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地理科目 > 地理的外力作用形成了什么

地理的外力作用形成了什么

发布时间:2022-07-10 04:33:10

⑴ 地理地貌中 外力作用和内力作用的区别

外力作用和内力作用的区别主要是能量来源不同。
内力作用的能量来自地球本身,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释放的能量。内力作用包括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内力作用使地表面变得起伏不平。外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能,其次还有重力能。外力作用包括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作用。外力作用使地表面趋于平坦。

⑵ 外力地质作用小结

外力地质作用的能源主要是来自地球以外,如太阳辐射能、日月引力能和生物能等,另外还有一部分内能同时起作用,如地球旋转能和重力能。外能中以太阳辐射能为主。外力地质作用的作用范围,只限于地表及其附近。

外力地质作用是由各种不同的地质外营力(地面流水、地下水、海洋、风、湖泊、冰川等)经过风化、剥蚀、搬运、沉积、成岩等作用进行的。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各种外力地质作用的强度和地理分布受气候、地形、岩石性质及地壳运动等因素的控制。在不同地区、不同时期、不同条件下,往往以某种作用为主。例如,高山寒冷地区以物理风化作用、冰川作用为主。而在低湿平原区则河流纵横、湖泊众多,起主导作用的又要视具体条件而定:在地面植被多且岩石难溶的地区,以生物风化、物理风化和流水作用为主;在岩石易溶地区,以化学风化、地下水作用为主;在干旱地区则以物理风化、风力作用为主,其他地质作用则是次要的。

外力地质作用不断地雕塑着地球表面,形成各种各样的地形、地貌,同时改造迁移地表物质,经过搬运、沉积和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和沉积矿产。在构造运动作用下,沉积岩可能上升暴露在地表,重新遭受风化、剥蚀、搬运、沉积、成岩等外力地质作用,再形成新的沉积岩,不断地构成新的旋回。因此沉积岩是研究地壳发展历史、恢复古地理环境的重要依据,通过对沉积岩特征的研究还可以了解外力地质作用的发展历史。

外力地质作用总的趋势是由破坏(削高)到建造(补低),与内力地质作用一起永不间断地改变着地表形态(图12-11)。

图12-11 外力地质作用过程示意图

本章要点

1.岩石的风化剥蚀产物经过搬运、沉积而形成松散的沉积物,经过一定的物理、化学以及其他的变化和改造,固结形成坚硬的岩石的过程叫成岩作用。

2.成岩作用主要有:压固脱水作用,如蛋白石变成玉髓,褐铁矿变为赤铁矿,石膏变为硬石膏等;胶结作用,常见的胶结物有硅质、钙质、铁质、粘土质、火山灰等;重结晶作用,重结晶后的岩石,孔隙减少,密度增大,岩石致密坚硬;微生物及有机质的作用,如Fe、Mn、Cu等金属硫化物、氢氧化物的形成就与细菌活动有一定的关系。

3.沉积物在一定的埋藏条件下,在常温、常压条件下由外力地质作用形成的,经过复杂的成岩作用所形成的层状岩石,称为沉积岩。

4.碎屑结构是沉积岩的特征结构,也是识别沉积岩的基本标志。

5.层理是因不同时期沉积作用的性质变化,使沉积岩的颜色、矿物成分、碎屑的特征及结构等在垂直方向上表现出的成层现象。层理是沉积岩最特征、最基本的沉积构造。层理中各层纹相互平行者称为水平层理,层纹倾斜者称为斜层理,相互交错者称为交错层理。

6.沉积物在水流速度和强度逐渐减弱的情况下,其碎屑颗粒粒径由下向上就会逐渐变细,由此形成的层理为递变层理。

7.沉积岩按成因及结构,可以分为五大类:陆源碎屑岩类、火山碎屑岩类、泥质岩类、碳酸盐岩类及其他岩类。

8.陆源碎屑岩类根据粒径划分为:砾岩、砂岩、粉砂岩。泥质岩类根据固结程度划分为页岩、泥岩和粘土。碳酸盐岩是由方解石和白云石等碳酸盐矿物组成的沉积岩,主要岩石类型为石灰岩、白云岩,二者化学成分相近,鉴别要点是:遇冷的稀盐酸后,前者起泡较强烈,后者微弱起泡。

10.在外力地质作用下使有用元素或有用组分聚集起来,在质量和数量上都能满足当前开采利用要求所形成的矿床,称为外生矿床。根据形成矿床的地质作用不同,可分为风化矿床和沉积矿床两大类。

11.外力地质作用总的趋势是由破坏(削高)到建造(补低),与内力地质作用一起永不间断地改变着地表形态。

复习思考题

1.何谓成岩作用?每一种作用是哪种岩类的主要成岩作用?

