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我很想知道:中国地理中主要的分界线都有哪些 希望会有一个系统的答案~ 谢谢大家!!
三)、中国地理界线
1.我国人口分布的地理界线:
大体以黑龙江的黑河市和云南省腾冲市划一条直线为界,该线东南部人口多,该线西北部人口少。
2.地势阶梯界线
(1)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界线:西起昆仑山脉,经祁连山脉向东南到横断山脉东缘。
(2)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界线:由东北向西南依次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3.地形区界线
(1)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界线:大兴安岭。
(2)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界线:太行山脉。
(3)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界线:巫山。
(4)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界线、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界线:横断山脉。
(5)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界线:天山山脉。
(6)青藏高原和塔里木盆地界线:昆仑山脉。
(7)黄土高原和汉水谷地界线:秦岭。
(8)河西走廊和柴达木盆地界线:祁连山脉。
(9)四川盆地和汉水谷地界线:大巴山脉。
(10)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界线:古长城。
(l1)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华北平原界线:淮河。
(12)云贵高原与东南丘陵界线:雪峰山
4.气候界线
(1)l月0℃等温线(也是亚热带与暖温带及高原气候区分界线):大体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一淮河一线。
(2)800毫米等降水量线(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界线):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一淮河一线。
(3)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界线):从大兴安岭西坡经过张家口、兰州、拉萨附近,到喜马拉雅山脉东部。
(4)2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干旱区与干旱区界线):大致通过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到冈底斯山一线。
(5)湿润区与干旱区的分界线,即年平均降水量400毫米的分界线。从大兴安岭西麓-燕山-大青山-六盘山-巴颜喀拉山-唐古拉山-念青唐古拉山连线。此分界线以东降水丰富,为湿润区;此分界线以西,除天山、祁连山、阿尔泰山等山地降水量稍多外,其它地区都比较干旱。
(6)季风气候区与非季风气候区的分界线:从大兴安岭-阴山山脉-贺兰山-乌鞘岭-巴颜喀拉山-唐古拉山-冈底斯山连线。此分界线以东为季风区,在季风区中,冬季近地面受高压系统控制,盛行偏北风,气候干冷,夏季受低压系统控制,盛行偏南风,气候湿润。此分界线以西为非季风区,气候干旱
5.河流界线
(1)外流区和内流区的界线:北段大体沿大兴安岭一阴山一贺兰山一祁连山(东端)一线,南段比较接近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分水岭:巴颜喀拉山脉一秦岭。
(3)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南岭。
(4)澜沧江与怒江的分水岭:怒山。
(5)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诸河流域的分水岭:武夷山。
(6)汉水与渭河的分水岭:秦岭
6.三大自然区界线
(1)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界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青藏高寒区与东部季风区的界线:3000米等高线。
(3)青藏高寒区的北部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界线:大体从昆仑山向东经过阿尔金山、祁连山一线。
7.自然地区界线
(1)东部季风区内部自然地区界线
①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界线(华北暖温带湿润地区与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秦岭一淮河(1月0℃等温线,日平均气温>10℃积温4500℃等值线)。
