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对中国人文地理的认识
我1949年初进清华大学,进入系图书馆看到各种文字的大量地理书籍时,感到真像进入到无边无际的大海之中。
在一年级学了只有地貌学(当时称地形学)与气候学的普通自然地理学后,特别是经过几次短途野外实习,看到的都是地貌,就想将来学地貌。到二年级快结束时,听了林超先生请来侯学煜先生作的“生态与指示植物”的报告后,我兴趣又转向了植物地理。以后就学了植物地理,毕业后留在北大任教,也参加了几年植物地理的教学工作。到1970年初,看到环境问题的重要性,就参与了环境保护、特别是河流污染治理方面的教学与科研组织工作。
对人文地理学,在大学中虽然也学人文地理,但当时兴趣偏向自然不大注意人文。另外,当时也受到社会批判马尔萨斯人口论、地缘政治学、统一地理学、地理环境决定论等影响,思想上就认为人文地理是资产阶级科学,不想接触。
1960年前后,我已在系参加领导工作。当时经常搞大批判开路,自己组织些地理方面批判时,感到对人文地理批判论据不充足、说理性不强,对此产生怀疑。所以,就想多了解这方面的情况。
70年代末,“文革”结束,改革开放带来思想的解放与对外的交流。思想上的束缚与禁区没有了,就想多了解国外的人文地理学情况。由于当时中国地理的热点在环境、城市、计量、遥感与国土,对人文地理仍然不够重视,对外来的学者介绍情况理解不深,甚至产生些误解。
当时,我很想了解国外人文地理情况。记得有一次获悉一位美国人文地理学者在研究犯罪地理,心想人文地理学怎么还研究这些问题,真是没事于。
1983年,我到加拿大作访问学者,就在大学中利用时间多听课。在听一门农业地理时,发现其内容不像我在国内所了解的只讲作物的分布与环境的关系,以及各种作物生产过程等方面,他们讲了不少劳动力雇佣、资金的借贷、机械的租用、价格与市场以及加拿大农业发展过程与国内、外市场关系等。当时,我对此种讲法迷惑不解。
后来,我又看到加拿大的农村只有点状农舍、机器棚、粮食库等,孤零零地散布在原野,那里根本没有人住,成了无人的农村。只有在农业生产时,才有临时雇佣来的农业工人在那里打开机器棚,取出机器进行生产活动。收了的粮食,烘干后及时装入库里就完事。干完农活儿,人走了,农村又无人。农场主在合适时把库中粮食卖掉就完事。
我这时才了解到,加拿大的农业,不是为农民自身,也不单是为国内的供应而去生产粮食,它是为获取更大利润去生产粮食。在生产已经高度科学化后,关键问题是农业的经营与管理。例如,种多大面积小麦,取决于对国际市场需求与价格的预期了解,以及国内获取经营贷款利益和劳力、机械、燃料、种子、化肥……等费用情况。如果两者情况分析后,是有利可图才去安排生产计划。
‘贰’ 古人常说的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指什么
此词形容学问广博,无所不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晓人和,明阴阳,懂八卦,晓奇门,知遁甲,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自比管仲乐毅之贤,抱膝危坐,笑傲风月,未出茅庐,先定三分天下。
‘叁’ 地理位置怎么表示
相对地理位置
相对地理位置是相对自然地理位置的简称。它一般是对地理事物的时空关系作定性描述。它的价值主要在于揭示其天然的比较优势特点。例如确定一个地理事物的海陆位置优越状况,用其相对自然地理位置进行刻画就更直接。比如介绍中国的优越海陆位置,就可以这样来描述:中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大国。它位于亚洲的东部(揭示出了陆上交通的发展巨大空间),太平洋的西北岸(明示出了海洋运输事业发达的天然广阔条件)。此外,像板块接触位置,我国的阶梯位置等等都属于此种类型。
