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地理环境特征
长江中下游平原位于扬子准地台褶皱断拗带内,燕山运动产生一系列断陷盆地,后经长江切通、贯连和冲积后,形成现今的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整体。受新构造运动影响,平原边缘白垩系―第三系红层和第四纪红土层微微掀升,经流水冲切,成为相对高度20~30米的红土岗丘,中部和沿江沿海地区则继续下降形成泛滥平原和滨海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是中国重要的粮、油、棉生产基地,亦为中国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长江天然水系及纵横交错的人工河渠使该区成为中国河网密度最大地区。同时该区是中国淡水湖群分布最集中地区,着名淡水湖有鄱阳湖、洞庭湖等。
B. 长江中下游平原属于过我四大地理区域中
长江中下游平原属于过我四大地理区域中的南方地区。
C. 鱼米之乡谓语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什么地
鱼米之乡是对全国长江中下游平原的美称。长江中下游平原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南方地区。
D. 长江中下游平原属于区域划分中的: A自然区域 B经济区域 C行政区域 D温度带
自然区域
①热量条件充足。属亚热带,夏季气温很高,江汉、洞庭湖、鄱阳湖等平原,周围山岭环抱,不易散热,都以炎热着称。农作物可以一年两熟或一年三熟。②降水充沛。属于湿润地区。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③平原广阔,地形平坦,土壤肥沃。④河网稠密,灌溉水源充足,以水田为主,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和长江三角洲都是着名的水稻产区。⑤种植历史悠久,技术条件好。⑥季风不够稳定。如果梅雨过短或过长,就会出现旱灾和涝灾。进入7月,梅雨结束,在副热带高气压控制下,天气晴燥,形成伏旱,所以抗旱任务很重。
希望对你有帮助
E.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地理环境和位置特点
长江中下游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是中国三大平原之一。位于湖北宜昌以东的长江中下游沿岸,系由两湖平原(湖北江汉平原、湖南洞庭湖平原总称)、鄱阳湖平原、苏皖沿江平原、里下河平原和长江三角洲平原组成,面积约20万平方公里。两湖平原以荆江为界,其北称江汉平原,其南为洞庭湖平原。江汉平原主要由长江和汉江冲积而成,自公元1300年前后荆江北堤分流入江汉平原的穴口完全堵塞后,汉江所带泥沙对江汉平原的发育起主要作用,其三角洲即成为江汉平原的重要组成部分。汉江三角洲地势亦自西北向东南微倾,湖泊成群挤集于东南前缘。洞庭湖平原主要则由通过荆江南岸太平、藕池、松滋、调弦(1958年堵塞)四口南下的长江泥沙冲积而成。面积约1万平方公里。大部海拔50米以下,地势北高南低,水网密布,土壤肥沃。 鄱阳湖平原除边缘红土岗丘外,中部的泛滥平原主要是由赣、抚、信、鄱、修等河流冲淤而成,其中又以赣江为主。面积约2万平方公里。地势低平,大部海拔50米以下,水网稠密,地表覆盖为红土及河流冲积物。苏皖沿江平原主要指湖口以下到镇江之间沿长江两岸分布的狭长的冲积平原,其中包括芜湖平原和巢湖平原。平原宽窄相间,江流时束时放,流速平缓;自大通以下,每受江潮顶托,流速更缓,泥沙沉积加强,尤当 河道越过岩丘逼岸的矶头后,江流分汊,汊河间出现沙洲。沿江两岸湖泊众多。自镇江以下的河口段发育了长江三角洲。三角洲以北即为里下河平原。平原为周高中低的碟形洼地。洼地北缘为黄河故道;南缘为三角洲长江北岸部分;西缘是洪泽湖和运西大堤;东缘则是苏北滨海平原。
