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渗透美育
一、从教材中挖掘出物理学和谐美与统一美的素材,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1、物理学具有简洁美与深刻美。2、物理学具有统一美。物理学中的结构美与对称美。
二、从教材中挖掘出物理学奇异美的素材,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从物理课堂教学中实施美学教育
1、在课堂教学方法上善于采用具有和谐奇异美的类比教学法。2、讲述故事,激发学生感受物理美的灵感。
‘贰’ 浅谈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美育
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的内容、方法、场地不失时机地渗透美育,可以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使他们在愉悦的情境之中轻松地全面地认识物理规律、掌握并能正确地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对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挖掘课本美育素材,展现美
新编初中物理课本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工具,它不仅注重传授本学科知识的功能,而且在编写的思想、体系、内容上融知识性、科学性、思想性、趣味性于一体,蕴含大量美育素材。具体表现以下几方面:
1.1 形象感染美。课本虽将思想品德教育放在前位,而以其美的形象影响学生思想品德。如介绍居里夫人、法拉第等科学家的刻苦钻研的精神,启迪学生树立积极探索、勇于求真、追求进步的信念。以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指导学生认识客观事物,用具体的事例和大量的图示描述我国劳动人民、科学工作者对物理学发展的贡献。
1.2 图像画面的直感美。人的视听感官是感知美的主要感官。引导学生观赏图像画面,直接感受物理现象和规律的真实美。课本配置的图有:演示实验图、有趣的物理现象图、实验工具图、物理知识在生活和生产中应用事例图、自然景观图、科学家肖像图等,看过这此生动而直观的画面,给人似有观形如睹物闻声之快感,对学生认知意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1.3 内容新颖美。新编教材编写的又一特征是在内容思想上有新颖的美感。新增内容有必学内容:声学、无线电通讯常识、未来篇等篇章;有常识性了解知识:磁浮列车假设理论、放射性光元素等;有阅读性新知识,如火箭、激光知识等,这些新知识不仅给学生新感觉,还拓宽了学生的认识视野,感受到物理学充满新颖的创造性和现代新气息。
2 创设美育情境、降压减负,使学生在认识过程中感受美
课堂教学强调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教师充分发挥教材教育功能为学生创造条件,设置愉悦的学习环境。初中物理教学重在认识过程导向,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既是学生认识客体的指导者,又是学生提高智能的服务者;使学生对表象认识既有清晰感,又要减少认识心理畏惧感;既要根据学生认识能力适当的延伸,又要避免过重的偏难的训练负担。课堂美育环境创设,需要通过看、做、想、用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学得有趣有用,从而喜爱物理学,可操作方法有以下几种:
2.1 实验教学,物理教学以物理实验为根基,每个测量、测定或研究型实验、教师演示实验、课外兴趣实验,无不给学生留下真实感。尤其是演示实验选用的简单易操作的器材越接近学生的学习生活用具,教学效果越显着。
2.2 对于实验室无法完成的实验,采用挂图、放映幻灯片来加强直观教学,加深学生的直观感受。
2.3 激趣设疑。物理是融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于一体的一门自然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求知好奇的心理,开展有趣的实验,尤其是用玩具做的实验,更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2.4 反差对比。对于易混淆的物理概念采取反差对比教学方法,加深学生了解它们之间的共性与个性的印象,正确区分不同物理量的内涵,从而达到认识物理规律的本质。
2.5 生动、新奇、真实、雅俗的举例。物理知识来源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实践,帮助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物理知识的应用离不开举例说明或验证。用生动、新奇、真实、雅俗的事例予以补证,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3 发挥想象,拓宽认识领域,激励学生发现美、创造美
