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亚洲象有什么特征
亚洲象是亚洲现存的最大陆生动物,长达1米多的象牙,是雄象上颌突出口外的门齿,也是强有力的防卫武器。象的眼小耳大,耳朵向后可遮盖颈部两侧。四肢粗大强壮,前肢5趾,后肢4趾。尾短而细,皮厚多褶皱,全身被稀疏短毛。头顶为最高点,体长5~6米,身高2.1~3.6米,体重达3~5吨。
1、体型
亚洲象是亚洲哺乳动物中体积最大的,亚洲象全身深灰色或棕色,体表散生有毛发。成年雄性亚洲象,身长为5~7米,肩高约⒉4~⒊1米,尾长为⒈2~⒈5米,重约⒉7~5吨,雌象体形稍小。象的耳朵很大,有丰富的血管以便散热,顶端有毛刷。同非洲象相比,亚洲象体形较小,耳朵较小,前额较平。
通体为灰棕色,前额左右有两大块隆起,称为“智慧瘤”,其最高点位于头顶,但它的脑却很小。头盖骨很厚,虽然骨骼内充满了气孔,可以减轻重量,但颈部的负担仍然很重。背部向上弓起。四肢粗壮,几乎垂直于地面,像四根柱子,前肢5指,后肢4趾。
2、鼻子
亚洲象的鼻子是现存动物中最长的,实际上是鼻子和上唇的延长体,表面光滑,一直下垂到地面。由四万多条肌纤维组成,里面有丰富的神经联系,不仅嗅觉灵敏,而且是取食、吸水的工具和自卫的有力武器。鼻子的顶端有一个像手指一样的突起,这个突起不大,但上面集中了丰富的神经细胞,感觉异常灵敏,使得象鼻十分灵活,能随意转动和弯曲,具有人手一样的功能。
3、象牙
雌性亚洲象没有象牙,只有雄性亚洲象长有象牙,上门齿突出于口外,略向上翘,最大的象牙长达⒈5~⒈8米。口中一般每侧有三个前磨牙和三个后磨牙,食用高纤维的食品,树叶、草类等,磨牙并不是同时长出,现存的磨牙磨损后,新的磨牙才长出来,所以如果最后一颗(第六颗)磨牙大约在60岁以后磨损后,老象可能死于营养不良,如果继续饲喂磨碎的食品,它有可能继续活下去。
4、耳朵
亚洲象的耳朵也很大,宽度近1米,有利于收集音波,所以听觉非常敏锐,彼此之间常用次声波进行联络。由于耳部的褶皱很多,大大增加了散热面,所以更像是两把调节体温的大蒲扇,在炎热的夏季,它就是靠不停地扇动两只大耳朵,使耳部的血液加速流动,达到散热降温的目地,还能驱赶热带丛林中的蚊蝇和寄生虫。
亚洲象的习性
亚洲象喜群居生活,每群数头或数十头不等,由一头成年雌象作为群体的首领带着活动,没有固定的住所,活动范围很广。
象由于毛少,容易生皮肤病,所以需要经常洗澡或做泥浴,象皮厚,有皱折,有的皱折纹路深达十几厘米,皮肤浅灰色,由于洗泥浴有时看起来好像是泥土的红棕色,褐色眼睛长眼毛,有一种罕见的白化象,白象眼睛一般是蓝色。象在正常时每天要走3到6千米去觅食,但迅速奔跑起来也能达到每小时36千米的速度。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亚洲象
⑵ 中国亚洲象罕见向北迁徙,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从去年12月到今年5月,长期在云南西双版纳生活的“断鼻家族”的亚洲象群,罕见不断向北方迁徙,经过了从未到达的墨江县、元江县、石屏县等地。亚洲象群一直往北方迁徙是反常的,相关专家表示出现这种现象的具体原因尚未完全清楚,但很有可能是象王地理经验不足,出现了迷路的情况,就带着象群走了错误方向。
可能是象王迷路了常年研究亚洲象活动的专家表示,目前象群处在一种无规律游走状态,一路向北让人感到不可思议,可能是一路森林中食物供应不足,使它们的表现不同寻常;也很有可能是带领象群的象王地理经验不足,在迷路的情况下带着象群走了错误的路线,中途就有三头成年大象往南折返回去了,并且回去后找到了别的象群;还有一种可能性是近些年保护力度加大,大象知道人类不会伤害它了,所以就往更远的地方迁徙,随着种群扩大也扩大了活动范围。
⑶ 亚洲象的特征是什么
亚洲象是亚洲大陆现存最大的动物,一般身高约3.2米,重可超5吨。尽管历史上亚洲象的分布地较广,现在大象活动的范围只是以前的一小部分,主要生活在孟加拉、不丹、文莱、柬埔寨、中国、印度、老挝、马来西亚、缅甸、尼泊尔、斯里兰卡、泰国和越南的森林和附近平原及灌木地带。
亚洲象和非洲象不同,它们大部分都栖息在林地。东南亚也是家养大象的故乡,大象为了工作而接受训练。
