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手抄报 地理和生物 初一的
地理:可以用浅色的铅笔画世界地图然后选一部分地域在上面进行介绍
生物:可以画一个生物进化表横贯整张纸然后用箭头引出一些动物的图案再作介绍
‘贰’ 求初一地理手抄报,画画越少越好
我手头上没有,但是可以给你提示。
1、常用的天气符号。画这个不难。
2、"日界线"一课"妹妹比姐姐岁数大的一对双胞胎"的故事.一般情况下,先出生的是姐姐,后出生的是妹妹。有一对孪生姐妹,妹妹的年龄比姐姐大一岁.妹妹会比姐姐大一岁?有个孕妇乘坐海轮由西向东航行,在接近日界线的时候,生下了一个女婴,越过日界线后又生下一个女婴.先出生的姐姐这一天正好是2004年1月1日,而后出生的妹妹是在日界线东侧出生的,日期是2003年12月31日,于是妹妹的年龄就比姐姐大一岁.
3、地形解释。
总之,老师布置作业的目的在于让你多理解书上的内容,把你认为有趣的内容抄上去就可以了,不用太费脑力,手抄报就是抄嘛,要美观的话,得考虑多几种色彩,布置一下版面。
‘叁’ 初一的地理手抄报内容。
初一地理主要是介绍世界上的几个主要国家和地区嘛,你就在手抄报中部画一个七大洲的轮廓图,在四周写一些关于美国、日本、欧盟、东南亚、非洲、澳大利亚、巴西的资料就ok啦。
‘肆’ 地理手抄报可以写些什么内容(具体一点)
地理手抄报
可以写些时下比较热们的地理或天文内容
……
地理
是研究地球物理学现象的科学
。
其实
在很多的时候
,
地理学上的内容
在很大程度上含有天文学内容
,
地球本身就是太阳天体星系中的一个成分
在研究地球物理时
就会牵涉到太阳和阳光
,
否则
就不会形成地球物理学的现象
。
譬如
地理学上的大气和生物
都是在阳光的主导下生成的
……
为此
在做地理手抄报时
,
可以讨论一下地球的未来
以及地球上的某些问题等
……
譬如
在五十万年以前
炎黄禹是怎样勘测和测绘经纬线工程的
,
在测绘经纬线工程中
都涉及到了哪些技术
如造船技术航海定位技术等
,
这样的议题
肯定会引起广大同学们的兴趣
。
您说呢
‘伍’ 初一上册地理手抄报资料
最好介绍爱斯基摩人(Eskimo)北极地区的土着民族。自称因纽特人,分布在从西伯利亚、阿拉斯加到格陵兰的北极圈内外。分别居住在格陵兰、美国、加拿大和俄罗斯。属蒙古人种北极类型。先后创制了用拉丁字母和斯拉夫字母拼写的文字。多信万物有灵和萨满教,部分信基督教新教和天主教。住房有石屋、木屋和雪屋。房屋一半陷入地下,门道极低。一般养狗,用以拉雪橇。主要从事陆地或海上狩猎,辅以捕鱼和驯鹿。以猎物为主要生活来源:以肉为食,毛皮做衣物,油脂用于照明和烹饪,骨牙作工具和武器。 再画一些关于他们的图和一个地球 。好的话咧为最佳答案
‘陆’ 初一地理手抄报资料
世界地理之最
1、世界面积最大的平原亚马逊平原 人口最多的民族汉族
2、世界海拔最高的大洲南极洲 最低的大洲欧洲
3、世界面积最大的大洋太平洋 最小的大洋北冰洋
4、世界最长的山脉安第斯山脉 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
5、世界最高大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最高的大高原青藏高原
6、世界季风最显着的地区东亚 最大的群岛国家印度尼西亚
7、世界火山最多的国家印度尼西亚,有"火山国"之称.
8、世界(天然橡胶、油棕、椰子、蕉麻)等热带经济作物的最大产地东南亚
9、世界面积最大的大洲亚洲 最小的大洲大洋洲
10、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 最小的大陆澳大利亚大陆
11、世界面积最大的国家俄罗斯 人口最多的国家(1中国 2印度 3美国)
12、世界石油储量(出产、输出)最多地区中东地区
13、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最多的大洲非洲(28‰),最少的大洲欧洲(3‰).
14、世界人口最稠密的四大地区亚洲东部;亚洲南部;欧洲大部;北美洲东部.
15、世界人口最稀少的四大地区严寒的苔原带、冰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未开发的热带雨林带;干旱的沙漠地区.