2.沉积岩形成的五个阶段包含哪些基本内容?

3.组成沉积岩的常见矿物有哪些?其中哪些是沉积岩特有的矿物?

4.沉积岩有哪些常见的原生构造?各有何地质意义?

5.如何区分碎屑、基质、胶结物?常见的胶结物的成分有哪些?

6.外生成矿作用可以形成哪些矿产?

⑶ 地球的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各与什么形式表现出来,各对地表产生什么结果.

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引起地壳及其表面形态不断发生变化.
一般情况下,内力作用形成大的地貌类型,并控制着地球表面的基本轮廓,使地表高低起伏;外力作用(流水、风力、冰川、生物的生长和活动等)对地壳表层物质不断进行风化、剥蚀、搬运和堆积,塑造地貌的细节,使地表趋向平缓.
内外力作用共同塑造地表形态.当一个地面隆起时,相邻的地表就凹陷,当高山、高原遭受侵蚀时,相邻的低地就会出现堆积.内、外力作用的对立统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内外力同时起作用,在一定的时间和地点,往往是某一作用占优势,起着主导作用.

⑷ 以下地理事物中,主要由外力作用形成的是A陕西渭河谷地 B北京十三陵水库 C云南路南石林 D江西庐山

石林是流水侵蚀里的溶蚀作用形成的,是外力作用。
路南石林是一处有着坚硬石灰岩床的区域。它经地壳运动抬升,断裂后,部分岩石被水溶解、冲刷而形成。
所谓岩溶地貌,也叫喀斯特地貌,是指地表可溶性岩石(主要是石灰岩)受水的溶解而发生溶蚀、沉淀、崩塌、陷落、堆积等现象,而形成各种特殊的地貌——石林、石峰、石芽、溶斗、落水洞、地下河

选B??B很明显是人工形成的啊??答案有误吧?

⑸ 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有哪些

1 流水侵蚀,如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和长江三峡,虎跳峡这样的河流峡谷和云贵高原上的喀斯特地貌
2 风力侵蚀,如西北戈壁的风蚀城堡和风蚀蘑菇
3 流水搬运,如黄河中的泥沙
4 风力搬运,如黄土高原和沙漠的形成
5 流水沉积,如华北平原,长江三角洲等河流冲击平原
6 风力堆积,如黄土高原和沙漠的形成
7 固结作用,如沉入海底的泥沙受到压力,固结成为石灰岩
8 冰川刨蚀,如挪威的峡湾和北美洲五大湖的形成
高中课本

⑹ 地理事物.主要由外力作用形成的是A.科罗拉多大峡谷

科罗拉多大峡谷是外力流水侵蚀作用形成。
科罗拉多河的长期冲刷,不舍昼夜地向前奔流,有时开山劈道,有时让路回流,在主流与支流的上游就已刻凿出黑峡谷、峡谷地、格伦峡谷,布鲁斯峡谷等19个峡谷,而最后流经亚利桑那州多岩的凯巴布高原时,更出现惊人之笔,形成了这个大峡谷奇观,而成为这条水系所有峡谷中的“峡谷之王”。

⑺ 下列四种地理事物,主要由外力作用形成的是

答案c
阿尔卑斯山地宽谷是u型谷,这是冰川刨蚀作用形成的,黄土高原上的沟壑是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的,北美的五大湖是第四纪冰川侵蚀的结果,这些都属外力作用;东非高原上的湖泊和火山是内力作用所成,因为东非裂谷形成了许多南北狭长,幽深的陷落地带,这些陷落带后积水成湖。

阅读全文

与地理的外力作用形成了什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6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1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3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4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2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2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2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5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3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4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1002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5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5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6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30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3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