绝对地理位置
是对绝对自然地理位置的简称。而绝对地理位置一般是对地理事物的特殊性或者唯一性进行定量刻画。这一相对精确性的地理位置刻画方法,它是以整个地球表面为坐标系,用经纬度为度量标准,来具体刻画每一个地理事物的经纬度值。其纬度刻画是以赤道为0度纬线,相当于横坐标轴,由此各向北向南方向计量到南北极点90度。这样全球每一个地方都能找到自身的纬度值。同时经度值是,以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经线作为0度经线,相当于坐标系中的纵坐标。它又叫本初子午线,以此线为准,各向东向西方向刻画到180度。这样,全球每一个地理事物都会有自身唯一的经度位置值。如此一来,由经线和纬线组成的经纬网,就能像确定坐标系当中的点一样,很容易确定每一个地理事物的地理位置坐标了。例如,GPS导航系统就是基于这种知识的具体应用。
2人文地理位置编辑
人文地理位置是用来表达人文需要的地理位置。例如一个国家的首都所在位置,就表明一个国家的政治中心所在处。一个地方这所以形成政治中心,也与本地的经济地理位置相关。像军事地理位置,文化地理位置等是基于基于人类需要的此类位置的反应。
政治地理位置
政治地理位置是自然地理位置的特殊人文化的结果。它不仅由自然地理位置决定存在前提,还要把人们对它的种种理解贯通起来。例如,巴西的原先首都是在沿海的里约热内卢。当时,主要是考虑了海上运输的方便。显然这对于一个国家的战略管理重视是不够的。后来,经过认真选择,最后定位到巴西高原东中部位置的巴西利亚去。高原上不仅气候温暖如春,还可以从整个国家的战略发展高度对内地进行很好的开发和管理。从这一点来看,自然地理位置有不可改变的一面,而人文地理位置确可以因人们的需要发生改变。
军事地理位置
军事地理位置是在军事战略上具有特殊的意义。过去比如海上的优良港口,陆地上的制高点,要冲,关口等。现在,这样的地理位置依然重要。对战争有天然的先发制人的优势。而且什么样的地理位置,就决定只能使用什么样的装备和战术,或者根本就束手无策。例如,美国对阿富汗恐怖组织的打击,就是很好的证明。
文化地理位置
文化地理位置主要揭示人类文化源地产生的地方。比如古埃及文化发于尼罗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就成为埃及文化源地的主要地理位置。古巴比伦文化发于两河流域,两河流域就成为世界上一个重要的文化地理位置所在处。又如,华夏文明的摇篮------黄河流域,顺理成章成为中国华夏文明的一个显着文化地理位置。
从上面看出,用不同的尺度来看地理位置,可以分析出不同的功能性地理位置来。它们共同为人们理解地理事物的演变,发展等带来诸多信息。
‘肆’ 西游记中的风土人情,人文地理
1,路线长安(今陕西西安)——秦州(今甘肃天水)——兰州——凉州(今甘肃武威)——瓜州(今甘肃安西县东南)——玉门关——伊吾(今新疆哈密)——高昌(今新疆吐鲁番)——阿耆尼国(今新疆焉耆)——屈支国(今新疆库车)——跋逯迦国(今新疆阿克苏)——凌山(今天山穆苏尔岭)——大清池(今吉尔吉斯斯坦伊塞克湖)——素叶城(即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西南)——昭武九姓七国(都在今乌兹别克斯坦境内)——铁门(乌兹别克斯坦南部兹嘎拉山口)——今阿富汗北境——大雪山(今兴都库什山)——今阿富汗贝格拉姆——巴基斯坦白沙瓦城——印度
