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东非大裂谷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东非大裂谷是世界大陆上最大的断裂带,从卫星照片上看去犹如一道巨大的伤疤。东非大裂谷素有“地球伤疤”之称。这条裂谷带位于非洲东部,南起赞比西河的下游谷地,向北经希雷河谷至马拉维湖(尼亚萨湖)北部分为东西两支。
⑵ 东非大裂谷有哪些特点
东非大裂谷是一座巨型天然畜水池,非洲大部分湖泊都集中在这里,大大小小约有30来个,例如阿贝湖、沙拉湖、图尔卡纳湖、马加迪湖、(位于东、西两支裂谷带之间高原面上)维多利亚湖、基奥加湖等,属陆地局部拗陷而成的湖泊,湖水较浅,前者为非洲第一大湖。马拉维湖(长度相当于其最大宽度7倍,最深达706米,为世界第四深湖)、坦噶尼喀湖(长度相当于其最大宽度的10.3倍,最深处达1470米,为世界第二深湖)等。这些湖泊呈长条状展开,顺裂谷带宫成串珠状,成为东非高原上的一大美景。
这些裂谷带的湖泊,水色湛蓝,辽阔浩荡,千变万化,不仅是旅游观光的胜地,而且湖区水量丰富,湖滨土地肥活,植被茂盛,野生动物众多,大象、河马、非洲狮、犀牛、羚羊、狐狼、红鹤、秃鹫等都在这里栖息。坦桑尼亚、肯尼亚等国政府,已将这些地方辟为野生动物园或者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比如,位于肯尼亚峡谷省省会纳库鲁近郊的纳库鲁湖,是一个鸟类资源丰富的湖泊,共有鸟类400多种,是肯尼亚重保护的国家公园。在结众多的鸟类之中,有一种名叫弗拉明哥的鸟,被称为世界上最漂亮的鸟,一般情况下,有5万多只火烈鸟聚集在湖区,最多时可达到15万多只。当成千上万只鸟儿在湖面上飞翔或者在湖畔栖息时,远远望去,一片红霞,十分好看。
有许多人在没有见东非大裂谷之前,凭他们的想象认为,那里一定是一条狭长、黑暗、阴森、恐怖的断涧深,其间荒草漫漫,怪石嶙峋,涉无人烟。其实,当你来到裂谷之处,展现在眼前的完全是另外一番景象:远处,茂密的原始森林覆盖着宫绵的群峰,山坡上长满了盛开着的紫红色、淡黄色花朵的仙人滨、仙人球,近处,草原广袤,翠绿的灌木丛散落其间,野草青青,花香阵阵,草原深处的几处湖水波光闪,山水之间,白去飘荡。裂谷底部,平平整整,坦坦荡荡,牧草丰美,林木葱茏,生机盎然。
此时此刻,你就会真正感到,只有亲临裂谷之巅,才能切身体验到自然界这种举世无双的奇秀景色,感受天地之广阔,气象之万千。
⑶ 东非大裂谷有什么特点
东非大裂谷是世界大陆上最大的断裂带,从卫星照片上看去犹如一道巨大的伤疤。这条裂谷带位于非洲东部,南起赞比西河口一带,向北经希雷河谷至马拉维湖(尼亚萨湖)北部后分为东西2支:东支裂谷带沿维多利亚湖东侧,向北经坦桑尼亚、肯尼亚中部,穿过埃塞俄比亚高原入红海,再由红海向西北方向延伸抵约旦谷地,全长近6000千米。这里的裂谷带宽度较大,谷底大多比较平坦。裂谷两侧是陡峭的断崖,谷底与断崖顶部的高差从几百米到2000米不等。西支裂谷带大致沿维多利亚湖西侧由南向北穿过坦噶尼喀湖、基伍湖等一串湖泊,向北逐渐消失,规模比较小。东非裂谷带两侧的高原上分布有众多的火山,如乞力马扎罗山、肯尼亚山、尼拉贡戈火山等,谷底则有呈串珠状的湖泊约30多个。这些湖泊多狭长水深,其中坦噶尼喀湖南北长670千米,东西宽40千米~80千米,是世界上最狭长的湖泊,平均水深达1130米,仅次于北亚的贝加尔湖,为世界第二深湖。
