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地理问题
河北是属北部的冀北山地
河北省位于华北平原的北部,兼跨内蒙古高原。全省中环首都北京和北方重要商端口天津市,北与辽宁、内蒙古自治区为邻,西靠山西,南与河南、山东接壤,东临渤海。全省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西北部为山区、丘陵和高原,其间分布有盆地和谷地,中部和东南部为广阔的平原。海岸线长487公里。河北省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性气候,大部分地区四季分明。年日照时数2400~3100小时;年无霜期120~200天;年均降水量300~800毫米;月平均气温在3℃以下,七月平均气温18℃至27℃,四季分明。
河北属温带季风气候——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特点是冬季寒冷少雪,夏季炎热多雨;春多风沙,秋高气爽。全省年平均气温在4~13摄氏度之间,一月14~2摄氏度,七月20~27摄氏度,大体东南高西北低,各地的气温年较差、日较差都较大,全年无霜期110~220天。全省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很不均匀,年变率也很大。一般的年平均降水量在400~800毫米之间。燕山南麓和太行山东侧迎风坡,形成两个多雨区,张北高原偏处内陆,降水一般不足400毫米。夏季降水常以暴雨形式出现,1966年7月29日唐山市遵化降雨327.9毫米,为该省最大日降水量。春季降水少,春旱、夏涝对农业生产威胁较大。
2. 根据所学过的气候、河流等地理知识,解释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原因。
受季风气候的影响,我国降水分布不均匀,导致我国水资源的季节分配和地区分布也不均匀
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是我国水资源的主要特点。尽管我国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2185立方米,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3,其中黄河、淮河、海河等流域人均占有量更低。水资源的时间分布极不均衡,大部分地区每年汛期4个月的降水量占全年的60%~80%,容易形成春旱夏涝。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也很不均衡,与我国人口、土地、经济布局不相匹配,北方地区人口占47%、耕地占65%、GDP占45%,但水资源仅占19%。
上述特点决定了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之间要相互适应、相互协调。总体来看,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我国水利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有效地应对了洪涝干旱等灾害,基本满足了经济社会发展用水需求,为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粮食稳定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以及生态和环境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也要看到,我国水资源短缺、洪涝灾害、水污染和水土流失等水问题仍然相当严重,并呈现出三个明显特征:
一是水资源短缺与用水浪费并存。正常年份全国每年缺水量近400亿立方米,北方地区尤甚。全国农村有3.2亿人饮水安全没有保障,占农村总人口的34%。同时,我国许多地方用水结构不合理,浪费严重,用水效率低,效益较差。2004年我国万元GDP用水量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倍,是美国等先进国家的8倍。全国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仅为0.45左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196立方米,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约为60%~65%,与国际上用水先进水平相比差距较大。一些水资源紧缺的地区盲目发展高耗水、高污染产业,大部分地区农业生产仍然采取传统的大水漫灌方式。
二是防洪能力总体提高与洪水风险不断加大并存。我国已初步建立了大江大河综合防洪减灾体系,主要江河具备了防御上世纪50年代以来最大洪水的能力。但是,人水争地矛盾突出,洪水高风险区域与人口高密度区域、经济财富集中区域相互重合,洪涝灾害每年仍然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三是与水相关的生态和环境状况局部好转,但整体形势严峻的状况依然没有改变。全国污水排放总量仍在上升,流经城市的河段普遍受到污染,水土流失量大面广的问题仍然突出,地下水超采严重,有的地方河道断流、湖泊干涸、湿地萎缩、绿洲消失、荒漠化发展。
存在这些突出问题,有自然的原因,也有人为的因素。特殊的地理位置、复杂的气候条件,这些都是自然的原因,是短期内难以改变的客观存在。但要看到,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不合理的人类活动等人为因素则是更为主要的原因。这表明,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存在着不和谐的因素,而这种不和谐,往往会影响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
3. 高三的地理疑惑
1.华北平原旱涝原因:(夏涝)降水集中,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水土流失,河流中下游河床抬高。(春旱)总降水量少;春季升温快降水少。(盐碱)低洼地积水,排水不畅;旱涝不均;大水漫灌,只灌不排,导致地下水位上升。
东北纬度高,蒸发小。三江平原河流补给。故没有旱涝盐碱。
2.东北水源充足,缺水原因是应为水质性缺水。因工业污染而导致水质差,故而缺水。
3.台湾中部有高大的台湾山脉,夏季风受山脉阻隔停留在东部,使得暖湿气流难以西去,故西部夏季气温低于东部;冬季山脉阻隔了西伯利亚寒流,使得寒流难以东去,故冬季西部气温低于东部。
放心用,前几天做题老师说的。加油!30天了!
4. 热带气旋 干旱 寒潮 洪涝的概念 形成 分布 危害 措施 高三地理概括 急急
寒潮:发布预警信息,让市民增添衣物,做好防寒准备。
台风:发布预警信息,适当迁移居民,努力做好防护措施。
干旱:跨流域调水,解决用水困难问题。
洪涝:筑大坝,分流,修水库,做好防洪准备,迁移居民。
寒潮 冬天或者初春 会对农业产业印象 例如冻害
干旱 华北是春旱 长江中下游地区是伏旱
洪涝 一般都是夏季
寒潮 每年深秋到来年初春
干旱 一年四季都可发生 云南2010年是就发生 秋冬春夏连旱
台风 一年四季在洋面上都有热带气旋市场 影响我国主要在5月到10月 登陆并严重影响我国在6月到9月
洪涝 一年四季 都可能发生 但最容易出现的还是春夏秋三季
春涝:主要发生在华南、长江中下游、沿海地区。
夏涝:夏涝是中国的主要涝害,主要发生在长江流域、东南沿海、黄淮平原。
秋涝:多为台风雨和华西秋雨造成,主要发生在东南沿海华南 当冷空气势力较强时,冷暖空气交汇比较激烈,降雨强度也会随之加大,同样也可造成华西地区严重的洪涝灾害。
5. 为什么华南和西南地区夏涝秋旱
旱灾一年四季都可出现.春旱出现在北方广大地区和华南沿海、西南地区,以华北地区尤为严重;初夏干旱出现在北方;伏旱主要出现在秦岭-淮河以南;秋旱主要出现在湘、鄂、赣、皖等省;冬旱主要出现在华南地区.旱灾严重时,往往造成农作物的大量减产,有的地方甚至颗粒无收.故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