2,风土人情唐僧带领众徒弟,西天取经,历时十四年,跋涉十万八千里,这对法术高强,腾云驾雾像家常便饭一样的神仙妖魔们来说,自然是小菜一碟,不值得大惊小怪。不过对肉眼凡胎的人类来讲,这绝对是一个创举,是一个奇迹。漫长的取经行程固然十分辛苦,但也不是没有收获,沿途所见奇景奇观,所闻奇人奇事,一个整天守在家里的人无论如何是想象不来的。取经虽然是件苦差事,但也自有它的好处,那就是可以开眼界,长见识。一路行走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通过沿途各地风土人情的描写和展示,可见作者心目中的世界景象,这也是一个很有趣的话题。
西天路上,唐僧师徒经过了许多国家,仅牒文上盖印的就有宝象国、乌鸡国、车迟国、西梁女国、祭赛国、朱紫国、狮驼国、比丘国、灭法国等国家,此外还有一些地方政府如凤仙郡、玉华州、金平府等。加上那些虽没有倒换关文,但从中经过的国家,如哈咪国、乌斯藏国、天竺国等。这样算起来,大大小小共经过了十几个国家。“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离家三里远,乡风便存在差异,更不用不同的国家之间了。按照唐僧的这一说法,取经沿途经过这么多国家,其风土人情自然也应该是形形色色、五花八门,让人大开眼界的了。
按说地域相差如此之大,每个国家的自然风物和文化景观都应该有所不同,最为明显的莫过于语言了。别说不同国家之间存在着语言差异,就是同一个国家乃至同一个地区,人们所操的语言也往往不尽相同。比如在中国的南方,方言众多,甚至隔一座山、跨一条河,都会有不同的方言。但是有趣的很,在《西游记》作者的笔下,早在唐代,人类就已进入大同社会了。何以言此?从作品的具体描写来看,从大唐帝国到天竺灵山,十万八千里之间,无论是唐僧还是沿途的居民,都是操着同一种语言,相互之间的交流基本不成问题,甚至连方言问题都不存在。而且不光是人类,就连天庭、冥界、湖海,西天等神仙妖魔扎堆的地方,所使用的语言竟然也完全相同。在作品中,汉语成为天上人间通用的标准语言,所到之处,通行无阻。这个如此美妙的景象即使是在中国和平崛起的今天,国人也是不敢想象的,就是目下在全世界极为风行的英语也没有普及到这种程度,而作者于几百年前就已通过艺术手段实现了。从这个角度来看,《西游记》不愧是一部奇书,不仅可以得智慧,长见闻,而且还可以增强民族自尊心。
在《西游记》所描写的天上人间世界里,不仅大家所操的语言一样,文字一样,就连自然景观、政治制度、人物长相、衣着打扮、风俗习惯也都一样。比如天竺国的外郡金平府,这里临近灵山,离东土大唐的距离遥遥数万里,中间隔着许多国家,令人惊奇的是,这里竟然也过元宵节,也看花灯。看来在唐僧师徒到西天取经,学习印度文化之前,已有一位先哲专门到西方传播中国文化,而且效果还不错,使当地的风俗人情彻底中国化。否则,没有这么彻底的铺垫工作,唐僧经过那么多国家,岂不是要带上许多翻译。如果真是这样,西天取经路上可是要热闹、有趣多了。
走在西天路上,除了山势险恶,道路崎岖,经常有妖魔出没外,沿途所见风土人情与走在大唐帝国基本上没有什么差别。在作者的笔下,中华文化成了全球通用文化,红旗插遍全世界,这样的情景让那些宣称二十一世纪是中国的世纪、儒家文化拯救全世界的预言家们看了,肯定会振奋不已,因为《西游记》这部小说已十分生动、形象地为他们进行了描绘这一光辉、美好的前景。
需要说明的是,东土大唐文化风俗中好的东西西天路上的诸国吸收了很多,不过坏的东西他们好象也学习了不少,可谓全盘东化。比如女性的裹脚。虽然这玩意儿确实可以称得上是国粹,但它好像并不能为国争光,用糟粕之类的贬义词来形容它也并不算冤枉。按照时下颇为时髦的新国学提倡者的分法,这应该属于旧国学研究的范围。从作品的描写来看,西天路上各个国家的女性中似乎也流行裹脚这一陋俗,而且不光是人类,就连那些女妖们也在赶这个时髦。
