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天文地理怎样产生春天由来
我国古代天文学从原始社会就开始萌芽了。公元前24世纪的帝尧时代,就设立了专职的天文官,专门从事"观象授时"。早在仰韶文化时期,人们就描绘了光芒四射的太阳形象,进而对太阳上的变化也屡有记载,描绘出太阳边缘有大小如同弹丸、成倾斜形状的太阳黑子。 公元16世纪前,天文学在欧洲的发展一直很缓慢,在从2世纪到16世纪的1000多年中,更是几乎处于停滞状态。在此期间,我国天文学得到了稳步的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我国古代天文学的成就大体可归纳为三个方面,即:天象观察、仪器制作和编订历法。长沙彗星图
我国最早的天象观察,可以追溯到好几千年以前。无论是对太阳、月亮、行星、彗星、新星、恒星,以及日食和月食、太阳黑子、日珥、流星雨等罕见天象,都有着悠久而丰富的记载,观察仔细、??讶的程度,这些记载至今仍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在我国河南安阳出土的殷墟甲骨文中,已有丰富的天文象现的记载。这表明远在公元前14世纪时,我们祖先的天文学已很发达了。举世公认,我国有世界上最早最完整的天象记载。我国是欧洲文艺复兴以前天文现象最精确的观测者和记录的最好保存者。 我国古代在创制天文仪器方面,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创造性地设计和制造了许多种精巧的观察和测量仪器。我国最古老、最简单的天文仪器是土圭,也叫圭表。它是用来度量日影长短的,它最初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已无从考证。 此外,西汉的落下闳改制了浑仪,这种我国古代测量天体位置的主要仪器,几乎历代都有改进。东汉的张衡创制了世界上第一架利用水利作为动力的浑象。元代的郭守敬先后创制和改进了10多种天文仪器,如简仪、高表、仰仪等。 世界天文史学界公认,我国对哈雷彗星观测记录久远、详尽,无哪个国家可比。我国公元前240年的彗星记载,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哈雷彗星记录从那时起到1986年,哈雷彗星共回归了30次,我国都有记录。1973年,我国考古工作者在湖南长沙马王堆的一座汉朝古墓内发现了一幅精致的彗星图,图上除彗星之外,还绘有云、气、月掩星和恒星。天文史学家对这幅古图做了考释研究后,称之为《天文气象杂占》,认为这是迄今发现的世界上最古老的彗星图。早在2000多年前的先秦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对各种形态的彗星进行了认真的观测,不仅画出了三尾彗、四尾彗,还似乎窥视到今天用大望远镜也很难见到的彗核,这足以说明中国古代的天象观测是何等的精细入微。登封观星台
古人勤奋观察日月星辰的位置及其变化,主要目的是通过观察这类天象,掌握他们的规律性,用来确定四季,编制历法,为生产和生活服务。我国古代历法不仅包括节气的推算、每月的日数的分配、月和闰月的安排等,还包括许多天文学的内容,如日月食发生时刻和可见情况的计算和预报,五大行星位置的推算和预报等。一方面说明我国古代对天文学和天文现象的重视,同时,这类天文现象也是用来验证历法准确性的重要手段之一。测定回归年的长度是历法的基础。我国古代历法特别重视冬至这个节气,准确测定连续两次冬至的时刻,它们之间的时间间隔,就是一个回归年。 根据观测结果,我国古代上百次地改进了历法。郭守敬于公元1280年编订的《授时历》来说,通过三年多的两百次测量,经过计算,采用365.2425日作为一个回归年的长度。这个数值与现今世界上通用的公历值相同,而在六七百年前,郭守敬能够测算得那么精密,实在是很了不起,比欧洲的格里高列历早了300年.