在1000多万年前,地壳的断裂作用形成了这一巨大的陷落带。板块构造学说认为,这里是陆块分离的地方,即非洲东部正好处于地幔物质上升流动强烈的地带。在上升流作用下,东非地壳抬升形成高原,上升流向两侧相反方向的分散作用使地壳脆弱部分张裂、断陷而成为裂谷带。张裂的平均速度为每年2厘米~4厘米,这一作用至今一直持续不断地进行着,裂谷带仍在不断地向两侧扩展着。由于这里是地壳运动活跃的地带,因而多火山多地震。
东非大裂谷是纵贯东部非洲的地理奇观,是世界上最大的断层陷落带,有地球的伤疤之称据说由于约三千万年前的地壳板块运动,非洲东部地层断裂而形成。有关地理学家预言,未来非洲大陆将沿裂谷断裂成两个大陆板块。
东非大裂谷分东西两支。东支南起莫桑比克境内西雷河口,向北穿越肯尼亚全境,一直延伸到西亚的约旦河岸,全长5800公里(一说6500公里)。其中以肯尼亚境内的一段具有最显着的地貌特征。这段峡谷长约800多公里,宽50~100公里,深450~1000米。裂谷两侧断层崖壁陡峻,象筑起的两道高墙,谷深达几百米至2000米,高差悬殊。首都内罗毕就坐落在裂谷南端的东墙上。茂密的原始森林覆盖着群山,无数热带野生动物生活在群山的怀抱中,一座座高大的死火山屹立在群山之中,在火山熔岩中蕴藏着大批古人类、古生物化石,是地质学、考古学、人类学的宝贵研究资料。裂谷底部是一片开阔的原野,20多个狭长的湖泊,有如一串串晶莹的蓝宝石,散落在谷地。中部的纳瓦沙湖和纳库鲁湖是鸟类等动物的栖息之地,也是肯重要的游览区和野生动物保护区,其中的纳瓦沙湖湖面海拔1900米,是裂谷内最高的湖。南部马加迪湖产天然碱,是肯重要矿产资源。北部图尔卡纳湖,是人类发祥地之一,曾在此发现过260万年前古人类头盖骨化石。
裂谷地带由于雨量充沛,土地肥沃,是肯尼亚主要的农业区。东非大裂谷带湖区,河流从四周高地注入湖泊,湖区雨量充沛,河网稠密,马隆贝湖马拉维南部湖泊。北距马拉维湖南口仅19公里。长29公里,宽14.5公里,面积420平方公里。水深10-13米。地处东非大裂谷南段,希雷河流贯。原为马拉维湖一部分,因水面下降而分出。富水产,渔业发达。有通航之利非洲起源说是目前的主流学说。科学家在东非大裂谷地带发现了大量的早期古人类化石,尤其“露西”的骨架化石同时呈现了人、猿的形态结构特点。东非大裂谷带也是非洲地震最频繁、最强烈的地区。
在肯尼亚境内,裂谷的轮廓非常清晰,它纵贯南北,将这个国家劈为两半,恰好与横穿全国的赤道相交叉,因此,肯尼亚获得了一个十分有趣的称号:“东非十字架”。裂谷两侧,断壁悬崖,山峦起伏,犹如高耸的两垛墙,首都内罗毕就坐落在裂谷南端的东“墙”上方。登上悬崖,放眼望去,只见裂谷底部松柏叠翠、深不可测,那一座座死火山就像抛掷在沟壑中的弹丸,串串湖泊宛如闪闪发光的宝石。裂谷乐侧的肯尼亚山,海拔5199米,是非洲第二高峰。
这一带是东非大平原,也是非洲地势最高的地主,气候温和凉爽,雨量充沛,山清水秀,物产丰富,盛产茶叶、咖啡、水果、除虫菊、俞麻等。在这里,咖啡豆一年可以采摘两次,茶叶一年内有9个多月可以每半个月采摘一次,除虫菊全年中可以每10天至14天采摘一次,而俞麻成熟后天天可以收割。