细细算来,西天路上还真有不少女妖裹过脚。
“凤嘴弓鞋三寸,龙须膝裤金销”。这是铁扇公主出场时的打扮,倒也符合三寸金莲的标准。“湘裙半露弓鞋小,翠袖微舒粉腕长”,显然,玉面公主也是裹过脚的。妻子和小妾都裹小脚,可见牛魔王在娶媳妇时,深受中华文化的影响,还挺注意脚的问题。
“弓鞋弯凤嘴,绫袜锦拖泥”,这是那位要嫁唐僧的女妖杏仙的打扮,说得不是很明确,但她的鞋子和铁扇公主是一个型号的,应该也是小脚。只是不知道这颗成精的杏树是用什么方式裹的脚。
“飘扬翠袖,低笼着玉笋纤纤;摇拽缃裙,半露出金莲窄窄”,“膝腕半围团,金莲三寸窄”。这是那几个女蜘蛛精的打扮和摸样。好家伙,连西天路上的蜘蛛也是三寸金莲,真是让人眼界大开。
“那女子脚小,挪步艰难”,这是孙悟空对那位女老鼠精所变女子形象的描绘,并道出了裹脚的弊端:行走艰难。不过这位老鼠精可不是因为哄骗唐僧才变成小脚女人的,人家可是个货真价实的裹脚老鼠。“一对金莲刚半折,十指如同春笋发”,这是这位老鼠精原来的模样。一只老鼠装扮成这个摸样,想想都让感到有些滑稽。
西天路上竟然有如此多的小脚女妖,着实让人长见识,开眼界。小脚文化从东土大唐传到西天乐土,从人间传到仙界,通行世界,可谓风行全球,发扬光大。好在裹脚对那些女妖的生活不会造成太大影响,因为她们有法术,走路困难,还可以腾云驾雾,照样能和孙悟空厮杀打斗。但对人间那些弱女子可就不一样了,说起裹脚的历史,对中国古代女性来说,绝对是一把辛酸泪的。
这里还有一个有趣的问题,根据文献记载,裹脚是从五代两宋时期才开始在社会上出现的,盛行于明清两代。唐太宗当政的时候,民间还没有这个风俗,那时侯时大脚、丰腴的女性最为风光。小说毕竟是小说,允许虚构和夸张,文学作品是当不得真的,较真式的考证有些煞风景。
何以《西游记》一书会出现如此超前的描写?这显然与作者的生活阅历、知识背景及世界观有关。《西游记》的作者到底是谁,目前学术界还有很大的争议,不管是不是吴承恩,他是明代人,这是可以确定的。从作品的实际内容来看,这位作者主要生活在中国内地,没有到过西域地区乃至印度,这也是可以肯定的,他对西天路上风土人情的描写,或依据笔记野史中的记载,或得自民间的传闻,其中自然也包括他个人的想象。总之,这些描写并非写实,多为虚构。
尽管丝绸之路被一些史学家们说得挺热闹,好象天天路上熙熙攘攘,车水马龙的样子。其实,那个时代走过这条路线的人是相当少的,除了做生意的商人、征战的将士,就是被贬谪的囚徒,一般人没有特殊的缘由是不会到那么偏远的地方去的。长期以来,人们对西域的认识还停留在《山海经》、《博物志》的水平上,至于当地的自然景观、风土人情,并不了解。《西游记》虽然是神魔小说,但唐僧师徒取经主要还是在人间,它毕竟需要以现实生活为蓝本。对一个没有西域生活经验乃至见闻的作家来说,他只能凭借个人有限的生活阅历、见闻及想象来描写。因此才会在作品中出现这种世界大同的奇特景象。只要看一看鸦片战争期间,人们对异域世界的认识水平和其间闹出的荒唐笑话,就不难理解《西游记》为何对西天取经路上的风土人情有这样的描写了。如果作者晚生几百年,有机会做一次环球旅游的话,他肯定就不会这样写了。不过真是这样的话,也就没有《西游记》了。人生就是这样奇妙,它给你一些东西,必然要以另一些东西的缺失为代价,占尽天下便宜的人是没有的。凡人如此,神仙也是同样。
历史毕竟是历史,生活在特定历史时期的人只能走到当时社会文化条件所能允许的程度,而不可能走得更远,否则就不是人,而是神仙了。如果《西游记》一书的作者将唐僧师徒西天取经路上沿途的风土人情写得像今天的海外游记那样真实、确切,那才真是有问题呢,除非作者是文明程度十分发达的外星人。
‘伍’ 看图猜成语人文地理的图片
锦绣山河
jǐn xiù shān hé