我国的祖先还生活在茹毛饮血的时代时,就已经懂得按照大自然安排的“作息时间表”,“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太阳周而复始的东升西落运动,使人类形成了最基本的时间概念— “日”,产生了"天"这个最基本的时间单位。大约在商代,古人已经有了黎明、清晨、中午、午后、下午、黄昏和夜晚这种粗略划分一天的时间概念。计时仪器漏壶发明后,人们通常采用将一天的时间划分为一百刻的做法,夏至前后,“昼长六十刻,夜短四十刻”;冬至前后,“昼短四十刻,夜长六十科”;春分、秋分前后,则昼夜各五十刻。尽管白天、黑夜的长短不一样,但昼夜的总长是不变的,都是每天一百刻。甲骨文干支表
包括天文学在内的现代自然科学的极大发展,最早是从欧洲的文艺复兴时期开始的。文艺复兴时期大致从14世纪到16世纪,大体相当于我国明初到万历年间。我国天文史学家认为,这200年间,我国天文学的主要进展至少可以列举以下几项:翻译阿拉伯和欧洲的天文学事记;从公元1405-1432年的20多年间,郑和率领舰队几次出国,船只在远洋航行中利用“牵星术”定向定位,为发展航海天文学做出了贡献;对一些特殊天象做了比较仔细的观察,譬如,1572年的"阁道客星"和1604年的“尾分客星”,这是两颗难得的超新星。 我国古代观测天象的台址名称很多,如灵台、瞻星台、司天台、观星台和观象台等。现今保存最完好的就是河南登封观星台和北京古观象台。 我国还有不少太阳黑子记录,如公元前约140年成书的《淮南子》中说:“日中有 乌。”公元前165年的一次记载中说:“日中有王字。” 战国时期的一次记录描述为“日中有立人之像”。更早的观察和记录,可以上溯到甲骨文字中有关太阳黑子的记载,离现在已有3000多年。从公元前28年到明代末年的1600多年当中,我国共有100多次翔实可靠的太阳黑子记录,这些记录不仅有确切日期,而且对黑子的形状、大小、位置乃至分裂、变化等,也都有很详细和认真的描述。这是我国和世界人民一份十分宝贵的科学遗产,对研究太阳物理和太阳的活动规律,以及地球上的气候变迁等,是极为珍贵的历史资料,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世界天文史学界公认,我国对哈雷彗星观测记录久远、详尽,无哪个国家可比。《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的秦始皇七年(公元前240年)的彗星,各国学者认为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哈雷彗星记录。从那时起到1986年,哈雷彗星共回归了30次,我国史籍和地方志中都有记录。实际上,我国还有更早的哈雷彗星记录。我国已故着名天文学家张钰哲在晚年考证了《淮南子·兵略训》中"武王伐纣,东面而迎岁,……彗星出而授殷人其柄"这段文字,认为当时出现的这颗彗星也是哈雷彗星。他计算了近四千年哈雷彗星的轨道,并从其他相互印证的史料中肯定了武五伐纣的确切年代应为公元前1056年,这样又把我国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的年代往前推了800多年。 我国古代对着名的流星雨,如天琴座、英仙座、狮子座等流星雨,各有好多次记录,光是天琴座流星雨至少就有10次,英仙座的至少也有12次。狮子座流星雨由于1833年的盛大"表演"而特别出名。从公元902~1833年,我国以及欧洲和阿拉伯等国家,总共记录了13次狮子座流星雨的出现,其中我国占7次,最早的一次是在公元931年10月21日,是世界上的第二次纪事。从公元前7世纪算起,我国古代至少有180次以上的这类流星雨纪事。(来自于网络)
② 从地理的角度解释春天的到来
比如北半球的春天,春天的时候太阳的直射线会从赤道向北半球移动。要是向南的,就相反了
春天又称春季,是一年中的第一个季节,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在北半球为公历3——5月份,而在南半球则从9——11月,如澳大利亚。气候学上以连续5天日平均气温在10℃以上为春季的开始。春天气候温暖适中,中国内陆大部分地区少雨,万物生机萌发,气候多变,乍暖还寒。
③ 由于什么原因造成我国的春天各不相同
你好,很高兴为你解答!造成我国春天各不同的自然地理的差异主要是气候和地貌。
气候主要是气温和降水,表现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从而进一步影响植被和河流的水文特点。
由于地形的差异,中国三级阶梯分布。青藏高原的高原气候区,河流的走向,高原和盆地相间发布,平原和丘陵广布,对气候,河流水文特点,植被都有直接和间接影响。另外人类的活动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地区的气候有一定的影响。
④ 中国南北方春节习俗与地理位置关系
南方春节吃汤圆,北方吃饺子。因为南方种水稻,汤圆是糯米做的。北方种小麦,饺子是面做的。
过去无论南方北方,春节期间都贴窗花。现在南方只结婚时才贴,春节一般不贴了。北方贴窗花还盛行,在河北丰宁,春节期间若谁家未贴窗花,人们就会猜测这个家庭是否有什么事情发生,可见北方对窗花的重视程度。
葫芦绝对是北方人过年的“宠儿”,什么冰糖葫芦、西葫芦水饺、黄金葫芦包,因葫芦寓意福气,除了吃外,北方人也喜欢把玩和佩戴葫芦摆件。南方人则比较钟情于大桔,好多家庭、商店都会购买大桔摆放,不仅是因为大桔色彩艳丽,能增加过年的喜庆气氛,同时在粤语中“大吉”与“大桔”发音相同,有大吉大利的寓意。
⑤ 地理知识,一年里为什么会有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
地球绕太阳公转,同时地球的自转轴有一个23度27分的倾角。当北半球接受太阳光的直射而处在盛夏时,南半球则面对太阳光的斜照而正值隆冬。北半球的春天又对应着南半球的秋天,两半球得到了同样多的阳光。这便是四季的由来!!!
