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现代旅游地理集中性的的危害
首先要明白什么是旅游地理集中性。国际旅游文献称:对于现代旅游活动的开展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均匀性这一特点,为地理集中性。
所以:1。现代旅游者不是较平均地分布在地球表面各个地区,他们往往集中到某些地区或国家去旅游,甚至集中到某些景点参观游览或从事其他旅游活动。势必会造成局部地区的各种压力,例如交通,社会治安。
2.与此同时旅游地理的集中性会对某地区的旅游资源造成一定的影响和破坏。毕竟来的人多了破坏也就来了...
3.虽然旅游地理的集中性会对集中地区带来大量的短期收入,但由于旅游人数短时间过多,对长期发展不利。想想谁会认准一个地方去。
望采纳
⑵ 地理集中指数是什么
集中化指数是一个描述地理要素分布集中化程度的指数
⑶ 我国在发展入境旅游方面应如何更好的拓展北美洲市场
前期:
一:做北美洲入境旅游客源的区际分析 。
二:做北美洲入境旅游客源的国别分析。
三:做北美洲入境旅游市场的年龄结构分析。
四:做北美洲入境旅游市场的出游动机分析。
五:做北美洲入境旅游市场的消费结构分析。
后期:
一:积极开拓北美洲客源市场,加大宣传推广力度。
二:做好北美洲入境市场细分开展差异化营销。
三:调整旅游供给,促进消费结构健康发展。
四:加强政策引导,创造和谐的旅游大环境。
⑷ 什么是旅游指数什么是出行指数
旅游指数是气象部门根据天气的变化情况,结合气温、风速和具体的天气现象,从天气的角度出发给市民提供的出游建议。
一般天气晴好,温度适宜的情况下最适宜出游;而酷热或严寒的天气条件下,则不适宜外出旅游。旅游指数还综合了运动指数、穿衣指数、感冒指数、紫外线指数等生活气象指数,给市民提供更加详细实用的出游提示。
旅游指数分为5级,级数越高,越不适应旅游。
出行指数同样需要根据当天的天气、气温和风力情况来确定,一共分为四个等级,等级越低表明气象条件越恶劣,等级越高,天气越好,越适合出行。
⑸ 地理集中性 是什么意思 旅游地理方面的~ 谢谢拉
地理集中性是指现代旅游活动的开展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均匀性这一特点。
现代旅游中,分布各处的旅游者集中到某些地区或国家去旅游,甚至集中到某些景点参观游览或从事其他旅游活动。这会对旅游地区带来一定的压力,比如交通,住宿,社会治安,以及可能会对当地的自然资源造成一定的伤害。
(5)什么是旅游地理集中指数扩展阅读:
按传统旅游资源观分类,我国旅游资源包括自然景观资源、人文景观资源、民俗风情资源、传统饮食资源、文化资源和工艺品资源,以及都市和田园风光资源等。
宗教文化资源: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参观游览型的宗教建筑艺术,如坛、庙、寺、观、带有人格神色彩的大型塑像,以及赋予其中的装饰、雕塑、壁画、楹联、碑刻等。
另一类是这些宗教建筑和艺术本身营造的宗教活动场所。如各种宗教的神职人员布道求法,现代旅游者中也有大量专为求神拜佛而光顾宗教寺庙道观的。
⑹ 旅游地理学 旅游需求季节性时间强度指数计算公式中得8.33是怎么得出的
第三章 旅游需求预测
教学目标:
1.掌握影响旅游需求的要素和旅游需求的时空分布集中性的因素
2.了解趋势外推模型和引力模型的建立方法
重点与难点:旅游需求的要素和旅游需求的时空分布集中性的因素。
第一节 影响旅游需求的要素
一、 影响旅游需求的要素
旅游需求——在一定时间内,一定价格上,旅游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旅游产品数量(类型)即旅游者对某一旅游项目所需求的数量。
1、 影响旅游需求的要素:旅游客源地,旅游某的地
(1) 经济发展水平 客源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旅游需求的决定因素。
人口特征:总人口、人口增长速度、城乡分布人口密度年龄结构性别结构家庭结构对旅游需求有一定的影响。
收入和闲暇:旅游一种社会经济活动必须在经济上有足够的支付能力并且必须有空闲时间,决定旅游需求的是可支配收入,人类活动时间可分为4种:谋生活动时间,生理必须时间家务社会活动时间和闲暇时间
(2) 职业和教育水平
(3) 资源和交通