东非大裂谷还是一座巨型天然畜水池,非洲大部分湖泊都集中在这里,大大小小约有30来个,例如阿贝湖、沙拉湖、图尔卡纳湖、马加迪湖、(位于东、西两支裂谷带之间高原面上)维多利亚湖、基奥加湖等,属陆地局部拗陷而成的湖泊,湖水较浅,前者为非洲第一大湖。马拉维湖(长度相当于其最大宽度7倍,最深达706米,为世界第四深湖)、坦噶尼喀湖(长度相当于其最大宽度的10.3倍,最深处达1470米,为世界第二深湖)等。这些湖泊呈长条状展开,顺裂谷带宫成串珠状,成为东非高原上的一大美景。
这些裂谷带的湖泊,水色湛蓝,辽阔浩荡,千变万化,不仅是旅游观光的胜地,而且湖区水量丰富,湖滨土地肥活,植被茂盛,野生动物众多,大象、河马、非洲狮、犀牛、羚羊、狐狼、红鹤、秃鹫等都在这里栖息。坦桑尼亚、肯尼亚等国政府,已将这些地方辟为野生动物园或者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比如,位于肯尼亚峡谷省省会纳库鲁近郊的纳库鲁湖,是一个鸟类资源丰富的湖泊,共有鸟类400多种,是肯尼亚重保护的国家公园。在结众多的鸟类之中,有一种名叫弗拉明哥的鸟,被称为世界上最漂亮的鸟,一般情况下,有5万多只火烈鸟聚集在湖区,最多时可达到15万多只。当成千上万只鸟儿在湖面上飞翔或者在湖畔栖息时,远远望去,一片红霞,十分好看。
有许多人在没有见东非大裂谷之前,凭他们的想象认为,那里一定是一条狭长、黑暗、阴森、恐怖的断涧深,其间荒草漫漫,怪石嶙峋,涉无人烟。其实,当你来到裂谷之处,展现在眼前的完全是另外一番景象:远处,茂密的原始森林覆盖着宫绵的群峰,山坡上长满了盛开着的紫红色、淡黄色花朵的仙人滨、仙人球,近处,草原广袤,翠绿的灌木丛散落其间,野草青青,花香阵阵,草原深处的几处湖水波光闪,山水之间,白去飘荡。裂谷底部,平平整整,坦坦荡荡,牧草丰美,林木葱茏,生机盎然。
此时此刻,你就会真正感到,只有亲临裂谷之巅,才能切身体验到自然界这种举世无双的奇秀景色,感受天地之广阔,气象之万千。
⑷ 东非大裂谷是怎么样的呢
东非大裂谷位于非洲东部,是世界大陆上最大的断裂带。大裂谷自叙利亚向南,延伸数千千米。大体来说,东非大裂谷北起西亚,从靠近伊斯肯德仑港的土耳其南部高原开始,南抵非洲的东南部,一直延伸到贝拉港附近的莫桑比克海岸。整个大裂谷跨越五十多个纬度,总长超过了6500千米,人们称它是“地球最大的一条伤疤”。由于这条大裂谷在地理上已经实际超过东非的范围,一直延伸到死海地区,因此也有人将其称为“非洲—阿拉伯裂谷系统”。裂谷谷底大多都比较平坦,裂谷带宽度较大。两侧是陡峭的断崖,谷底与断崖顶部的高度差从几百米到两千米不等。西支的裂谷带大致沿维多利亚湖西侧,由南向北穿过坦噶尼喀湖、基伍湖等湖泊,逐渐向北消失。东非裂谷带两侧的高原上分布有众多的火山,如乞力马扎罗山、肯尼亚山、尼拉贡戈火山等,谷底还有呈串珠状的湖泊约三十多个,这个地堑系统还包括红海和东非的一些湖泊在内。
据地质学家们考察,大约在三千万年以前,强烈的地壳断裂运动,使得一块大陆与阿拉伯古陆块相分离,逐渐漂移运动,最终形成了这个裂谷。当时,这一地区的地壳正处在大运动时期,整个区域都出现了抬升现象,地壳下面的地幔物质上升、分流,产生巨大的张力,在这个力量下,地壳发生断裂,形成了裂谷。由于抬升运动不断地进行,地壳的断裂不断产生,地下熔岩不断地涌出,渐渐形成了高大的熔岩高原。高原上的火山则慢慢变成众多的山峰,断裂的下陷地带则成为大裂谷的谷底。