在世界各地,不但有昼夜交替现象,而且有四季变化现象,并且南北半球的四季变化刚好相反。当我们这里正是夏日炎炎、挥汗如雨的季节,而南半球却处在寒风凛冽、大雪纷飞的情况哩!
为什么地球上会有四季交替变化现象呢?
四季的形成是因为地球绕太阳公转的结果。地球一直不断自西向东自转,与此同时又绕太阳公转。而地球公转的轨道又是一个椭圆的形状,太阳始终位于一个焦点上。地球在不断公转的过程中,地轴与公转轨道始终会保持66°34′的交角,即地球始终是斜着身子绕太阳公转。因为地球公转的原因,致使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发生变化。
到了每年6月22日前后,地球就是位于远日点。太阳会直射北回归线,这一天就是北半球的夏至日。与此同时北半球得到的热量最高,白昼最长,而且气候也炎热,属于北半球的夏季,但南半球正处于寒冷的冬季。
此后因为继续在公转轨道上不停运行,太阳的直射点便会南移。到了9月23日左右,太阳就会直射赤道,这一天就是北半球的秋分日。现在南半球以及北半球得到的太阳热量都相等,昼夜平分,北半球是秋季,南半球是春季。
地球继续不断运转,到12月22日左右,地球开始位于近日点,太阳便直射南回归线。这一天就是北半球的冬至日。而此时北半球得到的热量为最少,且白昼时间最短,气候也相当寒冷,是北半球的冬季。南半球刚好是夏季。
太阳直射点北返以后,在3月21日左右,太阳再次直接射向赤道,这一天就是北半球的春分日。这个时候,是北半球的春季,而南半球却是秋季。地球像这样以一年为周期绕太阳不停运转,从而产生了四季的更替。
⑥ 春天的意义
五九六九,河边看柳。那意味着春天来了。春天往往在人们不知不觉中,悄无声息地光临河畔,光临枝头——有水的地方春天总是最先光顾,要不然怎么说“春江水暖鸭先知”呢。事实上,人们很少——不愿意或者没有闲暇来静心地观察身边的变化。
春天真的来了!
