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雪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雪形成的原因是当水蒸汽遇到冷空气,形成降水又重新回到地球表面。
大气中的水蒸汽直接凝华或水滴直接凝固而成,就是雪。也可说是云中的温度过低,小水滴结成冰晶,落到地面仍然是雪花时,就是下雪了。冰融化时会吸热,所以地面气温会比下雪时低。
能降雪的地方:气候区属中纬度至高纬度(即大约于南回归线以南/北回归线以北地区)的地方就会有降雪的机会,如果于低纬度地方中有些地势高于海拔2000米的中山或高原也有同样的机会。
降雪级别划分:
降雪等级标准通常是指在规定时间段内持续降雪或降雪量折算成降雨量为等级划分的标准。该标准一般采用持续时间12小时和24小时两种标准。
以24小时降水量为划分标准,其中,降水量0.1~2.4毫米为小雪,1.3~3.7毫米为小到中雪,2.5~4.9毫米为中雪,3.8~7.4毫米为中到大雪,达到5.0~9.9毫米为大雪,7.5~14.9毫米为大到暴雪,降水量达到或超过10毫米为暴雪。
以12小时降水量为划分标准,其中,降水量0.1~0.9毫米为小雪,0.5~1.9毫米为小到中雪,1.0~2.9毫米为中雪,2.0~4.4毫米为中到大雪,达到3.0~5.9毫米为大雪,4.5~7.4毫米为大到暴雪,降水量达到或超过10毫米为暴雪。
❷ 为什么会下雪
下雪,下雪是一种自然现象,空中的水汽凝华后,又重新落到地面上的过程,水是地球上各种生物存在的根本,水的变化和运动造就了我们今天的世界。
在地球上,水是不断循环运动的,海洋和地面上的水受热蒸发到天空中,这些水汽又随着风运动到别的地方,当它们遇到冷空气,形成降水又重新回到地球表面。这种降水分为两种:一种是液态降水,这就是下雨;另一种是固态降水,这就是下雪或下冰雹等。
(2)地理下雪原因是什么扩展阅读:
雪天保养事项
注意之一:防不当的御寒方式。
防不当的御寒方式。喜欢时尚的年轻人在出入室内外温差较大的环境时,必须注意及时添减衣物。下雪天,不能为追求时尚,露腿或穿着单薄。同时注意饮食清淡,不要一次食用过多的凉性食物,防止急性胃肠炎发生。
注意之二:防止感染呼吸道疾病。
防止感染呼吸道疾病。冬春季节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季节,抵抗力相对较低的儿童、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应该适当减少在户外活动时间,注意防寒保暖,室内保持经常通风。
注意之三:防止胃出血及消化道溃疡。
防止胃出血及消化道溃疡。寒冷容易引发胃出血及消化道溃疡,需注意胃的保暖和饮食调养,日常膳食应该以温软素淡、易消化为宜,做到少食多餐,定时定量,忌食生冷,戒烟戒酒,还可以选服一些温胃暖脾的中成药。
注意之四:防止出现煤气中毒。
防止出现煤气中毒。冬季寒冷,煤气使用、煤炉取暖,家庭一定要注意保持通风。注意取暖设备的安全性,记得经常排气通风,谨防废气积聚。
❸ 下雪受哪些地理因素的影响
下雪受地域,温度,季节等因素影响。
❹ 下雪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下雪是空中的水汽凝华后,又重新落到地面上形成的。
由于冬天气温低,云层里温度多在零度以下。雪花是生长在一种既有冰晶又有过冷水滴的云体里,这种云称为冰水混合云。 在这种云体内,过冷水滴不断蒸发成水汽,水汽又源源不断地涌向冰晶的表面,在那儿凝华落脚,使冰晶逐渐增大形成雪花。
雪花形成后,在飘落的过程中,碰上其他雪花时,常常粘附在一起,慢慢长大,逐渐成为直径达几厘米的像棉花又似鹅毛的大雪了。如果这时低层空气的温度在0℃以下,雪花降落到地面,这就是人们所见到的皑皑白雪。
(4)地理下雪原因是什么扩展阅读:
雪的作用
1、保温作用
积雪,好象一条奇妙的地毯,铺盖在大地上,使地面温度不致因冬季的严寒而降得太低。积雪的这种保温作用,是和它本身的特性分不开的。覆盖在地球胸膛上的积雪很象棉花,雪花之间的孔隙度很高,就是钻进积雪孔隙里的这层空气,保护了地面温度不会降得很低。
2、增添肥料
雪中含有很多氮化物。据观测,如果1升雨水中能含1.5毫克的氮化物,那么1升雪中所含的氮化物能达7.5毫克。在融雪时,这些氮化物被融雪水带到土壤中,成为最好的肥料。
3、冻死害虫
在化雪的时候,要从土壤中吸收许多热量,这时土壤会突然变得非常寒冷,温度降低许多,越冬虫卵大部分就会被冻死,使下年的害虫相对减少,有利于农作物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