,背依青山绿水的“显龙山”半腰,京密引水渠环山脚而过。赵丽蓉、高枫等名人在此安葬。

■外侨公墓

地址:朝阳区酒仙桥七棵树村

路线:424路、494路将台洼站

特色:原是用于安葬外国侨民的墓园,后对社会开放,并改造建设了欧式骨灰廊,可安放骨灰3000份。

■太子峪陵园

地址:长辛店乡太子峪杨家坟村

路线:329路、661路。

特色:位于永定河畔,是规模最大、安葬骨灰数量最多的陵园之一,东与“卢沟晓月”、宛平古城相邻,园内分低、中、高档30余种墓穴。

■通惠陵园

地址:通州区宋庄乡师姑庄村

路线:宣武门教堂南侧公交总站、东大桥350路总站、崇文门111总站、光明楼华普商场门前乘公交扫墓专线或陵园班车。

特色:位于京杭大运河的入京门户通惠河畔,园中的长思阁集立体安葬和雄伟的建筑于一体。

■八达岭人民公墓

地址:延庆县八达岭里炮村

路线:老山骨灰堂西侧、德胜门箭楼东侧、前门东25号院乘扫墓专线班车。

特色:坐落于南倚燕山山脉,北对妫川盆地,东望八达岭城关,西眺官厅水库的上风上水之地。墓区环境优雅,庄严肃穆,紧邻里炮红苹果民俗度假村,在安葬祭扫亲人的同时还可享受到田园风光。

■朝阳陵园

地址:朝阳楼梓庄乡黎各庄村

路线:639路、306路公交车至黎各庄(朝阳陵园)向南200米。

特色:中西合璧的公园式建筑,园内古今建筑相映,松柏鲜花环抱,亭台楼阁点缀其间,特型墓、各式碑亭在满目翠绿的草坪衬托下,肃穆而宁静。

■长青园骨灰林基地

地址:朝阳黑庄户乡大鲁店村

路线:348路、397路大鲁店东街站。

特色:是具有现代艺术风情的花园式骨灰林,以宣扬现代殡葬文化为主要内容,包括风格迥异的花园区,以及骨灰林、骨灰廊、骨灰“别墅”等多种形式。

■天慈墓园

地址:大兴区黄村镇北磁村

路线:937支1路磁各庄桥北行

特色:坐落于中轴线南端大兴黄村卫星城以东4公里处的凤河北岸,干隆皇帝曾在此处修建团河行宫,墓区果木繁盛,碧桃百亩。

■宝云岭墓园

地址:密云穆家峪镇大石岭村

路线:东直门乘980路、970路至密云公共汽车总站,下车后与墓园联系有专车接送。

特色:紧邻密云水库,墓园坐北朝南,三面环山,墓区鸟语花香,景致赏心悦目。

■万佛华侨陵园

地址:门头沟区永定镇

路线:931路华侨陵园站

特色:坐落于京西旅游风景区,毗邻潭柘寺、戒台寺、西峰寺等文化盛景,是集亲人安葬纪念、旅游观光、文化展示等为一体的园林式墓园。

第二部分:区县公墓

■长安园骨灰林

地址:海淀苏家坨镇台头村19号

路线:颐和园乘346路西山农场站往北直行800米。

特色:坐落在享有京西小黄山美称的凤凰岭风景区内,是经市民政局批准的首批园林式骨灰林,占地面积246亩,园林式的建筑风格和新颖的安葬形式,一改传统墓地格局。

■思亲园骨灰林

地址:丰台区花乡潘公庄南

路线:959路、967路、692路、497路等。

特色:是经市民政局批准的永久经营性骨灰安放场所,紧邻大葆台西汉古墓,距世界公园1公里,采用公园式花葬、植树葬等骨灰安放形式。

■天山陵园

地址:门头沟区军庄镇

路线:从苹果园地铁乘977路(支线)到西杨坨站。

特色:坐落在燕山山脉的青山与翠柏之中,由三条山脊环绕而成。陵园有高中低档墓型上百种,以大理石原料为主,同时墓区分樱花苑、紫薇苑、合欢苑、棣棠苑。

■静安墓园

地址:房山区公主坟村

路线:971路、917路。

特色:现已建成墓葬生态区、祭奠休闲区、文化园林区等,包括传统葬、草坪葬、塔葬、壁葬等不同安葬形式,墓园业务实行计算机管理,所有客户资料电子存档,24小时电子监控保障墓园安全。