3.1 编制习题。根据人类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物理实验的数据编制习题是件有趣的活动。学生乐于参加这项活动,学会从简单的已知、求条件对换、补充条件到自编习题,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展开想象,进行再创造。
3.2 一题多解与一题多变。习题课教学不是简单的分式加数字的演算教学,而是围绕题目给定的条件指导学生明确习题考察的知识点,挖掘习题中的隐含条件和等量关系,学会用公式解题,思索习题解法可行性,联想习题的可变性,延伸性,使学生能熟练地从不同方面学会一题多解。
3.3 摹拟实验故障。实验出现故障是常见的,具有可能性和偶然性。参与实验操作的每个学生会遇到不同的故障,而排除可能出现的故障,教师事先在课堂上通过设置故障,并加摹拟,最终排除故障,增强学生分辨能力和识别能力,提高认识和操作能力。
3.4 探究物理量可能性测定方法。教材中有些物理量可以用不同器材进行测定。
启示学生认识和掌握物理规律的智育,是物理教学活动的基础环节。美育对于智育的实施,有着不可忽略的独特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用以美导真的原则指导教学,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热情,学好物理知识,以期达到物理教学质量的提高。
‘叁’ 浅谈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
当今学术发展的特点是学科间相互渗透,综合化、整体化趋势加强。历史是一门综合学科,与其他学科间的知识渗透性非常强,具有极其完整的、宽阔的历史美学价值。在以素质教育为目标的历史教学中,应充分挖掘历史教材中的美育知识,加强历史与其他学科间的内在联系,利用能调动学生情感的教学手段来达到感悟、体会美的目的,扩展历史的美学欣赏价值。
一、历史包含了丰富的美育知 识
历史是由人创造的,有史以来人类为了进步与和平,致力于生产、科技的发展,致力于正义斗争邪恶的震撼天地的创造;从传说中的仓颉创造原始文字起到中国最早的硬笔书法——甲骨文的出现,直到今天风格迥异、多姿多彩的书法荟萃,每一种文字的出现与演变,无不展示着一幅幅生动的美丽的历史图画;而每一个民族的幼年都是在传说和歌唱中度过的,一个美丽的故事和一篇最古的诗歌,常常是一个民族最早的历史,如:《荷马史诗》反映的是上古时期希腊人的历史,史称“荷马时代”。一个民族的最早历史又往往搀和着许多英雄传说、神话和爱情故事;而原始的舞蹈往往是以艺术的形式再现那个时代的生产和生活,戏剧又是原始舞蹈演变出来的一种艺术。小说、诗词、民歌、戏曲、音乐、舞蹈、美术、书法、建筑、丝绸艺术、陶瓷艺术等这些优秀的文化遗产,所展现的历史艺术美;那些影响历史、推动社会进步的历史事件所展现的震撼人心的美;秦始皇的创造艺术、汉高祖的领导艺术、魏武帝的谋略艺术、唐太宗的用人艺术、宋太祖的统治艺术、元太祖的军事艺术、明太祖的制胜艺术、康熙帝的治国艺术等在每一个历史进程中,曾起过主导作用,为人类历史的发展做出过伟大贡献的伟大历史人物所呈现出的思想与行为的美;促进人类进化孕育人类文明产生的自然美;产生工具由简易的木棒、石器到玲珑剔透的玉器、铜器,坚硬的铁器,直到气势壮观的微妙无比的大机器,古代美术作品中那种表现力量和劳动光荣的强健人体美,像古埃及金字塔的建造这样规模宏大的劳动场面,原始人的音乐、舞蹈、戏剧等,都无不显示出人类在生产活动中的劳动美;人类社会进步呈现出的崇高与悲壮美,如巴黎公社为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事业而浴血奋斗,就具有无比壮丽的美。
二、历史学科具有立体的美学价值
美,能丰富生活,怡悦性情,启发思想。美育,能使人的视野更加开阔,品格更加高尚,灵魂更加纯洁,精神更加振奋。
历史学科具有综合性特点,与文学、建筑、音乐、美术、书法、数学、心理学、环境学、人口学、政治等学科间的内在联系较强,其美育内容是丰润与意味深长的。
首先,历史教材中的文学故事,无论是民间传说,还是神话故事,都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幅生动的历史画卷。历史知识的文学故事性可以说是历史美学欣赏的重点;歌谣、诗词等,既概括了理性历史,又在激情的抒发中洋溢着美学特质;课本中讲述的历史上劳动人民所创造的优秀文化遗产,如绘画、雕刻、雕塑、书法、建筑、音乐、舞蹈等都包含了大量的有关美学的历史材料,蕴含着丰富的美学情感。
其次,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自然界是密切相关的,历史课本中阐明了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如人类文明大都发祥于水源丰富、气候
湿润、土地肥沃的大河流域,这里有着古代劳动人民生息、繁衍的良好自然环境,但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环境不断遭到破坏,以至于恶化;也可通过对文物古迹的建筑材料、风格特点、结构设计、风光景色的分析,看出自然环境的变化规律,这样既可树立学生爱护自然的意识,又可培养其具有科学的审美情趣;另外,人类为改善自然,利用自然为人类服务的科技发明,其艺术加工的经过和结果就是人们审美情趣的体现;也可通过课外活动,激发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兴趣,使学生得到美的体味。
