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我想知道地理和历史究竟渊源有多深
地理与历史的渊源足以成为一门学问的(可能已经有了)。
先说地理对历史的影响:
1. 地理条件影响了不同文明的诞生和发展,例如最早的文明都是在大河流域边产生的。相对平坦的地域往往容易形成集权化的国家,而海洋则适合产生商业文明。高山大川沙漠,影响了文明之间的沟通和相互之间的碰撞,例如华夏文明由于西域的恶劣条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无法与欧洲与中东的文明产生足够的碰撞(这点可以参照十字军东征对中东的影响),所以华夏文明的发展,形成了相对独立的体系。
2. 地理条件对技术发展(生产力的发展)产生影响,例如海洋条件的适合发展出航海技术,而大陆条件的在种植技术上有所建树。而这些衍生出来的各种技术,往往会形成不同的科技树。此外,由于矿产的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技术,例如中国的冶金技术,就由于矿产的局限,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与中东有差距。
3. 气候条件(也属于地理范畴)对文明和历史也产生了巨大影响。例如宋朝的灭亡,就和当时的小冰河期有相当大的关系,同理的还有明朝,都是由于冰河期造成降水线南移,所以北方游牧部落不得不南下
4. 其他的影响还有很多,例如地理产生人种融合问题、经济作物问题、经济路线问题、城市的发展问题、战略地理条件问题等等,都对历史产生巨大影响。
然后是历史对地理的影响:
1. 人类历史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地理开发的历史,例如中国南方,经历了从瘴疠蛮荒、丛林恶水到鱼米之乡的历史变化(湖南、江西尤为经典)。原来没有人居住的地方,后来有人居住了。而也有些地方,则是由于采伐过度,造成地力耗尽,例如关中平原。
2. 历史事件有时也会造成地理的变化,例如战争常常带来许多人工沟渠、道路(中国的灵渠、驰道等),还有黄河最后一次改道,就是因为抗战时候炸开花园口造成的。
3. 人类活动也会造成许多地理上的突变,例如开凿苏伊士运河和巴拿马运河,例如三峡水库等等。
4. 当然,还有其他人类历史对地理构成的影响。
以上只是很粗略地沾了点边,所有学历史的,一定需要看地图,不仅是今天的地图,还要过去的地图,不仅看地图,还要看出产的变化、气候的变化等等。地理和历史密不可分。
② 关于历史和地理的相关问题!
1、王安石变法,总共有___、___、___、___、___等措施。
2.三皇是哪三皇?
3.司马迁为什么入狱?
4、荆轲刺秦用了(荆轲)和( )赢取秦王的信任?
5.重耳依靠国回(楚国)到晋国,成为晋国的国君。
6.公元前100年,被扣留匈奴的苏武牧羊牧了(19年)年。答案:(a)
a.19年 b.30年 c.5年
7.祖冲之是(宋王朝 )朝代的。答案:(c)
a.明朝 b.清朝 c.宋王朝
8.《上下五千年》的作者是(林汉达等):
a.施耐庵 b.罗贯中 c.林汉达等
9.《上下五千年》有( )个故事:
a.332 b.1000 c.500
10.《上下五千年》有很多故事,请写出几个:( ),( ),( ),( ),( )等。
11.我国世界上( ).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
12.在( )的( ),流传着许多生动的故事,很多是有文字记载的。
13、大业十四年(公元618年)三月隋炀帝在扬州被杀,五月李渊废杨侑,自立为帝,建国号为( ),年号为“武德”,定都( )。李渊就是( )。
14、26岁时的李世民,在被逼无奈的情况下,杀死了大哥李建成和三弟李元吉。三天后,李渊正式立李世民为太子,执掌国政。同年八月,李渊这安定社稷,将皇位禅让给李世民,自己做了逍遥自在的( )。历史上称这次事变为( )之变。
15、李世民即位后第二年,改年号为( )。
4、由于唐太宗重用人才,从善如流,政治开明,唐朝初期经济出现了繁荣景象,社会秩序比较安定,历史上把这段时期称为( )。
16、小朋友喜欢看的《西游记》,其实历史上真的有唐僧,但没有孙悟空。而且真实的唐僧是一个坚定睿智的高僧、杰出的翻译家——( )法师。
17、唐代贞观十五正月,唐太宗派礼部尚书护送( )公主,经过青海入吐蕃与松赞干布完婚。她对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和唐蕃关系的加强,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18、一代女皇——武则天死后,由她的孙子唐玄宗即位。这段时期玄宗励精图治,重视官员的人选,亲自考核新任命的县令斥退不合格人员。社会在各方面达到了空前的盛世景况,历史上称为( )。
19、唐代是中国文学的一座高峰,而这个峰顶上高高站立的就是大诗人( )和( ),
人们将他们两人合称为( )。
20、唐玄宗年老的时候,不再像年轻时那样励精图治,他开始讨厌直言劝谏的人,只爱听奉承话,结果造成当时内地空虚,边防不稳。天宝末年,终于爆发了一场持续八年之久的(
),使统治了一百三十多年的强盛王朝从此一蹶不振。
。
21、“战国七雄”中,秦国实力最强,于是其他六国“合纵”的方法联合抵抗秦国,但最终还是被( )拆散了。
A、孙膑 B、管仲 C、张仪 D、墨子
22、赵武灵王为了设法把国家改革一番,下达了( )的命令。
A、下地种田 B、操练兵马 C、穿胡服,学胡人射击 D、攻打邻国
32、孟尝君让他的门客冯管驩到薛城收租,但他( ),结果赢得了老百姓的尊重。
A、烧毁债券 B、分发银两 C、送给老百姓衣服 D、建造房屋
24、秦昭襄王得知齐国最有势力的大臣是孟尝君,打算邀请孟尝君上咸阳来,拜他为( )。
A、丞相 B、门客 C、相国 D、大将
25、燕昭王为了让自己的国家更加强大,求贤若渴,拜( )为亚卿,整顿国政,训练兵马。
A、郭隗 B、管仲 C、张仪 D、乐毅
26、齐国的田单利用(火牛阵)打败了燕国的军队,夺回了失去的城池。
A、八卦阵 B、火牛阵 C、乱石阵 D、桃花阵
27、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因为受到小人迫害,被放逐湘南,最后跳(汨罗江)而死。
A、长江 B、黄河 C、汨罗江 D、珠江
28、屈原死后,留下了一些优秀的诗歌,其中最有名的是(《离骚》).
