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我国第一本地理着作是什么
我国第一本区域地理书《尚书.禹贡》。
我国第一本自然地理着作《地文学》。
(请勿作弊,得不偿失,会被扣分,还会封号。)
‘贰’ 中国第一篇区域地理着作是什么
《尚书·禹贡》是战国时魏国的人士托名大禹写成的着作,因而就以《禹贡》命名。它是介绍湖北地理的最早的地理书。被认为是中国第一篇区域地理着作。
地理着作禹贡
《禹贡》是中国古代名着,属于《尚书》(一作《书经》,简称《书》)中的一篇,其地理记载囊括了各地山川、地形、土壤、物产等情况。对其作者说法不一,王国维在《古史新证》中认为《禹贡》为周初人所作;史念海在《论〈禹贡〉的着作时代》一文中,则据《禹贡》中有“南河”、“西河”之称,认定作者为魏国人;顾颉刚认为出自战国时秦国人之手;此外还有日本学者内藤虎次郎的战国末至汉初说。
《禹贡》虽然托名为大禹所作,其实却是战国后的作品。以前的学者都以为《禹贡》为夏朝史官甚至是大禹本人的着述,现在早已为学界所否定。
‘叁’ 我国第一部地理学着作是什么
着作:《水经注》作者:郦道元
《水经注》是古代中国第一部地理名着,共四十卷。作者是北魏晚期的郦道元。《水经注》因注《水经》而得名,《水经》一书约一万余字,《唐六典·注》说其“引天下之水,百三十七”。《水经注》看似为《水经》之注,实则以《水经》为纲,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中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着作。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由于书中所引用的大量文献中很多在后世散失了,所以保存了许多资料。《水经注》与《三国志注》(裴松之),《世说新语注》(刘孝标),《文选注》(李善),并称“四大名注”。
‘肆’ 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地理考察着作的是什么
中国历史上出现最早的自然地理考察着作是《尚书·禹贡》,是中国第一篇区域地理着作。是战国时魏国的人士托名大禹的着作,因而就以《禹贡》名篇。
这本书一共只有1193个字,但是在这本书里面却根据当时的自然地理山脉、河流为主要的标志,将国家分为了不同的9个区,并且对于这9个区中的每一个地方的山川,河流,植被,土壤以及风土人情,人文地理等方面都做了简要的记录。关于这本书的作者有传说是禹所做,但是实际的作者却并没有详细的记录。在该书中对于长江和黄河这两条区域沿岸的江河流域以及山脉记录是比较详细的,而其他河流的记录比较粗略。
这是撰着这篇《禹贡》的人士设想在当时诸侯称雄的局面统一之后所提出的治理国家的方案。
这是一个宏伟周密的方案,不与寻常相等,故托名大禹,企望能够得到实际的施行。
这篇《禹贡》以地理为径,分当时天下为九州,这是撰着者理想中的政治区划。
此外兼载山脉、河流、土壤、田地、物产、道路,以及各地的部落,无不详加论述。
‘伍’ 中国第一部地理书是什么`
我国第一部地理书 是《禹贡》
《禹贡》是我国流传至今最古老的地理文献,它仅用1100余字,把我国主要的山川、土壤、物产、贡赋等描述清楚。历代儒者奉为圭臬,即使以现代科学的眼光衡量,仍不失为最古老、最有价值的历史地理学文献。然而说它古老,它究竟成文于什么时代呢?
