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地理科目 > 地理为什么有宇宙

地理为什么有宇宙

发布时间:2022-07-10 17:23:38

① 学习地理为什么学地球与宇宙

因为,地理是地球的知识,而地球是宇宙的组成部分。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 宇宙环境是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且地球上发生的许多地理现象都与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有关。

② 为什么会有宇宙宇宙为什么会形成

宇宙万物到底是怎么来的?这是几千年来所有哲学家、科学家思考的最多的一个问题!科学、哲学、宗教众说纷纭,但到目前为止,好像还没找到一个标准答案!人类只有彻底搞懂宇宙是怎么来的!才能彻底搞懂其他一切问题!

宇宙万物到底是怎么来的?是天生就有的?还是从无到有的?有什么东西是天生就有的吗?好像没有。但如果是从无到有的,最初什么都没有,后来又怎么会有?

我认为,宇宙最初什么都没有,只有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是它创造出了物质。什么东西看不见摸不着?只有精神和意识看不见摸不着。也许宇宙万物就是由看不见摸不着的精神和意识创造或演变出来的。这是唯心主义哲学的核心理论,但它是目前最能说服我的宇宙理论。

我认为,宇宙先有意识后有物质,是意识创造出了物质,而不是物质创造出了意识。宇宙万物是从“无”到“有”的,而不是天生就有的。如果宇宙真的是从一个“奇点”爆炸而来的,那么这个奇点一定是“意识”创造出来的,或者说奇点就是意识。而且我觉得,不仅“人”有意识,动物、植物、细胞、细菌、精子、卵子、原子、电子。。所有物质都有意识!并且都是在“意识”的控制下运行的,所以宇宙万物才这么有秩序有规律。

中国人从小学的是马克思的唯物主义,所以大部分人比较信仰唯物主义。但西方出名的哲学家和科学家基本都是唯心主义者,比如苏格拉底、柏拉图 、笛卡尔、马勒伯朗士、海林克斯 莱布尼茨、黑格尔、叔本华、斯宾塞、尼采、爱迪生、达尔文、薛定谔、居里夫人、牛顿、爱因斯坦等等。他们认为科学只不过是在研究“意识”创造出的万物之间的规律而已。现代量子力学发现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夸克”,其实跟“意识”很像,它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但却真实存在的东西,是它却构成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宇宙万物。

我之所以不太认同唯物论,是因为它的很多观点经不起推敲。比如,唯物论说,宇宙先有物质后有意识。那请问物质是从哪里来的?比如,唯物论说,是物质创造出了意识。请问一堆杂乱的“物质”,如何创造出智聪明无比的“意识”?比如,唯物论说只有人才有意识,其他一切动物、植物、微生物、无机物都没有意识,你信吗?比如,唯物论说,宇宙是有边的。那请问宇宙的外边是什么?比如,唯物论说,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夸克”是物质。那请问夸克又是由什么构成的?很多问题唯物主义都回答不了,而唯心主义却能轻松回答。比如,唯心主义说,意识是宇宙的起源,物质是意识创造演变出来的,宇宙的外边是意识,物质内部最小的粒子也是意识,意识无所不包,无处不在!

你肯定会问,那意识是什么?我认为,“意识”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但真实存在的东西,它跟我们大脑里的意识一样。可以存在于万物之中,也可以存在于万物之外,无始无终,无处不在。宇宙万物,是它创造演变出来的,也是在它的控制下运行的,它是超光速的,可以瞬间到达任何地方。你也可以把它叫做“神”、“道”、“弦”、“上帝”、“暗能量”等名称。

宗教、哲学、科学其实并不矛盾,他们的核心都是研究宇宙万物的起源,以及宇宙万物之间的联系和规律。宗教说宇宙万物是“神”创造出来的;哲学说宇宙万物是“意识”创造出来的;科学说宇宙万物是由“能量”转变而来的。他们说的其实是同一个东西,一个看不见摸不着,但真实存在的东西,只是各自的叫法说法不同而已。但我觉得这个创造宇宙万物的东西还是叫“意识”比较准确。人类哪天彻底搞懂了意识,也许就彻底搞懂了宇宙!