16、世界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汉语
17、世界最高大而绵长的两条山系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科迪勒拉山系.
18、世界最大的原料进口国日本,世界最大的佛教国家泰国.
19、世界华人和华侨分布最集中的地区东南亚
20、世界淡水资源最丰富的大洲南极洲
21、世界上,国家和地区的数目最多的大洲非洲
22、(日本)的捕鱼量常占世界第一位
23、日本之最:
A 最大的岛本州岛 B 最大的平原关东平原 C 最大的贸易对象美国
24、东亚之最:
A 最大的半岛朝鲜半岛 B 最大的群岛日本群岛 C 唯一内陆国蒙古
25、东南亚之最:
A 最大的平原湄公河平原 B 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湄公河
C 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印度尼西亚 D 唯一内陆国老挝
26、世界应用最广泛的语言英语
27、世界环境日:每年6月5日,呼吁世界各国保护并改善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
世界林业节:每年3月21日 世界水日:每年3月22日
世界地球日:每年4月22日 世界防止
‘柒’ 地理小报内容初一
地理手抄报初一:
初一地理手抄报图片
地壳运动之大陆漂移说
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1880~1930)在1912年系统提出的一种大地构造假说。他认为古生代后期全球只有一个庞大的联合古陆,称“泛大陆”。中生代由于潮汐摩擦和从两极向赤道方向的挤压力,泛大陆开始分裂,较轻的花岗岩质大陆在较重的玄武岩质地幔上漂移,逐渐形成今日的海陆格局。他认为地球上的山脉也是大陆漂移的产物,科迪勒拉山和安第斯山是美洲大陆向西漂移滑动时,受到太平洋玄武质基底的阻挡,被挤压而形成的褶皱山脉;亚洲东缘的岛弧群,是大陆向西漂移过程中留下的残块;格陵兰的南端、佛罗里达、火地岛等弧形弯曲,都是向西滑动摩擦脱落的结果;东西向的阿尔卑斯山和喜马拉雅等各大山脉,是大陆从两极向赤道挤压的结果。魏格纳根据当时掌握的资料,从地质、地形、古生物、古气候和大地测量等方面,详细论证了大陆漂移说。这个假说当时引起了地质学界和地球物理学界的重视。但是对于大陆漂移的机制和规律,则有很多学者表示怀疑。20世纪50年代以来,古地磁学的研究表明,地质历史时期磁极的移动,只有用大陆漂移说才能得到合理的解释。因此大陆漂移说又获得了新生。
地壳运动之板块构造说
1961年和1962年,美国的迪茨和赫茨提出了“海底扩张说”。在此基础上,1968年法国地质学家勒皮顺等人首创“板块构造学说”,现已成为最流行的地球科学新理论。
板块构造学说将全球的岩石圈划分为六大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除六大板块外还有些小板块。大陆内部也可以划出一些次一级的板块。板块之间,分别以海峡或海沟、造山带为界。一般说来,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其活动性主要表现为地震、火山、张裂、错动、岩浆上升、地壳俯冲等。世界上的火山、地震活动,几乎都分布在板块的分界线附近。
板块学说认为地壳是有生有灭的。由于海底扩张,大洋底部不断更新,大陆则只是随着海底的扩张而移动。板块在相对移动的过程中,或向两边张裂,或彼此碰撞,从而形成了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如3亿年前,欧、非两洲和南、北美洲相连,以后出现大西洋海岭,新的洋壳不断形成并以它为中轴向两边扩张,才使上述各洲分开。而在近7000万年以来,由于印度板块不断北移,与亚欧板块相撞,产生喜马拉雅山脉。东非大裂谷则正处于非洲大陆开始张裂,处于产生新洋壳的雏型期。红海亚丁湾则是两侧地壳张裂扩张的结果,处于大洋壳的幼年期。我们认识的地中海,则是代表大洋发展的终了期,它是广阔的古地中海经过长期演化后残留下来的海洋。
关于板块的驱动力问题,有人认为是地幔对流,也有人认为是地幔中的“热点”和“热柱”把岩石圈拱起,而使其在重力作用下向下滑动推挤板块运动,还有其他的一些主张,尚无统一的认识。
大陆漂移──海底扩张──板块构造,这是人类对地壳运动认识过程不断深化发展的三部曲。
‘捌’ 初中生的地理手抄报内容,应该写些什么
手抄报?是报纸么?