【解释】高山和河流就像精美鲜艳的丝织品一样。形容美好的国土。
【出处】唐·杜甫《清明二首(其二)》:“秦城楼阁烟花里,汉主山河锦绣中。”
【结构】偏正式成语
【用法】作主语、宾语;指美丽的江山
【近义词】锦绣河山
【反义词】残山剩水、穷山恶水
【例句】王侯第宅苍茫外,~感慨中。(元·戴良《秋兴五首(其二)》)
‘陆’ 形容一个地方文化底蕴十足的成语有哪些
形容一个地方文化底蕴十足的成语有:
1.【解释】:钟:凝聚,集中;毓:养育。凝聚了天地间的灵气,孕育着优秀的人物。指山川秀美,人才辈出。
2.【出自】:唐·柳宗元《马退山茅亭记》:“盖天钟秀于是,不限于遐裔也。”
3.【示例】:不想我生不幸,亦且琼闺绣阁中亦染此风,真真有负天地~之德了。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六回
1.【解释】:杰:杰出;灵:好。指有杰出的人降生或到过,其地也就成了名胜之区。
2.【出自】:唐·王勃《滕王阁序》:“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3.【示例】:实在襄阳的~,恐怕比它的山水形胜更值得人赞美。 ◎闻一多《孟浩然》
1.【解释】:指隐藏着未被发现的人才,也指隐藏不露的人才。
2.【出自】:北周·庾信《同会河阳公新造山地聊得寓目》诗:“暗石疑藏虎,盘根似卧龙。”
3.【示例】:这所大学~,人才济济。
1.【解释】:集:群鸟停歇在树上。鸾鸟在飞翔,凤凰成群地歇在这里。比喻优秀的人才汇聚到一起。
2.【出自】:晋·傅咸《申怀赋》:“穆穆清禁,济济群英。鸾翔凤集,羽仪上亲。”
3.【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比喻人才汇聚到一起
1.【解释】:人才和文物众多,并聚集在一地。
2.【示例】:这个地方山明水秀,~,是个值得浏览的好去处。
‘柒’ 人文地理学作文 写三亚的
三亚市地处中国海南省(海南岛)最南端.这里四季如夏,可谓三冬不见霜和雪,四季鲜花常盛开,素有"东方夏威夷"之称。这种气候最宜旅游休闲度假。全市面积1919.6平方公里,境内海岸线209.1公里,有19个港湾。主要港口有三亚港、榆林港、南山港、铁炉港、六道港湾等。主要海湾有三亚湾、海棠湾、亚龙湾、崖州湾、大东海湾、月亮湾等。有大小岛屿40个,主要岛屿10个,面积较大的是西岛、蜈支洲岛。
三亚古称崖州,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考证三亚落笔洞一万年前就有人类活动;沿海一带还发现古波斯人的墓群。早在秦始皇时期设置南方三郡崖州是其中之一的象郡。因其远离帝京,孤悬海外,自古以来一直被称为"天涯海角"。名僧鉴真,宋代名相赵鼎和纺织家黄道婆等先后来过崖州,现在相关景点都有雕像以示纪念。
三亚市是汉、黎、苗、回等20多个民族聚居的地方。全市总人口45.6万(城区人口13万人),其中黎族17.3万人,苗族0.3万人,回族0,6万人。各民族勤劳智慧,能歌善舞,创造了源远流长的文化艺术。少数民族仍保其特有的文化和风俗。浓郁的乡土气息,多姿的民族风情,多彩的民族艺术吸引了大批中外游客前来探访。
悠久的历史和多民族聚居铸就了多姿多彩的民间文化艺术也孕育了极有浓郁乡土风情的工艺精华、宗教文化。传统的风俗与文化生活令人怦然心动。三亚文化艺术有神话传说、民间舞蹈、民族音乐、雕塑、园林、宗教、工艺品等等。体裁多样,形式各异,美化了三亚,精装了三亚,使游客们赏心悦目,叹为观止。
黎苗歌舞是三亚舞蹈艺术的代表,其舞姿提炼于狩猎耕作基本动作,其旋律提炼于民间传统歌谣。每逢丰收,新春佳节,"三月三"黎苗同胞不约而同,携妻带子,来到村寨开阔之地燃起火把,敲响铜锣,舞起"打鹿舞"、"鹿回头"、"椰壳舞"等欢庆舞蹈,自娱自乐,唱也融融,舞也融融。其中《跳柴舞》被评为全国优秀舞蹈节目,并被定为全国少数民族保留舞蹈之一。