②东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与华北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界线:日平均气温>10℃的活动积温3200℃等值钱。
③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与华南热带湿润地区界线:日平均气温>10℃积温7500℃等值线
(2)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内部自然地区界线。
内蒙古温带草原地区与西北温带及暖温带荒漠地区的界线:贺兰山一线,相当于200毫米等降水量线。8.农业活动界线
(1)牧区与农耕区的界线:大体接近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从东北松嫩平原西部-辽河中上游-阴山山脉-鄂尔多斯高原东缘(除河套平原)-祁连山山脉(除河西走廊)-青藏高原东缘连线。此分界线以东为农区,种植水稻、小麦、玉米、大豆、高粱等作物;此分界线以西为牧区,放养牛、羊、马等牲畜。
(2)水田区与早作区的界线:秦岭一淮河。
(3)我国天然草场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吕梁山--横断山。此线东南部分是我国农区畜牧业分布区,此线西北部分是我国牧区畜牧业分布区。
(4)冬小麦与春小麦的界线:长城
9.行政区界线
(1)南疆与北疆的界线(流动沙丘与固定、半固定沙丘界线):天山。
(2)湖北省与重庆市的界线:巫山。
(3)福建省与江西省的界线:武夷山。
(4)广东省与湖南省的界线:南岭。
(5)西藏自治区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界线:昆仑山脉。
(6)甘肃省与青海省的界线:祁连山脉。
(7)四川省与陕西省的界线:大巴山脉。
10、大海的分界线
渤海与黄海的分界线——以老铁山角、庙岛群岛与蓬莱角连线为界。
黄海与东海的分界线——以长江口北岸(启东角)与济州岛的西南角的连线为界。
东海与南海的分界线——南澳岛经台湾浅滩至台湾岛南端鹅銮鼻的连线为界。
如果不需要这么精确的话,也可以记个大致的位置:
渤海与黄海的分界线——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顶端连线为界。
黄海与东海的分界线——长江口北岸为界。
东海与南海的分界线——台湾岛南端和闽粤两省交界处的连线为界。
11.综合地理界线
(1)秦岭一淮河一线是我国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这条线的南北景观有很大的差异:
地区 地区
项目 秦岭——淮河以北 秦岭——淮河以南
纬度位置 32°N~34°N以北 32°N~34°N以南
主要地形 以平原为主 以丘陵为主
气候
一月平均气温 0℃以下 0℃以上
温度带 暖温带 亚热带
年降水量 400mm~800mm之间, 800mm以上,
雨季短,降水少, 雨季长,降水多,
集中于夏季。 降水季节变化较小。
干湿状况 半湿润地区 湿润地区
河流
流量 流量较小,季节变化大 流量丰富,季节变化小
含沙量 含沙量多 含沙量少
汛期 汛期短 汛期长
结冰期 冬季结冰 冬季不结冰
农业
耕地类型 以旱地为主 以水田为主
粮食作物 以小麦为主 以水稻为主
油料作物 以花生为主 以油菜为主
糖料作物 以甜菜为主 以甘蔗为主
耕作制度 二年三熟至一年两熟 一年二熟至一年三熟
自然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植被 温带落叶阔叶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水系 黄河水系(渭河) 长江水系(汉水)
(2)大兴安岭也是我国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其东西两侧的景观也有较大差异:
①4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②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
③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
④牧区与农耕区通过的地方的界线
⑤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的界线
⑥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的界线通过的地方
⑦森林景观与草原景观界线通过的地方。
(3)、长城
①我国古代牧业文化与农业文化分界线
②冬小麦与春小麦分界线
③暖温带与中温带分界线
④年降水量400mm线
⑤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分界线
⑥森林与草原分界线
⑦年积温3500℃线
❷ 中国各省的分界线是哪些山脉
中国的省区分界线有巫山、武夷山、南岭、昆仑山
祁连山等。
1、湖北省与重庆市的界线:巫山。
巫山,作为地理名词,历史上曾出现在中国各地。现在主要指横贯湖北、重庆、湖南交界一带,“东北-西南”走向的连绵群峰。主峰为重庆奉节县境内乌云顶,海拔2400米,是中国地势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北与大巴山相连,南面深入武陵山地,东为长江中下游平原,西为四川盆地。