■惠灵山陵园

地址:通州马驹桥镇东田阳村东

路线:927路陵园路口南行200米。

特色:提供骨灰安放、骨灰深葬、骨灰植树墓制作以及丧葬用品服务。

■天堂公墓

地址:大兴区殡仪馆正东1公里

路线:937路、937支2路、943路。

特色:可容纳骨灰10万余份,有墓葬、树葬、鲜花草坪葬以及骨灰墙等多种丧葬方式。

■潮白陵园

地址:顺义区潮白河大桥东侧

路线:924路、918路、915路、923路等。

特色:地处潮白河畔,由十几个单体精妙构思的建筑依势而筑,与潮白烈士陵园、顺义殡仪馆有机结合。

■凤凰山陵园

地址:昌平区南口镇龙潭村北

路线:919路公交车至昌平南口站,换乘昌平12路小巴。

特色:正东毗邻明十三陵,陵园内影壁、灵堂、骨灰堂依次坐落,唐弢、李仁堂等名人在此安葬。

■佛山陵园

地址:昌平区阳坊镇后白虎涧村北

路线:德胜门乘914路到阳坊站下车后步行30分钟;颐和园乘346路终点下车后步行1000米。

特色:目前已容纳故者两万余位,以其完善的服务和平民化的价位被誉为“老百姓的公墓”。陵园内的烈士墓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炎黄陵园

地址:昌平区兴寿乡桃林村北

路线:803路、949路兴寿站。

特色:园林化建筑群落,祭悼设施完备,中西餐厅可制作佛寿斋宴,并建有花圃。

■天寿陵园

地址:昌平区南口镇檀峪村

路线:345快车到昌平南大街,换乘357路到南口,再换乘小11路;919路到南口换乘小11路。

特色:投资逾亿元兴建的永久性合法公墓,是一座特大型花园式文化陵园,墓区园林化、墓碑艺术化、葬式多样化。

■景仰园骨灰林

地址:昌平区长陵镇景陵沟

路线:陵园班车每周三、六、日8时30分在安定门立交桥下北侧辅路发车。

特色:整座陵园地处天寿山环抱之中,南面与十三陵水库隔山而望,墓区每周定期清扫,专业绿化队绿化,墓碑由专业的石匠精心设计、雕刻、描金,实行购墓一对一、安放一条龙服务。

■凤凰山陵园(怀柔)

地址:怀柔区桥梓镇后桥梓村

路线:东直门乘916路支。

特色:占地500亩,目前有各种档次墓穴3000个,是怀柔区最大的经营性墓地。去年投资70万元,安装了电子监控系统,新建了烧纸

■九公山长城纪念林

地址:怀柔区渤海镇水塘子村

路线:扫墓班车每天8时30分在安贞华联北侧的仟村商务大楼东侧发车。

特色:利用12000亩山场进行陵园开发,“以树代碑,依林而息”是陵园的重要理念。不仅有艺术墓、立碑墓等墓型,还有几千元的小型树葬。

■归山陵园

地址:平谷王辛庄乡熊尔营村

路线:东直门乘918路公交车至平谷世纪广场下车,免费接站。

特色:坐落于平谷城北3公里燕山龙脉的归山上,三面环山,一面望水,是平谷区境内惟一合法公墓,陵园内备有优质石材的全石料单、双穴和多穴墓。

■八达岭陵园

地址:延庆县八达岭林场

路线:德胜门乘919路至八达岭长城站,与陵园联系有专车接送;陵园班车每天早8时德胜门北侧停车场发车。

特色:地处八达岭长城脚下4万亩天然林场中,是本市第一家开通每日免费班车、第一家承诺每日擦洗墓碑的陵园,并率先将心理学引入殡葬服务领域,聘请心理学专家提高人们在失去亲人后克服心理难题的能力。

■长城华人怀思堂

路线:919路公交车至八达岭下车,乘坐83路公交车至三堡村。

特色:室内大型豪华骨灰存放处,设“礼祭”、“礼俗”、“觅宗”等大厅和长廊,礼俗大厅还可存放3万个龛位,后人可通过设灵牌、怀思盒、雕塑等安置先人

Ⅶ 虢国墓地分为哪几个等级

第一等为国君墓,以M2009、M2001为代表。M2009是形制最大,规格最高,出土文物数量最多的一座虢国国君墓。墓中共出土29件铜鼎,其中9件形制相同、纹饰相同、大小依次为一青铜列鼎,与之相配的是八簋、八鬲,这种配置属大牢九鼎类。

