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生姜种植需要什么条件
徐坤等(2003)研究发现,在土壤水分供应充足时,生姜可适应较强的光照,表现出喜光耐阴的特点。但由于生产中水分供应不及时,生姜长期处在不同程度的干旱胁迫条件下,使生姜叶片的光能利用率大为降低。因此,生产上多进行遮荫栽培。据王绍辉(1996)试验,光照强弱对生姜生长和产量有明显的影响,其主茎高度以遮光80%处理最高,其顺序为遮光80%>遮光60%>遮光20%>不遮光。在整个生育期,遮光80%处理始终占优势,而裸露栽培的植株高度,在整个生育期内,都表现最矮,生长势弱,其原因可能是强光照抑制了植株的生长。强光照对生姜植株的抑制作用,不仅表现在株高上,还表现在分枝数、叶面积和产量上。遮光60%处理,其单株分枝数为13.8个,而裸露栽培的生姜仅具8.8个分枝,两者相比,前者比对照分枝数增加了56.8%。前者单株叶面积比后者大1倍以上。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遮光60%>遮光80%>遮光20%>不遮光处理。由于强光的抑制作用,致使植株生长不良,导致减产。据测产,遮光60%处理,每667米2产鲜姜2581千克,而对照每667米2产量只有1239.5千克,仅为前者的一半。
生姜虽然具有一定的耐阴能力,但对其生长来说,并不是光照越弱越好。在大田生产中,若遇连阴多雨或遮光过度,光照不足,亦对姜苗生长不利。如遮光80%处理,植株虽然较高,但地上茎高而细弱,有徒长表现而不够健壮,同时,叶片很薄,叶绿素含量较少,每667米2只产鲜姜1610千克,略高于对照。
根据生姜生产的实践经验,栽培生姜以保持中上等强度的光照条件较为适宜。在温度及其他各种生态条件均较适宜的情况下,光照强度保持40000~50000勒克斯,对生姜单叶光合作用较为有利,但对大面积姜田来说,尤其在较密植的情况下,群体所要求的光照强度,要比单叶或单株高得多,所以为了使群体中、下层也能得到较好的光照,还是以保持中上等光照强度,对生姜群体生长更为有利。当光照强度达65000勒克斯时,尚未达到群体光饱和区。据此分析,自然光照强度在60000~70000勒克斯范围,可能较为适宜。不论华北或江南,在生姜生长季节,其自然光照状况,基本上都能满足生姜生长的要求。
关于日照长短对生姜生长的影响,李曙轩(1964)研究认为(表3),不同的日照长度,对生姜地上茎叶及地下根茎的生长,均有一定的影响。试验于9月15日和11月5日2次取样测定,其结果表现基本一致,即地上茎叶的鲜重及干重,均以自然光照条件下较重,而长日照及短日照处理均较轻。光周期对根茎生长的影响,与地上部相似,也是以自然光照条件下的生长较快。这一试验结果表明,生姜根茎的形成,对日照长短的要求不很严格,不一定要求短日照的环境,即不论在长日照、短日照或自然光照条件下,都可以形成根茎,但在自然光照条件下栽培,根茎生长最好。每天光照8小时的处理,由于缩短了光合作用时间,因而影响了茎叶和根茎的生长。
表3 光周期对生姜生长的影响
⑵ 姜的生长环境要求
生姜作为一种经济作物,它具有健脾胃,祛湿气以及祛寒的功效,所以极受到人们的喜欢。而生姜对气候以及土壤的要求并不高。可是生姜的种植它不需要太多的人为管理,所以种植比较的方便。那种植生姜需要满足哪些的环境条件呢?首先是温度,生姜较喜欢温暖湿润气候。在平均气温为14~30℃的条件下,生姜均能生长。16℃以上可以萌芽,最适催芽温度为22~25℃。播种温度必须保证地温稳定在15℃以上。播种后植株茎叶生长最适温度为25~28℃。