A、《论语》 B、《春秋》 C、《尚书》 D、《离骚》
29、蔺相如将和氏璧带到秦国,看出秦国没有诚意拿城换璧,于是蔺相如又将璧带回了赵国,这个故事叫(完璧归赵)。
A、完好无损 B、完璧归赵 C、一心一意 D、忠心报国
30、“负荆请罪”讲的是()之间的故事。
A、孙膑和庞统 B、孟尝君和管驩 C、范蠡和文种 D、蔺相如和廉颇
31、秦昭襄王拜( )为客卿,并且按照他的计划进行进攻。
A、乐毅 B、管仲 C、张仪 D、范雎
32、范雎采用( )的方法,打算帮助秦国统一中原。
A、近攻远交 B、声东击西 C、破釜成舟 D、釜底抽薪
33、赵孝成王派赵括和秦军交战,赵括谈论起兵法来头头是道,但不会临阵应变,结果四十万大军被他断送,这样的人叫做( )。
A、远交近攻 B、声东击西 C、破釜成舟 D、纸上谈兵
34、赵国的平原君打算带二十名文武全才的人跟他一起去楚国,可挑来挑去只挑选了十九个,结果一个叫毛遂的门客自高奋勇推荐自己,这个成语叫作( )。
A、不请自到 B、毛遂自荐 C、狂妄自大 D、自我推荐
35、( )拿走了魏王的兵符,指挥八万精兵,去救邯郸,结果打败秦军。
A、孟尝君 B、平原君 C、信陵君 D、高原君
36、秦国的范雎采用( ),使赵王换走了廉颇将军,换来了赵括。
A、反间计 B、连环计 C、苦肉计 D、美人计
37、战国时期有许多学派,纷纷着书立说,历史上把这种情况称作( )。
A、百花齐放 B、百家争鸣 C、百鸟朝凤 D、百里挑一
38、秦王嬴政下了一道逐客令,( )离开咸阳时上了一道奏章给秦王,秦王觉得他说得有道理,就恢复了他的官职,还取消了逐客令。
A、李斯 B、韩非子 C、荀况 D、尉缭
39、燕国太子丹派( )刺杀秦王,结果失败了。
A、樊于期 B、荆轲 C、王翦 D、李斯
40、秦国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灭掉了六国,建立了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
A、夏王朝 B、商王朝 C、周王朝 D、秦王朝
《上下五千年知识》竞赛题
1、北京猿人生活在(周口店)一带。
a、周口店 b、马口店 c、西口店
2、猿人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这种工具很简单,一件是( 木棒 ),一件是(石头)。
a、铁棒、石头 b、木棒、石头 c、木棒、手枪
3、原始人取火所用的工具是(木头和石块)。
a、打火机 b、木头和石块 c、火柴
4、中国古代的传说都非常推崇皇帝,后代的人都认为皇帝是(华夏族)族的始祖,自己是皇帝的子孙。
a、汉族 b、藏族 c、华夏族
5、尧觉得舜品德好,又能干,把首领的位子让给舜,这种让位,历史上叫做(禅让 )。
a、礼让 b、禅让 c、谦让 d、互让
6、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是(夏朝)。
a、秦朝 b、唐朝 c、宋朝 d、夏朝
7、夏朝从太康到少康中间经过大约一百年的混战才恢复过来,历史上称作(少康中兴)。
a、少康中兴 b、安史之乱 c、康乾盛世 d、太平盛世
8、少康的儿子帝杼即位,发明了一种可以避箭的护身衣,叫(甲)。
a、衣 b、裳 c、衫 d、甲
9、是(葛伯)帮助汤推翻了夏朝,建立了商朝。
a、蚩尤 b、伊尹 c、葛伯 d、后羿
△10、盘庚为了改变当时社会不安定的局面,将都城迁到了(殷)。△
a、亳 b、燕 c、楚 d、殷
11、我国最早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是从(夏朝)开始的。
a、商朝 b、夏朝 c、唐朝 d、宋朝