你肯定又会问,“意识”如何创造出“物质”?我理解是,意识首先组成“夸克”,夸克再组成中子、质子,中子、质子再组成原子,原子再组成宇宙万物。也就是说,组成宇宙万物的最小粒子是意识,而不是物质!所以“夸克”用任何仪器都观测不到,而且无法再细分下去,但它又真实存在。宇宙万物就是由的“意识”组成的!物质的本质就是意识!物质就是意识创造出来的!

上述内容,纯属个人观点,不喜勿喷。宇宙万物到底是怎么来的这个问题,我从学生时代到参加工作二十年,从未停止过思考,因为我不想活了一辈子,都不知道宇宙是什么。至少我要找到一个可以说服我自己的答案。我看了哲学、科学、宗教关于宇宙形成的各种理论,加上自己多年的思索和推理,慢慢形成了我对宇宙的看法和理解。也许你不一定认同我的观点,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但我对自己的观点深信不疑,算是我的人生信仰吧。

③ 有关地理的宇宙知识

天体系统的层次:地月系→ 太阳系→ 银河系 河外星系 → 总星系。

④ 世界是从哪里来的世界中为什么会有宇宙为什么会有物质。而不是其他的什么东西。还有时间是什么概念

世界从生命而来 有生命就有世界 地球中有人类世界植物动物 有各种世界 世界中为什么有宇宙 生命遍布个大星系 应该说宇宙中为什么有世界 世界中为什么有物质是这问吗第三?应该说为什么有微立 原子电子 世界各种物质的组成 这可以用人的金钱物质解释 从一点点钱积累起 才一金钱物质 我们地球花几十亿年才一微生物啥 然后恐龙等宇宙是几千亿年 我们属于银河系的银河外还有未知,就像我们这有太阳 木星这种比较大老的行星 我相信我们所谓叫的宇宙 也许还有更大的 就像国家一样 我们好小鬼子 小宇宙好大宇宙的关系 还有黑洞内的世界 为什么是物质而不是其他东西 。物质是由很多东西组成 就像时间是什么概念 就是物质 时间有由空间决定 我们地球世界有古代人的积累有发明指南针 数字 啥的组成 就是说大多数宇宙物质世界定律差不多 没看其他资料 不研究 个人理解

⑤ 为什么会有宇宙

你好~!

本人很荣幸回答你的问题!

这个嘛 哎 你太有才了 问这个问题

我们知道, 物质是一定存在的,这个宇宙主要是由各种各样的物质组成,生命是物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几十亿年前.蓝色的地球开始了生命的繁衍,之后,生命以几何级数逐年成长,直到有智慧的人类的诞生.地球上生命的发展到了一个从来未有的高度

有了生命,就有意志,有智慧,意志产生于物质,又与物质如此的不同.那么,能不能说,宇宙也是有生命,有意志的呢

为什么会有宇宙,为什么会有生命,宇宙的目的是什么,也就是生命的目的是什么.我们一无所知.这个世界上也没有人知道

我们的生活.有痛苦也有悲哀,最大的悲哀正是我们不知道宇宙的目的是什么.而我们大多数人,为了形形色色的理想或梦想而忙忙碌碌,从来没有去想过这个问题.我们为了这个肉体的欲望而一生努力.我们自豪于人类是万物之灵.但是,我们不过是从自然界的有机分子经过漫长的岁月而发展来的一具为了满足肉体物质的欲望而一生拼搏的机器.我们又与其它的生物有多大区别呢

谁能告诉我,苦笑.当然是没有人了

随着科学, 哲学的发展, 也许有一天会有答案.这个答案说不定是生命只是偶然.宇宙就是物质, 并没有目的.
但是, 无不能生有, 有不能变无, 万物之间总是在互相转化.既然地球能从无生命变出有生命的人类和生物,植物来, 说明宇宙也是有生命的. 宇宙有生命也就有智慧, 有智慧的事物必然是有意志的. 宇宙的存在是为了什么目的呢.我们的意义何在? 宇宙从何而来, 要追求达到一个什么样的境界呢? 我们人类应该以什么样的姿态去面前自身,去生存,去发展呢?
我晕.你以后问点简单点的