据墓中出土的青铜器多铸有“虢仲”作器的铭文,可以断定此墓葬的主人就是虢仲。墓葬中器物的形制、纹饰和铭文风格属西周晚期,墓中出土的墨书玉遣册,有毛笔书写的“南仲”字样,南仲是周宣王时的大夫,证明墓葬年代当在宣王时期。学者们根据墓中器物铭文,结合相关文献,研究认为虢仲就是辅佐周厉王南征淮夷、酿成国人暴动,被史书称为嬖臣的虢公长父。虢仲在西周晚期地位极其显赫,南征淮夷,虽然酿成国人暴动,但却取得讨伐的最后胜利,为西周王朝的安定立下了汗马功劳是有功之臣。

据史料记载,列鼎制度是西周奴隶主贵族“列等级、别贵贱”的重要标志。虢仲墓中的器物组合,属于列鼎的最高形式,九鼎体现了“以九为节”的史实。虢仲身为一诸侯国国君,行的却是天子九鼎之礼,足见其身份之显赫。同时,也证明到了西周晚期,随着周王室势力的衰微,宗法等级制度开始走向衰败,所有的等级制度及其所从属的礼乐制度一步一步遭到破坏,出现了诸侯越天子之礼的现象。

M2001的墓主人名叫虢季。根据古器铭和《国语》中的记载,这位虢季就是周宣王朝中的最高执政长官虢文公,在当时也是显赫一时的人物。墓中共出土有10件铜鼎,其中七件大小有别,排列成序,当为一套完整的组合,另三件形体较小,形制也略有差别。八件簋中6件相同,2件较小。因此,其随葬品组合当是七鼎六簋的配置。

墓中的其他随葬品数量众多,精美华丽,特别是出上有玉柄铜芯铁剑、坠玉面罩、七磺组玉佩,足以证明墓主人身份之高。墓中七鼎六直的配置显然是遵循了西周的古制,体现了西周礼制的最初形态。

第二等以MI052虢国太子墓为代表,该墓出土的随葬品近千件,其中青铜鼎七件,为一套列鼎;簋六件,大小形制相同,说明为七鼎六直的配置。随葬品表铜戈上皆铸有“虢太子元徒戈”铭文。

第三等为五鼎墓,以M1706、M1810、M2012为代表。这几座墓葬皆为五鼎配四簋,鼎大小相次,簋大小、形制相同、M2012墓主为坡国墓地中发掘的等级最高的女性贵族墓葬,其身份在M2006、M1820、M2013之上,墓主梁姬为虢季的夫人;M2001墓出列鼎七件,M2012出列鼎五件,M2012随葬品组合规格低于虢季墓一等,同先秦文献中有关礼制的记载完全相符。

第四等为三鼎墓,M1705和M1820皆出铜鼎三、簋四,鼎大小相次,簋形制相同,规模与随葬品的丰富程度大体同五鼎墓,属少牢之礼的三鼎配四簋。M1721出大小相次的铜圆鼎三,没有簋,属牲三鼎类,按礼制墓主力士阶层。M2006、M2013墓主为贵族夫人。

第五等为一鼎墓,数量多,随葬品除鼎外还有盘、簋、匜等。如M1620、M1634、M1651、M1657等皆为一鼎,一鼎无直是常制,属特一鼎类。M2016、M2017为一鼎两簋,位于墓葬北区西部M2001的南侧,和M2001相距甚近,随葬有鼎、簋、盘等青铜礼器,推测墓主人生前为虢季侍从中地位较高者,相当于士一级的贵族。

虢国墓地中墓主人的身份地位、墓葬及随葬品的同鼎遗存从未见过任何通制的迹象,足见这种制度在当时该是多么的稳定。

但是,到了西周晚期,宗法等级制度开始走向衰败,用鼎数量以一、三、五、七、九为级差是一致的:即墓主人身份地位越高,墓葬和随葬品的规格亦越高,青铜列鼎的配置就越高。因此,通过虢国墓地中青铜列鼎的随葬情况,我们可以窥见两周之际上层社会盛行的礼乐制度和宗法等级制度。

周代是礼制盛行的时期。由于重鼎在商周时期被看作国家政权的象征,青铜鼎又被赋予了神圣的意义。因此,用鼎制度在礼乐制度占据了核心地位,先秦史籍中的用鼎制度的记载最为清楚,考古发现也较好地印证了文献。