2、福建省与江西省的界线:武夷山。
武夷山,又名虎夷山。、武夷山山体呈北北东向沿赣闽省界蜿蜒,东北延展接浙赣间的仙霞岭,西南伸至赣粤边界的九连山。长达550公里,为江西最长的山地,福建省最高的山脉。武夷山地势高峻雄伟,层峦叠嶂,许多山峰海拔均在1000米以上。主峰黄岗山位于北段,海拔2158米。
武夷山是江西的信江、吁江、贡水、琴江与福建的闽江、汀江的分水岭。这些河流大都发源自武夷山中。
3、广东省与湖南省的界线:南岭。
南岭是条分界线,南北分得很清:岭南是粤桂,岭北是湘赣;一边属华南,一边属江南。
4、西藏自治区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界线:昆仑山脉。
昆仑山脉,又称昆仑虚、中国第一神山。是亚洲中部大山系,也是中国西部山系的主干。该山脉西起帕米尔高原东部,横贯新疆、西藏,伸延至青海,全长约2500公里,平均海拔5500-6000米。昆仑山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史上具有“万山之祖”的显赫地位,古人称昆仑山为中华“龙脉之祖”。
5、甘肃省与青海省的界线:祁连山脉。
祁连山脉,位于中国青海省东北部与甘肃省西部边境,是中国境内主要山脉之一。由多条西北-东南走向的平行山脉和宽谷组成。东西长800公里,南北宽200-400公里,海拔4000-6000米,共有冰川3306条,面积约2062平方公里。
6、四川省与陕西省的界线:大巴山脉。
大巴山脉位于中国西部,是中国陕西、四川、湖北三省交界地区山地的总称。东西绵延500多公里,故称千里巴山,简称巴山。大巴山也是嘉陵江和汉江的分水岭,四川盆地和汉中盆地的地理界线。
❸ 甘肃包括那些地区
截至2018年,甘肃省下辖12个地级市、2个自治州、17个市辖区、5个县级市、57个县、7个自治县。
主要地区如下:
1、12个地级市:兰州市、嘉峪关市、金昌市、白银市、天水市、武威市、张掖市、平凉市、酒泉市、庆阳市、定西市、陇南市。
2、2个自治州:临夏回族自治州、甘南藏族自治州。
3、5个县级市:华亭市、玉门市、敦煌市、临夏市、合作市。
(3)甘肃省位于哪些地理分界线扩展阅读
甘肃省简介
1、地理位置
位于中国西北地区,甘肃界于北纬32°11′-42°57′,东经92°13′-108°46′之间,东通陕西,西达新疆,南瞰四川、青海,北扼宁夏、内蒙古,西北端与蒙古接壤。
2、地形地貌
甘肃地形呈狭长状,地貌复杂多样,山地、高原、平川、河谷、沙漠、戈壁,四周为群山峻岭所环抱,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甘肃地处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三大高原的交汇地带。
❹ 四大地理区域分界线是什么
四大地理区域分界线是:
1、北方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乌鞘岭以东、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黄海;包括东北三省、黄河中下游各省的全部或大部,以及甘肃省东南部和江苏、安徽的北部;是我国季风气候区的北部地区,1月0℃等温线和8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以北。
北方地区地势坦荡,耕地以旱地为主,多种植小麦、玉米等农作物,所以人们主食以面食为主。东北和华北平原是我国北方地区的重要的粮食作物和油料作物产区。
2、南方地区
位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南部临东海、南海;包括长江中下游、南部沿海和西南各省(市、自治区);是我国季风气候区的南部地区,1月0℃等温线和8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以南。南方地区耕地以水田为主,气候较温暖,降水丰沛,为发展种植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四川盆地是我国重要的粮棉产区,水稻是本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所以人们主食以米饭为主。南方还有很多河流、湖泊、鱼塘等水域,盛产淡水鱼等水产品。因此,南方地区有很多的鱼米之乡。
3、西北地区
大体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包括内蒙古、新疆、宁夏和甘肃西北部;非季风气候区,深居内陆,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以西。西北地区的农业发展受水资源的制约,在具有灌溉条件的河流附近和绿洲,可以发展种植业和栽培业而多数地区由于降水少,只能发展牧业。
4、青藏地区
位于横断山以西,喜马拉雅山以北,昆仑山和阿尔金山以南;包括西藏、青海和四川的西部;是一个独特的地理单元。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气候寒冷。
青藏地区的农业以牧业为主,这里分布着世界上最大的高寒牧场。主要牲畜是世界上其他地区没有的牦牛、藏绵羊、藏山羊。在青藏地区的一些谷地,分布着一些种植业。那里的特色作物为青稞,它是当地居民传统食品糌粑的原料。
❺ 于甘肃省交界的省份是
与甘肃省交界的省份是:
甘肃周围省区,北边有:内蒙古自治区(简称:内蒙古)、宁夏自治区(简称:宁),南部有:四川(简称:川、蜀)、青海(简称:青),东部有:陕西(简称:陕、秦),西边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称:新),共六个省区。
甘肃地处中国西北地区,东通陕西,南瞰四川、青海,西达新疆,北扼宁夏、内蒙古,西北端与蒙古国接壤,境内为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三大高原的交汇地带。
气候类型多样,从南向北包括了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和高山高原气候等四大气候类型。总面积42.59万平方千米(其中飞地53.22平方千米)。
(5)甘肃省位于哪些地理分界线扩展阅读:
与甘肃省交界省份简介:
1、内蒙古自治区
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北部边疆,由东北向西南斜伸,呈狭长形,东西直线距离2400公里,南北跨度1700公里,横跨东北、华北、西北三大区。内蒙古是中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土地总面积为118.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2.3%,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中名列第三位。
2、宁夏回族自治区
简称宁,位于中国西北部,地处黄河中上游,是中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东邻陕西,北接内蒙古,南与甘肃相连。汉属朔方,宋为西夏和秦凤路地,元置宁夏路,明清置宁夏府,1928年置宁夏省,1958年成立宁夏回族自治区。
3、四川省
位于西南腹地,地处长江上游,东邻重庆,南接云南、贵州,西衔西藏,北连青海、甘肃、陕西;东部丘陵较多,西部山地较多。四川省境内以山地为主,丘陵次之,平原和高原少。
河网密布,水系发达,人口稠密,气候宜人,经济发展较快,交通干线密集,现系“西部综合交通枢纽”、“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经济实力位居西部第一,全国第八,综合实力位居西部第一。
4、青海省
简称青,古称西海、鲜水海、卑禾羌海,自十六国时期始称青海。藏语称错温波,蒙古语称库库诺尔,均意为青色的湖。古为西戎地,汉为西羌地。1928年设青海省,省会西宁,位于中国西北地区,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面积七十二万平方公里。
5、陕西省
简称“陕”或“秦”,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单位之一,省会古都西安。自然区划上因秦岭-淮河一线而横跨北方与南方。位于西北内陆腹地,横跨黄河和长江两大流域中部,连接中国东、中部地区和西北、西南的重要枢纽。
6、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简称新,位于中国西北边陲,面积166万平方公里,占中国国土总面积六分之一,是中国陆地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新疆地处亚欧大陆腹地,陆地边境线5600多公里。
周边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斯坦、巴基斯坦、蒙古、印度、阿富汗八国接壤,在历史上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现在是第二座“亚欧大陆桥”的必经之地,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❻ 中国地理东西分界线是甘肃省的乌鞘岭吗
不是。乌鞘岭位于甘肃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中部,属祁连山脉北支冷龙岭的东南端。为陇中高原和河西走廊的天然分界线。也是半干旱区向干旱区过渡的分界线,也是东亚季风到达的最西端。中国地理东西分界线是贺兰山脉。
❼ 甘肃的地理位置
甘肃省的自然环境的特殊性首先就体现在其地理位置,甘肃省的地理位置几乎是我国的中心,特别是省会兰州就是我国陆地版图的几何中心。甘肃省这种居中的地理位置,使得其刚好位于我国三大自然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的交汇地带,也就是说甘肃省兼具三大自然区的自然地理特征,甘肃省内不同区域自然地理差异巨大。
在河流水文方面,甘肃省的东南部地区气候相对湿润,降水丰富,河流数量众多,而且多是外流河,黄河干流在甘肃省中南部地区自西向东流过。而甘肃省的西北部地区,气候干旱,河流数量稀少,高山上的冰川融化水是河流的主要补给来源,河流多是内流河,黑河、石羊河是主要的内流河。
甘肃省由于地形多样、气候多样,所以拥有极为复杂的生物多样性,是我国生物资源的宝库之一。
❽ 甘肃省位于中国地图的那个位置
甘肃省位于中国地图的西北部,如下图:
甘肃省位于中国西部地区,地处黄河中上游,地域辽阔。介于北纬32°11′—42°57′、东经92°13′—108°46′之间,大部分位于中国地势二级阶梯上。东接陕西,南邻四川,西连青海、新疆,北靠内蒙古、宁夏并与蒙古国接壤。东西蜿蜒1600多千米,总面积45.59万平方千米(其中飞地53.22平方千米),占中国总面积的4.72%。
