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地理科目 > 自然和社会中的地理现象有哪些

自然和社会中的地理现象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2-07-19 02:56:03

‘壹’ 地理现象都包括哪些

地理现象 空 间 分 布 冬半年 夏半年
地球自转 绕地轴旋转形成赤道面,自转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地轴穿过的北极地区背向太阳,北半球地区受热少 地轴穿过的北极地区朝向太阳,北半球 地区受热多
地球公转 形成公转轨道面(黄道),太阳位于近圆形轨道的一个焦点上 一月初,近日点附近,地球公转角速度、线速度最快,冬半年较短 七月初,远日点附近,地球公转角速度、 线速度最慢,夏半年较长
正午太阳高度 从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12月22日左右,南回归线以南地区达最大,赤道及北半球达最小 6月22日左右,北回归线以北地区达最大,赤道及南半球达最小
晨昏线 线上的各点太阳高度均为零,把全球分为昼夜两半球,大气散射导致昼半球实际范围大子夜半球;随地球自转,晨线西移,昏线东移 北半球晨线随纬度增大而西偏,昏线随纬度增大而东偏 北半球晨线随纬度增大而东偏,昏线随 纬度增大而西偏
昼夜长短 太阳直射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是昼长,并且纬度越高昼越长 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 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出现极夜
日出方位 太阳总是东升西落,北半球太阳轨迹在南天空,南半球太阳轨迹在北天空 东北出,西北落 南北半球相同 东南出,西南落 南北半球相同
等温线 低温低凸,高温高凸 南北半球均向南凸出 南北半球均向北凸出
气压带、风带 沿赤道南北对称分布 随太阳直射点南移 随太阳直射点北移
对流层厚度变化 从赤道(17、18km)向两极(8、9km)递减 对流减弱,厚度变小 对流旺盛,厚度变大
雪线 由低纬度向高纬度的高山雪线高度逐渐下降,一般北半球山地北坡高,南坡低,南半球相反;迎风坡低,背风坡高 雪线下降 雪线上升
北印度洋洋流 以赤道为中心受季节影响,流向发生改变的特殊洋流系统 受东北季风的影响,洋流呈逆时针流动 受西南季风的影响,洋流呈顺时针流动
臭氧层空洞 容易在对流层较低的地区上空出现臭氧的极小值分布区,如青藏高原、北极和南极地区 9—11月份,南极出现臭氧分布的极小值 3—5月份,北半球青藏高原和北极地区出现臭氧分布的极小值
酸雨及大气污染 我国以硫酸型酸雨为主,欧美发达国家以硝酸型酸雨为主 太阳辐射弱,辐射逆温强,空气对流运动弱,大气污染加重,酸雨几率大 太阳辐射强,地面受热多,空气对流旺盛,大气污染较轻,酸雨几率小
航天发射基地 一般选择在纬度较低、开阔平坦、天气多晴的地区 1月温度低,不利于发射和回收 7月温度高,不利于发射和回收
长江口盐度 由河口向外盐度逐渐变大 等盐度线向河口收缩,同海域盐度变大 等盐度线向外海扩大,同海域盐度变小
我国的降水 东南多、西北少 夏李风影响,降水多 冬李风影响,降水少
我国的河流 西北地区多内流河,东南地区多外流河 大部分进入枯水期,秦岭淮河以北的河流有结冰期,部分河流有断流现象 内流河囚高温导致冰雪融水多,外流河 受夏季风影响,大部分河流进入汛期,东北地区分春汛、夏汛;黄、淮、海、长江等防汛形势严峻
我国的渔场 集中分布在温带沿海大陆架,以舟山渔场为最大 带鱼汛 墨鱼汛
我国的季风 东南大部分地区受东亚季风影响,云贵高原部分地区受西南季风和东南风影响 全国大部分地区受来自大陆的冬季风影响,寒冷少雨 全国大部分地区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 影响,高温多雨
我国的农业生产 不同地区水热组合不同,形成不同的农业地域类型,南方水田,北方旱地 北方大部分地区农作物处于越冬期,南方热带地区水热充足,可生产反季节蔬菜、瓜果 全国普遍高温,农作物进入生长期,作 物熟制自南向北由一年三熟逐渐过渡 到一年一熟
气象灾害 我国北方多大风、干早;南方多涝灾、台风 寒潮、沙尘暴、干早、暴雪 旱涝、暴雨、台风、冰雹、干热风
地质灾害 平原、丘陵、山地、高原等地形的过渡地带多地震、滑坡、泥石流;板块交接地带多火山、地震 较少 滑坡、泥石流较多

