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自然地理环境包括什么
自然地理环境包括污染。
‘贰’ 自然地理环境名词解释是什么
自然地理环境:由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地理要素组成,这些要素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互相渗透、互相制约和互相联系的整体.
‘叁’ 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组成是什么
固态的岩石、液态的水、气态的空气和活质有机体。它们是自然地理环境最基本的组成成分
‘肆’ 什么是地理环境
地理环境是构成地表各种条件的地理要素的总称。包括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自然环境包括地形、气候、水文、土壤、生物等地理因素。人工环境指经过人工改造的,包括经济、交通、聚落、人口、政治等人文地理因素。地理环境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同时,人类社会的发展也改变着地理环境。
‘伍’ 自然地理环境
3.1.1.1 地理区位
研究区地处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平鲁区地理坐标东经111′52′~112° 41′,北纬39° 21′~39°58′。东西宽67.9km,南北长69.5km。全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呈不规则三角形。平鲁区地处晋西北内外长城之间,位于山西省北部边陲,与内蒙古自治区清水河、和林格尔接壤;西南与忻州市偏关、神池两县毗连,南临朔城区,东靠山阴,东北连右玉。
在研究过程中,为了突出研究主题,选取中煤平朔矿区生产区及平鲁区的局部作为研究区。从行政区划上来看,研究区包括了井坪镇、向阳堡乡、白堂乡、榆岭乡、陶村乡、下面高乡,整个研究区面积为517km2。从采矿界来看,包括了中煤平朔公司的3个露天矿和3个井工矿及周边多个地方井工矿(图3.1),采矿区面积(已采区+规划区)占整个研究区面积70%左右。
图3.1 研究区位置
Fig.3.1 Location of research area
3.1.1.2 气候状况
平鲁区属北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严寒、夏季凉爽、春季风大。年平均气温5.4℃,极端最高气温36.1℃,极端最低气温-30.5℃。年内气温极不均匀,无霜期短,昼夜温差大,地域差异不很明显。年平均降水量428.2~449.0mm,最低195.6mm,最高757.4mm,7~9月3个月降水量占全年的75%。年蒸发量为1786.7~2598.0mm。年主导风向为西北风,年平均风速3.15m/s。日照充足,光能资源丰富。全区平均气温稳定。干旱、风沙、霜冻构成本区农业生产的主要气候制约条件。
3.1.1.3 土壤植被
平鲁区地带性土壤类型为黄绵土和栗钙土,呈微碱性和碱性,土壤有机质含量低、结构差、抗蚀能力弱,土壤侵蚀严重。在以栗钙土为主的土壤剖面中有较明显的钙积过程(陕永杰等,2005;张耿杰,2013)。
平鲁区地带性植被类型为干草原植被。天然草地主要分布在河谷内受地表和地下水影响而水分条件较好的地段。常见草本植物有猪毛菜、蒺藜、披碱草、刺藜、地锦、稗子、狗尾草、牡蒿、赖草、猪毛蒿、黍子、大针茅、虱子草、苦苣、达乌里胡枝子等。主要的乔木有小叶杨、油松、刺槐、榆树等。主要的灌木有柠条、沙棘、酸枣等(张耿杰,2013)。
3.1.1.4 地形地貌
平鲁区位于山西省北部。东南西侧为高山,中部只有井坪镇、向阳堡之间的大沙沟两岸是冲击而成的断陷小块盆地。平鲁区地形北小南大,呈三角状,平鲁区为典型的黄土丘陵地貌,地势北高南低,山脉与山谷相间,一般平行排列。一般标高为1200~1350m。区内最高点位于北部的石峰,海拔高度1537.90m;最低点位于本区南部薛高登村正西的马关河,海拔高度1213.80m,最大相对高差324.10m。虽然地域辽阔,但山多沟深,平地很少,形成梁、垣、峁等黄土高原地貌景观。沟谷发育,呈“V”字形,切割深度40~70 m(图3.2)。全区岩山区和黄土丘陵区占总面积的96%,山间小盆地只有4%,森林覆盖率低,水土流失、地面割切严重。
图3.2 研究区地貌
Fig.3.2 Landform in research area
3.1.1.5 资源禀赋
平鲁区属于典型的资源型城镇。目前已探明的矿产资源主要有煤、高岭土、石墨、石灰石等40余种。其中煤、高岭土、石灰石等蕴藏量大,开采价值高。煤储量达130亿t,主要有4号、9号、11号煤层可采,地质构造简单,储藏浅,易开采,煤质优良,是良好的动力用煤,中煤平朔公司的主要矿区都位于平鲁区境内。高岭土总储量13亿t,其中高岭岩勘探储量273万t,可采储量140万t,厚度为2m,大范围可供单独开采的高岭岩矿体,具有经济开发价值。