最先告诉我春天来了的是一只鸟。它长年累月地与我们家相伴。它长得非常像麻雀,但比麻雀大得多。我很想知道它叫什么,查了一些工具书没有结果,我的潜意识里一直将它当做大麻雀。
大麻雀很孤独,向来是独往独来的。天冷时,它就缩着脖子,蹲在瓦楞上,闭着眼睛,背朝太阳,一动不动,似一尊雕塑;可前几天,它开始活动了,身体徐徐地舒展开来,恰似宣纸上的墨缓缓地洇染着,稍不留意就是一大片,特别是那灰中见黄的翅膀还时不时地扑楞着,甚至张开翅膀在瓦楞上疾走,那些零落的羽毛和枯叶纷纷扬扬;这两天,我发现它已经在瓦楞上呆不住了,很冲动地朝着远方飞翔,很久很久才回来。所以,我知道春天真的来了。真正的春天并非是日历上标出的日子,而是身体上的感受,当然包括人、动物,还有植物,还有水——我这个顺序正好排反了。
我时常在想,春天到底有什么意义呢?它的美好让许多人为它歌唱,为它付出,心甘情愿。这世界上的赞美诗要算献给春天的最多了,这并不奇怪,很正常。
在寒冷的冬天敞开胸怀,不知不觉,而寒风早已夹杂了春的信息。春天和冬天之间并没有泾渭分明的界线,有时春天比冬天还要寒冷。我时常想起“春寒料峭”这个成语,足以证明春天的寒冷是比较多的。
在春天,我们总是在送别亲人、朋友,他们像树头上的鸟雀,吵吵闹闹的要远去。刚过完春节,我的弟弟和乡亲们就要远走他乡了,为了生存和生活。而冬天,我们总是早早地站在大路上或村口或街道的尽头,盼着亲人回家。眺望亲人在回家的路上奔跑,那些越发感受到的温暖离我们的亲人和朋友越来越近了。我们早早地生起了炉火,把最热烈的炭火烧到炽烈,我们的亲人就已然坐在了我们的身旁。
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有送别,就有等待。
春天饯行,冬天围炉。一年四季,我最喜欢的不是春天,而是秋季或者是冬天。春天虽好,却容易生病。我喜欢秋高气爽,身体轻盈,肌肉清晰,脉络分明,没有多余的赘肉,有一种透明感;我喜欢冬天生着炭火读古书,偶尔望一眼窗外飘飞的雪花,仿佛嘴里含着甜饴。
有人喜欢春天的绚丽多彩,万紫千红,而我却陶醉秋天的田野,一望无际,收获之后的那种弥漫着五谷的馨香,还有像火把一样的漫山红叶,哪怕就是黄叶、枯叶,也是诗意的,浪漫的,来路明晰,去路光明。
但这些并不否定我还是盼望着春天快点来,因为春天到了,秋天的步伐也就快了,雪花离我们也就更近了。
先来一句,一年之计在于春。这是土得掉渣的农谚。不知道的很少。有没有不知道的,我敢说有。在哪儿,热带,赤道附近没有四季变化的地方。
春天是个地理或者气象学上的概念,太阳的运动产生了四季。它一年当中在南北回归线来回运动。转到北面,我们的春天来了,转到南面,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还有太平洋小国,南美一些国家的夏天也来了。
生在四季分明的地方是个幸运,可以享受四个季节的变化,虽然春秋短,冬夏长,可哪有绝对的事啊。我对只有一个季节的国度感到可惜,如果可能,我送它一片春天,或者秋天,因为这两个季节最灿烂。
春天一切都在萌芽,冬天枯萎的东西,现在乎乎地长起来。气温升高,花也开了,草也绿了。最先感知春天的是动物。早春刚开始,它就在枝头鸣叫。它在叫什么呢?叫春。接着另一拨歌唱与追逐开始。鸟,开始原始的求偶过程。所谓“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原诗说得是静,这里是说一种情况的改变,引发了另一种行为。
再说植物吧,不管是梅花、杏花也好,玉兰、红叶李也好。它们实际上是在完成一个繁殖过程,从开花、长苞,到花落形成籽苞,最后到秋天结出果实,产生了新的一代。他们则消失,或者更新了。
可惜我对天文不懂,如果会一点的话,春天也许与星象也有些关系吧。
普通人理解春的意义绝大部分在于经历了严冬,终于来到了温暖时刻。穿了几个月的防寒服可以脱掉,换上新装。暖气片周围可以打扫,阀门可以暂时休息,等待漫长冬季的到来。至于人有没有类似动物或者植物的行为或者想法,我说不好,大概是因人而异。人是哺乳类动物,繁殖并不受季节的限制。
想想春天带来结果,至少明白春天在创造新的物候,一个新的生命诞生,一朵花开了。春天的象征意义不是别的,是改变,或者创造。
希望对你有帮助
⑦ 什么代表春天
春天的象征意义
首先来一句,一年之计在于春。这是土得掉渣的农谚。不知道的很少。有没有不知道的,我敢说有。在哪儿,热带,赤道附近没有四季变化的地方。
春天是个地理或者气象学上的概念,太阳的运动产生了四季。它一年当中在南北回归线来回运动。转到北面,我们的春天来了,转到南面,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还有太平洋小国,南美一些国家的夏天也来了。
生在四季分明的地方是个幸运,可以享受四个季节的变化,虽然春秋短,冬夏长,可哪有绝对的事啊。我对只有一个季节的国度感到可惜,如果可能,我送它一片春天,或者秋天,因为这两个季节最灿烂。