12、(姜尚)是周文王的好帮手。
a、大禹 b、伊尹 c、少康 d、姜尚
13、周武王灭了商朝,把国都从丰搬到了镐京,建立了(周王朝)。
a、夏王朝 b、商王朝 c、周王朝 d、秦王朝
▲14、(叔齐)辅助周成王执政七年,把周王朝的统治巩固下来,还制定了周朝一套典章制度。
a、伊尹 b、周公 c、姜尚 d、叔齐
△15、从周成王到他的儿子康王两代,前后约五十多年,是周朝强盛和统一的时期,历史上叫做“(成康之治)”。
a、少康中兴 b、太平盛世 c、康乾盛世 d、成康之治
▲16、周历王逃走后,朝廷由召公虎和另一个大臣主持贵族会议,暂时代表周天子行使职权,历史上称为“(共和行政)”。
a、共和行政 b、垂帘听政 c、联合议政 d、独裁专政
17、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因为镐京在西边,洛邑在东边,所以历史上把周朝在镐京做国都的时期,称为西周,迁都洛邑以后,称为(东周)。
a、东周 b、南周 c、北周 d、中周
18、“囚车”里的人才指的是(管仲)。
a、鲍叔牙 b、管仲 c、周公 d、召公虎
21、公元前663年,齐国和燕国的军队联合起来攻打山戎,却被敌人引进一个迷谷,管仲想出了一个主意,让几匹老马领路,结果领着人马出了迷谷。这个成语叫作(老马识途)。
a、天马行空 b、悬崖勒马 c、马到成功 d、老马识途
22、齐桓公在位时,曾多次会合诸侯,订立盟约,历史上称作(六合诸侯)。
a、三合诸侯 b、六合诸侯 c、九合诸侯 d、十合诸侯
23、宋襄公临死前告诉太子,(重耳)是个有志气的人,将来一定是个霸主。
a、奚齐 b、重耳 c、夷吾 d、狐偃
26、秦穆公派大将攻打郑国,结果在半路上上了一个牛贩子的当,请问这位聪明的牛贩子是谁? (弦高)
a、孟明视 b、弦高 c、西乞术 d、白乙丙
29、“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这个成语说的是(楚庄王)。
a、秦穆公 b、楚庄王 c、宋襄公 d、晋文公
31、我国最早的杰出的军事着作是(诸葛亮兵法)。
a、《孙膑兵法》 b、《孙子兵法》 c、《诸葛亮兵法》 d、《吕氏春秋》
32、孔子在晚年整理的(论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结。
a、《诗经》 b、《尚书》 c、《春秋》 d、《论语》
33、“卧薪尝胆”的故事讲的是(越王勾践)。
a、吴王阖闾 b、越王勾践 c、吴王夫差 d、伍子胥
34、公元前472年,(越王)灭了吴国,成为江淮一带的霸主。
a、越王 b、楚国 c、齐国 d、晋国
36、鲁班是战国时期非常有名的工匠,他用了九套攻城的方法,但都被(范蠡)一一破解。
a、孔子 b、孙子 c、范蠡 d、墨子
39、“战国七雄”中,秦国实力最强,于是其他六国“合纵”的方法联合抵抗秦国,但最终还是被(张仪)拆散了。
a、孙膑 b、管仲 c、张仪 d、墨子
40、赵武灵王为了设法把国家改革一番,下达了(穿胡服)的命令。
a、下地种田 b、操练兵马 c、穿胡服,学胡人射击 d、攻打邻国
41、孟尝君让他的门客冯管驩到薛城收租,但他(烧毁债券),结果赢得了老百姓的尊重。
a、烧毁债券 b、分发银两 c、送给老百姓衣服 d、建造房屋
44、齐国的田单利用(火牛阵)打败了燕国的军队,夺回了失去的城池。
a、八卦阵 b、火牛阵 c、乱石阵 d、桃花阵
45、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因为受到小人迫害,被放逐湘南,最后跳(汨罗江)而死。
46、长江 b、黄河 c、汨罗江 d、珠江
47、屈原死后,留下了一些优秀的诗歌,其中最有名的是(《离骚》).