东非裂谷带不停地向两翼扩张、抬升,虽然速度非常缓慢,近200万年来,平均每年的扩张速度仅仅为2~4厘米,但是如果不停地发展下去,在未来的某一天,东非大裂谷终究会将它东面的陆地从非洲大陆分离出去,并且产生一片新的海洋和众多的岛屿。谷地上还有很多死火山的遗迹,在谷地边缘还能看到过去岩浆活动的痕迹。
裂谷带的气候温和凉爽,雨量十分充沛,山清水秀,物产很是丰富,不仅盛产茶叶和咖啡、水果,还盛产除虫菊、俞麻等植物。在这里,因为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地势,咖啡豆一年可以采摘两次,茶叶在一年中的九个多月内,可以每半个月采摘一次,除虫菊全年中可以每10~14天采摘一次,而俞麻成熟后甚至可以天天收割。
裂谷带的湖泊是最生机盎然的。湖水水色湛蓝,辽阔浩荡,千变万化,不仅因为风景秀美而成为旅游观光的胜地,还因为湖区水量丰富,湖滨土地肥沃,植被茂盛,野生动物众多,大象、河马、非洲狮、犀牛、羚羊、狐狼、红鹤、秃鹫等都在这里栖息,坦桑尼亚、肯尼亚等国政府,已将这些地方辟为野生动物园或者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位于肯尼亚峡谷省省会纳库鲁近郊的纳库鲁湖,就是一个鸟类资源丰富的湖泊,共有鸟类四百多种,是肯尼亚重点保护的国家公园。这里的鸟类中,有一种叫弗拉明哥的鸟,被称为世界上最漂亮的鸟。
⑸ 东非大裂谷的地理位置
东非大裂谷的地理位置:整个形状可画成不规则三角形,南点在莫桑比克入海口,西北点则远到苏丹约旦河,北点则可进入死海。
东非大裂谷,宽几十至二百公里、深达1000~2000米,裂谷的东支南起希雷河河口,经马拉维湖,向北纵贯东非高原中部和埃塞俄比亚高原中部,直达红海北端,全长约5800公里;西支南起马拉维湖西北端,经坦噶尼喀湖、基伍湖、蒙博托湖等,一直到苏丹境内的白尼罗河谷,全长1700多公里,是世界最长的不连续谷。
⑹ 东非大峡谷的地理位置和特点是什么
(East African Great Rift Valley)是世界大陆上最大的断裂带,从卫星照片上看去犹如一道巨大的伤疤。整个形状可画成不规则三角形,最深达2000米,宽30-100千米,全长6000千米,是世界最长的不连续谷,由探险家约翰·华特·古格里所命名。东非大裂谷的详细地理位置以三角形的三个点来描述的话,南点在莫桑比克入海口,西北点则远到苏丹约旦河,北点则可进入死海。中间有相当多个湖泊、火山群。
⑺ 东非大裂谷地理位置
东非大裂谷(Great Rift Valley),位于非洲东部,是一个在3500万年前由非洲板块的地壳运动所形成的地理奇观,纵贯东非的大裂谷是世界上最大的断裂带,属于生长边界。其所形成的生态、地理和人类文化都相当独特,目前观光的主要景点则由肯亚进入。
目录
1地理
2东部及西部
3火山
4大裂谷底部的湖泊
5原始人类
6参见
7参考资料
8外部连结
地理[编辑]