超过30℃,再遇干旱,叶片易脱落,影响植株旺盛生长期的生长。根茎膨大所需温度,白天为25℃,夜间为17~18℃。11℃以下,植株生长停止,遇霜茎叶枯死。在生姜不同的生长期,地温的适宜范围也不同。地温在18~20℃,最适宜根系的生长;17~24℃,最适宜生姜块茎的迅速生长。姜采收后,贮藏期的适温为13~15℃,过低易受冻害,过高易发生病害。
光照:生姜属于喜湿耐阴植物,要求中等强度的光照条件,不耐强光。发芽期需黑暗条件。幼苗期要求中等光照条件。生长旺盛阶段,分枝多,群体之间相互遮阴,对外界光照需求较强些。一般情况下,在生姜生长季节,自然界的光照都能够满足生姜需要。但在幼苗期,如果遇高温干旱,光照过强,植株生长矮小,叶片发黄,叶片窄短,生长势弱。所以,在这段时期应注意适当遮阴,注意灌水。旺盛生长期,由于分枝增加,叶片迅速增多,地上部生长茂盛,群体内部上下左右相互遮阴,姜田中下部光照相对较弱。因此,必须及时撤掉遮阴物,保持较强的光照地下茎的膨大主要在地下黑暗条件下进行,应注意培土。
土壤:生姜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广,对土壤质地的要求不甚严格,不论在沙壤土、轻壤土、中壤土或重壤土上,均能正常生长,最理想的土壤是表层沙性适中,松软透气,升温快,有利于幼苗期地上部和根系的发育。下层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好,有后劲,使根茎膨大快,地上分枝多,产量高。生姜喜欢中性及微酸性土壤,不耐强酸及强碱,pH值5~7为最适宜范围,以pH值为6最好,pH值小于5或大于8时,抑制株高的生长,也抑制分枝和叶片的生长,更影响姜球的数量和姜块的大小,最终影响产量。
水分:水分对于生姜的生长发育极为重要。生姜的根系分布较浅,既不抗旱,又不耐涝。地上茎叶含水量为86%~88%。由于生姜枝繁叶茂,蒸腾量大,水分消耗多,在生产中必须及时补足水分,才能保证正常生长幼苗期,姜苗生长缓慢,生长量小,本身需水量不多,但苗期正处在高温干旱季节,土壤蒸发快,同时,生姜幼苗期的水分代谢活动旺盛,其蒸腾作用比生长后期要强得多,为保证幼苗生长健壮,此时不可缺水。如若土壤干旱而不能及时补充水分,姜苗生长就会受到严重抑制,造成植株瘦小而长势不旺,以致后期供水也难以弥补。
在生姜旺盛生长期,地上茎分枝增多,叶面积迅速增加,地下子姜、孙姜等姜球大量发生,茎块开始膨大,需要大量的水分此期土壤田间持水量要保持在70%~80%,即土壤应该保持湿润。如果此期干旱或缺水,不仅影响产量,而且品质较差。但是多雨季节,姜田还要及时排水,否则根系发育不好,病害重。旺盛生长后期到采收之前,应控制浇水次数和灌水量。浇水多,姜块表皮出现龟裂,颜色较暗,不仅商品性差,而且不耐贮藏。
养分:生姜生长所需主要营养来源于土壤。在生姜整个生育期中,幼苗期需肥较少,占全生育期吸收量的12.25%,而旺盛生长期的吸收量占87.75%。姜在整个生育期内吸收钾最多,氮次之,磷居第三位。生姜根茎在幼苗期吸收氮、磷、钾较少,旺盛生长期对磷的吸收量缓慢增加,对氮、钾需求量猛增。生姜在旺盛生长期的前期需钾肥最多,氮肥次之。旺盛生长期的中、后期吸氮多于钾,吸钾多于磷。生姜不仅需要大量氮、磷、钾元素而且还需要吸收锌、硼等微量元素。锌对生姜姜球的形成作用较大,硼对叶片的光合功能作用很大
⑶ 关于生姜的种植,在什么环境下进行种植呢
姜喜欢温暖的环境,在16℃以上才能发芽,20℃以上姜块发育迅速,在15℃以下停止生长,低于10℃姜块溶液腐烂。各个地方的气候条件差异很大,种植生姜的时间是以当地气温来确定选择适合生姜生长的土壤较多,但是为了高产,选择土层深厚、上下通透、蔬松透气及富含各种有机物丰富的的半沙壤土种植生姜最好。因为这种壤土有利根系生长,根系长得强健粗壮。