(4) 价格和汇率:旅游需求总是随着价格的变化而呈现反向变换,汇率的变化影响国际旅游需求汇率下跌如果旅游价格不变,等于旅游价格下降,旅游需求增加
二、 旅游需求预测的资料获取
第二节 旅游需求的时空分布集中性
旅游需求的一个显租特点是需求随时间变化而出现剧烈的变化,另一个特点是每一个旅游地都有自己相对固定的客源地。从睡莲上度量旅游需求随时间的变化和客源地的空间变化对旅游规划和经营是有帮助的。
一、旅游需求时间分布的集中性
1、 季节性强度指数
旅游需求的时间分布集中性由旅游季节性引起的,可以用季节性强度指数来定量分析其计算公式是:
R=[∑(xi-8.33)2]1/2 ( i=1,2,3…12)
1、 高峰指数旅游需求随时间的变化还可以用高峰指数来度量,表示某一时期相对于其他时期利用旅游设施的趋势。其计算公式为:
Pn=(V1—V2)/(n—1)V1×100
1、 旅游需求的空间分布指数
G=100×∑[(xi/T)2]1/2
式中:G为客源地的地理集中指数;
xi为第i个客源地的游客数量;
T为旅游地接待游客的总量;
N 为客源地总数;
游客来源地越集中,G越接近100;G值越小则客源地越多越分散。
用地理集中指数可以表示旅游者的地理来源和强度
这就是一个值,在旅地的考试大纲中对这个值的计算没有要求,而且它就像数学中的π一样,只要你知道就行了,关键是对R的计算,需要掌握。
⑺ 浙江省2006年1月自学考试中国旅游地理试题解答
.有秀甲九州之称的是( )
A.黄山 B.峨眉山
C.青城山 D.雁荡山
2.上海市的市花是( )
A.玉兰 B.桂花
C.月季 D.菊花
3.地理集中指数G的意义在于( )
A.G值越大,旅游地接待的游客数量越多
B.G值越小,旅游地接待的游客数量越多
C.G值越大,旅游地客源越集中,旅游业发展越稳定
D.G值越大,旅游地客源越集中,旅游业发展越不稳定
4.下列属于巴洛克建筑风格的建筑是( )
A.天津老开西教堂 B.上海外滩的市府大楼
C.哈尔滨尼古拉教堂 D.上海和平饭店
5.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国际旅游者?( )
A.中途转机者 B.移民
C.回国侨民 D.安装机器设备的技术人员
6.园林最主要的分布区是( )
A.宗教圣地 B.名胜山地
C.都市及其近郊 D.沿海地区
7.下列湖泊成因中,鄱阳湖属于下列哪一种类?( )
A.冰蚀湖 B.构造湖
C.河积湖 D.堰塞湖
8.关于稳定性客流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定向、往复式 B.非定向、往复式
C.定向、突发式 D.非定向、突发式
9.长江是我国重要的河川景观旅游资源,关于三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瞿塘峡滩多水急,以险着称 B.西陵峡最长,以雄着称
C.巫峡最长,以幽着称 D.巫峡以幽着称,十二峰夹江列峙
10.针对旅游热点地区、温点地区和冷点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旅游服务水平的差异,旅游交通企业应该采取的价格策略是( )
A.地区差价策略 B.批零差价策略
C.季节差价策略 D.质量差价策略
1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旅游交通的基本特性?( )
A.旅游交通具有商品特性 B.旅游交通是设施而不是产品
C.旅游交通具有游娱特性 D.旅游交通是旅游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
12.不属于旅游资源评价内容的是( )
A.旅游资源自身评价 B.旅游开发现状评价
C.旅游业与其它产业关联性评价 D.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环境条件评价
二、双项选择题
13.属于我国入境旅游洲内一级客源市场范围的国家是( )
A.日本 B.东盟五国
C.蒙古 D.美国
E.朝鲜
14.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环境条件评价的主要内容有( )
A.旅游资源的组合条件 B.区位条件
C.自然环境 D.旅游资源等级
E.旅游资源的开发序列
15.下列对云南各游览区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昆明有“春城”和“花城”之称