‘贰’ 生活中与地理有关的现象(10个)越多越好哦

雨,雪,霜,雾凇等。

生活中最普遍的自然现象就是降水,降水分为两种:一种是液态降水,这就是下雨;另一种是固态降水,这就是下雪或下冰雹等。

雪是大气固态降水中的一种最广泛、最普遍、最主要的形式。大气固态降水是多种多样的,除了美丽的雪花以外,还包括能造成很大危害的冰雹,还有我们不经常见到的雪霰和冰粒。

大气固态降水分为十种:雪片、星形雪花、柱状雪晶、针状雪晶、多枝状雪晶、轴状雪晶、不规则雪晶、霰、冰粒和雹。前面的七种统称为雪。为什么后面三种不能叫做雪呢?原来由气态的水汽变成固态的水有两个过程,一个是水汽先变成水,然后水再凝结成冰晶;还有一种是水汽不经过水,直接变成冰晶,这种过程叫做水的凝华。所以说雪是天空中的水汽经凝华而来的固态降水。

霰:夏天,在高山地区,天空里经常有许多过冷水滴围绕着结晶核冻结,形成了一种白色的没有光泽的圆团形颗粒,气象学上把这种东西叫做霰,许多地方口语称它为米雪或雪霰。霰的直径一般在0.3到2.5毫米之间,性质松脆,很容易压碎。霰不属于雪的范畴,但它也是一种大气固态降水。

冰粒和冰雹,夏天,在北方平原地区,常常会遇到另外两种大气固态降水,这就是冰粒和雹。冰粒和雹是比较大的能够流淌的水滴围绕着凝结核一层又一层地冻结而形成的半透明的冰珠。气象学上把粒径不超过5毫米的叫做冰粒,把粒径超过5毫米的叫做冰雹。冰雹给农业生产带来很大危害。据记载,世界上最大的冰雹,比拳头还大,直径超过十厘米,重量超过一公斤。

霜、雨淞和雾淞,除了大气固态降水之外,地面上还经常出现另一种所渭“地表生长型”的固态降水,这就是霜、雨淞和雾淞。这些固态降水,虽不属于大气固态降水,仅仅是水汽在地表凝华结晶和冻结而形成的。但这些固态降水,对人类的生产活动也影响较大。

霜冻是大家比较熟悉的,它经常让农业减产。为了避免霜害,人们付出了艰巨的劳动。雨淞和雾淞对人类也并不是很友好的,它们一般在高山地带出现。在过冷天气里,微小的雨滴或雾滴碰到剧烈冷却的物体表面时,便在上面形成雨淞和雾淞。

‘叁’ 生活中常见的自然地理现象有哪些 地理现象都包括哪些

1、地球运动

北半球夏半年白昼长于夜,冬半年白昼短于夜;从窗户射入房间的阳光,夏季少,冬季多;日影朝向。北半球夏半年赤道以北日出时影朝西南,日落时日影朝东南。不同的季节,南北半球的昼夜长短不同,极昼极夜现象出现的地区也不一样,由此确定北半球二分二至日节气,或南北半球的季节。