⑷ 生姜适合在什么土地种植
想要阳台种植生姜,其实是很简单的事情,只需要花盆,土壤,生姜块就可以了。但有朋友疑问说自己种的生姜为什么长的不好,其实生姜种下去很简单,重要的是种植生姜的时间很重要。
首先,我们需要准备的花盆,可以是稍微大而深的盆或泡沫箱,最好是沙质土壤,因为生姜喜欢干爽通风的土壤,然后是带芽点的生姜,光照通风良好的阳台一角。
生姜喜温湿、弱光环境,低于15℃会停止生长,在强光会枯萎,在种植期间,一定要把握好温度、湿度以及光照,阳台夏季光照毒,一定要注意遮阴通风。
⑸ 姜的种植要求是什么土壤,气候
(1)对土质的要求
生姜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广,对土壤质地的要求不甚严格,不论在沙壤土、轻壤土、中壤土或重壤土上,都能正常生长。但以土层深厚、土质疏松、有机质丰富、通气与排水良好的壤土栽培生姜最为适宜。如山东莱芜市东汶南村,家家户户种姜,产量高,品质好,是远近闻名的种姜专业村,也是名产生姜的栽培中心。这里的土壤特性是:土层深厚,酸碱度适宜(pH为6~7),土表0~20厘米内为中性壤土,容重为1.29克/厘米3,总孔隙度与固相之比约为1∶1。这种土壤松紧适宜,既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排水性,也具有较好的保水性。在20~40厘米土层内为重壤土,物理沙粒与物理黏粒大约各占一半,土壤容重为1.32克/厘米3,土壤总孔隙度为50%,其中空气孔隙度为7%,土质稍紧实,但保水保肥力强,可防止水分和养分渗漏。这种土壤的特性是:土壤表层沙黏适中,有机质含量较高,松软透气,有利于幼苗生长和根系发育;而土壤下层保水保肥,营养充足,可为生姜生长后期根茎膨大提供充足的养分,非常适于栽培生姜,生姜产量高,品质好。莱芜市孤山村是生姜的集中产区,为丘陵地,土质疏松,酸碱度适宜,灌溉和排水条件良好,也非常适合种植生姜(表4)。
表8 酸碱度对生姜分枝及根茎生长的影响
表8 酸碱度对生姜分枝及根茎生长的影响(续)-1
从表8还可以看出,生姜不耐碱。在pH为8以上时,不仅茎叶生长受到抑制,根茎也发育不良,平均每株只有10个姜球,平均单株根茎重仅为104~117克,姜块又瘦又小。而采用pH为5~7的处理,则根茎较大,发育良好,平均每株具姜球20个以上,单株根茎重约为前者的3倍。其中以pH为6的处理,根茎生长最好,每株具姜球25.6个,单株根茎鲜重为362克。
综上所述,土壤酸碱度的强弱,无论对生姜地上茎叶的生长或地下根茎的生长,都有显着的影响。姜喜中性及微酸性反应,不耐强酸及强碱,但对土壤酸碱度又有较强的适应性。据试验结果表明,在pH为5~7的范围内,植株均生长较好,其中以pH为6时,根茎生长最好。当pH为8以上时,对生姜各器官的生长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表现植株矮小,叶片发黄,长势不旺,根茎发育不良。生产实践也表明,栽培在盐碱地上的生姜,不仅植株矮小,而且茎秆纤细,分枝少,叶片薄而稀疏,根茎瘦小,产量很低。因此,栽培生姜应注意土壤选择,盐碱涝洼地不宜种姜。如果要在碱性土壤上种植生姜,需先进行土壤改良,把土壤酸碱度调整到适合于生姜生长的范围内,才能使姜苗生长良好。
⑹ 生姜需要什么样的生长环境
生长环境条件的要求