B.西山、滇池是昆明着名的风景区
C.路南石林被誉为“天下第一奇观”
D.丽江有“东方瑞士”的美称
E.大理的纳西族民族风情异常浓郁
16.属于气候旅游资源的是( )
A.有“清凉世界”之称的莫干山 B.巴山夜雨
C.温泉瀑布 D.钱江涌潮
E.佛光蜃景
17.下列各项,哪些是持交际动机的旅游者的目的?( )
A.探亲访友,故地寻踪,结交新朋友 B.体验宗教文化
C.参加会议 D.了解异地风情
E.满足自尊
问题补充:四、填空题
26.产自我国东北和云南的着名玉石分别是_________和_________。
27.根据旅游流持续力的变化,旅游流可以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_两类。
28.旅游地图的主要功能可以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__、广告宣传功能、科学教育功能、纪念功能等。
29.包价旅游的两个明显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
30.我国的避暑胜地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三类。
31.土墩墓是我国_________时期墓葬形式的代表,_________是我国土墩墓的密集分布区。
五、名词解释
32.旅游价格
33.旅游产业规划
34.旅游资源
六、简答题
35.简述旅游交通商品的特性。
36.简要分析影响旅游客流的旅游目的地因素。
37.简述青年旅游者旅游消费的基本特征。
38.简述旅游超载对旅游业的消极影响。
七论述题
39.对比中式园林和欧式园林的基本特征,并分析中国园林资源的旅
⑻ 旅游决策模型是什么
分别是结构模型,仿真模型,定性模型和引力模型。
旅游需求预测
1、旅游需求的时空分布集中性
旅游需求的一个显着特点是随时间变化而变化,另一个特点是每一个旅游目的地都有自己相对稳定的客源地。从数量上来研究和度量旅游需求随时间的变化和客源地的空间分布变化,对旅游规划和经营决策有重要的帮助。
1>旅游需求的时间分布集中性
季节性(时间)强度指数:旅游需求的时间分布集中性是由旅游的季节性所引起的,可以用季节性(时间)强度指数来定量分析。
式中:R为旅游需求的时间分布强度指数
xi为各月游客量占全年的比重
R值越接近于零,旅游需求时间分配越均匀;R值越大,时间变动越大,旅游淡旺季差异越大。R值受到旅游需求变化和所选时段长短特征的影响,所以它适用于不同年份(时段)的比较和不同旅游地(设施)的比较。
高峰指数:用来度量游客某一时期相对于其他时期利用旅游设施游览某旅游地的趋势。计算公式为
式中: Pn为高峰指数;
V1为最繁忙时期的游客数;
Vn为在第n个时期内的游客数
n为参照时段(1=最繁忙时期)
Pn的数值大小不仅取决于高峰程度,还依赖于游客总量和所选定的时段。因此,该指数的一个主要用途是用于对旅游地进行比较或用于考察某一设施随时间变化而出现的高峰趋势。当游客量在所有时期都相同时,Pn=0;当游客量集中在某些时期时,Pn值会增大。n的值,即用于与最繁忙时期作比较的那一时期,在很大程度上是选择的结果,选择工作依靠现有资料,研究目的和研究经验。
2>旅游需求的空间分布集中性
旅游需求的空间分布结构主要指旅游者的地理来源和强度,其集中性可以用地理集中指数来定量分析。其公式为:
式中: G为客源地的地理集中指数
Xi为第个客源地的游客数量
T为旅游地接待游客总量
n为客源地总数
游客来源越少越集中,G值越接近100;G值越小,则客源地越多越分散。对于一个旅游地,客源地越分散,旅游经营越趋于稳定。
2、趋势外推模型
趋势外推模型是以已经发生的事件资料为预测基础,依据一系列的的历史数据资料来推测未来的可能形势。无论哪一种类型的趋势外推模型都有一个共同的假设:历史数据的趋势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持续下去。趋势外推模型主要有回归模型和时间序列模型两类。
1>回归分析方法
一元线性回归模型是最简单的也是最常用的趋势外推数学模型,常用于以年为时间单位的旅游需求量的变化。形式为:
y=a+bx
式中:y为因变量,x为自变量,a为常数项;b为y对x的回归系数。关于本模型的具体运算,请参看《常用统计方法》的相关内容。
保继刚(1989)年通过研究建立了北京香山公园游客量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