亚洲象分布在热带地区。常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沟谷、河边、竹林和阔叶林中游荡。每群数头或数十头不等,由一头成年雌象作为群体的首领带领,没有固定的住所,活动范围很广。主要以竹笋、野芭蕉和棕叶芦等为食。大象对破坏其生存环境、伤害其同类或冒犯其尊严的挑衅者有自卫、报复行为。孕期大约为600~640天,每胎产1仔,8~12岁才能达到性成熟。平均寿命为50~70岁。
野生亚洲象现在已经很少,在东南亚一些国家驯养的家象中,役象很多。我国亚洲象尽分布于缅甸、老挝相邻的地区,数量十分稀少,屡遭捕杀,破坏十分严重。在其分布国家建立了自然保护区,对随意捕杀野象的偷猎者,国家按法律予以严厉制裁。
亚洲象全身深灰色或棕色,体表散生有毛发。成年雄性亚洲象肩高约2.4~3.1米,重约2.7~5吨,雌象体形稍小。同非洲象相比,亚洲象体形较小,耳朵较小,前额较平。
亚洲象的象鼻是鼻子的延伸,顶端有一手指状突出物非常敏感而灵巧。大象使用象鼻呼吸、闻味、喝水(吸水后放入口中)以及携握物品。只有雄性亚洲象长有象牙。
在早、晚及夜间,亚洲象会外出觅食,它们主要食用草、树叶、嫩芽和树皮。它们会在炎热的白天休息。如果可以找到,亚洲象也会吃农作物如香蕉和甘蔗。亚洲象生活中水是必不可少的,会长途跋涉去寻找水源。一般来说,大象每天要用16个小时来进食,每天喝30~50加仑的水。
而草原象主要依靠大草原的水源和植被生存。大象吃掉的80%的食物都会作为肥料回到土地,这就突出了大象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象群由“女家长”年长雌象带领,包括母象及其姐妹和未成年雄象。象群一般由20到30只象构成,但不会超过100只。雄象性成熟后会离开象群自己独处。雄象在10到17岁时达到性成熟,而雌象在9到12岁之间。
母象怀孕期大约为22个月(哺乳动物中最长的),小象一直由母乳喂养直至3~4年后另一只小象出生。刚出生的小象一般重100公斤,出生后由母象和象群中其他成员一同照顾。亚洲象在野外最多可以活60年。亚洲象智商很高,(一般)容易驯化,人类一直以来都用其驮负重物,在马戏团表演,甚至用于战争。
野外亚洲象种群数量从19世纪早期至今已经下降了97%,而且一直呈下降趋势。现在野外亚洲象数量大约为28,000~42,000头。
亚洲象从1997年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濒危物种,被CITES列入附录1。
人类对土地的侵占导致亚洲象栖息地的丧失成为亚洲象生存的最大威胁。农民会认为它为有害动物而捕杀亚洲象。盗猎以获取象牙也是威胁之一,但因为亚洲象只有雄性才长象牙,故不似非洲象所受盗猎威胁那么严重。但是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传统对圈养亚洲象的利用如伐木等越来越少,圈养亚洲象也无了用武之地,许多原大象的饲养者不得不带着大象在街头乞讨为生。还有一些亚洲象因为事故、受伤或虐待而死,或无法获得充分的照顾。
在中国,亚洲象被列为一级保护动物,禁止任何对大象的追猎和捕杀,规定杀害亚洲象的人将被判刑。
作为《国际野生物贸易公约》成员国,中国从1989年开始禁止象牙交易。但是国内的象牙交易还是不断增长,因为国内还是在加工和交易《国际野生物贸易公约》生效前所进口的库存象牙,同时也促成了非法的象牙交易。中国政府最近查获了大批象牙,表明了取缔非法象牙交易的决心。
⑷ 亚洲象有什么特性
亚洲象又名印度象、大象、野象。体长5~6米,体重达4000~6000千克。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根长约2米的肉质长鼻,鼻端有1个肉突。雄象象牙长达1米多,那是它强有力的防卫武器。眼小耳大,耳朵向后可遮盖颈部两侧。四肢粗大强壮。尾短而细。皮厚多皱褶,全身披着稀疏的短毛。
亚洲象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它们栖息于热带地区。常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沟谷、河边、竹林、阔叶混交林中游荡。好群居,喜游泳,没有固定的住所,活动范围很广。
⑸ 非洲象与亚洲象的区别是什么
亚洲象和非洲象是仅有的现存的种类
亚洲象和非洲象最基本的区别,就是非洲象无论是雌性还是雄性都有象牙,而亚洲象只有雄性拥有象牙。.