⑥ 为什么会有宇宙

宇宙是广漠空间和其中存在的各种天体以及弥漫物质的总称。 宇宙是物质世界,它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发展中。《淮南子·原道训》 注:“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以喻天地。”即宇宙是天地万物的总称。千百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在探寻宇宙是什么时候、如何形成的。直到今天,科学家们才确信,宇宙是由大约137亿年前发生的一次大爆炸形成的。
大爆炸理论
现代宇宙系当中最有影响的一种学说,又称大爆炸宇宙学。与其他宇宙模型相比,它能说明较多的观 大爆炸宇宙学图解
测事实。它的主要观点是认为我们的宇宙曾有一段从热到冷的演化历程。在这个时期里,宇宙体系并不是静止的,而是在不断地膨胀,使物质密度从密到稀地演化。这一从热到冷、从密到稀的过程如同一次规模巨大的爆发。根据大爆炸宇宙学的观点,大爆炸的整个过程是:在宇宙的早期,温度极高,在100亿度以上。物质密度也相当大,整个宇宙体系达到平衡。宇宙间只有中子、质子、电子、光子和中微子等一些基本粒子形态的物质。但是因为整个体系在不断膨胀,结果温度很快下降。当温度降到10亿度左右时,中子开始失去自由存在的条件,它要么发生衰变,要么与质子结合成重氢、氦等元素;化学元素就是从这一时期开始形成的。温度进一步下降到100万度后,早期形成化学元素的过程结束(见元素合成理论)。宇宙间的物质主要是质子、电子、光子和一些比较轻的原子核。当温度降到几千度时,辐射减退,宇宙间主要是气态物质,气体逐渐凝聚成气云,再进一步形成各种各样的恒星体系,成为我们今天看到的宇宙。大爆炸模型能统一地说明以下几个观测事实: (1)大爆炸理论主张所有恒星都是在温度下降后产生的,因而任何天体的年龄都应比自温度下降至今天这一段时间为短,即应小于200亿年。各种天体年龄的测量证明了这一点。 (2)观测到河外天体有系统性的谱线红移,而且红移与距离大体成正比。如果用多普勒效应来解释,那么红移就是宇宙膨胀的反映。 (3)在各种不同天体上,氦丰度相当大,而且大都是30%。用恒星核反应机制不足以说明为什么有如此多的氦。而根据大爆炸理论,早期温度很高,产生氦的效率也很高,则可以说明这一事实。 (4)根据宇宙膨胀速度以及氦丰度等,可以具体计算宇宙每一历史时期的温度。大爆炸理论的创始人之一伽莫夫曾预言,今天的宇宙已经很冷,只有绝对温度几度。1965年,果然在微波波段上探测到具有热辐射谱的微波背景辐射,温度约为3K。 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起源于一个单独的无维度的点,即一个在空间和时间上都无尺度但却包含了宇宙全部物质的奇点。至少是在120~150亿年以前,宇宙及空间本身由这个点爆炸形成。 目前学术界影响较大的“大爆炸宇宙论”是1927年由比利时数学家勒梅特提出的,他认为最初宇宙的物质集中在一个超原子的“宇宙蛋”里,在一次无与伦比的大爆炸中分裂成无数碎片,形成了今天的宇宙。1948年,俄裔美籍物理学家伽莫夫等人,又详细勾画出宇宙由一个致密炽热的奇点于150亿年前一次大爆炸后,经一系列元素演化到最后形成星球、星系的整个膨胀演化过程的图像。但是该理论存在许多使人迷惑之处。 宏观宇宙是相对无限延伸的。“大爆炸宇宙论”关于宇宙当初仅仅是一个点,而它周围却是一片空白,即将人类至今还不能确定范围也无法计算质量的宇宙压缩在一个极小空间内的假设只是一种臆测。况且从能量与质量的正比关系考虑,一个小点无缘无故地突然爆炸成浩瀚宇宙的能量从何而来呢? 人类把地球绕太阳转一圈确定为衡量时间的标准——年。但宇宙中所有天体的运动速度都是不同的,在宇宙范围,时间没有衡量标准。譬如地球上东西南北的方向概念在宇宙范围就没有任何意义。既然年的概念对宇宙而言并不存在,大爆炸宇宙论又如何用年的概念去推算宇宙的确切年龄呢? 1929年,美国天文学家哈勃提出了星系的红移量与星系间的距离成正比的哈勃定律,并推导出星系都 美国天文学家哈勃