a、《论语》 b、《春秋》 c、《尚书》 d、《离骚》
48、蔺相如将和氏璧带到秦国,看出秦国没有诚意拿城换璧,于是蔺相如又将璧带回了赵国,这个故事叫(完璧归赵)。
a、完好无损 b、完璧归赵 c、一心一意 d、忠心报国
49、“负荆请罪”讲的是(蔺相和廉颇)之间的故事。
a、孙膑和庞统 b、孟尝君和管驩 c、范蠡和文种 d、蔺相如和廉颇
50、秦昭襄王拜( 范雎 )为客卿,并且按照他的计划进行进攻。
a、乐毅 b、管仲 c、张仪 d、范雎
51、范雎采用(近攻远交)的方法,打算帮助秦国统一中原。
a、近攻远交 b、声东击西 c、破釜成舟 d、釜底抽薪
52、赵孝成王派赵括和秦军交战,赵括谈论起兵法来头头是道,但不会临阵应变,结果四十万大军被他断送,这样的人叫做(纸上谈兵)。
a、远交近攻 b、声东击西 c、破釜成舟 d、纸上谈兵
53、赵国的平原君打算带二十名文武全才的人跟他一起去楚国,可挑来挑去只挑选了十九个,结果一个叫毛遂的门客自高奋勇推荐自己,这个成语叫作(毛遂自荐)。
a、不请自到 b、毛遂自荐 c、狂妄自大 d、自我推荐
54、( a )拿走了魏王的兵符,指挥八万精兵,去救邯郸,结果打败秦军。
a、孟尝君 b、平原君 c、信陵君 d、高原君
55、秦国的范雎采用( a ),使赵王换走了廉颇将军,换来了赵括。
a、反间计 b、连环计 c、苦肉计 d、美人计
56、战国时期有许多学派,纷纷着书立说,历史上把这种情况称作( b )。
a、百花齐放 b、百家争鸣 c、百鸟朝凤 d、百里挑一
58、燕国太子丹派( b )刺杀秦王,结果失败了。
a、樊于期 b、荆轲 c、王翦 d、李斯
59、秦国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灭掉了六国,建立了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d )。
a、夏王朝 b、商王朝 c、周王朝 d、秦王朝
60、绍兴“题扇桥”是来源于哪位诗人?( c )
a、李白 b、杜甫 c、王羲之 d、王之焕
三、 简答题。
1、唐太宗李世民在中国的历史上留下了不可抹灭的贡献,请你对他的功与过做个简要的分析。(对功与过至少说出各两点)
2、中国历史上只有一个女皇帝,一个凭借自己的实力登上皇帝宝座的女皇帝,她就是唐高宗的皇后武则天。你了解她吗?请你扣住一个方面,对她做个简要介绍
一、你能选出最有说服力的一项吗?(每小题3分,共30分)
1、西周的众多诸侯是通过什么产生的? (分封制)
A.奴隶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禅让制
2、猜一猜下列甲骨文是十二生肖中的哪一种? ()
A.牛 B.羊 C.兔 D.马
3、成为我国两千多年封建文化正统思想的是: (儒家思想)
A.道家思想 B.墨家思想 C.儒家思想 D、法家思想
4、秦统一后,全国统一使用的规范文字是: (小篆 )
A.甲骨文 B.金文 C.小篆 D.隶书
5、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B ( )
①佛教在西汉初年传入我国 ②《史记》是我国第一部史书 ③道教在东汉时期兴起于民间 ④秦始皇陵兵马俑是秦汉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
A.②③④ B.③④ C.②④ D.①③④
印度佛教传入中国的大致年代,应该是在西汉末年和东汉初年之间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6、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 ( B )
A.《汉书》 B.《史记》 C.《春秋》 D.《诗经》
7、西汉的大一统出现于那个皇帝时期? ( D )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
8、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开始于: ( 公元前60年)
A.公元前138年 B.公元前127年 C.公元前119年 D .公元前60年
9、秦国蜀守李冰修筑的都江堰是着名的 ( D ) A.防洪工程 B、灌溉工程 C、水运工程 D、灌溉防洪工程
10、西汉时用于播种的劳动工具是 ( B )
A、水排 B、耧车 C、翻车 D、筒车
二、朝代接龙(将下列朝代按先后顺序排列)(共16分)
春秋 西周 夏 战国 商 西汉 三国 秦 三、成语连线(20分)
成语是我国语言文化的精华。很多成语都与历史典故相关。亲爱的同学你能找出下面的成语的历史典故吗?你一定能行!
退避三舍 原古人类进行农业生产的情况
纸上谈兵 牧野之战
阵前倒戈 指挥长平之战的赵括
刀耕火种 越王勾践磨砺自己的方法
卧薪尝胆 晋楚争霸时候城濮之战所用到的策略
三顾茅庐 淝水之战
霸王别姬 三国故事长平之战 班超出使西域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战国时期秦国与赵国间的战争
草木皆兵 楚汉战争
四、历史诊所(共34分)
第1题(22分)
皮皮:我非常想知道远古人类的情况,你能告诉我一些北京人的事情吗?
咪咪:当然可以了!北京人可以人工取火,他们用磨得光光的石锅做饭。
皮皮:噢 !你还能告诉我,我国原始聚落的情况吗?比如半坡聚落?
咪咪:那就更没有问题了!他们呀,日常生活使用陶器,陶器可好看了,底色是红的, 上面绘有人、动物等图案,叫什么来着?对了,叫……叫黑陶。他们住的房屋呀,是干栏式的!
皮皮:那春秋战国时期的耕作方式是千耦其耘还是个体农耕?
咪咪:我知道!是千耦其耘呗。
皮皮:唉,殷墟出土的司母戊鼎是哪个朝代青铜器的代表作?
咪咪:是夏朝吧?
聪明的同学,你认为咪咪的回答怎么样?你能诊断出其中不符合历史事实的地方吗?请写出出错的地方并简单说明理由。对咪咪这样的学习态度,你有什么体会?