1.温度:生姜原产热带多雨森林地带,要求温暖而阴湿的气候环境,其生长发育最适宜温度为25℃~32℃,低于15℃或高于35℃对生长发育均为不利。
2.光照:既要有阳光,又不耐烈日长晒,在7~8月间高温强光暴晒下,不经遮荫,叶片易枯萎死亡。
3.水分:生姜根系不发达,抗旱能力弱,需要湿润土壤,同时要防止渍水,以免引起腐烂病。
4.土壤:要求腐殖质多,土质肥沃的沙壤土。
⑺ 种植生姜时,对气候的要求是怎么的呢
生姜是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生姜原产地在东南亚热带地区,因此,生姜喜欢生长在温暖和湿润的气候环境里。坛形地窖深1.8~2米,最大直径2米左右,上小下大如坛形,一般1立方米可贮姜块250公斤~300公斤。主要是根据地理位置和生姜贮藏量决定地窖的大小。生姜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在平均气温为14-30度的条件下,生姜均能生长。16度以上可以萌芽,最适催芽温度为22-25度。播种温度必须保证地温稳定在15度以上,播种后植株茎叶生长最适合温度为25-28度。
生长盛期需水量应加大,应保持土层湿润,持水量应在75%为宜。若土层持水量低于20%,则生长不良,纤维素增多,品质变劣。生长后期需水量逐渐减少,若土层湿度过高则易导致根茎腐烂。水分 生姜根系不发达,抗旱能力弱。需要湿润土壤,同时要防止渍水,以免引起腐烂病。需光量大以储存积累更多的光合产物生姜对日照长短的要求不严格,在长、短日照下均可形成根茎,但以自然光照条件下的根茎产量最高。
⑻ 生姜生长对环境有什么要求
生姜属于姜科姜属,种类很多,主要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在我国的姜科植物有多达200多种,其中的姜属约有50多种,而在我国普遍栽培的是姜属姜种,主要是用作蔬菜,调味品及加工和药用。
总之,种植生姜要首先选好地,好田好土出好姜,然后经过深耕细整,施足基肥,开沟防涝,根据自己的计划,可露地可保护地适时播种,根据生姜各生育期对水分的不同需求,合理提供肥水,进行适时适度的遮荫,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做好培土追肥工作,霜降前后适时收获,做好贮藏期间的温度和湿度的管理工作,最后您就看市场价格再来决定是否出售了哈。
⑼ 种植生姜对土壤有哪些要求呢什么时候种植最好
生姜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调味料蔬菜,生姜相对好的种类也很高,很多农户种植。目前,从我国中部、东南部到西南,凤凰、铜山、阳信、五星、咸宁、南方各省都被广泛种植。还有生姜有一定的药用价值,那么生姜的种植时间是什么时候?种植前有什么准备事项吗?生姜喜欢温暖湿润的生长环境,不喜欢寒冷的生长环境。一般在我国的南方地区种植很多,但在北方的山东地区也种植生姜。生姜种植不适合连作,土壤不能太潮湿,光线不适合直射光线。适合疏松肥沃,土壤层厚的沙质土壤。
生姜对水分的要求:生姜本身的根不发达,耐旱,劳动性相对较弱,所以对水分的要求很严格。生产过程中土壤太干燥或太湿会对植物生长产生很大影响,种植时必须做好灌溉排水措施,下大雨时要及时排水,干旱时要及时灌溉。生姜生长对土壤的要求:一个是对土质的要求,另一个是土壤的营养性要求。土质方面比较喜欢疏松的土壤或规格土。比较黏稠的土壤会影响生姜的生长,导致生长不良。土壤比较贫瘠的情况下也不容易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