历史美育能使学生领略自然美、崇尚心灵美、欣赏艺术美,发出美的咏叹。
三、历史教学中充分利用能调动学生情感的教学手段来达到感悟——体会美的目的,注意与边缘学科的渗透,使历史的美学欣赏价值得到充分体现
教学手段是多种多样的,其中美的教学语言、美的板书设计、电教美育等是进行历史美育的重要手段。
首先,美的教学语言具有科学性。历史知识是史论结合的科学的历史知识,是客观存在和建立在客观存在基础上的人们对过去事物的认识,在教学中就要用真实的语言,依据历史材料作逻辑性的表达,对历史知识做科学推断,不能华而不实,这就要注意历史学科与相关学科,如数学、地理、生物、哲学之间的联系。
其次,板书设计要具备一定的美术性。板书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创造,应具有艺术美,能给学生以美的教育、美的享受。板书形式可分为图示式、结构式、线索式、辐射式、表解式等。
独特而美丽的字迹,优美的板书造型,鲜明的色彩,外加生动的语言,情景交融,使学生在获取历史知识的同时,也陶冶了情操。
总之,在当今世界文化大潮之中,由于历史学科的特点,历史教学中的美育可以培养学生科学的审美观,激发学生创造美的情感,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力。这有助
‘肆’ 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美育
审美教育从广义上来说,它指一切可能影响、感染人的事物在教育方面的功能,同时也包括学校、社会和家庭有意识地利用审美教育手段对受用对象进行地具有塑造意义的教育活动。从狭义上来说,它是指与德、智、体、劳并行的教育方式。在社会发展进行的当今时代,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方式使人们越来越片面化,特别是在审美能力与审美意识方面更是缺乏重视。但随着社会进一步的发展,人们已经开始意识到审美教育在“上层建筑”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审美教育即我们常说的美育,它是一种与美的感受相结合的有教育作用的思维活动。这种教育包括培养人对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观点等,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中,达到美化人们心灵、行为、语言、体态,提高人们道德与智慧的目的。我国近代着名的美学家、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经说过说:“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冶感情为目的者也。”审美教育在小学阶段的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
以小学为例,小学阶段是一个特殊的年龄段,也是人的一生基础的教育和学习阶段。这时候他们处于身体发育的特殊时期,体力和意志还不太强,易于冲动,缺乏克制能力,兴趣广泛而不稳定,好动而容易犯规,对于生活中的善恶美丑还缺乏辨别能力。作为直接与美学相通的语文教育便在审美教育课程劳苦功高。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将审美教育与德、智、体、劳育等结合起来是使人获得全面发展的重要力量。它可以从内心深处使学生热爱美,从感情灵魂深处趋向美、憎恶丑,可以“美教化,移风俗”,从而达到培育新世纪全面和谐发展的新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的目标。
‘伍’ 如何将理想教育渗透到地理教学中去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提倡素质教育,更要求把素质教育落实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历来的数学教学大纲,以及长期形成的数学教学中进行思想教育的内容,大致有三个方面:通过数学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通过数学内容培养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通过数学演练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当前,我国实施素质教育主要内容是:面向全体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几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可见,在素质教育中,德育教育处于首要地位,不论哪一学科的教学,除完成其本身的知识传授外,还有一个共同的重要任务就是德育教育任务。如何寓德育教育于教学中,全面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是每一位教师的职责,是每一位教师着手研究的问题。现就我在初中数学教育教学中,谈谈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一、首先把爱生意识在教育教学中转化为实际行动。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准则。现在有的学生被称为“双差生”,就是学习成绩差,思想表现差。有不少学生数学成绩是很差的。由此,我在教学中的具体做法是:
第一、寻找根源,对症下药。为了能对症下药我逐个进行家访,结合家访,先做好家长的工作,逐个找学生个别谈心,让他们讲出自己的想法。作到对他们细微的个性差别也有深刻的了解。掌握他们的心理活动动态、个人爱好等,做到心中有数。第二、培养信心。培养信心首先从信任开始,信任是最好的导师。许多差生的根源,就是缺少信任。他们往常所遭遇到的,除了批评、责备之外,还是责备、批评。因此,教学中要多鼓励、少批评。其次,要找出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十几岁的孩子,都是可爱的,即便是真正的双差生,他们身上也有可爱的一面。作为教师,就应该加以正确的引导,逐渐培养学生学好的信心。第三、坚定信念,教育好一个学生,从来都不会一蹴而就,一劳永逸。急躁、浮躁、急功近利,是教育的大忌。作为一名初中教师,既然立志终身从教,就要有教育好每一位学生的坚定信念。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坚持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丰富的知识吸引人,以优异的品德引导人。
二、在教学内容中贯穿德育思想
数学这门学科本身也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在完成知识教学,能力培养的同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和爱国主义教
育。例如,在一些定理、公式的教学中,可适当补充介绍发明者和发明过程。通过实例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从而树立探索科学奥妙的理想和信念。
数学德育中常见:“运用我国古代和现代的数学成就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句话很对,但不够,并且在实施中有很多认识误区。例如,讲数学史多讲中国的,少讲外国的;中国数学史主要讲某项中国成就比外国早多少年;中国数学史的例子集中在祖冲之关于圆周率的计算上;数学史知识当作“阅读材料”,不入正文;这样一来,数学史为“简单的”爱国主义服务,路子越来越窄,实际的教育效果也很差。因此,数学史的教育应注意:爱国主义与国际意识的统一;数学史上的成就不能只论迟早,不可以用比别人早多少年作为衡量数学成就的唯一标准;数学史的教学应当充分反映数学的文化底蕴,从课程内容、概念形成、证明方法、习题配置等各个方面,全方位地使数学史融入、丰富和促进数学教学。
三、在教学过程中贯穿德育内容
一个有心的数学教师,会从自己接触的现实生活中寻找出数学和现实的结合点,浓墨重彩地进行描绘,使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接受思想教育。例如:有一位老师,听到一位同学在闲谈中说:“《白毛女》中杨白劳借了钱为什么不还钱?驴打滚的债和复利有什么不同?”这位老师把这个问题提到数学课上来讨论,复习和推到单利与复利的计算公式,比较杨白劳年代的“高利贷”和现在银行的“贷款利率”,引导大家从数学上考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超经济剥削”和“平等互利的借贷关系”之间的区别。这样进行教育,非常生动活泼,学生也理解了阶级斗争的含义。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如何在学科教学中贯穿德育内容,是一个新的课题。我的做法是:首先,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学好数学上来。例如,结合生活实际,开展兴趣教学活动;针对不同的学生做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采用快乐的教学方法等。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做人要有理想。有理想,首先就要下苦功学习,一个只会吃喝玩乐的人,是没有理想的人。我们为什么要学好数学?因为数学是开启其他科学殿堂的钥匙。只有学好数学,才能学好其他学科,如物理、化学等。结合学好数学的重要性,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知识的重要性,使学生认识到做人的重要性。第三,就是针对学科教学的特征来渗透德育内容。数学是高度抽象的思想活动,是人类科学
智慧的结晶。也就是说教数学,要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具有科学精神。抽象思维的培养,科学精神的造就,这正是素质教育和德育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易于为学生所接受,使他们结合学科学习,明白很多社会道理、做人道理。这比空洞的政治说教,更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对教育学生健康成长,更能起到成效。
