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请问地理复习中出现的干热谷是什么呀
干热河谷:是指高温、低湿河谷地带,大多分布于热带或亚热带地区。
区域内光热资源丰富,气候炎热少雨,水土流失严重,生态十分脆弱,寒、旱、风、虫、草、火等自然灾害特别突出。我国干热河谷主要分布于金沙江、元江、怒江、南盘江等沿江的四川攀枝花、云南和贵州等地区,云贵高原山势平缓,土层较厚,但是植被稀少,森林覆盖率真不足5%,放眼望去,全是裸露的红土。
有人说干热河谷的形成是乱砍滥伐的结果,这很容易让人相信,就像有人说云南干旱是受“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很多人都笃信不疑,拿一句很政治的话来讲,这叫“跟紧主旋律”,于是生态环境保护更加深入人心。但是据可靠研究表明,干热河谷地区几万年前就是这个样子,低纬度高原大江两岸的横断山脉深度切割的特殊地貌造就了它的荒芜,跟人为破坏没有什么关系。云南干旱也不全是厄尔尼诺的错,干热河谷气候也要负很大一部分责任。 干热河谷气候是特殊的地貌形成的一种奇特的气候,。它的形成是一种由复杂的地理环境和局部小气候综合作用的结果,当这些地区的水汽凝结时,引起热量释放和水汽湿度降低,并使空气温度增加。在地形封闭的局部河谷地段,水分受干热影响而过渡损耗,这里的森林植被难以恢复,缺水使大面积的土地荒芜,河谷坡面的表土大面积丧失,露出大片裸土和裸岩地。
伴随着干热河谷气候的,还有另外一种奇特的自然现象——焚风。顾名思义,就是可以让外物燃烧一般的风,有人称之人“火焰山”的风。一旦有焚风过境,气候将变得火热而干燥,就好像是干蒸桑拿一样。增温会让作物和水果早熟,强大的焚风变可造成干旱和森林火灾。焚风是气流越过高山后下沉造成的,当一团空气从高空下沉到地面时,每下降1000米,温度平均升高6.5摄氏度。这就是说,当空气从海拔四千到五千米的高山下降至地面时,温度会升高20度以上,使凉爽的气候顿时热起来。
⑵ 干热和湿热的区别是!
1、闷热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mēn
rè,指气温高,气压低,使人感到燥热气闷﹑不畅快;风小、空气不流畅、气温高的天气。出自曹禺
《雷雨》第一幕:“天气这样闷热,回头多半下雨。”
2、湿热,为中医名词术语,为致病因素,属于六淫风、寒、暑、湿、燥、火(热)中的两邪。亦为中医证候名,如湿热证,是指湿热蕴结体内,脏腑经络运行受阻,可见全身湿热症状的病理变化。
A、所谓湿,即通常所说的水湿,它有外湿和内湿的区分。外湿属于外邪,称为湿邪,多由于气候潮湿或涉水淋雨或居室潮湿,使外来水湿入侵人体而引起,其致病具有重浊、黏滞、趋下特性。内湿是一种病理产物,与脏腑功能失调有关。
B、热,也是一种邪气,致病具有炎热升腾等特性,称为火热之邪。热也可以因机体脏腑功能失调产生,称内热。火热之邪侵犯人体或机体脏腑功能失调产生内热时可导致热证,热证是感受外邪,或人体机能活动亢进,阳盛阴衰的证候。热证的临床表现:发热,口渴喜冷饮,面红目赤,小便短赤,大便燥结,舌红苔黄干,脉数。
C、湿热,是热与湿同时侵犯人体,或同时存在体内的病理变化,或因夏秋季节天热湿重,湿与热合并入侵人体,或可因湿久留不除而化热。湿热证的常见临床表现:发热、身热不扬,头痛而重、身重而痛,口苦,胸痞,尿黄而短,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濡数。湿热流注关节则谓湿热痹证,侵犯脏腑时,可出现脾胃湿热(湿热蕴脾)、肝胆湿热、膀胱湿热、肠道湿热等证。
⑶ 地理气候的湿润,温和,炎热,干燥,多雨,少雨,高温,是指气候或温度多少具体的!要季节的!
降雨量(单位为mm):
0~50mm为干燥,51~99mm为湿润(少雨介于干燥和湿润之间,很难分得清,大概是35~65mm吧,不准确),100mm及以上为多雨。
气温(单位为℃)
0℃以下为寒冷,以上至22℃为温和,23℃以上为高温、炎热。
季节受气候的影响,但大多数为:春季温和湿润,夏季高温多雨,秋季温和少雨,冬季寒冷干燥。
但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
各气候的季节都不一样,很难说得清。
亲,望采纳!