2、海洋河流

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夏顺冬逆;索马里沿岸夏季是寒流,冬季是暖流;舟山渔场夏季墨鱼汛,冬季带鱼汛;长芦盐场晒制海盐最好的季节是雨季来临前的一段时间。

海南和台湾的盐场晒盐则是夏天最好;南大洋冬季封冻线范围比夏季大,南半球夏季时南大洋上漂浮的冰山较多;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在北半球冬季(圣诞节前后)。

3、季节气候

亚欧大陆上的活动中心夏季是印度低压,冬季是亚洲高压;北半球夏季被分割的气压带是副热带高气压带,冬季被分割的是副极地低气压带;华北春季干旱,长江中下游6月中旬到 7月上旬梅雨,梅雨后伏旱,北方秋高气爽;昆明准静止锋在冬半年影响云贵高原,贵阳等地冬半年阴雨连绵。

4、动物迁徙

非洲草原上动物的迁徙与植物的枯荣相关,植物的枯荣又受该地的热带草原气候影响,每年的5月至10月,非洲北部的热带草原正处于夏季,气候湿润,形成湿季,草木茂盛,吸引羚羊等动物来此生活,非洲南部热带草原与此相反。

在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活动的动物夏季北迁到苔原带,冬季迁至亚寒带针叶林带;北半球候鸟夏季北迁,冬季南迁;天山高山牧场,夏季牧场在林带以上,冬季牧场在林带以下。

5、农事活动

越冬作物如冬小麦和油菜等是秋天种, 次年初夏收; 一般的作物是春种秋收, 如春小麦、玉米、大豆、棉花等。早稻收割一般7月中旬前后,晚稻秋天收割(10月底11月初);棉花在秋季收摘;剪羊毛一般在冬季,因为羊毛品质好。

6、资源利用

水资源一般丰歉与降水季节变化、河流补给类型相关,蓄清排浑,一般10月份水库开始蓄水,11月末蓄到正常蓄水位175米,以充分发挥发电与航运效益,汛期前排至145米防洪限制水位

风能利用一般是冬季好于其他季节;沼气利用夏季优于冬季(气温高); 太阳能利用一般是夏季优于冬季, 沼气也是夏季好于冬季;伏季休渔。夏季,一般在6-9月左右,各海区不完全一致。

7、自然灾害

寒潮在冬半年发生,秋冬春都有可能,以秋季、春季的危害为大。台风、暴雨一般在夏半年发生,旱灾则要注意发生的地区,如华北春旱,长江中下游伏旱;中国台风一般发生在夏、秋季节;地质灾害的滑坡、泥石流看它的诱发因素暴雨发生的季节。

‘肆’ 生活中的地理现象有哪些

如下:

1、雨后晴朗的早晨会出现大雾。

2、山谷里白天和晚上风向会不一样,海边也是。

3、南北半球厕所或者洗手池冲水水的旋转方向不一样。

4、城市里气温普遍高于郊区。

5、水槽里的水在放的时候在排水口处往往会形成逆时针的漩涡,从而了解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

知识源于生活,地理知识更是与生活密切相关, 因此提倡联系生活实际,这个观点非常实际,也具有指导意义。

地理现象是指地理事物在发生、发展和变化中的外部形式和表面特征。 地球表面上的任何现象都可称为地理现象。地理现象又可分为自然地理现象和人文地理现象。由于受传统地理学的影响许多地理现象被排除在地理学家的研究范围之外(主要是指诸多自然地理现象)。

总之与生活有关的地理现象有很多。生活中不是缺少知识,而是缺少发现,人低头思考的多了,抬头看路的少了,近视眼多了,对周围的环境观察观察的少了,因此多联系一下生活实际,用地理的规律和原理来分析生活中的现象。