③ 古代历史文化的发展与地理的关系(葡萄牙发现亚洲)
……亚洲不是葡萄牙人发现的,自古以来亚洲就和欧洲非洲有着紧密的联系,如果楼主说的是美洲还可以讨论一下。
我想楼主是想问“关于地理和文明的关系”,其实比较一下汉人和古中国北方的匈奴、蒙古就可以发现,文明诞生的条件在于地理环境能够不断给予一个文明“恰当的挑战”。比如蒙古,这个文明诞生的环境过于恶劣,以至于蒙古除了作战(直接目的是抢劫),放牧之外没有足够的生产力来发展自身文明,又比如东南亚群岛,这些文明诞生于物产过于丰富的地方,在一个小岛上自给自足完全有可能,而且海洋天然隔绝了大部分外来竞争者。比之黄河流域,汉人文明起源于黄河流域,土地条件不错却称不上十分肥沃,四周还有许多外族部落与汉人竞争,到最后汉人幸运的胜出,成为了中原最强大的文明,而且在这之后还必须应对北方草原民族的不断侵袭,自身内部国家机器的不断适应社会环境,这几种挑战反而使得中原文明强大起来。
这一现象在西方的古罗马帝国身上也得到体现,罗马不算什么条件优越的地方,北方有高卢,南方迦太基,东边是希腊城邦各国(尤其是亚历山大的母国马其顿最强),亚平宁半岛内部还有很多不属于罗马的城邦,最后罗马硬是在这种不断给予恰当挑战种打败各个对手(说实话,上面三个罗马邻国每一个都差点让罗马亡国),取代希腊成为古代西方文明最辉煌的帝国。
说道文明的灭亡与中断,可以看看中国的清朝,那时候汉人本来就是东亚最先进的民族,因为内外双重压力被满人统治,但是满人并没有再融合之后爆发出新鲜的活力,归根结蒂是满人与蒙古一样,由于生存条件的挑战过于恶劣,没有发展出自己的文化,几乎把汉文化全盘接受,而由于异族统治的特殊性,制约了汉民族自身的反省与发展(明末时期,王守仁的心学已经十分流行,如果社会风气进一步开化,有可能走上资本自立的道路,满人入主中原可以说是历史开的一个玩笑,但别埋怨满人,那是“天数”是自然规律的一部分)。而且东亚地区由于海洋,沙漠与西方隔绝,并没有接受外来文明的挑战,文明的发展便渐渐停滞衰落。知道鸦片战争之后才爆发出应有的活力,那时已经落后西欧几百年。
对比西方,西亚的土耳其帝国也是在与波斯帝国,与十字军的对抗中达到极盛时期,在攻占了君士坦丁堡之后就衰落下来。同样是由于海洋和群山的隔绝,土耳其在强大了几百年后被各个列强欺负,和中国一样被成为“西亚病夫”,真是一对难兄难弟。不过土耳其的地理环境可不如中国的潜力那么大,民族成分也过于复杂(中国九成左右是汉人,伊斯兰内部逊尼派什叶派今天还斗得你死我活)至今也没有走到列强的行列之中。
至于楼主说的葡萄牙,那只是昙花一现的强国,和苏美尔人,迦太基人一样,他们的发展初始条件太优越(个人认为苏美尔人是外族灭掉,而不是自然毁灭),没有发展出积极的文明,一遇到更为强势的文明就歇菜了。
④ 历史上哪些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有
1, 黄河中下游一带是是中国历史上百姓生存和繁衍的最适宜地区,在中国占主导地位的传统文化,无论是 物质的,还是精神的,都是建立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上的,它们形成于农业区,也随着农业区的扩大而传 播。农业文明对中国文化的延续性起了很大的作用。2, 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多样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地理障碍对人类活动、特别是交通运输的影响。不同的 地理环境与物质条件,形成了不同人群的不同生活方式与思想观念,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外来文化影响。3, 地理障碍对文化的传播有很大的影响,也使中国的不同地区所受的外来文化影响和影响程度各不相同。4, 地理环境对开放与封闭的影响是相对的,首先,不存在绝对的开放或封闭的地理环境;其次在不同的生 产力条件下,影响的程度是不同的;再次自然地理环境也不是决定开放与否的唯一条件,海洋并不是开 放的唯一途径。5, 中国历史上确实长期缺乏开放的动力,但从某种意义上说,根本的原因并不是地理阻隔,而是中国的地理条件过于优越。
⑤ 历史和地理两门课有什么关联吗为什么
史地不分家,历史和地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背,上课认真听讲是最重要的,好好整理笔记,联系生活实际复习内容,比如你在看书时想到如何形成视觉[思路分析]地理环境空间广大,地理事物多种多样,地理关系错综复杂。学习地理尤其要注意学习方法,只有掌握好学习方法,才能化难为易,学得扎实而灵活。介绍一下方法,共参考,每个人学习习惯不同,还要注重自己的学习规律。[解题过程]1、学会使用课本教科书既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工具,又是培养自学能力的依据。目录提示着全书的要领和前后的联系,要经常翻阅,以便对全书内容心中有数。精读课文、常看深思,抓住要点,记下问题,要特别重视插图和表格,领会图表所说明的问题。2、学会使用地图地图是地理信息的载体,它能将我们不能亲眼见到的广大地理环境变得一目了然。地图又是学习地理的工具,通过分析地图,可以认识地理特征、原理、成因,找到利用改造的途径,要学会读、用各种地图,首先要记住最基本的地图。对于世界地理而言,首先要记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3、重视地理观察观察就是边思考边细看。看一看当地的地理环境的面貌,以及人们在当地是怎样活动的。通过报刊、电视节目、图片获得地理信息,锻炼我们的才智。4、善于地理想象观察只能得到局部直观,地图只能提供位置直观,想象才能使二者联系起来,使你获得地理环境的全面景观,进而向你展示地理的未来。5、要善于动脑经常向自己提出问题,地理问题的一般思路是:①学什么?如黄河及其水文特征。②在哪里?如黄河流经的省区和流域范围。③为什么?如黄河的水文特征是怎样形成的。