在互相远离的宇宙膨胀说。哈勃定律只是说明了距离地球越远的星系运动速度越快--星系红移量与星系距离呈正比关系。但他没能发现很重要的另一点--星系红移量与星系质量也呈正比关系。 宇宙中星系间距离非常非常遥远,光线传播因空间物质的吸收、阻挡会逐渐减弱,那些运动速度越快的星系就是质量越大的星系。质量大,能量辐射就强,因此我们观察到的红移量极大的星系,当然是质量极大的星系。这就是被称作“类星体”的遥远星系因质量巨大而红移量巨大的原因。另外那些质量小、能量辐射弱的星系(除极少数距银河系很近的星系,如大、小麦哲伦星系外)则很难观察到,于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星系大多呈红移。而银河系内的恒星由于距地球近,大小恒星都能看到,所以恒星的红移紫移数量大致相等。 导致星系红移多紫移少的另一原因是:宇宙中的物质结构都是在一定范围内围绕一个中心按圆形轨迹运动的,不是像大爆炸宇宙论描述的从一个中心向四周作放射状的直线运动。因此,从地球看到的紫移星系范围很窄,数量极少,只能是与银河系同一方向运动的,前方比银河系小的星系;后方比银河系大的星系。只有将来研制出更高分辨程度的天文观测仪器才能看到更多的紫移星系。 宇宙中的物质分布出现不平衡时,局部物质结构会不断发生膨胀和收缩变化,但宇宙整体结构相对平衡的状态不会改变。仅凭从地球角度观测到的部分(不是全部)可见星系与地球之间距离的远近变化,不能说明宇宙整体是在膨胀或收缩。就像地球上的海洋受引力作用不断此涨彼消的潮汐现象并不说明海水总量是在增加或减少一样。 1994年,美国卡内基研究所的弗里德曼等人,用估计宇宙膨胀速率的办法计算宇宙年龄时,得出一个80~120亿年的年龄计算值。然而根据对恒星光谱的分析,宇宙中最古老的恒星年龄为140~160亿年。恒星的年龄倒比宇宙的年龄大。 1964年,美国工程师彭齐亚斯和威尔逊探测到的微波背景辐射,是因为布满宇宙空间的各种物质相互之间能量传递产生的效果。宇宙中的物质辐射是时刻存在的,3K或5K的温度值也只是人类根据自己判断设计的一种衡量标准。这种能量辐射现象只能说明宇宙中的物质由于引力作用,在大尺度空间整体分布的相对均匀性和星际空间里确实存在大量我们目前还观测不到的“暗物质”。 至于大爆炸宇宙论中的氦丰度问题,氦元素原本就是宇宙中存在的仅次于氢元素的数量极丰富的原子结构,它在空间的百分比含量和其它元素的百分比含量同样都属于物质结构分布规律中很平常的物理现象。在宇宙大尺度范围中,不仅氦元素的丰度相似,其余的氢、氧……元素的丰度也都是相似的。而且,各种元素是随不同的温度、环境而不断互相变换的,并不是始终保持一副面孔,所以微波背景辐射和氦丰度与宇宙的起源之间看不出有任何必然的联系。 大爆炸宇宙论面临的难题还有,如果宇宙无限膨胀下去,最后的结局如何呢?德国物理学家克劳修斯指出,能量从非均匀分布到均匀分布的那种变化过程,适用于宇宙间的一切能量形式和一切事件,在任何给定物体中有一个基于其总能量与温度之比的物理量,他把这个物理量取名为“熵”,孤立系统中的“熵”永远趋于增大。但在宇宙中总会有高“熵”和低“熵”的区域,不可能出现绝对均匀的状态。所以,那种认为由于“熵”水平的不断升高而达到最大值时,宇宙就会进入一片死寂的永恒状态,最终“热寂”而亡的结局,是把我们现在可观测到的一部分宇宙范围当作整个宇宙的误识。 说的明确一些,当宇宙膨胀到一定程度,所有星系行星会疏离,分子分解至夸克,而至更小。整个宇宙继续膨胀,变成死寂状态。这项预测是根据数百个A1超新星的亮度作出的。 根据天文观测资料和物理理论描述宇宙的具体形态,星系的形态特征对研究宇宙结构至关重要,从星系的运动规律可以推断整个宇宙的结构形态。而星系共有的圆形旋涡结构就是整个宇宙的缩影,那些椭圆、棒旋等不同的星系形态只是因为星系年龄和观测角度不同而产生的视觉效果。 奇妙的螺旋形是自然界中最普遍、最基本的物质运动形式。这种螺旋现象对于认识宇宙形态有着重要的启迪作用,大至旋涡星系,小至DNA分子,都是在这种螺旋线中产生。大自然并不认可笔直的形式,自然界所有物质的基本结构都是曲线运动方式的圆环形状。从原子、分子到星球、星系直到星系团、超星系团无一例外,毋庸置疑,浩瀚的宇宙就是一个大旋涡。因此,确立一个“螺旋运动形态宇宙模型”,比那种作为所有物质总和的“宇宙”却脱离曲线运动模式而独辟蹊径,以直线运动方式从一个中心向四面八方无限伸展的“大爆炸宇宙模型”,更能体现真实的宇宙结构形。 还有一点,大爆炸是循环的,有科学家声称:宇宙现在的膨胀达到极点时将又发生一场大爆炸。如同黑洞的形成过程一样,宇宙将变成一个高密度、小体积的球体。缩小到一定程度后,将再次发生大爆炸。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宇宙的能量并没有消亡。但是,却没有人能解释,大爆炸每次循环时间、空间、分子结构等等,都是像上次一样(几千几百亿年以后,又有太阳系,又有地球,又有中国,又有你),还是重新排列(光凭空可以弯曲) 。