东非大裂谷的整个形状可画成不规则三角形,最深达2000公尺,宽30公里至100公里,全长6000公里(3700英里),是世界最长的不连续谷,由探险家约翰·华特·古格里所命名。东非大裂谷的详细地理位置以三角形的三个点来描述的话,南点在莫桑比克入海口,西北点则远到苏丹约旦河,北点则可进入死海。中间有相当多个湖泊、火山群。
东部及西部[编辑]
一般会将大裂谷区分成东部和西部,在西部裂谷,又称为艾伯丁裂谷,主要由高山群组成,包括有Virunga山,Mitumba山,Ruwenzori山区和Rift Valley湖区,其中有世界最深淡水湖之一的坦干依喀湖(1470公尺深),以及世界上第二大的淡水湖-维多利亚湖。西部裂谷的形状是比较破碎的。
位于肯亚的东部裂谷部分,则是整个东非大裂谷区较深的部份,其中最深处在肯亚的奈洛比北部,这一部份的裂谷区没有出海,因此所造成的湖泊则较浅、所含矿物和盐份也较高。如马加迪湖几乎都是碳酸钠组成。埃尔门泰塔湖(Lake Elmenteita)、巴林哥湖、柏哥利亚湖和纳库鲁湖(Lake Nakuru)则碱性相当高。奈瓦夏湖则是小规模的淡水湖。
⑻ 东非大裂谷有何特点
1、东非大裂谷的整个形状可画成不规则三角形,该谷宽几十至二百公里、深达1000~2000米,裂谷的东支南起希雷河河口,经马拉维湖,向北纵贯东非高原中部和埃塞俄比亚高原中部,直达红海北端,全长约5800公里。
2、西支南起马拉维湖西北端,经坦噶尼喀湖、基伍湖、蒙博托湖等,一直到苏丹境内的白尼罗河谷,全长1700多公里,是世界最长的不连续谷,由探险家约翰·华特·古格里所命名。
3、东非大裂谷的详细地理位置以三角形的三个点来描述的话,南点在莫桑比克入海口,西北点则远到苏丹约旦河,北点则可进入死海。中间有相当多个湖泊、火山群。这条大裂谷带是一座天然储水库,集中了非洲大部分湖泊,总共有30多个。
(8)东非大裂谷的地理位置在哪里有什么特点扩展阅读:
东非大裂谷的形成原因:
据地质学家考察研究认为,因为这里处于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大约3000万年以前,由于两个板块张裂拉伸,使得同阿拉伯古陆块相分离的大陆漂移运动而形成这个裂谷。
那时候,这一地区的地壳处在大运动时期,整个区域出现抬升现象,地壳下面的地幔物质上升分流,产生巨大的张力,正是在这种张力的作用之下,地壳发生大断裂,从而形成裂谷。
由于抬升运动不断的进行,地壳的断裂不断产生,地下熔岩不断的涌出,渐渐形成了高大的熔岩高原。高原上的火山则变成众多的山峰,而断裂的下陷地带则成为大裂谷的谷底,总长6400千米。
⑼ 东非大裂谷在哪里
东非大裂谷是世界大陆上最大的断裂带,从卫星照片上看去犹如一道巨大的伤疤。当乘飞机越过浩翰的印度洋,进入东非大陆的赤道上空时,从机窗向下俯视,地面上有一条硕大无朋的“刀痕”呈现在眼前,顿时让人产生一种惊异而神奇的感觉,这就是着名的“东非大裂谷”,亦称“东非大峡谷”。
由于这条大裂谷在地理上已经实际超过东非的范围,一直延伸到死海地区,因此也有人将其称为“非洲——阿拉伯裂谷系统”。
那么,这条“伤痕”是怎样形成的呢?在1000多万年前,地壳的断裂作用形成了这一巨大的陷落带。板块构造学说认为,这里是陆块分离的地方,即非洲东部正好处于地幔物质上升流动强烈的地带。在上升流作用下,东非地壳抬升形成高原,上升流向两侧相反方向的分散作用使地壳脆弱部分张裂、断陷而成为裂谷带。张裂的平均速度为每年2~4厘米,这一作用至今一直持续不断地进行着,裂谷带仍在不断地向两侧扩展着。有关地理学家甚至预言,未来非洲大陆将沿裂谷断裂成两个大陆板块。