另一区别就是耳朵的形状和大小,非洲象的耳朵是亚洲象的两倍。当大象生气或受惊时,耳朵就向前展开以表达情绪。在炎热的天气,大象就会不停的扇动耳朵来降温。
不同的原因:亚洲象和非洲象生活在不同地方的地理隔离而形态不同的亚种{亚种是形态不同的同种物种}
参考资料http://tech.sina.com.cn/other/2004-08-31/1512415809.shtml
http://..com/question/32102595.html?si=1
⑹ 亚洲象什么
亚洲象是亚洲大陆现存最大的动物,一般身高约3.2米,重可超5吨。现分布于北纬24.6度以南的我国云南西双版纳的勐腊县及南亚、东南亚部分地区。亚洲象是列入《国际濒危物种贸易公约》濒危物种之一的动物,也是我国一级野生保护动物,我国境内现仅存300余头。
⑺ 亚洲象和非洲象的区别
1、鼻子不同
亚洲象的鼻子是现存动物中最长的,实际上是鼻子和上唇的延长体,表面光滑,一直下垂到地面。由四万多条肌纤维组成,里面有丰富的神经联系,不仅嗅觉灵敏,而且是取食、吸水的工具和自卫的有力武器。
鼻子的顶端有一个像手指一样的突起,这个突起不大,但上面集中了丰富的神经细胞,感觉异常灵敏,使得象鼻十分灵活,能随意转动和弯曲,具有人手一样的功能。
非洲象长长的鼻子不仅可用来闻味、呼吸、吹号、喝水,还能用来抓东西,尤其是美餐。单单象鼻就有大约10万块肌肉。非洲象长鼻末端有2个指状突起,非常敏感和灵巧,可以用来抓小东西,亚洲象仅有一个。雄性和雌性非洲象都有长牙,去寻找食物和水,将树皮从树干上撕下来。
2、栖息环境不同
亚洲象栖于亚洲南部热带雨林、季雨林及林间的沟谷、山坡、稀树草原、竹林及宽阔地带。常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沟谷、河边、竹林、阔叶混交林中游荡。喜群居,每群数头、数十头不等,在林中游走后常形成明显的象路。
非洲象产于非洲,它们可以生活于从海平面到海拔5000米的多种自然环境中,包括森林、开阔草原、草地、刺丛以及半干旱的丛林。
3、分布范围不同
亚洲象主要分布范围为东南亚和南亚这些热带地区的印度、尼泊尔、斯里兰卡、缅甸、泰国、越南、印尼和马来西亚等13国家,大约4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古代从西亚的两河流域,往东延伸到中国的黄河流域,都曾经有它们活跃的踪影。
非洲象原产地:安哥拉、贝宁、博茨瓦纳、布基纳法索、喀麦隆、中非共和国、乍得、刚果、刚果民主共和国、科特迪瓦、赤道几内亚、厄立特里亚、埃塞俄比亚、加蓬、加纳。
⑻ 亚洲象最适宜生存的地理环境条件
下周相比较适合生长的和生活的地方,会有什么样的特别气候,一般来说主要在啊这带气候,这里有大量的植物,所以说羊肉巷的生活是非常苛刻的。
⑼ 亚洲象和非洲象有什么区别
1、身高体重不同
亚洲象身长5-7米,肩高2.4-3.1米,尾长1.2-1.5米,体重2.7-5吨;非洲象体长6-7.5米,肩高2.3-4米,尾长1-1.3米,体重2-7.3吨。
2、分布地区不同
亚洲象主要分布范围为东南亚和南亚这些热带地区的印度、尼泊尔、斯里兰卡、缅甸、泰国、越南、印尼和马来西亚等;非洲象主要分布在非洲地区。
3、怀孕期不同
亚洲象的怀孕期为18-22个月,5-6年繁殖一次;非洲象的怀孕期为21-23个月,略长于亚洲象,约4年繁殖一次。
⑽ 研究称亚洲象越往北迁,其生境适宜性越低,什么样的环境适合它们生存
如果说到亚洲最大的生物那么大家首先都会想到的是亚洲象。那么亚洲象的生活习惯是什么样的呢?他们又适合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之中呢?起来小编就带着大家一起了解一下亚洲象。
在短短的一百年之中。有许多的生物开始在这片土地上慢慢消失。起初人们都不以为然到现在的重视。这一段路我们走了许久。
冰川融化让北极熊赖以生存的家园岌岌可危同时海平面升高也是对人类的警示。同学们就让我们开始对于自己的行为而感觉到羞愧。让我们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为大自然的保护献出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