如果是初中生,还是应该以图为主、
画一些基础知识,如地球运动,宇宙的小知识、地球结构、
再写些地理的趣闻,地理的问答题,旅游,自然灾害,
也可以找几个典型的国家,照着地图画下来,详细的介绍,资源啊,风景名胜啊,生态环境,
看你是注重内容还是形式,内容的话就主要是查找地图册,把你们初中现在学的内容抄上、形式的话就是以图为主,多画。
‘玖’ 制作初一地理手抄报的内容可以是什么内容名字可以是什么
亚洲是“亚细亚洲”的简称。“亚细亚洲”该词来源于古代西亚等地古人的闪米特语。亚细亚的意思是指东方日出的地方。亚洲是世界文明古国中国、印度、巴比伦的所在地,又是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的发详地,对世界文化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亚洲位于东半球的东北部,东濒太平洋,南临印度洋,北滨北冰洋,西达大西洋的属海地中海和黑海。大陆东至杰日尼奥夫角(西经169度40分,北纬60度5分),南至皮艾角(东经103度30分,北纬1度17分),西至巴巴角(东经26度3分,北纬39度27分),北至切柳斯金角(东经104度18分,北纬77度43分)。在各洲中所跨纬度最广,具有从赤道带到北极带几乎所有的气候带和自然带。所跨经度亦最广,东西时差达11小时。西北部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博斯普鲁斯海峡、达达尼尔海峡同欧洲分界;西南隔苏伊士运河、红海与非洲相邻;东南面隔海与大洋洲相望;东北隔宽仅86千米的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对。亚洲面积4400万平方千米(包括岛屿),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29.4%,是世界上最大的一洲。亚洲大陆与欧洲大陆毗连,形成全球最大的陆块——亚欧大陆,总面积约5071万平方千米,其中亚洲大陆约占4/5。
居民:亚洲的种族、民族构成非常复杂,尤以南亚为甚。黄种人(又称蒙古利亚人种)为主体种族,约占全洲人口的60%。余为白种人、棕色人及人种的混合类型。全洲大小民族、种族共有约1000个,约占世界民族、种族总数的一半。其中有十几亿人口的汉族,也有人数仅几百的民族或部族。根据语言近似的程度,亚洲的居民分属汉藏语系、南亚语系、阿尔泰语系、朝鲜语和日本语(有人认为这两种语系未定。)、马来——波利尼西亚语系、达罗毗茶语系、闪米特--含米特语系、印欧语系等。亚洲是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三大宗教的发源地。
自然环境:亚洲的大陆海岸线绵长而曲折,海岸线长69900千米。是世界上海岸线最长的一洲。海岸类型复杂。多半岛和岛屿,是半岛面积最大的一洲。阿拉伯半岛为世界上最大的半岛。加里曼丹岛为世界第三大岛。亚洲地形总的特点是地表起伏很大,崇山峻岭汇集中部,山地、高原和丘陵约占全洲面积的3/4。全洲平均海拔950米,是世界上除南极洲外地势最高的一洲。全洲大致以帕米尔高原为中心,向四方伸出一系列高大的山脉,最高大的是喜马拉雅山脉。在各高大山脉之间有许多面积广大的高原和盆地。在山地、高原的外侧还分布着广阔的平原。亚洲有许多着名的高峰,世界上海拔8000米以上的高峰,全分布在喀喇昆仑山脉和喜马拉雅山脉地带,其中有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米。亚洲有世界陆地上最低的洼地和湖泊--死海(湖面低于地中海海面592米),还有被称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亚洲是世界上火山最多的洲。东部边缘海外围的岛群是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地区。东部沿海岛屿、中亚和西亚北部地震频繁。亚洲的许多大河发源于中部山地,分别注入太平洋、印度洋和北冰洋。内流区主要分布在亚洲中部和西部。亚洲最长的河流是长江,长6397千米;其次是黄河,长5464千米;湄公河长4500千米。最长的内流河是锡尔河,其次是阿姆河和塔里木河。贝加尔湖是亚洲最大的淡水湖和世界最深的湖泊。
亚洲地跨寒、温、热三带,其气候基本特征是大陆性气候强烈,季风性气候典型,气候类型复杂。北部沿海地区属寒带苔原气候。西伯利亚大部分地区属温带针叶林气候。东部靠太平洋的中纬度地区属季风气候,向南过渡到亚热带森林气候。东南亚和南亚属热带草原气候,赤道附近多属热带雨林气候。中亚和西亚大部分地区属沙漠和草原气候。西亚地中海沿岸属亚热带地中海式气候,西伯利亚东部的上扬斯克和奥伊米亚康极端最低气温曾达摄氏-71度,是北半球气温最低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