姿态各异的椰工艺品、贝雕工艺品及各种海洋动物标本、蝴蝶标本,是三亚新近崛起于海南旅游商品市场的工艺美术新品种。民间艺人利用椰壳资源,摄取生活中的神话传说为表现体裁精心雕刻,再现生活。三亚的民间编织历史悠久,扬名海内外。大体可分为:布织和竹织。布织主要以黎族织绵为代表,图案精美,色彩斑澜。有毯、布巾、腰带、头盖、背包、裙等各种款式;民间竹织以山间竹子为材料,经劈刮、刷亮等复杂工序,制成品种齐全、观赏实用皆宜的竹器工艺美术品。
天之涯,海之角,千里迢迢路茫茫,“同是天涯沦落人”让多少谪官贬臣凄楚悲沧,泪洒天涯路。可今日的三亚已非昨日的天涯,“万丈炎荒无觅处,花映天涯海角新”。三亚以其山海奇观、阳光沙滩、椰风海韵吸引着无数中外游客。这座总面积
1919平方公里、人口 44. 5万、聚居着黎、苗、回等少数民族的滨海旅游城市,宛如一颗美丽的浮珠镶嵌在南海碧波之中……
当北国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之时,三亚这片热土依然绿意盎然,暖风袭人。“海外风光别一家,四时杨柳四时花。寒来暑往无人会,只看桃行纪岁华”。明朝琼州知府方向的这首诗描写三亚四季如春、风景秀丽的独特自然景观,已被人们广为流传。这里集中了阳光、海水、沙滩、空气、森林
动物、温泉、岩洞、风情和田园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并形成了山、城、沙、海、港自然结合在一起的奇特景观。到处可见山峦翠绿。碧波环抱、椰林掩映,呈现着一派旖旎的热带海滨风光,置身其中,犹如仙家境地。闻名中外被称为“东方夏威夷”的“天下第一湾”亚龙湾,享有“三亚归来不看海,除却亚龙不是湾”的美誉。日间看云观潮、纵情碧波,夜里听涛入眠、梦系蓬莱的大东海,沙平水暖,是冬泳胜地。鹿回头山顶公园上的巨型石雕,在默默地诉说着黎家猎手和鹿女的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被国外游客称为“北览万里长城,南游天涯海角”的天涯海角风景区,巨石突几,惊涛拍岸。以“缥缈云天外,海际树千帆”而着称的海山奇观旅游区。以佛教文化为主的南山文化旅游区。古崖州城、伊斯兰古墓群、羊栏清真寺……独具一格的人文景观,让游人抚古思悠,驻足留连留恋。玩海面、住海边、吃海鲜,充分展示了这座滨海旅游城的特色。宽阔洁白的沙滩、清澈湛蓝的海水、多姿多彩的海底世界,使三亚成为日光浴、潜水、帆板和沙滩体育活动的最佳去处。宾馆酒店鳞次栉比,凯莱度假酒店、南中国海大酒店、珠江花园酒店等傍海而立,占尽海水沙滩、阳光空气之优势,东方大酒店、三亚国际大酒店等则身居闹市,争得便客之利。生猛海鲜都是现捞现做,令游人大快朵颐。在滨海路一带的装饰别致的海鲜店,游人头顶澄澈蓝天,身沐习习椰风,坐看渔帆点点,品尝美味海鲜,旅途又凭添了一番情趣。
漫步街头,随处可见各种热带佳果、热带海产干品和琳琅满目的贝雕、椰雕等旅游工艺品。“一去一万里,千之千不还”是古人对琼崖远离中原的慨叹。
‘捌’ 怎么写学习人文地理的作文
首先,你得清楚那里的地理环境、风俗习惯,再下笔。
既然是人文地理,则注重人文。可采用由景物描写或故事描写,在深入写当地的人文,也就是当地人风俗习惯,文明体现,或独特的种族习惯和着名的经名胜古迹,(可详写)可写当地发生的事情,之后总结人物品质、景观特点。再可略写地理面貌。大功告成。当然也可以像写说明文一样,但要详略得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