‘伍’ 生活中10个与地理有关的现象,和10个地理现象的成因

1.泥石流 泥石流经常发生在峡谷地区和地震火山多发区,在暴雨期具有群发性。它是一股泥石洪流,瞬间爆发,是山区最严重的自然灾害。 2.飓 风

飓风又称台风、龙卷风,形成于赤道海洋附近的热带气旋。飓风常常行进数千公里,横扫多个国家,造成巨大损失。 3.火 山

火山口是地球释放热量、气体的裂口。火山由地球深处的岩浆等高温物质穿过地壳裂缝,喷发出地面而形成的锥型山体。地球学是又称堆积山。有活火山、死火山之分。活火山即人类历史记载中经常或周期性喷发的火山;死火山即人类历史记载中没有喷发过的火山,但谁也无法得知他们什么时候会在睡梦中突然醒来。 4.地 震

在科学不发达的过去,人们对地震发生的原因,常常借助于神灵的力量来解释。在我国,民间普遍流传着这样一种传说,他们说地底下住着一条大鳌鱼,时间长了,大鳌鱼就想翻一下身,只要大鳌鱼一翻身,大地便会颤动起来。用现代人的眼光分析这种传说,简直是荒诞不径。但持这种说法的国家,并不只有中国。5.洪 水

洪水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灾害系统,因为它的诱发因素极为广泛,水系泛滥、风暴、地震、火山爆发、海啸等都可以引发洪水,甚至人为的也可以造成洪水泛滥。在各种自然灾难中,洪水造成死亡的人口占全部因自然灾难死亡人口的75%,经济损失占到的40%。更加严重的是,洪水总是在人口稠密、农业垦殖度高、江河湖泊集中、降雨充沛的地方,如北半球暖温带、亚热带。中国、孟加拉国是世界上水灾最频繁、肆虐的地方,美国、日本、印度和欧洲也较严重。 6.厄尔尼诺现象形成原因

厄尔尼诺已成为当今妇孺皆知的“气象怪物”,不少人对它颇有神秘之感。而厄尔尼诺一词的原意也确实给人以神秘的想象,它是西班牙语“上帝之子”或“圣婴”之意。但现在的气象上的含意已完全没有这些意思了。它表示一系列的海--气反常现象,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东太平洋赤道以南海域冷水区的消失,(2)太平洋赤道地区东南信风的消失,(3)西太平洋赤道地区的热水向东部扩散,(4)由上述三种现象引起的一系列气候反常。从厄尔尼诺出现伴随的三种现象可知,在非厄尔尼诺时期应出现与上述三种现象相反的现象,即(1)东太平洋赤道以南海域有一片冷水区,(2)太平洋赤道地区吹着东南风,(3)西太平洋赤道地区堆积着大范围的热水,如能搞清这三种现象的原因,对厄尔尼诺的起因也就不难了解了。
7.龙卷风

不久前上映的美国大片《龙卷风暴》真实再现了龙卷风这种自然界不可抗拒,到处肆虐的灾害性气候现象。影片的情节并不是独立于现实生活,在短短两星期内,美国境内就出现了两次龙卷风: 5月27日,美国得克萨斯州中部包括首府奥斯汀在内的4个县遭受龙卷风袭击,造成至少32人死亡,数十人受伤。据报道,在离奥斯汀市北部40英里的贾雷尔镇,有50多所房屋倒塌,已有30多人在龙卷风丧生。遭到破坏的地区长达1英里,宽200码。这继5月13日迈阿密市遭龙卷风袭击之后,美国又一遭受龙卷风的地区。
8凌汛,俗称冰排,是冰凌对水流产生阻力而引起的江河水位明显上涨的水文现象。冰凌有时可以聚集成冰塞或冰坝,造成水位大幅度地抬高,最终漫滩或决堤,称为凌洪。在冬季的封河期和春季的开河期都有可能发生凌汛。中国北方的大河,如黄河、黑龙江、松花江,容易发生凌汛。 9自然灾害——海啸地球的终极毁灭者,是地球上最强大的自然力:海啸Tidal Wave 水下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塌陷和滑坡等大地活动都可能引起海啸。当地震发生于海底,因震波的动力而引起海水剧烈的起伏,形成强大的波浪,向前推进,将沿海地带一一淹没的灾害,称之为海啸。 10冰雹是一种固态降水物。系圆球形或圆锥形的冰块,由透明层和不透明层相间组成。直径一般为5 ~50毫米,最大的可达10厘米以上。雹的直径越大,破坏力就越大。冰雹常砸坏庄稼,威胁人畜安全, 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很多雹灾严重的国家已进行了人工防雹试验。