平鲁区农产品丰富。主要有名特优小杂粮,平鲁区被确定为中国小宗杂粮商品基地区(县),是含硒量居中国首位的红山荞麦,千粒重38.8g,硒含量0.73mg/g。豌豆、马铃薯淀粉含量高,为良好的制粉原料,油料以胡麻为主,亚油酸含量极高,为中国食用油之冠。
‘陆’ 自然地理环境特征是什么
阐述一地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主要从一下几方面入手:
1)气候背景;
2)地形特征;
3)土壤与植被特征;
3)在自然地域分异中,水平地带与垂直地带情况。
4)地质环境;
5)河流与水系情况;
6)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如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华北平原的旱、涝、盐、碱、风沙的危害;人类活动破坏草原使草场退化,风沙漫延等。
希望对你有帮助!
如有兴趣,可进一步访问留言“网络知道hk的空间”——http://hi..com/hk20012002/
个人宣言:我是hk——honest
king——诚实的国王,不是香港的英文缩写,切记切记……
参考资料:hk原创
‘柒’ 什么是自然地理环境2,自然地理环境有哪些要素组成
自然地理环境由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和土壤等要素组成。这些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渗透,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并不断进行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推动地理环境的发展变化。
‘捌’ 自然地理环境包括哪些因素
自然地理环境包括地形地貌因素、气候因素、河流水文因素、土壤因素、植被因素。
自然环境:自然地理环境由地貌、大气、水圈、生物和土壤等要素组成。这些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渗透,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并不断进行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推动地理环境的发展变化。
人文环境:是人类的社会,文化和生产生活活动的地域组合, 包括人口,民族, 聚落,政治,社团, 经济, 交通, 军事, 社会行为等许多成分·它们在地球表面构成的圈层, 称为人文圈或社会圈, 智慧圈, 技术圈·.人文地理环境是 指人类为求生存和发展而在地球表面上进行的各种活动的分布和组合,如疆域、政区、军事、人口、民族、经济(农业、手工业、商业)、城市、交通、文化等等。
‘玖’ 什么是自然地理环境的结构
从全球的自然环境看,可分为大气、陆地和海洋三大部分。聚集在地球周围的大气层,总质量约为5×1015吨,约占地球总质量的百万分之一。
大气的密度、温度、化学组成等都随着距地表的高度而变化。按大气温度随着距地表高度的分布可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等。对流层与人类的关系极为密切,地球上的天气变化多发生在对流层内。
陆地是地球表面未被海水浸没的部分,总面积约为14900万平方公里,占地球表面积的 29.2%左右。其中面积广大的称为大陆。全球有六块大陆,按面积大小依次为欧亚大陆、非洲大陆、北美大陆、南美大陆、南极大陆和澳大利亚大陆。总面积约为 13910万平方公里。散在海洋、河流或湖泊中的陆地称为岛屿,按成因分为大陆岛、海洋岛(火山岛、珊瑚岛和冲积岛)。全球岛屿面积约为 970多万平方公里。陆地环境的次级结构为: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河流、湖泊、沼泽和冰川;还有森林、草原和荒漠。
海洋是地球上广大连续水体的总称。其中,广阔的水域称为洋,大洋边缘部分称为海。海洋的面积有36100万平方公里,占地球表面积的 70.8%左右。海与洋沟通组成了统一的世界大洋。全球有四大洋,即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海洋的次级结构为海岸(包括潮间带、海滨、海滩)、海峡、海湾,在海洋底部有大陆架、大陆坡、海台、海盆、海沟、海槽、礁石(岩礁和珊瑚礁)等。
‘拾’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什么特点
自然地理环境是指人类生存的自然地域空间,是地球气相、固相和液相三种物质的交界面, 是有机界和无机界相互转化的场所,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界,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自然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