从考古发现看,所有西周中期以前的用其所从属的礼乐制度一步一步遭到破坏。于是出现了虢国国君随葬九鼎的现象。但这并不能就说当时的礼制完全失去控制,乱了章法而是西周王室的礼乐制度下移了,诸侯国内部采用了周初只有西周王室才可以享用的礼乐制度,虢国墓地各等级墓葬的用点状况也说明,在诸侯国内部用鼎制度还处于十分严密有序的状态。

虢国墓地的发掘,尤其是大量青铜列鼎的出土,不仅为我们研究虢国的地理、历史和文化提供了翔实的资料,更重要的是,它使人们看到了周代社会礼乐的普及之广和诸侯墓葬的奢华。

Ⅷ 墓地的地理位置要怎么选择

墓地选择上有些讲究,应当根据当地的条件来看。

比如上海地区主要是平原,因为没有山,水会更重要,水能聚气,切忌墓园内有高压线等金属高物及风车之类的建筑物会散气;另外靠山可以通过建筑物及绿化树木等借势,认真仔细观察公墓园的前后左右;具体选位上也要根据自家情况(老人年龄、子女情况、求福、求财等等)来选择墓位,公墓中墓位是直接关系到子孙后代的富贵贫贱,墓地导购员够专业的话也会为帮你参考选位。

上海地区推荐 福寿园海港陵园 ,2007年底开园,上海地区已经属于最新一家墓园,在临港新片区内,属于临港新城配套项目,不是一个随便能选到的宝地,也是殡葬旗舰品牌福寿园旗下上海市一级公墓,以“城市·森林·和谐”为理念,周边自然水系环抱,国家级水利风景区滴水湖就在附近,不单是新片区聚宝盆,恐怕是整个中国未来产业的增长级;园区内完全没有影响风水的金属高物,风景优美,空气好,而且离海10公里以上,距离上恰到好处,5公里内容易回潮,根基不稳。

有兴趣的直接通过网络搜索全称 福寿园海港陵园 有蓝色官方标志的就是,假冒的第三方一条龙网站小心,多一道环节划不来。

Ⅸ 中国十大墓地风水宝地

一、香炉案的墓地格局
所谓的香炉山墓地格局,指的是墓地的山顶两边高耸凸起,而中间部位则向内凹陷,形态如同一个香炉一般,便是香炉山的格局,风水学中认为,香炉山的地理非常适合作为墓地,这样的墓地风水极佳,若是先人的墓地葬在此地,必然会让后辈的运势顺畅,财运亨通,必然会让后辈发财致富。
二、将军案的墓地格局
所谓将军案的墓地格局,指的是墓地的案山就如同人伸出了三只手指一样的形状,这样的案山格局也非常有利于后代的运势哦!可见将军案的墓地格局风水也非常好,实属风水宝地。
三、三台案的墓地格局
三台案的墓地格局,指的是墓地前方的案山为三座山峰相连,且三座山峰的高度都差不多,这样的墓地格局风水也非常好,会让后代子孙中出现大人物,要么就是富商,要么就是高官!
四、鼓山的墓地格局
若是墓地前方有鼓山,这样的墓地格局也会让后代富甲一方哦!所以墓地前方有鼓山,乃是风水宝地之一。
五、纱帽山的墓地格局
若是墓地前方的案山,如同纱帽一般,这样的墓地格局主仕途亨通,会让后代子孙多出达官贵人,可见如此格局的墓地也是风水宝地。
六、法师笔的墓地格局
若是墓地前方的案山,形状如同法师掐指做法的形状,案山中间部位略微长一些,而案山的连边则比较短,这样的案山,这样的墓地也是风水宝地。
七、棋盘山的墓地格局
若是墓地前方的案山山顶平坦如桌面,这样的案山格局,会庇佑后代的学习运势,让后代多出有才、有智慧的能干之人。
八、龟背山的墓地格局
若是墓地前方有形式龟背的案山,这样的墓地风水非常好,能够让后代多出长寿之人,且可以让后代当上大官。
九、玉女峰的墓地格局
所谓的玉女峰,指的墓地前方的案山,如同侍女的胸脯一般,这样的案山,这样的坟墓主后代出美女。
十、卷帘案的墓地格局
若是墓地前方的案山,是卷帘案,这样的墓地风水非常好。
——来自于网络