春天一切都在萌芽,冬天枯萎的东西,现在乎乎地长起来。气温升高,花也开了,草也绿了。最先感知春天的是动物。早春刚开始,它就在枝头鸣叫。它在叫什么呢?叫春。接着另一拨歌唱与追逐开始。鸟,开始原始的求偶过程。所谓“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原诗说得是静,这里是说一种情况的改变,引发了另一种行为。
再说植物吧,不管是梅花、杏花也好,玉兰、红叶李也好。它们实际上是在完成一个繁殖过程,从开花、长苞,到花落形成籽苞,最后到秋天结出果实,产生了新的一代。他们则消失,或者更新了。
可惜我对天文不懂,如果会一点的话,春天也许与星象也有些关系吧。
普通人理解春的意义绝大部分在于经历了严冬,终于来到了温暖时刻。穿了几个月的防寒服可以脱掉,换上新装。暖气片周围可以打扫,阀门可以暂时休息,等待漫长冬季的到来。至于人有没有类似动物或者植物的行为或者想法,我说不好,大概是因人而异。人是哺乳类动物,繁殖并不受季节的限制。
想想春天带来结果,至少明白春天在创造新的物候,一个新的生命诞生,一朵花开了。春天的象征意义不是别的,是改变,或者创造。
⑧ 东风为什么是春天的象征 那为什么要用东风 不用别的比喻 和地理 自然有关吗
东风象征春天与节气有关,
因为东风只在春天里刮,东风从海洋而来,带来丰沛的水汽,带来春雨潇潇,东风使万物复苏,使春天更加春意盎然,所以常常用东风来象征着春天。
另外,一年四季每个季节里的风向都不一样;
春天刮东风
夏天刮南风
秋天刮西风
冬天刮北风
除东风以后,其余每个季节也可以用风向来指代,比如:
西风代表秋天,南风代表夏天,北风代表冬天
东风代表希望,南风代表温暖,西风代表萧条,北风代表寒冷。
⑨ 为什么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这四季含有什么意义呢
季节变化首先是一种天文现象,然后是气候现象。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通常所讲的季节一般指四季。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及地球公转时北端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这样,随着地球的公转,太阳直射点就南北移动,结果引起了冬季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在不同的季节得到的太阳光热不同,产生了四季的更替。
所谓春夏秋冬,严格地说只是南、北半球的中纬度地带出现的现象。四季的划分 春夏秋冬四季,对于人类生产和生活至关重要,划分依据不同,四季的长短、起止时间也不一样,四季大致有以下几种划分方法。
1.天文四季 这是以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为依据划分的四季。夏季是一年中白昼最
长,太阳高度最大的季节,冬季则相反,春秋两季是过渡季节。 不甚考虑实际气候的寒暑情况。2.我国传统划分的四季 以“四立”分别为四季之首,符合天文条件,但同样与实际气候情况差别较大。
3.西方国家的四季 习惯上以“两分”“两至”为四季之首,是以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为依据划分的,在一些地区与实际气候基本一致。时间上比我国传统四季推迟约一个半月。 4.气候统计学的四季 按阳历的月份,把3~5月定为春季;6~8月定为夏季;9~11月定为秋季;12~2月定为冬季。
比较接近西方国家的四季。5.候温四季 为了使春夏秋冬四季与“桃花开,蝉始鸣,雁南飞,冰霜凝”等物候现象和谐一致,气象部门就以实际气温作为四季划分的依据。 四季的地理分布1.热带雨林气候带,全年皆夏,年平均气温在28℃左右。
2.热带草原气候带,干湿季明显交替,以北半球为例,每年11月到次年4月,信风控制,盛行热带大陆气团,形成干旱少雨的干季;5月至10月,赤道低气压控制,盛行赤道气团,形成闷热多雨的湿季。3.热带季风气候带,一年分成旱雨两季,每年6至9月,夏季风来临,形成高温多雨的雨季;10月至次年5月,冬季风来临,降水明显减少,形成旱季。
4.两极地区由于纬度高,全年严寒,皆为冬季。5.温带地区四季分明,一年中春暖、夏热、秋凉、冬冷相当分明。但由于温带跨纬度多,从低纬到高纬,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变化大,四季的长短亦有不同。
从低纬的夏长冬短逐渐过渡到高纬的冬长夏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