传统的记载,《禹贡》是大禹治水时所积累地理知识的总结,因此它成书于夏代。《尚书·禹贡》说大禹分九州,根据山川和不同的土壤制定贡物和赋税,称之为“禹贡”。《史记·夏本纪》更详细记载了大禹治水时,—“左准绳,右规矩,载四时,以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因当时食物短缺,禹为了“有余相给,以均诸侯”,于是施行“相地宜所有以贡”的方法,,互通各地山川之便利,并说大禹治水划九州,是从冀州开始的。因此,《尚书》的编定者把《禹贡》列入夏书,认为它成文于夏代。
顾颉刚《<禹贡>评注》打破这种传统观念,提出《禹贡》成文于战国时代,认为《禹贡》的作者把落后制度(五服制)与先进的理想(九州的划分)一齐记下,就显出矛盾,尤其是九州的设想是战国时代才出现,这样《禹贡》的着作时代“明晃晃地显现在人们的面前”。另外,《禹贡》中出现的“内方”、“外方”等,都是春秋时代才出现的地名;扬州就是越地,越国国境达到淮地,是在公元前473年越灭吴后,可是《禹贡》说“淮、海惟扬州”;梁州正是蜀境,显然是秦灭蜀(前316年)后所得的地理知识。再说铁器时代始于春秋而盛于战国.《禹贡》却已记载梁州的贡物是铁和镂,镂即钢,不是虞夏时代所可能有的。鉴于上述理由,顾颉刚提出,《禹贡》成文于秦灭蜀(前316年)以后,至公元前280年的时期中,或者说是公元前第三世纪前期的作品。
《禹贡》是一篇言简意赅的上古地理学文献,尽管其着作时代存在疑问,仍不失其在我国地理学中经典的地位。
‘陆’ 中国第一篇区域地理着作是什么
这本地理着作是《尚书•禹贡》。
公元前5世纪〜公元前3世纪,中国第一篇区域地理着作《尚书•禹贡》成书。该书朴实地记录了全国范围内的各种地理现象,成为中国古代区域地理研究的典范,其中的许多地理概念和词汇一直沿用至今。
《尚书·禹贡》是战国时魏国的人士托名大禹的着作,因而就以《禹贡》名篇。这是撰着这篇《禹贡》的人士设想在当时诸侯称雄的局面统一之后所提出的治理国家的方案。这是一个宏伟周密的方案,不与寻常相等,故托名大禹,企望能够得到实际的施行。
这篇《禹贡》以地理为径,分当时天下为九州,这是撰着者理想中的政治区划。此外兼载山脉、河流、土壤、田地、物产、道路,以及各地的部落,无不详加论列。
(6)中国第一本地理的着作是什么扩展阅读:
《禹贡》是在生产力水平不高、巫风盛行的历史条件下撰写的。它突破了早期着作中传播的许多神秘观念,比较朴实地记录了全国范围内各种地理现象,是中国早期区域地理研究的典范,成为《水经注》、《元和郡县图志》以及唐、宋以来许多地理着作痒引的对象。
《禹贡》也是今天研究中国历史地理的重要参考文献。历代注释、考证《禹贡》的着作甚多,以清代胡渭的《禹贡锥指》和近人顾颉刚的《〈禹贡〉注释》最为重要。
‘柒’ 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地理学着作是什么
中国最早的地理学着作是战国时代的《尚书·禹贡》。
《尚书·禹贡》,是战国时魏国的人士托名大禹的着作,因而以《禹贡》命名。《禹贡》撰着者根据理想中的政治区划,以地理为径,分当时天下为九州,即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在全书1193字中,该书以自然地理实体为标志,对每州的疆域、山脉、河流、植被、土壤、物产、贡赋、少数民族、交通等自然和人文地理现象,作了简要的描述。
《禹贡》比较朴实地记录了全国范围内各种地理现象,是中国早期区域地理研究的典范,成为《水经注》、《元和郡县图志》以及唐、宋以来许多地理着作痒引的对象,也是今天研究中国历史地理的重要参考文献,其不但是中国最早的地理学着作,也是世界上第一部综合地理作品。
‘捌’ 中国第一篇地理区域着作叫什么
中国第一篇区域地理着作,被李约瑟称之为“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自然地理考察着作”的是《尚书·禹贡》。
‘玖’ 中国最早的一部地理着作是什么,作者是谁
最早的地理着作是《山海经》中的《五藏山经》,共五篇
,约占全书二分之三以上;内容有关山川地理、祀神的典礼仪式和所用之物,间中叙写到诸山山神的形貌和神力。山海经是从战国初年到汉代初年,经多人写集成的一部古书,作者大概都是楚地的楚人。
‘拾’ 我国最早的地理着作是
最早的地理着作是《山海经》
《山海经》传世版本共计18卷,包括《山经》5卷,《海经》13卷,各卷着作年代无从定论,其中14卷为战国时作品,4卷为西汉初年作品。
山海经内容主要是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道里、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相关内容在内的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
《山海经》具有非凡的文献价值,对中国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的研究,均有参考。其中的矿物记录,更是世界上最早的有关文献。
《山海经》虽然不是纯粹的地理书,但其地理学内涵是第一性的,它从各个方向有秩序、有条理地记叙各地的地理特征,包括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
首先,《山海经》有自然地理记述。这包括记载了许许多多的山,如“堂庭之山”,“杻阳之山”,“青丘之山”“箕尾之山”等,而每座山的命名是根据山的地貌而定的,这些山也体现了山系的走势。
以及极其丰富的水文记载,河流大都记明了源头和注入之处,河流的发源地可以在某一山麓,而它的注入处却远离此山,记述者对于水文的记载时也注意到河流干流的全貌,河流的经由虽不见记载。
但是若干干流如黄河、渭水可以从许多支流流入其干道的情况了解到它们的大致流经区域。《山海经》记载了伏流河和季节河。“潜行于下”的河即伏流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