Ⅹ 请问在风水学的角度看,选一个好的墓地是需要怎样的一个地理条件

怎样看墓地风水?选墓地如何看风水?风水大师刘椰荣认为墓地风水和阳宅风水有很大的不同,它更倾向于“穴位”的定位,达到长效的风水旺位效果,以期阴泽和庇佑后代孝顺子孙的前程和富贵。墓地风水颇多讲究,不能仅仅立个碑就算让先人入土为安了。其实阴宅墓地风水布局的好,对后代子孙的阴泽和庇护是长久的。也许后人子孙能经善谋,但是脱离了先人的阴佑护庇好景是难长久的。而公墓风水和乡野土坟风水有所不同,公墓主要是价格昂贵,面积有限,能布局的风水格局相应有限,但是根据先人命理定位的旺位线位决定是否有长效阴泽和庇佑后人孝顺子孙的功力,否则效果相反。

墓地风水即是祖先葬地的地理形式,好的墓地风水可发旺后代子孙。可为后代子孙带来平安和富贵。往生者的地位并不因过世而消失,反而更加重要。祖先崇拜是中国伦理道德重要的一环,墓地风水不但具有丧葬的实用效果,更关乎子孙的福祉。

天地辽阔,到处有山有水,到底应在何处立坟安葬呢?阴宅山水主要讲究择地安葬之道。《葬经》说:(葬都,乘生气也),意思是说立坟安葬,应该是在有生气凝聚的土地上;但是土地中流动的生气无形无象,究竟如何才能找出其凝聚之处呢?

龙真,穴的,砂环,水抱。四个准则是推定土地生气凝聚之处的标准。所谓万变不离其宗,天下山水虽然处处不同,但只要凭着这四个准则来追,是可以找到生气凝聚的山脉。土中生气虽无形象可寻,但是诸内必形于外,故此从山脉蜿蜒起伏的形态,可以推知内中是否有生气流动的。

龙真穴便真,龙假穴便假,龙为穴的根本,故此必须循着生气流动的山脉才能找到生气凝的吉穴。可以这样说,龙是因,而穴是果,寻龙是为了占穴,而点穴必须寻龙。

穴的,是指找出生气凝聚的结穴正确所在生气流动的山脉,并不一定结出生气凝聚的吉穴的,因为山脉结穴之处的形势各有不同,有些是砂环水抱,关系周密,使生气凝聚不散,结出吉穴,但有些却是砂飞水走,毫无关系,使生气散遗,自然不会结吉穴。 因此,若要判断结穴之处是否适宜安葬。必须要看穴地附近的砂水,看看到底是人砂环水抱,还是砂飞水走。

砂环。砂,是指穴地附近的山,穴地的前面及左右两旁有山环抱,可凝聚在该处的生气不致被风吹散,经曰:气,乘风则散。故此穴地必须藏风不受大风吹刮。而砂环正是藏风的首要条件。

水抱。水,是指穴地附近的溪涧,河流甚至海洋,穴地前面若曲水流过,或是有水聚之处,可使地凝聚的生气不会外散,经曰:气,乘风则散,界为则止。意思是说生气遇水即结集不产,故此穴前有水环抱是聚气首要条件。

风水学重视砂环水抱,因为水抱可使穴地的生气凝聚结集,而砂环则可使穴地凝聚的生气
至被风吹散,两者将为吉穴的条件,故此《葬经》说: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

总括来说,风水大师刘椰荣认为找寻吉穴的程序,是首先入山寻龙,在蜿蜒起伏的众多山岭中。探索得生气充盈的山脉。然后循着这山脉地走势。找寻其止息之处,因为山脉止息之处。往往便是生气凝聚的结穴所在。 但找到山脉止息处。要看看附近的砂水的形势,倘若是砂环水抱。即表示该处附近有生气聚凝的吉穴。但倘若是砂飞水走。即表示该处的生气无法凝聚结集,所以必不会有吉穴藏在其中的。找到生气凝聚的落脉之处后,仍要用罗经来决定墓穴的正确所在的,这就是点穴的功夫,所谓差之毫厘,缪以千里,故点穴不可不慎,否则很可能前功尽废。能在广阔的山野中得真穴,这犹如射箭能一矢中的一样难能可贵。所以穴的可说是画龙点晴,整个过程的成败得失全系于此。

阅读全文

与地理墓地有哪些高级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6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1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3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4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2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2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2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5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3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4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1002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5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5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6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30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3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