④有何利弊?如怎样评价黄河对我国北部地区提供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⑤怎样协调好人地关系?如怎样使人类与黄河的关系协调起来,应当怎样合理利用改造它。6、要勤于动手经常用手写,动笔画,动手制作学具,这不仅使你心灵,还能使你手巧。方法对头,事半功倍,你将越学越爱学。[解题过程]1、学会使用课本教科书既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工具,又是培养自学能力的依据。目录提示着全书的要领和前后的联系,要经常翻阅,以便对全书内容心中有数。精读课文、常看深思,抓住要点,记下问题,要特别重视插图和表格,领会图表所说明的问题。2、学会使用地图地图是地理信息的载体,它能将我们不能亲眼见到的广大地理环境变得一目了然。地图又是学习地理的工具,通过分析地图,可以认识地理特征、原理、成因,找到利用改造的途径,要学会读、用各种地图,首先要记住最基本的地图。对于世界地理而言,首先要记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3、重视地理观察观察就是边思考边细看。看一看当地的地理环境的面貌,以及人们在当地是怎样活动的。通过报刊、电视节目、图片获得地理信息,锻炼我们的才智。4、善于地理想象观察只能得到局部直观,地图只能提供位置直观,想象才能使二者联系起来,使你获得地理环境的全面景观,进而向你展示地理的未来。5、要善于动脑经常向自己提出问题,地理问题的一般思路是:①学什么?如黄河及其水文特征。②在哪里?如黄河流经的省区和流域范围。③为什么?如黄河的水文特征是怎样形成的。④有何利弊?如怎样评价黄河对我国北部地区提供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⑤怎样协调好人地关系?如怎样使人类与黄河的关系协调起来,应当怎样合理利用改造它。6、要勤于动手经常用手写,动笔画,动手制作学具,这不仅使你心灵,还能使你手巧。方法对头,事半功倍,你将越学越爱学。
人文地理学(Human Geography)
发展简史
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历经知识的积累、学科的形成和理论的演变、学科的分化以及理论和方法上的革新等过程。按其发展顺序,可分为古代、近代、现代3个阶段。
古代阶段
这是地理知识积累的时期,以片断记述为主,出现了各种关于人地关系的论述。在中国地理古籍和其他古籍中,载有许多关于人地关系的论述,其中既有《礼记·王制》篇中人文地理学
“广谷大川异制,民生其间者异俗”的带有地理环境决定论的思想,又有《孟子·公孙丑下》中主张“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人定胜天的思想,还有东汉时期王充的《论衡·明雩》篇中“夫人不能以行感天,天亦不能随行而应人”的主张人、地各有规律,反对人地关系绝对化的思想。从公元前5~前3世纪成书的《尚书·禹贡》开始,在许多地理古籍中还记述了大量的人文地理现象,明末清初顾炎武的《天下郡国利病书》和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则讨论了人地关系的若干问题。但是在中国古代未产生系统的人文地理着作来表述人地关系思想。在西方,地理学一直是把地球作为人类的家乡来研究,古希腊、罗马学者如希罗多德、斯特拉波等,都在其着作中对各地的人文地理现象作过论述。中世纪的西欧形成人文地理
一些相互隔离、闭关自守的政教合一的君主制国家,经济、文化处于衰落状态,人文地理学的发展相应处于停滞状态。与此同时,阿拉伯国家的地理学获得较大发展,伊德里西等学者在着作中记述了不少人文地理现象。
地理大发现开始后
欧洲各国陆续出版了各种地理着作,其中有不少篇幅是关于世界各地人文地理的描述,大多偏重于种族、聚落等方面的研究,对于人文地理学的发展起到巨大促进作用。
编辑本段近代阶段
综述
19世纪初至20世纪50年代,地理学进入出现不同人文地理学相关书籍
学派、学说纷出、各种学科建立并形成体系的时期。19世纪里,地理学开始形成自然和人文两大分支,近代科学地理学的奠基人 A.von洪堡和C.李特尔分别为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创立了早期理论。从此,人文地理学出现一系列理论,各分支学科陆续建立并形成了体系。
理论的形成和演变。
李特尔用经验法和比较法,研究世界各地区各种地理现象的因果关系。在他的《地理学——地理对人类素质和历史的关系》(1822~1859,第2版)一书中,探讨了自然现象与人文现象的相互关系,把自然作为人文的基本原因,强调自然界对人类历史的影响。在他去世后,人地关系理论在各国有不同的发展。 德国地理学家F.拉采尔在 1882年和 1891年出版的《人类地理学》一书中,论述了人类作为环境的产物,其活动、发展和分布受到环境的严格限制。以后他的学生美国地理学者E.C.森普尔和E.亨廷顿等人更加强调地理环境对人类文明的决定性作用,他们的观点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形成系统的环境决定论。 几乎与此同时,法国的地理学家P.维达尔-白兰士不同意环境决定论的观点,提出另一派人地关系论的观点,后人称之为可能论或或然论。他认为地理学的特殊任务是阐述自然条件与人文条件在空间上的相互关系。自然环境提供一定范围的可能性,而人类在创造居住地时,按照自己的需要、愿望和能力来利用这种可能性。他的这一观点在其学生J.白吕纳1910年发表的《人地学原理》(曾译《人文地理学》)一书中得到进一步发挥,白吕纳认为自然是固定的,人文是无定的,两者之间的关系常随时代而变化。维达尔-白兰士和白吕纳等人的观点对法国地理学影响很深,从而形成法国学派。 英国利物浦大学的P.M.罗士培教授受法国学派的影响,1930年创用了“调节”一词,创立“适应论”。他认为调节包含两重含义,即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限制,以及人类社会对环境的利用和利用的可能性。罗士培认为人文地理学研究人-地之间双向的相互关系,主要探讨人类社会活动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美国地理学家 H. H.巴罗斯1923年发表“人类生态学”一文,则提出生态调节论。他主张人文地理学是研究人类的生态的观点,在人地关系中人是中心论题,其他现象只是当它们涉及人及其对它们的反应时,才有必要说明。他还认为历史学研究人类在时间上的关系,地理学则侧重于分析人类在空间上的关系。