中国长江三峡以东的中下游沿岸带状平原。北界淮阳丘陵和黄淮平原,南界江南丘陵及浙闽丘陵。由长江及其支流冲积而成。面积约20多万平方千米。地势低平,海拔大多50米左右。中游平原包括湖北江汉平原、湖南洞庭湖平原(合称两湖平原)、江西鄱阳湖平原;下游平原包括安徽长江沿岸平原和巢湖平原(皖中平原)以及江苏、浙江、上海间的长江三角洲。气候大部分属北亚热带,小部分属中亚热带北缘。年均温14~18℃,最冷月均温0~5.5℃,绝对最低气温-10~-20℃,最热月均温27~28℃,无霜期210~270天。农业一年二熟或三熟,年降水量1000~1400毫米,集中于春、夏两季。地带性土壤仅见于低丘缓冈,主要是黄棕壤或黄褐土。南缘为红壤,平原大部为水稻土。农业发达,土地垦殖指数高(上海62.1%,江苏45.6%),是重要的粮、棉、油生产基地。盛产稻米、小麦、棉花、油菜、桑蚕、苎麻、黄麻等。河汊纵横交错,湖荡星罗棋布,湖泊面积2万平方千米,相当于平原面积10%。两湖平原上,较大的湖泊有1300多个,包括小湖泊,共计1万多个,面积1.2万多平方千米,占两湖平原面积的20%以上,是中国湖泊最多的地方。有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等大淡水湖,与长江相通,具有调节水量,削减洪峰的天然水库作用,产鱼、虾、蟹、莲、菱、苇,还有中华鲟、扬子鳄、白鱀豚等世界珍品,水产在中国占重要地位,素称鱼米之乡。是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有上海市、南京市、武汉市、南昌市、苏州市、无锡市、常州市、南通市、芜湖市、长沙市等城市。主要工业有钢铁、机械、电力、纺织和化学等,是重要的工业基地。平原居中国南北和东西交通网的枢纽地带,水陆交通都很发达。长江贯穿中部,成为一条东西向的水运大动脉,加上其无数支流,构成一庞大水道网。
■长江中下游平原
中国长江三峡以东的中下游沿岸带状平原。北界淮阳丘陵和黄淮平原,南界江南丘陵及浙闽丘陵。由长江及其支流冲积而成。面积约20多万平方千米。地势低平,海拔大多50米左右。中游平原包括湖北江汉平原、湖南洞庭湖平原(合称两湖平原)、江西鄱阳湖平原;下游平原包括安徽长江沿岸平原和巢湖平原(皖中平原)以及江苏、浙江、上海间的长江三角洲。气候大部分属北亚热带,小部分属中亚热带北缘。年均温14~18℃,最冷月均温0~5.5℃,绝对最低气温-10~-20℃,最热月均温27~28℃,无霜期210~270天。农业一年二熟或三熟,年降水量1000~1400毫米,集中于春、夏两季。地带性土壤仅见于低丘缓冈,主要是黄棕壤或黄褐土。南缘为红壤,平原大部为水稻土。农业发达,土地垦殖指数高(上海62.1%,江苏45.6%),是重要的粮、棉、油生产基地。盛产稻米、小麦、棉花、油菜、桑蚕、苎麻、黄麻等。河汊纵横交错,湖荡星罗棋布,湖泊面积2万平方千米,相当于平原面积10%。两湖平原上,较大的湖泊有1300多个,包括小湖泊,共计1万多个,面积1.2万多平方千米,占两湖平原面积的20%以上,是中国湖泊最多的地方。有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等大淡水湖,与长江相通,具有调节水量,削减洪峰的天然水库作用,产鱼、虾、蟹、莲、菱、苇,还有中华鲟、扬子鳄、白鱀豚等世界珍品,水产在中国占重要地位,素称鱼米之乡。
F. 华北平原,东北平原,华东平原,分布在那些区域,区域里分别有哪些主要地区
东北平原:广义上又称松辽平原,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的大部分与内蒙古的一部分。
华北平原 :又称黄淮海平原,地跨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等省市。
华东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位于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上海等省市。
(6)长江中下游平原属于什么地理区域扩展阅读:
东北平原或称松辽平原(广义)、中国关东平原,是中国三大平原之一,也是中国最大的平原,位于中国东北部,地跨黑、吉、辽和内蒙古四省区,地处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脉之间,北起嫩江中游,南至辽东湾,南北长约1000千米,东西宽约400千米,面积达35万平方千米。
华北平原,又称黄淮海平原,是中国东部大平原的重要组成部分,部分在渤海—华北盆地。位于北纬32°~40°,东经114°~121°。位于燕山以南,大别山以北,西倚太行山-伏牛山,东临渤海和黄海,跨越京、津、冀、鲁、豫、皖、苏7省市,面积30万平方千米。