稳态理论
宇宙起源的问题有点像这个古老的问题:是先有鸡呢,还是先有蛋。换句话说,就是何物创生宇宙,又是何物创生该物呢?也许宇宙,或者创生它的东西已经存在了无限久的时间,并不需要被创生。直到不久之前,科学家们还一直试图回避这样的问题,觉得它们与其说是属于科学,不如说是属于形而上学或宗教的问题,然而,人们在过去几年发现,科学定律甚至在宇宙的开端也是成立的。在那种情形下,宇宙可以是自足的,并由科学定律所完全确定。 关于宇宙是否并如何启始的争论贯穿了整个记载的历史。基本上存在两个思想学派。许多早期的传统,以及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认为宇宙是相当近的过去创生的。(十七世纪时邬谢尔主教算出宇宙诞生的日期是公元前4004年,这个数目是由把在旧约圣经中人物的年龄加起来而得到的。)承认人类在文化和技术上的明显进化,是近代出现的支持上述思想的一个事实。我们记得那种业绩的首创者或者这种技术的发展者。可以如此这般地进行论证,即我们不可能存在了那许久;因为否则的话,我们应比目前更加先进才对。事实上,圣经的创世日期和上次冰河期结束相差不多,而这似乎正是现代人类首次出现的时候。 另一方面,还有诸如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的一些人,他们不喜欢宇宙有个开端的思想。他们觉得这意味着神意的干涉。他们宁愿相信宇宙已经存在了并将继续存在无限久。某种不朽的东西比某种必须被创生的东西更加完美。他们对上述有关人类进步的诘难的回答是:周期性洪水或者其他自然灾难重复地使人类回到起始状态。

⑦ 为什么地理学上的宇宙概念与哲学上的不同

将宇宙理解成空间与时间的统一体就可以了,至于有无始终这个问题,现在的观点都是假说,大爆炸理论也是这样,只不过比较流行罢了,你可以信也可以不信。如果信,它就是“有始”的,大爆炸奇点是“始”,之后宇宙开始膨胀,而另一方面暗物质在减缓宇宙膨胀的速度,但不能说大爆炸就一定会再次发生,时间箭头也到了终点。我倾向于认为天文和地理学上的宇宙是有始无终的。
至于哲学的宇宙定义就是存在万物的存在,确是无始无终的绝对而永恒的,这其实与天文学的理解并不矛盾,不同在于宇宙一词的广义和狭义上。

阅读全文

与地理为什么有宇宙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6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1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3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4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2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2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2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5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3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4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1002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5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5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6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30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3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