20世纪初
德国学者O.施吕特尔提出文化景观的概念,认为探讨原始景观转变为文化景观的过程是地理学的主要任务。以后美国地理学家C.O.索尔又提出,人人文地理学相关书籍
类按其文化的标准,对天然环境的自然现象和生物现象施加影响,将它们改变为文化景观。与此同时,另一美国学者D.S.惠特尔西提出“相继占用”学说,认为地理学不应研究人类对环境的适应,而是研究人类社会在一地占用的历史过程。他们都强调文化在人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中的作用,形成有关人地关系的文化景观论,实际上也是一种“文化决定论”。它强调一个地区居民在其态度、目标或技术上如有任何重大改变,则需要重新估价自然资源基础对于他们的意义。 在人文地理学发展过程中起过一定作用的还有地理学上的“二元论”。同洪堡主张地理学应在复杂性中理解统一性一样,李特尔认为统一性正是地理学的特点。但是,德国的O.佩舍尔等人却反对李特尔的人文方向,认为地理学只能是对地球表面形态的研究,人类活动则不在其研究范畴之内。从而产生了地理学的二元论。佩舍尔主张的二元论在西欧实际支持者人数并不多。 苏联地理学界从20世纪30年代起,批判了人文地理学,突出发展经济地理学,实际上以经济地理学代替了人文地理学。同时,苏联把自然地理学和经济地理学当做互不相关的两门科学,理由是统治物质世界的规律和统治人类经济活动的规律是完全不同的,认为这两门学科无论在逻辑上还是在实际上都不能合成为一门学科,经济地理学是纯粹的经济学科,应当彻底摒弃地理观点。直到1960年,..阿努钦'" class=link>..阿努钦批判了30年代以来苏联地理学界分裂自然地理和经济地理的二元论,主张区域研究应谋求自然地理和经济地理之间的联系和平衡,得到许多学者如..绍什金和..马尔科夫等人的热烈支持,开始在苏联逐步强调地理学的统一性(见苏联地理学史)。
学科体系的形成。
随着人文地理学的理论发展,研究内容和范围也不断扩大,同自然地理学一样开始分化,陆续出现了一些分支学科,并形成人文地理学的学科体系。人种地理学、人口地理学、聚落地理学、文化地理学、政治地理学、商业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工业地理学、农业地理学、交通运输地理学等,都是在此阶段形成并发展的。 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欧洲各大学地理课有许多是由历史学者讲授的,许多学者强调地理学研究,特别是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与历史学关系十分密切,而且历史地理学的研究也长期囿于历史人文地理的内容。因此,历史地理学曾是人文地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英国的学者H.C.达比等自20世纪30年代以后,开始研究历史自然地理,使历史地理学不仅研究历史时期人文地理现象的变化,也研究历史时期自然地理现象的变迁,从而成为地理学的一门独立分支。
编辑本段现代阶段
综述
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人文地理学在理论、方法以及研究内容等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
人地关系理论的新发展。
由过去的环境决定论、可能论以及适应论转变为和谐论。这是由于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人口膨胀、工业增长、城市化过程加速,世界不少地区出现生态平衡破坏、环境污染、资源匮乏以及社会问题严重的现象,过去的人地关系理论已无法反映现实和指导人类的合理行动了。在生态学和人文地理学
环境科学发展的影响下,人文地理学者主张以和谐论分析人与环境的关系。70年代以来,分析并和谐人与环境的关系已成为人文地理学的新课题。1980年 8月底在东京召开的第24届国际地理大会上,大会主席英国伦敦大学教授M.J.怀斯在开幕词中指出:“在今天世界人口日增,环境变化急剧,资源匮乏和自然灾害频繁的处境中,如何去和谐自然环境和人类文化生活的关系,已成为国际地理学界所面临的主要研究任务。”
观察和分析方法的革新。
1955年,美国华盛顿大学地理系教授W.L.加里森开设研究班,用数学统计方法培养了一批地理学者。其中的英国学者R.J.乔利和P.哈格特在1960年以后把数量方法引进剑桥大学和布里斯托大学地理系,使得这种革新很快在各国地理学者中传播开来,对地理现象分布差异的表述开始从定性向定量阶段发展。航空测量技术和卫星遥感技术的应用,使地理学在资料收集和制图工作上有很大改进,对人文地理学的发展也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使地理学者能够处理多种变量的复杂计算,对一些空间规律的研究采用新的统计方法和技术手段,进行精确的度量,并用数字形式表达人地关系,说明区域差异及其变化。
系统论的引进和模型的运用。
50年代系统论创立以后,迅速成为各学科的基本方法论。美国地理学家E.A.阿克曼于1965年提出地理学者应当探索许多各自不同但又相互依赖的变量的一种系统的概念,从时-空角度人文地理