东非大裂谷底部是一片开阔的原野,20多个狭长的湖泊,有如一串串晶莹的蓝宝石,散落在谷地。中部的纳瓦沙湖和纳库鲁湖是鸟类等动物的栖息之地,也是重要的游览区和野生动物保护区,其中的纳瓦沙湖湖面海拔1900米,是裂谷内最高的湖。
东非大裂谷还是一座巨型天然蓄水池,非洲大部分湖泊都集中在这里,大大小小20多个,例如阿贝湖、沙拉湖、图尔卡纳湖、马加迪湖、维多利亚湖、基奥加湖等,属陆地局部坳陷而成的湖泊,湖水较浅。马拉维湖、坦噶尼喀湖等。这些湖泊呈长条状展开,顺裂谷带串成串珠状,成为东非高原上的一大美景。
这些裂谷带的湖泊,水色湛蓝,辽阔浩荡,千变万化,不仅是旅游观光的胜地,而且湖区水量丰富,湖滨土地肥沃,植被茂盛,野生动物众多,大象、河马、非洲狮、犀牛、羚羊、狐狼、红鹤、秃鹫等都在这里栖息。坦桑尼亚、肯尼亚等国政府,已将这些地方辟为野生动物园或者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比如,位于肯尼亚峡谷省省会纳库鲁近郊的纳库鲁湖,是一个鸟类资源丰富的湖泊,共有鸟类400多种,是肯尼亚重点保护的国家公园。在众多的鸟类之中,有一种名叫弗拉明哥(火烈鸟)的鸟,被称为世界上最漂亮的鸟,一般情况下,有5万多只火烈鸟聚集在湖区,最多时可达到15万多只。当成千上万只鸟儿在湖面上飞翔或者在湖畔栖息时,远远望去,一片红霞,十分好看。
有许多人在没有见东非大裂谷之前,凭他们的想象认为,那里一定是一条狭长、黑暗、阴森、恐怖的断涧深,其间荒草漫漫,怪石嶙峋,涉无人烟。其实,当你来到裂谷之处,展现在眼前的完全是另外一番景象:远处,茂密的原始森林覆盖着连绵的群峰,山坡上长满了盛开着的紫红色、淡黄色花朵的仙人掌、仙人球;近处,草原广袤,翠绿的灌木丛散落其间,野草青青,花香阵阵,草原深处的几处湖水波光闪闪,山水之间,白云飘荡。裂谷底部,平平整整,坦坦荡荡,牧草丰美,林木葱茏,生机盎然。
⑽ 东非大裂谷 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东非大裂谷素有“地球伤疤”之称。这条裂谷带位于非洲东部,南起赞比西河的下游谷地,向北经希雷河谷至马拉维湖(尼亚萨湖)北部分为东西两支。
东非大裂谷的整个形状可画成不规则三角形,该谷宽几十至二百公里、深达1000~2000米,裂谷的东支南起希雷河河口,经马拉维湖,向北纵贯东非高原中部和埃塞俄比亚高原中部,直达红海北端,全长约5800公里;西支南起马拉维湖西北端,经坦噶尼喀湖、基伍湖、蒙博托湖等,一直到苏丹境内的白尼罗河谷,全长1700多公里,是世界最长的不连续谷,由探险家约翰·华特·古格里所命名。东非大裂谷的详细地理位置以三角形的三个点来描述的话,南点在莫桑比克入海口,西北点则远到苏丹约旦河,北点则可进入死海。中间有相当多个湖泊、火山群。这条大裂谷带是一座天然储水库,集中了非洲大部分湖泊,总共有30多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