四、培养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良好的思维品质。
数学中存在辨证因素,如:正与负、开方与乘方、微分与积分、变量与函数、方程、变化、数形集合、极值和最值等等,但是太抽象,学生很难真正领会。因此,数学教学中的辩证法教育,估计不要太高,除了挖掘数学中的辩证因素之外,更重要的也许是防止过度使用数学的逻辑演绎思维而陷入形而上学。
但是,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是数学教学所独有的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审美价值。所以我们在教学中也要多注意学生思维品质的训练和培养。
五、数学中美育的价值。
追求完美的数学境界,是数学思维的一个特点。我们运用数学的美学教育功能,就会使人的思想得到升华,思维品质得到提高,创新精神得到发扬。从而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
总之,德育教育应贯穿整个数学教学当中,这不仅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数学教学实践的需要。只要坚持德育智育两手抓,教书育人两不误。这样,使德育教育溶于教学过程中,既可提高教学效果,又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陆’ 如何引导学生来接受美育教育
1、确定要树立的美育教育理念应该具有功能高、内涵多、整体性和全育性
美育是一种对人的整体性的教育,可以通过多种教育形式,如各种艺术和美的具有实际内容的审美活动或者是接受一些中介的美感体验,美育是对人的教育,同样也对整个人的综合素质十分关注。
要对人的审美能力提高,还要陶冶人的性情。美育实际上还追求和谐、真善美的人格方面的教育,对于人的综合素质及独特性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都有所关注,是以提高生活质量、生命质量和人生价值为目标的教育。
2、建设完善的美育教育体系
美育教育所包含的教育领域很广,贯穿于学校教育的整个过程中,所以要在每个环节落实好教育工作,包括管理、后勤和教学中。
并且所有部门都要在美育教育中占据主导地位,将优势积极的发挥到工作中,但是美育教育不是意味着开立几门课程,美育教育是贯穿融合于整个教育体系中的,以一种学科的形式在所有环节和方面中体现出来。
3、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美育
教育的过程就是老师对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是依照美的规则进行下去的。老师应该对自己的教授对象了解并且熟悉,掌握这个规则,才能更好地进行美育教学。老师在进行教授知识、提升能力、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当老师把这一规则与教授统一在一起的时候,就达到了创造美的目的,实现了美育渗透。
4、完善课程体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美育教育不单单是为了让学生掌握歌唱、舞蹈等这些艺术技能,更应该重视的是文化内涵,应该对学生的人生境界进行引导,促使学生能够建立健康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追求美的生活。
艺术的实质是美,传授艺术应该与艺术的美融合在一起进行,不应该把艺术创作只是看作需要传授的知识去教授。高职院校的美育课程改革势在必行,学校管理人员应该更新教学理念,并认真总结经验,促使美育理念融入到整个教育工作中。
5、教师言行渗透美育
对于教师来说,要逐步提高审美观,对师德风范进行改善,教师的言谈举止中要为学生渗透无声的美感。还要求教师不断对自身的品德和修养增强,力气完美的人格,这样才能影响学生,让学生对教师产生钦佩的感情,并潜移默化受到教师的感染。
6、营造健康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影响也很大,要逐渐的加强校园文化改善,为学生提供积极乐观的氛围。从根本意义上说,校园文化属于隐性的授课方位,对学生的教育有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在美育教育中的地位比较关键,绝对不能忽视。
‘柒’ 如何加强美育教育
1、确定要树立的美育教育理念应该具有功能高、内涵多、整体性和全育性
美育是一种对人的整体性的教育,可以通过多种教育形式,如各种艺术和美的具有实际内容的审美活动或者是接受一些中介的美感体验,美育是对人的教育,同样也对整个人的综合素质十分关注。
要对人的审美能力提高,还要陶冶人的性情。美育实际上还追求和谐、真善美的人格方面的教育,对于人的综合素质及独特性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都有所关注,是以提高生活质量、生命质量和人生价值为目标的教育。
2、建设完善的美育教育体系
美育教育所包含的教育领域很广,贯穿于学校教育的整个过程中,所以要在每个环节落实好教育工作,包括管理、后勤和教学中。
并且所有部门都要在美育教育中占据主导地位,将优势积极的发挥到工作中,但是美育教育不是意味着开立几门课程,美育教育是贯穿融合于整个教育体系中的,以一种学科的形式在所有环节和方面中体现出来。