(8)甘肃省位于哪些地理分界线扩展阅读
历史沿革概述
甘肃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的省份。商周之际,周秦部族先后在今甘肃东部崛起并向东发展,对国家政治生活产生过重大影响。汉武帝至昭帝间陆续设武威、张掖、敦煌、天水、安定、武都、金城诸郡。
至元,全国创设省制,甘肃正式设省。至清朝干隆年间,甘肃辖区除今省境外,尚辖西宁府、宁夏府及新疆东境一部。
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新疆建省。
民国十八年(1929年)分置宁夏、青海省,其行政区域大体与今相同。甘肃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伏羲、女娲和黄帝相传诞生在甘肃,故有“羲轩桑梓”之称。
周人崛起于庆阳,秦人肇基于天水。汉代的开边政策和张骞通西域成功开通了丝绸之路。隋唐时期,甘肃成为我国联系西域各国和欧洲的重要通道,武威、张掖、敦煌成为经济文化繁荣的国际性贸易城市,整个河陇地区农桑繁盛、士民殷富。
海路开通后,随着全国政治经济文化重心的东移南迁,特别是由于气候和生态条件的变化,甘肃渐渐成为荒僻之地。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甘肃省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甘肃省人民政府-历史沿革概述
❾ 甘肃省主要的地理分界线
地形分界线:甘肃与青海的分界以 祁连山脉 为界。内部以河西走廊为界,分南北。南部西为甘南,接青海;东称陇南,接陕西。地理分区:陇南山地,陇中黄土高原,甘南高原,祁连山地,河西走廊,河西走廊以北沙漠戈壁地带。阶梯分界线:青藏高原与甘肃高原丘陇地带分界线为祁连山脉,西部北部为蒙新高原、中东北部为黄土高原(二者大致以河西走廊为界); 西南一带状区域为青藏高原,南部为密林山区,以祁连山东段-秦岭为界。气候/降水分界线:贺兰山-河西走廊-祁连山由东北向西南贯穿甘肃,为2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干旱区与干旱区界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界线):从大兴安岭西坡经过张家口、兰州、拉萨附近,到喜马拉雅山脉东部。)处于西北干旱区 青藏高原区 东部季风区交界处。植被分界线:不详
❿ 中国四大地区的分界线分别是什么
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分界线:大致是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青藏地区与西北地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是地势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即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向东南到横断山脉。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北方地区:
北方地区是指中国东部季风区的北部,主要是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大兴安岭、乌鞘岭以东的地区,东临渤海和黄海。包括东北三省、黄河中下游五省二市的全部或大部分,以及甘肃东南部,内蒙古、江苏、安徽北部。面积约占全国的20%,人口约占全国的40%,其中汉族占绝大多数,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的,有居住在东北的满族、朝鲜族等。 南方地区:南方地区是指中国东部季风区的南部,主要是秦岭-淮河一线以南的地区,西面为青藏高原,东与南面临东海和南海,大陆海岸线长度约占全国的2/3以上。本区的范围包括长江中下游六省一市,南部沿海和西南四省、市大部分地区。面积约占全国的25%,人口约占全国的55%,汉族占大多数。区内的少数民族有30多个,其人数5000多万,主要分布在桂、云、贵、川、湘、琼等地,人数较多的为壮、苗、彝、土家、布依、侗、白、哈尼、傣、黎等族。 西北地区:西北地区深居内陆,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和长城以北,包括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甘肃省的西北部。这一地区国境线漫长,与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等国相邻。本区面积广大,约占全国面积的30%,人口约占全国的4%,是地广人稀的地区。西北地区是中国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之一,少数民族人口约占总人口的1/3,主要有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 青藏地区:青藏地区位于中国西南部,横断山脉以西,喜马拉雅山以北,昆仑山和阿尔金山、祁连山以南,包括青海、西藏和四川西部。面积约占全国的25%,人口不足全国的1%。这里是中国藏族聚居的地区。西藏自治区同缅甸、印度、不丹、尼泊尔等国相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