y=-35047.0088+17.859x
r=0.9828
式中: y为年游客量(万人)
x为年份
r为相关系数
知道1979年到1985年的游客数量分别为291.58,318.75,326.97,361.92,359.73,381.63,405.09;可以运用模型得到1986年的预测值为420.97。(具体参见《旅游地理学》)
2>时间序列模型
时间序列模型主要用于解决对波动性旅游需求的预测,如对受到季节性影响显着的目的地的需求量预测就可以用这一模型。
在时间序列分析中,预测过程首先要通过过去需求量的历史资料求出统计形式的拟合曲线,然后向前延伸这条拟合曲线,用以估计未来时段的需求量。这种拟合曲线通常可以分为三类:水平需求曲线、趋势需求曲线和季节性需求曲线。
常用的水平时间序列模型有一次滑动平均模型和一次指数平滑模型。
常用的趋势需求模型有线形趋势模型,包括线形回归模型、二次滑动平均模型等;非线形趋势模型,如二次回归模型、三次指数平滑模型。
常用的季节性需求模型包括季节性水平模型、季节性交乘趋势模型等。
3、引力模型
引力模型是在城市和区域经济研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模型。20世纪后期,国外一些学者率先将这一模型应用到旅游研究中来,用于游客预测、旅游吸引力确定以及旅游规划等方面。
1966年,Crampon L J首次将引力模型用于旅游研究,他所建立的引力模型也是其他研究者应用的基本引力模型:
式中: Tij为客源地i与目的地j之间旅行次数的某种量度
Pi为客源地i人口规模、财富或旅行倾向的某种量度
Aj为目的地j吸引力或容量的某种量度
Dij为客源地i与目的地j之间的距离
G,b为经验参数
客源地人口可以为某个城市等特定区域的人口数量,或将来要进行旅行的人数,它可以是几个变量的组合。
目的地吸引力可以是美学吸引力、资源容量、旅游地知名度等几个变量的组合。
距离一般是指感知距离,可以用实际距离或旅行时间来进行表示。
其后,有一些学者针对该模型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主要针对距离变量又提出了一些修正模型,在此不一一介绍。
4、特尔菲法
特尔菲法是预测模型中最着名,也是最具有争议性的方法之一。当历史资料或数据不够充分,或者当模型中需要相当程度的主观判断时,就需要用特尔菲法预测事件的未来趋势。目前,特尔菲法在软科学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也取得了不少令人满意的效果。决定特尔菲法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问卷的设计和选择专家的合格程度。
用特尔菲法预测一般包括以下工作步骤:
1>确定预测的问题,选择征询的专家组
专家组的专家选择要全面,要有代表性,以保证预测的全面和综合。专家人数由问题的复杂程度来决定。一般为40~50人。
2>制定和分发第一轮问卷
问卷由专家完全独立填写,也即专家间没有任何形式的交流,避免互相干扰与影响。第一轮的问卷包括两个部分内容:一是向专家概括介绍所进行的研究项目,另一是请专家鉴定未来可能出现的事件发生的概率、可能发生的时间。
3>第一轮问卷回收,整理结果
过程包括中位数计算,指出两个中间四分数的范围,即中位数两旁包含50%总预测数的范围。
4>第二轮问卷
将第一轮问卷的统计总结附在第二轮问卷上寄给第一轮征询的专家组,各个专家自己第一轮的答卷也复印附上作为参考。询问每一个专家在看完小组的平均结果之后是否希望改变自己的预测。如果专家的预测值不在两个中间四分数之内,而他又不愿意改变自己的原始预测,则要请专家给出理由。
5>回收第二轮的问卷并整理结果
包括新的预测结果以及部分专家不同意第一轮问卷结果的意见。
6>第三轮问卷
将第二轮问卷的结果和意见综合进第三轮,问卷的说明与第二轮相似。主要的不同之处是加上了部分专家不同预测结果的意见。
第三轮问卷的结果出来之后,要决定是否需要作第四轮的问卷调查以获得进一步的预测。如果两次调查后绝大多数预测已经在中位数附近,就没有必要再作下一轮的调查。
⑼ 地理集中指数与什么因素有关
基尼系数。地理集中指数中的基尼系数,就是通过两组数据的对比分析,纵、横坐标均以累计百分比表示,从而作出洛伦兹曲线,然后再计算得出的集中指数。所以地理集中指数与基尼系数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