平原地势平坦,交通便利,经济发达,自古即为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平原人口和耕地面积约占中国的1/5。 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等。主要城市有北京、天津、济南、郑州等。
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指中国长江三峡以东的中下游沿岸带状平原,西起巫山东麓,东到黄海、东海之滨,北接桐柏山-大别山-淮河,南至江南丘陵-钱塘江-杭州湾以北,地跨中国鄂、湘、赣、皖、苏、浙、沪等7省市,素有“水乡泽国”“鱼米之乡”之称。
主要工业有钢铁、机械、电力、纺织和化学等,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水陆交通便利。主要城市有上海、南京、杭州、武汉等。
G. 长江中下游平原属于北方地区吗
长江中下游平原,不属于北方地区。属于南方地区。
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指中国长江三峡以东的中下游沿岸带状平原,为中国三大平原之一,地跨中国鄂、湘、赣、皖、苏、浙、沪等7省市,素有“水乡泽国”之称,主要工业有钢铁、机械、电力、纺织和化学等,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水陆交通发达。
H. 长江中下游平原是属于哪个方位的
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指中国长江三峡以东的中下游沿岸带状平原,位于中国中东部。
长江中下游平原位于110°E~120°E,28°N~33°N,为长江三峡以东的中下游沿岸带状平原。北接淮阳山,南接江南丘陵。地势低平,地面高度大部在50米以下。
中游平原包括湖北江汉平原、湖南洞庭湖平原(合称两湖平原)和江西鄱阳湖平原。下游平原包括安徽长江沿岸平原和巢湖平原以及江苏、浙江、上海间的长江三角洲,其中长江三角洲地面高度已在10米以下。平原上河汊纵横交错,湖荡星罗棋布。着名的洞庭湖、鄱阳湖、太湖、高邮湖、巢湖、洪泽湖等大淡水湖都分布在这一狭长地带。向有“水乡泽国”之称,盛产鱼、虾、蟹、菱、莲、苇。气候温和,无霜期240~280天,江南可种植双季稻,粮、棉、水产在全国占重要地位,素称“鱼米之乡”。长江中下游平原经济发达,有上海、南京、南昌、武汉、杭州、长沙等大城市和宜昌、荆州、黄石、黄冈、九江、安庆、芜湖、马鞍山、镇江、扬州、南通等中等城市。
I. 长江中下游平原属于哪一种类型的地理区域
问题不明确。
属于南方地区、地势第三级阶梯、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J. 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主要地形分别是什么
四大地理区:
南方地区、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南方和北方以秦岭--淮河(8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为界,依据:气候
西北地区和北方地区以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为界,依据:夏季风的影响
青藏地区和其他地区的分界线是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第一、二阶梯分界线)
南方与北方的差异:自然差异:南方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北方地形以平原、高原为主
南方是热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北方主要是温带季风气候
南方河流流量大,没有结冰期,北方河流流量小,有结冰期
南方的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北方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人文差异:南方房屋方顶尖,墙体高,北方房屋方顶平,墙体厚
南方运输方式以水运为主,交通工具是船,北方运输方式已陆运为主,交通工具为马车
南方传统体育运动是游泳、划船,北方为滑雪
西北地区显着的特征是干旱,青藏地区是高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