⑷ 地理中的冷湿与暧湿怎么区别
冷湿度和暖湿的区别与联系如下:
冷和暖可以理解为体感温度;湿描述的是空气中水汽的含量,饱和的时候就是百分之百。当空气中水汽的含量较大 ,由于水汽比干洁空气传导热量的能力强 ,所以无论是冷湿还是暖湿,对体感温度影响较大,我国南方冬季的气候特征就是湿冷,本来温度不是太低,但是由于湿度大,所以直接导致人体温度的下降 ,感觉就很冷。北方比较干,虽然冷,但只是空气比较冷对体温的影响不大。长江中下游夏季基本上具有暖湿的特点,感觉就是很闷很容易出汗出油。
当然纯粹从字面意思理解也是可以的,冷湿就是寒冷,而且湿度大,比如说冬季的时候,我国东北地区。暖湿就是温暖而且湿度大,比如春末的珠三角地区。
⑸ 地理 这些风带的冷干 温湿 干热是根据什么判断出来的
冷热看南北
从高纬度向低纬度吹,即冷风
从低纬度向高纬度吹,即热风
干湿看离岸迎岸
从海洋吹向陆地,湿润(迎岸风)
从陆地吹向海洋,干燥(离岸风)
树上的总结有瑕疵。直接从风带判断干湿度是不精确的 还要看具体的地理位置。
比如同样是东南信风,在南美洲西岸是迎岸风,在东岸是离岸风,所以西岸比东岸降水多。
⑹ 请问:地理中干热风与热干风的区别
一个热在干的前面,一个干在热的前面,楼主知道热干风和热干面的区别吗???
去网络分别搜索两个词条,肯定有
⑺ 横断山脉河谷干热成因
横断山脉干热河谷的形成原因:
横断山脉位于低纬度、高原、大江两岸,其深度切割溶蚀出来的特殊地貌造就了干热河谷。干热河谷是指高温、低湿河谷地带,大多分布于热带或亚热带地区。
干热河谷是地球上已经存在几万年的自然景观,干热河谷气候是特殊的地貌形成的一种奇特的气候。它的形成是一种由复杂的地理环境和局部小气候综合作用的结果,当这些地区的水汽凝结时,引起热量释放和水汽湿度降低,并使空气温度增加。在地形封闭的局部河谷地段,水分受干热影响而过度损耗,这里的森林植被难以恢复,缺水使大面积的土地荒芜,河谷坡面的表土大面积丧失,露出大片裸土和裸岩地。干热河谷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南岷江、大渡河、雅砻江、金沙江、怒江、澜沧江、南北盘江等江河的河谷坡面。
⑻ 鲁教版高一地理中信风带为什么性质为干热
信风带是从副热带高气压带吹向赤道低低气压带,纬度低,所以热‘’
说干就不一定了,从海洋吹来就湿,从陆地吹来来就干。
⑼ 天气干热和湿热有什么区别
夏季数伏以后,应是一年中最热的,就以兰州和成都为例,说说干热和湿热。
1.兰州属于内陆干旱气候,夏天温度最高也在三十多度,显着属于干热。兰州城市中心黄河穿城而过,可能会调节城市的气温,很多人说兰州夏天不算热,甚至是避暑的地方,其实不尽然。我在兰州生活十年,与甘肃其他地方一样,三伏天雨少无风,连续高热,干热就像站在熊熊大火旁边被烘烤,还是很难熬的。太阳出来火辣辣的,晒得皮肤疼,遇上两三个大太阳天,穿半截袖的裸露皮肤就会晒得黑黢黢的甚至脱皮,长时间暴晒很容易中暑。但在办公室或者大树下等阴凉的地方,明显凉快得多,不会冒汗,也可以说干热是可以遮挡、避开的。
2.成都是盆地,明显是湿热,来成都经过三个夏天了,觉得与干热不同的是,湿热就是蒸笼感觉,冒汗不止。一到三伏天,三十多度是平常事,在户外活动,就像被煮,浑身是水,都不敢往任何地方靠一靠,靠上去就是一片水。成都市区河流多,河边大树下茶摊,也还是会冒汗,觉得闷热。在家里,不开空调,很难呆得住,冲个凉水澡,凉快不了多一会儿,的却难受。也许是湿度大皮肤常有汗水,太阳下也却觉有灼热感,也没曾出现胳膊脱皮现象,穿一个下季的短袖或背心,也不见得皮肤有多黑。好处是隔三差五会下雨,随着打雷刮风带来雨,空气立马清爽凉快下来,因此,夏季也不见得比北方干热更难受。
一般来说,我国的北方人怕湿热,南方人怕干热,应当是地理习惯所致,同样的三十五度,干热湿热都不好受,都需要防暑,尤其户外的建筑工人、田地干活的农民更是辛苦。不过,在人居生活水平提高的今天,家用电器普及,安全度夏应该都不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