‘陆’ 大自然中的自然现象有哪些

1、彩虹

通常是暴风云(积雨云)产生电荷,底层为阴电,顶层为阳电,而且还在地面产生阳电荷,如影随形地跟着云移动。正电荷和负电荷彼此相吸,但空气却不是良好的传导体。

正电荷奔向树木、山丘、高大建筑物的顶端甚至人体之上,企图和带有负电的云层相遇;负电荷枝状的触角则向下伸展,越向下伸越接近地面。最后正负电荷终于克服空气的阻障而连接上。巨大的电流沿着一条传导气道从地面直向云涌去,产生出一道明亮夺目的闪光。

‘柒’ 生活中常见的自然地理现象有哪些

雨,雪,霜,雾凇等。

‘捌’ 大自然的自然现象有哪些

1、北极光

北极光,是出现于星球北极的高磁纬地区上空的一种绚丽多彩的发光现象,由来自地球磁层或太阳的高能带电粒子流(太阳风)使高层大气分子或原子激发(或电离)而产生。北极附近的阿拉斯加、北加拿大以及中国的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漠河市是观赏北极光的最佳地点。

2、乳房云

乳房云是自然界的一个奇观。是指其形状和牛乳房相似的云层。它是在积雨云下方形成的乳状型积云,当下沉气流中温度较冷的空气与上升气流中温度较暖的空气相遇,将会形成如同一个个袋子形状的乳状云。

3、赤潮

赤潮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一种异常现象。它是由海藻家族中的赤潮藻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爆发性地增殖造成的。海藻是一个庞大的家族,除了一些大型海藻外,很多都是非常微小的植物,有的是单细胞生物。根据引发赤潮的生物种类和数量的不同,海水有时也呈现黄、绿、褐色等不同颜色。

4、火焰龙卷

火焰龙卷也被称为火魔或火旋风,是火焰在某些特殊条件下的罕见现象。即受空气温度和气流影响,火焰形成一个垂直旋涡状,或形成类似龙卷风效应的垂直径向旋转气柱。

5、冰圈

“冰圈”现象在全球非常罕见,通常只发生在北极、斯堪的纳维亚、加拿大等地区。在河面的拐角处,加速流动的水会产生一种被称为“旋转剪切”的力量,将冰块切断,然后冰块缓慢旋转。被切断的冰块和周围的冰块相互摩擦,最终形成一个正圆形。

‘玖’ 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包括哪些谢谢!

地理事物包括地球上的一切自然物体和人造物体(陆地、海洋、山川、河湖、公路、铁路、机场、峙庙等)。地理现象包括自然的现象(地震、火山、海啸、板块的运动等)和人为的现象(聚落、城市、历史文化的变迁、农业活动、工业活动、商业以及宗教活动等)。

‘拾’ 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地理现象

1、赤潮

只有夏末时能在热带地区,潮湿腐烂的树皮上发现这些发光的蘑菇,只有在最潮湿的季节才能广泛的看到他们。不过他们发出的光远远不像我们所适应的人造光,这种黑暗中发光的蘑菇的最新演变,是在巴西圣保罗附近的,州立旅游公园珍藏之后的那几年才发现的。

阅读全文

与自然和社会中的地理现象有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5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0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2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3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2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20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1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1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401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4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2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3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2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99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4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4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5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9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2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70