3、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美育
教育的过程就是老师对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是依照美的规则进行下去的。老师应该对自己的教授对象了解并且熟悉,掌握这个规则,才能更好地进行美育教学。老师在进行教授知识、提升能力、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当老师把这一规则与教授统一在一起的时候,就达到了创造美的目的,实现了美育渗透。
4、完善课程体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美育教育不单单是为了让学生掌握歌唱、舞蹈等这些艺术技能,更应该重视的是文化内涵,应该对学生的人生境界进行引导,促使学生能够建立健康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追求美的生活。
艺术的实质是美,传授艺术应该与艺术的美融合在一起进行,不应该把艺术创作只是看作需要传授的知识去教授。高职院校的美育课程改革势在必行,学校管理人员应该更新教学理念,并认真总结经验,促使美育理念融入到整个教育工作中。
5、教师言行渗透美育
对于教师来说,要逐步提高审美观,对师德风范进行改善,教师的言谈举止中要为学生渗透无声的美感。还要求教师不断对自身的品德和修养增强,力气完美的人格,这样才能影响学生,让学生对教师产生钦佩的感情,并潜移默化受到教师的感染。
6、营造健康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影响也很大,要逐渐的加强校园文化改善,为学生提供积极乐观的氛围。从根本意义上说,校园文化属于隐性的授课方位,对学生的教育有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在美育教育中的地位比较关键,绝对不能忽视。
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还没有建立美育学这个专业,也就没有专业的美育老师。大部分的高职院校都是由艺术类专业老师或者文学专业老师负责美育课程,因为不是专业的美育教师,所以美学基础参差不齐,艺术素质也不尽相同,教学能力同样有所差异,那么就可以预测美育学课程的教育质量了。
美育教育是有一定的前提条件的。美育课程也不是一个讲桌、一个粉笔、一个教学PPT就可以的。美育课程应该以物质为基础,应该投入足够的经费去完善美育教学设施。
例如,多媒体功能教室、音乐欣赏教室、练琴教室等等,但是当前的高职院校更加重视提高专业技能水平,并没有投入足够的经费去建设这“不算重要”的美育教育。
‘捌’ 如何在班级中渗透美育教育
一、引导学生注意外表美班主任平时要注意自己的服饰,特别是在学生面前,衣着要朴素、整洁、大方。这样能给学生以端庄、沉稳的美好印象。增强学生对班主任的信任程度。能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引导增强对衣着美的感知,使学生从穿戴不修边幅或盲目追求高档名牌的误区走向一个新的天地。再者,班主任姿态要文雅,表情要和蔼,这都给学生一个美的暗示。二、美化学生的内心世界在班级工作中说话要真诚、和善。因为真善的东西就是美的东西,所以班主任的语言就要体现真诚、和善的美。真诚就是说话诚实,不说谎话。班主任对学生说话要负责,承诺要要兑现,这样有利于树立班主任在学生心目中的美好印象,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诚实品德。和善就是态度和气,不训斥、讽刺、挖苦学生。班主任在任何情况下,对待学生都要不怒不躁,平易近人。要让学生在和风细雨的熏陶下感受到班主任的语言美,内心美,进而美化自己的语言,养成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的好品格。再者,班主任的举手投足都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因此班主任要时时严格要求自己,事事以身作则,做学生的表率。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样,久而久之,班主任美的行为就会成为学生效仿的榜样和标准,就可以规范学生的行为,净化学生的灵魂。三、带领学生欣赏自然美和社会美班主任可以利用课外活动活动,节假日带领学生走出校门,去欣赏祖国的名山大川等自然风光,让学生感受祖国山河的美好,从而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可以带领学生去参观工厂、建筑工地,让学生欣赏生产劳动实践的美,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人民的良好品德,可以利用参加各种英模表彰会的机会,给学生讲述英雄人物的斗争事迹,让学生感受革命英雄人物的精神美,从而培养学生同邪恶势力作斗争的正义感。四、引导学生创造美班主任可以引导学生以美的标准把教室内的桌凳摆放得整整齐齐,把教室内的宣传栏、学习栏、名言条幅布置得匀称、悦目,把宿舍内的生活用品摆设得井井有条等。这样学生通过自己创造美,可以学会自觉地维护美,从而培养起爱护公物和保持环境卫生的良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