处理人与环境的系统。60年代开始,不少学者已在研究生态系统、政治系统、经济系统、社会系统以及地域系统方面作出贡献。定量计算和系统论思想的引进,使地理学开始采用模型来表述所研究的地理现象。瑞典地理学家T.哈格斯特朗用归纳模型说明新事物浪潮特征,用随机模型来预测新事物扩散概率,引起广泛注意。英国学者乔利和哈格特合着的《地理学的模型》(1967)和D.W.哈维《地理学的解释》(1969),对地理学采用模型探讨实际问题起到很大促进作用。
行为地理、旅游地理学等学科和领域的出现
以及社会文化地理学、城市地理学地位的提高。60年代行为科学兴起后,出现了行为地理的研究。70年代,行为研究在地理学中十分盛行,通过研究不同人类社会集团、阶层、阶级对不同环境的反应和行为决策这一过程,使地理学为解决实际问题的决策可发挥更大的作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旅游收入对于国民经济收入的重要性日益提高,使得旅游地理学发展很快,成为人文地理学的一个新分支。人类以各种不同的社会集团的形式存在,各集团的不同文化既是社会环境的组成部分,又是人们行为制约的因素。因此,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研究空间中的社会现象和文化差异的社会文化地理学重要性日益提高。同时,许多国家重建城市的需要,新的城市迅速增加、城市规模日益扩大的趋势,促使城市化进程加快,带来居住、就业、交通、环境等一系列城市问题,使城市地理学在人文地理学中逐渐居于重要的地位。
研究目的结合实际的关联运动。
传统的人文地理学以小区域研究、经济区划和文化景观类型为其主要论题,现在则转向分析解决现实社会问题为主,涉及国土整治、环境保护、贫穷和饥饿、种族歧视、资源合理利用以及改善人民生活等问题。人文地理学论题的这种方向性转变,即所谓关联运动。传统的人文地理学研究是将复杂现象的组合分裂开来,以便分别研究整个复杂环境中的各个成分,从而导致学科分化阶段。20世纪中期以来,人文地理学开始面向社会问题,从而在研究中打破各分支学科人为界线,出现新的人文地理
综合。 此外,70年代以来还出现了两种人文地理学主张:一为人本主义地理学派,认为数量运动的机械模型压抑了研究者和研究对象的主观性,提出以人为中心的地理学,致力于观察具有特殊空间概念的社会结构,研究它们和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理解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一为激进地理学派,由于60年代后美国经济衰退,阶级、民族矛盾突出,一部分地理学者认为首先应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抨击,并为革命性的变化提出建议。他们创办了刊物《对立面》,宣传自己的观点和研究成果。此外,部分学者提出要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论武装地理学,提出新的综合论方向,反对学科分裂和专业化倾向。
编辑本段主要分支学科
人文地理学经过长期发展已形成一个较完整的学科体系。一般可以分为综合理论部分、通论部分(部门人文地理学)和专论部分(区域人文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综合理论部分主要指对人地关系理论的研究。人文地理学通论部分可分为经济、政治、社会文化3个大的方面,也有一些学者将其分为社会文化和经济两个主要方面。人文地理学专论部分则包括对各种地区人文要素的区域地理研究。
⑦ 历史与地理环境有何关系
有非常大的关系,地理位置几乎决定了这个min族的成败,性格。习惯以及文明的走向以及他们的发展趋势。
举个例子。
以平原为中心的国家,zhong国,俄罗斯,都走向了土地面积大,并且中央ji权高度集中的方向。伊拉克也是类似的样子。
以高原为中心的国家,西班牙,印度。都走向了强地方弱中央的状态。
从经济实力和农业来看,平原为中心同纬度地区国家耕地为长方形重犁多牛翻种,而山地国家多为方田,梯田用人推百步犁更重。前者在工业革命后就形成机械化大规模生产了,后者还是需要精耕细作。高原地区则无法大规模更重而为畜牧业发展。
从粮食产量上平原国家农产量在气候环境相同的情况下自古就比山地和高原国家产量大。在工业化以后这个比例会更明显。粮食产量多少决定了当地人口的多少和有多少士兵能去打仗。这也决定了国土面积大小。同时人口粮食也决定了税赋,钱粮,国家政策,其他文明的冲击以及抗力自然灾害的能力。
所以地理和历史是想通的
⑧ 地理环境对于历史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中国得天独厚的地理特点,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一统。
中华民族从夏商周到秦汉魏晋南北朝,再到唐宋元明清。一共20个朝代,五千多年的历史。据历史学家统计,中国大一统的时间远远长于分裂的时间。这正与中国所处的地理环境和地理位置有着密切的关系。
山脉河流起到屏障作用
文化:地理上的特点,形成了一个保护圈,中华民族一直在这个圈子里繁衍生息,所以也形成了不同于世界各族的文化基础。也就是说,中国这几千年的人口基础和文化基础,也起到了一层保护膜,一个少数民族真正的统治了中原地区,如果两者的文化格格不入,那么少数民族的统治也必定会被颠覆,像元朝,没有很好的解决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的关系,所以,起义不断,只维持了97年的统治,便被完全颠覆了。
这就是中国独特的地理环境带给我们的历史变化。长期的大一统,造就了非凡的民族文化,这非凡的民族文化使中华民族一直高高耸立在世界民族之林,并生生不息,熠熠生辉!
⑨ 历史和地理的关系
历史是在一定的地理位置发生的
所以你学历史的时侯可能遇到很多的地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